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作文生活

作文生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作文生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作文生活

作文生活范文第1篇

人们总是刻意的去追求华丽的语言、潇洒的文字、充满文采的诗句,然而他们却不知道,不经意间,语文已走遍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陪在我们身边。

万紫千红总是春

静静的,静静的……春的颜色在这杯世界之水中慢慢扩散,没有一丝声息。朋友邀我去踏青,我却垂头丧气的喃喃道:“哪里有什么青啊,春天还没到呢!”不过说不过朋友,我还是跟着去了。到了田野里,我为我的这个决定而喜悦,放眼望去,小草露出了尖尖的小脑袋,野花脱掉了厚重的外衣,含苞待放。虽然没有夏天的绿荫,但还是让我吟出了“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诗句。语文的学习,在那生机勃勃的田野里。

梦中花落知多少

每天伴着星星上路,陪着月亮回家,三点一线的我已不知疲惫是什么。回到家中,躺在床上,静静的想着,想着……“朋友,来壶酒吧!”“是谁在说话?”我猛然起身,看那月下依稀的有个人影,定眼一看,原来是那穿着长袍正在吟唱“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的李太白啊。我与李白谈笑风生,饮着酒,赏着月,对着那平仄仄的诗句。语文学习,在我的梦境中。

我寄愁心与明月

三年的初中生活马上就要过去了,看着那与我同窗苦读的兄弟姐妹,心中尝尽人生百味。幻想着分别的情景,两行热泪流进我的嘴里,只叫我吟出“苦痛离肝肠裂”的惆怅诗句。想起那李白与汪伦的友情,管仲与知己鲍叔牙,一股心酸再一次涌上心头,唯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才能诠释我的心情。语文课堂把我们汇到一起,语文学习,在我的两行热泪中。

语文伴我走过了十几个春秋,在那刚刚吐出嫩芽的枝头,我发现了它;在那荡漾着几层涟漪的湖面上,我看见了它;在那被尘土掩埋的落红中,我找到了它。

作文生活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作文教学 生活化教学

1.引言

小学语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让许多老师头痛的一个环节。因为没有现实的依据可循,更没有一个可以利用的固定教学模式。有的老师为了省事和方便,甚至不给学生上指导课,仅仅让他们自己想想、随便写写。这样就使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问题更严重。由于各个地区的现实条件和情况不同,必然造成某些学生对作文的写作不感兴趣,可以教给学生的系统理论知识不多,教师也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因此,为了适应大纲的要求和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不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我国国内各相关学者都加强了对该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这样就能从理论和现实中改变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枯燥和乏味的现状,保障学生学有所得,掌握写好语文作文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2.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小学语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学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自身。第一,小学生对语文作文的认识没有生活的基础,无真情实感的流露。经调查发现,小学生在语文作文创作的过程中没有亲身经历,缺乏真正的感情,抒情模式化,导致学生的作文模式单一,表达感情的句子结构和感叹句的形式缺乏创新性。第二,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缺乏对生活独到的观察,缺乏对这类题材的知识储备,缺乏“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气势和胸襟。一些学生只有在作文课上才学会思考,作文写作的材料不多,对所写内容的描述比较单一、空洞,从而造成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痛和厌烦。第三,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和想象力的充分利用,但是,又反对小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胡编乱造。作文的学习和写作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迅速普及造成了学生的作文抄袭率不断提高,为学生胡编乱造和作文的写作提供了方便,作文课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因此,在作文中要提倡学生说实话、讲真话。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也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有关。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并没有将生活和作文相结合,而仅仅停留于讲述教学技巧的层面。教师在作文教授时只注重对作文题目的理解、保障结构的完整和层次的分明、语言表达的技巧等环节之中[2],而没有教授学生对作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造成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会捕捉现实生活中的作文题材和细节的描写。其次,教师在教授作文时仅仅是教授学生,自己并没有亲身实践过,没有动笔写写也懒于思考,教师的写作在一方面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和途径

首先,要不断培养学生认识世界、发现生活的习惯,让学生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不断积累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主动体验生活,享受生活。例如写“春天的公园”,就要让学生走进公园,感受春天的气息,让学生主动地发现公园中的景色,从而成为学生作文写作的素材。教师在这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多看、多思考,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不断培养学生逐渐成为有心人,将生活与作文的写作紧密结合。同时,还要让学生不断体验生活的真谛,使学生有感情的流露,帮助学生融入生活,例如帮助敬老院进行义务劳动、爱护周围的环境和花草树木。小学生正处于对外界事物认知的启蒙期,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对大自然及周围事物的热爱之情,使小学生语文作文的写作既有内容又有思想。

其次,保障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逐渐生活化,保障学生在课堂中体会生活的真谛。设置生活的场景,让学生自由讨论,让学生参与其中,加强学生对生活的真实体验[3],不断充实自己的写作素材。另外,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小组和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灵活运用生活素材的能力和习惯。

最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社会的认知和对生活的体验才刚刚开始,要不断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发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教师在选择题目时,要选择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和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题目,让学生在快乐中写作,健康地成长。

4.结语

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仅是当今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更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断发展的根源。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既需要学生加强对生活的体悟,更需要教师的主动参与,让小学生的写作与生活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何昌雅.小学语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浅谈[J].读与写杂志,2013,(03):187.

作文生活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生活 教育 兴趣 动机 方法 发现 描述 创造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生作文的处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的天地有多广,作文的天地就有多宽。正如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一个核心观念是:“生活即教育”。小学生如何用自己的笔描绘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呢?

作为一名从教19年的语文老师,在课程改革的征程中,我再次重温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努力探索适合孩子们的一条生活作文之道。归纳成三点,也就是让儿童走上习作道路的三个必备条件。

1 热爱生活,激发儿童写作动机

今天的孩子和少年时代的鲁迅一样,不是没有生活,而是像生活在深宅大院中的“迅哥儿”似的,只看见“四角的天空”,内心向往着月下刺猹,海边拾贝的少年闰土的生活。那少年闰土的生活便是纯朴的、天广地宽的儿童生活。每个儿童心中都有着想象的翅膀,引导充满幻想的儿童走进生活,学会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情”与“趣”,感悟生活的启示与波澜,这就是激发儿童写作动机的最重要的一步。

作文怎样才能写得好呢?这是孩子们伤脑筋的事。他们就只好借助名篇佳作来完成任务,这里“借用”一句,那里仿照一句,东拼西凑,即使完成任务,也是平平淡淡。教师不愿看到千人一面的习作,就要启发学生热爱生活,用心去感悟。教师要成为一位引导者、设计者,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走进生活情境,乐于用文字来沟通、表达,使习作成为儿童自己的需要。

1.1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描述生活。如:初入学的儿童对新伙伴、新的校园充满了好奇。让儿童小手牵小手,小手牵大手在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议一议,再到班上,指导孩子们说话:我叫,今年( )岁,很高兴认识大家,成为( )班一员。今天,我很兴奋地看到的校园里有 ,有 ,有 ;以后,我会 。教师引导幼小的儿童关注生活中的一切,是口头作文的开始,帮助他们说出完整的话,是作文训练的基本功,学会了说,再去写,便从一个阶梯上升到第二个阶梯。

1.2 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游戏、活动是小学生最乐于参加的。中年级的作文起步指导,要从生活入手。儿童每日里有吃、穿、睡、学习的基本事情,但入文的内容却不知选择,往往记有意义的事偏被写成了流水帐或无趣的恶作剧。撷取生活中的浪花也是很要一些技巧的。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便成为习作入门的捷径。许多活动,亲历了就有情感。写出自己的喜乐、担忧,文章便是有情物。

1.3 创设机会,系列训练。到了高年级,我们可以创设话题作文。如:汶川地震后,组织学生就这一话题,谈自己想说的,写自己想写的。教师既是学生非常时期的学习生活的指导者,也是引领学生在没有教师面授的日子里学会自学的好时机。

生活是万花筒,只要老师有心,引着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激发儿童写作劝机,五彩的颜色都可以成为儿童习作的内容。

2 培养习惯,积淀儿童写作素材

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的儿童采取了生活作文的第一手资料,如何将来源于生活的素材形成文字?这更需要指导学生养成读书习作的好习惯。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记诵佳句名篇,学写读书笔记,拓展习作思路,积淀语言材料。

2.1 模仿是积累的起步。作文离不开字词句的教学,如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更好地理解、运用语言,这是作文教学致力探讨的老话题。我认为模访积累是初步。对小学生来说,教师就是师傅。小学生模仿性强,对于教师推荐的范文,下水文,他们有极强的领悟力。学生在写自己的见闻和想象时,语言不易做到形象生动,这应引导他们从课文中体会语言。针对这一优势,教师结合文本中的精美范文,让儿童复述故事,初步感知语言文字美,为以后的写作做铺垫。

2.2 引用使积累丰实。摘抄优美词句,诵读精彩片断,积累古诗佳句、名言警句、成语,丰富作文的语言材料,达到引用自如,并逐步养成读书笔记的习惯,是很好的习作进展途径。写日记,观察周围事物变化,记录生活心情,不一定要深刻,但是常写常新,便也养成观察思考练笔的好习惯。

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借助教材中好文章的写作方法,层次安排,树立理念: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实感,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作文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低、中、高年级的习作有明显层次。

2.3 创新使积累升华。积累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习作训练可在原作的基础上,沿着作者思路,进行创新改造,融入自己的情感。有些课文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创新续写。具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础和语言习得的习惯,抓住契机加强训练,可以得到意外的收获。学生会在新作文中融入自己新的生活体验和素材,使出来的习作始于原作又高于原作,这也是一种创新。

作文生活范文第4篇

可事实上,小学生作文中说假话、空话、套话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究竟是何原因呢?是生活内容不够丰富,还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深刻?我看都不是,导致“有米难炊”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学生对事物的认知障碍。

记得一个李子飘香的季节。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房前屋后,枝繁叶茂的李子树上都挂满了果实。街市上也挨挨挤挤的满是各色的李子。这李子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何不让学生写写李子呢?课堂上,我的话题刚一出口,许多学生就傻眼了,“老师,李子是什么呀?”“老师,李子是梨吗?”……这真让我哭笑不得。我说:“你们口袋里装的是什么呀?”“噢,这个就是李子呀!”学生感到很新奇。以前只会用方言称呼这种东西,没想到这就是书中说到的李子。继而他们又兴奋起来:“李子很酸!”“李子有点儿酸也有点儿甜!”“李子有黄的也有红的!”“李子没有成熟的时候是青的,还很涩!”“我家的杂交李子很大!”“李子树很容易种!”……学生把对李子的了解表述得淋漓尽致,他们对李子的情感得到了自然的流露。

可以说,这堂作文课的效果是在意料之中的,但“李子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总萦绕在我耳际,挥之不去,发人深省。

语文教学有一项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让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我们应该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让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生活引入课堂,让语文走向生活。突破认知障碍,才能拉近生活与作文的距离。

以识字教学为例,学生除要记住字词的构造和书写方法之外,还要了解字词的含义及所指向的对象,从而为正确使用语言奠定坚实的基础。而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只注重了字词的书写,而忽视了字词的含义或所指向的对象。以至于一些该明了的意思也模糊不清。这样一来,学生自然会问“李子是什么”,甚至还会问:“空心菜是什么”,等等。

生活中,与我们相伴相随的事物有多少呢?比如,蔬菜中的茼蒿、茭白、扁豆、淮山、丝瓜、瓠子、莴苣,鱼类中的鲫鱼、鲢鱼、鲶鱼、鳙鱼、乌鱼,果实中的板栗、荸荠、野草莓、甜瓜等,这些事物又有多少写进了学生的作文呢?

都说“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也就是说,语文要与生活紧密联系,不能两张皮。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能让学生表达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他们又如何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事物继而产生情感呢?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很有可能成为一些“活书橱”――只是满腹的“记问”之学、“杀龙”之技。这在我们的人本社会里,耗费这么多课时,却不能在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上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无论是语文还是其他,我认为都是一种悲哀。叶圣陶老先生早就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普通公民。”这见解于今天来看非但未过时,反而愈显独到。

作文生活范文第5篇

一、把生活融入习作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可见生活对于习作的重要性。只有拓宽了学生生活的空间,让他们亲身实践,切身体会,才能题材丰富,写作时才会得心应手,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

1. 观察生活。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小学生的生活世界丰富多彩,变化万千,而他们却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周围事物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导致作文时头脑空空无内容可写。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我在教学中打破了封闭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投入到大自然中,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引导他们用具有个性的眼睛去欣赏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鸟兽虫鱼,去欣赏城市的高楼大厦、乡村的小桥流水、田野的丰收景象。用具有个性的耳朵去聆听春天燕子第一声婉转的啼唱,夏夜青蛙欢乐的蛙鼓,乡镇小贩大声的叫卖,母亲耳边温柔的唠叨。经常不断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多方位地观察事物。让他们能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有目的,有顺序,认真细致地而不是走马观花地对事物进行观察。从生活中掘取大量的信息以充实自己的写作题材库。

2. 体验生活。

王安忆曾说“其实生活本身只有那么一点内容,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一样的生活,大家观察到的也都差不多,而大家写出来的作品却不一样”。我从这句话中深深地领悟到:只有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直接参与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只有让学生直接参与,切身体验的事情才是具体生动有情感基础,最富有生命活力的,学生也只有通过这样的体验,也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作品。

我常常加强与其他各科教师之间的联系,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亲自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唱唱跳跳,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动人的歌喉;让他们涂涂画画,尽情挥霍自己的灵感,创造出出色的、有灵气的作品;让他们在百米跑道上拼搏冲刺,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让他们亲手实验探索,享受其中的欢乐和愉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不断地进行思考、感悟,同时也积累了许多极富生命活力的素材。

二、用作文表现生活

学生掌握了大量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不等同于就能写出生动感人的好文章了。要把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为抽象的语言文字,绝非易事。生活仅仅是写作的一个入口,“只谈生活,不谈技巧”是不行的,学生仍然只会面对纷繁芜杂的生活,咬着笔杆半天挤不出一句话来。如何让学生用习作来表现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巨大的努力。

1. 仿写,巩固写作方法。

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描写类似的事或物,这是最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现行的课本多以相同的写作方法或相同要求的几篇课文放在一个单元,单元作文也大多是学习这种写作方法。但学生的感觉就是这是大作文,写起来有难度,首先产生了恐惧,于是写起来很吃力。所以,我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先让学生学习课文主要段后,就让学生仿写一段话。学习了《故乡的杨梅》,可以让学生按时间顺序写写自己熟悉的家乡的水果,由于是平时常见的,比较熟悉,所以写起来生动具体。

2. 补写,培养想象能力。

有些课文内容跳跃性较强,或写得比较简单,我们可以进行补写,或者用几句话具体地介绍一下。如《丑小鸭》这篇童话,丑小鸭昏倒在冰湖上,被一位好心的农夫带回家。可以让学生补充丑小鸭在农夫家里的生活,学生的兴致很高,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3. 改写,提高表达能力。

有一些课文,可以让学生换一种表现手法,也就是改变体裁,常用的是改写诗歌。如改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等,让学生根据诗意或插图写一段话或编一个故事,由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续写,激发创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