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风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从我省旅游产业的结构内容上看,既有尽显皇家气势的世界文化遗产,又有震撼海内外的文物宝藏和宗教朝圣;既有娱乐健身的塞外滑雪,也有修身养性的大众文化与民间工艺;既有充满神秘与历史厚重感的名城古迹,又有风光无限、美丽宜人的坝上草原。其内容涵盖了观光旅游、度假休闲、滨海、文物、舞蹈艺术、雕刻、剪纸、杂技、体育健身等多种领域。初步形成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红色旅游、休闲旅游、工农业旅游等十大旅游产品系列结构。目前,我省3A以上景区达82处,其中4A景区为41处,位居全国第三位,门票收入超过千万的景区达到20余处。
旅游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绿色产业”。近年来,我省旅游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近几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旅游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全省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超过660亿元,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贡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以来,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全省各级宣传、文化、旅游部门充分利用河北省文化资源丰厚、自然风光秀美、交通条件便利等优势,强力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目前,全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态势喜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行业在全球迅猛发展,国务院在十二五规划中已将虚拟现实技术列为信息领域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之一,作为数字中国的重要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工业、旅游、城市规划、军事仿真、展览展示等领域。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而且可以让使用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3Ds Max在旅游行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建筑效果图的制作、建筑动画和虚拟现实技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行业的持续升温,带动了其相关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在一些大型的规划项目中已应用了虚拟现实技术,说明3Ds Max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已越来越普及。
本文主要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徐州市丰县生态旅游风光带展示中的应用,实现了风光带关键景点的三维场景展示系统,该系统是一种可以让人感觉场景的真实性,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生态旅游风光带的整个环境风景的虚拟系统,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的方便,同时也可以帮助丰县生态旅游风光带做宣传。这样,不但节省了大家的时间,而且节省了公司宣传的资金。
1 系统实现技术
1.1 VRP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是一项综合集成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仿真、立体显示、计算机网络、并行处理与高性能计算等技术和领域,它用计算机生成逼真的三维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使人作为参与者通过适当的装置,自然地对虚拟世界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
1.2 3ds Max技术
3ds Max是目前世界上应用较广泛的三维建模、动画、渲染软件,完全可以满足制作高质量动画、最新游戏、设计效果等领域的需要,被应用于影视、建筑、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等各个行业。
1.3 PhotoShop CS5技术
PhotoShop是Adobe公司旗下最为出名的图像处理软件之一,集图像编辑、修改、制作、广告创意,图像输入与输出于一体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深受广大平面设计人员和计算机美术爱好者的喜爱。
2 总体设计
2.1 设计思路分析
徐州市丰县生态旅游风光带展示系统的基本思路是先进行实地考察,收集相关的材料,然后进行3D建模,利用PS处理贴图,烘焙,接着进行VRP后期的制作,以此来实现真实的效果。
在系统的实现过程中,应用PhotoshopCS5软件进行贴图的处理。3D建模的模型既要省点省面,还不能出现闪图,最主要是简洁美观。烘焙之后做VRP的后期制作,主要制作音乐、天气特效、相机的切换等,这个环节是重中之重。
2.2 系统的设计制作安排
虚拟展示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前期准备、中期准备和VRP后期制作。
前期准备:需要调研风光带的环境和周边的环境,探讨周边建筑物的制作方法,系统可行性分析等。最后要到实地进行拍照,然后进行任务的分工。
中期准备:系统需求分析完成后,下一步就是开始做模型,把模型做得既美观又少点少面,并且PS出贴图。贴图必须修成清晰度高的,修出的贴图的大小也需要注意最后保存的大小必须是2的N次方。最后贴图,贴在模型上试一下渲染后的效果怎么样,如果不够真实,仍然需要再次修改。烘焙需要按照烘焙参数的设置进行烘焙,这样电脑能带得动,不会出现问题,而且出来的效果更好。烘焙完之后就是后期VRP的制作。
后期测试:本系统设计制作完之后要检测自己做的3D模型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发现问题应该立即进行修改。
3 三维场景的实现
本虚拟展示系统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果都大观园正门房子的建造;第二部分是大观园的建造;第三部分是李卫墓碑的创建;第四部分是公共卫生间;第五部分是小部件及路灯的创建;最后是VRP后期制作。
4 模型的烘焙
烘焙就是将3Ds Max场景中的灯光效果通过烘焙操作以贴图的方式导入到VRP编辑器后得到一个具有真实光影的场景效果。在场景烘焙前,须执行以下几点操作:
(1)渲染效果图看灯光效果。烘焙前,先对场景各个角度进行渲染,通过渲染的效果图判断场景中的灯光如何,如果灯光不满意可以及时修改,否则烘焙后的光影达不到理想效果就直接导入VRP后就需要重新烘焙。
(2)更改重名模型。烘焙后的模型贴图名称由“模型名称+烘焙类型(Completemap或Lightingmap)+.tga”组成。
(3)检查模型破面、重面等现象。烘焙前先将场景中的所有模型导入VRP编辑器中,检查场景中的模型是否存在破面、重面等现象。若是烘焙后才发现这些问题,那么就需要重新烘焙,重新导入,从而会导致工作量增加,工作效率降低。
5结语
吴文学副局长在致词中首先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美食旅游首先是美食文化的寻觅,认知传统的中华饮食文化、地域民族文化、差异民俗文化、能工传人特有文化,还有东西饮食文化,融合众长的复合文化。其次是美食文化的体验与享受同旅游活动相伴而行,以美食为主要吸引物,通过消费极大地调动味蕾的兴趣,既健康体魄,也让人处于无限的享乐之中。美食旅游是一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旅游形态,从本质上讲,映射了以美食为主要吸引物的体验过程,体现了以文化旅游为内核的市场价值的诉求,兼具社会和休闲的双重属性,代表了旅游从大众观光向休闲度假为特征的发展方向。我国是旅游大国,美食旅游资源一流,市场需求广阔,开发潜力巨大,美食旅游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希望通过论坛的举行,为两者的完美集合建言献策,为开放旅游和美食产业的繁荣提供理论支持和有效办法,促进美食与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邢颖常务副会长在致词中对向有关各界对论坛举办给予的关注与支持表示感谢。他从美食资源开发与建设的角度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构架“一带一路”美食走廊,以“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为落脚点,搜集整理美食信息,挖掘美食故事,点亮美食符号,构建区域性美食旅游高地;二是推动美食符号品牌战略,建设美食城、美食一条街,形成美食集中展示地;三是让美食成为旅游产品,推出“一带一路”沿线美食旅游产品、特色美食旅游线路,让美食促进旅游,让旅游带动消费。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振刚首先向国内外到场的嘉宾致以诚挚的感谢与欢迎。他讲到,旅游与美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旅游和美食传播中国文化是一项重要举措。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通过旅游、美食加强与亚洲各国的联系与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他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在促进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推动旅游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张广瑞,华南理工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力,美国拉斯维加斯大学酒店管理学院副院长Billy Bai,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吴忠军,国际奖励旅游精英协会国际理事会理事姚红,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教授屈海林,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副院长江金波,四川旅游学院教授杜莉分别发表主题演讲。
姚红女士、屈海林教授、江金波副院长、杜莉教授分别就“基于区域发展与合作的旅游与美食协同发展”、“美国饮食业发展与顾客行为解析”、“中国自贸区背景下区域旅游发展动态与趋势”、“‘一带一路’美食文化与资源开发”等话题分享了精彩纷呈的观点。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讲话全文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致词
吃、住、行、游、购、娱,是人们对旅游描述最多的六大要素,美食作为旅游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关键构成要素,不仅是游客生理需要满足的基础,更反映了旅游者对于文化、社交等体验需要的满足,在国内外以“美食”作为重要旅游吸引物的美食旅游活动日益得到重视和推广,不断成为带动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新支点。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加快旅游业与餐饮业的融合发展,提升服务和扩展消费,已经成为旅游业与餐饮业相伴共赢的融合点。
在我国旅游业由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升级阶段,旅游业与餐饮业相伴共赢,让“美食旅游”的概念脱颖而出。首先是美食文化的寻觅,认知传统的中华饮食文化、地域民族文化、差异民俗文化、能工传人特有文化,还有东西饮食文化、融合众长的复合文化。其次是美食文化的体验与享受,同旅游活动相伴而行,以美食为主要吸引物,通过消费极大地调动了味蕾的兴趣,既健康体魄,也让人处于无限的享乐之中。美食旅游是一种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的旅游类型,从本质上讲,映射了以“美食”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体验过程,体现了以文化旅游为内核的市场价值诉求。美食旅游兼具社会和休闲双重属性,是人们的一种重要休闲娱乐方式。一方面,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活动,具有社会属性;另一方面,是一种具有休闲属性的社会行为,也代表了旅游从大众观光游向休闲度假为特征的发展方向。
旅游业与餐饮业相伴深度融合,共同提升,共赢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一,要进一步提高对美食旅游的认知。在温饱型阶段,“民以食为天”是一种当然;在全面走向小康型阶段,“民以食为乐”也是一种必然。旅游靠产品增加竞争力,美食靠品质增强吸引力,两者完美结合,提升消费力,最终实现发展生产力。因此,美食旅游是远远超过生存需要的享受型旅游活动,我们应该从发展休闲、休闲产业、休闲经济的角度,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美食旅游。
第二,要依靠“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构建美食旅游产品体系。“一带一路”是国家经济新常态下“三大战略”之一,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为构建全国区域性美食旅游高地提供机遇和可能。在“一带一路”沿线推出美食旅游线路,并在全国范围内构筑美食之都。这些美食之都是开展美食旅游的产业集聚区。建设美食城、美食一条街,形成美食集中展示地;开发美食旅游线,形成深度美食旅游产品;挖掘美食发源地、汇集形成美食原辅材料基地,让美食历史文化、美食人物、美食名店等完美结合;开发深度美食旅游产品,由点成线,形成专题美食旅游线。
第三,要营造良好的美食旅游环境产品。美食旅游者对美食的追求超越生存需求。吃的是品位,体验的是文化,享受的是环境,甚至对就餐文化的追求超过了食品本身。通过硬件设施建设,形成基本的美食品尝环境;通过深入挖掘美食文化,展示这种文化来提高美食旅游的文化内涵;通过服务员对菜品历史文化、制作工艺、风味特色,甚至吃法的介绍来丰富餐饮文化,营造独具特色的就餐环境产品。
第四,要实现美食与旅游的良性互动。美食与旅游不可分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食既是旅游产品中吃、住、行、游、购、娱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独立的旅游产品。因此,可利用旅游地的名气来带动当地美食旅游的发展,也可由著名的美食带动当地旅游目的地的打造。两者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西藏林芝;旅游产业;创新发展
1西藏林芝旅游资源优势
林芝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带。区内有众多的山川河流,复杂的地形地貌,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其风光独特,寺庙文化深厚,还有各种动植物保护区及尼洋河流域等。林芝旅游资源初步分为“三带五区102个景点”。“三带五区”分别是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带、帕龙藏布风光带、尼洋河风光带;巴松湖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香巴拉鲁朗景区、措木及日景区、娘浦景区、易贡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其中面积为34 060公顷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察隅县慈巴沟和易贡国家地质公园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朗县烈山古墓群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墨脱腾网桥、玉荣增磨崖石刻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波密岗乡、林芝东久和巴结世界柏树王园林被列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在国内外具有知名度的旅游产品有“雅鲁藏布大峡谷”、“帕龙藏布大峡谷”、南迦巴瓦峰景区、错高湖景区、“茶马古道”、“尼洋河风光带”、“鲁朗原始林海”、八一镇景区、布久喇嘛寺景区、色季拉山景区等,其风光能与瑞士风光媲美。主要景点有雄奇的山峰、优美如画的湖泊、飞瀑流泉、千年古墓、雪山冰川、巨柏仓松、珍奇异兽构成。这些资源是开发登山、科学考察、探险、漂流、休闲等多种旅游的理想之地[1]。
2西藏林芝旅游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旅游产品以观光旅游为主,缺少开发和创新
观光型旅游产品一般是以文物古迹、自然风光为依托的,而林芝自然风光秀丽,能与瑞士风光媲美,因此观光旅游目前仍然是林芝最主要的旅游产品。近年来为方便开发旅游产品,林芝已把旅游资源初步规划为“三带五区102个景点”。在这三带五区中包容了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古迹及遗址类、求知休闲保健类和购物类,在102个景点中也包括了登山、科学考察、探险、漂流等多种旅游开发资源。但综合考察,目前林芝旅游大都仍以观光为主,缺少开发和创新。
2.2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够,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差
西藏林芝现有旅游星级宾馆及旅游定点企业9家,可同时接待游客860人、餐位数1 520个,国家旅行社1个即林芝香巴拉旅行社。自青藏铁路通车和林芝机场通航以后,游客数量的快速增长,带来对西藏旅游基础设施、接待服务设施和旅游景区系统需求的大幅度增加。尤其在旅游景点、旅游设施、旅行社、旅游车辆、餐馆饭店等方面都面临巨大的需求增长。而目前,林芝的旅游产业发展规模、水平都不能适应这种突发的市场变化,旅游配套设施和相关服务行业发展水平距离铁路通车后带来的需求剧增存在很大的差距,没有能力消化迅速增长的客流。另外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差。林芝交通虽现已具备公路和航空,但从拉萨到林芝408公里的公路交通,会让游客人困马乏;成都到林芝的民航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费用昂贵,不适合低收入游客;林芝至今还没有铁路。墨脱是世界上最后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素有“植物宝库”之称,旅游资源丰富,但墨脱至今是西藏唯一一个未通公路的县。这种交通状况极大地制约了林芝旅游业的发展。
2.3 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缺乏
随着青藏铁路通车和林芝机场通航,游客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对林芝旅游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和素质提出新的要求。目前林芝旅游人才存在的问题:(1)缺乏精通旅游业务的管理和经营人员[2]。林芝现行旅游管理和经营机构不完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过低,总体素质不高,缺乏精通业务的管理和经营人员,远远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求。(2)旅游业高级管理人才也严重短缺。林芝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经济发展相对内地较为落后,各方面人才较为匮乏。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及旅游业的支柱地位,旅游业高级管理人才日益突显严重短缺。(3)缺乏精通多种语言的旅游翻译人才。西藏和林芝已经成为世界级的旅游圣地,这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民风民俗及宗教文化极具特色,吸引了国内外的大量游客。国外游客对西藏游充满热情,但是由于语言障碍无法深入了解西藏文化,不利于林芝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因此,林芝必须设法改变这种人才缺乏现状。
2.4 旅游企业规模小
林芝的旅游企业数量较少,只有4家旅游定点企业,当然还有一些规模更小的私营企业。总体来说这些旅游企业的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都较差,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产业的需要。林芝占地11.7万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所有自然资源都是林芝开发旅游业的宝库,是林芝旅游业发展的巨大优势。但林芝由于旅游企业数量少、规模小阻碍了林芝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2.5 旅游景区多功能开发欠佳
由于林芝旅游资源丰富,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只注重了宽度,忽略了开发的深度。因而造成林芝旅游景区功能单一,旅游资源浪费。以林芝鲁朗林海为例,现在已经开发的林芝鲁朗林海只注重了到鲁朗观光莽莽森林,对鲁朗森林休闲、保健和疗养尚未意识,尚未进行开发。打造鲁朗森林浴场将会丰富林芝旅游产品,填补西藏还未有森林浴场的空白。因此要增强林芝旅游业的竞争优势,对林芝景点景区要注重多功能和复合功能开发。
3西藏林芝旅游业创新发展对策
3.1突出特色,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3.1.1要在传统旅游资源的开发上,根据不同游客的实际需求,扩充旅游项目或景点的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林芝现已开发的旅游项目主要是观光旅游,且景点功能分散,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较低。因此,林芝开发旅游项目和景点时, 不能满足于看山只是看山,看水只是看水,看庙只是看庙,要有特色主体,即有与景点配套的民族及宗教文化、藏民俗、藏民艺等活动,使各类游客能在同一景点各得其所,各享其乐。
3.1.2要拓宽旅游资源的开发途径,开发林芝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高校旅游、入乡民俗旅游等。现代旅游业是人们了解社会和学习新知识的旅游业。林芝藏药厂和具有办学特色的西藏大学农牧学院,都是林芝的旅游资源,都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对其开发,让游客了解特色藏药企业的生产加工过程和农牧学院在高原特色办学的宗旨及思路。让游客更多更全面的了解林芝文化和经济发展进程。
3.1.3要摆脱资源制约观念的束缚,创新建设新的旅游景点或项目。林芝旅游业在景区和景点的开发上要广度和深度并举开发。深度就是要进行景点综合开发,广度就是要摆脱资源制约的束缚,创新建设新的旅游景点和项目。例如,在林芝,可以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建设“木屋景点”。即建筑有国外风格的木屋、臧式木屋和有创意的儿童木屋,使游客在西藏就能欣赏和了解多种建筑文化。
3.2整合资源,连接线路,精心打造旅游产业的黄金品
目前林芝对旅游资源进行的“三带五区102个景点”规划,明显表示林芝的旅游业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旅游线路还没有科学制定,经典线路更没有进行。林芝旅游业要大力发展,下一步就要科学合理规划和整合资源[3],把知名景点和交通便利的线路进行连接,制定出景点旅游线路。方案有二:第一种方案是,以八一镇为起点,打造大环观光旅游线路和小环科考探险旅游线路。大环观光旅游线路为八一——错高湖——拉萨——山南——朗县——米林——八一;小环科考探险旅游线路为八一——米林—雅鲁藏布大拐弯——鲁朗——大柏树——八一。第二种方案是,以八一镇为起点,开发三条放射状旅游线路。第一条为文化古迹游,为八一——千年古堡群—阿沛庄园—中流砥柱—邦杰塘草原;第二条为自然风光游,为八一——比日神山—大柏树—色季拉—鲁朗林海—易贡国家地质公园;第三条为文化科考探险游,为八一—喇嘛岭寺——米林——南迦巴瓦——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3.3倡导休闲,引领度假,扩展旅游消费的时空范围
度假休闲,娱乐健身,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专家预测,21世纪观光旅游将让位于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是有限的,休闲度假旅游是无限的[4]。因此,林芝对旅游业的开发不能仅仅停留在景区规划和景点建设上,也应考虑在城市郊区和特色小集镇,以及风光秀丽和民俗丰富的自然村开设休闲度假村。例如,在鲁朗林区可以开设森林浴场,在工布区开设民家旅馆,通过扩展旅游时空范围,来实现旅游业的新发展。
3.4培养旅游人才,为林芝旅游业创新发展提供最优智力支持
当今世界和中国,乃至我国各个地区,在产业经济其中包括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上的种种差别,原因固然很多,但最关键的决定性原因,是由人力资本综合素质积累及其运用效率的差别所造成的。因此,必须重视对旅游业的理论研究,重视旅游业人才教育,为旅游业创新发展提供最优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对此建议,一是要成立林芝地区旅游经济学会;二是要在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建立旅游经济研究所;三是借助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招生,以培养旅游专门人才;四是要鼓励各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到林芝旅游业就业与创业;五是培养和引进懂英语、藏语和汉语的旅游翻译人才。
3.5尽快组建林芝旅游企业集团,带动林芝旅游业快速发展
面临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林芝旅游业要想巩固支柱产业的地位,就要有效整合“食、住、行、游、购、娱”诸要素,将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观念落实在旅游实际工作中,努力改变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的现状,促进旅游企业朝着做大做强的规模化方向发展,从旅游星级酒店和定点饭店(宾馆)、国际国内旅行社、旅游汽车公司和旅游企业在规模与组织结构等方面突破改变林芝旅游企业现状。允许个体旅游部门与国有旅游企业合作共生,参股入股组建林芝旅游企业集团,以林芝拳头旅游品牌——雅鲁藏布大峡谷为龙头,以林芝特色旅游为支柱,以林芝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林芝旅游产业,带动食、住、行;游、购、娱;农、牧、林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芝地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林芝地区志[m].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9):392-403.
[2]廖凯,杨威.浅析西藏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创新论坛,2006,(21):701-702.
在奥运会举办之前,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媒体甚至专家学者等等各方面都对奥运会的旅游经济效应抱有强烈的乐观期待,认为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特别是主办城市的旅游经济将有强势的带动作用。自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美国人彼得·尤伯罗斯将奥运会进行商业化运作并取得巨大成功后,人们逐渐意识到奥运会所蕴涵的潜在商业价值。奥运会举办前后吸引的庞大客流以及奥运会千金难买的广告效应,尤其使得旅游业受益巨大。
为此,旅游人士往往不会错过这个四年一次的难得宣传机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通过央视屏幕,我们可以看出旅游业所进行品牌宣传力度有多广,借助奥运机遇,展示了各方风土人情,全面提升品牌形象。
2008年,山西、成都、杭州、重庆、乌镇、昆明、安徽、湖南南岳衡山等旅游省市和景点集中亮相央视,数量之多,传播力度之大,成为2008年央视屏幕的一道亮丽风景。2008年1月16日晚,15秒的山西旅游形象宣传广告片亮相央视《新闻联播》前黄金时段,不仅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山西境内“华夏古文明”,更让观众全面直观地领略到“山西好风光”。在“人说山西好风光”的甜美歌声中,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运城关帝庙、乔家大院、壶口瀑布、绵山风光、王莽岭等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联袂登场,其美不胜收的画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外,文登市旅游局、成都市旅游局等形象广告相继亮相CCTV-1黄金剧场,向全国乃至全球发出旅游邀请。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尚未走远,2012年伦敦奥运会已经向我们走来了,对于旅游业来说,这必将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也是充满机遇的一年。伦敦提供了优质传播平台,是旅游业打造其品牌的最佳传播平台。
随着7月27日伦敦奥运会开幕越来越近,世界的焦点也渐渐转移到这座古老的雾都。我们惊喜地发现,已经有相关的旅游业力量按捺不住,率先开始了行动。
2012年3月5日,中国杭州市在伦敦开展了“东方品质之城,幸福和谐杭州”大型旅游推介活动,正式启动了“无与伦比的美丽中国杭州”全球营销专案。借伦敦奥运之机在英国展示城市形象,提高知名度。老式出租车是英国伦敦的标志之一,伦敦街头已经可以看到载有杭州旅游广告的出租车,以杭州西湖夜景为底色,“WELCOME TO HANGZHOU CHINA”的字样分外抢眼。
伦敦前市长利文斯通称赞杭州为“世界最美丽城市之一”。一位来自英国旅游业界的人士捧着刚泡好的龙井茶,赞不绝口:“闻起来太香了,在今天的活动之前我甚至不能准确发出‘杭州’这两个字的音节,而现在我已经被深深打动,特别渴望去杭州这座城市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