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留学的利弊

留学的利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留学的利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留学的利弊范文第1篇

Study Abroad

In recent years, studying abroad has flourished. Thousands of schloars and students have gone to foreign countries to study. Many people are sparing no effort in applying for going abroad.

Attending schools abroad has many advantages. In the first place, students who have studied abroad can act as mediators between peoples of different cultures so as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Secondly, we can learn much more advanced knowled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the foreign countries. Thirdly, we can enjoy the contact with new and different cultures so as to increase the awareness of our own culture. Fourthly, we can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more quickly.

However, studying abroad may have disadvantages such as language barrier in the first few months or financial difficulties before getting a scholarship. In spite of these, the advantages greatly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 It is advisable to attend schools abroad

留学的利弊范文第2篇

2、初中时,大家共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高中时,豪气干云:二十年后欢迎到怀仁堂来做客。大学,呵呵,有点酸了:

别宴已尽,离歌随起;断桥孤山今朝别。老燕衔得新泥回,问君何时载誉归?和山俊秀,池水清明。四载岁月常依依,此去须怀报国志,不忘春风化雨情!

3、小学:我希望你和我一样珍惜友谊(呵呵,好傻),初中的留言个个长篇大论,当时读来感动,现在一句想不起来。高中:天空依然平静,鸟儿已经飞过,我心还在原地等你。大学根本没想到留言这回事,找工作都来不及呢。

4、今天,我们是“亲密学友”;明天,我们将是“合作战友”.离开了校园的“温柔乡”,愿我们在“人生的战场”,开创事业的壮丽,胜利的辉煌。

5、月光的温柔,比不上同学的温馨;星星的闪耀,比不上朋友的点缀;夜空的美妙,比不上同窗的珍贵。即将毕业说再见,愿你夜夜都有好梦,天天快乐都能相随,时时把我都来想起!

留学的利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头皮神经阻滞; 血流动力学;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罗哌卡因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处理的首要问题是防止围麻醉期中动脉瘤发生破裂。神经外科手术刺激主要在开颅期和关颅期,尤其是在开颅期的手术刺激如上头架、切皮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和血流动力学的剧烈变化,大大增加了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神经阻滞是借助局部物阻断疼痛等伤害性刺激向中枢的传导,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本文通过观察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开颅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该类手术前行头皮神经阻滞对开颅期间减轻血流动力学反应的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2月在本院开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76例,男43例,女33例,年龄19~55岁,体重55~76 kg,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6例,所有患者术前血生化、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检查基本正常,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I~III级。其中前交通动脉瘤27例,大脑中动脉瘤23例,后交通动脉瘤18例,颈内动脉瘤5例,眼动脉瘤2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瘤1例,42例有明显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出血史。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常规监测心电图、经皮血氧饱和度、呼气末CO2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等。诱导前局麻下行足背动脉穿刺置管,连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诱导后行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连续监测中心静脉压。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0.2 mg/kg,芬太尼3~4 μg/kg,维库溴铵0.1~0.2 mg/kg,异丙酚1~2 mg/kg,均行气管插管后机控呼吸。麻醉维持:两组病例气管插管后均持续吸入浓度0.5%~1.5%七氟烷,并使用丙泊酚2~4 μg/ml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2~4 ng/ml靶控输注维持BIS在40~50之间,间断给予0.04 mg/kg维库溴铵维持肌松。开颅期如上头钉、切皮、钻颅骨时适当加深麻醉,若平均动脉压(MAP)超过100 mm Hg(高血压患者较基础血压波动>25%)持续1 min,即认定为高血压并追加芬太尼3 μg/kg,如果血压控制仍不理想时即予以乌拉地尔或者硝酸甘油等降压药物,以维持MAP在70~80 mm Hg之间(高血压患者降至基础血压的70%~80%)。

1.3 阻滞方法 实验组在诱导之后上头钉前进行头皮神经阻滞,对照组则不予以头皮神经阻滞。神经阻滞方法:(1)眶上神经阻滞,患者仰卧头中位,手指扪摸眶上切迹,穿刺针垂直刺入眶上孔或针尖不进入眶上孔,回抽无血后注入0.75%罗哌卡因2 ml;(2)耳颞神经阻滞,在耳屏前1.5 cm处触摸到颞浅动脉搏动,避开动脉进针注射0.75%罗哌卡因2 ml;(3)枕大神经阻滞:患者仰卧头转向一侧,在上项线枕外隆突与乳突连线的内侧1/3和外侧2/3交界处,或触摸到枕大动脉在其内侧注射0.75%罗哌卡因 2ml;(4)枕小神经阻滞,在上项线下2 cm,枕大神经旁开2 cm处注射0.75%罗哌卡因2 ml。

1.4 观察指标 观察术前(T1)、上头钉(T2)、切头皮(T3)、钻颅骨(T4)时MAP、HR的变化。记录术中出现高血压、使用降压药物的例数。

1.5 统计学处理 所用数据均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组内不同时刻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T2~T4各时间点MAP显著低于T1(P

2.2 两组在开颅期出现高血压及降压药的使用情况比较 实验组有5例(13%)、对照组有24例(63%)术中出现高血压;追加芬太尼后实验组有2例(5%),对照组有9例(24%)需要使用降压药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在血流动力学剧烈变化如麻醉诱导、开颅等时期以及术中分离瘤体时易致瘤体破裂、出血而危及患者的生命。此类手术在麻醉诱导过程发生动脉瘤破裂率为1%~4%,在手术过程的发生率为5%~19%,但一旦发生,病死率高达50%。因此麻醉处理的首要问题是防止麻醉诱导及手术过程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其次为预防脑血管痉挛和颅内压增高[1]。

目前为了防止颅内动脉瘤患者因手术刺激导致血压过高或剧烈波动引发动脉瘤破裂,许多麻醉医生常采取增加物用量的方式降低血压,但这种做法容易导致麻醉过深,不利于术后麻醉苏醒以及早期神经外科功能检查。因此,本研究采取术中监测BIS(将BIS维持在40~50之间)及综合临床观察来调节剂量,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防止麻醉过深导致循环抑制。另外传统观点认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麻醉中使用降压药物行控制性降压可以防止血压过高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但控制性降压容易引起脑血流量减少,导致脑缺血缺氧,增加脑血管痉挛和脑梗死的可能,其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实施的安全性仍存在争议[2],因此本研究将MAP维持在70~80 mm Hg之间,原有高血压的患者将血压降至基础值的70%~80%,从而降低动脉瘤破裂的危险性,同时保持良好的脑灌注。

实际上神经外科手术刺激主要在开颅期和关颅期,尤其是开颅期的手术刺激如上头架、切头皮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于颅内顺应性差的患者有引起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等危险。因此,开颅期保证完善的镇痛以维持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颅内压是颅内动脉瘤麻醉及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头部伤害性知觉传入纤维主要源于三叉神经,也有发自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颈神经也参与其中,因而目前神经外科术中辅助镇痛程序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头皮神经阻滞、颈浅神经丛阻滞、切口局部浸润麻醉[3-5]。张雪萍等[6]研究结果表明头皮神经阻滞、颈浅神经丛阻滞、切口局部浸润麻醉都能减轻开颅术后的疼痛,但与颈浅神经丛阻滞及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相比较,头皮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更确切更持久。这主要是由于头皮神经阻滞可以阻滞眶上神经、滑车上神经、耳颞神经、耳大神经、枕大及枕小神经,几乎涉及整个头皮区域,所以效果较另外两种镇痛方法好;而且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并发症和副作用相对较少等优点[7],因此头皮神经阻滞被广泛应用在开颅手术的镇痛程序当中。Pinosky等[8]研究证明,实施头皮神经阻滞可以减少开颅术上头架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Frost和See等[7,9]研究结果也表明,在手术切皮之前,实施患侧相关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地减轻手术操作造成的疼痛、减少静脉镇痛药物的使用量,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国内赵卫兵[10]通过比较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实施头皮神经阻滞在开颅手术中的镇痛效果,证实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实施头皮神经阻滞均可以显著降低开颅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而且罗哌卡因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更佳。曾横宇等[11]在脑功能区占位手术唤醒麻醉中采用罗哌卡因实施头皮神经阻滞,发现可以提供更为有效的镇痛效果,更适宜用于唤醒麻醉中的头皮神经阻滞。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麻醉后的MAP均显著低于麻醉前,实验组麻醉后的MAP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术中高血压的发生率以及降压药物的使用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些都说明,头皮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地减轻手术刺激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减少静脉镇痛药物以及降压药物的使用,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33-1134.

[2] Chang H S,Hongo K,Nakagawa H.Adverse effects of limited hypotensive anesthesia on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J Neurosurgery,2000,92(6):971-975.

[3] Nguyen A,Girard F.Boudreault D.et a1.Scalp nerve blocks decrease the severity of pain after craniotomy[J].Anesth analg,2001,93(5):1272-1276.

[4] Bloomfield E I,Schubert A,Secic M.et al.The influence of scalp infiltration with bupivacaine on hemodynamics and postoperative pain inpatients undergoing craniotomy[J].Anesth analg,1998,87(3):579-582.

[5] Niijima K,Malis L I.Preventive superficial plexus block for postoperative cervecosephalic pain in neurosurgery[J].Neurol Med Chir,1993,33(6):365-367.

[6] 张雪萍,任永功.开颅术后头皮神经阻滞与切口局麻和颈浅神经丛阻滞3种镇痛方法比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8):1148-1150.

[7] Frost E A,Booij L H.Anesthesia in the patient for awake eraniotomy[J].Curr Opin Anaesthesiol,2007,20(4):331-335.

[8] Pinosky M L,Fishman R L,Reeves S T,et al.The effect of bupivacaine skull block on the hemodynamic response to craniotomy[J].Anesth Analg,1996,83(23):1256-1261.

[9] See J J,Lew T W,Kwek T K,et al.Anaesthetic management of awake craniotomy for tumour resection[J]. Ann Acad Med Singapore,2007,36(5):319-325.

[10] 赵卫兵.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1,32(11):1730-1731.

留学的利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调整 利与弊

一、引言

全国大学英语考试是1987年由教育部高教司主持实施的一种大规模的标准化考试,分为四级和六级,四级为基础要求,六级为较高要求,四六级考试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英语考试。

多年来,四六级考试进行了多次改革。

据《京华时报》报道,该报记者从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获悉,从2013年12月的考试起,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将进行局部调整。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四六级题型调整的利与弊。

二、四六级题型调整的内容

据了解,此次四六级题型进行了较大调整。原来复合式听写部分改为听写10个单词或词组;由快速阅读改为长篇阅读,放在听力之后,题型变为段落句子匹配题;翻译部分由单句汉译英改为段落汉译英;完形填空部分全部取消。

新题型的说明中表示,原复合式听写调整为单词及词组听写,短文长度及难度不变。要求考生在听懂短文的基础上,用所听到的原文填写空缺的单词或词组,共10题。短文播放三遍。在长篇阅读部分,原快速阅读理解调整为长篇阅读理解,篇章长度和难度不变。篇章后附有10个句子,每句一题,每句所含的信息均出自篇章的某一段落,要求考生找出与每句所含信息相匹配的段落。有的段落可能对应两题,有的段落可能不对应任何一题。

在翻译部分,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分值比过去提高了15分。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六级长度为180~200个汉字。

三、四六级题型调整的利与弊

笔者认为调整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更重视主观题,主观题难度仍然很大。听力部分试题的改变对学生来说有好处,现行的四级考试是听写3个句子,每句2分,共6分,很多学生不能完全写下句子。变成听写词组后,对学生来说相对容易。长篇阅读部分,原来快速阅读部分要求15分钟完成15题,但很多学生最后一至两题没时间做,现在即便做了改革,在时间上对学生要求依然很高。

此次变革最难的是翻译题。以往学生只需要翻译5个句子,且题目会给一半信息,而整段翻译需要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对主观题目掌握的能力。取消完形填空意味着学生必须完成翻译部分的考查,以往15分的完形填空,很多学生感觉题目难,且做到完形填空时时间不够,但毕竟还能蒙对一些题。这次取消后,使得学生必须在翻译上下工夫。

笔者认为,快速阅读放在了选词填空和仔细阅读中间,答题流程和监考流程预计会随之改变。单句翻译改为整段翻译,将会增加阅卷老师的工作量。此外,对于在2013年6月四六级考试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意味着必须重新调整复习,适应新考试。

总体来说,听力题难度下降,翻译难度增加,考试格外重视主观题,对学生来说难度依然不小。

四、四六级题型调整后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调整

(一)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的方法

1.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要进行英语阅读,首先要有阅读兴趣。兴趣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第一动力。有了兴趣才会集中全部精力,发挥自己的全部才智做好某件事。其次,必须养成阅读习惯,经常进行阅读实践,因为阅读实践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唯一途径。有了阅读习惯,还要尽可能广泛地阅读各种不同题材的文章,找一些不同主题的英语书,迅速阅读某些章节的几个段落,养成阅读习惯。同时大量的阅读实践能够增加词汇量,扩大知识面。

2.阅读要有目的性。

如果你在寻找主要原则,那么略读也许就够了。如果为了提高英语水平,就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辨认单词及语法结构之间的关系上,如果为了信息,就必然会注意文章的主题及有关事实。

3.克服阅读时存在的弊病。

国外有关专家通过调查发现:人们长期采用的出声阅读方法不仅速度慢,而且效果差。有些阅读能力差的人认为,只有读出每个单词,才能更好地理解所读内容。有些人虽然双唇不动,然而其他发音器官仍在活动,这实际是在自我听读,这种内听现象在默读时广泛存在。有些人在阅读时用手指在阅读的那行下移动,有时一些读者可能几次重复阅读一个词组或短句。这种现象在效率高的读者中很少出现,而阅读能力差的人则经常如此。如果要克服念念有词的口读、指读及回读等毛病,平时就应大量阅读通俗易懂的简易读物,增强信心,纠正阅读陋习,养成一读即过的习惯。

4.为了寻找主题思想而略读。

略读是通过眼睛迅速扫视文章的有关章节,对所读的内容得出一个基本印象的阅读技巧。在阅读测试中略读,可帮助我们迅速解答有关main idea,topic和title之类的问题。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阅读技巧,在此不一一赘述。

(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途径

1.提高学生的词汇和语法水平。词汇特别是词组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是清晰准确地表达意思的前提和基础,在四级考试中翻译部分因为考试时间紧,如果考生对所提供的汉语不能立即在脑海中反映出所考查的相应的英语词汇和词组,则一方面会造成考试时间的浪费,另一方面会导致表达不准确、翻译不地道,影响分值。此外,翻译不是单纯地把汉语翻译成英语词组,还要根据所提供的前半句揣摩所考查的语法知识,并迅速做出反应。

2.考生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和总结,适当分析四级考试中常考题型和知识点,并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方面的差异和区别。只有在对两种语言的异同正确把握的基础上,考生才能做到在做题中信手拈来,翻译成既符合英语语法规范又符合英语语言思维方式的地道的标准语言。此外,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可以适当看一些翻译方面的书籍,了解掌握常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尽管四级考试中所考翻译没有那么难,但是有一定的翻译理论做基础,学生在做题中就会感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留学的利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肉瘤; 胸壁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one Epithelioid Angiosarcoma of Chest Wall

LUO A-li,WANG Wei-xi,LIANG Hua,et al.Department ofPathology of Xi’an Chest and TB Hospital,Xi An 71006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epithelioid angiosarcoma (EA) and to propose it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Methodsone EA of Chest Wall was observed by means of HE staining,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SP method) and review of the related literature. ResultsTherewas a characteristic which the gross morphology of tumor had primary burrknotand secondary burrknots.The tumor cells presented epithelioid features with obvious atypia and expressed CD31,CD34 and vimentin.ConclusionEA occurred in chest wall is rare m alignant tumor with diagnostic difficulty, Skin contact with products that contain polyvinyl chloride causally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related to angiosarcoma. It should be differentiated from m alignant mesothelioma of pleura, carcinoma metastaticum, m alignant melanoma etc.

【Key words】

Epithelioid;Angiosarcoma;Chest wall

上皮样血管肉瘤(Epithelioid AngiosarcomaEA)是新近报告的一种特殊形态的软组织血管肉瘤。该肿瘤多发生在上下肢深部软组织,尤为大腿、臀部。另有报告其可发生在甲状腺、脾脏、肝脏、肺脏、胃、头皮、扁桃体等部位[1]。该肿瘤平均发病年龄65岁,女性发病占44% [2]。目前其发生于胸壁软组织的报道尚少,故本文将报道一例发生于胸壁的巨大上皮样血管肉瘤,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8岁,农民。以右侧胸壁间断性疼痛2年入院。体检:右侧胸壁第7-10肋骨区见一约12 cm×16 cm大小的不规则肿物。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压痛阳性,活动度差,质硬,周界不清。胸部CT:7~10肋骨局部缺损,近胸壁脂肪层至胸膜壁层间见软组织包块,界限不清。胸壁B超:右侧胸壁深层软组织内有一约为11.1 cm×4.7 cm×7.8 cm的回声不均匀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向右前侧胸壁延伸,其内可见管样暗淡回声区分布。右侧肋骨骨皮质呈虫蚀样改变。

1.2 方法 该病例分两次送检,第一次为胸壁包块穿刺活检,第二次为手术切除病灶送检。两次标本送达我科后均经10%福尔马林液浸泡固定,进行肉眼检查,肿瘤组织切取后石蜡包埋制片,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者采用SP法,所用一抗为Vim、CD31、CD34、CD68、Calretinin、CK、EMA、CK5/6、HMB45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

2 结果

2.1 肉眼检查 不规则形带肋骨(4条)肿瘤组织,大小12cm×9cm×3-5cm,瘤组织大部位于肋骨外侧(近胸壁侧),呈多结节状融合,其中大结节直径为2.1cm,周围有数个小结节,直径为0.8-1.3cm,切面淡黄暗红色相间,质地细腻,脆软。肿瘤与边缘正常肋骨组织紧密相连,中心部肋骨组织已被肿瘤组织破坏且达壁层胸膜;壁层胸膜表面高低不平,粗糙,灰黄暗红色相间,性质同前。另送胸壁皮肤组织12 cm×2 cm×1 cm。

2.2 镜下观察 肿瘤组织未见明显包膜,呈浸润性生长,边缘见少许纤维、肌组织及骨组织残存;肿瘤细胞排列成片、状、假腺样,呈上皮样特征(图1);瘤细胞体积大,界限清楚,胞浆嗜伊红色,细胞核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粗颗粒状,染色较淡,可见较突出的嗜酸性核仁,部分细胞核呈空泡状。在部分瘤细胞间可见大小不等、互相吻合的血管腔样结构,腔内壁有瘤细胞贴附(图2),有的呈“靴钉”状向血管腔内突起,有些区域可见瘤细胞形成的单细胞性血管腔。核分裂象9-11个/10HPF,并可见大片坏死及出血。瘤组织内可见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细胞浸润。皮肤组织内未见肿瘤组织。

2.3 免疫表型 Vim强阳性,CD31阳性,CD34灶状阳性, Calretinin,CK,EMA,CK5/6,HMB45均为阴性。(图3-图5)

2.4 病理诊断(右侧胸壁)软组织上皮样血管肉瘤侵及肋骨组织。

3 讨论

3.1 病因 血管肉瘤在软组织肿瘤中所占比例较小,Enzinger等[3]报道血管肉瘤仅占软组织肉瘤中的1%;年发病率为每一百万人中发生2~3例[2]。有报道长期慢性的淋巴水肿可导致肢端血管肉瘤的发生;皮肤(手)长期直接接触含聚氯乙烯的物品可增加全身皮肤及软组织血管肉瘤的发病率[4];导致肝脏血管肉瘤的致癌物质很多,常见的有聚氯乙烯、氧化钍胶体、氯乙烯单体、砷、砒霜、等。聚氯乙烯导致血管肉瘤发生的可能原因是由于氯乙烯氧化自由基的作用使抑癌基因P53发生点突变及其他点突变导致c-Ki-ras-2原癌基因的激活。

3.2 免疫表型 上皮样血管肉瘤的诊断在免疫表型方面有很多指标,如F8RA、CD34、CD31、UEA-1、CAM5.2、Vim、低分子Keratin等。我们本例免疫学标记结果中CD34小灶状阳性,CD31阳性,分析原因认为虽CD31和CD34都是对内皮细胞肿瘤较可靠而敏感的标志物,而CD31可标记出更为幼稚的血管组织。也有报道[5]CD31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CD34、FⅧRA及UEA,对任何类型的血管肉瘤约有90%的阳性率[6]。CD34不仅在内皮细胞表达,一些非血管源肿瘤也可表达,目前认为它是内皮细胞成熟的标志。波形蛋白(Vim)是来源于间叶组织肿瘤标记物,与正常血管内皮细胞不同的是,血管肉瘤瘤细胞含有丰富的波形蛋白,故Vim一般阳性表达,我们本例也印证了这一点。

3.3 鉴别诊断

3.3.1 恶性间皮瘤 胸膜间皮瘤是由胸膜表面衬覆的间皮细胞发生的,有良恶性之分。恶性间皮瘤的上皮样型可有管状、状、裂隙状、实性巢状、片块状等排列方式,具有癌细胞部分特征。恶性间皮瘤瘤体主要发生在壁层胸膜,且多为弥漫多结节浸润。我们本例大部分瘤于肋骨外胸壁侧。另外恶性间皮瘤镜下很少有幼稚血管腔和单细胞管腔形成,出血、坏死不多。免疫组化可鉴别二者,间皮瘤Calretinnin、CK5/6、WT1几乎100%阳性[9-11],而EA表达CD31、F8RA,Vim常呈强阳性。

3.3.2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为一种介于良性血管瘤与血管肉瘤之间的中间型血管肿瘤。可发生于胸膜,肿瘤常与血管壁相连,或在血管腔内生长,瘤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性,常呈空泡状。其间可见血管腔,大多较小,有些位于细胞内。瘤细胞异型性小,核分裂象1~2个/10HPF,坏死少见。上皮样血管肉瘤细胞异型性显著,核分裂更多,坏死和出血广泛。

3.3.3 转移癌 发生于肺、乳腺、甲状腺、皮肤的癌,有时可产生一种假血管瘤样形态,具有自由交通的血管腔,导致瘤细胞胞质空泡形成,亦表达CK和Vim,但癌细胞不表达CD31、CD34及F8RA等。

3.3.4 恶性黑色素瘤 发生于软组织的恶性黑色素瘤有时很难与EA鉴别,但恶性黑色素瘤的细胞常排列呈巢状,而无明显的血管形成区域,借助特征性免疫标记物HMB45可以鉴别。

参 考 文 献

[1] 赖日权,陈晓东,田野等. 上皮样血管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2,9(5):274-276.

[2] Abraham JA,Homicek FJ,Kaufman AM,et al.Treatment and outcome of 82 patients with angiosarcoma.Ann Surg Oncol,2007,14(6):1953-1967.

[3] Enzinger, F. M., and Weiss, S. W. Soft Tissue Tumors.Ed. 2, pp. 545-580. St. Louis, C. V. Mosby,1988.

[4] David G. Mohler,William W. Chen,Heidi Bloom. Angiosarcoma of the Hand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Exposure to Polyvinyl Chloride Pipes and Cement.J Bone Joint Surg Am,1998;80:1349-1354.

[5] Ohsawa M,Naka N,Tomita Y.Use of immtmohistochemieal procedures in diagnosing Angiosarcoma:evaluation of 98 case.Cancer,1995,75(12):2867-2874.

[6] Robert F,Reginald G. Anglosarcoma of the Breast. Radio Graphics,2007,27:125-130.

[7] Fletcher CD, Beham A, Bekir S, et al. Epithelioid anglosarcoma of deepsoft tissue:a distinctive tumor readily mistaken for an epithelial neoplasm. Am J Surg Pathol,1991,15:915.

[8] 常红.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学.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4,10:90.

[9] Doglioni C, Tos AP, Laurino L. Calretinin: a novel immunocytochemical marker for mesothelioma. Am J Surg Pathol,1996;20:1037-1046.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