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

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

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艺术设计 项目化教学 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b)-0124-02

项目化的教学行动指的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它属于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即“行为导向”。近些年来,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处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中,项目教学法一直是个热议的话题。这种教学方法所特有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性让很多的高职院校积极地推广,不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有些问题有待解决。

1 当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的项目来源主要分为三种形式,即:模拟项目、企业真实项目和设计竞赛项目。模拟项目,就是由教师模拟企业的真实工作过程,同时结合在课程中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项目设计选题;企业真实项目可以分成两种形式,与企业通过合作关系,然后引进企业实际项目,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是通过“校企合作”和“工作室制”的方式进行项目开展教学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媒介平台企业选集项目。设计竞赛项目具有“真题真做”的实践性、创新性,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综上所述,就总体而言,国内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存在以下的相关问题。

1.1 项目化教学的实效性

项目化教学在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时确实有效、及时,不过我国不少艺术设计专业老师形成了误区,,他们感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项目化教学手段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对于传统的理论知识内容则可以忽略不计、点到为止。

1.2 项目教学的设计大于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化的相关调研,学生会将项目的相关设计放在首位,这说明项目的相关设计是项目化教学是否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不过在我国,很多企业和高校在课程建设及管理方面还不充分,真实意义上的企业模拟训练在高校课程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不少专业指导教师对于自身的知识结构与实际经验的理解,不能把项目教学的真实性体现出来,进而使得企业项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都不足,这些原因都让我国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课堂教学中的项目化教学手段上出现了困境。

1.3 有关项目化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仍不完善

如何能够建立完善而科学的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在目前的学科体系建设中仍然是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目前项目化教学考核的普遍方法是“过程评价+效果评价”,其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有的高职院校将其考核细则设计得十分琐碎、复杂;有的在相关课程的类型设计上存在差异,单一的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还远远达不到要求。

2 加强对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2.1 针对课程性质进行合理化的项目类型选择

在我国,很多高职高专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课程模块仍然采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构成形式。

这些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坚持知识的循序渐进原则,具有理论知识讲授过程中的逐级进阶训练。通常来讲,在项目导入时,企业往往不容易参与到实际项目训练中。很多高职院校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实践项目需求。从目前的专业课程安排来看,很多的课程安排并不能灵活地实现项目教学的合理性。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不平衡,使这些学校不能合理地满足项目教学所需。因此,我们强调在进行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时,先要以模拟的项目训练为主,另以企业的实际项目训练为辅。

2.2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设计要达到其完整性

对课程的分析应该从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方面入手,这样才能顺利地展开项目化教学,才能确保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开发的目的性、系统性和有效性。特别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模拟项目,其设计越发重要。

2.3 在专业课程项目设计中应该具体体现出其真实性、进阶性、完整性和典型性

(1)真实性。很多专业教师在模拟项目教学时采用自由命题的方式,这样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自由命题中有更多的选择性。但是,专业教师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学生并不是真实的客户,他们尚未步入社会,对真实的项目理解甚少。当然也有一些专业教师过于注重创新,不重视商业设计的实际要求,他们认为项目教学的难度越大,教学就越成功,结果导致学生无法适应实际工作。

(2)进阶性。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不要放大项目教学的难度,不要超出学生所能理解的认知范畴,加强在专业课程中的技能水平、知识范畴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加大项目教学的难度。

(3)完整性和典型性。项目设计的完整性指的是每个项目的完整,当然也包括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的完整;项目设计的典型性指的就是项目的普遍性。在国内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处处都能体现出设计功能,由于我们对身边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才出现了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丰富的教学内容。

专业教师仍要主导专业课程项目化的理论教学,在进阶过程中,需要把课堂教学的项目设计转化为教师引导式,同时课程中的实践部分以引导式为主,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单一式的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强调互动式教学手段。专业教师不能再按照自主研发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在具体的项目设计过程中,就出现的各问题与参与的学生们多交流、多分析,主动地引导他们进行一些相关文献的阅读,积极开拓其知识面。

3 考核评价的体系需要强调其向纵深方面发展

对于在课程教学中不同的项目类型,我们采用的考核方法亦不同,需要在课程评价体系中进行纵深研究。第一是在模拟项目工作中采用阶段性的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也要自评,同时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第二则在企业参与的真实项目中,运用教师与企业二者互评的方法,用企业的标准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企业要指定相关的项目经理或者是设计师参与其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成绩与不足;第三则是企业需要征集相应的项目比赛,要把评选的结果加入到最后的考核中。通过以上的纵深考评,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形成正确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高玉萍.项目化教学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研究,2009(3):19-22.

[2] 刘玉金.项目化教学实践心得[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78.

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范文第2篇

于继海在评审会预备会上强调说,“春晖杯”创业大赛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一年四季的项目。从大赛启动到在线访谈为留学人员参赛以及回国创业的相关问题答疑解惑,再从组织专家评审到入围项目的对接,整个过程是一个成熟的发掘人才、发掘项目的大赛。到目前为止,大赛已发展成为一个吸纳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汇聚创业项目、促进产业园对接和孵化的重要平台,为我们国家创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他希望各位评审专家能够坚持大赛“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审原则,严格遵守评审程序,规范操作,选拔出更多更好的优秀创新创业项目。

记者在预备会中了解到,第七届“春晖杯”创业大赛于2012年3月正式启动,6月举行了“春晖杯”创业大赛在线访谈活动,为留学人员参加大赛以及回国创业等各方面问题进行了解答。本次大赛从3月21日~7月15日完成报名工作,共收到参赛项目260个,按行业划分,依然是电子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占绝大部分,分别占40%和20%。参赛人员层次较高,博士占62%,硕士占38%。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负责人,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投资处处长戴争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本次大赛报名项目从质量上看,参赛者的项目计划书和商业计划书质量较往届有所提高;从参赛者年龄来看,渐趋于年轻化;从整体看,参赛项目的行业领域分布较广,除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还涉及到新材料、新能源、光机电一体化、资源与环境、科技农业等领域,这一届特别关注了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他说,“春晖杯”创业大赛就像是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晴雨表”,体现了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走势和趋势。

记者在会议现场了解到,“春晖杯”创业大赛的评审原则是鼓励、引导留学人员走上回国创业的成功道路,为创业项目搭建与投资(合作)人对接的平台,以项目是否具有创业性、是否具有与投资(合作)人对接的基础作为项目入围的最终评判标准。参赛的留学人员把自己的项目无条件、无保留地交给大赛组委会,并由专家们进行评审。对于参赛人员的知识产权,大赛组委会要求参加评审工作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均要签署评审保密协议,严格遵守有关的保密规定,切实维护申报者和评审者的权益。

本次大赛评审按项目分类划分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光机电、新材料、新能源、资源与环境、现代农业等8个小组,每个小组5~6位评审专家。步骤分为初审、复审和通审3个阶段。初审采用专家独立评审的方式进行。在初审过程中,评审专家对所评项目要独立思考、慎重判断,并认真填写评审意见表,并对商业计划书提出完善或修改意见。

作为评审专家,北京理工留学人员创业园执行主任郑云对记者说,他和小组其他4位评审专家负责光机电、新材料组项目的评审,小组5位评审专家,25份材料,大家采取轮换交叉看的形式,这样就等于1天半时间每位专家要把25份材料全部看一遍,工作量相当大,但大家都认真仔细,唯恐一个好项目从眼皮下溜走。

谈到对这次大赛的总体感受,郑云说,虽然感觉此次大赛报名项目比往届有所减少,但在这1天半时间的初审和小组讨论过程中,大家都觉得今年的项目质量都很高。一是在国外接触到前沿的高水平项目多了,二是自主创业的项目多了。他说,在往届的参赛项目评审中,创业者都是想先拿钱再创业,但从这次报名的项目来看,自主创业的成分明显比往年要好很多。如果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都有这样的心态和准备,这样投资人也就有信心了。

郑云说,创业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一个好的项目,可能会有更多投资机构给予投资的机会,但从创业园来说,只要看到这个项目有创业的基础,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经过雕琢后可能就会是一个很好的项目,从这一点,留学人员创业园是帮助留学人员完成创业梦想最佳平台。

紧张有序的初审工作结束后,评审委员会各个组长牵头逐个对所评项目进行复审,汇总了小组各评委的评审意见,得出项目是否入围的结论,并将小组评审意见填写在评审表中,每个小组的组长对小组评审意见给予了签名确认。在最后通审会议上对未入围的项目再进行重点审核,并对被淘汰的项目进行指导和帮助。

从此次“春晖杯”创业大赛的评审结果分析,评审专家们认为,此次“春晖杯”创业大赛的项目计划书越来越规范、认真和成熟,质量有所提高,内容也渐趋丰富。但是由于参赛人员年龄较轻,在国外大企业里历练的人比较少,很突出的团队并不多。这也就决定了大多数项目找到风险投资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评审专家建议,采用企业合作的方式或只做其中的核心项目会比较好。

上海莘闵留学人员创业园副总经理杨凌作为新能源、资源与环境、现代农业方面的评审专家,他说,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要有一个培育的过程,海外留学人员如果要回国创业,需要做好各种准备,并且最好要有在国外创业的经历,如果没有资金渠道,团队年龄较年轻,经验不够丰富,是很难创业成功的。他建议,参赛人员要自己有所投入,不能光靠政府的支持。同时,我们还要对创业者灌输创业的理念,让创业者知道,创业很艰苦,不只是回来拿钱的。作为留学人员创业园负责人,杨凌认为,“春晖杯”创业大赛更多是一个创业的平台,要从根本上做一个正确的引导,大赛组委会和园区对参赛人员的重点项目需要进行重点推荐,通过平台找到相关的资源,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提供更直接的帮助。

在谈到如何看待今年的项目和往届有哪些不同时,生物医药方面的评审专家,江苏省药物研究所所长、南京工业大学药学院常务副院长卢定强认为,今年的参赛项目数量与往届相比有所减少,但申报项目完善程度有所提高。他说,目前国内创业是一个浪潮,“春晖杯”创业大赛从中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海外优秀留学人员是国家非常宝贵的资源,他们可以把国外比较成熟的技术带回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建议,留学人员把最先进的生物医药技术通过技术转移的方式带回来,这样创业成功的把握性可能就会更高;其次,要强化法规意识和对国内创业政策的了解,加强合作,减少风险;最后,他希望留学人员应多了解当地企业的生存环境,回国创业能够做到入乡随俗。

在谈到作为投资机构如何帮助留学人员做好充分的创业心理准备,有效发挥他们的创业激情,帮助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时,上海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爱国说,中国的市场和欧美有着很大的差别,在中国的创业环境和欧美差别更大。在国外合理的创业逻辑或者商业计划在国内很可能是行不通的。加上很多创业者对国内商业环境缺乏充分的认识,本身又不具备足够的商业基础,对国内的商业规律和市场特点没有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困难很多,失败率很高。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对那些有志回国创业的人员做充分的创业培训,同时要能组织有效的咨询、辅导服务,其中有些可以是政府的公益活动,有些则需要搭建商业服务平台。

对于大赛的评审标准,陈爱国总经理建议,组委会在参赛者商业计划书的内容结构上做些细化,以尽可能体现公平,同时也给创业者更多思考指引。创业的基本特征是商业行为,建议创业者在技术创新之外多一些商业方面的思考。他说,回国创业不同于海外创业,希望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既要有国际眼光和水准,同时又要立足现实。

本次评审会最后的通审会9月6日举行。通审会采用评审委员会会评的方式进行。在通审会上,各评审小组对本组优秀项目和不能入围的项目作陈述,对不能入围的项目做了特别的重点说明。最终结果为125个参赛项目预入围第七届“春晖杯”创业大赛。参赛者分别是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瑞士、德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人员。参赛项目主要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业、光机电、新材料、新能源、资源与环境、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

评委们普遍认为,本次参赛项目与往届相比在质量上有所提高,参赛的商业(项目)计划书比以前更加完整成熟。另外,从参赛报名者年龄来看,31~45岁占到了50%以上,其阅历和经验属回国创业的成熟群体。

在听取了各位评审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之后,于继海最后说,希望“春晖杯”创业大赛在今后的组织工作中能做好两件事,一是规范专家评审队伍,可以给每位评审专家下聘书,让评审专家感到这不仅是一项评审工作,更是一份荣誉和信任;二是成立“春晖杯”创业大赛联盟,包括所有入围者和各评审专家。同时,作为政府部门,今后也要加大力度整合可利用的资源,通过坚持和积累,一点一点把事情做得更好。

隋志强说,“春晖杯”创业大赛是鼓励回国创业,但目前全国各地大赛很多,而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需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有限的项目上。为了避免同一个项目在很多场合中重复出现,目前又无法将这些大赛在一个平台上做整合,各位评审专家有责任让大家了解海外留学人员参加国内大赛的动向。他建议,从现有的评审专家中选出创业导师,留学人员报项目的时候就可以选择导师进行辅导。

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范文第3篇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困难,每年有数百万的大学生面临着找工作的难题,国家积极鼓励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缓解就业压力,解决这一矛盾。各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正是迎合这一政策,促进高校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长远目标做出贡献。国内部分高校先后进行了改革和尝试,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单独学分让学生在专业课外的时间修读与创业相关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在培养计划中有大量创业实训模块,并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敢于冒险探索的精神以及勇于实践的创业能力。作为更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高职院校来说,学校能加强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组织领导能力变得更加迫切和必要。硅湖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昆山,而昆山处于江苏与上海的交界地带,联系着两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是国内有影响的制造业基地,同时国家在此设立了花桥国际商务城,准备大力发展服务外包行业。据调研,目前在校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业综合素质,社交活动能力较强,有很好的协调组织能力、指挥管理能力。商学院目前有部分学生的家长或亲戚有自己的企业,学生毕业后可能要接管自己的家族企业。大部分的学生家庭条件较好,有部分学生毕业后在家人的帮助下有自主创业的想法。对于这部分学生,如果在大学三年中,学校能加强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能力,使其掌握更多的创新创业知识,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这部分学生在毕业后自主创业中将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作为民办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走出自己的特色,提炼出适合当地经济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当前国家社会经济的重要举措。

    2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内涵和特征

    “创新”,一般解释为“抛弃旧的,创造新的”;“创业”,则解释为“创办实业”。那么,这种创新创业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积极投入到社会的创业实践中去,将严谨治学的科学家精神与勇于开拓市场的企业家精神相结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现和捕捉机会,并且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尝试,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个人价值,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人才。在江苏省高校的调研中,创业学生人数高于5%的高职院校达到23.44%,高出本科院校(15.25%)8个百分点。当前大学生创业领域主要集中在服务业,特别是商贸、流通、物流业(占54.31%)。[3]可以看出这些创业领域基本属于工商管理类的专业,这些创业领域离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日常能接触的到,对于刚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易掌握、好入门。同时选择商科专业的学生基本社交活动能力比较强,思维活跃,遇事反应灵活敏捷,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较强,同时有创业激情和冒险精神,如果有意向自主创业相对成功率会高一些。从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角度出发,作为商科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来讲,创新创业型人才是眼界开阔、有合作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能组织领导一个团队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在真刀真枪式的市场竞争中,努力尝试和拼搏,在各种想法和灵感的相互碰撞中,捕捉机会创造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企业家。

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辅导员;创新创业;研究

本成果是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课题:“高校外语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WYYB150102)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校辅导员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8月5日

一、研究背景

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始于20世纪末。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成为第一所将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引入亚洲的高校。十多年来,创新创业教育逐步引起了各高校的重视,一些高校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党的十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5年5月13日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于2017年形成科学先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批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型创业教育体系。近年来,各大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增强,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有重大意义,但同时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

二、创新创业教育及课程的界定

(一)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而且要面向全社会,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其旨在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加强学生创业思维并锻炼学生创业实操能力,培育出符合社会所需的具备各种创业质素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使其掌握自主创业所需的基本素质且其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捕获机遇成功创业。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目前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而兴起的新式课程,其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和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际运用的一系列教育指导课程与活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有计划地、科学合理地培育应国家市场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如今就业形势严峻,市场劳动需求减少,而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却持续增加,这种供不应求的现象导致了目前社会中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而因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限制,目前的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普遍缺乏自主创新创业的意识,仅希望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然而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不能在毕业之际顺利地找到心仪的工作,顺利实现就业。对于毕业生来说,成功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准在社会中的位置是极难的。而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良方。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可以显著地缓解目前大学生毕业时的就业压力。在大学生学习期间,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都能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二)有助于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一直是国家最有力的软实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了国家的重点任务之一。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国家的发展倚靠人民,因此各高校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实现自主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业技能,还让学生增强对市场商机的悟性,让学生在思维最活跃的阶段,自由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三)有助于促进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中长期发展目标。高校大学生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力军,要负担起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重任。创新型青年人才是我国现阶段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求。而应显示所需应运而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实际能力,如环境适应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等。其对我国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培育有巨大意义。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工作。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对创新创业热情不高。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在校学生对创业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在于,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局限下,80%的学生没有创业的概念,从未考虑过要去创业,只有11%的学生有创业的激情。而毕业生中真正创业的只有1%。且各大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采用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缺少新式改革,学生自身缺少创新创业目标,对市场信息接收滞后,对创新创业规划不足,实际解决问题的执行力不高,以至于学生对自主创新创业的意识薄弱。

(二)学生缺乏创新创业能力、毅力。创业需要大学生具备新颖的创业思维、较强的创业能力。要有面对困难不失望、不气馁,勇于解决问题,将创业坚持到底的毅力。同时,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创业技能等作为倚靠。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在辨识机会、市场研究、人际交往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然而,我国的大学生长期处于应试教育,在实践实操能力培养教育方面十分缺乏,且大学生长期仅限于接触校园,对社会上的变迁了解甚少,眼界不够开阔,由此大学生对于市场契机的敏锐度不强,不能准确地在第一时间把握住创业机遇。并且未能对创业产品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盲目的选择创业产品。对创业的看法不够理性,不能正确的看待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和磨难。一旦创业遇到困难就备受打击,丧失信心,导致了创业最终的失败。

(三)学生创新创业资源缺乏

1、学生创新创业缺乏平台。大学生有了创业想法后寻找一个适合的创新创业平台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极大的难题。一个好的创业想法需要在一个适合的创新创业平台上才能慢慢成就一个成功的创业结果。而目前大学生需要一个风险小、成本低且方便操作的实践平台来实施创业计划。而目前各高校这种类型的平台缺乏。

2、学生创新创业缺乏资金。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资金是支撑学生创新创业的最重要的一根支柱,是继续创新创业项目的根本动力。在创业初期资金到位困难,创业过程中资金周转不良等问题都是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通过向他人借用资金,有着较大的风险隐患。相对于冒着大风险创业,大学生更倾向于无风险的就业,由此很多大学生迫于经济资金方面的压力,最终创业失败。

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1)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念滞后。教学理念是引导高校教学向正确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标针。高校必须革新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重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实际就业能力。培育出在管理、操作、交际、执行等方面都优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致力于培养不仅是能够完成自身就业,还能够为更多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的创新型青年人才。

(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不足。教学内容是保证教学成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目前各高校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大多通过课堂上教师的直接口头授课将专业知识灌输给学生,却缺乏教育学生学习实际创业所需的技巧和能力的课程内容,这使得学生无法直接地将专业知识与创业实际实现有效对接,这成为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关卡。

(3)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式单一。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在进行在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时,仅仅通过教师理论课程授课、校内外专家的理论讲座等理论式教学进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生通过学习校内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可以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创业的基本知识,但学生依旧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业所需的实用技能和创业能力。高校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习程度的评定标准,也只是延续传统教学考评方式中根据理论学习的优良程度测评学生,而这种传统的教学考评方式并不适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不仅限于理论教学还包括实践教学,因此高校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考核并不能仅限于单一的考评方式。

(4)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欠缺。创新创业教育属于新兴的教学科目,各高校适用于该方面的师资力量不足,现有的教师也大多倾向于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而依然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阶段。除此之外,各高校的实践教学设备匮乏,难以满足实际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需求。

五、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创新创业宣传、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高校辅导员应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目标,积极摸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式,向学生传递新的教育思想,通过年级大会、学生干部等加大创新创业训练实践的积极宣传,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为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思维、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上的引导,鼓励学生开阔眼界、拓宽思维。以成功创业的例子作为引导,让成功创业的学生给在校大学生举办讲座或演讲等活动,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定位,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观念,培养他们的创业热情。开展创新创业主题班会,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园影响力,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二)强化创新创业指导。为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高校辅导员应鼓励学生参加高校设立的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通过一系列详尽的创新创业课程学习,包括创新创业思维、管理学、经济学、营销指导等多方面给予学生在创新创业中专业的创新创业指导。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丰富学生创业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少走一些弯路。在不同的创业阶段给予学生不同方面的指导。建设更加完善的师资力量,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校内课程适时地向学生灌输创新创业理念,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邀请校外名师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素质培训。

(三)开展大学生课外创新创业训练活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活动是目前各高校鼓励学生推行自己创新创业想法的一个主要途径。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实践训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并增强学生解决创业进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活动为各高校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创新创业训练活动作为大学生创业的过渡平台,实现大学生能力的锻炼。通过创新创业训练活动让学生发现创业计划中的不足或不当,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修改和完善创新创业项目计划。而后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即自主创业。由政府、学校提供初期创业资金、场地和硬件设施等,解决学生创业资金问题,弥补学生创新创业时期资源的不足。通过政府和学校的支持,鼓励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创业。

(四)建立综合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课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得到很好的接受,但在实践技巧和能力方面,各大高校应建立创新创业实训课程,经由实训课程学生才能将课内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的真实性。在实践中学生学习和获取创新创业的有效方法与真实经历。

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考评标准不仅限于理论知识的考评,而采用综合考评方式,可通过除理论知识测试外,实际模拟、撰写商业计划书、可行性分析调研、小组合作市场调研等方式和学生参与课外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及活动的综合情况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成果进行综合测评。可以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在理论以及实践方面的学习成果且避免传统考评方式中单一知识的考评而缺乏实践能力考评的结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5.

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范文第5篇

围绕依托项目,项目组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相关的人才成长规律等相关理论的研究。

(2)构建一个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又便于与各专业对接的“专业创业团队-教师工作室-创业公司”育人平台标准化接口。

(3)各专业基于“专业创业团队-教师工作室-创业公司”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标准化接口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

三者关系如图1所示。人才培养模式是核心,育人平台的构建与运行必须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在高职院校,必须符合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而在人才培养实践中,“专业创业团队-教师工作室-创业公司”育人平台是各专业开展特色人才培养的公共实训平台,服务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

二、理论研究成果

(1)特色科技服务--“政校企联动、三方融合、逐层递进”

依托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广东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实训基地”(简称实训基地),形成了“政校企联动、三方融合、逐层递进”的特色科技服务。借助于企业管理模型,依托高职院校学分制,引入企业教学项目、企业培育项目、企业服务项目,分层递进培养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围绕课堂教学,学生专业创业团队和教师工作室,以及创业基地和真实公司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多层次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教学课堂是指传统的大学课堂。在课堂学习中,教师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将一个完整项目其分解为若干任务,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利用课程设计、职业技能课程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技能的能力。

工作室课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主要是通过学生专业创业团队与教师工作室校企联合培养学生适应性项目实习。学生在教师工作室中参加讲座、校内比赛,完成教学项目;在工作室中完成实训项目。

企业课堂主要包括形成创业公司与电子商务科技服务平台中实践。学生在企业课堂上完成企业真实项目的运营,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提升职业素养和综合运用技能能力。

“三项融合”是指将教学项目、实训项目、企业项目分阶段循序渐进融入专业教学中。使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有效提升其专业核心能力,逐步积累各类项目实战经验,提高职业素养。

(2)“专业创业团队-教师工作室-创业公司”协同育人平台

学生专业创业团队面向大一新生招新;通过指导教师考核选拔,学生创业团队进入教师工作室;教师工作室中动手能力强、具有创业精神的学生创办虚拟公司,承接真实项目。学校通过提供场地、资金、指导教师等方式进行管理,企业主要通过提供各类项目、开设讲座、培训、选拔毕业生等方式参与。

在教师工作室中,以运行项目为主线,开展各种活动。项目主要包含教学项目、实训项目和企业项目。学生创业团队完成教学项目,教师工作室瞄准实训项目,创业公司实施企业真实项目。

(3)协同育人平台长效机制的研究

为了探索协同育人平台的长效发展,我们探讨提出:①搭建平台是基础;②激励教师支持力度是保障;③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是根本;④投入科研项目研究是深化;⑤构建实训架构是助推。

三、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成果

在协同育人平台的理论体系下,项目组依托学院,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章立制,完善组织,规范管理。

(1)构建了创业基地

创业基地体系结构分为学生专业创业团队、教师工作室、创业(虚拟)公司三个层级递进的层面,如图6所示。学生专业创业团队主要面向大一学生,以开展各类与专业相关的活动以及讲座为主,旨在引导学生深入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基本专业技能;教师工作室主要面向大二学生,在指导教师带领下通过专业研发团队的形式承接各类项目,在开发研究中促进学生高层次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创业虚拟公司主要面向大三学生,通过学生自主撰写商业计划书并经过答辩委员会答辩通过后成立虚拟公司,在总经理、副总经理、各部门总监的共同协作下按照项目计划书开展运营,培养学生创业创新意?R,提前适应社会需求,做好个人定位,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从自愿报名的学生创业团队到考核选拔的教师工作室再到进一步选拔担当实际项目运营的产学研公司,学生从“知”到“会”到“熟”,在衔接有序的发展过程中提升技能,学习变得有目标、有动力。这种培养方式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整体优势。

自2014年以来,创业基地保持大约8个学生专业创业团队(专业兴趣小组)、13个团队的教师工作室和2家创业(虚拟)公司的规模。每年开展业务培训60多场,各类创业活动100余场,举办“创业导师”品牌讲座30多场,承接学校实训教学、企业真实项目等20余项。

创业基地紧紧围绕“教学和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形成“课堂学习”与“实习实训”的良性互动。

(2)创业基地管理部门运作模式

为了规范创业基地的管理,成立了创业管理中心。管理中心由领导小组、创业办公室组成;领导小组主要由教学系部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和学生辅导员组成;办公室成员主要由专业团队负责人、教师工作室负责人及虚拟公司负责人组成。在管理中心的统一组织下,各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对应学生部门的管理,并邀请校外企业人员参与建设。

①管理中心

管理中心主要由教学系部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和学生辅导员组成,也可以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管理指导教师、产学研公司、学生创业团队和教师工作室,维护项目教学与实战的正常运行。教学系部负责人要制定一整套规章制度,规定学生进出教师工作室的程序、标准以及学分转化的方法等,作为实施整个学生项目组分层管理模型的政策基础;规定指导教师的任务、报酬及考核方式;为教师工作室提供固定场所及参加竞赛项目等必要的经费支出。专业负责人具体负责规章制度的执行,与企业联系获得用于教学的企业真实项目案例,与企业签订真实项目合同。学生辅导员主要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生参与到项目教学与实战中来,维护项目教学与实战的正常运作。

②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是由管理中心指派的教学系部的专业教师,以及部分企业兼职教师。指导教师可以把一个教学项目分成许多小模块,以任务书形式分发给学生创业团队,供学生创业团队相互协作完成。指导老师还应帮助教师工作室解决遇到的问题。不同时期指导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当一个教师工作室遇到技术难题时,指导教师就会成为他们的顾问;当教师工作室的成员进行某项目的需求获取时,指导教师就会扮演他们的客户角色;当教师工作室的成员在与产学研公司或外界公司沟通存在问题时,指导教师就会充当联系协调人;当教师工作室在管理一个项目时,指导教师可以充当项目经理的角色。

③教师工作室

教师工作室分为虚拟教师工作室和实际教师工作室。由于工作空间的限制,不可能为每个教师工作室提供固定的工作场所。学生可自行成立虚拟教师工作室,工作场所以教室和寝室为主。当教师工作室成功承担竞赛项目或外接企业的实际项目后,可以申请固定的办公场所,进入实际教师工作室。

实际教师工作室由管理中心提供工作场所、办公家具等,安排指导老师;工作室成员可自由进出教师工作室。

④创业公司

创业公司充当所有教师工作室对外门户的角色,教师工作室和外界真实公司之间可以通过创业公司进行商务往来。创业公司的成员以教学系部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体,吸收教师工作室中动手能力强、积极肯干的优秀学生参加。创业公司设有固定办公场所,由管理中心管理并提供办公室、资金、电脑、互联网接入等支持。创业公司为教师工作室提供竞赛项目、企业真实项目,为教师工作室解决诸如财务、合同等教师工作室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创业公司尽最大努力从外界获得足够的项目以便为教师工作室提供充足的实践项目。

⑤校外企业

管理中心、指导教师和创业公司要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与校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校外企业可以通过提供项目案例、真实项目等方式全程参与创业基地管理。校外企业可以利用学院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依托创业基地完成企业真实项目,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达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目标。

(3)创业基地的常态化运行

①学生创业团队组成与特色活动

创业基地根据现有专业设置及学生需求设有4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分别是面向电子商务专业的由董丽雅老师指导的网店经营部和由李巧丹老师指导的移动电商部;面向电子商务专业由陈晓老师指导的网络分销部;面向电子商务专业由陈增光老师指导的网络美工部。

讲座和特色活动是学生创业团队的两大主线,一是提升学生理论知识,二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真正达到促进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的双核目标。

②教师工作室组成与特色项目

创业基地共有6个,分别是董丽雅老师指导的“网店运营工作室”、陈晓老师指导的“网络分销工作室”、李巧丹老师指导的“移动电商工作室”、陈增光老师指导的“网络美工工作室”、丁昭巧老师指导的“网络营销工作室”、刘辉辉老师指导的“数据分析中心”。每个工作室招生规模在10人到20人之间,教师通过选拔在团队活动中表现突出,具有较高学习兴趣的同学进入教师工作室,并“教学项目、竞赛项目、真实项目”的开发和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工作室为学生搭建了实践提升专业技能的平台,主要是通过项目来实现的,在教学项目方面有“网店运营工作室”在课外开展网络大赛,竞赛主要包括网络构建、网络安全部署、系统应用平台安全构建、文档写作和团队写作等4大部分。“网络美工工作室”指导成员共同学习网页美工设计的基本知识(如网页文件的组成,动态网页的运行原理和开发时的分工),讨论学习和项目中的各种问题。

通过以上项目的运作,创业基地指导学生在校内外各项比赛中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无论竞赛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比以往有了提升。

③创业公司的组成及运作状况

??业基地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现有“雅恒商贸”、“中交电商”、“尚淘家居”、“纯儿牛仔”、“考试宝典”以及“金考点”等6家创业公司。经过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答辩通过后,目前,这6家公司分别按照所撰写的项目计划书开始逐步开展业务。创业公司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尝试。

(4)创业基地各部门运作特色

①举办创业导师系列讲座,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根据“项目结合课堂教学”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要求,创业基地积极召集一批优秀的指导教师开展了系列“创业导师讲座”,形成一定的学术品牌,受到学生的肯定和欢迎。

②建设电子商务产学研集群公共服务平台,提业集群转型升级

③汇编科研成果,编写《网络分销》

为了定时总结记录创业基地的发展动态,也为了推广创业基地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所取得经验,我们从创业基地建成之日起逐步编写《网络分销》系列教材,填补高校产学研的教学范本。

四、依托转型升级科技服务公共服务平台,注重特色,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孵化创新创业人才

依据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自2014年10月开始,我们进行了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的探索,开展了“中山市电子商务产学研集群的科技服务”项目,彰显“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水平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经过三年的发展,创业基地内部各部门成立并运行良好、管理体制得以完善,外部学生活动收效显著、学生参与企业转型升级科技服务效果显著。

(1)电子商务专业开展“基于工作室平台企业实战化”特色人才培养

依托创业基地,电子商务专业构建了“基于工作室平台企业实战化”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工作室化教学主要指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并在校内进行的实验、实训、课程设计、专业技能训练等,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专业知识有初步的整体感悟。教学过程大多采用“项目主导,行动实践”的模式来构建能力教学模块。以创业基地为平台,充分发挥创业团队、工作室、兴趣小组的纽带作用,邀请企业专家、技术能手、管理人员等为学生授课,实施“订单式”教学,为企业、行业量身定做所需人才,实现“教、学、做”融合。充分发挥教师工作室的??头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资格认证、学科竞赛、技能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等,采用以赛带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

采取构建创业(虚拟)公司的形式,开展模拟企业真实项目和管理流程为载体的实践教学,让学生的自主创业、协作创新、沟通合作、组织协调、领导控制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融合和延伸,契合企业的真实需求。学生还可通过参加专业社会实践、生产实习、社会调查、顶岗实习、技术服务及校企合作项目等提高自身竞争力,塑造自我品牌。通过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等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有效的沟通方式,让学生能够及时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并转化吸收,拓展大家的视野,同时提升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解决问题及环境适应性等能力。无论在课程类型、教学地点、实践形式等各有不同,但互为补充和完善,实现了传统教学向教学全过程和全要素的深度融合。

教学融合,分层递进培养学生。借助于企业管理模型,依托高职院校普遍实行的学分制,采用“教学融合”方式分层递进培养学生,“教学融合”是指将“教学项目”、“竞赛项目”、“企业真实项目”分阶段循序渐进融入专业教学中,各项目内容均来自企业,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通过项目的完成使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有效提升其专业核心能力,逐步积累各类项目经验,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双元共赢,实现个性化培养。在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质量的前提下,为了实行分层次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合适自身的定位而有奋斗目标。创业基地分别针对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学生提供分阶段、分层次的学生实践活动平台,形成科学有序的人才培养阶梯。通过“创业团队-教学工作室-虚拟公司”三级培养体系下的层层递进,使学生在专业技术升级和职业技能转化过程中受益匪浅,创业基地具有“金字塔”特征的个性化培养模式,激励了部分学有专长、优势明显的学生介入课余研究计划、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促进了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

(2)电子商务专业实行“教学融合,全真融合,双创融合”的特色人才培养

依托创业基地,电子商务专业实行了“教学融合,全真融合,双创融合”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推行“三项融汇”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实现‘教学项目’,‘竞赛项目’,‘真实项目’的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融汇入教学。使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有效提升其专业核心能力,逐步积累各类项目经验,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搭建“创业团队-教师工作室-虚拟公司”分层递进的管理平台,三课堂配合教学。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专业能力的差别,探讨了一套“社团-工作室-虚拟公司”分级管理、逐级选拔、定期考核的分级管理制度。同时,针对空间与资源有限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自主建立的多个学生创意工作室,采取企业绩效考核的方式,竞争相应的空间与资源。

落实“校企双制”共育人才的运行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生创意工作室的管理,通过优选企业进驻学生创意工作室,将企业外包项目带入工作室。根据对外承接的项目,组建学生项目团队,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前期培训、中期指导、项目验收等指导。同时企业配合学校共同完成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竞赛指导等工作。在具体的商业项目运作中,实行“双导师”制,发挥校企优势互补。根据承接的项目,为学生项目组指定校方导师与企业方导师,共同对项目的开展提供技术指导与项目支持。发挥校企双方的互补,保证校企合作育人的长效稳定。同时全面提升学生创意工作室职场化程度,提高工作室商业项目专业等级。通过标杆企业进驻学生创意工作室,提高现有学生创意工作室职场化程度,解决学生创意工作室本身缺少法人资格与各项资质的困境,通过企业承接外包项目,吸引更多更专业的商业项目,全面提升工作室承接项目的专业等级。

(3)电子商务专业开展“岗位对接,企校对接,工学一体”特色人才培养

专业构建了“岗位对接,企校交替,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行业企业,以及具有企业真实环境的校内教学工厂,同时按照企业岗位要求,设置相应职业岗位,实现教学工厂与企业的岗位对接。通过企校相同岗位的交替和不同岗位轮岗轮训,在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寓学于工,在工作中自主探究学习,同时充分渗透德行培养,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职业素养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