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镀锌钢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光整机 现状 程序优化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006-01
光整机是热镀锌机组的重要设备,对镀锌后钢卷表面质量和性能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唐钢冷轧三镀锌光整机突发性事故较多,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急待解决。
1、光整机现状
①目前光整机系统内不存在有带钢清零的功能,在程序上未找到,需
要配置新的数据库。
②光整机运行时轧制力偏差大。
③轧制力模式与延伸率模式相互切换过程中波动较大,影响带钢表面质量。
④光整机许多的报警信息无法真实反映。
⑤偶尔出现的过焊缝光整机不能闭合问题
二、光整机的程序优化
①重新标定轧制线,保证光整机轧制过程位置的准确性。
②完善程序实现无带钢清零功能,并详细记录了轧制力清零过程中的有关数据,便于日后检查校准。
③对程序进行修改,完善HMI操作界面,增加有带钢清零功能。
④完善程序实现延伸率清零、轧制力清零功能。对轧制力模式、延伸率模式控制进行程序优化,对生产中两种模式相互切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并告知操作的步骤与方法。特别是在使用延伸率模式过焊缝过程中,为了避免过焊缝时延伸率控制过程中造成的异常波动,在开始7s先采用轧制力模式控制,带稳定后转为延伸率控制,极大的提高了带钢质量。
上图1为程序完善前,轧制力控制切换到延伸率过程中,延伸率变化极不稳定。
上图2为程序完善后,轧制力控制切换到延伸率控制过程中,延伸率、轧制力变化极其稳定。
⑤优化焊缝过光整机过程中伺服阀的响应时间、保护时间、控制斜坡等参数,使得焊缝过光整机过程中更加稳定。最大轧制力改变速率由1000kNps增加到1250kNps,光整机闭合速率由500 kNps增加至1000kNps。目前过焊缝过程中,采用减轧制力模式时,过焊缝过程仅需5s,极大的缩短了未光整长度。具体数据见下图:
上图3为减轧制力曲线:图为过焊缝减轧制力过程中由2000KN减到
400KN过程中时间为5S,曲线相当平滑。
⑥增加过焊缝过程中,不同轧制力设定下,采用不同的减轧制力给定的功能。2500KN以上轧制力,过焊缝过程中减为500KN;2500KN以下轧制力,过焊缝过程中减为400KN,以满足不同钢种的工艺要求。
⑦对于以前偶尔出现的过焊缝光整机不能闭合问题,在程序中进行优化,在焊缝过光整机5米后,自动启动闭合命令,以保证光整机过焊缝后的正常闭合。
⑧完善原有保护功能,对光整机各报警值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 镀锌线 拉矫机 标定 应用 分析
酒钢镀锌线中使用2弯2矫式拉矫机,为了能更好的了解拉矫机,并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故障,故对拉矫机的拉矫作用、结构以及生产中的调整等进行了分析。
酒钢1#镀锌线设计年产能为45万吨,产品规格为:厚度0.3-2.5mm,宽度830-1660mm,钢卷内径508mm/610mm,钢卷外径最大1900mm,钢卷重量最大31000kg,最小5000kg。产品分为GI和55%AL,其中GI镀层厚度为60-450g/m2(双面),差厚镀层:30-180g/m2(单面),最大差厚比1:3;55%AL镀层厚度为100-200g/m2(双面)。
1 拉矫机的作用[1]
拉弯矫直机的主要作用有两大方面:一是改善板形,通过使钢带拉伸并且弯曲矫直之后,可以消除钢带的边浪中浪等浪形缺陷;二是改善加工性能,与光整一样通过拉伸弯曲作用以后,会使钢带在后续的变形时减轻或不再有屈服平台,从而产生均匀变形,提高加工性能。
2 酒钢拉矫机的应用
酒钢拉矫机位于5#张紧辊和6#张紧辊之间,采用6辊式湿式拉矫,上工作辊和中间辊架更换型,张力最大为26吨,延伸率最大为2%。拉矫机由延伸辊系、横弯辊系、纵弯辊系组成。矫直辊组是使带材产生弯曲变形的设备,由两个基本单元—弯曲辊单元和矫平辊单元组成。弯曲辊单元由两组小直径弯曲辊组成,它的作用是使带材在张力作用下经过剧烈的反复弯曲变形,达到工艺要求的延伸率;矫平辊单元有两组矫平辊,其作用是矫平带材的残余曲率。由于弯曲辊和矫平辊的直径都很小(40mm),因而它们都由两根中间辊和三组支承辊组构成辊系,以提高刚度。
3 拉矫机调整
3.1 零点校正
拉矫机投入前必须进行零点校正,根据我厂拉矫机结构,应分别对延伸辊系,横弯辊系、纵弯辊系进行标定。首先调整各辊系涡轮蜗杆行程限位,延伸辊系行程为54mm(PL+16--PL+70),横弯辊系行程为54mm(PL+16---PL+70),纵弯辊系行程为80mm(PL-30---PL+50)。然后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各辊系上下框架间的距离来设定零位,通过调整涡轮蜗杆,当延伸辊系上下框架间的距离H为403mm时,选择机旁面板ZERO将零位设定完成;当横弯辊系上下框架间的距离H为398mm时,选择机旁面板ZERO将零位设定完成;当纵弯辊系上下框架间的距离H为171mm时,选择机旁面板ZERO将零位设定完成。
3.2 拉矫后单边浪的调整
如果经过拉矫以后的板形普遍出现一侧边浪,可以通过改变工作辊的水平度来弥补这一缺陷,也就是使单侧压入量增加,促使塑性变形量增加,达到与另一侧相同的目的。方法是如果操作侧带有浪,则设法抬高驱动侧弯曲工作辊,反之亦然。但一般拉矫机弯曲辊两侧的上下调整都是靠同一个电机来驱动的,所以必须采用卸去驱动联轴器的方法,即如果要使操作侧压入量大一些就在同时达到一定压入量以后,拆去联轴器,在使驱动侧下降一定的位置即可。要是驱动侧压入量大一些,则在拆去联轴器后,再使驱动侧上升一些。一般在正常生产中不出现单边浪时,应该使辊系操作侧和驱动侧的偏差在0.1mm以内,以保证拉矫机精度。
3.3 拉矫后两侧边浪的调整
如果拉矫以后带钢普遍存在两侧边浪,则首先分析延伸率是否合适。延伸率过低,原板上的边浪消除效果不好;延伸率过高,拉矫中的延伸太大,都会造成拉矫以后两侧边浪严重,因而必须根据原板板形和实际延伸率加以分析。另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带钢的强度,如果在其他钢卷板形正常的情况下,突然发现某一卷钢带两侧边浪严重,则很可能是钢带厚度或生产线速度发生变化造成钢带中部不完全退火所致。
3.4 拉矫后带钢出现横弯和纵弯时压下量的调整
当带钢在经过拉矫后出现向下的横弯时,应该增大横弯辊系的压下量,当带钢在经过拉矫后出现向上的横弯时,应该减小横弯辊系的压下量;当带钢在经过拉矫后出现向下的纵弯时,应该减小纵弯辊系的压下量,当带钢在经过拉矫后出现向上的纵弯时,应该增大纵弯辊系的压下量。
4 拉矫机在应用中的问题
4.1 拉弯矫直机安装调整步骤
(1)用钳工水平仪粗校准基准辊水平;(2)在基准辊附近,从设备安装中心线吊垂线。然后把磁力表座吸附在基准辊上,转动基准辊,调整设备使磁力表指针与两个垂线接触时读数一致(≤0.05mm),保证基准辊与设备安装中心线垂直;(3)再用钳工水平仪精校基准辊水平,保证水平度0.02~0.04mm/m。
4.2 辊盒安装维护使用
安装前,将所有零部件清洗干净,然后将辊架放置水平,将支承辊按一组的分组数量安装在辊架上,上紧螺丝,使用水平尺检测每组支承辊的高度差,要求高度差小于0.02mm。将中间辊、工作辊和辊端轴头清洗干净,然后将轴承安装在工作辊及中间辊上。将安装好轴承的中间辊安装在已经装好支承辊的辊架上,安装好以后,用0.02mm的塞尺测量中间辊和每个支承辊之间的间隙,以0.02mm为检测标准,测量合格以后,用手按在中间辊两侧,然后给中间辊一个推力,两只手之间距离300mm,目测支承辊是否随中间辊均匀旋转。工作辊安装好以后,将工作辊固定架螺栓紧固完毕,要求工作辊轴向窜动量为0.5-1.0mm,径向窜动量为0.3-0.5mm。
5 结语
本文主要对我厂拉矫机的结构和在1#热镀锌生产线上的应用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的调整进行了论述。由于时间关系和本人知识有限,以及我厂的拉矫机投入使用时间不长,对拉矫机的了解也只是在调试、生产过程中以及与兄弟单位的技术交流慢慢积累的。针对我厂拉矫机的应用还有很多工作需做进一步的完善,尤其是带材在拉伸作用下压下量与最大弯曲曲率的关系以及相关参数的影响、矫直后出现的带钢表面缺陷的消除、辊系结构与矫直工艺的最佳化等还须深入考虑。
参考文献:
1、热镀锌管是使熔融金属与铁基体反应而产生合金层,从而使基体和镀层二者相结合。热镀锌是先将钢管进行酸洗,为了去除钢管表面的氧化铁,酸洗后,通过氯化铵或氯化锌水溶液或氯化铵和氯化锌混合水溶液槽中进行清洗,然后送入热浸镀槽中。热镀锌具有镀层均匀,附着力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热镀锌钢管基体。镀锌管与熔融的镀液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形成耐腐蚀的结构紧密的锌一铁合金层。合金层与纯锌层、钢管基体融为一体,故其耐腐蚀能力强。
2、冷镀锌管就是电镀锌,镀锌量很少,只有10-50g/m2,其本身的耐腐蚀性比热镀锌管相差很多。正规的镀锌管生产厂家,为了保证质量,大多不采用电镀锌(冷镀)。只有那些规模小、设备陈旧的小企业采用电镀锌,当然他们的价格也相对便宜一些。建设部已正式下文,淘汰技术落后的冷镀锌管,不准用冷镀锌管作水、煤气管。 冷镀锌钢管镀锌层是电镀层,锌层与钢管基体独立分层。锌层较薄,锌层简单附着在钢管基体上,容易脱落。故其耐腐蚀性能差。在新建住宅中,禁止使用冷镀锌钢管作为给水管。
(来源:文章屋网 )
韦丹文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时,就获得“珠江杯”全国钢琴比赛第一名。随后毕业于美国著名的朱利亚音乐学院,获硕士学位。在校时曾两次荣获吉娜・巴考厄钢琴比赛第一名。毕业时,又荣获以“杰出成就及特殊气质”为主旨的“Helen Fay奖”。而其学习生涯中最具传奇色彩的经历,则是他曾经成为钢琴演奏大师霍洛维兹的关门弟子。虽然学习的时间不算太长,但这珍贵的经历对韦丹文的钢琴演奏和理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韦丹文先生于2003年成为沈阳音乐学院的特聘教授,执教于国际音乐教育中心。笔者有幸成为韦丹文教授的助教,并跟随其学习。在这短短的几年中,笔者最为强烈的感受就是,韦丹文教授的教学方式使我在头脑中建立了一整套钢琴演奏及教学的全新理念。思路清晰、方法准确、音色概念及演奏目标的明确是笔者最大的收获。通过几场独奏音乐会的实践,以及5年中钢琴教学的积累,笔者对他的教学风格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现将其整合、归纳,希望对那些同样热爱钢琴演奏事业的同行有所启发。
一、教学宗旨及理念
作为具有多年职业钢琴演奏经历的钢琴演奏家,韦丹文在其教学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一切技术要求和音乐处理都要以舞台演奏为目的。只有在台上经得起考验的演奏,才能算得上是成功的演奏,一切都要拿到舞台上去检验。在以往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似乎总是更着重于对弹奏方法的研究,例如手指是否应该抬高、手腕是否应该平稳等等这样一些非常微观的问题,而忽略了钢琴演奏的宏观方向和目的性问题――为什么而弹。他常说,演奏就是要以打动听众为目的。在台上,演奏者有情感要表达,听众感受到并理解了这种情感,因此觉得内心有所触动,这就是成功的演奏。所以,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目标明确、正确,达到目标的手段和方法才是有意义的。
二、教学中的具体要求
如果演奏的最终目标是要把音乐拿到舞台上来展示的话,那么在具体的弹奏规格和要求上,必定和不以舞台演奏为目的的教学截然不同。舞台有大有小,听众可以是两百人,也可以是两千人,如何保证两百人甚至两干人都听得见、听得懂我们的演奏,这是我们在教学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舞台表演不同于日常生活,任何拿到舞台上的东西都需要夸张、放大。例如诗歌的朗诵、话剧词的念白,显然要比生活中的谈话在音量上要扩大许多倍,表情要夸张许多倍。因此,同样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钢琴演奏,在技术的要求以及音乐情感的表现上也需要戏剧性对比的训练,而不能等同于我们在家中以自娱自乐为目的的弹奏。
1 对技巧的基本要求
韦丹文有一句常说的话,“一个坏了的钟,一天也能对两次”,意思是钢琴演奏技术不应该是单一而绝对的,没有绝对的对或错,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性。手指是抬高还是贴键、手腕是放松还是绷紧、手指尖是立起来还是放平,这些都不是简单的对或错的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技术,取决于要用什么样的声音去表达什么样的表情。用在这里合适的技术,拿到另一个地方却未必适用。例如,要演奏旋律性强的乐句的时候,将手指放平、使手指在触键时受力面积大一些,这样就可以避免触键过于颗粒、清脆,从而破坏声音的歌唱性;而弹奏一些类似练习曲的“跑动”段落的时候,则应将指尖立起来、触键快一些,从而得到均匀、轻巧的音质。因此弹奏技术应该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而不是非黑即白。所以,手越灵活、技巧越全面多样,可选择的余地就越大,表情也就越丰富。
对于手指的训练,韦丹文先生总是以抬高手指、慢触键,把声音弹深、弹连作为最基础的训练方法及要求,由此来获得单音声音层次的最大化。如果手指本身(特指掌关节前端的部分)可控制的声音层次可以达到很大的幅度,那么在演奏时就会获得很好的戏剧性效果。对于手指训练,在韦丹文教学方法中,《肖邦练习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任何一首以手指跑动为主要训练目的的肖邦练习曲,韦老师都要求学生们练习三到六个月。这其中,慢速和中速的练习占到很大的比例,具体的要求都是要抬指弹到很深很连的声音,节奏准确、声音平均,并且保持手腕的平稳。对于这一点,有些学生并不认同和理解,觉得没必要练那么长时间,或者认为弹快了背下来就可以了。而笔者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首先,针对练习曲本身,长时间的慢、中速训练有助于手指对于键盘的记忆和对手指本身及掌关节力量的训练,从而拓宽手指对于音量控制的幅度。手指力量的增长,又有助于在快速中手指对键盘的控制能力。在慢速中,指尖像吸盘一样牢牢地抓住琴键,然后在快速中整个弹奏的重心再浮起来一些,那么手指就会产生一种轻快灵巧的感觉。有些学生在快速弹奏肖邦练习曲时总是“抓不住音”,就是因为缺乏长期的“伸进去”的练习。其次,弹好练习曲是演奏一切乐曲的基础。如果在练习曲的训练中,可以使手指获得非凡的力量与深厚的声音,那么在弹奏乐曲时就会有一种事半功倍的感觉。比如在肖邦的《叙事曲》、《奏鸣曲》、《船歌》等作品中,都对声音在深浅变化中的层次感和表情性的幅度有很高的要求。如果该弹深的音弹不响,该弹浅的又弹不轻,那么乐句的表情就失去了变化,变得索然无味;又如在弹奏巴赫的赋格时,有些学生会觉得很难将三个或四个声部分清楚,就是因为他们的手指无法同时控制住很轻和很深的音,可控制的音量幅度太小,妨碍他们将不同声部的声音层次拉开,各声部音色对比不够立体,从而使演奏缺乏说服力。
下面说说手腕的问题。在跟随韦丹文先生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他非常重视对于手腕的训练。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的手腕因为缺乏必要的训练而变得僵硬、不灵活。这不仅会影响声音的质量和音色的变化,也会因为学生的手腕长期处于僵硬状态而影响手臂力量的运用。笔者把手指、手腕和手臂比作三把大小不一、型号不等的钥匙,用不同的位置应对不同的技术要求,就像用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如果用错了钥匙的型号,不但打不开锁,还会影响另外一把钥匙的使用。一般说来,手腕的运动方向有上、下两种。如果要弹奏很深长的音就需要手腕辅助手指将力量向下推动,并适当放慢触键的速度,这样就会获得歌唱并延绵的声音。手腕就像一个调节器,能够适当地控制力量以便获得合适的声音。如果要想获得非常轻 从根本上提高演奏的层次,音色的训练是根本问题。
众所周知,钢琴从其外形看来,属于键盘乐器;而从其发音原理看来,则属于击弦乐器。它是靠琴槌打击琴弦,使琴弦产生震动从而发出声音的。由于其具有打击乐器的性质,它可以比较轻松地演奏出铿锵有力的声音。但是,由于琴槌每敲击一次琴弦后所产生的声音是必然逐渐减弱的,导致钢琴不如二胡、提琴等弓弦类乐器那样具有与生俱来的歌唱性及柔美的声音,所以钢琴这个乐器的弱点,就是不容易演奏好歌唱性的声音。因此,追求具有歌唱性、柔和、延绵的声音,是在韦丹文的教学风格中对音色的最重要的要求。
在钢琴的广泛音域中,对不同区域的声音应该有不同音色的基本要求。第一,中、低音区音色要浑厚、深沉而有力。由于中、低音区――即小字一组以下的音――的声音穿透力较差,当旋律出现在这一区域时容易被其他音区的伴奏声部所覆盖,所以在演奏中、低音区的旋律时一定要加深触键的力度,即便谱子上标明的力度是p,也要适当加深力度,增强其穿透力。第二,中、高音区要柔和、圆润而具有歌唱性。小字一、二组是钢琴中声音最为明亮的区域,因此在演奏这一区域的旋律时要注意触键不能太快、太直接。如触键太快会使本来就很具有穿透力的声音显得粗糙、刺耳,破坏声音的歌唱性。第三,高音区要明亮。小字三组及以上的区域,由于琴弦变细,音量也随之减弱,所以在弹奏时可以适当加快触键的速度,使其声音明亮、清脆,增加声音的穿透力和色彩性,具有“铃铛”般的音色。以上三点对音色的要求,是笔者根据韦丹文先生在教学中对学生在音色方面的训练所总结出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在实际演奏中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此外,在控制音色这一问题上,韦丹文先生在教学中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弹奏旋律时声音要尽量歌唱,在触键时,深下键要慢一些,去掉琴槌敲击琴弦时产生的“音头”,使声音更加的“连”和歌唱,获得接近于人声的歌唱性及表情性;在弹奏时还要注意“强而不噪、弱而不虚”,尤其是弹奏力度强的和弦时,不要一味地追求力度,而忽视了音色的要求,弹奏出“粗鲁”的声音;此外,还要创造出合理的音乐的立体层次感。无论是弹奏弱的段落还是强的段落,都要使音乐具有立体的效果,旋律永远是要高于伴奏而存在的,即使是演奏很轻的力度时,也要让听众听见旋律。“在演奏时,要把耳朵放在音乐厅的最后一排,让最后一排的听众听清楚”,这是韦丹文教授在课堂上经常对学生说的。由此可见,在韦丹文教学风格中,始终是以舞台演奏为目的和原则的。
3 对听觉的要求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说它重要,是因为它既是学习方法,也是检测方法,更是审美手段。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听?又该听什么呢?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要靠听来了解和达到老师的要求;练琴的时候,要靠听来判断自己的弹奏是否准确、是否按照要求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听到好的演奏,如现场音乐会或音响资料时,要靠听来记住并在头脑中建立起良好的音色概念。总之,是要去听节奏、听音色、听表情、听控制。因此,听觉的训练在钢琴教学中也是尤为重要的。
在课堂上,韦丹文经常会问学生“早上穿戴整齐后为什么要照镜子呢?”。意思是说,照镜子是要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自己,是依照一种被认可的审美标准,来判断自己的衣着是否整洁、得体、美观。那么在钢琴演奏中,这一“照镜子”的环节就是通过“听”来完成的。对于听觉的训练,客观性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生在练琴的时候,不能客观地检验和评价自己的演奏,没有一个客观、正确的演奏标准的听觉记忆,因此也无法按照听觉记忆中的标准去纠正自己的练习。他们总是主观地听到自己想听的,自以为达到了老师的要求,所以经常弹了很多错的音、错的节奏还不以为然。作为教师,则要帮助学生在练琴的过程中用听觉记住正确的演奏及客观的标准,并且严格按照这种标准去约束自己的练习,逐渐树立起良好的练琴习惯。只有以客观、严格的训练为基础,才能获得好的音乐表现。如果每天的练习都是以“自我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为目的,那么只能是距离好的演奏越来越远。
为了能够在舞台上更有表现力,韦丹文先生在课堂上始终要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具有空间感的声音概念。由于我们练琴、上课的空间相对于演奏厅来说总是很小,所以容易忽略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音量、音色以及情感的戏剧性对比总是显得不够强烈。经常是在琴房里听起来还不错的演奏,一拿到台上就看不出变化了。笔者认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钢琴的声音是我们传达情感、与听众交流的唯一的条件。如果我们演奏出丰满而具有戏剧性对比的声音,并足以使整个空间产生共鸣,那么我们传递出的情感就能感染所有的听众,使所有人的听觉享受得到满足。即使是演奏非常安静的音乐时,也要想到让声音包围住整个空间,不忽略任何一个角落。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就要培养具有空间性的听觉概念及习惯,“对声音要有空间性的想象力”,也是韦丹文在教学中不断告诫学生的。这里说的建立空间性的听觉也和上节提到的触键要深、声音要传得远是一个意思。总之,一切的练习都是为了拿到舞台上去。
此外,针对于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倾听,应该是一个具有主动性的过程。对于普通人来说,听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被动的、无意识的。但对于学习钢琴的人来说,所要求的倾听,则应是主动的、更有意识的。例如,我们要主动地去听弹奏的声音是否平均;节奏是否准确;两只手的配合是否融在一起;要有意识地听到乐句之间的呼吸:更要有意识地去寻找弹奏中的问题和漏洞。主动地倾听能够有效地帮助演奏者完善自己的演奏,感受到音乐中细微的变化,以及增强对于和声色彩变化的感受力。另外,在演奏室内乐或是为其他乐器伴奏时,演奏者也要主动倾听与其他乐器共同的节奏律动及呼吸,通过倾听使自己的弹奏和与他人的合作融为一体,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己的演奏。
4 对学习作品风格及背景的要求
在统称为古典音乐或严肃音乐的范畴内,作为一个合格的钢琴演奏家,其演奏的作品的创作年代大概要涵盖三百年左右的时间,即从17世纪到20世纪。了解和掌握这三百年中不同年代、国家和流派的作品风格,是每个专业钢琴演奏者的必修课。在韦丹文钢琴教学体系中,对于作品风格的研究与教学是非常准确和严格的。巴洛克时期的键盘乐器作品,在教学中接触最多的就是J.S.巴赫创作的两册《平均律》。为了准确掌握巴赫作品的演奏风格,韦丹文经常在课堂上为学生介绍宗教音乐的创作背景,并且让学生去了解管风琴的声音特点。他还对学生说,古典奏鸣曲中莫扎特的作品要多听其创作的歌剧作品,因为弹奏音色柔美的歌唱性声音是最重要的;而贝多芬的奏鸣曲则要多听其创作的交响乐 作品,因为在他的钢琴作品中留下了太多交响乐配器的痕迹,头脑中想着模仿不同乐器的音色,在弹奏中就会使音色的变化更加生动和鲜明。在弹奏浪漫派作品时,了解作曲家的生平以及乐曲的创作背景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浪漫派作品着重表现作曲家个人的内心情感及思想的变化。所以,更好地了解作曲家本人的生活情感经历,有助于演奏者发现作品中的细致情绪变化及对比,从而更准确地去诠释乐曲。韦丹文先生在课堂上非常注重从其他角度肩发学生,如宗教、文学、历史等,通过幽默睿智的语言,学生们更容易被引领到音乐作品的情境中。因此,笔者认为想要更好地表现和理解音乐作品,除了要具有一定的相关音乐和音乐史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涉猎历史、文学(本国和外国)、政治、哲学、宗教以及其他艺术门类,诸如绘画、建筑、戏剧、诗歌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不断了解和掌握丰富广博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和透彻地理解音乐作品。这一点,无论对于专业教师、学生抑或是对于演奏家来说,都是需要持续一生的事情。钢琴音乐文献的数最可以说是浩海如烟,任何一个演奏家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音乐作品,更毋须说来自作品背后的一些知识。对于音乐作品的风格及背景的学习和研究,也许不能立竿见影地帮助我们提高演奏水平,但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启发和促进演奏者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演奏层次,尤其是深刻理解音乐的能力。因此,学生和教师都要在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各个领域和门类的知识,从而使钢琴教学能够得到整体的提升。
上二述关于韦丹文钢琴教学风格的阐述,只是韦丹文先生在钢琴教学过程中一些基础性的要求和最普遍的原则。适用于解决‘些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的问题。其教学过程中最精彩、最具吸引力的瞬间,是无法用语言来精确形容和描述的。钢琴演奏是实践的艺术,纸上谈兵无法领略其中魅力,韦丹文先生对于很多作品的理解和处理,都有其独到精妙之处,个中感受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切实地体会到。
三、教学目标及成果
作为职业演奏家出身的韦丹文先生,在其教学中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为舞台而演奏的钢琴家。这一“为演奏而教学”的目标明显区别于以往传统的、没有明确目标的教学。在笔者身为专业院校学生的十几年经历中,似乎从没有一个明确的声音告诉我要“为了什么而弹琴”。如果说一定有一个目标的话,可能也就是为了考试,为了取得一个好成绩。但是,这一目标显然与我们的专业――钢琴演奏的宗旨背道而驰。减少错误、得到一个看似不错的成绩与在舞台上以光辉灿烂的演奏来打动听众,是截然不同的阿件事。韦丹文先生在课堂上常说,“在台上无功就是过”、“即使错也要错得轰轰烈烈”。在台上艮首畏尾、不敢也不愿表现,没有什么明显的失误,得到一个成绩,这些不应该成为我们练琴的目的。任何一首乐曲的终点都应该是在台上,是拿出去给别人听的,去表现音乐、去打动听众,才应该是我们为之努力的事情。这样,练琴时的所有标准就会相应提高。因为有风险,所以技术要练得很有把握;因为要扣动和感染听众,所以音色、表情的变化要细致、幅度要大;因为要弹给很多人听,所以要有大空间的听觉概念;因为有压力、有挑战,所以练琴才变得很有意义。也许有人会说,有些学生资质很差,也许他永远也开不出音乐会,那就不应该学了吗?其实,笔者觉得音乐是要打动人的。就算没有机会去打动别人,也要知道我们的方向在哪里。就算只打动自己,也好过只为了考试,好过没有任何目的。
关键词:医院 岗位薪酬 设计
一、院领导的薪酬制度设计创新医院领导薪酬设计
是指医院的上级有关部门对医院经营者的薪金、奖酬及其相关事宜作出的制度安排,是经营者激励机制在物质上的具体体现,包括薪酬构成、计量依据、支付标准、支付方式等内容。这里所谓的院领导特指医院的经营管理者。此外,为了使院领导薪酬计划有更广泛的覆盖性,有时会使用经营者群体概念,此时的经营者群体除了院领导外,也将各层次的经营者,如医务总监、财务总监等纳入其中。医院领导者在医院中身份的双重性,决定了其薪酬应当由雇员薪金和知识资本报酬两大方面构成。
可细分为三个部分:
(一)院领导生活保障薪金
即经营者维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薪金。生活保障薪金与业绩不直接挂钩。经营者的生活保障薪金一般可以按照医院员工的平均薪金为基准,且不考虑经营者职级等方面的差异。因为从生理角度而言,经营者作为一个人,在维持基本生活上与普通员工不存在特殊性。现在一些医院试点做法是,经营者生活保障薪金通常不超过医院员工平均水平的2~3倍。即:经营者生活保障薪金=医院员工年度平均薪金,或≤员工年度均薪金2到3倍。
(二)院领导风险酬劳
即与经营者职级与职责挂钩的薪金。
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 经营者职位级差(或风险)酬劳
它取决于经营者在医院中的职级及其承担的职责风险的大小。一般而言,经营者职级越高,承担的风险责任越大,相应的职级风险系数或级差收入也就越大。
经营者职位级差(或风险)酬劳=经营者生活保障薪金×职位风险系数
2、 经营者管理分工辛苦酬劳与主管业务重要性附加酬劳
在管理分工上,经营者群体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医院经营者、职能科室经营者、各亚层次经营者。四类人员:院长、付院长、财务总监、医务总监。无论在工作难度上还是在体力、精力上,付出最多的无疑是院长,其次是付院长与财务总监,而医务总监在上述方面的弹性相对要大一些。这样就必须针对不同管理分工的经营者确定不同的辛苦系数。对于职级与管理类别相同(如同属财务或医务总监等)的经营者,在统一的辛苦系数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各自主管业务或管理事项对医院的重要程度,而分别确定相应的酬劳附加系数。业务越重要,附加系数也就越高。
经营者管理分工辛苦酬劳=经营者生活保障薪金×管理分工辛苦系数经营者主管业务重要性附加酬劳=经营者生活保障薪金×主管业务重要性附加系数将(1)、(2)两大方面的薪金或酬劳加计起来,即为经营者的应计薪金。
公式为经营者薪金=生活保障薪金×(1+职位风险系数+管理分工辛苦系数+主管业务重要性附加系数) =生活保障薪金+职位级差酬劳+管理分工辛苦酬劳+主管业务重要性附加酬劳
3、院领导知识资本报酬
随着知识产权的资本化,经营者已不再仅仅是高职别的支薪雇员阶层,更取得了知识资本投资者与所有者的地位与权利,且这种权利与地位和财务资本的所有者(国家)有着平等的契约关系。这样经营者在医院中同时有了双重身份:(知识)资本所有者兼高职别雇员。作为知识资本所有者与投资者,经营者有权参与医院业务收支结余的分配;作为高职别雇员,受托或雇佣于财务资本(国家),有权要求医院付予自身贡献对等的雇员薪金。经营者知识资本报酬也叫经营者贡献报酬,它是医院根据“绩效依存性”,从医院业务收支结余中支付给经营者知识资本的报酬。知识资本及其权益特征,决定了经营者贡献报酬资格及其水平的确定,必须以业绩评价为依托,并使之充分体现竞争原则、收支结余贡献原则及利益分享原则。
二、管理人员的薪酬制度设计创新
医院管理人员是指中层管理人员,即在医院整个组织结构中,位于院级领导以下具体执行管理事务人员的薪酬制度。医院管理人员薪酬的支付形式一般包括:①基本薪酬:主要是通过对管理人员能力、知识经验及绩效等进行评估,确定不同的职能等级,并按各个职能等级确定相应的薪资额度。随着管理人员职能等级的晋升,其基本薪酬也相应攀升。②津贴:主要是针对医院管理人员可能担负着岗位职责以外的任务,或者由于岗位特殊而经常加班、工作不定时以及超负荷工作等而支付的一种补贴。③业绩薪酬:主要是根据医院的经济效益而支付的一种奖励性薪酬。业绩薪酬一般综合考虑临床业务收入及工作量增加、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管理费用节约等各种因素,并经严格考核后支付。
三、医护人员的薪酬制度设计创新
医护人员是医院的主体,其薪酬制度要充分体现公平合理,才能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医院的发展。但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护人员付出了大量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却由于病人之间、病种之间以及疾病变化发展的不可对比性,使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难以量化,医护人员的薪酬分配复杂多变。随着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医院坚持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结合卫生工作知识密集、脑力与体力结合、高风险等特点,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和按业绩定酬,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在确定薪酬分配方案时,要根据不同岗位的责任、技术劳动的复杂和承担风险的程度、工作量的大小等不同情况,将管理要素、技术要素、责任要素一并纳入分配因素确定岗位工资,按岗定酬。拉开分配档次,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对于少数能力水平、贡献均十分突出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可通过一定形式的分配,确定较多的内部分配标准。因此,医护人员薪酬的支付形式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技术等级薪酬
医护人员的技术职称在一定程度上是其资历、经验、技能的综合反映,技术等级薪酬就是按照医护人员的技术职称、履行年限及工龄而支付的一种基本薪酬。
2、责任薪酬
是针对医护人员承担责任的不同而支付的一种薪酬,是对医护人员劳动付出的一种正常合理回报。
3、业绩薪酬
主要是综合考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小、工作效率与质量及经济收益情况,经相关办法考核、核算后,支付给医护人员的带有奖励性质的薪酬。
4、补助薪酬
主要针对医护人员承担科研项目、实施重大医疗技术项目、进行有害作业及加班延点等支付的一种具有补质的薪酬。
5、特殊贡献薪酬
主要是经过严格考核和群众的认真评议,对那些确有真才实学、业绩突出的高级专业人才支付的一种特殊薪酬。另外,对医护人员除了要给予较为优厚的薪酬待遇外,还要强调人本管理,从关心、理解及尊重的角度,考虑医护人员的个人成长,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从物质和精神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四、普通员工薪酬制度设计创新
普通员工是指医院内各个职能部门的员工及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等。由于其岗位规范,劳动复杂程度及风险性相对较小,可按岗定酬,按量计酬。在薪酬分配的过程中要让医院职工明确收入的来源渠道,掌握控制不合理支出的各种手段,真正用实际行动来实现医院“两个效益”的目标。医院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的展开,有效地强化了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这种意识又从正、反两个方面作用于医院的经营方式、医疗质量、科室管理和医护行为。从正面作用看,能够改善医院经营管理,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积极开源节流,降低成本耗费,提高两个效益,保障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医院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