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文学作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I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2-
游戏精神,自这个命题出现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以来,围绕在它身上的各种各样的争论经久不息。游戏精神所诠释的人生哲理以及在时间的滚滚长河中被刻画出的沧桑,于儿童文学作家而言都是带着致命的诱惑的。
一、游戏精神的本质
游戏精神对于儿童文学创作者而言,是有着极为显著的理论指导作用的。然而自它出现至今,就一直是一个定义不明确,概念模糊的术语,虽然有很多人在其论述中提及,却都没能清晰准确的概括出其具体定义,真正涉及到对于其理论内涵的阐述的学说寥寥无几,这种学术研究的滞后是极其不利于儿童文学的进一步发展的。
对于游戏精神的研究,班马属于目前所知的最早关注并研究游戏精神的中国人。他从多个角度对游戏精神作了具体探讨,他认为儿童游戏更多是一种反儿童化,儿童世界的游戏更多的其实是对成人世界的模仿也可称之为是对未来即将扮演的角色的一种学习和模仿。然而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儿童的这种模仿游戏毕竟是脱离了成人所拥有的成熟思维而是带有儿童自身幼稚逻辑印记的,因而这种游戏精神只能存在于儿童世界中。如果依照成人的逻辑思维来看儿童世界的游戏精神,是没有多少乐趣可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游戏精神正是儿童乐趣的来源。儿童游戏精神的精彩之处便表现在儿童世界中所遵循的规则与成人世界中所遵循的规则的不同所引发的碰撞带来的火花。这也是游戏精神之于儿童文学作品的双重导向作用。安徒生的《小伊达的花》之所以被认可,是因为他所奉行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游戏精神即可被称之为无意思之意思。看似荒诞没有逻辑,其实这正是儿童世界的游戏规则,在儿童世界,这种无意思之意思其实就是一种游戏逻辑,它是儿童自己为自己设立的游戏规则。因而,综上可知,游戏精神实质上儿童世界的儿童所拥有的特殊思维方式下所创造出的游戏逻辑,在成人看来或许是没有逻辑的,然而在儿童世界,那便是它们的游戏规则,没有预定的限制,一切由儿童自己设定。
二、游戏精神存在于儿童文学中的必然性
提及儿童,必定会涉及到游戏。游戏之于儿童而言,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在儿童世界中,游戏是不可或缺的调剂品,儿童对于游戏的这种需求甚至比之食物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儿童和游戏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密关系。对于游戏的那种执着和热爱,源自于人类的本能,也是儿童最初的心理状态的原始呈现,游戏对于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育是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的。鉴于游戏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各类专家学者都开始致力于揭示儿童游戏的奇妙所在。为何游戏在儿童世界里拥有这么巨大的影响,甚至已经演变成儿童生命中自带的本能?
解读儿童游戏的相关研究非常多,而众多学说总结起来大体可以归结为三个学派:从生物角度出发来研究儿童游戏的学派、从人类社会角度出发来研究儿童游戏的学派以及从心里角度衍生出的研究学派。作为生物学派的鼻祖——席勒,在其著作中表示艺术活动在他看来其实也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有着特定审美要求的游戏行为,也可以称之为一种冲动,而其实际上则是一种精力过于充沛所引发的幻想性游戏,就好比人类摄入过量食物以致身体内部各器官引发了连锁反应一样。而后继的斯宾塞也在其《心理学原理》一书中运用生物理论,对儿童游戏的相关研究作了进一步说明,指出儿童游戏的实质就是想方设法发泄掉他们身上用不完的精力。而既是哲学家又是心理学家的德国人谷鲁斯则认为,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儿童游戏其实是一种对未来生存必备的技能的一种练习,比如小女孩喜欢与各种各样可爱的洋娃娃一起玩,抱着它们不放手,其实就是在训练自己如何做妈妈,小男孩喜欢打打闹闹实际上就是在练习一种保卫家园的技能。而弗洛伊德则更赞成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读儿童游戏的奥秘,他认为儿童之所以对游戏乐此不疲其本质原因要归结于儿童内心的追求快乐的欲望,正是这种欲望的存在才促使儿童对于游戏有着异常的执着。
碍于儿童的这种特殊爱好及需求,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游戏是必不可少的,它对于儿童的影响是显著的。可以肯定的说,缺乏游戏精神的文学作品之于儿童而言是没有吸引力的,这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天性,等于是与其所呈现出的生命特征脱轨,这样的儿童文学作品必定会像是没有根的浮萍,无法完整构建支撑作品内容的理论基础。游戏精神对于儿童文学作品来说,不仅应该被作为其内含的一种精神力量,它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儿童文学作品能否完美实现其价值,这是因为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有了游戏精神才能有更多活力。在中国,教育家们所奉行的是“文以载道”宗旨,在过去的儿童文学作品中鲜少见到游戏性内容的身影,却往往蕴含着过量的理论教导,这使得游戏精神在国内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没有得到有效发展。游戏精神历经沧桑,社会对其评价也是好坏参半,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是处于最残酷而且异常严厉的大背景下,游戏精神依旧坚定而又执着的存在于文学世界中,变换着形式来证明自身存在的合理性,这深刻表明其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总而言之,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生理的各方面发展都要求并指引着文学创作者们将游戏精神纳入其文学创作中,这是儿童文学作品理论内容能够完美呈现的依托,也是其存在的必要前提。
三、结论
在儿童读物中,创作者最初的目的便是给儿童带来欢乐,而游戏精神对于儿童而言是生命中的必需品,是快乐成长的源泉,因为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必须重视游戏精神的融入。儿童的世界是充满着幻想和无尽的创造力的,因而儿童文学作品必须积极运用想象力,给儿童绘画出各种各样漂亮的图画,让儿童能够在幻想的世界里尽情游戏尽情畅想,这不仅会使得儿童文学作品内容更具吸引力,还能够让儿童在游戏中不断丰富想象,快乐的了解世界,满足其求知欲,让儿童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 李学斌. 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D]. 上海师范大学,2010,4.
[2] 张辉. 论儿童文学中的游戏精神[D]. 东北师范大学,2005,10.
[3] 孟渊.论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游戏精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2,(12):42-43.
一、角色扮演,加深理解程度
角色扮演的概念最早是由心理学家提出,当时指的是进行心理康复治理的一种诊疗方法,经过后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现在角色扮演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十分常见。在教学领域,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以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模仿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角色,通过对不同角色的扮演,学生能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寓言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常见文学作品形式,其中蕴含了颇多哲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通话寓言中的角色进行扮演,加深知识理解程度。例如在学习到《狐狸与乌鸦》这篇寓言时,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好道具,在课堂让学生对狐狸和乌鸦的角色进行扮演。由于小学生本身喜欢游戏,教师采用这种游戏化的角色扮演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使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诚实,不能利用甜言蜜语来骗取钱财,谎言总有被拆穿的时候;而站在乌鸦的角度,使学生懂得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能轻易相信他人,做事之前要深思熟虑,对于他人的赞美,要提高警惕性。
二、编写童话,提高创造力
童话是儿童较为喜欢的一种文学阅读作品,童话往往是按照儿童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来组织语言与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动人的故事情节与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反映出一种生活现状,使学生明辨清善恶美丑,抑恶扬善[2]。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期,思维较为活跃。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对童话故事进行改写、续编。
教师要采用启发式的方法,激发学生想象力。学生从小就会接触到一些童话故事,例如《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等等》,这些童话故事学生都耳熟能详,而且蕴含了儿童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因而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童话故事进行续写,使学生的美好梦想在自己的笔下得以实现。“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位同学自己创作的童话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吸引人”。由于学生小学生有着一颗不服输的心,因而会带着极高的热情,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童话创作与编写活动中。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习完《去年的树》这篇作品后,教师就可以提问道“如果你是文章中的那个小鸟,你会如何做?”,进而引导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结尾进行续写,使学生充分发挥出想象力。但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创作、编写童话故事的前提是要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文学作品阅读量。另外,由于受到小学生年龄、知识结构和认知程度等方面的束缚,学生的语言表达还不够准确、逻辑性还不够合理,因而教师要加强引导,使学生的表达更加准确、完整,使创造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三、内外结合,推动文学作品教学
课外阅读是对课堂知识的补偿,在儿童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将课内、外文学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当学习到《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时,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其他寓言故事,从不同的作品中感受不同的语言风格,体会不同的人生哲理,并要求学生之间进行自由的探讨,使学生与作者达到思想上的共鸣。在课堂上通过对课外阅读作品的引入,不仅扩充了学生的课外文学作品阅读数量,同时从课外作品中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千姿百态,从文学作品中感悟生命真谛。另外,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开展文学作品的读书心得交流会,或者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童话故事表演比赛等,从而推动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教学发展,同时也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审美情趣与思维逻辑。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对儿童文学作品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引入课外文学作品,扩充知识储备,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凌雪.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4,06(01):21-22.
[2]徐学云.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作品教学探析[J].成才之路,2013,12(15):13-14.
[3]徐礼邦.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儿童文学教学[J].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2013,08(02):15-16.
【关键词】学前儿童文学;幼儿发展
学期儿童文学特别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都比较简单。幼儿文学是“浅语”的艺术,应注意形象的深入浅出,形象易懂,可诵可记。学前儿童文学的种类有很多,具体分为儿歌、幼儿诗、婴幼儿童话、婴幼儿故事、婴幼儿图画书、婴幼儿散文和幼儿戏剧与幼儿影视等等。
(一)儿歌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儿歌是适合婴幼儿听赏念唱的短小歌谣,儿歌生长于民间文学的土壤,主要的流传方式是口耳相授,代代相传。儿歌唱起来琅琅上口,且短小,有着动听的旋律、浅显的语言、风趣的内容,口语化的风格,能够让幼儿主动积极的去唱,并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儿歌无处不跳动着水晶般剔透的童心,闪烁着天真活泼的稚拙美,把看似平淡的生活表现得稚趣盎然。
儿歌的作用主要是对幼儿思维的扩展、智力的开发、语言美感的训练、视野的开阔、知识的丰富、语言的训练、道德情操的培养等多个方面。儿歌可以带给幼儿极大的审美享受。儿歌可以从小培养幼儿学会聆听,同时又会给幼儿带来听觉上的享受。不仅如此,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因为大部分的儿歌都是有情境的,幼儿可以根据歌词自己想象出一个画面。
(二)幼儿诗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幼儿诗是以幼儿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幼儿听赏吟诵的自由体短诗。
幼儿诗采用了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写出了自然、童趣,对幼儿具有愉悦、认识、教育、审美的作用。幼儿诗有想象、有意境,语言优美、句式长短不齐,在听赏和诵读中引发幼儿的思考,让幼儿得到审美愉悦和情感的陶冶。幼儿诗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幼儿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画面,不仅培养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同时那些优美的诗又会给他们带来一种美的体验和享受,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幼儿在阅读幼儿诗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是读,同时他们的脑海里也会浮现出一些诗歌的画面,美丽的意境、优美的词句等等都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又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婴幼儿童话对幼儿的发展作用
婴幼儿童话也是学前儿童文学的一种。幻想是童话的生命和灵魂,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那么,什么是童话呢?学前儿童文学中的幻想,大量的表现为创造性想象,艺术幻想为学前儿童文学打造了一个神奇、无所不能的童话世界。婴幼儿童话可以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让孩子在童话中学会勇敢、坚强、不放弃、有爱心等等良好的品质。
婴幼儿童话对于幼儿来说,每一个具体的故事本身就是一种直接的体验,一种充实、活泼的生命感觉。可以让幼儿在体验这些童话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纯真美好的种种情感投射或者融入到童话中,这种宣泄可以给幼儿带来无与伦比的欢乐,可以让幼儿的愿望得到满足。满足幼儿的阅读期待、帮助他们宣泄情感,帮助他们习得智慧,帮助他们看到希望,欣赏爱与美、正直与善良,可以培养幼儿勇敢、坚强、不放弃等等良好的品质。
(四)婴幼儿故事对幼儿的发展作用
婴幼儿故事也是学前儿童文学的一种,而故事是一种以真实或虚构的事件作为讲述对象,具有连贯性、吸引力与感染力的叙事性文学体裁。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在听教师讲故事时,会有种种的反应。婴幼儿故事可以让幼儿把故事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也可以和他们所知道的故事结合起来,还能表达他们的种种愿望,满足审美需要。
婴幼儿故事婴幼儿故事中多样的题材、丰富的生活场景、开阔的视野可以帮助婴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有助于培养其审美能力也可以培养孩子真善美,区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也可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让他们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从而培养幼儿爱憎分明的情感。
(五)婴幼儿图画书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在幼儿文学里,图画书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和种类,是幼儿最喜爱的文学形式。而婴幼儿图画书则是以婴幼儿为主要对象、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艺术形式。婴幼儿图画书可以在视觉上给幼儿一种神奇的体验,就像是来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等着幼儿自己去探索。一页一页去翻阅,给他们带来视觉上的盛宴、视觉上的冲击。可以从小培养幼儿爱看书的习惯,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视觉审美能力。
婴幼儿图画书可以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和发现事物,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激感,陶冶性情影响幼儿人格的发展;培养阅读兴趣并进一步影响幼儿的人格发展;培养幼儿视觉美感的基本体验,培养审美能力;增进长幼两辈情感的交流;促进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幼儿智力的发展。
婴幼儿图画书不仅可以满足孩子探索的愿望也可以促进和培养孩子喜欢看书,一页一页翻书的好习惯。婴幼儿图画书可以培养孩子的视觉审美,图画书都是色彩鲜艳,并且生动形象,还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的图画书就可以对孩子的视觉上有一定的冲击和感受,幼儿可以分辨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所以持续的看这些图画书,视觉上就会培养孩子的审美和享受。
【参考文献】
[1]刘厚明.寻思、染情、溢智、添趣―试谈儿童文学的功能[J].文艺研究,1981(04)
[2]陈振桂.儿童文学应该分为四个层次[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
[3]沈明煊.浅谈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性阅读.语文学刊,2013(04)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价值和意义;方式和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汉语的听、说、写、读的能力进行培养,在完成这些基础性目的之后,再以此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化的传授。儿童和文学在我国的语言文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是中国语言文学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个分支,在小学教学中拥有特殊的地位,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多样化发展的方式。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应用的地位以及作用
1.儿童文学有利于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小学语文课堂引起面对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就与初高中的教学方式有较大的差别。教师在对授课的内容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以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接受能力作为依据进行挑选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文学突显出了它的特殊性,儿童文学的创作概念本身就是以儿童作为受众主体进行创作的,所以,儿童文学在创作的过程中,里面所表达的思想以及创作所运用的语言均是儿童能够较为容易接受的,对于培养儿童接受能力以及思考能力有着良好的效果。因此,儿童文学作品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有利于使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得到加强。
2.儿童文学能够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儿童文学的作用,在将其引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上之后就会逐渐显示出其与传统语文教学内容之间的不同之处,二者之间的对比是非常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课堂上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小学生一旦发现其与传统课程之间的区别时,就会对自身的思想观念进行改变,自动的将二者之间进行对比。这种情况发生之后, 在小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就会形成一种对语文知识体系进行冲击的力量,这种力量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的开发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中骆宾王《鹅》就是一个游历的例证,骆宾王七岁的时候,家里来了许多客人,小孩子对实物比较感兴趣,骆宾王的父亲洞悉了自己孩子的想法,就叫家里的下人端了一碗汤过来,并说明只要他能够以院子池塘里的鹅为题写出一首诗,就让骆宾王吃东西,于是骆宾王仔细对池塘中的鹅的样子以及动作形态进行观察,最终作出了诗。
3.让儿童文学有利于让小学生保持童真童趣
儿童文学虽然是由成年作家进行创作的,但是确是创作给儿童看的,因此对事物的看法均是站在儿童的视角上所进行的。但是成年人作为儿童创作的主体,不可能完全摈弃成年人的世界观以及生活中的经验和经历造就的关于人生的思考。所以儿童文学中所体现出来的具有童心的世界观以乐趣和色彩,都是经过成年人思考之后所创作出来的,故事性强,逻辑也适合儿童,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儿童文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课堂上对文学作品进行学习,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内在思考,坚定自身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小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孩子学习知识的同时保持一颗童真的心。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发挥方式
1.大量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是基础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阶段,大量的进行阅读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儿童文学作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论是创作技巧还是对儿童心理的认知程度都在不停的进步,再加上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与引进、儿童文学连环画以及绘本的面世,让我国的儿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同时也使得我国的小学语文课堂有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了让孩子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得到加强,以及从优秀的儿童文学中得到更多的人生哲理以及思考,老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加强引导,让孩子形成自主阅读的意识。同时,在孩子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找准合适的时机提出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2.对孩子学习的自主性进行尊重
在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的时候,首先应该坚持的原则就是让作品具有启发性,同时将作品的说教性进行淡化。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习儿童文学作品时,应该更多的让孩子自己进行学习,用自己的思维对文学作品当中的含义进行理解。儿童文学作品中所具有的含义,唯有孩子自己所理解到的对于孩子来说才是有意义的。因此不论儿童在该作品中有着怎样的理解,获得怎样的阅读结果,只要是学生自己独立进行思考之后得到的,就是有效的阅读,而该作品也达到了自身的目的,完成了创作者所赋予的使命。在进行儿童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儿童才是学习的主体,是阅读文学作品的主体,所以语文课的教学应该对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及接受能力进行充分的关注,课堂上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拒绝呆板僵硬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可以在教学的时候根据所学习的知识设置情境教学,以活动的方式让儿童参与进来,解放儿童的天性,提升儿童的思想境界。
3.对儿童文学的作品选择以及作品的编排能力进提升
儿童文学作品的数量非常的多,但并不是每一部儿童文学作品都适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习的,尽管它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因此,在对语文课堂上所需要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优先考虑其是否符合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及是否适合作为素材。为了让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得到保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收获,应该在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以及编排的方面做出合理的设计,让所选择的内容与儿童的阶段性心理相适应。例如在语文课堂上,除了引进传统的文学作品(诗歌之类的)之外,还可以对图书作品进行引进,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可以引进注音版的连环画。小学阶段的儿童对于色彩鲜艳的图案非常感兴趣,可以利用颜色鲜艳的图案的吸引力引导儿童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除此之外,图案有对文字进行解释说明的作用,若是简洁短小的语言使儿童在阅读理解时发生了障碍,那么儿童还可以借助图案对其进行理解。图画书不仅可以让儿童发挥无穷的想象力,更能够激发儿童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为以后进行更好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仅限于小学低年级的儿童进行阅读学习。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的范围不断变大,改革的深度也在不停的推进,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的理念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自从儿童文学进入了小学语文课堂,不论是对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还是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来说,都有了巨大的改观,为课堂现状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所以,在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的时候,应该让学生的主体特征受到应该有的尊重,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大量的阅读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除此之外,对于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以及编排也不可大意,需对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仔细的编排,如此才能够选择出最合适的儿童文学作品,这种方法不论是对现在还是对未来,都将是小学语文课堂上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值得大力提倡。
参考文献:
[1]李远. 小学儿童文学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当下的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过于注重教材中语文知识的教学,以致学生不了解教材中都有哪些课文属于儿童文学,而且教师自己不了解儿童文学的特点,使学生知识面比较窄,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儿童文学读物或作品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甚至文字枯燥无味,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而这样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学习儿童文学作品,给儿童文学教学增加了难度;三是教师在讲解儿童文学故事时往往一带而过,不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死板,使儿童文学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而且这样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课堂氛围非常沉闷。
二、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策略
(一)推荐适合的儿童文学图书
儿童文学读物类型多样,不同的儿童文学读物内容和风格都不一样。教师在明确这一点后,应更加注重分析不同的儿童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和学习更多的儿童文学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能力,展示适合学生阅读的儿童文学图书。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儿童文学图书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让学生对儿童文学产生兴趣。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先深入讲解课本中的儿童文学作品,然后延伸到课外儿童文学书,并带领学生详细分析不同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性格、运用的修辞手法等,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儿童文学作品的寓意、风格,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教师推荐适合的儿童文学作品给学生,并深入解读它们,可以引导学生爱上儿童文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他们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
(二)深入讲解儿童文学作品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为了增强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以多种方式讲解这些作品,比如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讲解,让小学生在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对儿童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当学生有了兴趣后,他们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会主动分析和思考儿童文学作品的内涵、风格、形式,必然会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时,教师可以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发挥想象,组织语言说出小马过河之后发生的一些事情。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学习课文,活跃他们的思维,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使学生学会整合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知识点,最终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总结能力以及自主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