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剪纸作品

剪纸作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剪纸作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剪纸作品

剪纸作品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民画家;剪纸作品;创作构思与技法

2015年初,惠州市技师学院与多年从事龙门农民画创作的黄伟平先生合作,在学院设立“中国龙门农民画工作室”,把龙门农民画别具一格的民间工艺、创作风格及元素,植入教学设计中,使农民画走进课堂。笔者十分重视对学生创作思路的培养,从画面脚本的构建到构图训练及线条规范,再到剖析色彩及技法探究等步骤,都要求整个思路应反复实验、有迹可循。本文尝试以龙门农民画工作室的剪纸作品《童年歌谣》为范例,对其整个创作构思与技法进行全面的解析。

1 创作主题构想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源于一次写生,在途中笔者偶遇晋江灵源灵水古村落,“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好一幅恬静宜人、安居乐业的山水画卷。当今高楼林立、时尚快捷的现代化都市生活唤起人们对居住环境与思想意境自然回归的迫切渴望,而灵水古村落惬意的慢节奏生活引发了艺术创作者对童年的追忆及感叹。作为晋江市著名侨乡之一,灵水古村落承载着无数游子的思乡之情,在古厝群修复及保护项目即将呈现社区新面貌的同时,依旧能保留儿时回忆中淳朴真实的温馨景致,由此创作《童年歌谣》。

2 创作画面故事性构建

歌谣是人民口头创作,贴近生活的艺术展现形式,反映民众最真实的情感流露。《童年歌谣》剪纸作品选用了灵水古村落群楼前的鱼塘与小丛林作为场景,旁边的大白鹅嬉戏玩耍。在大树庇护下,小男孩雄纠纠气昂昂,抗着竹竿赶鹅群,正是纯净无瑕、无所畏惧的童心写照。整个画面真实不做作,场面亲切并夹着点点回忆,欢快中带着浓浓的田园气息,对故乡的眷恋与儿时生活的场景慢慢浮现。

3 形式美法则运用

3.1 构图

构图决定了剪纸画面的第一美观感受,科学地将分散的各类绘画元素构成一个艺术性较高的整体,可获得最佳的布局。《童年歌谣》剪纸作品运用了黄金分割上下式构图,并将男孩赶鹅与大树置于“+”字位置(图2),提升此处区域的视觉冲击力,起到突出及强化主题的作用。

3.2 节奏韵律

为了更好地体现平面化作品的空间感与运动感,《童年歌谣》剪纸作品在画面设计中,融入了几点增强画面效果的平面构成表现手法。

(1)重复与统一。画面中大树的叶子、丛林中的花朵均将单个元素进行重复。大树与丛林在写实形态中变化多端,而在画面中又不属于主体元素,倘若使用过多不同的造型,容易产生繁琐的视觉压力。简化并重复单个叶子及花朵元素,使得大树与丛林在黑白映衬下,构成饱满的整体,起到了和谐与统一画面的效果。

(2)点线面的处理。画面节奏感,可通过点线面元素进行有大有小、有疏有密、有明有暗的排列组合,为整个画面视觉感受注入旺盛生命力,俨然一副活跃于眼前的真实场景。在《童年歌谣》剪纸作品的画面中心,长条的树丛面中,花朵如同面中的点,时而紧凑时而疏松,并沿着一条隐形曲线作出排列,与小男孩轻快的步伐相呼应,加强了行走动作在纸面上带来的感官体验。作为剪纸作品,画面进行镂空,就形成了阳纹的必须线线相连,阴纹的必须线线相断。在表现云与水面的方法上,采用了线条较细的简化祥云纹样,并作了疏密排列。曲线的排列渐变,构成了作品的形式美感,极具律动感。

(3)手法。《童年歌谣》是单色的剪纸作品,在其展示的可视化平面内,除了追求造型的完整,更注重结合多维空间及动态思维,将不同元素创造性地组织起来,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衬托的作用。“衬”,体现了剪纸中的质朴求全心理和审美定式。例如,画面中,前景与后景在一个平面上出现,物象之间互不遮挡,互不重叠,既能看到眼前的小男孩与鹅群,又能完整地看到后面的鱼塘与群楼。根据画面高、宽、深之间的关系,借鉴了平面构成中重复、变异、渐变、密集、分割、空间构成、对比、平衡等构成手法,达到平衡画面、增强装饰韵味和提升作品整体观赏性的目的。

(4)笔触。与绘画作品不同,线条才是剪纸作品的笔触。剪纸线条讲究“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先将绘画中轮廓的线转换为形状的面,再通过镂空技法,组织归纳画面中点线面元素布局。线条的粗细流畅,转角的方圆走向,大大提升了剪纸作品的美感与工艺质量。在作品中,树干纹路与湖面涟漪刚柔并济;男孩轮廓与树丛实面矛盾对立;建筑群与背景树正负映衬。小男孩行走的林中小溪,则运用了层叠的鱼磷纹来塑造,弧线渐变排列,形成跳跃式韵律感,与溪面泛起的水波神似。

4 情感共鸣

剪纸作品的难度在于通过图形及单色画面营造直观生动的场景,更重要的是在作品中能让受众感受到对生活的领悟、引发想象与思考及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在《童年歌谣》的创作中,运用重复的植物元素,营造出了一片郁郁葱葱的大自然风光图,即便没有绿色,仍对图形面积的大小及排列紧疏进行了强调,这符合现代人对“满园春色无限好”遐想的思维模式。整幅画面通过元素构成产生的心理属性与意向,更好地传达现代人对儿时回忆保留的纯真情怀,更是对童年淳朴放松的生态环境深深地眷恋,提倡绿色生活、珍惜生活。

5 结语

农民画家剪纸作品的创作构思,强调用心体验与生活感受,通过艺术作品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记录珍贵人生履历与所见所闻。在创作的技法上要敢于尝试新方法,更加灵活地运用形式美法则,不仅仅只是形式上创新,更应将创新意识与科学思维相结合。

剪纸作品范文第2篇

任何视觉艺术创作的初始阶段,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构图问题,剪纸艺术也不例外。构图,简言之就是对整个画面中视觉能量的位置经营以及对画面中主客体构成关系的合理安排,是画面形的处理和安排。笔者走访了解了孝感地区诸多雕花剪纸作品,并查阅相关剪纸作品图谱,无不为其精巧新颖不拘一格的构图样式所吸引,有些构图样式为其他视觉艺术所少有,值得吸收借鉴。为了科学合理地把握这些剪纸作品构图上的独到之处,同时为了更加清晰准确地阐明个中原委.

当然,这样的分类方式不仅仅适用于孝感地区的雕花剪纸作品,同时也适合中国剪纸艺术作品的分类研究;但从这一分类整理中,我们也能够发现孝感地区剪纸艺术在构图样式创造中的地域特征和独到之处。下面我们将对这两种构图样式分别予以探讨。

一、均衡式构图

纵览孝感诸多雕花剪纸作品可以发现,均衡式构图的剪纸作品数量要远大于对称式构图作品数量。所谓均衡式构图(又名平衡式构图),是与对称式构图相对而言的,本身含有变化与统一的意味,它是指在形状变化、排列秩序、运动态势、数量多少和大小等方面在左右两边均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而是追求在这些方面的变化之基础上的统一。其创作思路是先求变,再求整。这种构图形式的优势在于能够生动自如地表现那些处在运动变化中的人和事物,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自由活泼、洒脱随性的特点。由于孝感雕花剪纸在制作工艺上是以雕为主,以剪为辅,而雕刻技艺在走刀塑形时与剪相比更显随意,表现力更强,且能够做到十多张纸一并下刀,故其作品面貌以非对称式也就是均衡式构图为主,且均衡式构图所占的比重极大,对称式构图较为少见。而在我国北方如陕北、山西等地的剪纸作品中对称式构图的作品所占比重则明显较大,与孝感地区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即为何孝感地区的雕花剪纸会选择以雕为主,以剪为辅的制作工艺。这与孝感地区雕花剪纸作品的主要用途也就是作为刺绣作品的纹样使用密切相关。从存于孝感剪纸研究所自清代以来的剪纸作品来看,刺绣纹样作品占大多数。而要满足剪纸作品刺绣纹样的商业需求,就需要更为专业且数量可观的剪纸创作者,于是在孝感地区就产生了以剪纸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以男劳力为主的创作群体。这与北方剪纸以家庭妇女为主要创作群体的创作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带有鲜明的商品经济特征,后者则主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而所有这些均衡式构图作品又分为任意形构图和几何外框式构图两种。任意形构图又可以分为单体任意形构图和多体组合任意形构图两种。与任意形构图一样,几何外框式构图也可分为两种形式,分别是单一几何外框式构图和多几何外框组合式构图。下面,我们分别对任意形构图和几何外框式构图两种构图形式予以进一步探讨。

1.任意形构图。

要了解任意形构图样式,首先要了解任意形这一概念,所谓任意形是指那些以数学公式无法求得的人为形和自然形的总称。而任意形构图是指创作者以自然物象为参照,从中抽象概括出其形体骨架和内部形象构成组合关系的构图样式,整个画面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形体组合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随意性、偶发性。在孝感雕花剪纸作品中,这类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一些优秀的能够反映孝感雕花剪纸艺术特色和艺术水准的高质量作品大都使用了这一构图形式。如孝感第四代剪纸艺人管丽芳老师(师从胡均启)创作的剪纸作品《百凤图》就是采用这一构图样式,该作品曾参加中国首届艺术节,获优秀作品奖。另外还有剪纸艺人胡均启与他人合作的作品《槐荫记》也是采用同样的构图样式,作品取材于孝感民间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人物形象刻画生动,线条流畅。若我们将《百凤图》与《槐荫记》在构图上做一比较后不难发现,《百凤图》是以单个事物组成画面,以此构图形式不断剪刻了一百张;而《槐荫记》则是以多个事物组合构成画面,因此,我们又将任意形构图细分为单体任意形构图和多体组合任意形构图两种。

任意形构图的剪纸作品如此普遍,是因为这样的构图样式能够给人以轻松愉悦、活泼明朗的感觉,其形状虽然具有不确定性和偶发性,但同时也赋予了剪纸作品更多自然的韵味和人情味。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任意形构图虽名为任意,但并不等于任意胡为,它是通过艺人们对心之主观意象的抽象提取与重构,以点线面不同形体的丰富变化来呈现与观者内心情感心理结构相契合的形式美感,也就是重本己、重心性感觉、重自我意愿的认知态度的创作方式。这一类剪纸作品充分发挥了孝感剪纸雕剪结合的技术优势。

2.几何外框式构图。

在孝感众多剪纸艺术作品中,我们也发现相当数量的不具对称性的几何外框式构图。所谓几何外框式构图就是以几何形体作为整个剪纸作品的外轮廓和骨架,在这个外轮廓之内的形体变化能够与其外轮廓保持协调统一的构图样式。这一类构图样式的作品所使用的几何外形是丰富多样的,主要有圆形、矩形、菱形、环形、扇面形,以及一些简单几何形互相叠加的组合形等各种几何形构图样式。这其中以圆形构图和矩形构图数量最多且精品也最多。如剪纸作品《金鸡报晓》就是一幅以圆形为外框架构的几何外框式构图作品,画面中的主体是一只屹立在大地上的公鸡,公鸡周围环绕着牡丹、蝙蝠、竹子、祥云等吉祥纹样,所有这些纹样与公鸡又在看似不经意间组成一个大圆形,给人以圆满、幸福、吉祥、阳光的美感享受。

此外,人们也不难发现这个由各种花草动物组成的圆形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几何圆形,而只是有趋向于几何圆的倾向。的确,这里所说的几何外框式构图不仅仅包括了严格几何学意义上的圆形,同时也包括了这种带有几何圆形倾向的构图作品。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几何外框式构图的剪纸作品正是处在严谨几何圆形与松散圆形之间的状态来呈现画面的,因为这样的构图样式,既富有几何形的严谨、简洁、庄重,同时又富有一定的变化而不至过于呆板,是剪纸艺人们非常主观的极富智慧的构图样式。而以严谨几何形来构图的作品也不在少数,如以孝感历史人物孟宗为题材的剪纸作品《孟宗的传说》就是以严谨几何圆为构图样式的。整个作品由四个圆形组成,形成系列,每个圆形里描述一个关于孟宗的故事,圆内之人物事物安排井然有序,黑白搭配合理,其间甚至运用了木刻版画中黑白转换的语言技法,如作品中的第三幅讲述的是孟宗哭竹的故事,画面左边刻有几颗竹子,竹子的上部为黑色(红色)的云朵,下部为白色的天空和地表(以线标示),而竹子插入云端的一段为白色,处在天空和地表的一段为黑色(红色),从而合理巧妙地构成黑白转换。

而在所有这些几何外框式构图作品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其分为单一几何外框式构图和多几何外框组合式构图两种。实际上,上文提到的剪纸作品《金鸡报晓》和《孟宗的传说》皆属于单一几何外框式构图,就是只使用一个几何形作为整个作品的框架来组织作品面貌。另外还有一些作品则是使用两个甚至更多几何形叠加组合在一起作为整个作品框架的,如剪纸作品《福禄寿喜》就是以上半部分的半圆形加上下半部分的矩形组合而成的,另外还有《竹报平安》、《福寿图》等剪纸作品,皆是以同样的方法来构图。

纵观这些多几何外框组合构图的剪纸作品,我们又发现它们中的大部分都是以实物为参照而得出此种构图形式的。如《竹报平安》中的圆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公园或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里的墙门形状,方形则是对整个公园或是园林的暗示;而作品《福禄寿喜》中上半部分的半圆很像窗户的造型,下半部分的矩形则是一扇门。也就是说这些作品构图的灵感实际上都是来自于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模仿,这是艺术创作灵感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又不能仅限于此。当我们对这些构图样式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更大程度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创作出更多现实世界没有的或是很难见到的构图样式。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这一类剪纸作品主要集中在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繁荣时期,相较于其他构图的剪纸作品更富有时代特征和现代感,也是一个极富开拓空间的构图区域。

二、对称式构图

一般来说,对称式构图的剪纸作品是通过将纸对折或者多次对折,然后用剪刀剪制而成的。由于孝感雕花剪纸作品是以雕、刻为主,以剪为辅,故对称式构图的剪纸作品并不算多。所谓对称式构图是指作品中左右两边所包含的形状、大小、数量、动态、方向等的组成和变化成一一对应关系的构图样式。当然,这样的对称不限于左右对称,同时也包括上下对称,以及上下左右同时对称。

对称式构图的剪纸作品能够呈现出更加强烈的秩序美感和工艺美感,具有平衡、稳定、庄重的视觉感受。而对称式构图也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几何形对称式构图和任意形对称式构图,下面我们将对这两种样式分别予以探讨。

1.几何形对称式构图。

这一构图样式的作品可以说是最具理性精神和严谨态度的作品,它同时也要求艺人更加讲究刀法的精到力度,特别要做到 握 刀 要 正,下 刀 要 顺,行 刀 要 匀,开 片 要严的技法要领。从名称我们已能够理解这一构图样式的基本特点。从表现内容和题材上来看,这一类作品更多以抽象装饰纹样为主,同时结合一些带有祝福意义的文字或是少量的花草动物纹样,且这些花草动物纹样也更加偏向于装饰性。如剪纸作品《福寿图》就是这一类型作品的典型代表,整个作品以矩形构图,在最外围配以阳刻矩形,向内配以阴刻矩形,矩形正中又放置一个正圆,在矩形外框中雕有花瓣,正圆中花纹更是繁复精巧,从外向内分别由寿字纹、蝙蝠纹、网格纹、花草纹、雪花纹环环相扣,交织呼应,精美别致,令人赞不绝口。

2.任意形对称式构图。

在所有任意形对称式构图的剪纸作品中,有这么一件最具代表性也是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剪纸作品:红双喜。特别是在婚宴礼堂以及花烛洞房之内,贴上一张大大的红双喜,成为中国人表达幸福美满生活的标准程式化的表达方式。另外还有一些如《凤戏牡丹》、《鸳鸯荷花》、《富贵长命》等剪纸作品都是这一构图样式的典型代表。实际上,这一类型的剪纸主要分布于陕北和甘肃等地,在孝感地区并不多见,孝感本地民间艺人们更青睐于造型自由、活泼、流畅的均衡式构图作品,故本文对此类作品不做过多分析。

剪纸作品范文第3篇

[关键词]剪纸艺术形式,吉祥寓意

一、吉祥寓意的缘起

在生活环境比较恶劣的人类社会早期,生存和繁衍是人们关注的首要问题,在艺术领域,代表生命和繁衍的符号频频出现。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的条件,原生态民间艺术中的生命和繁衍的符号因此得以淡化,人们开始表达对吉祥如意的幸福生活的向往。剪纸艺人们,也希望通过理想化的剪纸作品来补偿现实生活中的不足,用吉祥如意补偿对生活的悲痛,用繁衍生息补偿对生命的孤独。吉祥观念被人们视为福瑞喜庆。可见这种深藏在人们心中的吉祥意识主要来源于古人对生活的不安定感、不满足感。由于条件所限,人们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释不清,对人们自身的遭遇充满迷惑和畏俱,以为是鬼魔作怪,需要借助某个代神力量帮助他们消灾解难、保佑平安,于是还出现了图腾作为他们的保护神,图腾本身也是一种吉祥符号,其中的吉祥寓意,不仅蕴含了人们的美好希望和理想,又以寓意的方式象征着人们改变生活环境、征服困难的伟大力量。吉祥观念具有神性的一面,往往传递着人们对安定、和谐、富裕的生活的企盼。

“吉祥”,其意预示着好运、祥瑞。剪纸艺术中蕴含着丰富的吉祥意蕴,剪纸艺人以剪纸寄情,希望通过制作出的剪纸作品来补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足,用吉祥来补偿生活中的悲痛,作品体现了他们的祈求与希望。因此在剪纸艺术作品中,可谓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经过多年的演变延承,剪纸作品中的充满了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着人们幸福长寿、喜庆团圆的愿望,富有独特的风格和浓烈的民族色彩。

二、剪纸艺术形式中吉祥寓意的民俗理念

剪纸艺术的吉祥意蕴中往往体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体现出人们对生命的渴求,这往往与生殖崇拜有着密切的联系。“正负相生、阴阳一体、生生不息”的哲学观念贯穿于剪纸作品中。例如剪纸作品“蛇盘兔”中蛇和兔的形象便反映了阴阳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强烈的生命生存状态。再如剪纸作品“松鹤延年”、“鹤献蟠桃”等均蕴含着健康长寿的吉祥寓意,充满了对自然生命的礼赞;“葫芦生子”、“连生贵子”、“鸡啄五毒”等也都蕴含着剪纸艺人渴盼生命和生殖的民俗理念,是对生命状态本质的再现,同时也体现了传统吉祥文化的精神。表现了人们期盼安定和平的美好愿望和强烈的生命繁衍昌盛的企盼。

由上可见,剪纸中的驱灾辟邪、祈子延寿、纳福迎祥等主题均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需求,这种强烈的生命欲望蕴含在剪纸作品中,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自由永恒的一种强烈认知和追求。

另外,剪纸艺术吉祥意蕴背后在体现生命意识的同时还蕴藏着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剪纸中,几乎没有反映悲观堕落的剪纸作品,他们大多表现积极向上的乐观心理状态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蕴含乐观自信精神的同时还表达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总之,剪纸艺术蕴含着人们对生命的渴求和强烈的乐观进取精神的民俗理念。表达了人们面对生活的积极面貌及对美好生活与理想社会的憧憬。

三、剪纸艺术形式中吉祥寓意的表达

在剪纸作品中,其吉祥寓意往往是用来表达人们对子孙绵延、福寿安康的美好期盼。

1、求嗣

即生殖崇拜,生命延续在人们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所谓生命延续便是传宗接代、子孙满堂,同时也希望与自己息息相关的自然界万物兴旺繁盛,因此,出现了人们祭拜的生育神,生殖崇拜的各种寓意符号也就出现在了剪纸作品中。诸如:“榴开百子”、“鱼莲生子”、“麒麟送子”等均是象征子孙繁衍,代代相传,岁岁相继。“榴开百子”中的石榴寓意多子,“鱼莲生子”中以鱼喻人等均象征着繁衍。

2、求寿

长寿为五福之首,人们认为安康长寿、永享天年是最大的福分。在剪纸作品中常用松柏、龟鹤、松、竹、梅等寓意人的长寿不老,表达长寿之意。在民俗生活中,人们在做大寿时,就会用祝寿礼花或寿神的剪纸作品放在礼盘上,诸如“五福捧寿”、“福寿双全”、“福寿如意”等,表达了人们对于长寿的祈盼。

3、求福

在生命能够生存延续的基础上,人们还会追求生活的富贵,即物质的富足,“富”即“福”。在人们的民俗理念中,“富”必然与“禄”相联,福禄双全,“禄”也就是地位的高贵。因此,在剪纸作品中常运用鹿、桂树、牡丹、喜鹊、梅花等的谐音来表达人们的这种愿望。牡丹在人们的观念里就是富贵的象征;喜是求福的一个表现,常与梅花结合,如“喜上眉梢”,“喜相逢”、“欢天喜地”等。由上可见,剪纸艺人将这种求福的吉祥寓意转化成了各种图式,寄托了人们求福的希望和理想。

四、结语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历经千年,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视觉传达手段,而是一种文化。在本章中,着重论述了剪纸的造型形式特征、纹样符号特征、构图形式特征及剪纸中蕴含的美学特征及吉祥寓意,目的是要论证剪纸艺术形式中蕴含着可供设计借鉴的有利资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剪纸艺人把人们的各种情感、理想融入到以宇宙万物为主题的剪纸作品中,用哲学及美学思想解读人的情感,诠释剪纸作品中蕴涵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以独特的视觉形象和它特有的造型手法、构图形式、符号寓意和各种传统审美性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传递着人们的思维理念和审美意识,蕴含着丰富的美学观,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竟.中国民俗剪纸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007.

剪纸作品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 剪纸

剪纸作为传统的民间技艺,它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我班把剪纸活动作为班级特色来进行研究,是因为剪纸既能培养幼儿动作及小肌肉的发展,又能促进幼儿多种智慧潜能的开发,尤其是想象力、创作力的发展。通过剪纸学习活动,把剪纸作为表达美,传递美,创造美的表现形式,从而起到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作用,剪纸活动还适合于个别化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的个别指导使每一位孩子都能得到发展,真正体现出针对每一位幼儿的教育理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的确,动手动脑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有利于萌发幼儿的创造性。现在幼儿正处于人生求知欲望最强的启蒙阶段,剪纸活动抓住了幼儿好奇的心理特征,对于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敢想敢干的精神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大有益处。

一、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

活动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是幼儿剪纸的心脏。如果幼儿对剪纸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想、去动脑、动手做,积极探索,这样就能促进其剪纸潜能得到很好的发展。那怎样才能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呢?

(1)收集适合幼儿发展的剪纸作品,激起幼儿欣赏美的愿望。

要使幼儿欣赏适合其欣赏水平的剪纸内容,教师应在平时生活中处处留意,常常发动家长、幼儿收集相关照片、实物、图片等各类剪纸作品。再从收集作品中选择适合该年龄阶段幼儿欣赏水平的典型剪纸作品,根据不同的欣赏形布置“民间剪纸墙”我便在教室墙面上布置了一幅典型的剪纸画,在窗上贴着各种各样的窗花,而天花板坠的是幼儿自己动手做的花链,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2)布置剪纸环境,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

我们在一楼楼道里,挂上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墙壁上,贴上装饰日常生活中各种标志的剪纸作品(如: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等),二楼楼道墙壁上,贴上教师、幼儿的各种剪纸作品,三楼楼道墙壁上,贴上教师、幼儿做的十二生肖、肚兜、脸谱、纸编、剪贴等剪纸作品。在活动室外的走廊上挂上幼儿、家长共同制作的手工作品,还巧妙地利用走廊边的柱子,用浅黄色的塑料口袋将柱子包成树干,贴上剪的树叶便成了大树,幼儿做的花卉、瓜果、昆虫、飞鸟、卡通恐龙等剪纸作品陈列在上,好一副自然、田园风光,也是昆虫的世界、动物的乐园。活动室墙上张贴幼儿自己用各种广告纸、包装纸、塑料纸做的剪纸作品,活动区角里放有丰富的剪纸材料和幼儿的作品,幼儿可自由操作、玩耍。幼儿寝室的墙上有孩子们最喜爱的西游记等动画片中的剪纸人物、民间剪纸、花卉、风景、鱼类等剪纸。户外活动场地的墙壁上创办了一条文化长廊,在橱窗里剪贴不同形状的彩色图形。

(3)收集报纸、包装纸等材料,增加幼儿对各种剪纸材料的兴趣。

为了提高幼儿参加剪纸活动的兴趣,我们让幼儿用黄色的、绿色的桔皮、树叶、菜叶创作剪纸作品。到了中、大班,幼儿手指逐渐灵活,有一定操作的能力,我们发动幼儿及家长,与他们一起收集生活中的各种食品、糖果、鲜花、服装、文具等的包装纸、毛线、布头、皮革、还有各种树叶、花草、蔬菜以及瓜果皮等自然资源,这些材料来源于幼儿最熟悉的生活、学习活动之中,通过幼儿双手巧妙的加工,变成一件件漂亮的美术作品,这时幼儿心情愉悦,增强信心,从而激发幼儿剪纸兴趣。

二、创设轻松自由的精神环境及物质环境

首先就要给孩子创设轻松自由的精神环境,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平时指导幼儿剪纸中,要常常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如:“你剪的这个小朋友太可爱了,你能举起来让大家欣赏一下吗?”“你剪的这个窗花太漂亮了,你真了不起。”由于我给予每个幼儿被认可的快乐,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意识,使他们由此而更加喜欢剪纸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

其次为了使幼儿能够更好地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必要的物质准备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剪刀是剪纸的主要工具。要提供适合幼儿的比较轻巧,松紧适度,活动自如手感舒适者为宜。儿童初学用剪刀,应注意安全。另一种必备的剪纸材料是纸,有单色纸、彩色纸、金箔纸、银箔纸、绒纸、电光纸、薄纸、厚纸等等。特殊情况下,还有用锦帛的。可先用一般单色纸,剪熟练了,搞创作了,再用贵重一些的好纸。纸张选择得好,能为剪刻带来很多方便。幼儿用的各类纸张以韧性强、纸质细的为好。而各种区角内也可以放置一些与主题有关的幼儿剪纸材料,供幼儿使用。

三、组织有序的剪纸过程

1、引导幼儿学会观察 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它的题材都来源与生活,来源与大自然。因此,当幼儿在创作剪纸时,他首先就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就需要幼儿在平时生活中学做一个有心人,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积极参与感受,发现剪纸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剪纸作品范文第5篇

功夫在纸外,精心出佳作

记者在白楼村见到60多岁的晁友廷老人时,他正在工作台前一丝不苟地创作一幅刘邦像的剪纸作品。老人说,这幅作品中刘邦的造型和神态,是他查阅各种典籍后,自己设计的。为了完成这幅作品,他已经用了5天时间。

晁友廷老人告诉记者,沛县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光芒的汉风,沛县就是它的源头。

晁友廷用几年的时间,画下了400多幅有关汉文化的草图。为了剪出一幅满意的刘邦肖像,他在冬天里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从张庄镇赶到15公里外的沛县县城,到歌风台观察刘邦塑像,勾画草图。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奔波,他把沛县城内有关刘邦的资料看了个遍,最终在心里形成了刘邦的形象。

为了给汉画马车系列图找到更多的素材,晁友廷到徐州、咸阳等地临摹写生,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为了创作一幅表现汉代建筑的剪纸,剪出建筑的立体感,晁友廷从构思到剪出作品,整整花了两个月时间。那段时间,晁友廷脑子里装的都是汉代建筑的轮廓。

自办剪纸作品展览

经过几年的努力,晁友廷创作了汉24帝、汉开国君臣18将,汉画车马、汉画龙凤、牛耕、纺织,汉画乐舞、建筑、武士,以及目前沛县的歌风台、泗水亭、刘邦像、汉街、张庄汉阙等10大景点的剪纸作品,将近1000幅。老人说,他是在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汉文化的热爱。

晁友廷剪纸的范围极其广泛,花鸟鱼虫、人物风景应有尽有。老人的得意之作,除了汉画剪纸,就是像剪纸。2011年是建党90周年,当年7月,晁友廷把用10年心血创作的6200幅剪纸作品,拿到沛县县城最繁华的地段,搞起了剪纸展览,吸引了众多群众观看。当时天气炎热,晁友廷每天骑着自行车,驮着装满剪纸作品的蛇皮袋赶往县城。拉线、摆设、讲解,晁友廷忙得不亦乐乎。骄阳似火,汗水湿透了晁友廷的衣衫,他坚持搞了一个月的展览。口渴了他就喝口从家里带来的白开水;饿了他就吃口家里蒸的馒头。

为了创作剪纸作品,晁友廷的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采访中,老人笑着对记者说:“你知道我这么多年用坏了多少剪刀、刻刀、小钉锤吗?足足有100多把呀!”

让剪纸这门民间艺术传承下去

“有好多人索要我的剪纸,我都没有答应,我要自己珍藏!”晁友廷说,曾有朋友劝他将作品推向市场,也有闻讯而来的一些收藏者求购,但他都婉言拒绝了。“我仅仅把剪纸当作一种兴趣爱好,并不想成为生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