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西江月辛弃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苏轼《浣溪沙》
3、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4、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5、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
6、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7、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8、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9、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0、东窗晚无热,北户凉有风。白居易《夏日》
11、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12、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4、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15、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1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17、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19、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秀》
20、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施肩吾《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21、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22、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23、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24、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2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2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7、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杜甫《夏夜叹》
2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29、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30、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31、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32、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33、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3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5、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36、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南北朝·佚名《木兰诗/木兰辞》。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明月别枝惊鹊”中的“别枝”,古诗词选本都注为:别枝,旁枝,与“主干”相对而言。此词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原文如下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为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来源:文章屋网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 有约》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秋归辋川庄作》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陶渊明《四时》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徜徉在古诗词长廊中,会发现有许多可爱的鸟的形象,这些小生灵与人们的某种思想情感联系在一起,形成意蕴丰富的美好意象(意象的产生依托于事物的自然形象,却又因其寄寓着作者思想感情,从而升华为意蕴隽永的艺术形象,是为意象)。在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篇目中,鸟类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如在语文版初中课本中,就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甫《江南春》),“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天净沙》、“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西江月》)、“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等等众多鸟类在诗词意境中形成的意象......因此,教师能否正确把握和深入辨析鸟的意象,就成为影响古诗词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鉴于此,笔者对古诗词中的鸟的意象做了初步的研究和探求,现就古诗词作品中几类最常见的鸟的意象简要赏析如下,以就教于同行。
一、雁
雁在古诗词中出现最多。大雁南飞引发了人们秋天悲凉的情绪。“雁字”“锦书”在古典诗歌中用得很多,因此秋雁一般与哀伤忧愁,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颔联云:“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即景设喻,以此自比,是叙事,又是写景。落日黄云,大漠苍茫,诗人举目苍天,唯见长空孤雁,怅然之情,油然而出。
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兄弟古有“雁行”之称,兄弟分散,无异孤雁离群。如今杜甫的一家大小虽然已经团圆,而兄弟却分割两地,此刻听到孤雁的哀鸣,如何不感物伤心,远念亲人?
李清照《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秋风起了,北雁南飞,李清照自己亦是从北方来的,这大雁原来是“旧时相识”。词人早年曾托鸿雁传书,“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如今,李清照的丈夫已不在人间,希望再寄锦书也无处投达,想到这里,女词人再也抑制不住伤心而泪下了。
可是,也有例外。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诗人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正在苦闷和烦恼时,看见“长风万里送秋雁”这寂寥、明净、壮美的秋景,心情又陡然一变,“烦忧”为之一扫,于是产生了“对此可以酣高楼”的豪情逸兴。
二、子规
别名杜鹃鸟,相传为蜀帝杜宇冤魂所化,声音哀婉凄绝。暮春时节,烂漫的杜鹃花开遍山岭坑谷,色殷红,据说是杜鹃鸟啼血所染。子规鸟在诗词中出现多是跟暮春联系在一起,多是抒发离别之恨、感伤之情,读来动人愁肠。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有“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句,杨花本是随风飘散之物,子规是泣血悲啼之鸟,叫声似“不如归去”,寓离别之恨。诗人选择这两个典型的动人愁肠的景物来描摹暮春景色,正是为了烘托诗人闻悉老友左迁时的悲哀心情。
三、莺和燕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这些鸟传递给读者的是初春的喜悦。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风光;燕是候鸟,春天回归,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写莺的诗句还有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中“自在娇莺恰恰啼”,自由自在的莺,被这里的花迷住了,哪儿也不去,一个赛过一个地用心啼鸣,像是要把最好的歌贡献给这些花,莺爱此处的花如此,何况人呢?此时的诗人也被此地的花吸引住了,看得出神,赏了这一丛又赏那一丛,赏了这一树又赏那一树,不只是流连不忍去,简直也要放开喉咙高歌,与娇莺一比高低了。
四、鹊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从视、听角度写夜行有的见闻,明月当空,清风徐来,词人选取了富有夏夜特征的景物,勾勒出夏夜的寂静,同时还隐隐透露出夜行者恬静惬意的心境。
五、黄鹂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中“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上方茂密的树丛中黄鹂在悠然自得地啼鸣,深绿的树,黄的鸟,色泽鲜明,黄鹂嘤嘤啼鸣,声音悦耳,能不心醉么?
六、鹧鸪
辛弃疾的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有“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暮色苍茫,鹧鸪哀鸣,声声“行不得也哥哥”,以声写情,把一个“愁”字渲染得弥满江天。为什么闻鹧鸪而增愁?鹧鸪“飞必南向”,而辛弃疾本是北人,他的志向是北上抗金,恢复中原,可是这次改任江西,如同南迁,愈行愈南,离北愈远,心北向而身南行,这怎能不使他更添愁思。听到了南飞不北的鹧鸪啼声,怎能不使他受到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