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语文化

英语文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语文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英语文化

英语文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英语学习 外语教学 文化差异 文化因素

众所周知,英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放眼四周,能轻而易举地发现英语写的广告,街道上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班更是忙得不亦乐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尤其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更密切,中国人和外国人打交道的机会大大增多。熟练地运用英语与外国人沟通,将大大促进彼此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自从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以来,大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了。但广大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一定要学好它所承载的文化。因为它们是密不可分的。

纵观目前英语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长期以来,文化因素在外语教学中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人们对语言的片面理解,在外语教学中,只把语言当成一套孤立的符号系统来传授,词汇和语法几乎成了外语教学的全部内容,认为只要记住了单词,掌握了语法就能学好英语。其结果是学了十多年英语,在工作生活中连简单的日常英语都不能应付。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通过语言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英语国家的文学、艺术、建筑等文化内容。拿圣诞节来说,Merry Christmas背后已远不是圣诞老人深夜给孩子们送礼物的事情了,它已成为一种文化,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不仅是孩子们喜欢和期盼的,而且成为成人、青年聚会、游玩的好时光。我们学习英语,了解到圣诞节背后的文化,更加深了对英语的理解。如今不但英美人过圣诞节,我们国人也日益看重圣诞节了,每逢十二月二十五日左右,各大商场都有装扮精巧的圣诞老人,挂满雪花的圣诞树,以及美丽的雪景,饭店门前亦摆上圣诞老人以招徕顾客。我们通过学习英语,不仅了解语言本身,对它所承载的文化也日益了解和熟悉,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略懂英语的都熟悉DIY(Do it yourself)――你自己去做!这里面包含的东西十分丰富,表面上可能是自助餐里的标语,更深层次地讲,它反映了美国社会鼓励青年自我奋斗,自立自强。我们知道,在美国,出身卑微的林肯能成为美国历史最杰出的总统之一,这突出的反映了美国社会尊重个人奋斗,哪怕你出身贫民家庭,都有可能跻身上流社会,成就一番事业。这些都不是语言本身所能传达出来的。但要了解这种崇尚个人奋斗的社会文化,离开英语这种语言又是万万不能的。

仅仅掌握英语,但若不了解其背后的文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在一次中英能源贸易谈判中,英方向中方出售输油管道。中方在谈判时看到英方提供的图纸上有一个个的“×”号,当时中方并未在意,双方签订了销售合同,等到船运抵中国的时候,中方傻了眼,所有的输油管道都是一截一截的。试想一下,要花多少功夫才能把这些一截一截的管子接成管道。再说也不能保证安全啊!事实上,是英方将以前的废旧管道截成一段一段的卖废铁给中国,而他们冠冕堂皇的说为了方便运输。中方当然提出异议,但英方拿出当时谈判时的图纸,指着上面标注的“×”给中方看。可中方当时只看到“×”号,并未深究它所代表的意思。究其根本,我们可以知道,英语文化孕育了英国人储蓄的风格,凡事并不道破,而是“瞒天过海”。如果不了解英国文化的这一特点,只懂英语,怎么会不吃哑巴亏呢?

又如美国,刚才我们提到了他们追求自立,鼓励个人奋斗,所以就很少依赖父母,亲属。对朋友也不像我们中国人,与美国人交朋友,不要奢望做长远的铁哥们,他们的文化辞典里的朋友和中国文化“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观念是大不相同的。又如孝敬父母,在中国多么平常的事情呀,可在美国是什么景象呢?大多数青年人不和父母亲住在一起,平时也不怎么去探望,更别说端汤送水,这不是说美国人不讲孝道,而是文化差异,也要我们尊重。如此看来,躺在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还多着呢。

文化差异是永远存在的,并非常之多。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不失时机地吸收和借鉴国外文化精华,使自己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能力。但我国的英语学习者很少有机会直接从英语环境中学习这门语言,他们只能通过课本获取词汇、语法知识。这种学习方法的必然结果是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谈起语法来也头头是道,考试时也能得心应手,发挥“出色”,但一旦用英语进行交流,问题就来了,或者用词不准确,或者使用语言不得体。鉴于此种现状,教师在教授英语时,应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地向学生介绍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知识,也可以通过一些与中国有着显著不同的习俗的兴趣材料,以加强学生对背景知识的了解。例如,在顾日国主编的《跨文化交际》一书中,他曾介绍了一个看似让人好笑的故事:一个台湾青年和一个北欧某国的姑娘结了婚,并随姑娘一起到了北欧工作。婚后不久,小伙子的母亲从台湾赶往北欧去看望他们,谁知见面后的第二天,这位母亲就执意要回台湾,因为姑娘在婆婆入住的第一天就问她打算住多久。很显然一起典型的文化差异案例。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媳妇理应对远道而来的婆母恭敬有加,百般孝顺才是。这样对婆母说话,几乎每一个婆母都会理解为这是催促她快走。而在欧洲,这样的询问方式是很普遍的。因为主人主要是想了解清楚客人的打算后,好做一些具体的日程安排,所以了解到这种文化的差异,我们不仅能够避免尴尬,甚至还能消除不必要的误会。

另外,有条件的话,我们还可以借助外教的优势来了解英语文化。从外语的角度看和这些讲本民族语言的人接触十分重要,外教可以根据自身的亲身体会生动形象地讲本国的社会情况,人文地理,文化生活以及风土人情等,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语言文化。另外,介绍学生读一些原版的文学作品,提醒他们在阅读时,留心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风俗等方面的材料。例如,有一个朋友曾经告诉我这样一件事:那一天,他与一位外教谈起他刚刚看到的一则关于百岁老人参加百米竞赛的新闻,就说了一句:“He is such an old man. Could he run any more ?”这位外教当时就提醒他千万不能用“old”称呼老人,而是用“elderly”,这位朋友当时感触极为深刻,他说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件事。如果多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这种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总之,英语我们要学好,但更重要的是学好它承载的文化。因为只有文化才是最根本的。

英语文化范文第2篇

本文阐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以及校园英语文化的内涵,以南昌工学院为例,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来构建校园英语文化,提出几点针对行的建议。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校园英语文化建设

随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快速发展,全球化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英语在中国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尤其在高等教育阶段,对英语学习的要求已不再是简单地掌握语法,会做试题就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了。大部分高等院校结合高考英语的改革风向标,各大高校也纷纷在进行英语教改,打破了原来的传统的填鸭式的英语教学方式,把目光转到英语的实用性,希望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英语文化环境,加强英语在社会生活中运用,使学生通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之后,能做到基本的简单的英语日常会话,了解大众的西方国家习俗,在走上以后的工作岗位能做到能听会说。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校园英语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寻求和企业的合作,让学生通过职业院校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掌握企业当中的真实工作经验,适应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达到校企合作,为企业输送能够直接上岗就业的技能型学生,构建一个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校园英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在校园这个大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作用,以课后时间为主,师生共同参与构建的一系列英语活动,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更浓厚,整个校园能有个更加和谐的校园英语氛围。作为新建的民办本科院校,自身发展还是有很多局限,与公立院校还是有很多不同点,以南昌工学院为例,是从以前的高职院校演变升格上来的,尽管已经转型为本科院校,但还是需要寻求自身的发展特点,并不能完全找搬照抄,很容易本时代淘汰,要发展得更好就务必要找到适合学校发展的一条道路。

2.大学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2.1大学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迫切需要。自南昌工学院2011年升本以来一直在寻求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经过这几年的艰辛探索,学校对自身的定位越来越清晰了,将学校定位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也可以称之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这几年摸索中,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也是在同步进行,从2011即开始就实行分层教学,至2014级彻底打破原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名为实用英语,教材自编,均是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口语话题,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根据学生专业及以后工作岗位的需要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在学校也经常举办相关的校园英语活动,鼓励学生多参加。创建一个良好和谐的校园英语文化环境,有利于培养优秀的“英语+技能”人才,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同时也是满足大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迫切需要。

2.2大学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英语作为整个高校的一你们公共基础课,自以来,这数十年基本所有高校至今为止都还是把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所以足可以看见大学英语的重要型性,但并不是说大学英语教学就可以一层不变,如果跟不上现在社会发展的脚步,迟早还是要淘汰的,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在跟随这高等教育的改革在不断与时俱进。

3.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园英语文化的建议

丰富多彩的校园英语活动,构建良好和谐的校园英语文化。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开设不同种类的丰富多彩的校园英语活动,有利于学生课余生活更加充实,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一定能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娱乐中就习得了英语交际技能;也能更好的传播校园英语文化。

3.1根据学生入学英语成绩分为A、B、C三个层次,学校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不同层次的英语活动。英语朗诵比赛,英语绕口令比赛,英语书法比赛等。英语影视配音,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小品等。英文辩论赛,英语写作,英语书面翻译,口译。除此之外,词汇能力大赛,创建英语角,英文歌曲卡拉OK大赛是特别受到各年级学生喜爱的英语活动。

3.2充分运用校园视听系统。校园英语广播是南昌工学院的一大特色,在下午5点以后,校园广播站会邀请口语较好的学生来朗读或是分享学习心得,一周一次,颇为受到欢迎。

3.3南昌工学院自2011级本科生就开始成立了“疯狂英语”社团,发展到现在,队伍已经相当壮大了,每一级都会有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经常会在学校进行集体朗诵,在学期中和期末也会举行相关的英语歌曲比赛等等活动,在众多学生口中得到了一致好评。

结语

高等教育在人生的教育是相对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选择一个号的学校很重要,大学英语在所有高等教育中都是必需的,所以,构建先进的校园英语文化是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把校园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弥补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真实贴切的英语交际环境。在现实社会的迫切需求下,我们结合工学结合人才模式,根据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才能构建一个更加适合的校园英语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莫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校园英语文化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3.

[2]黄晓玲.构建独立学院校园英语文化[J].科教文汇,2009.

[3]沈霞.特色校园英语文化对培养高职英语文化素养的作用[J].南昌高专学报,2007,6.

[4]何宇,杨伟柱.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校园英语文化建设[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2.

英语文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职英语 文化教学 教学策略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规定,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1]在这里,“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成为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这是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英语课程应达到的合格要求,也为高职英语教学提供了依据。因此,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成为了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这种技能的培养与文化教学密不可分。英语是一门语言课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传达文化的媒介,语言教学必然包含文化教学”(胡文仲,1992)。[2]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1921:221)[3]因此,要真正学好一门语言,必然要了解其文化。不了解文化就不可能充分理解其语言,也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交流。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使用英语的人才,这就要求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并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之“学有所用”。

近几年以来,学者们对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对如何进行文化教学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本校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特点以及本人教学经历,进一步探讨高职英语文化教学的策略。

一、文化与文化教学

“文化是一个含义极广的概念。从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但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4]。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文化背景。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英语文化教学主要涉及英语国家民族性格和心理、社会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文化背景。

如何进行文化教学呢?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胡文仲教授认为文化教学主要涵盖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在教语言(语音、语法、词汇篇章文体)的同时结合语境和文化背景文化内涵;(2)分析学生由于文化因素干扰造成的语言错误,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使他们认识到交际绝不只是掌握语言形式所能解决的;(3)开设语用学语言国情学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学等课程,从理论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能力。(4)开设语用学、语言国情学、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学等课程,从理论上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能力(胡文仲,1992)。[5]此外,Schumann于1987年提出了“文化移入”学说,他认为文化移入程度的大小可以决定第二语言学习的成败(Schumann,1987)。[6]我国语言教学界和文化学术界,对文化移入进行了研究。赵爱国等人认为在英语教学基础阶段重点移入语构文化和语构文化,在提高阶段重点移入语体文化和行为文化,[7]这些研究为如何实施英语文化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二、文化教学实施策略

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英语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欠缺、口语与书面表达能力弱,英语材料理解困难。因为基础薄弱,部分学生只能接受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对于涉及需要思维理解、总结的地方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习词汇语语法,在课堂上只关心词汇与语法的讲解,对于其他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没兴趣”;也有部分学生从心理上就惧怕英语,心理压力大,英语学习中产生了焦虑情绪,学习效果不好,出现了费时多、收效少的情况。这些情况的持续势必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导致英语学习停滞不前。基于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对于如何最大可能地实现英语教学效果,成功实施文化教学,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提出以下策略:

(一)夯实语言基础,层层推进文化教学。

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8](2)既有趣又有关(interesting and relevant)。因此,要成功地实施文化教学,输入材料的可理解性是首要的。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现状,要顺利地进行文化教学,首先需要解决语言知识点这个难关,夯实语言基础。文化教学不能超越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和领悟能力,必须是阶段性的。这里的阶段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文化内容本身的阶段性,比如先词汇文化内涵,到句篇文化内涵,再到背景文化知识;二是文化内容教学上的阶段性,主要指文化教学内容不能超越教学对象的语言理解水平。

以《大学英语新视野・读写教程》4第三单元课文“Longing for a New Welfare System”的课堂设计为例,本设计注重文化教学的阶段性原则:从词汇文化内涵到篇章文化内涵再到背景文化知识。设计如下:(1)本单元第一次课重点放在字词、语言点、句子结构分析、讲解和操练,扫除语言障碍,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语言技能,并进行文化教学的第一个层次――词汇文化涵义教学。例如在解释单词“bow”时,它的基本含义是“鞠躬”,但是它在中西文化里含义不同:中国人见面习惯作揖,鞠躬有先后、等级、贵贱之分,而西方人作揖、鞠躬的方式则没有先后、等级、贵贱之分。对于这类词汇除了解释字面意思以外,还需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必要时进行英汉文化比较,使学生不仅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随之,进行篇章文化内涵分析。以段落为例,向学生解释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汉语中,我们更多地习惯于先分后总,先因后果。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直线式的,他们在谋篇上一般采用从一般(general)到具体(specific),从概括(summarize)到举例(exemplify),从整体(whole)到个体(respective)的原则。了解中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篇章。此时,以语篇分析为切入点,就英语篇章写作作系统讲解,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思维习惯。(2)本单元第二次课重点放在课文的补充与扩展。在这部分,学生将了解相关政治、经济、历史、宗教、习俗、风俗、风土人情。在本次课中,学生将分小组讨论现有的福利制度与期盼中的新福利制度的特点,并就讨论结果作个人发言,以期通过讨论发言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文化意识;教师增加相关美国福利制度的背景信息,如福利制度的起源、发展、存在的问题等,以此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其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使其了解到在经济发达的美国,其生活也有不足。

(二)提高汉语水平,提升语言综合修养。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工作。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世界知名企业涌入中国,这为高职生带来更多涉外工作职位。大多数高职生毕业后都不会在讲英语的国家工作生活,他们的工作生活多是接触和处理与英文相关的信息,进行英汉信息的转换。对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介绍力不从心势必造成跨文化交流的障碍,进而影响工作。因此,良好的汉语能力在工作中不可或缺。“只有懂另一种文化的人,才能更好地欣赏本民族的文化”[9](刘润清,1999),反之亦然。两种文化“相互融入之后升华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气质”[10](刘润清,1999)。基于这种现状,仅局限于英美文化的学习而不注重加强汉语文化学习显然无法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学生汉语水平:学校根据该校学生学习现状以及培养目标开发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汉语文化积淀,培养学生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学校团委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学鉴赏讲座或演讲比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汉语文化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作汉语与英语语言结构和文化对比分析,增强其英汉语言互换能力。

(三)提高教师文化素养。

学生学习过程的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主要依靠英语教材,依靠英语课堂,更依靠英语教师的传授。教师的文化素养与学生的文化素养形成关系密切。能否真正地实现文化教学,教师自身文化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文化素养包括基本文化素养、学科文化素养、教育文化素养。因此,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师文化素养:第一,在基本文化素养方面,教师可采取自学、旁听或攻读第二学位等办法学习多学科知识。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教师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了解无疑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以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第二,在学科文化素养方面,通过接受继续教育、培训,以及阅读国内外外语教学研究报刊杂志,加强语言学、语言教学理论知识;通过收听地道的英语广播节目多阅读原版的书籍、报刊文章、杂志等提高英语文化素养。第三,在教育文化素养方面,通过参阅相关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方面的书籍自觉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胡文仲.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learning another culture[J].英语世界,1992,(6).

[3]Sapir.E.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M].New York:Harhcourt,Brace. & Company,1921.

[4]罗诗耀.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54.

[5]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1).

[6]Schumann,J.H.The Acculturation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n R.C.Gingras(ed)[M].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Va:Cen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27-50.

[7]赵爱国,姜雅明.应用语言文化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2,第1版.

英语文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负迁移;英语教学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在任何一个地方,会接触到不同文化的人。当人们见面时,必须得交流,这种交流的行为就称之为跨文化交流。当然,跨文化交流是很难的,即使我们克服自然障碍,语言的差异也会使我们无法理解或被理解,甚至造成误解。英语教学中必须通过讨论本土文化负面影响的传播,帮助我们解决跨文化交际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不可分离。语言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播文化的一种方式。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不同的语言,其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的方式决定两种语言之间有无共同之处。

由于文化差异,在语言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引入不同的形式和用法,帮助学生们了解如何有效沟通。在跨文化交际方面,文化在很多方面影响着语言,如:词汇方面、语法方面及环境方面等等。很多英语老师平时教学中却忽略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反而一味地强调英语教学中的发音、语法、词汇等。结果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难以摆脱母语文化的影响与干扰,甚至不能成功地表达或接受语言信息载体。实践操作中,如何形成一种文化语言观来克服本土文化的负面影响,是英语语言教学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二、母语的负迁移影响

母语成为第一语言系统形成时,学习者是不学其他语言的,而英语在成为学习者第二语言时,他们已经学会了母语,而且母语有其特殊的语言环境。而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教学系统的文化,主要侧重教学生掌握语法知识和句型,而没有把语言和文化分开,远离了第二语言国家性质的文化语言环境,从而使文化中断。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时对同样的事有着不同的意义及不同的社会思想。如:在中国,两个朋友见面时,有时会说:You are fat these days.它的意思是你非常健康,而在英美国家的人们非常敏感自身的重量和体形,所以讨论一个人的胖瘦是非常不礼貌的。在中国,人们在拒绝别人好意时,不会直接说“不”,而是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但根据西方文化,这是违反承诺和逃避责任。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所以英语教师在进行语言课堂教学时,应注重不同的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词在英语和汉语中不同形式的表达语言。

三、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策略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消除本土文化的负迁移,从文化模式和规则入手,积极实施有效教学。

(1)实施对比教学,提升语言和文化教学实效。对比教学,也可用有效的教学语言和文化,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例如:如果一个中国学生被美国的教授邀请到家里吃饭,是遵循中国人的习惯还是遵循美国人的习惯?

For example: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of Chinese customs for dinner invitation?

A: The invitee should accept the invitation and arrive five minutes early.

B: I lie invitee should accept the invitation and arrive five minutes late.

C: The invitee should accept the invitation and arrive right on time.

D: The invitee should politely decline the invitation.

通过此题,可能对文化差异的了解会有一些帮助。

(2)通过文学和电影,探讨跨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模式。学生们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来学习语言,教师指导他们分析作品背景及原著当时处于什么样的情势,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掌握作品的内容及了解这个国家的社会历史。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扩大知识面。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培养更加成熟和全面的理解能力,同时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观看电影了解不同文化的语言特征。For example:A bus is coming. There are two men standing by the road. One of them stretches out his thumb and says,We’d better thumb it. 这比文字更容易理解。所以,文学和电影是可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3)使用角色扮演,创新英语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使用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学生克服文化“疲劳”。在口头沟通时,它为文化间对话提供了机会。在外语教学中,阅读、看电影、模拟游戏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

(4)加强沟通交流,扩大知识的实际运用。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结交英语老师和外国人,通过与外国人交流,他们可以学到他们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视听教具,如让学生们听磁带和观看视频。这样可以使学生熟悉不同文化中的非语言文字,提高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英语文化范文第5篇

一、通过英汉两种文化的比较,加强文化教学。

初中英语新大纲明确规定:“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英语同母语对比的方法。”越来越多的中学英语教师意识到中西文化差异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初学英语的学生总喜欢把英语和母语同等起来,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障碍。英语学习如在比较中进行,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而且对更好的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是有裨益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比较的方法把JEFC新教材涉及到的内容分为两类: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包括购物、食品、交通、学校、家庭等;二是日常交际方面的,包括问候、称呼、道别、致谢、建议等。在此只需把英国人和中国人寒喧问候的话和称呼等日常交际用语比较一下,就知道其间的差异,同时也说明比较中西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JEFC新教材第一册的LessonⅠ为例,其中学生向老师问候说:“Goodmorning,teacher!”(教师,您早!/早上好!)。在英美国家里,从早起到中午都可以说:“Goodmorning”,有时告别时也可以用;而在汉语里只能在早起到上午九时左右说“您早”,告别时不能说“您早”。在汉语中可以把“老师”当作一种称呼,可是在英语里“teacher”是职业不是称呼。因此,在上此课时,我们有必要告诉学生:英美人习惯称呼老师为Sir或Mr,Mrs××;在日常交际中,关系比较密切还可以直呼其名。这就是中西文化的差异。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英美文化的差异的比较。例如:在建议表达上,英国人说“Let''''sgo!”(我们走吧!)美国人说:“Shallweleave?”(我们可以走了吗?),他们认为“Let''''sgo!”有命令之意,很不礼貌。因此,我们在讲授第二册Unit6“Shallwegotothepark?”时,就应该让学生注意“Shallwe…”和“Let''''s…”作为两种不同建议的表达方法在使用上的区别。JEFC新教材中有许多涉及到文化差异的日常交际用语和习惯表达方式,我们都可将它们和文化背景及中英美三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联系在一起讲,这样学生掌握的就不是“中国式”的英语,面是比较地道的英美英语。但在比较中应让学生注意正确对待异国文化,既要防止对异国文化过高评价,也要防止民族中心主义。

二、注重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

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主观评价。JEFC新教材中有很多与文化有关的词汇可挖掘,如“name,old,dog,pork,beef,lookout,breadfast,takeawayfood,sports,Christmas”以及表示颜色的词等。对这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除讲清其概念意义外,还要介绍它们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可适当扩展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以“dog”一词为例,在语言意义上,中国的“狗”与英美国家的“狗”没有区别,但两个文化群体里的“狗”的文化意义又相差甚远。“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贬义的,汉语中常用“走狗”、“丧家犬”、“狗仗人势”等来形容所厌恶的人。但是英语国家的人对狗的看法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忠诚可靠。所以“dog”在英语中往往含有褒义,如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aluckydog(幸运儿)。又如:breakfast的词汇意义是“早餐”,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它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产生不同的联想。对西方人来说其内涵是牛奶、咖啡、面包;而对许多中国人来说都意味着稀饭、馒头、油条之类。此外,breakfast本身是由“break”和“fast”构成的。在英语中“break”是“打破”的意思,“fast”是“禁食”的意思。所以西方人把“打破禁食”的第一餐称之为“早餐”是有其文化背景的。

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我们应做有心人,随时给予介绍,使学生达到真正的掌握英语的目的。

三、从课文中寻求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信息。

由于目前中学还没有开设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门课程,所以只能按JEFC新教材,涉及到什么讲什么,帮助学生从中获取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他们不至于由于对目的语文化缺乏了解而造成交际失误。例如,在讲授第二册的Unit20WhatdoEnglishpeopleeat?时,我们就可以将西方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增加对西方社会的了解。在西方,人们将“成功”作为人生的一大追求,他们爱工作,视时间为金钱,所以大街上人们都行走匆匆,过着快节奏的生活,以致“吃饭”问题在他们看来倒显得无足轻重了,这与我国“民以食为天”的传统观念是不同的。所以象课本中出现的“hamburger,sandwich,chips,friedchicken”等take-food就应运而生,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又如:Unit24

Whatdoyouhavetodo?的Lesson95,请看其中的一段:

MrsBrownwenttoherdoctor.

"Doctor,I''''mnotfeelingwell,"shesaid…

ThedoctorlookedoverMrsBrownverycarefully.Atlastshesaid,"There''''snothingmuchwrongwithyou,butI''''mafraidyou''''reeatingtoomuch!"

"Idon''''tunderstand!Whatdoyoumean?"askedMrsBrown.

"Imeanyoueattoomuchfood,butyoudon''''ttakeenoughexercise,"saidthedoctor.

"Ohdear!YoumeanI''''mtoofat?That''''saproblem!"saidMrsBrown."WhatdoIhavetodoifIwanttobethinner?"

实际上这里反映英语国家委婉语和禁忌语的文化特色。在中国,人们询问体重、年龄、收入、婚姻等似乎是常事,但在英美等国家,这些“privacy”都是尽力回避的,特别是女士们,对体重和身材是很敏感的,她们认为说某人“胖了”是对别人不尊重,是不礼貌的语言行为。所以,这里医生只能委婉地说道:“You''''reeatingtoomuch.”以此避免使用“Youaregettingfat.”并建议到“Youhavetoeatlessfood.—andyoualsohavetotakemoreexercise.”

此外,我们还可指导学生从课文注释和插图中习得有关文化知识。JEFC新教材的课文注释,不仅仅局限于语言难点及其翻译,而且增加了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例如第二册Lesson79的注释Ⅰ。英国人喝茶和中国人习惯不同,英语人通常在茶(多为红茶)里加糖或牛奶,或两样都加,而中国人一般什么都不加,习惯喝清茶。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向学生进一步补充解释:“红茶”译成英文为“blacktea”,而不要望文生义地译成“redtea”。

图文并茂是JEFC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有些插图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外,还可以从中习得有关的文化知识。如第二册Lesson90中一幅插图是一群英国人在寒冷冬天排队等公共汽车,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这说明他们除办事讲求公共秩序外,还注意维护属于自己的空间,也注意不侵犯别人的空间。这是他们注意“个人隐私权”的反映,实质上这也是对课文中“Youmustneverjumpthequeue,Ifyoujumpthequeue,otherpeoplewillnotbepleased!”最好的解释。

四、利用直观化教学手段,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