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从现在开始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首先,要理清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第一课时的任务是认识字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书写部分生字。第二课时的任务是巩固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情趣和道理,并书写余下的生字。
其次,要明确第二课时中的目的、程度是不相同的。第一课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达到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通过读初步感知文章大意。第二课时的读是对第一课时的升华,深入,要读出感情,是有层次的读,再通过有感情读表达出理解,读要贯穿整节课,两课时中“读”的作用很重要。
掌握了以上两方面之后,我来谈谈第二课时的具体做法:
一、复习巩固
开课前应对第一课时所教授的知识进行复习,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比如我在教学《从现在开始》一课时,在复习导入中通过分自然段指名读的形式,让学生又回顾了课文内容,之后开火车读词,从所读词中引出要求会写的两个生字“期”和“轮”,这样又把会写生字进行了分散教学。
而《小鹿的玫瑰花》第二课时刚一开课,老师出示鹿哥哥和鹿弟弟的图片,带领学生回忆课文内容,顺势指导书写了“哥”和“弟”两个生字。这个样教学生字既节省时间,又不会感觉枯燥乏味。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朗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助于语感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情感的发展、知识的积累、想象力的丰富及理解力的增强。怎样让学生的读变得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1.在读中思考,但教师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找出真正的问题,并要对问题进行整合,学生不用深入思考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就不要去问,不要单纯为了课堂秩序的推进而设计问题,还如《从现在开始》一课中,我就是通过围绕一个核心问题串联全文,提出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有三位小动物轮流当万兽之王,结果猴子当选,这是为什么呢?”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整节课学生都围绕三个小动物上任后命令的语言,展开形式多样的朗读指导和语言学习,到了学习最后,问题得以解决,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又如《三个儿子》一课中,也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可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来引导孩子读书,并启迪他们怎样做人。
2.在读中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是对理解课文,人与文本交流的一种情感上的升华,要想使学生读好课文,必须要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其思想感情,除此之外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把自己喜欢的词句、理解的词句再结合书中的画面或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拓展,最后再进行美读训练。如《从现在开始》,在指导读猫头鹰大王发命令时的情景,为了让学生更能体会猫头鹰的神气,我让学生结合图,观察它的神情和动作,再由图上升到文字,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又如理解“议论纷纷”,不直接讲解词语的意思,而是先让学生对于猫头鹰的命令与周围的伙伴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老师总结出“这种场面就是议论纷纷”。而“叫苦连天”用采访的形式将学生转化为森林中的小动物,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课文中“叫苦连天”的意思,更能带着这种痛苦、无奈的感受去读好这一自然段,进而学懂整篇课文,可谓事半功倍。又如《称赞》一课中“粗糙”一词,大部分学生不理解,如果单纯的讲解字典上的意思,学生也只能是听得模模糊糊,所以我在课堂上展示了一块粗糙的木板,让学生通过看,摸,坐三种方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当他们充分说完以后,老师再归纳总结“板凳不光,做得不好就是粗糙”。由实物上升到文字,学生一下子说明白了。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什么物体是粗糙的。
3.以评价促读,即通过多种形式的鼓励性评价来激发朗读兴趣。如《从现在开始》一课中“真是一只神气的猫头鹰!”“谁能读得更神气些?”“谁想当激动的袋鼠大王?”“你的声音真好听!”等评价语。又如《三个儿子》一课中,“车轮转得可真好看呀!”“这歌声可真好听!”“好有力气的儿子!”等评价语。这样不断激发学生参与朗读训练的积极性,让他们越读越起劲,越读越好。对于读得有问题的学生,要先指出优点,再用“如果……就更好了”来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继续努力,给他们信心和勇气。
4.通过朗读形式的变换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采用自由读,创设情境读,转换角色读,师生合作读,想象读,小组分角色读,模仿表情读,表演读等形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读书,还乐在其中,又更深入的理解了课文。教师的范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学生自读树立感性直观的榜样。
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精心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就一定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三、阅读课也要保证充足的写字时间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堂要重视学生写字教学,每节课不少于10分钟写的时间。生字分散在各个环节,要让学生随时动笔。如《从现在开始》在开课复习巩固时学习了“轮”和“期”,而在课的结尾部分,我将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因为小猴子命令尊重了大家的生活习惯,所以他成了万兽之王”又引出最后两个字“之”和“令”,再一次巧妙地过渡到了写字。
又比如《小鹿的玫瑰花》在课的结尾处,“小鹿种出了这么美丽的玫瑰花,让我们一起写个’谢谢’送给小鹿吧!”通过对比书写“谢”和“躺”,然后让学生观察其他左右结构的字,自主书写“渐”和“微”两个字。
四、巩固拓展,课内外结合
在课的最后可将生字融入到新的语言环境中,例如《从现在开始》一课在结课时,我出示了一首儿歌,“万兽(之)王(轮)流(当),一个任职一星(期),生活习惯被尊重,小动物们笑眯眯”。通过填空,不仅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又巩固了生字。
在前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讲解中,笔者运用了大量的事例来加以佐证,通过学生的热烈讨论,这一原理开始被他们接受。然后笔者趁热打铁,向学生展示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杰出代表的视频录像,讲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学生看了之后很感动,笔者想这节课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应该是起到了,特点应该突显出来了。于是笔者又冒出一个想法:何不再继续升华一下呢?让学生来谈社会意识是怎样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最好能谈谈自己应该从现在开始树立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于是笔者又加了一个讨论的环节,并用几句话过渡了一下:“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们可以感动中国,是因为他们心里有着对人民深深的爱,有着对老百姓最虔诚的尊重,同时他们也赢得了人民的感动。同学们现在虽然还没有做出什么感动中国的事情,但我们可以努力做出感动班级、感动学校的事情,从现在起就应该树立一种正确的社会意识。我们现在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学习,因此我们现在应该树立一种正确的学习观,明确我们为了什么而学习。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来谈一谈。”
笔者当时想,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应该有一种正确的态度了,再结合这节课的内容,学生不会谈得过偏。于是,为了活跃气氛,笔者又加了一句话:“大家可以像‘小崔’一样,实话实说。”
学生平时在笔者的课堂上都很活跃,只不过这次由于听课的老师很多,他们略显紧张,经笔者这么一说,他们一个个又活跃起来,讨论也很热烈。一分钟后,笔者请每个组派一个代表来阐述一下本组的观点。然后就有一个学生跑到讲台前来说:“经过我们的讨论,我们认为现在学习这么辛苦,就是为了将来能够赚到钱。”
笔者先是一惊,问:“还有呢?”
学生看看我,说:“就这么多,没有了。”
笔者当时没有作评论,接着请下一组的学生来谈。可是出乎笔者的意料,下面一组的代表回答得更干脆,他跑到讲台上来,故意顿了顿嗓子,大声地说:“我们也认为是为了钱。”引得台下的笑声一片。
这时笔者有点着急了,问:“还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观点?”台下一片寂静,整个讨论完全出乎笔者的设想,听课的老师也开始皱起了眉头。笔者当时毫无准备,茫然无措。不过,笔者马上提醒自己要镇定,然后就开始对他们的观点加以驳斥,指出这种拜金主义观点的危害,并提出青少年应该树立一种什么样的观点。笔者当时就有一种感觉,就像是河堤决口了,笔者拼命地去堵,虽然是堵住了,但却是岌岌可危。
本来是希望通过讨论来升华主题,但事与愿违。讨论变成了单纯的理论说教。结果,整个讨论的效果非常的差,成为整堂课的败笔。
在课后和专家的交流中,他们对这堂课的讨论作出了批评,并谈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课堂中的“劣势”转化为“优势”。例如当学生说学习就是为了钱时,可以就势引导,指出现在有部分学生持有这种观点就说明了一个原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然后让学生对这种观点再讨论,看它是正确的社会意识还是错误的社会意识。这样就无形之中把原理运用到生活中去了。
针对这节课,笔者觉得有很多方面值得反思。
1.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定要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课堂上要注意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同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学生的心理小档案,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针对普遍和个别存在的情况,采取正确的思想教育的方法。
2.要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发展的人,他们的思想是鲜活的,有着深刻的社会性。特别是在当前开放性的课堂上,应该对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所预见。在师生的平等交往过程中,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师的主导角色更多表现为师生平等交往中的“领跑者”。
1.自主合作,利用讨论展示学生的个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开展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还有利于发展他们的个性。课堂交流活动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活动,教师要经常创造合适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个性思维,激励他们主动发表见解,在讨论中反思,使得自己的理解更加全面。如教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一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主动熟悉课文,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的生日是怎么过的呢?爸爸妈妈的生日是怎么过的呢?学生纷纷介绍自己的情况。当谈到同学们的爸爸妈妈过生日,都送了什么礼物时,教室里出现了可贵的沉默。面对沉默,教师积极引导,语重心长地说道:“以前父母过生日没有送他们生日礼物,甚至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没有关系。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善待自己的父母。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善待父母呢?”于是学生各自发表真诚的看法和感想,每个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都得到了成长。
2.转变类型,借助教材彰显学生的地位。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既然是阅读课,就是要以学生的读为主,教师的讲解并不能代表他们的思想观念。同时学生与教师的经历、知识储备差距较大,所以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验,去尝试。如教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分角色朗读,接着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想,之后鼓励学生搜集关于的资料给大家分享,最后让他们交流自己读书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而读书,将来要树立一个什么样的理想。学生激情澎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活动。
3.激发兴趣,精心导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生如果没有兴趣就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去汲取知识,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新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要求学生是自觉学习的探索者,能够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思维处于一种放松、自由的状态,在民主和谐的状态下产生思想火花,引发创造力。其次,教师要精心导入教学,在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学习的注意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课堂实例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14日
设计一项运作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需考虑四个主要因素:一是案例选择。一般来说,案例包括典型案例、对立案例、边缘案例、相关案例;二是研究者的作用。当某一课堂被选做研究对象后,研究人员必须向学生讲明自己发挥的作用,方可开始收集资料;三是资料收集。研究者应提前考虑所要选用资料的收集范围;四是分析资料。可分为5个步骤:1、回顾整个事件;2、确认与事件有关的其他部分如介绍、活动、结论等;3、在时间发生的任何一个环节,确认学生和教师间的组织配合;4、仔细选择好论题后,集中精力把一些相关的语言及其行为明确的转译出来,与其相关的其他人的语言以及行为也该明确地译出;5、从记录中任意选取几个类似的例子将步骤4和5做一下比较。
一、选择合适的案例
(一)案例的特点
1、案例是自然的。(1)案例研究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直接源泉:研究问题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工作,需要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展开研究;(2)主要使用实地体验、开放型访谈、参与型观察方法对问题或情境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3)案例研究把每一个所研究的教学现象,当作一个整体来详细加以描述,理解与诠释。
2、案例是不完全的。研究者不可能把问题发生、发展中的所有变量都揭示出来,但认识的不完全性并不降低我们追求解释的热情。
3、案例研究倾向于归纳。(1)教育案例的研究以归纳为主要的分析手段;(2)注意力指向了学校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互动关系,从人本的角度理解学校生活的完整性。
(二)案例的选取。1、选择充满内部矛盾、存在相互冲突,看似无法解决的事件;2、选取的事件必须是以大量的细致的研究为基础的;3、案例必须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二、案例故事描述
(一)要有条件和背景,要说明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条件。1、描写研究的脉络和背景资料;2、此案例的焦点人物或实践;3、研究的潜在重要性;4、初步的文献综述,以作为研究可能的概念框架。
(二)对故事环节要详细的描述。1、以叙述形式提供资料,用描述性小标题表示不同“发现”;2、分析与资料混合使用;3、资料描述必须充分,以让学生自我判断。
(三)有结论或反思。1、重述论点;2、叙述资料的结果及对论点的影响;3、结果的启示;4、引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三、案例研究写作的五个阶段
一是案前准备。选择典型案例,对其内容、结构进行分析:领会案例作者如何描述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如何突出主要问题;案例作者如何处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提炼的问题如何与案例内容相关联。
二是案例准备。上一堂公开课或听公开课、教研会。①大脑风暴,说出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优点与不足之处,可能的解决策略;②任课老师说课;③参与者“移情”(寻求解决策略)。
三是撰写案例初稿。①选择有冲突的事件;②对事件背景进行描述;③确定事件中的演员;④重写主要事件以及自己的反应;⑤检查自己的行动结果;⑥假设自己再次遭遇该事件。
四是反思、斟酌、重写。
五是赋案例以意义。
四、教学体会
在讲到个人所得税应承担起组织财政收入的重任时,我搜集了以下数据:在税收构成中,关税的增长潜力在加入WTO以后会越来越小,国有企业所得税在国有企业走出困境之前难见起色,集体企业受到市场竞争及自身的局限发展也受到重重阻力,企业所得税增长幅度也不可能太大。现在课征不足的税种只有个人所得税。在国民收入分配主体分配格局中,个人收入比重过高。据1992~1996年数据,居民、企业和政府三者在GNP初次分配格局中所占比重平均为64.80∶19.34∶15.86,在最终分配格局中所占比重平均为64.20∶12.45∶18.35,这表明征收个人所得税有足够的潜力。目前,应转换筹资机制,变向社会发债为向个人征税,这是解决财政困境的治本之计。因此,从增加财政收入能力角度看,个人所得税应承担起组织财政收入的重任。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很大,从现在开始应该有能力再维持20~30年的快速增长。到2020年之前这一段时期,GDP保持7.5%左右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那么2020年中国GDP总量将超过日本,居世界第2位,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将接近于当时美国的水平。人均GDP可能达到按当时价格计算的5,000美元,这一水平是1997年的世界平均水平,超过上中等收入国家人民生活质量,2000年已在整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以后将进一步明显改善。
全民族教育水平、文化水平的提高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提供了良好的纳税人条件。信息经济日益发达,整个社会都包围在信息之中,纳税人接受信息变得十分方便,处在现代文明的熏陶之中,逐渐地培育现代税收意识。
心理学认为,“态度是对事物或人的一种喜欢或者不喜欢的评价性反应,它在人们的信念、情感和倾向中表现出来。”由此可知,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正确的态度。作为中学生,学习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而学习是一项系统又复杂的脑力劳动,对待学习的态度显然直接决定学习的效果。
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学习就会成为现代文盲,将与世界隔离。
学习的迫切性显而易见,否则你将很快被别人赶超,成为落伍者。
学习的终身性已成共识,知识的爆炸性增长,需要活到老学到老。
有人说过,不努力的男人只有两种结果,抽不完的低档烟和干不完的体力活;不努力的女人只有两种结果,穿不完的地摊货和逛不完的菜市场!这也许是态度决定人生的通俗解释吧。
那么,我们中学生对待学习应该是怎样的态度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1.聚精会神。有的同学玩手机、打游戏、看玄幻小说等,偶尔为之倒还可以,若沉迷其中,必将成为不努力的人,也必将得到不努力的结果。
2.主动学习。“要我学”和“我要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肯定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有的同学喜欢享受家庭暂时的富足条件,学习缺乏动力,成为被家长、老师逼迫学习的对象,一定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
3.树立自信。学习生活中一定会遇到困难,要学会心理坚强,战胜困难。多问同学,多请教老师,及时解决学习疑难点,一点一滴积累,一步一步成功。
4.规划人生。学会理性思考,设计自己的人生选择。有的同学家境不好,认为高中和大学的教育经费投入比较大,不如现在辍学打工,还可以赚钱(去年高一年级有的两个学生就这样选择的)。现在打工,也只能干体力活,这里丝毫没有贬低做体力活这项工作的意思,只是我们的人生选择问题,是不是选择一辈子就做这种工作的问题。
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还未必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这就涉及到学习方法问题。给同学们几点建议:
1.认真听课:课堂上紧跟老师教学节奏,积极思考,主动思维,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内容。
2.勤学好问: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是正常的,如果不闻不问,必然越聚越多。如果及时问老师,扫除障碍,就可以学好每天的内容。
3.独立思考:学习中不能一直停留在简单模仿阶段,这是学习的低级层次。要学会独立思考,刻苦钻研,才能尝到学习的快乐,收获学习的成果。
4.限时作业:有的同学抱怨考试不能发挥平时的水平,其实,这是因为平时的作业或考试没有严格做到限时独立,更多的是思维放松、遇到难题讨论、延迟上交等,衡水中学的作业考试化的做法值得借鉴。
5.反思提炼:每天晚上九点半后养成对当天内容的归纳反思习惯,提炼要点,化解难点,做到学习任务天天清。建议各个年级认真督查“九点半”工程,如果能够切实落实到位,必将有很大的收获。当然,这涉及到各科作业的适量和平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