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爱老人

关爱老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爱老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爱老人

关爱老人范文第1篇

8月15日下午,铜仁市西出口郊外彩旗飘扬,人头攒动。省老龄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省春晖行动发展中心、共青团铜仁地委、晚晴杂志社、铜仁永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几家单位联合在这里举行“感恩社会,关爱老人――‘春晖映晚晴’走进铜仁献爱心活动启动仪式暨铜仁山水家园奠基仪式”。由铜仁永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所订的1200份《晚晴》杂志,将按计划分配给铜仁地区的1200名老年人或敬老院。尽管这个数量并不算多,但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今后铜仁地区的青年企业家和有志青年将会更多地参与到“春晖映晚晴”公益活动中来,为广大老年朋友奉献自己的一片诚挚爱心,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铜仁永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是铜仁地区第一家参与“春晖映晚晴”公益活动的企业。总经理张建华表示,关爱今天的老年朋友,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该公司不仅仅把这一理念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将它一点一滴地落实在行动上。这种热心公益事业、关注老龄事业的举动值得称道。

铜仁地委委员、宣传部长顾明杰,铜仁地区行署副专员龙林,政协铜仁地区工委副主任谢卫,铜仁地区老领导何振坤、刘之琼,铜仁地委离退局、地区老龄办领导,铜仁地直单位和铜仁市部分单位的负责人以及部分企业负责人出席了仪式。

关爱老人范文第2篇

老人,为社会奉献,为家庭奉献,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钥匙,不仅养育我们,还以言传和身教向我们传播做人的道理,虽然我们有时候感觉老人家们知识陈旧、思维方式过于正统古板,但是,老人依然是我们心灵的最后的最坚定的依托,我们在现实中碰壁之后,返璞归真,依然会感受到老人家们传承的是至理名言,依然会感受到属于我们民族的内蕴的品质和理念是不能放弃的。

他们在许多人的眼里已经不再重要,甚至成为了负担。在他们眼里老人是曾经盛开的花朵,现在已经凋零,曾经茂盛的大树,现在已经落叶。可老人是不会凋零,不会落叶的!他们虽然老了,却还为社会做着无私的贡献。

在我们小区就有很多老人在节假日的时候显得很孤独,他们或许都是子孙满堂,但是他们的子女却都因为生意忘了回家陪陪老人。我觉得我们应该有时间多带老人去公园散散步,多陪他们聊聊天,使他们感觉到温暖,让老人们不会感觉到寂寞。用感恩的真情,温馨的话语、宽广的胸怀,平凡的举动,无私的付出、真诚的服务,呵护每一位空巢老人,营造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气。

温暖老人,奉献一片爱心。关爱老人,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生活细节做起。一杯茶、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一个电话、一封家信,字字句句显孝心。让我们“常怀尊老之情,常扬敬老之意,常兴敬老之风,常尽为老之责,常办利老之事”,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助、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由孟子说的古话就告诉我们在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关爱老人范文第3篇

在重阳节前夕,关于老人的话题新闻扎堆儿的涌出来。桂林四兄弟寻母上了央视《新闻联播》,当地警方全城排查帮寻找;央视记者采访一位天津的80岁老奶奶,问现在最在乎什么,老奶奶感叹“感受不到儿女温暖,恨不得快死”,“现在有话没地儿说去”;相关调查显示,外出打工者23%半年和父母见一面,31%一年才和父母见一次,18%表示一年到头也很难见到父母,但67%的受访者表示会给父母寄钱。

无论是从痛中解读出关爱和需求,还是从艰难中解读出隐忍的温情,从上述一系列事件中,到底该怎样关爱老人,似乎得不出一个标准答案。或许,桂林四兄弟焦急而执著的寻母过程,就是对老人的关爱;或许天津老奶奶的三个女儿“回家看看,多交流交流”,就是对老人的关爱;或许外出打工者往家里多寄些钱,让身处农村的老人物质丰裕,就是对老人的关爱。

其实,老人们的诉求简单而又强烈,却似乎总是得不到满足。在桂林走失的那位湖南籍母亲,需求就是能够早点回家,并且从此有子女在身边照料;天津那位老奶奶的诉求,不过是想让儿女常回家看看;进城务工农民工远在家乡的父母,想来也不仅仅在乎子女到底能寄多少钱,更多的还是牵挂儿女在他乡的生活。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艰辛与不易,每个群体也都有自己的阶段性诉求。正因如此,每个人表达孝敬与爱的方式定然不同,每位父亲和母亲对被孝与被爱的需求侧重点也不会一样。但是,正如情感专家解读的,不管时代怎样变化,人们对感情的需求始终不会变化,关注父母的需求,首先应该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被裹挟着如陀螺般旋转的人们,某些时候甚至都会忘记自己或者迷失自我。但是,切莫忘记“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关爱老人,请先从精神奉养起步,哪怕抽出零星的时间去听听老人的唠叨,哪怕回不了家先打个电话,去传递精神上的慰藉与抚摸。

关爱老人范文第4篇

一位朋友,当他父母都还健在时,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比如:经济不太宽裕啦,房子太拥挤啦,父母身体还很硬朗、年纪不是太大啦等,而没有考虑将孤独的父母从偏远的乡下接到自己身边。忽然有一天,他的父亲病逝了。他说:送走了父亲,看到母亲孤单、日渐消瘦的身影时,那酸楚无以言表,内心一下子惭愧起来。“子欲孝,亲不在”,真是悔恨不已。虽然将所有的悔恨化来报答母亲,但无论如何都无法从内心深处把对父亲的愧疚抹去。

还有一位朋友,在德国完成博士学业,现为香港一公司高管。每年其父生日,总要返乡,陪父亲小住三两日,已形成惯例。问其缘由,他的回答颇为有趣:我们在生活中常有可能遇到这样的事情,捡到10元钱或丢失10元钱,同是等值的10元,你偶然得到它的欣悦、与你不小心失去它的沮丧远不能相提并论。为此,在不断搏命事业与财富的同时,为不使自己的人生有过多的遗憾,我选择了一种尽可能周全的生存方式。反过来看,每年陪老父这几日,带给他的快乐,远甚于我这几天微不足道的时间损失,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听罢此君一席高论,深以为然。抛开传统文化层面的人伦孝道不谈, 其以极小的时间成本代价获得了极高的道德与情感回报,这是极为值得提倡的。

作为一本深受老年读者喜爱的大众健康读物,《家庭医药》每期都有众多名医、专家为读者提供详细而通俗的用药指导和治病良方,对读者的健康进行全方位的服务。这是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中老年读者朋友一致赞赏和肯定的。《家庭医药》“分享健康”公益大行动的举办,也是希望通过杂志社和读者的共同努力,让《家庭医药》的关爱和呵护走进更多的家庭,带给更多的老人。把《家庭医药》送给自己的父母,让他们在家中都可以看到名医、专家们对一种药、一个病的讲解,学会一些必需的就医选药知识,掌握科学的健康理念和常识,换取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这不也是以极小的经济成本代价换取极高的道德和情感回报吗?

趁自己的父母都健在时,从精神上给老人多点安慰,多抽点时间陪陪老人,以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上的需要,尽量满足老人的需求,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要知道,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

关爱老人范文第5篇

每年的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痴呆日,今年的主题是“防治痴呆,从知晓开始”。本期名医谈病,就请大家跟随几位专家的讲解来认识老年性痴呆,提高对老年性痴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认知度,最终延缓或拒绝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近段时间,76岁的桂阿姨经常会出现一些很反常的事情。她总喜欢一个人自言自语,而且反复地说一件相同的事情,有时候会把衣服当裤子穿。其实早在两年前桂阿姨就出现了记忆力减退的情况,原本很谨慎细心的她变得丢三落四,常常忘记自己讲过的话、做过的事。老伴和她回忆以前的很多事情她也总是一脸茫然。老伴一直以为是年纪大了记忆力衰退,没有多想。直到最近6个月,桂阿姨变得表情漠然、行为异常,更严重的是,相伴60载的老伴,她竟然经常不认得,这让老伴十分难过,也开始担心。老伴叫上儿子陪桂阿姨去了医院,最终,桂阿姨被确诊为老年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1906年由德国医生阿尔茨海默首次发现,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进行性脑变性疾病,通常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以记忆出现障碍为最初表现,之后逐渐出现语言、定向、思维、计算、运动等功能受损,日常生活能力不断下降,最终不能独立生活。老年性痴呆不只是光顾普通人,连经常用脑的科学家也不能避免老年性痴呆的侵袭。据报道,被誉为“光纤之父”的著名科学家高锟2004年被查出患上老年性痴呆,现在他口头表达有困难,甚至有时还会忘记自己一生钟爱的光纤科技。

老年性痴呆是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之后引起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病因。世界各国报道痴呆死亡率从0.8%~27.0%不等。由WHO进行的全球疾病负担的研究显示:高收入国家,痴呆带来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5%,是第四大致残疾病。第二次全国残疾人调查的数据显示,所有致残疾病中,痴呆是老年人群发生精神残疾的主要原因(占43.5%)。

国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痴呆出现的平均年龄为72岁,65岁的老年性痴呆患病率达3%~8%,80岁以上增加到30%或更高。由于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不足,加上老年健康保健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痴呆患者的就诊率较低。调查发现,轻度性痴呆患者的就诊率不到20%,其中半数以上被误诊,47%被认为是自然衰老的结果,是“老糊涂”了。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两个新的现象:一是老年性痴呆的患病年龄在提前,逐步呈现年轻化趋势,不少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出现记忆力、思维能力明显下降等老年性痴呆的早期症状;二是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糖尿病和中风等血管损害所致的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

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调查表明,我国65岁以上老人中,老年性痴呆占2.45%,血管性痴呆占3.26%,全国共有各类痴呆症患者总数在800万以上,每年还有约30万老年人加入这一行列。加强老年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预防老年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

痴呆表现逐个看

记忆力减退是最早表现

人老了,记忆力减退是最常见的机体障碍之一。记忆力减退恐怕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一般从四五十岁左右就会开始。而记忆力减退也是老年性痴呆患者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容易忘记新近发生的事情,比如刚刚看过的电视新闻就忘记是什么内容了,常常记不起钥匙放到哪里了,等等。不要小看这些不知不觉发展起来的症状而简单地认为是自然的老糊涂,小毛病也可能导致大麻烦。比如做完饭忘记关火就有失火的危险。到了中晚期连以往年轻时发生的事情也记不起来,不知现在是什么时间、身在何处,不认识家人。

语言出现障碍

词汇的联想和应用出现问题,语言变得单调而重复,许多物品因为不记得它们的名字,或者无法命名,语言变得很枯燥。有的独居老人经常被这种命名折磨,半夜打电话给分散在外地的儿女。

时空经常混乱

经常分不清早中晚、睡眠颠倒,分不清地点,记不得回家的路线,出门找不到家。

执行能力、判断能力、计算能力等下降

无法完成别人交代的简单指令,如从哪里取东西,然后再放到另外一个地方;煮饭炒菜经常搞错先后次序,或先加盐,后放油;烫完衣服把熨斗放在冰箱里等。经常无法判断一些简单的逻辑关系,如“分不清爸爸的哥哥和哥哥的爸爸是不是同一个人”等,外出买东西发现自己不会计算余额等。

行为及情绪改变

过去开朗、自信和独立的性格渐渐变得多疑、糊涂、害怕和过度依赖,生活和工作明显缺乏主动性,对过去感兴趣的事现在一点也不感兴趣;以前经常运动,现在变得很懒;经常怀疑别人害他、偷他的东西,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到处乱藏,却又经常不记得放在什么地方;反复地做同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没有价值观念,经常收集一些无价值的垃圾物品……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比较:与自己以前比较,与同龄人比较。这种比较一旦出现不同寻常的差异,家人就应该高度警惕。

另外一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那些以前智商很高的人,因为他们的智能储备较高,甚至在痴呆早期还能胜任社会重任。对这一部分人的发现需要医生一双慧眼。

同时,以上的表现早期轻症时容易被忽视,即使家人意识到了也仅仅是感叹一声老糊涂了而没想到要去看医生。等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或家人再也对付不了时才就诊,已经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而如果不加治疗,8~10年后大部分患者丧失生活能力,长期卧床,最后可能死于肺部感染、营养不良和褥疮等并发症。这种患者本身一般缺乏自知力,不觉得有什么痛苦。但是其长期照料者要承担体力、心理和经济的巨大压力,身心交瘁。可见老年性痴呆不仅危害患者本人的健康,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你会得老年性痴呆吗

那么,什么样的人会得老年性痴呆,其危险因素有哪些呢?

年龄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老年人所罹患的疾病,所以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风险也相应增加,换句话说,活得越久就越容易得老年痴呆。在大于65岁的老人中,每增加5岁,患病的风险将翻倍,也就是说如果到70岁,患病的风险将达到10%,而到85岁以后这种风险将达到35%~40%。但不要因为年老而整日担心得老年性痴呆,研究发现很多80多岁的老人,认知功能非常好。是否发病除了和年龄有关以外,和其他很多因素有关。

家族史

如果直系亲属中有被诊断为患有老年性痴呆的患者,更要关注自己的记忆力,如果有下降就应该及时就诊。

女性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老年性痴呆,女性和男性的患者数比值为3:2。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男性的预期寿命比女性要短,使得老年女性的人数比男性更多。第二个原因是雌激素对大脑有保护作用,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这种保护作用也会降低。

血液中的指标

血液中的有些指标可以提示老年性痴呆的患病风险,它们主要是同型半胱氨酸、甲状腺功能、血糖、血脂等。

治疗与护理:

延缓痴呆就是胜利

迄今为止,老年性痴呆还无法治愈。早发现、早治疗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关键,有些早期症状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得到缓解。而一般的脑营养品不能有效治疗痴呆。

早诊、早治

如果老年人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出现记忆下降、智能衰退、人格改变和定向障碍,而又没有能发现导致这些异常的躯体或其他神经系统疾患,建议家属携带老人到医院让相关专家进行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或相应的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

针对老年性痴呆的治疗,医学上目前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尽量减轻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包括精神症状在内的各种症状,延缓痴呆就是胜利,改善症状当然更好。如果患者出现兴奋躁动和攻击行为,可给予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情绪抑郁者可用抗抑郁剂治疗,如用药物难以控制或有明显自杀倾向者,可在密切观察下进行相关改良治疗。

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有:(1)改善脑循环和脑代谢,如丹参、银杏叶、奥拉西坦、尼麦角林;(2)胆碱脂酶抑制剂,如安理申、哈伯因;(3)抗氧化剂,可应用维生素E;(4)神经营养药,如维生素B1、B12;(5)激素,雌激素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程。

护理:适当引导活动

老年性痴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轻度的老年性痴呆患者会有记忆力、计算力障碍,影响到工作能力,但是生活自理能力是完好的。一旦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就称之为中度老年性痴呆。发展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卧床不起的就称为重度。不同程度的老年性痴呆护理方法是不同的。

比如对于轻度老年性痴呆患者,我们只需要稍加注意,适当进行协助就可以了。随着病情进展到中度老年性痴呆,患者就会出现轻度思维混乱,记忆力下降更明显,这时就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应该给予患者一个宽敞、清洁的环境,要把一些凌乱的东西放置好,把危险物品藏起来,还可以做一些标志性的提示物,如在洗手间门口标注一下,电炉、煤气开关都要关好,还可以把一些重要的事情写在提示板上,挂在显著的位置。

中度老年性痴呆患者可能还会出现不知道怎么穿衣服、随地大小便等问题,应该帮助患者进行衣物的挑选和穿戴;患者随地大小便也不是他故意的,只是不知道厕所在哪儿,或者还没到厕所就控制不住了,或者是衣物不方便解开,因此应该给患者明确的提示,或者定时带着患者去厕所。另外还可以带着患者出去散散步。避免让患者独自外出,免不了的话,可在其身上挂一个地址牌,这样可以更保险。

对大多数患者而言,在家属的监护下,实施正确的心理治疗和精心护理比药物治疗更为重要,特别是在疾病的早期,病情尚未充分发展时更是如此。虽然要使已丧失的记忆、理解、抽象思维等能力完全恢复正常是不可能的,但通过适当的心理治疗,可合理地使用残存的脑功能,使患者的行为能维持在普通水平或社会允许的范围内。

为改善或保持患者的记忆功能,可让患者读每天的报纸、看电视、听收音机,按规定的时间核对钟点。在家属的眼皮下,可允许老人到附近熟悉的街上按列好的清单购买物品,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果病情许可,可让患者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和做一些手工劳动。如果患者存在定向障碍,可实施“定向治疗”,例如在门上或墙上等地方贴上醒目的标志或给予诸如时间、位置等简单的信号,以帮助患者正确定向。在治疗中,家属不能随便改变患者已经熟悉了的生活环境。

勤学习,善用脑

尽管多用脑不能保证不得老年性痴呆,但整日无所事事的人患老年性痴呆的比例更高。防治的关键仍然是防止脑细胞损伤,保持信号传导的通畅,以及提高对这些损伤的抵抗力。勤学习、善用脑可以预防老年性痴呆。因为读书受教育能增加大脑神经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增加神经突触的数量。即使患有脑病,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大脑认知功能仍保留得比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好得多。

所以,老年人要想方设法保持思维活跃、善于联想。可以多参加一些脑力劳动,如看书学习、下棋、绘画、做智力游戏、跳舞、演奏乐器、玩纸牌和填字游戏、上老年大学等。这些,都对预防老年性痴呆有一定的帮助,能显著降低老年人患老年性痴呆的风险。

另外,缺乏维生素B12会加速大脑老化进程 ,从而引起老年性痴呆。发酵豆制品(如豆豉、豆腐乳等)可产生大量维生素B12,多吃这类食品,对预防老年性痴呆有积极作用。加拿大科学界发现,常吃鱼的人脑筋较不易退化,甚至可以改善老年性痴呆的症状。

家人对患者是否关心,是否配合治疗,护理是否用心都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败。敬老、爱老为我国传统美德,让全社会都来关心痴呆老人,帮助痴呆老人,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开展生活、医疗保健等社区一条龙服务,使痴呆老人生活起居有助,医疗保健有方,娱乐活动有伴,摆脱孤独无援、悲观忧伤的心态,在精神上、物质上得到全社会的有力支持,身心愉快地度过晚年。

链接

美国前总统里根,他被怀疑患有老年性痴呆的时候还是在职总统,当他在国会做最后一次国情咨文后,因为不记得从哪个门出去而犹豫了,正是这个小动作被他的私人医生捕捉到……里根退休后4年,终于对外宣布患了老年性痴呆。

链接

老年性痴呆判断问卷

早期发现老年性痴呆,采取有针对性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如果出现下述症状,应考虑是否有患病的可能:

(1)记忆丧失、尤其是记忆减退,如和邻居交谈后不但记不起人家的姓名,连交谈过这个事也忘了;

(2)难以胜任日常家务,如不知道穿衣服的次序、做饭菜的步骤;

(3)语言问题,忘记简单的词语,说的话或写的句子让人无法理解;

(4)判断力变差,如衣着违时,烈日下穿着厚衣,寒冬时却只披薄衫;

(5)理解力或合理安排事物的能力下降,跟不上他人交谈时的思路,或不能按时支付账单;

(6)将东西放错地方,将东西放在奇怪的地方,如将熨斗放进电冰箱;

(7)人格改变,多疑、淡漠、焦虑或粗暴等,如忘记金钱放在哪里就怀疑被别人偷走了;

(8)情绪极不稳定,情绪毫无来由地快速涨落,或较以往淡漠、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