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教学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班化教育”的精神实质就是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最大空间,更多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而这也是新课程所要求的,所以“小班化教育”的实施给新课程改革带来了诸多便利,这对于学校的发展来说是有利的。我们学校地处南岗区宣庆小区,随着这几年商业发展,这里的实际居住人口不断减少,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顺应教育发展的形式,适应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我校在教育局的指导下98年率先进行了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点滴成绩,但是在过去几年小班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深感到小班化教育外在表现是班级人数少,而实质上是优质教育与人本教育的有机结合。它不仅是一个涉面及广的大课题,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整体优化的育人工程。为此,我们认为这一实验课题的核心应该从整体着眼进行操作,尤其是教师能否真正立足于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小班时间、空间条件,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使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优质教育,这样小班教学才能具有其顽强的生命力。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的环境下,抓住这个机遇,利用好小班的有利条件让学校教学质量有质的提高?把学校建成以小班教学为特色的形质兼美的三园式(花园、学园、乐园)的精品校。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把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全面深入地实施小班化教育研究作为切入点,并在南岗区教育局初教科的引领下,经过严密的课题论证和认真准备,最终将“小班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研究确定研究主题。可以说在从事了几年的“小班化”
小班精品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从整体着眼进行操作,即按整体优化的原则,统筹安排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校多种教育要素、教育资源形成最佳的教育结构,使得“小班化教育”潜在综合性教育效益得到充分开发。小班教学研究中我们没有单纯停留在我校本阶段小班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主题上,而是实施了教育教学同步研究协同管理的策略,使二者有机结合、相互融通、共同促进。同时体现“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研讨两项工作有机整和的
教育实验的操作过程就是实验方案的实施过程。为此,课题论证结束后,我们便按照操作过程的详细规划展开课题研究,对预设进行全面检验。但仅仅两周的行动研究,我们便进入了最初研究的高原期。出现的问题是理论培训效率低、成效差,教师感到行动研究无从下手。教育教学一体化研究的载体和切入点并没有找到;方案中研究设想提到的教师明确实验方向、主动参与、笃学慎思的积极的行动研究状态我们并没有看到,实践使我们感受到预设和生成差别太大,最初我们确实感到了困惑。
行动中的挫折让我们的感到:修正方案是迈过挫折,使研究获得进展的关键,而这个关键在于研究者能否拿出新的研究思路。而新思路来自何方?今天我们可以说新思路来自于管理者的深度的另辟蹊径的学习、思考;来自于班子成员深入研究现场,立足课堂,对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实践考察;来自于团队成员不断的探索实践来自于初教科领导的思想引领,来自于协作体成员的互动交流的顿悟。
随着“小班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越发感到小班教育是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为此要潜心研究新的教学策略,同时要掌握具体操作的技术与方法。那么打造一支能适应“小班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将是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的前提。
丰富的思想内存,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一切创新的基础。要使“小班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课题取得良好的实效性,强化个体持续性的专题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努力搭建平台不断提升教师对“小班化教育”理念的深层次理解,为课题实验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立足探究实际激发教师的灵感和机智,促使教师钻研、探索一套符合小班的教育教学艺术和专业技能。从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作业辅导批改到教学评价各个教学环节实施综合性的技能培训。
在“小班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探索中我们在小班协同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协同教学方法初探。这就需要实验教师成为多专多能的全科教师。为此,自课题实验不久,我们就开始持之以恒地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有学校在个人自培基础上的深层次、系统化的理论培训,有本校的专业教师进行的专业技能培训等。特别是英语、计算机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每周都固定了时间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由于实行这一特殊培训,使得教师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为小班化的协同教学法的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实施“小班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
教学方法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小班化”教学方法亦如此。它是用来指导具体的小班教学实践的,没有良好的小班教学方法,小班化的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那么,要使“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取得良好的实效性,就应该引领教师采取行动研究,紧紧抓住影响“小班化”教学方 法的三大要素,即:“教师、学生、知识及其载体”、立足于小班的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小班的时间空间优势反复实践,不断地锤炼这种针对不同个体进行启发、指导、激励、影响训练的小班因材施教的方法。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让小班教学过程变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
2、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课题中的“三维目标”主要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是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是教学的基石,同时,它又是载体,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动的过程来实现,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也不可能形成技能。三大领域的目标,既各有内涵,又相辅相成。
认真制定符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的课时教学目标。课时目标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同时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相适应,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目标是行为的导向,因此教学目标要简要、明确、具体。
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同时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教学设计要考虑以下方面的因素:a主体意识参与,让学生应该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b主体情感参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应从中得到体现;c主体行为参与,学生的感官要积极参与;d主体时间参与,除师生共同活动外,要安排学生的自主活动;f主体参与深度,鼓励学生联系生产、生活、社会实践将书本知识“活化”。
教学目标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评价功能,教学活动中所进行的各种评价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调节功能,教学程序的设定、教学方式的选择等等一切具体的课堂学环节均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而经常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激励功能,教学目标对师生双方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也就是说,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还具有重要的管理职能,设计并陈述教学目标,实施目标定向引导,成了课堂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那种不注重过程与方法而专注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是不可取的。同样,如果只追求课堂教学中热热闹闹、华而不实的外在形式,弱化知识与技能,或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教学中剥离出来,企望通过讲授来实现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进行测试,也可以通过量化进行横向比较,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可以显现出来,有时却是隐性的,给评价会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尝试通过学生“参与度”,就是从一节课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的学生有多大比例,通过“有效度”,就是问的问题,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它本身的意义、价值有多大等方面进行评价。
“小班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虽然是方法,但根子在“小班化”的教育观念。“小班化”教学方法是教师智慧的折光,它来源于对“小班化”现代教育思想的深刻理解,来自于教者对于小班课堂教学的炉火纯青的驾驭能力。由于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水平、“小班化”教学相关知识的储备及研究深度的有限,让教师在短时间内直接探究创生出“小班化”的教学方法是不切实际的。为此,我们认为立足小班教学实际辩证客观地模仿移植有关“小班化”教学方法的前期成果是深入探究的必要环节。尤其是在小班化教学方法个人探索阶段,我们鼓励教师立足于课堂教学实际,采取自我研习、对比研究的方法,对于上海小班化教学研究的已有成果(十种小班化教学方法)进行模仿性探索,做到以模仿实践验证体验其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在教师“自我演习”“模仿感受”的基础上,根据“小班化”教学的实际采取“部分移植法”进行研究。引领教师通过学情师情分析,通过自我研习的感悟,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理念精心选择,将他人总结出的“小班化”教学方法中成功的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移植到自己的教学中来,采取“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行动研究策略,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效果。例如:在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音序查字法”一课教学中,实验教师李英采用“自我研习”的实验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模仿移植,她立足学生对知识掌握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小班的优势在模仿移植的行动研究中成功地运用了小班化教学方法前期研究成果的两种方法,即“分层教学法和个别指导法”。分层教学中教师让本节学习有余地的学生们自己练习音序查字法并与同伴互动交流。而对于感到吃力的学生则采用个别指导法给予适时充分的点拨引领,让其逐步领悟掌握音序查字法的方法,取得了大班教学无法替代的教学效果。这两种小班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运用,使教者跳出了原有的教师面向全体讲,学生被动听的大班传统教法的局面,近而使小班分层教学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
“小班化”教学方法模仿移植的行动研究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的课堂同样的教法,教学效果迥然。实践证明教学方法是具有创造性的,而“小班化”教学方法的探究中仅仅是模仿移植是不够的。“创造”是小班化教学方法的生命,只有不断地创生才能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才能充分地体现小班的个性化教育特点。俗话说:“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每个教师都会创造,每个教师都必须创造。创造正是小班教学适切性的需要,这种适切性也就是它的灵活性。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课堂教学方法的一次革命。“小班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中,有“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支撑在理论上和教学实效性上都存在很大优势,当然这种“小班化”教学实效性的产生还有赖于教师充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潜心研究和实践探索。实践中我们感到:目前小班的课堂上缺的不是教学情境,不是活泼有余的教学气氛,也不是个别学生的主动参与,而是充分利用小班教育资源上的有利条件来提高个性化教学实践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尤其应该研究“多元智能理论”,让小班教师余下的精力更好、更细微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特别是后进生所具有的那种并非靠笔和纸测试所验证出来的有潜质的智能,并以此为基础使“小班化”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更充分地体现其适切性。(1)依据不同的智能特点,创生运用多种“小班化”的教学方法。加德纳教授的教学方法理念是“为理解而教,任何一个概念或技能都能以多种方法来教”“小班化”教学恰好能很好地贯彻这一精神。教师用余下的精力,能更好更细微的观察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课上了解他们的兴趣和智能特点从而针对每个人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教学。(2)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持的“小班化”教学方法的实践尝试。以“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支撑的小班化教学方法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课堂教学中传授相同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特点选择创生多元的“小班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有的学生用音乐智能来启发或导入很合适,有的可能用身体运动智力来教学很奏效。在北师大版第六册画“对称图形”一节教学中,实验教师对空间智能较差的学生采用了“手把手图画感知”的教学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们在许多方面都是有智慧的,每一个都是独特的、复杂的和高度个性化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小班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小班化”的教学方法能更充分地体现它的适切性,尤其是通过丰富个性化的“小班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充分发展后进学生的潜在的智能潜能,使其得以更大更均衡发展,以此更好地提高小班因材施教的实效性,这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4、实施“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应与“现代化”教学方法研究紧密结合
“小班化”教学的核心理念是针对学生个性储备更多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精品教育所取得的实效性。“小班化”的教学方法为实现“小班化”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奠定基础,为实现小班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实践研究中我们也深刻地感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模仿移植机械化痕迹太重,错误地把固定的几种“小班化”教学方法套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上是不科学的。探究中学习,学习中探究也让我们领悟到“教学方法”所蕴含的内容之丰富,对于它的研究必须从整体上入手,用相互联系的观点立足教学实践。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课题研究中理论引领要高,研究的实际落脚点要放低。课题研究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教师拥有丰富的思想内存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有更好的创新。“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也属于现代化教学方法范畴。现代教学方法所涉及的领域及其特征、分类及优化组合和运用问题都是“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所需要的理论指导,其特征充满着时代性和先进性。这些对于尚未接触过这么多现代教学方法的实验教师来说现代教学方法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会使教师在改进自己教学方法的研究上视野更加宽广,基于问题学习研究水平也将随之提高。同时也能将“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与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两项研究有机的结合。
马克思说;“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那么“小班化”教学方法的课题研究亦如此:必须从“小班化”教学实际出发,在现代化教学方法高层次的理论指导下,在借鉴已有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经验和模式下,立足于小班个性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小班教学的优势和自身的教学实际,创造性运用所学的教学方法理论,必然会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创生更多的具有实效性的小班化的教学方法。那么,小班的教师在小班教学中一定会针对每一名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左右逢源,稳中取胜。
实践研究不是简单的模仿移植,而是在探索的过程中要敢于否定自我。敢闯、敢干、勇于改革。那么,不断创造出适应小班育人的教育教学方法来将继续成为宣庆每位教师不断超越的方向。
(2)调查法:采用向教师、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改进研究工作。
(3)观察法:确定观察对象,制定观察目标,观察学生实际,并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一、变“传授者”为“组织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策划者和指导者。以往的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唱主角戏的,好像教室这个舞台是为教师搭建的。现在由“演员”转变为“导演”,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教师与学生的最基本的关系是教学上的朋友。朋友是有共同的爱好和志向的,是相互了解对方的、是互动的、是有交情的,朋友之间的交往是不能靠主观臆想的。所以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二、变“传授者”为“合作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三、变“传授者”为“促进者”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教育;科学课堂;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9-0064-02
科学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师在进行科学课程的教学时,要使学生通过科学理论的学习以及科学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激发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锻炼他们的思考和思维能力,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一、科学课堂的教学方式必须要转变的因素
1. 学习效率低下
从当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更加注重的是自身教学方式的改变。他们认为,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自然而然就能改变课堂的教学状况,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然而,这却是一种极为错误的观点。教师应当要清楚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产生影响的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教学活动当中必须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杜绝一切低效或者无效的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次在教学活动中,除了要有理想的教学效率以外,还需要保障教学的效果。在当前的教学活动当中,一些教师倾向于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讲述教材中的知识或者进行其他课外补充。而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是教师存在一个错误的观念:学生学得越多,教学的效果就越好。而事实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填鸭式的教育只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产生负面的影响,并不能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2. 过度关注课堂形式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以往在进行教学时,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大多是以教师的口述和板书为主,使得课堂氛围单调枯燥。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下,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归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然而,当前部分教师虽然已经了解到新课改的要求,并且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转变,但是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工作。比如,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组织起来,分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看起来课堂氛围得到了改善,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且活跃在教学活动当中。但是,其实质却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个别教师忽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要求,经常会出现合作学习内容与小组讨论主题不符、讨论时间较少等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徒有虚名,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课时,而且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
3. 忽略素质教育
在前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和学生都只着重于眼前利益,认为所学知识是为了升入更好的学校。但事实上,无论任何阶段,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而教师着重眼前利益,缺乏对长远教学效果的规划与预测,就会导致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正确理解教学方式的作用和目的,同时也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未来的升学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往往只重视应试方面的教育,忽略了素质教育。同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题海战术,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升学考试。而这恰恰限制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之下,会感到巨大的学习压力,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同时也会抑制个性的发展。
二、当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策略
1. 教学活动的预设与生成
教学活动中的预设与生成虽然是矛盾体,但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取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要重视教学活动的预设与生成工作。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进行预设工作,那么教学活动是缺乏重心的,同时目的性以及教学设计也不明确、不合理,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活动,学生思维上的一点小火花都能为课堂增加更多的元素和色彩。因此,虽然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已经做好预设工作,并且尽可能充足、详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还需要教师了解并接受学生的想法,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改善当前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比如,在教学“行星与卫星”一课时,教师可以预设“太阳系有几颗行星,太阳系卫星最多的行星是哪一颗”等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并引出当堂的知识点。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提问之后,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并且让他们讲述自己所了解的与宇宙星系相关的知识。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疑问,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详细解答,也可以将这些问题作为当堂课的延续,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寻找答案,并且在下一节课中分享答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2. 教学方法的优化
教学方式的转变离不开教学方法的优化。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法和实践学习法等。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的目标与内容,然后挑选出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学习。比如,在“浮力”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实验学习法来进行教学。教师可先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浮力实验来挑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让他们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鼓励他们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 注重学生的真实情感
学生的学习情感对于他们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生学习情感的变化,并且利用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热情。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加深师生的感情进而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其实,教师在课堂上营造较为活跃轻松的氛围,重视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多给予肯定,能让学生更愿意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转变科学课堂教学方式,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师必须要注重教学活动的预设与生成,优化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要注重学生的真实情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霍秀敏.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袁伯浩.浅谈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互动教学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2(03).
[3]蒋丹红.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D].华中师范大学,2012.
[4]张美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状况的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5]张二庆.初中科学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一、以课程目标为导向,进行课堂教学方法定位
在新理念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为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服务的。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经常要根据学科教学目标、教材的编写要求、学生的实际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努力体现三维目标,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学习感悟。例如: 教学“5”的乘法口诀,就可以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让学生自己去摆、去数、去算式、去编口诀等,自主进行探索的教学活动,并把学生所编的口诀展示出来。
二、以情境创设为着力点,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意识,将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要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至少要考虑这样几个因素:不能为了追求课堂形式上的热闹,为了合作而合作,要精心慎重选择合作交流的时机和形式;合作形式不能太单一;教师要注意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具体在操作过程中,要真正起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一是对人数的把握一般以4~6为宜,人数不宜过多,以免造成机会不均等;二是注意合理分工,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如收集信息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踊跃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讨论的习惯,等等。
1.抓住合作交流契机。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时,不是一遇到问题就让学生合作交流,而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恰当地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1)开放性的问题适合学生合作学习。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不同的选择。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可以互相碰撞,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2)疑难之处,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在学习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生学习水平存在差距,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还吃不准,存有疑虑没有把握,这时就很希望与别人交流,希望有好的思路引领,或从别人的方法中得到验证,这时进行合作学习就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需求。
(3)在思维的模糊处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我们常常在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时候运用合作学习,例如:数的整除这个单元,里面包含许多概念,有些概念比较难理解,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补充,正确理解、辨析,形成比较完备的知识概念。
(4)具有不同操作方式的或比较复杂的实验性学习,适宜采用合作学习,综合性比较强的内容适宜开展合作学习;调查、参观、访问等也适合采用合作学习。
2.把握合作交流实效。小学生具有“好合群”的心理特点,渴望在同龄人中有突出表现,展示自我在群体中的位置。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并与同学互相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四、对算法多样化的理解和把握
算法多样化要求提供的学习内容不只是标准的、最优的、严格的算法,而应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真实的问题求解过程,每一内容的表述、问题的解答尽可能地从多方面、多角度予以表现。优化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体验与反思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强制的过程。有的课上学生出现五六种方法,最后就是指定一种最优化的方法,让全体学生按照这种方法计算。中间少了交流体验反思这个环节。只有通过算法多样化的学习,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最优化的算法。
现在的最优化和开始的最优化本意是不同的。开始的最优化是按照数学家和成人的理解观点来定格的,未必是学生认为最好的,统一的算法导致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过程,没有把个性化的东西反映出来。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造成新的学习负担。
五、以教学评价为手段,促进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学评价的目的之一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们力求开放性的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如:在《认识图形》教学结束时,教师用本节课所认识的平面图形组成“不喜欢,一般,很喜欢”三个图形脸,让学生评价这一节课,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个设计有趣有味,打破了多年来老师评价一贯制,把师生的角色转变落到了实处。又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这节课中表现好在哪里,再进行学生间的互评,谁的表现最好,为什么?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评价自己,评价别人,学习别人的优点,完善自己。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方法上的交叉;感受和体验
我们知道,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关键。因为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正如国外一位教育学家所指出的那样:“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本人在近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努力将现代教学理论与当地学生实际相结合,与课程改革要求相结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主要措施及体会如下:
一、创设平等、愉快、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发言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片面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他们的特长和优点不同而已。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的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孩子在其他同学面前暴露他的不足。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和面容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鼓励和赞赏的语言和学生交流,如:“我很高兴,我的想法和某某同学不谋而合。”“你今天表现很不错”“你对这一点的看法很有主见。”对于不完全正确的答案,我注意发现它的闪光点:“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你说的这一点很有道理。”“你能解释一下吗?”以前每节课结束,我都说:“有不懂的找老师。”现在我常说的是:“你有什么感想或遗憾?”“今天的课堂,谁还想发表看法?”这样就能体现出老师和学生间的平等、民主、和谐。同时,还要观察分析学生的质量,应从不同的角度下结论,从能力的培养入手,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
二、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多种方法的交叉使用和互相配合
在教学方法上,视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即使教同一年级不同的班,教法也不完全相同,应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并把几种教学方法配合起来使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但有的同志想搞一个普遍适用的教学方法,也有的同志想推广某一个教学方法或某一个课堂教学结构于各个年级,使每一节课都按照同样的模式进行教学,这种做法不符合唯物辩证法,还容易束缚教师的手脚,限制教师的创造性,因而不利于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美国C・芮代瑟尔在《小学数学教学》一书中也强调,教学方法因数学课题、所教的儿童以及教师的风格而有不同;教学方法也不是“单一的”,可以有不同的组合。把某种教学方法绝对化,也不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这一原则。
三、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