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课程设计

微课程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课程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微课程设计

微课程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微课程;碎片化学习;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136-02

Micro Course Design Patterns Shallow Exploration//ZHANG Meixia

Abstract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and the change of the micro deal with learners’ learning mode, further study of the course design, further deepen curriculum concept, grasp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micro course, elaborate design effective curriculum model, aimed at using micro course idea to better promote to adapt to the era of fragmentation, anytime, anywhere, on demand of flood in the improvement of learn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micro course; fragmentation; teaching design

1 引言

自2009年开始,“Weibo”一词在中国大地悄然兴起,人们的生活伴随着微博、微信,走进了“微时代”。以合作、开放、分享的理念为指导,以通讯、移动互联网技术、社交新媒体技术为支撑,教育的微时代――微课(微课程)也应运而生。

2 微课程的发展

微课程(Micro-lecture)的最初定义是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McGrew,1993),指在碎片化时间(如等公共汽车、搭乘电梯以及舞会休息间隙时刻),在非化学专业的学生以及普通民众中普及有机化学常识。

当下风靡全球的微课程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Penrose认为微型的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

“微课程”是最近从“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中引申出来的新概念,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1]。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教学资源内容,此外还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课前素材情境的引入、课中教师的教授技巧、内容呈现模式、课后总结与反思、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

3 微课程的特点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微视频为核心的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就学生角度,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的需要,真正实现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等各种学习活动;就教师而言,区域化网络同行教研讨论将大有益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升教学技能。

1)教学视频时间短。根据人们的认知规律(集中注意力大约在5~8分钟),充分尊重认知特点,微课时长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

2)教学内容微小化。微课程的核心教学资源微小化,集中教授一个知识点、难点、重点或一个故事片段。

3)教学视频容量小。微课总容量在几十兆以内,模式方便学习者在自己手持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的智能手机、iPad、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下载学习,也便于教师观摩、教学反思。

4)教学主题鲜明。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2]。

5)教学环境情境化。教师要营造一种真实的、案例化的、主题鲜明的情境教学资源环境,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4 微课程的设计

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来开展实际教学的。时代呼唤微学习,片段化、专题化的微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机会[3],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微学习。微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其有效发展的载体是微课程,微课程的核心教学资源是微课件(微视频)。

1)交互设计。交互设计的魅力在于吸引使用者更便捷、高效率地运用此产品,提高自己的学习、工作效率,因此,设计者必须紧紧专注用户对产品的期望、使用过程的心理行为。微课程的交互设计应该根据其本身的特点以及用户对产品的期待,注重交互设计满足用户需求。学习者和学习指导者、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之间、学习者之间这三种交互形式同样存在于微学习的教与学的过程中。

2)主题突出的微内容。微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有两类。

①从现有的素材如小说、故事、典故、电影转载的日志、下载的文章等精心挑选他人的作品,设计、开发、加工成自己的兴趣所在。

②从自己的教学资料中挖掘适合的材料重新提炼加工成微内容。

微课程的核心信息单元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如一则新闻、一张图片、一段音乐、一段视频或者一个妙趣横生的动画等,但内容必须主题突出、简单明了、前后连贯,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脉络体系。

3)教学过程设计。

①上课前:微课程(微视频)时间短小、内容精悍,要求教师突出重点,深入研究,引入正题切入点要精炼、快捷,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②上课中:微课程大约5~10分钟,在有限的、短小的时间内讲解透彻的知识点,需要教师具备教学思想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或精要讲授,或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实现教学目标。

③课堂结尾:以三两分钟做简洁的总结,加深知识的理解,强调课堂结构的完整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 设计模式

根据微课程的特点,学习者的泛在化、碎片化的微学习理念,在现有的微课程概念基础上提出微课程设计模式。

1)任何教学设计必须分析用户学习行为的特点,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精心组织学习内容,抓住重点,抽茧剥丝,凝集成核心的微内容教学资源,并有相应的课后练习检测、教学评价、反馈,与现实课堂相互整合。

2)微视频不仅仅是微内容呈现给用户学习,也要注重教学设计、教学辅助支持服务,其中包含辅助工具、讨论与协作、练习与评价、反馈与超链接的相关学习资源[4]。同时,教师利用交流工具给予学习者同步、异步的反馈、评价,让学习者真正体验学习乐趣,增强学习者的成就感,实现课堂学习与移动学习的互动、联通,形成统一的学习框架。

3)微课程的动态学习资源是建立在教师同行评判、学习者学习实践的基础上,由不同的点状资源相互连接、融合,逐渐形成发散的、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动态网状结构。这种结构不仅能提供教师教学反思,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技能,而且能够跟踪学生学习足迹,提供学习者分析自身的特点,制订量身定做的、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6 几点建议

微课程与平民技术 互联互通的全球网络化大时代,人们迷航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之中,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干扰了人们的注意力,而“微课程”正是避免干扰的平民技术,它能实现微内容与大视野的结合。微课程的迅猛发展,满足了平民日益增长的快速E-Learning、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的需要。

微课程与大智慧 其内容虽然短小,但精悍、主题突出、讲解简洁、透彻,教学设计精彩纷呈,是大智慧的高度凝结。正是因为这些优势才吸引用户专注学习,知识超载和知识碎片化的问题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与解决。

7 结束语

随着各种新技术、新媒体、新应用程序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智能化,微课程作为新型学习资源对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微课程的生态学习环境的设计、开发、实施必将进一步深入,以期满足学习者对于微内容、策略的深度需求,实现为微学习生态系统的核心要义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4):10-12.

[2]肖安庆.关于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年教师,

2013(2):42-44.

微课程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移动环境 武警山岳救援技术 微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微课程是近几年教育受“微时代”发展所驱动和催化的直接产物,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1认识微课程

1.1国内常见的微课定义

微课程简称“微课”,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媒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焦建利提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1.2微课程的优势

微课程的传播方式多样,可利用电脑、手机、Pad 等多媒体学习。微课程学习是一种泛在学习范式,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习地点不再局限于某一固定的场所,学习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具体的时间段。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停下来思考、消化新的概念和方法;还可以回放视频,及时捕捉那些丢失的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控制课程进度,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常规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是微课程个性化学习方式的最大优势。

1.3微课程的不足

微课程也有其局限性。微课程所处的移动环境,在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导致其对学生不具有约束性以及师生即时互动性弱等缺点。

2“山岳救援技术”课程的微课程设计

学员对于视频的感知共鸣和有用性最为看重,如何把理论推导过程形象演示,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点类比,决定了一个微课程视频在短短的时间里能否抓住学生的思维。如果能够与山岳救援案例联系起来,将救援技术简单清晰的描述出来,则能够大大降低学员在学习时遇到的困难。教员通过生动的案例化的视频情景易于将自己的领会和感悟传递给学员。同时,在讲述知识点之后,如果能够将其与现地相融合,结合现地不同情况讲解救援技术,则能引起学员深入的思索。

互动性也是微课程设计需要关注的问题。以微课程的主要资源之一的微视频为例,尽管教员可以在教学录像中通过以往经验有意识地分析讲解学员可能遇到的思维障碍,但视频教学的录制与观看的分离决定了微课程的即时互动性弱于传统课堂教学。传统课堂教学师生可以通过提问、质疑甚至可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进行互动,微课程的教与学事实上是被移动终端所隔离。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微课程时,预先要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学生在理解上容易有障碍之处,从而在讲解时尽可能多的进行分析解答,让学员观看视频时达到思维上的默会效果;学员学习后也可借助移动终端在教学网站上进行反馈,包括课程的易理解性、可接受性、评价和建议等,从而产生良好的师生互动。由于微课程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视频观看,这事实上也产生了约束性弱和依赖学员主动性问题。除了从学员感知体验出发,增强视频共鸣性与有用性之外,下述方法,如在视频中提及课程网站资源、布置思考题目也是一种间接的增强约束性的手段。

3“山岳救援技术”课程的微课程开发

3.1微课程的选题

微课程的选题一定要有典型性、针对性、示范性、完整性,要选择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并根据教学规律,教员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知识点来进行开发。

3.2微课程的设计

对《山岳救援技术》的微课程设计,其中的“微”具有时间段的含义,因此在微课程设计中应以短小的时间设计为主, 以学习者注意力集中的范围为参考时间长度,一般设置在8-20分钟内,并在微课程中关注知识的连续性、整体性,从而激发学习者的思考和潜在的学习能力。

3.3微视频的制作

目前“微课程”的类型主要分为PPT 课程模式、讲课式微课程以及情景剧式微课程。其中,后两种模式的教学时间稍长,而PPT 课程模式的教学时间则控制在5 分钟左右。本项目采用PPT 结合讲课式模式,教师制作PPT 文件用以衔接各种素材。PPT 设计力求简洁,色彩不要太复杂,否则容易造成视觉疲劳,文字不宜过多,字号应不小于24 号。然后使用CamtasiaStudio 8 软件对PPT 文件、信息化资源进行录屏。之后可以用Camtasia Studio 8 软件进行视频编辑和配音、字幕等,也可采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视频生成结果推荐MP4 格式,分辨率不低于640?80。微课程学习的终端通常为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常见的播放器都可以播放MP4 格式文件。

3.4微课程的管理

微视频制作完成以后,可以根据不同网站的要求输出相应的视频格式,然后到已有的精品课程网站,也可以到其他公众视频网站。时要注意视频的标题、简介、关键词的填写,以便宜于学生搜索。

参考文献

[1] 郑义,张宇飞,华琳:“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微课程设计[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6,38(1):26-28.

[2] 房广梅,张惠芳.高职微课程的研究与开发[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1-12.

微课程设计范文第3篇

翻转课堂的关键理念是课外传递知识,课内内化知识,有效地解决课内学习学生学习效率差异性问题,解决课后巩固不到位等问题。本文具体探索移动微课程融合于《高级商务办公》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详细介绍移动微课程的设计思路、翻转课堂教学的方法步骤,并展示具体实施方法,为类似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移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一、引言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催生了移动学习,人们通过手机、PAD等移动设备查阅信息、观看视频、记忆单词,随时随地获取处理信息,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高级商务办公》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设计移动微课程,来探索移动微课程与传统课程教学整合衔接。通过建设微信公众平台,再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手段,设计并开发出满足高职学生需要的《高级商务办公》移动微课程,利用微课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达到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有效结合。

《高级商务办公》是高职院校经济贸易、文秘等文科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商务办公能力,掌握基本办公软件设备的使用,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工作。目前,该课程教学大多数教学内容仍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为主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忽略了教学对象的差异,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不同水平学习者的需要,从而影响学习者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教学目标的实施。学生课堂自主活动缺失,压制了学生质疑、批判、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翻转课堂是目前微课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传递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内。学生通过微课程平台,利用碎片化时间,在车站、机场或某一个特定等待的场合进行知识的传递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重复学习,非常有效地满足个性化需求。课内以答疑、讨论问题为主,能有效地带动课堂学习积极性。

二、基于移动微课程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

移动微课程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包括三步:课程微信公众号的建立,微课程设计,翻转课堂教学。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包括平台的开通、平台的关注以及平台优化三个方面内容。其中开通平台:填写关于平台信息与课程资料,引导学习者进行微型移动课程的学习。平台的关注:在学生中宣传微课程平台,通过查看公众账号或是扫二维码的方式关注,学生关注量要达到1,000以上。平台优化:包括平台菜单的导航设计、课程内容的排版修改、界面人性化设计等。移动微型课程的设计过程以传统教学设计为基础,遵循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区别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的差异性,移动学习与传统学习的差异性。将《高级商务办公》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隔设计每一次的“短小精悍”、“碎片化”、“轻松愉悦”等特点的微课程教学内容。选材、组织材料、编辑制作、上传、推送形成每一次微课程教学内容。其内容包括视频、图像、文本等教学内容的制作。以ADDIE教学设计模式为基础,构建适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首先由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然后再回到课堂中进行师生、生生间面对面的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态,将移动微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作为课前学习,课堂内以解决学习问题为主。

三、翻转课堂的实施步骤

本文以《高级商务办公》课程中“颈肩乐按摩器使用说明书制作”一课为例,说明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高级商务办公教学实践的具体操作。

(一)课前教学微视频的制作。教师通过文本推送布置“说明书制作”具体要求,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再根据说明书制作过程中所设计到的word2010知识点,根据微课程设计思路,分解课程内容,制作3段5~8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分别是word2010页面设计、字体特效、图片裁剪与定位。通过建立的移动微课程平台任务要求及相关视频的推送,并根据后天的数据统计学习效果分析。

(二)学生在课下通过微视频的自主学习后。学生如存在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和疑问,教师需及时追踪学生在线自测的反馈情况并收集学生的疑惑,在课堂上预先讲解难点疑惑。释疑解惑后,教师可采取“同济互助”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以带领组员讨论互动。通过学生在翻转课堂上频繁的练习,就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幅度提升,提高学生word综合运用能力的终极目标。

四、结语

基于移动微课程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课程目标的分解小目标,每个视频实现一个小目标,视频要短至5~8分钟,但是要包含一个完整的知识点,要保证视频质量及吸引力;二是保证课前推送的课程任务及课程视频,学生认真自主学习了,这是翻转课堂教学的关键,通过学生在移动微课程上反馈信息告知教师;三是教师要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准备,这样可以有效地引导讨论课程的积极开展。

【参考文献】

[1]汪琼.翻转课堂教学法.

微课程设计范文第4篇

摘 要:从微课程的特点、微课程设计原则阐述了微课程设计中应该注意的方法,同时以数学为例提出了三个适合数学不同类型的微课程设计,并给出设计者需注意的问题,抛砖引玉,深入研究微课程设计。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程;设计

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更乐于接受简单、有趣、高效的学习方式,随着计算机和手机通讯系统的发展,通过移动互联网终端学习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微课程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运而生。

一、微课程的特点

所谓微课程,就是要包含“微”与“课程”两个部分,其中“微”更体现了学习方式,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减少学习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另外还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课程”所要求的目标和内容,并以学习者能够接受的方式。这不是将原本一堂课分解成若干个10分钟,而是要设计一节10分钟的课。

其实微课程并不算是新鲜事物,但是随着移动终端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微课程由于其灵活性、片段化、突出重点的教学内容,迅速被社会认可和接受。所以,灵活、便携、内容精练是其又一特点。

从课程的角度看,微课程不是以章节的方式呈现,而是以点的方式存在。各知识点之间相对独立,关联性要有但不能强。虽然课程肯定要有基础作为铺垫,但课程的独立性决定了微课程的完整性。如果微课程只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存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便很容易失去其独立性,将会失去微课程的生命力,从而成为某一课程的附属品。

微课程作为课程单独存在,其独立性是微课程能够风靡世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学习者遇到某个知识点不明白,可以直接进入某个知识点内容的微课程,不牵扯前因后果,这极大地节约了学习者的时间。

二、微课程设计原则

微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最大的特征就是“微”。所以,“微”成为微课程的第一个原则――微原则。具体表现在课程内容选择要细化,将整体课程分割成小的学习对象,课程内容短小精练,讲解清晰,时间要控制在10分钟以内。

另一个原则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微课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学习活动和资源都要围绕学习者为中心开展,要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

另外,相比传统教学,微课程更发挥了学习者的主动选择性。在传统教学中无论你是否愿意听讲,课堂40分钟里你只能被动接受,而微课程由于打破了环境限制,学习者更加自主地选择课程,可以重复听讲或者快进跳过不想听的内容。所以,微课程还必须要有吸引力原则,否则就会淡而无味。

三、初中数学微课程的设计

数学是一门理论学科,在微课程设计中应该将课程设计为一个个相互独立的微课程。而初中数学又分为概念、命题、方法、关系、问题五种形式,在微课程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形式选择不同的设计。

1.数学概念微课程设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其微课程设计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描述语言、呈现定义、概念教学、问题探究、小结、巩固练习的顺序设计。例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微课程设计,可以创设金字塔的情境,给出金字塔的图片,在引入等腰三角形的边、角等概念,转换为三角图形后,认识顶角、底角、腰、底边,之后可以要求学习者暂停视频播放,并动手通过折纸进行探究。探究结束后及时总结归纳,并能通过语言叙述的方式,让学生完成图形绘画,既完成了巩固练习,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转化为符号的能力。

2.数学命题微课程设计。数学命题是概念或关系之间的一种判断,是以概念为基础的,培养学生发现、探究、分析能力。微课程设计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问题探究、举例或知识迁移、概括定理、应用、总结、巩固练习的顺序设计。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微课程可以先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之后创设情境画一个三角形,再提出问题:如何画一个一样的三角形?探讨过后,可以演示尺规作图法画三角形,由此概括尺规作图实际上就是利用“边边边”公理,从而归纳出“边边边”公理,最后巩固练习和总结。

3.数学应用题微课程设计。应用题是数学常见的一种类型,既然是应用题,就有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在微课程教学设计中最好先创设情境,抛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已知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方法、总结并再次应用。如互联网流行的美国可汗学院中的一堂《三角学――三角应用题》就是先从日常生活中出发,利用三角形解决航海中有关距离、高度、角度的综合应用,并给出俯角、仰角、方向角的概念,通过一步一步探究,最终使学习者明白三角形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

四、微课程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微课程作为新兴的授课方式,其优点显而易见,但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因为教学环境发生了改变,所以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要以学习者的视角去设计。

2.微课程要适合网络和移动终端传播,所以要控制时间和内容,尽量不要超过10分钟。

3.一个微课程只讲一个知识点。

4.由于无法实现课堂教学的交互性,所以尽量避免以讲授者角色进行设计,更适合以解答者角色进行设计。

5.为了使学习者加深印象,应该给予提示性信息,比如符号、标识、颜色、文字性说明等。

6.要在微课程结束时给予总结,使学习者能够明白本节微课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果没有实现学习目标,可以重新学习。

总之,微课程的教学设计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和应用中才能够得到完善,其突出的特点和优势将在未来学习中发挥作用,是一种趋势和方向,可挖掘的内容还有很多,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⒖嘉南祝

微课程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微课程设计;开发模型

一、引言

微课程,就是新近出现的日益引起广泛关注的新的教学模式之一。由于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难抽出大量的时间集中学习,对便捷的、高效的、碎片化的微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微课程恰恰可以满足人们的这种学习需求。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人们对于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多样化、个性化、灵活性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二、现状及问题

在国外,以可汗学院(Khan Academy)与TED为代表的微型网络教学视频的出现进一步触发了教育研究者对微视频等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进行探索。例如,在“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中使用微视频作为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在国内,自2011年起,以“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程展播平台”与“微课网”为代表,以及最近为配合上海地区电子书包项目而启动的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微课程设计评比,开始了微课程实践层面的尝试。在种种合力的推动下,这种以微课程为核心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引起了教育研究者及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

但目前有关微课程的研究大多在阐释其理念与应用前景,故仍需要对现有实践中的微课程模式,尤其是微课程的设计实施,进行深入的探索与总结,提出具体的教学设计策略和技术方案。

三、微课程开发模式构建

微课程是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针对某专题的一系列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现有的微课程基本采用网络课程的形式呈现,其核心为集中阐述特定主题的微视频,并辅以相应的学习资源、课后练习以及在线交互等教学支持服务。本文拟采用内容分析法,融合网络课程评价标准与微课程理念作为分析框架,对国内外具有微课程理念的网络学习资源进行比较,了解微课程实践现状,把握各自的优劣势,从而探索出了一种适用于远程教育的微课程资源批量建设开发方案。

与传统开放教育课程中视频作为一种学习资料不同,微课程是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在设计微课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应当从学习内容、教学策略和媒体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度设计,以激发学习者的内部动机,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具体开发思路如下:

(一)学习者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分析直接关系到微课程教学设计的出发点,由于成人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应该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在进一步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最后分析学习者乐于在什么样的情景下进行学习。为了实现学习者分析,本课题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统计分析。

(二)确定教学目标。按照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方法,将教学目标划分为认知学习、动作技能和情感领域三个领域,教学目标是整个微课程实施的指引方向和预期结果,是整个教学设计的起点和终点。主要目的是让学习者明确自己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学习者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教学目标可能会根据学习者的过程性评价、真实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微调。

(三)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思想、行为的总和。微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析要考虑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性,还要考虑这些内容对学习者是否具有实用需求和价值。

(四)微课程教学视频设计。教学视频是学习者学习课程的直接途径,因此在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中处于主体地位。包括了具体学习内容设计、相应教学策略设计以及对应媒体设计三个方面。

1. 本课题教学视频制作手段和所需要的制作工具:在硬件工具方面,采用了摄像机、录音设备和计算机,部分需要PowerPoint作为参考的理论讲授部分采用三分屏录制。

2. 学习内容和教学策略:以每一个知识点为细分单元,表达出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在教学策略方面,探索综合应用讲授、抛锚和认知学徒等几种教学策略。

3. 媒体设计:计划以视频讲授、视频素材、动画为主要媒体,配合创设的情景进行教学活动。

(五)微课程评价设计。学习者大部分情况下是利用微课程进行自主学习,设计合理、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从而对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给予积极有效的形成性评价,不仅可以让学习者获得教学反馈从而及时修正知识掌握程度,而且能够鼓励和提高学习积极性,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总结性评价反馈测试紧紧契合学习内容来实施检测学习者对整个课程的完成情况。

四、结语

当前对微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阐述其理论内容和应用前景上。尤其在国内,缺乏微课程的实践应用研究,本文以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和TEDEd为研究基础,旨在通过资料的积累和经典案例的分析,探索出微课程设计可以借鉴的原则和适用于远程教育的微课程设计模板。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此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开发出在多种终端上进行移动学习的微课程资源,有效满足学习者在移动互联环境中进行泛在学习。

参考文献

[1] 梁乐明,肖悄.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13,12:65-73.

[2] 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31-35.

[3] 寻素华.浅析微课程的开发在校内外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9:123-126.

[4] 张莲珠.“微课程”在远程开发教育中的应用前景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5:6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