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棒球比赛规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追溯起现代棒球的起源,有种非常传奇的说法。
1839年的某一天,在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一位名叫Ab-ner Doubleday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听教官滔滔不绝地说着历史。也许是这些内容太枯燥无聊了,这位同学竟然昏昏欲睡。
要知道在一所军校里,不要说趴在桌子上睡觉,就算在课堂上打个哈欠,也可能被教官命令在操场上跑到想死的心都有。睡觉是万万不可的,Doubjeday想了个提神儿的办法――他翻开自己的历史书,找了一块空白的地方,拿起笔来开始涂鸦。
他画的图形很简单,一个扇形的球场。
这个有史以来被无数上课打瞌睡的学生屡试不爽的方法,却在那一刻,点燃了现代棒球的火种。
对于一个历史并不漫长的移民国家来说,棒球几乎伴随了整个美国的发展历程,所以也难怪美国人将其视为美利坚民族的骄傲。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出自一位军校生的创造,棒球在美
棒球,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用棒子击打球的运动。更专业更具体点的解释便是――“棒球是以9人为一方。在室外场地使用球棒和球进行的一项球类运动”。和同样形式的垒球相比,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比赛的制度,而非运动员的组成。也就是说,“男棒女垒”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男子也可以打垒球,同样的,女子也可以参加棒球运动。
棒球在我国大陆并不发达,在我国台湾地区却很受欢迎。提起这个运动,人们的第 反应通常会集中在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稍微熟悉一点的朋友,可能会知道MLB(Major League Baseball)和甲子园――基本上,这些了解也是通过一些好莱坞电影和日本动画片得来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在美国位列四大运动联盟之一,在日本让无数青少年为之奋斗,被这两个国家誉为“国球”的第运动,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国诞生的那一天,就充满了英雄主义的气质。“棒球场才是男孩子展示勇气的地方,而参加帮派只是一种懦弱的选择。”这种气质在将近两个世纪的漫长日子里,融入了美国人的血液,成为这个国家一种独特的文化组成部分。这种气质跨越了南北战争,抵御了经济大萧条,渗透进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一种永恒不变的精神,世世代代承载着每一个热血少年的梦想。
以至于后来成为将军的Doubfeday也感慨道:“棒球,是美国一个自然发展的神话。”就是因为这个神话,纵然在棒球界出人头地者凤毛麟角,每年却依然会有成千上万的孩子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
1872年,日本还处于明治维新时期。当时的日本开始接受西方文明,棒球便是这个时代的舶来品之一。
赫莱斯・威尔逊来自美国,当时在日本第一大学区第一中学(东京大学的前身)任教,为了让自己的学生锻炼出强健的体魄,他开始教日本学生打棒球。后来这些学生回家乡度假时,又将这种运动传给了当地的小学生。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在日本各地任教,棒球就这样自上而下地在日本普及开来。
棒球传入日本,被这个东方岛国赋予了新的内涵。在美国,棒球更像是一种孩子间的游戏,在游戏中和不同的人交流相处,显示出一种张扬外向的性格特征,它乐观并且积极。而进入日本之时,日本正面对着西方先进文明的冲击。棒球,成为一种向西方学习的渠道。学习应当严谨、谦虚,棒球进入日本便不再张扬得不可一世,而是更多地融入了武士道的隐忍精神。
在美国人眼中,击打是棒球的精华;而在日本人眼中,接球才是最为重要的。即便到了今天,在美国MLB中,强打强棒是棒球比赛的主导;相比起来,日本棒球虽然已经步入商业化阶段,但是顽强坚守依然是比赛的主要看点。
提到日本棒球,不得不提到一个地方――甲子园。这个坐落在关西的体育场,因承办了有近百年历史的全国高中棒球赛而闻名,甚至便这场赛事又称“甲子园大赛”。发展到今天,参加甲子园大赛地区预选赛的队伍,已经达到了4000余支,而最后能走进甲子园参加决赛的,只有49支。比赛统采一用残酷的单败淘汰制,就是说没有复活赛,更没有场外观众支持率的挽救,只要你跟人家PK输了就得立马走人。所以,除非拥有高超的球技和顽强的意志,否则不可能夺取最后的冠军。正如Tom seaver这位进入美国名人堂的300胜投手所说过的那样:“棒球场上只有两种名次:第名和没有名次。”
但是对于每一个能走进甲子园的高中生来说,入围已经是一种无上的光荣。当他们离开的时候都会带走一捧场内的红土留念。对于他们来说,高中的甲子园棒球季是一生都难以忘怀的记忆。
复杂的比赛规则
有人说,棒球比赛是所有球类运动中规则最为复杂的。如果详细解释棒球比赛的规则和术语,恐怕这篇文章的篇幅是远远不够的。不过,正因为难,才有那么多人痴迷这项运动。这里大家只要简要了解一下基本的东西,就可以看懂一场棒球比赛了。
棒球场的基本形状类似于一个扇面,分为内场和外场,正方形的内场4个角上各有一个垒位,内场也叫“方块”。当攻方的一名队员按照逆时针跑过4个垒包而未被判定出局的时候,该队获得一分。
两队各9人共进行9局比赛,一局比赛分为上下半场,目标就是在这9局的比赛中,击球的一方利用进攻的机会争取得分,投球的一方利用防守的机会阻止对方得分。
进攻方依照提交的顺序派出击球员(拿棒子的)上场击球,防守方9人分别司职投手(投球的),捕手(蹲在本垒接球的);一垒手、二垒手、三垒手(内场三个垒包上的防守队员);游击手(无固定位置根据来球方向自行移动),左外野手、中外野手、右外野手G塞三个属于外场防守队员,在球被击出很远的时候接到球并及时回传给在垒包上的本方队员)。
投手投出的球有好球与坏球之分,投进好球区的为好球,否则为坏球。好球区范围是本垒板的垂直上空,击球员腋下至膝盖上沿的矩形空间。当投手投出好球而击球员未击中则记为击,三击不中出局,当投手投出坏球而击球员挥棒,若未击中则判为好球,若击中则此球有效。击出界外球记做~击,但两击以后不记,继续击球。如果投手对一名击球员投出4颗坏球且击球员判断准确没有挥棒,则跑垒员被保送至一垒。
我们最常听说的本垒打,就定击球员将球击远后,安全跑过本垒得分。球通常会落到观众席上,以至于外野手无法接到。
当攻方三名击球员出局之后,该半局即为结束,攻守双方交换。如果比分一直维持在零比零,那么9局过后进入加时赛,直至方得分。因为没有像足球比赛那种互罚点球的简单决胜方式,对于两只势均力敌的棒球队来说,比赛打到加时是家常便饭。根据纪录,耗时最长的一场棒球赛发生在1981年4月18日,3A比赘中Pawtucket RedSox对Rochester Red wings加时到33局,比赛共进行了8小时25分钟,整个体育场从球员到观众都人困马乏为了避免这种高强度消耗战,一些联盟比赛都规定了加时到某一局(通常在15局左右)则算为平局或择日重赛。
弄懂了这些,也仅仅是刚走到了棒球的大门口。要想彻底弄明白,不完整地看过两三场比赛,恐怕是不行的。不过在很多棒球迷眼里,这恰恰是这项运动的魅力所在。你可以只知道点点关于这项运动的规则,却样可以去投球、挥棒和跑垒。
王牌对王牌
真正耀眼的,是在赛场上展示精湛球技的球员。
投手和捕手是场上最重要的两个位置。一位资深的棒球教练曾说,投手决定场比赛胜负的百分之八十。这也是为什么比赛开始之前,大家都想知道先发投手是谁的原因。与此同时,捕手的位置也变得至关重要。因为投手不是一个人在那里猛投,一个好的捕手,一个好的投捕关系,会让投手的表现更好。
对于一个每场比赛要投出二百球左右的投手来说,身体特别是肩膀经常会出现伤痛,所以一支好的队伍,替补投手也需要一定水平。然而捕手的位置却是不能轻易替代的。因为捕手不仅守护着最为关键的“本垒”,还要面对整个内场指挥全队的防守,同时投手面对不同的捕手配球也有所不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失误的概率就会增大。著名棒球作家Roger Angell就曾经指出:总体来说,以单场比赛而言,一位投手的重要性超过捕手。以一整个赛季而言,一位固定捕手的重要性则超过任何一位投手。
在失重的太空中,宇航员容易患骨质疏松症,同时肌肉也缺乏力量。如果在太空中的时间长了,回到地球上,甚至软弱得不能站起身。而太空体育运动能克服这种太空症,提高骨骼和肌肉的力量,预防骨质疏松。
弧线球变成了直线球
美国航天局的宇航员加勒特・赖斯曼,是国际空间站第17长期考察团的随机工程师。他告诉人们:“我们偶然发明了一些体育运动。比如,往袋子里灌水这样平凡的工作,现在有了全新的意义。我们像扔实心球一样,把水袋扔来扔去,我们发现,接住这个大东西之后,它会带着你飞行一段距离。”
不久前,赖斯曼曾为自己钟爱的纽约扬基队与波士顿红袜队的比赛开球。多年来,在有重力的情况下,他一直抛的是弧线球。但是在太空里,他却不得不重新学习如何抛直线球了。
有助保持士气
2008年4月19日,第16长期考察团的团长佩姬・惠特森与两名队员抵达空间站,与第17长期考察团的3名成员进行了一场在空中飞行的接力比赛。
惠特森从一个工作舱起跑,把接力棒传给等在3个工作舱之外的队友,然后他以最快速度回来换第三个人。可以想象,这种太空跑步接力赛,真是有趣极了。
在美国约翰逊航天中心从事太空长期飞行辅导工作的美国航天局心理学家沃尔特・赛普斯说:“宇航员们很有创造力。虽然这些体育运动也许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有助于他们保持旺盛的士气。”
技巧与规则有变化
虽然空间站没有专门存放体育服装的衣柜,但宇航员还是拥有一些运动设备。
除了太空跑步机和固定自行车之外,他们还在零重力的条件下,玩过篮球、飞盘和回旋镖。但在失重的情况下,比赛规则有所变化。惠特森说,在太空投掷物体,绝对需要技巧,就像在太空里行走一样,这种技巧也需要培养。她还说:“战胜对手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我想他们还会发明很多新的体育运动。”
太空体育丰富多彩
最近两年里,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进行了丰富多彩又妙趣横生的太空体育运动。2008年3月,日本宇航员土井隆雄,在国际空间站上试扔了回旋镖,他想看看回旋镖在零重力条件下,是否还会像在地球上一样,飞回到自己的手边。结果,回旋镖真的飞回来了。
根据笔者理解,目前体育创新是一种演变的和渐进的过程,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一是培养体育创新的态度;二是培养体育创新的技能;三是培养体育创新的思维。
一、培养体育创新的态度
1、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教师必须首先成为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就教师的"创新精神"而言,主要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甘冒风险、以苦为乐精神。
2、创新要以人为本。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还未想到但必会喜爱的活动,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找突破口,不因循守旧。主动突破教材定势与习惯性框框,在教学内容上要由以单纯的执行和完成《大纲》向以《大纲》为基础,补充具有当地特色、学校特点或时尚活动的灵活丰富的教学内容转变。例如当电视播放《排球女将》时,安排排球教学;播放《灌篮高手》时,安排篮球教学并结合“三对三”篮球比赛规则;全国足球中超联赛期间,安排足球教学并结合“四对四”足球比赛规则等等。学生个体只有在自身需要的推动下,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创新态度的升华。
3、创新必须大胆探索、求新。体育创新是他人未曾想过、做过的,常常突破传统方法,打破平衡格局,创新者的思想和行为,难免不为多数人所接受。在活动中,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争吵等联系,学生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假如不给予这类机会,轻易代替、否定,非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尝试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也会使学生变得懒于动脑、疏于尝试。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正确对待“良性争吵”,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条件和机会,大胆求真、求新。
二、培养体育创新的技能
创新是一种学习过程,需要技术知识的积累,因此创新过程是一种有组织的、时间序列的、不可逆转的和路径依赖的过程。创新是与教师的“干中学”和学生的“用中学”等活动紧密相关的,因此创新所需要的技术技能知识与其说是一种大家都可获得的公共知识,还不如说是一种特有的和带有地方、学生色彩的知识。
学生的技能创新有其本身自然的路径,尽管某项技术技能的创新发生在某一时刻,但是我们追溯上去,这个实现技能创新的学生一定已经有了较长过程的该项技能知识的积累过程和学习过程,没有这样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过程,没有任何渊源关系,学生要根据公共知识实现某一活动的突然的技术创新是极其困难的
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生技能形成规律的定性和量化研究。例如,影响学生动作技能的因素包括哪些(如学生形态、身体素质、课堂教学结构、教法研究、学法指导、发展身体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哪些是主要因素?现行课堂教法主要有主题式、学导式、分层递进式、发现法、尝试教学法等等,其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较快地形成动作技能巩固的动力定型。没有体育技能很难有体育活动的创造力,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技能越高,就会产生更多的新设想、新活动。
三、培养体育创新的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会妨碍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
&nbs
p; 1、教会自编游戏的方法。学生需要游戏活动,渴望掌握更多的游戏方法。根据教材师生可一起学习《自编体育游戏》一文,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活动方法的构思过程:参加人数达到目的活动形式胜负规则场地、器材、时间裁判安排,然后训练“在篮球场用海绵球自编最喜欢的游戏”。经过思考、构思、选择等理性活动,学生创编了地滚海绵球、投远比赛、击中目标、手球比赛、足球比赛、投篮比多等等。
2、优化组合。一种创新活动可能派生出另一创新活动来,创新和创新之间可能有一种技术技能互补的关系。更大范围来讲,一项活动创新可能导致另一项活动创新。教师要教会学生各种技能技术,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选择组合,例如花样跳绳、花样毽拍、木棒+海绵球=棒球等。
他干嘛这么急,竟然在炎黄子孙极其看重的2000年春节、万家团圆的期间,踏上了异国之邦?
因为他心中的武术……
因为旅居海外的华人武术家苏昱彰先生也是春节尚未过完就已从台湾故居返回了纽约――他那远在美利坚的八极螳螂武艺总馆。
为了采访苏昱彰,我们酝酿已久,筹划已久。显然,苏昱彰以国术八极、螳螂拳培养出了一个五胜泰拳王的外国弟子马杜碟(详见《精武》1999年第5期、总第123期《谁来打败泰拳》一文),对于我们以及《精武》的读者太有吸引力了。都说“泰拳五百年来无敌于天下”,如今却被我们一个海外老武术家教出的洋弟子五度掀下搏击领域的高峰――世界泰拳擂台大赛。当时,我们得悉这一来自美国的消息后,既感到高兴,又感到遗憾。高兴的是,历史悠久,并且影响了东方武道的中国武术终于争了口气,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泰拳――这个昔日的“学生”。遗憾的则是,武术发源地中国,漫说学院专业的、民间传统的“大师级”人物之多,犹如过江之鲫,竟然没把这一殊荣包揽下来,反而让一位“孤悬”海外的老武术家占了先机。说来很让人脸红,甚至就是算笔经济帐,这也让我们多花了不少“旅差费”,因为去一趟美国采访的花销,绝对比国内多。但是,美国之行的采访,是势在必行,不仅是读者诸君的愿望,而且我们更想知道、更想披露、更想挖掘苏昱彰先生的八极螳螂拳的绝招,同时,也想问,他是怎样来调教洋弟子拉法野・马杜碟去打败泰拳的。(下转2页)
苏先生是我们的同胞,他的那些绝技如果培养我们国人可能更适合,武术毕竟饱蘸着中国文化的素养,这是勿庸置疑的。拙文《谁来打败泰拳》结尾有段话:“……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对苏昱彰先生还有一个期待――为中国……”可作以上文字的注脚,也说明我们想采访苏昱彰“预谋”已久。
既然“预谋”已久,差不多1999年11月就开始运作了。可是,越洋电话打过去,都是录音:苏昱彰已去日本……大概给“东洋鬼子”上武术课去了,再就是回台湾……总也机缘难遇。终于有了回音,已是迫近春节……这才有了本文开头王老总的匆匆美利坚之行。
从中国的北京到美国的纽约,在飞机上得呆七八个小时,疲劳是可想而知的。可是,“天长地久有尽时”。到了目的地,出了候机大厅,苏昱彰早已等候在那里。王总与苏先生虽未谋面,但在电话里早已是熟人,异国他乡,寒喧中自然透着同胞、同道(同为武术事业操劳)的亲切感。
苏昱彰先生的八极螳螂武艺总馆不仅宽敞,而且纤尘不染。就在他的武馆,王总(下简称总)采访了苏昱彰(下简称苏)先生。
总:学武的人都知道,在搏斗中力量起的作用很大,但也不是谁力量大,谁赢的希望就大。如果这样下去,谁还练武了。过去武术存在神秘感是生存的需要,现在没有必要啦,过去什么传内不传外,都是落后观念。
苏:以前这种观念是生存的需要,就那么大个村子,你的东西(技术)全传出去了,一点不保留,大家都会了,谁还学,还怎么吃饭。现在生存手段多了,这种观念没有必要啦。
总:你教徒弟有保留吗?
苏:没有啊,真的。有人功夫练不好就说老师不传秘诀,其实是自己不下功夫。
总:你们排谱吗?
苏:排。
总:那什么样的人能入谱?
苏:拜师的,真正学拳的。拜师是中国很好的传统风俗,真的,拜师才能使武技更好的流传下去,中国的京剧、评剧都拜师的。拜师就像基督教,是一种洗礼。圣经里有一个故事,讲教徒受洗后给饼吃。拜师的人才能遵守教宗,不走旁门左道,真的。现在的硕士、博士都有导师,这就跟拜师一样,导师要一直指导到毕业的。
总:现在美国开八极螳螂拳武馆的,都是你的徒弟吧?
苏:不是,有别人的,但我的系统占很多。
总:八极、螳螂拳是很优秀的拳种啊!
苏:是啊,它生发于山东。山东是圣人之地啊,像孔子、孟子都生在山东。山东人文化素质很高,脑子也好使,所以动作设计的都很艺术,打人也心服口服。
总:你的师傅还有其他徒弟吗?
苏:有啊,像徐纪(在台湾)、梁挺(在波士顿)。我们三个把武术当作自己的事业,混口饭吃。
总:不是混口饭吃……有朝一日中华武术发扬光大,你们这些海外的武术家功不可没啊!我看现在欧美很多国家对中国功夫很感兴趣,日本的太极拳研习之风很盛。
苏:现在在欧美,有什么病都练太极拳。他们觉得太极拳运动量不大,对身体还有好处吧。在外国住的这么久了,教外国人学功夫真的好有感触,他们学的很认真啊。总觉得有一天外国人会超过我们。日本的许多功夫,如柔道本来是学中国的,可现在却超过了,并且成为世界的,而中国的却没有成为世界的。我希望为中国功夫尽点力,如果年轻人有兴趣,我可以传授给他们。
总:什么时候到东北去吧,冬天……夏天去吧,冬天太冷。
苏:太冷没关系。你们那里租一个像篮球场大小的场地,一天得多少钱?
总:一天用美金算……
苏:不,你可以用人民币算,方便点。
总:人民币……大约两千多,不会超过300美元吧……
(随后又谈起了哈尔滨的经济,如吃与住等情况)。
苏:如果条件具备,我可以到国内传授八极、螳螂拳。
总:怎么教啊?如果学生也招得不多,恐怕机票也收不回来啊!
苏:那不要紧,机票钱我们自己拿,只是推广国术嘛。
总:看看市场情况吧,恐怕收入不及日本,没有人愿意一个月拿一万美金让自己的孩子学拳(笑)。
苏:(笑)那没关系,我不过是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而已。
刚才我们王总提起日本,苏昱彰先生似意犹未尽,他接着谈起了日本方面对于武道的状况。
苏:日本就有好多大企业、公司出资,赞助武道或体育事业。这样的话,体育、武道才有发展。国内方面我不太了解。在台湾,如果想搞一个武术比赛,想找一个公司赞助,人家可能会说“不用,不用,我还是赞助篮球比赛好一点。”就这样,做武术是很困难的。为什么日本、韩国的一些武道项目能推广呢?政府也是一分钱不出,但企业出钱。比如跆拳道、空手道比赛,在美国,租场地都需要钱,企业可以花,你给我挂个“××牌电视机”的广告就可以了嘛。在国内如果要办一个武术比赛,有人会投赞助吗?我看也很难。
不是我们的武术不好,要怪就怪我们的制度不好。台湾的许多公司也很有钱,他们赞助羽毛球或高尔夫球……却不会赞助武术。不过,近来好些了,有些比赛也能够找到赞助商,比如知名服装品牌。
依我看,要想搞好武术,首先一点,国家要牺牲一点,培育市场,到一定程度,企业家就会参与。比如足球,世界上哪个国家投入都很大。如果没有国家的培养,武术运动要想发展是很难的,以前国内不开放,也没改革,那现在就该抓紧了。海外的武术发展还是不错的,国外的华侨,是一支很重要的力量,他们对现在国内的武术情况不了解,例如套路等,但你可以教。找一个机会,请很多海外的武术家回来,统一制定全新的武术规则,再去推广,或在海外搞个武术比赛,请当地武术权威做裁判,其影响力是很大的。
总:对。传统武术怎样与比赛结合,不能只靠太极拳套路、八极拳套路,这样路子就窄了。
苏:只在国内培养选手和裁判,而不去注意中国武术在海外的力量是不够的。
总:如果武术只靠套路想走向世界,这种推广力度就很小,武术。实质是打的艺术。如果武术戴上拳击套,就不能发挥手上的威力。您前几次带徒弟参加各种比赛,费用是谁出的?
苏:自己。如果拿了冠军,得了奖金,还可弥补弥补,就这样,连住旅馆的钱都得自己出。但情况毕竟比以前好多了,在美国打比赛,有奖金可以拿,中国比赛有奖金吗?
总:过去没有,现在有了,但不多,不像国外拳王那样几百万、上千万。
苏:在外国好多格斗类比赛,都有公司出钱赞助,而华裔武馆都是自己掏钱,也很难。
总:像您这样有知名度的武术家所经营的武馆,现在经济状况如何?
苏:还算说得过去,比起一些小武馆强多了。在纽约,教授真正中国功夫的武馆,据我所知,有15家,但比起纽约2 000万的人口来说,还是太少,太少。
总:像您这样,与武术一生都联系在一起的人现在越来越少了,听说您还学过中医,在美国有行医执照吗?
苏:我在美国任美国中医工会理事。
总:现在,除了对海外武术家要多交流外,能使中国武术在全世界得以推广,可不可以借鉴其它武道,像空手道、泰拳……
苏:比赛规则要统一。为什么篮球、足球很多人喜欢看呢?看得懂。但看武术比赛,那个人怎么被打败了,不知道。所以散打为什么慢慢少了,是有原因的。中国武术的散打其实是很激烈的,踢、打、摔都可以用。只要比赛规则统一制定好,如怎么打可以得分。不这样不行,必须让观众明白。
总:不知苏先生什么时候开始习武的?
苏:从6岁开始习武。
总:50多年了。对现在习武的人有什么要说的吗?
苏:第一,中国的武术文化,小到两人打架,大到战争,在中国就有一种意识,一种延续,对身体健康很有好处。当然,要从小练武术最好。有些人说没时间练,如果等人长大再想习武,胳膊腿硬了,就没办法了。中国武术的许多动作是年轻人的体能才可以做的,比如我到60岁了,以前没有压腿,现在叫我压腿,太晚了,是不是。许许多多年轻的人练武,武术才会流传,才有延续性。年纪大习武也可以,只是一种身体锻炼了。这就像棒球、足球,没有七、八十岁的人还上场的。〖JY〗
人们没有看到中国武术的身影,上一次讨论武术是否能够加入奥运大家庭,还是在2013年,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将棒垒球、壁球和摔跤列为最终候选项目,武术、空手道等其他5个备选项目出局,武术进入2020年奥运会的努力再次受挫。
入奥坎坷路
中国人都希望看到武术能够参加奥运会,这是传统竞技项目加冕的标志。进入奥运会,不仅标志着国际社会的认可,对推动一项运动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中国体育界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让武术出现在奥运会上,就成为一种战略。1990年,国际武术联合会成立,中国武术开始酝酿入奥;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年底,国际武联正式提出将武术运动列入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申请,很可惜,在2002年,国际奥委会第114次全体会议上,仅讨论了关于压缩常规项目的问题,而包括中国武术在内的新增项目不在讨论范围内――这样,人们在2008年奥运正式比赛中看到武术的愿望,也彻底破灭了。
进入21世纪,国际奥委会对扩充项目不再积极,甚至还会取消一些不太受欢迎的项目,为奥运瘦身、减少预算,才是大趋势。2005年,国际奥委会对世界普及率不高的项目进行投票,无法获得一半赞同票的项目将被踢出奥运会,在这次投票中,棒球和垒球被扫地出门。到了2008年,新的《奥林匹克》规定,一个运动大项要想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必须要在申请进入的那届奥运会前7年确定,那么目前看来,这意味着至少到2024年,武术都不可能进入奥运会。
但是,国际奥委会也给了中国面子,在2005年8月,国际奥委会特批由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和国际武术联合会主办、中国武术协会承办的“北京2008武术比赛”于北京奥运会期间在奥运比赛场馆里举行,打破了“主办城市在奥运进行期间不能举办其他赛事”的规定,因此,在2008奥运期间人们还是看到了武术表演。
这种表演赛聊胜于无,其实,早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中国派出了一支100多人的代表团,成绩却不甚理想,可在比赛场外,中国武术队的表演却让外国人印象深刻,飞叉、双刀、查拳……武术队每到一处表演,都引起巨大的轰动。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武术表演,没有引起轰动,相反,甚至还有一些负面效应。当时,韩国媒体报道,“中国武术就是和舞蹈一样”,他们使用了“表演赛”这个措辞。
北京时间2013年5月30日凌晨,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投票表决,将棒垒球、壁球和摔跤列为2020年夏奥会临时大项的备选项目,而武术等其他5个候选项目出局,这又一次国人大失所望。但是,这一结果也算正常,在2008年,中国武术界甚至都没有抓住展示的机会。
对中国武术界来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表演赛,其实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武术没能展示出可以进入奥运会的面貌,实在让人可惜,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像能进入奥运的样子?也许我们可以从柔道和跆拳道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一二。
他山之石
1964年,日本柔道被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是在此之前,日本已经为此做了很多工作。
柔道的现代化之路,和一个叫嘉纳治五郎(1860年12月9日~1938年5月4日)的人分不开。次嘉纳治五郎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家,他在1900年前后办的外语学校,对吸收中国留学生到日本留学起了关键作用。但是,在今天的日本,嘉纳治五郎的名字,主要作为现代柔道的创始人被记住。他从小聪明却个矮虚弱,因而对武术特别有兴趣。到东京上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期间,他找几位师傅练过传统柔术,并深入研究了如何利用对方的体重与力气,以致小个子都能够把大汉背起来抛出去,换句话说是“柔能制刚”。
毕业以后,嘉纳一方面开家塾照顾亲戚朋友的孩子们,创立弘文馆传授英语,另一方面为普及现代柔道而设立讲道馆。嘉纳治五郎博采众家之长,对柔道的前身――柔术进行改良,并制定相关的制度规则,如段位晋升制度、柔道比赛的裁判规则等,把原来流派繁多的柔术统一成为柔道。同时,他还面向日本各界人士推广柔道,扩大柔道在国内的影响力;推动柔道成为学校的必修课程之一,培养柔道的后继力量等等。
在对外方面,嘉纳治五郎将传统技术与世界体育接轨,把原来单纯的格斗技术升华到集“体育”“胜负”和“修心”为一体的柔道;派遣门人到世界各地开办道馆,将柔道推广到世界范围内;成立国际柔道联盟,举办世界锦标赛,实现柔道的国际化。嘉纳治五郎还利用自己作为亚洲最早的奥委会成员的身份,提高柔道的国际地位,加快了柔道入奥的进程。尽管他本人在1938年就去世了,但是却已经把柔道规范化和国际化了。
在传统社会,每一个国家的人们,都会琢磨出来一些类似武术的技击术,日本有柔术,韩国有跆拳道。跆拳道始源于花郎道,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尽管和中国武术的历史没法比,但是跆拳道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同样抢占了先机。
1955年,韩国将国内各种武技统一命名为跆拳道。现代跆拳道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参加比赛为主要目的的竞技跆拳道,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跆拳道。竞技跆拳道在比赛中禁止用拳击打对手头面部,不能使用膝、肘的击打动作,不能抱摔对手。另一种是被称为武道的跆拳道,这种跆拳道被人们称为大众跆拳道、表演跆拳道等,这些实际上成为了民间的健身项目。
韩国对竞技跆拳道进行了规范,不但划分了级别,还制定了各种比赛的标准,1988年,跆拳道作为奥运会表演项目首次出现在汉城奥运会上,它已经展示了相当完备的竞赛体系。到1994年,国际奥委会表决通过跆拳道成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武术到底缺什么
同是东亚地区的格斗技能,为什么柔道和跆拳道都已经成为奥运会正式的比赛项目,而中国武术却始终无缘奥运赛场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武术看上去不是“体育”。
中国武术要进奥运会,首先得被“认为”是一项体育运动。但很多人认识武术更多的是从舞台,从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功夫巨星所拍摄的影视剧作品所来,而非竞技赛场上。近年来,为了推广中国武术,中国武术界频频派出武术运动员出国表演,这当然提升了武术的国际影响力,但是久而久之,也给很多人留下了一个印象:武术是一种表演的艺术,而不是体育比赛。
武术比赛,采用的是打分的评比方式,也让武术比赛缺少了一点搏击比赛的对抗性和体育比赛的竞技性。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奥运竞技比赛中,成绩是以科学量化的标准来检验,对比赛项目的规则细化到了具体的动作上,对哪些动作得分、哪些动作犯规等做了明确的规定,像柔道比赛中,一方把对方控制住,使其在裁判宣布“压技开始”后25秒钟内不能摆脱控制,就可得分。
但武术流派之多,规则之复杂,难以标准化、量化,给武术运动进入奥运会制造了一个很大的障碍。虽然中国也出台《武术竞赛规则》,对武术竞赛做了一些规定,但是距离奥运会要求的细化规则还有一定的距离。另外,武术的国际影响力虽然越来越大,但是还不够广泛,虽然据说有上亿人练习太极拳,但也集中在较少的几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武术一家独大,世界普及程度不高,是其进入奥运会最大的障碍。因为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的项目设置有明确而严格的俗迹阂桓鱿钅恳被列为奥运会项目,首要前提是必须在至少75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目前,武术虽然在一些国家地区开展得很好,但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练习武术的人还是太少。
未来在何方
中国武术要想进入奥运会,当务之急是让它“现代”起来。最近几年,中国在散打方面的推广颇为成功。散打比赛,已经有一整套分级和竞赛标准,只要是相同体重级别的选手,通过擂台上的表现,最终可以分出胜负。散打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商业性,已经有一些商业机构投资举办比赛。在登封的塔沟武校,就有很多人在练习散打了。
散打是武术吗?很多人可能会提出质疑。目前武术界采用的是两分法,把武术分为“散打”和“套路”,所谓套路就是表演性武术,而散打则是竞技性的,这种划分的办法,和跆拳道差不多。不同的是,“散打”就字面意思来说,不是很强调规则。这可能是一种无奈的现实选择,在散打这面旗下,不管你练少林拳还是太极拳,都可以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比赛,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