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政治试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性是试题的生命线。缺失科学性,试题的难度、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就无从谈起。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现实中存在科学性缺陷的试题比比皆是,甚至在一些重要的模拟考、联考中也不鲜见。这不仅影响了考试的权威性、公平性,而且也影响了学科、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笔者试从试题的情境、答案、设问等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希望为同行的命题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一、试题情境的科学性缺失
情境是试题的基本要素之一,命题者在确定试题立意之后,大多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就政治试题来说,情境可分为三类:一是引用,主要是名家的言论、观点,党和政府的文件;二是改编,即根据相关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三是创造,即根据某一现象、事实创造出典型情境。无论是哪一种情境,从科学性角度看,第一,情境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不可张冠李戴,更不应该在时间、地点、人物、引文等方面犯一些常识性的低级错误;第二,情境要合乎生活逻辑,尤其对于自己 “创造”的情境,不应该为了便于考核而主观臆造,缺乏典型性。
【题例1】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浙江省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产业供给政策,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高端产业“缺芯少魂”,给予产业政策支持,占领智能装备、生物和信息产业领域的核心和高端;针对中端产业“缺钙少品”,强化倒逼政策落实,建立全球性品牌,补技术、管理和环保的“钙”;针对低端企业“缺义少仁”,用好淘汰政策,加强质量监管,杜绝低价无序竞争……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激发了供给主体的活力,提高了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这是浙江省内某次联考试卷的第40题的情境。阅读该情境材料,我断定命题者提供的信息是不真实的。首先,政府出台的政策用词是很规范的,材料中的用词不符合政策用语;其次,材料中低端企业‘缺义少仁’的说法是错误的,产业有高端与低端,企业却没有高低端,而且‘缺义少仁’绝对化,违背事实。为了验证我的判断,我上网进行搜索,原来这段文字出自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潘毅刚所写的文章《加快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命题者把一位经济研究者的文章, “篡改”成了省政府出台的政策,而且把原文中的“低端产业”改成“低端企业”,这一做法严重违背了科学性原则,需要引以为戒!
【题例2】张某与赵某因夫妻矛盾发生口角,一气之下,张某拿水果刀将妻子赵某刺成重伤。张某在法庭审理中的诉讼权利,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有权委托诉讼人 ②有权委托辩护人
③有权提起上诉 ④有权检举申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生活情境必须符合生活逻辑,具有典型性。该题案例恰恰在于缺乏典型性。我们知道,夫妻之间发生口角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情,但因口角而导致丈夫一气之下就拿水果刀将妻子刺成重伤,肯定是非典型的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如果没有交代清楚其特殊的原因,其典型性就大打折扣,而且该材料作为试题情境其价值导向也不值得提倡。
二、试题答案的科学性缺失
答案科学性缺失,对考生和学科造成的伤害可以说是“致命”的。政治考试的答案依据题型不同,包括判断题的判断、选择题的应选项和综合题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无论是哪种答案,科学的答案都应该是正确、明确、准确的。具体说,第一,答案要合乎设问要求、紧扣设问;第二,判断题和选择题答案应该具有唯一性,无歧义;第三,主观题答案要全面、准确,既不能“丢三落四”,更不能“无中生有”。
【题例3】近年来,秋冬雾霾天气不断侵袭中国,对社会生产与人民生活造成了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对下列政府采取的措施理解正确的是
A.运用货币政策——对煤层气发电等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支持
B.运用法律手段——各地依法严查大气污染物排放超标行为
C.运用行政手段——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政策
D.转变消费观念——坚持低碳生活方式,绿色消费,保护环境
该题考核对宏观调控手段的理解,情境只是起到引入话题的作用,可有可无。命题者所给的答案是B。但是B选项其实是错误的。法律手段是一种间接调控,包括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具体说就是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济参与者的行为,调节社会经济关系;通过经济司法,保障各项经济政策的执行,经济合同的履行,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而该题的主体是政府,因此“各地依法严查大气污染物排放超标行为”显然是一种直接的行政执法行为,属于行政手段。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原因在于命题者对两种手段的理解有偏差,把与“法”相关的都当成了法律手段。
【题例4】因外需不足、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导致的结构性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2015年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呈明显下滑态势。加之国内劳动力价格上升等因素影响,一些企业的经营出现困难,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为此,我国政府一方面继续加大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在税收负担、社保缴费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多变的价格”的知识,分析2015年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滑的原因及影响。(8分)
该题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是:①供求影响价格。(1分)需求下降会引发价格下跌。因外需不足、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导致的结构性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2015年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滑。(2分)②价格的变化会影响生产。(1分)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下滑,生产者获利减少,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2分)同时,劳动力要素价格的上涨,会迫使生产者通过经济转型升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率。(2分)
对照设问,阅读答案,不难发现该题答案是不恰当的,尤其是最后一个给分点,纯属“无中生有”。设问是“分析2015年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滑的原因及影响”,答案却出现了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影响,风马牛不相及。命题者必须明确,学生是根据设问作答的,情境只是为回答问题提供条件,而不是问题本身,在回答问题时学生需要根据问题对情境中的信息进行取舍。
三、试题设问的科学性缺失
设问体现试题立意,指明答题的要求和方向,其重要性自不待言。科学的设问有三个要求:一是要体现立意,与情境有内在的关联性,直指情境的核心问题;二是要指向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三是题干与题肢之间的“连接词”运用要恰当。有些试题,在情境设计上颇是费了工夫,但在设问上却失之疏忽,出现了科学性缺陷。
【题例5】2015年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贷款购车消费方式的接受度较2014年有所提升。对贷款购车认识正确的是
①有偿还能力的贷款购车符合适度消费原则
②贷款购车的行为属于超前消费
③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④人们的消费理念发生根本性变化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该题的情境是消费者对贷款购车消费方式的接受度有所提升,因此,科学的设问应该围绕“接受度有所提升”这一核心,让学生探究产生这一经济现象的原因。但是,命题者却偏离了这一方向,其设问变成了“对贷款购车认识”,使设问与情境失去了内在关联性,更谈不上揭示情境的核心问题。结果是情境不仅失去了存在价值,而且干扰了学生答题的思路。
【题例6】近年来,某煤炭工业基地发生了多起采空区地面塌陷事故,使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这表明
A.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B.关键部分决定整体的性状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发展的实质是“新陈代谢”
该题命题者给出的正确选项是A,其命题意图是明确的。但是,“表明”这一“连接词”使用不妥。因为,情境所呈现的只是一个具体事实,而具体事实难以“表明”一般的道理。教师在命制选择题时,要认真斟酌“连接词”。常用的“连接词”,如表明、体现、印证、证明、反映等等,其内涵有别,一旦混同,则可能导致科学性错误。
【题例7】2015年9月,杭州余杭区良渚街道接连发生两起务工人员聚集公路、堵塞交通追讨欠薪案件,劳动者“维权”变“侵权”。在防范“维权”变“侵权”中,其中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是
A.自觉履行劳动义务
B.依法行使劳动者权利
C.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D.劳动者增强法律意识
根据命题者提供的答案C,我们知道该题是要考核教材“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的。但是,该题的设问指向不明确,不清晰,使学生无法正确选择。“其中”指向什么可谓一头雾水,若是指向“维权”变“侵权”,则不仅“其中”是多余的,而且答案B和D更合适;如不是指向“维权”变“侵权”,则设问与情境失去了关联性。并且教材观点只是强调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并不能排除“依法行使劳动者权利”和“劳动者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因此,该题不仅指向不明,而且答案本身就存在歧义,这反映了命题者对上述教材观点的解读是机械的。
编制高质量的政治试题,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敏锐的眼光,更需要懂得命题的基本遵循。其中,科学性无疑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福建2014年成人高考安排在10月25日-26日举行,
点击查看:2014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考生也可点击进入【
成人高考语文试题┊成人高考语文答案┊成人高考数学试题┊成人高考数答案成人高考英语试题┊成人高考英答案┊成人高考政治试题┊成人高考政治答案
贵州2014年成人高考安排在10月25日-26日举行,
点击查看:2014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考生也可参考【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专题】,祝广大考生在考试中考的优异的成绩。
成人高考语文试题┊成人高考语文答案┊成人高考数学试题┊成人高考数答案成人高考英语试题┊成人高考英答案┊成人高考政治试题┊成人高考政治答案
宁夏2014年成人高考安排在10月25日-26日举行,
点击查看:2014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考生也可参考【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专题】,祝广大考生在考试中考的优异的成绩。
成人高考语文试题┊成人高考语文答案┊成人高考数学试题┊成人高考数答案成人高考英语试题┊成人高考英答案┊成人高考政治试题┊成人高考政治答案
材料一:据统计:我国富有群体的社会财富约占个人全部财富的71%,其中,不到0.5%的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而地区差异更加明显,上海市的人均年收入是西部地区的10倍以上;2006年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11759元和3587元。社会财富分配的悬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
注:同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结合上述材料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
(1)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对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有什么异同?
(2)更加关注和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有何意义?
(3)请你就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4)你认为中学生参与此次探究活动有何现实意义?
一、试题评价
本题以刚刚召开完毕的十七大为背景。第一问,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有关收入对人们消费和价格变动对生活影响等经济生活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问考查学生对效率与公平关系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三问,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考查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第四问,主要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具体说,本题的特色在于:
1.试题立意有“三特点”:“突出热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是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课程坚持和倡导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以党的十七大的内容为背景,突出命题要体现社会热点,而且学生对党的十七大召开也比较关注,对此有所了解;材料中有关于目前人们生活必需品价格在上涨的情况,学生对此也有切身感受,本题以此为背景命题,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使试卷体现了时代性和生活性的特征。
2.试题突出了对三维目标的考查。新课程提出的课程目标包括三个维度,即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题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三维目标的考查。既考查了有关价格变动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恩格尔系数、效率与公平关系等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既考查了学生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又考查了对待公平正义的态度和价值取向,体现了学科的德育功能。
3.试题突出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本题第一问与一般材料分析题比较,立意新颖,是一道比较型的材料分析题,要求学生全面地总结、归纳材料现象对高收入和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有何异同,而不能简单地从某一方面回答。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其特色。设问的第三问从探究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试题分析
第一问,“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对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家庭的影响异同”,一般思路是: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这一现象对高收入、中低收入家庭有何影响,影响的异同等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两个方面:(1)全面分析这一经济现象对高、中低收入家庭的影响的相同点,说明这一现象带来的共性。(2)辩证地分析这一经济现象对高、中低收入家庭的不同影响,说明这一现象带来的个性。
第二问,“更加关注和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有何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理解和运用,根据材料中阐述的社会财富分配的悬殊情况带来的影响,为此要更加关注公平问题,理解和把握到这一点再结合书本知识,就不难回答了。
第三问,“请你就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这是探究性题目,要结合背景材料,依据设问要求来确定答案。“请你就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提出的几条合理建议一定是针对实现公平正义而言的,是解决公平正义的措施,不能写成解决公平正义的意义。由于学生进行过研究性学习的或训练过类似的题目,所以在解答本小题时难度不大。
第四问,“你认为中学生参与此次探究活动有何现实意义”,这一设问是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其运用于实际,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三、试题启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和推进,新课程标准和新材料的使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在内容上必须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自身的现实生活;在学习方式上必须转变传统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式学习,培养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
附答案:(1)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因此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家庭的日常生活都必须付出更多的费用。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高收入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小,食品类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对其生活的影响小;但对中低收入家庭影响比较大。
(2)解决好公平问题,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积极性;有利于协调好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3)①从根本上说,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 国家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④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⑤ 更好地发挥国家财政的作用,加大财政对社会公共事业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