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说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说课的类型
说课的类型一般分为研讨性说课、示范性说课、评价性说课、检查性说课和多媒体整合性说课。
1 研讨性说课。研讨性说课指的是对说课本身进行探索性研讨类型的说课。这种说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进说课中的存在问题,帮助教师进一步认识和掌握说课的规律及方法,以期不断提高说课的水平和质量。此种类型的说课,一般可按下列程序进行:确定该次说课所要研讨解决的主要课题(如怎样说教材、怎样说学法等)――选择统一的教材――指定专人或有关人员各自写出说课讲稿――由指定的对象说课或各人各自进行说课――剖析、讨论,最后总结。研讨性说课的三个注意点:首先,研讨的目的必须明确。要研讨哪些问题,解决哪些薄弱环节,不但活动的组织者要清楚,而且全体参与者都应明确。其次,讨论的组织必须严密,并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讨论要围绕研讨的中心议题来展开,分清主次,不要贪大求全求多。最后,要调动全员参与,防止组织者、说课者忙得团团转,其他人却似乎置身事外,作壁上观。讨论中,更应让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即或有意见分歧,也要允许互相争论,允许保留,让实践去检验,并通过实践去求得统一,切不可长官意志,主观武断,搞“一言堂”,挫伤大家的积极性
2 示范性说课。示范性说课是指起示范、指导作用,供大家学习的说课。其目的是推广说课经验,给听说课的教师提供学习、借鉴的范例,使他们能学到较为规范的说课方法,从而提高说课水平,推动整个说课活动的健康发展。此类说课,通常的程序是:先由说课水平相对较高的一个或若干个教师在准备好说课讲稿的基础上,示范说课,再由听说课者谈听的感受、认识和收获。该类说课活动效果好坏的关键:一是说课本身必须是规范的或较为规范的。二是总结要画龙点睛,提纲挈领,抓住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能切实给人以启发和鼓励。
3 评价性说课。评价性的说课指的是以评价教师说课的水平,比较说课优劣为主要目的的说课,也叫评比性说课、竞赛性说课。开展此类说课,能有效地促进教师钻研教材,学习教学理论,精益求精地掌握说课的方法,调动教师说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说课的水平。评价性说课的一般程序:一是要确定说课的对象、说课的规则和说课评价的标准,通过抽签或指定的方式确定教材,同时组成说课的评委会。二是说课教师在规定时间内熟悉教材,写出说课提纲或说课讲稿,做好说课的准备。三是说课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面对评委说课,评委做好说课的记录。四是评委依据原定的说课标准给每位说课者分别打分或采用其他办法评出优劣等次。
4 检查性说课。检查性说课是指为了解、检查说课者说课水平和教学能力等业务素质而安排的说课。听说课者,一般是教育行政领导、教育科研人员和专家学者等。说课的程序大致是先由听说课的一方指定说课的教材,规定说课的时间及提出说课的其他一些要求,然后说课者按照要求进行准备,再说课,最后由听课者做出结论,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和存在问题及以后需要改进的方面。
5 多媒体整合性说课。多媒体与学科整合的说课主要是向大家展示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上课时所用的信息技术元素,如,图片、声音、视频、flash(动漫)、白板、网站以及其他一些东西;阐述在上课时是如何将这些内容与教材结合起来,分析这样的结合对教学有怎样的促进作用并且探讨这样的结合为何会有效、如何将更为有效。作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说课应该与普通的说课有所区别,除了平常说课需要的内容外,整合性说课的重点是在说课时突出整合的目的、整合的过程以及整合的优点。因此,在选材上要注意所选的内容是有必要整合的,也是有整合可能性的材料。
二、说课的一般流程
说课一般包括:教材分析与处理,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教学方法(策略、模式),教学流程,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
1 教材分析与处理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材的概念也得以拓展,教材不仅仅指纸质的书面教材,还应包括电子教材(光盘资料或网络资源)。教材分析与处理,就是说明本课教学内容在这本(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说出本课的知识结构、特点以及与学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学情分析进行教材重组、加工和补充。
案例:高一政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首先,从教材体系看,本框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后面的社会保障、国民收入分配及消费等知识有内在联系。其次,由于现实生活中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和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而且2011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因而本框题也是我们应关注的时政热点。
(2)学情分析。因为是复习课,所以内容要系统化,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但考虑到该框理论性较强,而且平行班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加上个别学生对国家的分配制度与一些社会现象存在误解,所以在授课时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势利导,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
(3)教材重组、加工和补充。重组:这一框题共讲了两个问题: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及确立的依据。讲分配就必然涉及到分配的公平性问题。而关于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教材在第三课讲国家宏观调控时才涉及到,我把这两部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使分配制度的知识体系更完整。
加工: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在课改后高一新课程中是单独作为一框题来讲的,内容较多,所以提取其中与高考相关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作为重点内容讲解,在授课时间上也进行了重新分配。
补充:考虑到教材的滞后性,关于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内容没有跟上目前的国家政策,因此补充了十七大报告中的一些新提法。
2 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教师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要说明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教学目标的确定还必须切合学生的实际,即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以及认知结构,合理地确定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重点说明目标确定依据。
3 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说课的重点放在重点、难点放在确立的依据上: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教材的逻辑结构和教学体系;能起到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重点;难点则是因生
而异、因校而异的。
4 教学方法(策略、模式)
教学方法应该包含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融合,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法和学法在新课程理念下是有机融合不可分割的。教法是指教师为实现某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法或手段,以及为此而选用的教具。教法的选择是在分析教材、学生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在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指导下,根据具体教学目标的要求分别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学法是指学生为达到某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法或手段,以及为此而选用的学具。学法的选择也是在分析教材、学生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在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指导下,根据具体教学目标的要求分别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但是学法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年龄特点、认知结构特点、学科知识水平、能力结构特征、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等因素,以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 教学流程
“说教学流程”应该是“说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就是要把整个教学过程的总体安排,即时间分配和教学建议等介绍给大家,其中包括新课的引入、新课的展开、练习的设计、小结如何安排、作业如何布置、板书如何设计等。并且要说明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说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如何安排并有机结合的,说明教学过程的构想与整体分析;说明本课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用具来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突破本课教学难点以及如何实现各项教学目标,并阐明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如何落实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技能练习,如何根据学生的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年龄特点、认知结构特点、学科知识水平、能力结构特征、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等,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6 教学评价与反馈
除评价教学效果,(反馈)评价的内容还包括提问、课堂练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等内容。教师的引导问题的设置及练习要有针对性、系统性。要针对重点、难点处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具有可操作性。
7 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
教学资源包括课程资源、课程以外的辅助资源,如,文字类、音频类、视频类、网络资源、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说课时要说明教学设计中怎样恰到好处地整合了这些资源达到和课程有机结合的。
关键词:说课;电类说课;高手
2010年,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创新杯”电类专业基础课说课比赛,一路走来,感觉非常艰辛,说课课件和说课稿一改再改。实践证明,说课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我投身教学研究、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我认为,这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和造就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说课终究是一种特殊的教研形式,由于不同地点、不同时限、不同听课对象以及不同要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给说课者带来比讲一节课更大的难度,使得有些老师在实际说课时说不透彻、说不“出彩”,说不出新意,甚至于说出很多问题。
那么,如何把握说课呢?如何成为一个说课高手呢?经历过这次全国说课大赛,我认为,说课不同于教学,要说好课必须要:“透”“活”“新”“眼”。
一、“透”
中国优秀教师周继茹说过:说课,要求对教材的理解要具体、细密、完善。对教材的吸收、消化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肤浅的层次,而是要“透”。“透”不是蜻蜓点水,而是入木三分。我认为,说课前要吃透教材有三大目的。
(1)帮助老师理清教学思路。假如你在说课前,对教材也许是一知半解,也许是囫囵吞枣,有些蒙混过关的敷衍,自然听课者也就多了烦躁,多了疲惫,少了参与,少了效果,这就意味着你的说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说课前首先要下足工夫研究教材。比如,此次全国说课大赛,我的课题是《三极管的电流分配与放大作用》,我吃透教材后,将教学内容的主线确定为6重门:走近三极管——了解三极管——连接三极管——测量三极管——理解三极管——适用三极管。
(2)根据学情,因材施教。大多数教材的目录是编者按知识的结构来排列的,里面渗入了编者自己的思路,但不是所有的教材内容排列都适合学生,所以我们吃透教材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能因材施教。比如陈雅萍主编的《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里的第二章第六节《电能与电功率》,编者将电能表放在电能与电功率等知识概念的后面,先讲复杂的理论知识,再讲电能表,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但是,根据职高学生的自身特点和认知水平,如果能先给学生一个形象直观的认识,让学生读电能表的铭牌数据,能读出的给予表扬和激励,不认识的电能与电功率知识导入新课,则既贴合实际,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意义地学习。
(3)说“准”教学内容,不能出现科学性问题。吃透教材,就是说“准”教学内容,不能出现科学性问题。例如讲到《三极管的电流分配与放大作用》时,IB、Ib、iB三者是不同的含义,若这种简单的知识点出现科学性错误就会贻笑大方了。
二、“活”
对人而言,充满活力才有无穷魅力,对说课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目前,在我们的现实说课教学中,许多说课者说课的气氛波澜不惊,了无生气,平静得像一潭死水,这样怎么能引起听课者的兴趣?活力虽不是兴趣的全部,但是,只有充满活力的说课氛围才有无穷的魅力,才能被听课者所喜爱。那怎样才能让说课者活起来,课堂活起来呢?我有一个好的建议:就是对着镜子多讲多练,练习的过程中要始终面带微笑,还要用录音机或摄像机把练习的过程录下来,不断改进和完善。
此次全国说课,我恰当地把握好说课的节奏,合理地运用语言艺术,让教材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同时,在说课的过程中要说得流畅,几个环节过渡要自然。例如,讲三极管时,了解三极管与连接三极管中间,加了一句过渡:“想要知道梨的滋味,你就要亲手摘下来尝一尝。”自然过渡到“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三极管,就让我们一起来连接三极管。”
除此之外,要让说课活起来,必须要有层次感,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将“说课”说得很细。我认为,说课就像演讲要自信,富有激情和个性。说的过程中拿出最好的状态,最好神采飞扬,激情澎湃感染听众,同时要针对自身扬长避短,体现个性。
三、“新”
说课是教学实践中一个创举,它为教改教研开辟了一个宽广的天地,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自身的创新性。所以教师说课,心中要有“新”意,要在说课的方法、结构、设计上力求新颖、独特,这样才能给人以常学常新之感,使听者保持浓厚的兴趣。
例如:《三极管的电流分配与放大作用》课题中,我的说课有三大亮点。①改变了一般说课过程,把说教材、说学情等改成了“我的教材我的生、我的过程我的门、铁打技能振奋心、余音绕梁意味深”四部分。②把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成了6重门,并在说课课件中用门生动贴切地展示出来。③改变了一般传统教学最后的总结环节,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放入改编的歌曲之中,使它朗朗上口,通俗好记,融知识于娱乐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整合。
说课要注重创新,而成功的说课要突出学法创新的问题,努力表现学生灵活多样的学习。说课时,教师心中要有“人”(学生),注意结合实际确实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学习积累的实际,着力指导学法,有意识地通过“引——扶——放”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眼”
漂亮的PPT课件,是说课精彩的“眼”。精彩的课件设计可以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且动画过渡自然生动,起到深化主题,为说课添彩的作用。 课件是使听课者通过视觉而得到知识信息的,它是最简易的利用视觉交流信息的渠道,它比听觉获得信息的时间长几倍。因而它能够起到调控听课者思路的作用。我认为,成功的说课,少不了精彩的展示课件。
结束语:要说好课,必须注意“透”“活”“新”“眼”。只有这样,才能说得清晰、说得充实、说得生动、说得富有感染力、说得有新意。如果你能结合这四点,多讲多练,你就会成为一名真正的说课高手,提高自己的育才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国忠.说课最需要什么[M].南京:南京
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说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202-01
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我做了一节听说课----外研社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 4 unit1(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at the weekend?)
Step1: Preparation (课前导入)
Warming-up activities to guide to the new lessons.
Show some cards with new words to six students, let them lead to read, after reading, then ask students to match the verb with noun, for example, see-----a movie; put them on the blackboard. Listen to the tape, and check if they are right. Read again, and let students master the new phrases.
Match some pictures with the six phrases, ask questions: What is he going to do?....... Look at the last picture, ask students : These are my friends , they are Tony, Betty, Daming.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Pleas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
Step 2: Presentation(新知识的呈现)
1、Listening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o is going to have a piano lesson?
What is Tony going to do at the weekend?
What’s Daming’s plan?
At the same time, look at the blackboard, match the picture with the activities, ask students whose plans they are, then match.
After explaining the activities, let students retell their plans with “be going to”. (To give two more minutes.)
2、Reading
Let students read the conversation in characters, and then find how many sentences written by “be going to”, explain it and tell students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Step3: Practice (操练)
针对课文中的语言知识结构进行练习。
A:What is Betty/Tony/Daming going to do at the weekend?
B: She/He is going to……
在学生感知语言材料以后,接着进行操练,以加强对课堂的控制,有计划,有步骤,由易到难,给学生充分的自信,有效地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Step 4:Production (实践)
Make a survey. Work in groups, ask about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then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在进行充分的练习之后,转入实践,让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 练习语言,这时减少对学生的控制,让他们试着独立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学生分组讨论,开展信息交流,,在小组交流合作的过程中,适当 地进行学生自我评价(Assessing),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Step5: Progress(巩固提升)
3、Writing:
Work in fours, use personal information, to write a short plan in the future with “be going to”.
此环节是对本课所学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综合的巩固。
关键词:语境 可视材料 有机结合 语用能力
视听说课程被认为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言教学的直接体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视听说课程往往被简化为传统意义上的听说课,或者“视”与“说”基本忽略不计,成为传统听力课的现代翻版。因此能否有机融合“视”“听”“说”三项原本独立的认知内容成为衡量视听说课程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美国的Dwight Bolinger教授在其所著的《语言要略》(方立,李谷城等译,1999:82)一书中指出:“语言蕴藏于身势之中。”可见语言交流无法只靠空气传播声波实现,其本身蕴含可视信息,比如谈话者的表情、身势语等,同时可视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协助语言交流的顺利开展。我们可以用下面的简图说明“视”“听”“说”三个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影响的认知过程的关系:
由于听说之间的互动关系构成了语言交际,“视”的作用往往会被弱化。但从上面的这个三角关系我们不难看出“视”对“听”“说”的辅助作用,而且“视”的直观性决定可视材料对构建语境的特殊作用,为学生提供了相当真实的目的语语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特别要注重把可视材料融合到听力理解与口语训练当中去,使视听说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1 理论背景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我们人脑的记忆活动中,形象信息的记忆要比语言文字信息的记忆牢固得多。人对可视信息的获取量往往比单纯靠听或阅读要大得多。Herron(1991,24:491)在对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听力能力研究中也得出了视频材料的使用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效果的结论。Secule(1992,76:485)研究了视频材料对各种听力理解题的作用与效果,试验结果与Herron的雷同。Allan(李连生,沈虹颖,2001:44)指出,录像不仅使学生亲耳听到人们在各种场合进行的言语交际,而且还能亲眼看到各种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非言语交际以及人们置身其中的不同的交际场景。因此,可视材料辅助的视听说教学给学生展示了以目标语为导向的包涵丰富语境信息的学习平台。
同时,人在认知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心理图式,这一心理图式多多少少表达了社会心理表征,受社会文化规约,心理图式会影响听者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心理图式必须通过特定语境才能得到有效巩固和完善。在这种条件下,可视材料的应用能丰富语境从而达到完善心理图式的目的。
学生的语用能力是语言能力的一部分:Bachman(1990)把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分成组织能力(organizational competence)与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其中后者又包括施为能力(illocutionary competence)和社交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何自然(1997)认为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可见语用能力实际就是指了解并懂得实施言语行为的能力与根据语境得体使用语言的能力,语用能力不仅包括正确使用语法遣词造句的能力,同时包括能否在不同语境中使用“恰当”的语言,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规约进行成功交际的能力。因此语用能力的培养包括提高学生对语境的敏感度,使之模仿、学习本族语使用者的交际技巧,体会准确得体的使用语言并在学习过程中遵守合作原则,注意社会文化的差异。可见如果教学环境脱离语境,学生的语用能力无法得到提高。传统的单向式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提供用以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语境,学生在实际语言交际中时常无法正确把握语言的得体性。而视听说教学课堂具备丰富的视听资源,在给学生提供真实语境方面具备传统课堂无法企及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一点已被多项实证研究所证明。尽管探讨了可视材料对构建语境及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作用,但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是不够的,下文将着重探讨在实际教学环境下如何把可视材料融入到听说训练当中去,使视听说真正做到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
2 视听说的有机结合
2.1 视与听的结合
要提高听的效果,我们不可忽视插图的力量。图片的最大特点在于直观、通俗,通常以实物、人物和场景为表现方式,可以把抽象、理性以至晦涩难懂的知识以视觉手段表现,达到便于理解与记忆的目的。比如我们在运用网络传递信息时通常会使用 、 等图标,这些图标在网络中已形成约定俗成的含义,假如需要把表情图与相关言语相匹配,恐怕不会有人把与“I am so glad to meet you.”联系起来。同理,在可视材料播放的过程中,学生可根据人的表情以及所在场景来揣测话语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学生即便听不懂原版英语电影的全部内容也能凭借人物表情动作及场景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
我们也可以在听力考试的改革上看到可视信息的加入。新托福与老托福的听力考试的一个标志性区别就是新托福作为计算机化考试提供学生一定的视频信息,给学生很自然的情境(context)概念,较之老托福纯粹的文字化考试要更具人性化。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与成熟,提供视频信息的计算机化考试也有可能成为颇具影响力的考试形式,由此听力考试也将从单纯、抽象地“听”过渡到“视”+“听”,视听的结合将更加紧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配图故事(photo story)。配图故事往往以真实和吸引人的情节入手引导学生,引入目标语,连环图片为学生提供丰富信息,如人物的肢体语言、动态场景的描绘以及其他文化线索等。学生看图片其实就完成了“听”之前的热身,教师可根据图片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对听的内容做一个预测,调动学生听的积极性,然后再让学生听材料,学生边听边看图,直观的图片可以加速学生对听力内容的理解,提高效率。基于学生听力理解水平上的差异,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单幅图片多幅序列图片完整配图故事,使学生在听的内容与情景之间逐步建立有机联系。听完后还可对照原来的预测并结合听力理解练习来锻炼回忆故事梗概、确定具体内容、联系上下文、建立合理推论等能力。
2)图表辅助。与图片相比,图表更能表达文章的各种逻辑关系、展现文章的结构,从而使学生迅速地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借助各种思维标记,用导图的形式表现听力材料的逻辑结构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它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让材料的观点自然地在图中表达出来;其次,这种模式能增强我们的记忆,使逻辑思想和知识结构图像化,有助于梳理自己的思路,能让杂乱的内容清晰化,把内容处理得更有条理,更容易理解。篇章的脉络一旦理清,其内容就一目了然了。比如树形结构图符合人脑的认知习惯,从对一事物模糊、抽象的认识逐步过渡到详细、具体的认识。下图就体现了人们对抑郁症(depression)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过程:
3)影视网络。在多媒体发达的现代社会,要找到形象生动的听力资料并不是难事,更何况各多媒体网站为听力教学活动提供直观、生动的语料,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介入使视听说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不但需要良好的业务功底,也要拓宽知识面,了解先进的教学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音像资料,制作动态化课件。有教师使用动画片、原版故事片等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了听力课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在选择视听材料时也要遵照一定体系,重点清晰,让学生在语境中自然习得关键句型与交际策略等。在教授视听说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视听材料中的非语言交际信息,包括人物的表情、动作等,协助理解目标语的含义。
2.2 视与说的结合
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能有效使用语言,与人交流。我国传统英语教学强调对语法的掌握,而学生即使掌握了基本语法和一定量的词汇,还是很难用所学的英语准确、得体、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造成这一情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语言教学过度抽象,课堂教学缺失动态语境,即便在训练学生听说技能时,有的教师甚至在学生未领会语境要素之前就要求学生生搬硬套所学对话框架,这种教学模式的必然结果就是学生无法正确领悟语言的得体性原则,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内化过程受到阻碍,最终自然还是感到口语交际的重重困难。
视听说教学模式突破原有课堂教学的桎梏,原汁原味的视听材料可以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对具体句型、会话策略的使用语境有感性认识。口语交际是交互的,学生平时的口语训练非常有限,很多时候只能自己操练,因此对于进行交互式的谈话有时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视”与“说”的结合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
1) 看图说话。图片可以是对话视频截取(有对话的部分内容),也可以是提示谈话内容的漫画。要求学生根据图像发挥想象,补全或组织对话片段,之前可适当给出提示情景的词汇。此时学生由于没有句型框架限制,更容易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无所拘束的条件下“创造”对话。此时教师可以不忙做出评判,但如果学生偏离图片主题应提示学生回到主题。在几组对话之后,教师就能很快找到学生语言上的问题,比如语言是否地道,有无“中国式英语”出现,是否正确使用会话策略,语言是否得体等。之后,教师可以基于以上几点对学生做个综合评价,一方面让学生体会自己组织对话时的纰漏,另一方面也给后面的“仿说”练习做了铺垫(warm-up)。
2) 仿说练习。仿说练习是让学生学习语言交际功能和得体语言形式的比较有效的练习方式。学生学习口语不是不需要指导,而是需要有效的指导,仿说就是有指导(guided)的说。之前学生已练习了看图说话,对对话语境有了一定了解,接下来就让学生目睹示范对话,了解正确的语言形式及其体现的交际功能。然后学生就可模仿示范对话中的地道语言模仿交际。视听说教材一般都提供用于仿说练习的信息(information for practice)或是给出对话任务(task)信息。学生通过仿说练习,可以更好理解语言的交际功能和地道的语言形式,能分辨会话语言的得体性,重点还是在于掌握正确的语言形式。特别是学生可以对照原来看图说话中所犯的错误,更加深了对正确语言形式的印象。如果每堂课都能有效掌握几个具体的语言交际功能,并用得体形式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3) 活学配音(dubbing)。配音练习并不适合所有程度的学生,有时可能收效甚微,应在学生仿说练习进行得较为成功的前提下进行。配音练习的一大优点就是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有了动机(incentive)和创意(creativity),学生更能融入情景中的角色,对语言的交际功能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可选择学生耳熟能详的影片,截取情节性强的片段让学生配音。学生对影片情节了如指掌,但对影片脚本(script)并不熟悉,只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想象力尽可能地完成配音任务。之后可让学生对照原话看看自己配上去的语言是否合适,所用语言是否表达了情景要求的交际功能,所用话语策略是否得体等,以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结语
视听说课能比传统课堂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原因就在于视听说课有多媒体做辅助,通过视听手段给学生提供近乎真实的语境,调动学生的感官神经和学习积极性,达到领悟和锻炼语言表达与交际的能力。教师在平时教授视听说课程的过程中应重视把握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建立相应的课程教学模型。对于交际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应适当放慢节奏,给学生更多模仿的机会,让多媒体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总而言之,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能让学生置身纯正的语言环境,逐步成为自信的交流者,这样语言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到实处。
参考文献:
[1]Bachman,Lyle F.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2]Herron,Carol. & Irene Seay. The effect of authentic aural texts on student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91,24.
[3]Kasper,Gabriele. Can Pragmatic Competence Be Taught [M].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 Curriculum Center,1997.
[4]Littleword,William.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5]Secules,Teresa,Carol Herron & Michael Tomasello. The effect of video context 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2,76.
[6]Dwight Bolinger著.方立,李谷城等译. 语言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7]方丽娟.谈投影片在英语课堂中的巧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1.1.
[8]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9]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0]李连生,沈虹颖.搞好视听教学,推进英语教育[J].外语电化教学,2001.2.
[11]王蓉.“以可视材料为基础的听力活动”在听说教学中的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2002.1.
关键词: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240-02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程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根据我个人的理解,说课既可以是针对具体课程的,也可以是针对某一课程中一个观点或一个问题。所以说课的定义也可以伸展为: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程,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更明确地说,说课就是向别人介绍你要教什么,是怎么教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教,教的效果如何,等。随着教改和教研的推进,说课逐步成为一线教师常规教学的一部分。但是有些教师对学科的程序和步骤还是不太明确。现在我将我们学校政治课说课的探讨结果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学习。说课稿大致有八部分构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作业、说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这就是以前教师备课的主要部分,通过对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制定出教学目标、授课时数和教学重难点。比如,在准备《让生命之花绽放》说课稿时,要明确本课是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第三框的内容,安排一课时。本部分内容既是第三课的学习重点,也是学习难点,本框的内容共有三个环节:“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根据教材内容制定出学习的三维目标:1.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别人的生命。2.进一步认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培养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3.悦纳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回馈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出学习的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学会珍爱生命。教学难点:延伸生命的价值。
二、学情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重视对教材的把握和分析,注重对课本知识的传授。但是,学生是学习的受体,他们的文化程度、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以及生活经验、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活动的成败。因此,新课改强调了学情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也成为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比如,上边提到的教学重点,就是结合如今社会上很多人不珍惜生命,以及现在的网络游戏和穿越电视剧中所传达的生命可以死而复生的错误观念,导致学生轻视生命、漠视生命而制定的。教学难点是根据初一学生生活经历、经验有限,对生命的价值本身就感到陌生,所以,要考虑到学生理解的难度,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突破方式。
三、说教法
教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新课程理念强调要突出的一项备课内容。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教学设施,制动出具体详实的教法。说课时要将教学方法明确告知听课人。比如,上边课程将选择启思导学法、情景教学法的有机结合。
四、说学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课堂的主要活动和过程都应突出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教师要将课堂预设的学习方法明确的在说课稿中写出来。说课稿中说出的学习方法必须在授课过程中,能很好地体现出来,防止说课的教法和课堂使用的教法完全背离。比如,上边课程将采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活动体验法。
五、教学过程
在说教学过程这个环节,要详细介绍课堂的教学流程:1.创设情景或者导入新课,是如何设置的?为什么这样设置?对整节课或者下一步的课堂学习有何促进作用。2.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都要明确地显示出来,还要介绍相应的教法和学法,以便于听课教师评课时和大家进行研讨。比如,上边课程内容的三部分各自设置怎样的问题来启思导学等。
六、说板书设计
新课改以来,教师对板书设计的重视度严重不足,认为只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了,教师写不写板书、怎么写都不重要了。教师要纠正这种错误的观点,将板书设计放在和备教材、备学生一样的高度上来重视。教师在说课时,要将自己的板书设置内容、设置的目的以及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明确解说,让众位教师结合课堂的授课效果进行评价。
七、说作业
作业是验证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训练方法之一。但是作业的设置要和上课的理念保持一致,不能课堂理念是新理念,作业却还是背诵记忆某些知识点,那就起不到推进教学改革的作用了。作业的布置应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适当的安排,作业还有注意拓展性、延伸性和提升性。否则,政治教学就会陷入以本为本的老圈套中。比如,在上边课例中,教师就可以设计阅读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或者媒体热点报道的珍视生命、延伸生命价值的典型事例。我们可以向学生去了解洪战辉、桑兰的事迹,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使学生在课本中学习的政治理论生活化、生动化。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