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震救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队伍名称、组成及规模
(一)队伍名称: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以下简称“地震救援队)。
(二)队伍组成:地震救援队由市地震局、市公消防支队、市卫生局联合组成。下设三个分队,即监测评估分队、搜寻救援分队、医疗救护分队。地震救援队领队由市防震抗震指挥部指挥长担任,各分队长分别由市地震局、市公消防支队、市卫生局有关领导担任。
(三)队伍规模:地震救援队总人数105人,其中搜寻救援分队65人,由市公消防支队派出;监测评估分队15人,由市地震局派出;医疗救护分队25人,由市卫生局派出。每个分队分为两个小队,以利于根据震情规模灵活派出。
二、主要任务和职责
地震救援队主要任务: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灾区对被压埋人员和重要物资实施紧急救援,最大限度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救援队领队负责地震灾害现场救援领导、协调及后勤保障工作,平时负责地震救援队的年度合练和联合演习的组织协调工作。
监测评估分队队长负责地震灾害现场工作,根据地震救援队指令,具体负责地震现场灾情信息传输、震后地震趋势判定、建筑物全鉴定、震害评估等工作。平时负责组织本分队人员开展地震应急专业技术训练。
搜寻救援分队队长负责制定地震灾害现场搜寻抢险方案,根据地震救援队指令,具体负责指挥地震灾害现场的搜寻和遇险人员的救援、重要物资的抢救工作。平时负责组织本分队人员开展地震应急救援专业技术训练。
医疗救护分队队长负责制定地震灾害现场医疗救护方案,根据地震救援队指令,具体负责指挥地震灾害现场遇险人员的先期医疗救护、灾区的防疫消毒工作和现场救援队员的医疗保障工作。平时负责组织本分队人员开展地震应急医疗救护专业技术训练。
三、启动条件和程序
(一)启动条件
1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政办〔〕166号)文件规定,地震救援队依据震情和灾情确定以下应急启动原则:
(1)发生一般地震灾害事件(45≤M<50级),原则上不启动。
(2)发生较大地震灾害事件(50≤M<60级),造成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的,迅速启动地震救援队。
(3)发生重、特大地震灾害事件(60级以上),迅速启动地震救援队。
(4)发生非地震重大灾害,造成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的,可派出地震救援队。
2我市周边地区发生重、特大地震灾害事件(60级以上),经地震灾区政府请求,可派出地震救援队予以支援。
3其他地区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事件(70级以上),省政府下达调用命令或地震灾区政府请求,可派出地震救援队予以支援。
(二)启动程序
1市内较大地震灾害事件,造成建(构)筑物严重破坏和重大人员伤亡的,由市地震局提出派遣建议,同时抄送市公消防支队和市卫生局,经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批准,迅速启动地震救援队。市防震抗震指挥部办公室通知各救援分队在指定地点集结后,下达出发指令。地震救援队实施现场紧急救援时,接受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挥。
2市内重、特大地震灾害事件,由市防震抗震指挥部办公室立即报告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请求启动地震救援队。经批准后迅即组织集结实施救援行动。
3我市周边地区发生重、特大地震灾害事件,根据地震灾区政府请求,经市长批准,可调遣地震救援队。在当地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实施紧急救援行动。
4其他地区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事件,当省政府下达调用命令或灾区政府请求支援时,由市长批准,可派遣地震救援队,实施地震紧急救援行动。
四、管理及培训
加强管理。地震救援队由市防震抗震指挥部直接领导和指挥,日常协调管理工作由市防震抗震指挥部办公室负责。除开展紧急救援行动外,地震救援队所有人员原任务、隶属关系不变。
坍陷、扭曲、残破的钟楼依旧固执、倔强地坚守在绵竹市汉旺镇广场一端,而周遭大面积的悲惨与痛苦已持续40余日,持枪警戒的兰州特警队员有序分布,神情凝重。东汽中学的瞬间凋零与巨大损失举国哀恸。原本喧嚣流动的活跃社区里,除却不断走动且全副武装的防化兵及突破防线回访的一两个焦灼的村民,一切归于死寂。
遵道镇,气氛压抑低徊。花圈已堆积成山,连绵数百米。长长短短的衣服、棉被、沙发及各种生活器具在雨后的空气里湿润、暗淡。远远近近的村落,已再无炊烟升起,桥梁断裂、楼房倾塌,砖石壅塞了几近干涸的河道。斑驳的水泥板或开裂倒下或已完全碎裂成瓦砾。黑红老旧的房梁横陈、斜指,似有冲天怒气。废墟高低不平、举目皆是,地震月余再访依旧触目惊心。大量的儿童照片与祭奠果品、玩具,庄重而凄婉,长长的白色横幅上“孩子们一路走好”,令人心酸。
幸存灾民心头复杂、几近痛不欲生,多位村民在与本刊记者交流时止不住地哽咽、流泪,其巨大且沉重的惶恐、焦虑、痛苦、无助交织的心理状态显然并非机械的物资给予可舒缓。灾区情况千头万绪,其工作任务之大、之重、之严谨不可轻言“大干快上”。绵竹市常务副市长陈彦夫、副市长罗登亮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无不心情沉重。
江苏、天津等主要省市对口支援绵竹灾区的帐篷、活动板房正在大规模兴建,工作人员冒雨工作,各种配套设施与人员构成亦渐趋成熟。在已落实的移民安置点,记者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不断过往,旗帜、横幅随处可见。官兵、政府官员、医疗救护队员及来自不同地区、省份甚至国家的大量公益组织及志愿者无不在紧张工作。尤为可贵的是,在此次地震救援中,NGO在中央政府主力工作之外,提供了大量的补充,发挥了巨大功用,而诸多境内外基金会、慈善机构对灾区持续不断的援建更受到了灾区、灾民的肯定与拥护。
日前,本刊记者在抗震救灾力量大本营的成都与多个NGO组织负责人有过采访交流,其中包括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地球村、根与芽、NGO备灾中心、多背一公斤、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中国社工协会、国际小母牛、特殊儿童救助基金会、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香港乐施会、香港宣明会、华民慈善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等众多非政府组织,都已经或准备提供切实可行的相关服务。
时下,NGO已在方案探讨及信息共享、相互联合等诸多层面取得相对共识,隔阂在相对淡化,其组织规模化与体系成熟化趋势在逐步形成,诸多原本力量薄弱、规模尚小的草根力量正在以“滴水成海”的方式凝聚并已投入到灾区救援工作之中去,大量援助计划正渐次展开,而境内如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更联合大量有志企业家及文化精英,已为灾区重建发挥了巨大效用。
一、近五年来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发展情况
(一)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2009年我县修订完善县《地震应急预案》,县政府于2012年修建完成6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及救灾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工作;县政府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2次开展突发地质灾害综合应急演练,县中小学校每年适时开展地震应急演练。
(二)防震减灾工作机构、经费、人员落实情况
县防震减灾局由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定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4名(其中领导职数1名),下设1个综合股室,目前县防震减灾局从事地震监测工作1名、财务人员兼职地震灾害防御工作人员1名,没有专门配备从事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人员,近几年来工作人员时常配备不够,人员变动大,业务培训不够,专项经费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因此人力、物力、财力都存在一定困难。
(三)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县按照州防震减灾局的要求,于2009年8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州地震应急预案》和《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制定了县《地震应急预案》。预案涉及到全县二十多个部门及所有乡镇,地震应急预案基本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框架体系,随着“4.20”芦山地震的发生,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取得了更加宝贵的经验,我县将在总结2次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使我县地震应急预案体系更加完善。
(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及应急救援物资管理
近3年来,我县共投入资金228万元,用于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县已建成应急避难场所6处,总面积39300平方米,可容纳19550人。其中:县城东门广场,面积4200平方米,可容纳2000人;中学,位于县城,面积14000平方米,可容纳7000人;小学校,位于镇乡,面积2000平方米,可容纳1000人;碑园管理处,位于川主寺镇,面积3000平方米,可容纳1500人;管理处,位于乡,面积15000平方米,可容纳7500人;沟管理处,位于乡,面积1100平方米,可容纳550人。2012年上半年县投资18.5万元完成该6处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志建设,2012年下半年再次投资210万元完善6个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设备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建成后,民政部门按照政府安排将应急避难场所必须的账篷、棉衣、棉袄等物资储备于县民政局仓库;方便面、矿泉水等食品储备于县源茂超市。随着我县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完成和设施设备完善,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
(五)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志愿者队伍建设
县地震应急救援队最初成立于1996年,随着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需要,县成立了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突发事件队伍主要由县公安、县武警中队、县消防大队、交通、通信、民政、卫生等部门组成;县团委及防震减灾部门负责志愿者队伍的组建及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应急救援相关活动,不断壮大县防震减灾的社会救援力量,提高防灾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发挥广大青年的优势和作用,为保障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六)灾情报送体系建设
地震灾情报送体系比较健全,各责任单位职责明确,从灾情信息的收集、传送、接收、处理形成了一条比较完善的应急体系,“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情报送体系建设在信息收集、传输、处理中发挥了一定作用。2012年我县完成灾情上报接收处理系统灾情采集PDA工作,在13个指定乡镇设立网点,指定防震减灾助理员为灾情上报员,负责开展震情、灾情收集和上报工作。
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优势及不足
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优势,应急救援机构比较健全,具有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优势,环境和社会稳定,具有辐射周边,向其他县提供迅捷支援和保障的优势,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县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得到了考验,地震发生后我县在较短时间内启动了《地震应急预案》,成立了地震应急救援队,该紧急救援队分成3个组,一组前往茂县、汶川方向,一组前往平武、北川方向,再一组前往本县重灾乡镇开展地震救援工作,该应急救援队伍反应灵敏、行动迅速、工作认真;不足是我县防灾减灾专业队伍技术力量薄弱,专业设备少,对应急救援工作经验交流太少,对乡村一级民兵组建的应急救援队培训不够。
三、改进设想及建议
总结和学习国外地震应急救援的先进经验,从美国应急救援管理体系方面得到几点启示,由此提出三点设想:
(一)强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的工作职能,并将其设为综合救援机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重复工作和重复建设,提高救灾能力,政府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协调一致。加强统筹规划,形成跨区域、跨行业的联动机制。同时要进一步提高防灾意识,强化防灾工作,工作重点应由救灾转向以防灾、减灾为主,提高抗灾能力,提高工作主动性。
(二)强化管理模式
1.突出工作重点,一是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协调工作;二是重视防灾减灾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将研究成果转化用于防灾减灾日常管理工作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推广;三是重视基础信息的收集和资源分享,对于灾害进程及时依托媒体收集、整合、公开;四是重视对公众的宣传工作,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都应设立专门接待访问者的部门,开辟网站进行自我宣传、科普宣传、法律法规宣传、公众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等;五是各级政府都要重视紧急救援工作的培训和演练。
2.加强良性循环的管理流程,各级政府在灾害行政管理上重点放在制定计划(规划)、组织培训、演练和搞好宣传教育四个方面,依托科研机构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相关政策用于防灾减灾管理,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同时政府应利用资金杠杆来推动关于减灾的思路和做法,推广减灾技术和规范的应用。
关键词 地震 应急救援 准备工作 对策
中图分类号:P315.9;D632.5 文献标识码:A
1我市地质构造基本概况
安顺位于东经105度13分至106度34分,北纬25度21分至26度38分。影响安顺的主要断层有南东向乐平断层(安顺轿子山至平坝乐平)、上田坝断层(安顺至平坝天龙)、平坝断层(安顺市双堡至平坝白云一线)和北东向火烘断层(镇宁沙子至紫云四大寨),受贵定6.0级潜在震区和普安-晴隆5.5级潜在震源区影响较大,区域内的第四纪早、中更新世断裂上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环境。
2我市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现状分析
2.1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
我市正式出台了《安顺市地震应急预案》。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相继制定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初步形成以市、县(区)两级政府预案为核心,相关部门、企业预案为补充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
2.2地震监测台站的维护
一是继续加强对观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保护,特别是机房及周边观测环境的检查力度并不断扩大保护范围的检查,确保观测设备的外部环境;二是加强工作人员的督促学习;三是加大对台站周边居民群众的宣传教育。
2.3地震的预报速报
对全市九个县(区)的地震灾情速报员进行了调整和充实,目前共288名,其中省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4个县(普定县、镇宁县、关岭县、紫云县)的地震灾情速报员设到每一个村,其余县(区)设到防震减灾管理部门。
2.4地震应急救援指挥
贯彻落实贵州省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文件 “关于做好近期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作出安排部署,结合安顺实际,对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工作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
2.5地震应急救援保障
(1)主动与有关部门对接,加强应急救援通讯设备、运输车辆、地震应急物资储备等应急救援设施的登记管理工作。(2)加大应急设施采购力度,陆续购置无线通信设备、救援工具、应急帐篷等小型应急救援设备。(3)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顺市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通知》对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县(区)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及时制定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规划方案,设立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标识牌并逐步配套完善使用功能,制定应急避难场所日常和紧急使用管理办法。(4)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对依托安顺市消防支队组建的安顺市地震紧急救援队和依托安顺学院师生组建的安顺市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通过防震减灾演练,进一步锤炼业务素质,提升应急救援能力,逐步完善地震灾害救援人员及志愿者基本信息备案制度,建立安顺市应急救援队伍专家信息库。
2.6地震的培训与演练
在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周期间,分别组织了不同程度的应急演练,通过不断的实战演练,锤炼了一支意志坚强、协调有序、救援有力的应急救援队伍。
3我市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思考与对策
3.1抓好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工作
制定好应对突发地震事件的应急处置方案,可以临危不乱,最大可能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地震应急预案结合当地实际,及时更新问责,并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市、县、乡政府部门必须牵头制定当地地震应急预案,并报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备案;二是已经制定地震应急预案的各级各部门必须认真传达和学习贯彻,同时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三是各地地震应急预案必须根据实际的需要不定时更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上报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备案。
3.2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平台建设
一是加强地震监测预报专业技能的学习;二是建立地震灾情速报体系;三是争取建立自己的台网中心。至少再建设2个地震监测台站,根据3个台站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出地震三要素,更利于应急救援工作的及时开展。
3.3地震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健全
一是加强地震应急通信系统建设,争取配备便携式卫星电话等先进的通信装备,保证应急通讯信息的及时传输,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二是完善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完善应急指挥平台软件、硬件的配备,按照应急实战特点和要求,建立完善指挥通信、应急协同、决策支持等功能为一体的应急平台体系,充分发挥指挥中心的综合协调功能;三要强化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建立地震应急系统基础数据库,逐步实现各个职能部门信息平台与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的对接,实现基础数据信息共享。
3.4地震应急救援保证体系建设
(1)加强应急物资保障建设。落实地震应急储备专项资金,完善储备管理制度.有效整合现有应急资源,统筹规划应急所需物资;(2)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设。组建一支“ 一队多用、 一专多能”的市级灾害紧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灾装备;(3)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建立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专家在突发地震公共事件的信息、决策咨询、专业救援、心理辅导、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4)加强地震应急难场所建设。科学合理地设置城乡应急避难场所和紧急疏散通道,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适应社会公众应急避难需求,并挂牌标注提醒市民;(5)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建立志愿者队伍,为专业救援力量做补充,争取与我市共青团、红十字会联合成立地震救援志愿服务队。
3.5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
90后首次出国遭遇强震
蔡磊是出生于湖北随州的90后。从4月16日进驻尼泊尔,蔡磊就喜欢上了这片土地。他发微信晒尼泊尔人民的热情淳朴以及美景美食,然后加一句:真是醉了呀!其实,此次蔡磊去尼泊尔,并非只是游山玩水,而是带着任务去的。
作为一个90后的创业者,在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的他早在学校期间,掘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当时,鉴于学校一大部分考研的学哥学姐们没有时间去学校食堂排队买饭,他看到了商机。2010年,读大三的他组织了二十多位同学开办“华农送”送餐公司,每天营业额达到五千多元。蔡磊用上学赚来的钱,在武汉郊区买了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把在农村生活的父母接了过来。
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2014年11月,蔡磊和三位好兄弟一起辞去了工作,专门从事追溯环保有机的农产品源头,在经销商和消费者之间搭建绿色通道,他们想像“傻子”那样安分守己地做生意,因此联手创立了团队起名为“三傻科技”。蔡磊,从年龄上被称三傻中的“特三傻”。是经常被团队派出去寻找好产品的骨干之一。从新疆到乃至全国各地,蔡磊都跑过。这一次他被派往尼泊尔考察国外的农产品项目。
在尼泊尔的几天行程里,蔡磊尽情享受了尼泊尔的鸟语花香之后,打算和驴友郎霞(化名)于第二天返回中国。1992年出生在江西的郎霞,目前正就读于海南大学,她和蔡磊相识于2013年骑行的路上。蔡磊是个善良又细心的小伙子,郎霞则是个有着率真性格的女汉子,两人都热爱骑行,热爱旅游,共同的爱好让这对驴友很快成为好朋友。
2015年4月,郎霞听蔡磊说有机会去尼泊尔考察农产品项目,正在上学的小姑娘也动了心,随即跟学校请了假,办理了尼泊尔签证。4月16日,郎霞和蔡磊风尘仆仆地从中国楠木山顶翻山越岭两个小时到达尼泊尔境内,好山好水和异域风情让两个年轻人玩得特别开心。
4月25日上午,两个年轻人一起走进了尼泊尔加德满都泰米尔区的一家饰品店,打算买一些小礼品给亲朋好友带回去。他们的视线同时被店里的一块名为“月光宝石”的饰品吸引了,蔡磊更是爱不释手地拿到手上仔细观看。就在这时,手中的宝石开始奇怪的抖动,紧接着,头顶吊灯“啪”地掉下来,碎了一地,整个店铺随即也开始了剧烈的抖动。两个年轻人被瞬间的地动山摇吓到了,等反应过来,蔡磊马上紧紧抓住小霞,两个人好不容易稳住才没有跌倒。
跑出店铺,在空旷地带回过神的蔡磊这才意识到尼泊尔地震了!而且是强震!眼前整个街道到处都是破碎的砖头瓦片,地面裂开了一个个大口子,倾倒的电线杆压住了来往的车辆,大部分房子都坍塌了。拖家带口的尼泊尔百姓和大量的游客神色慌乱地站在大街上惊魂未定。也有人捂着受伤流血的身体在哭泣。看到此情此景,巨大的恐惧瞬间袭上两个年轻人心头。尽管一向自诩是女汉子,深深的恐惧还是让小姑娘郎霞忍不住哭了。而当时郎霞的哭泣却让同样害怕的蔡磊强迫自己平静下来。他唯一的念头是无论如何要保护好郎霞,让她安全回家。他用兜里仅剩的几千尼币迅速买了水和食物以及医疗用品。两个年轻人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
在他们身边,坐着浑身布满灰尘,眼神里透着恐惧和无助的尼泊尔一家人。蔡磊走上前,把买的食品分给他们一些,并指导他们撤离危险区。虽然语言不通,全家人却用真诚的眼神向蔡磊表达着感激之情,他们家最小的孩子竟悄悄帮助蔡磊捡起打地铺的纸,这个简单纯真的动作,瞬间撞击着蔡磊原本就善良的内心。
地震当晚,天空又下起了大雨。无处安身的蔡磊和郎霞蜷缩在大街的拐角处,冻得直发抖。一名开店的店主友善地叫醒了他们,并把他们带到自己经营的宾馆休息。店主的宾馆有30多个房间,全部被他用来免费提供给中国游客暂时避难。店主还提供了干净的饮用水和食物。当晚尼泊尔仍然余震不断,店主自己不睡,坚持守护着大家,遇到强烈余震就喊大家注意安全。这一切让蔡磊和郎霞不再感到恐惧,而是开始想着怎样能够发挥自我能力,帮助地震中的尼泊尔灾民。
“我从来没想过,灾难来临,人性自然流露的真善美是那样的动人。人与人之间的爱无国界,任何一个人都会在帮助别人中获得感动自我的美好!因此,那一刻我决定了,留下来,帮助更多的人。”蔡磊说。
蓝天救援队让两颗年轻的心靠近
地震发生之后,在第一时间,蔡磊带着郎霞和另外几名中国游客一起向中国大使馆求助。大使馆帮他们安排了第二天飞拉萨的航班。因想要留下来为灾区做点事情,蔡磊打算先让郎霞回国。两个年轻人在选择的一刻真情流露。蔡磊让郎霞先走,说女孩子不适合在震区呆太久,不安全。郎霞却哭着不肯走。“我们一起来的,一定要一起回去!”“我还要留下来帮助更多的人!”“你在哪里我就在哪!” 姑娘坚决的态度,让小伙子的眼睛红了,不知不觉,两双因地震缺水而显得粗糙的年轻手掌,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上大学时候,因具有管理经商团队的经历,使蔡磊具备了极强的协调能力。他开始主动走近需要帮助的人。一个、两个、三个……慢慢的,蔡磊的行动开始有人响应,加上同行的游客,经蔡磊和郎霞组织的“志愿者”在短时间内很快达到了15人,其中包括医生和翻译等各类专业人才。蔚蓝的天空总能让人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对明天的希望,蔡磊和志愿者们把临时组建的队伍称为“蓝天救援队”。
很快的,大家在蔡磊的指挥下开始分工,有负责安抚恐慌的灾民的,有迅速帮助受伤的灾民简单处理伤口的,也有帮助搭建帐篷以及搜集物资的。蔡磊和郎霞则负责继续招募志愿者和保证手中有限的物资分发到位,他俩还担当起志愿者和灾区的联络员,保证及时向国内汇报震区受灾状况以及急需物品的明细。
救灾行动因志愿者的积极参与提高了效率。仅当天上午,他们就帮助了六十多名灾民,还包括一些外国游客。为了让救援更加专业和到位,蔡磊和郎霞一有空闲就会请教医生或救护人员,跟他们学简单伤口包扎以及摔伤扭伤的处理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尼泊尔发生地震的第一时间,蔡磊所在的三傻科技团队直接给蔡磊打了支援救灾的款项以及机票钱。背靠祖国和朋友的大力支持,蔡磊和郎霞,两个90后从恐惧到自救再到救助震区灾民一百多人,仅仅四天,两个年轻人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百姓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被帮助的人都用信赖赞许的目光向他们致敬,他们的行为让更多的人自觉地加入到志愿者团队。
让蔡磊最不能忘记的是地震发生后,加德满都的杜巴广场上许多古建筑发生坍塌,有许多正在游玩的游客和尼泊尔百姓被瞬间埋在下面。一位尼泊尔男子跑到了坍塌处,用手刨出了七八个人,他的手已经鲜血淋漓却仍不停止,直到体能透支被大家强行带到休息区。男子一直在自责和痛哭,他恨自己没有能力多救助几个人。这种强烈的情感让25岁的蔡磊受到强烈的震撼。原来,灾难面前,最高贵的人性在于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尽力。震前,他曾发微信:“好山好水,夕阳西下,薄薄雾霭中,我来到菲尔瓦湖。为了追寻我的理想,即使迷失在这里,我也会化为湖水,流到每一个渴望美的人心里。”
仅仅三天,蔡磊便真的用湖水般的美好,感动着他帮助过的每一位尼泊尔灾民。分发物资、帮伤者包扎伤口、安慰失去亲人的家庭……四天时间,蔡磊和郎霞一直是紧急忙碌的状态。两个年轻人每天的状况是身体明明疲惫不堪,而精神又因高度紧张而睡不着。有时候刚准备睡一会儿,又因余震被喊起来,于是他们又忙着引领大家一起转移阵地,或者组织游客们到中国大使馆避难。等到一切重新安顿好,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尼泊尔人
叫他国际志愿者
4月27日早上,中国医疗救援队抵达尼泊尔,看到蔡磊组建的救援队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医疗队给予了高度赞扬,并整合了他们的“蓝天救援队”,使志愿者队伍更规范力量更强大。“医疗队夸我们做得不错,希望我们再接再厉。”蔡磊转述了国内专业救援医疗队的评价,并十分自豪地说:“作为一名中国人,灾难来临那一刻,我们没有给祖国丢脸。”
4月28日,在大使馆的帮助下,蔡磊和郎霞都拿到了机票。在加德满都机场等待飞机的时间,两个年轻人再次充当起志愿者的角色。蔡磊说服回国的游客把药品留给当地灾民。他不但整整收集了四大袋的药品,还有很多回国游客的帐篷、安全帽以及灾区用得上的物品都留了下来。两个年轻人细心地对药品进行分类,生怕灾民用错了。
真的要离开震区,蔡磊又有些不放心,希望自己能够多帮帮当地的灾民。当天晚上,蔡磊和郎霞又跑到每个帐篷门口去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有没有什么困难,直到上了飞机,他还在频频回望。
在拉萨休整了几天之后回到武汉的蔡磊说,尼泊尔经历的一切犹如坐过山车,无法用语言全部叙述出来,他最难忘的是和郎霞一起做志愿者的经历,考验了灵魂。灾难中的不离不弃,让他们的心贴在一起,也让彼此更加欣赏和珍惜。而这四天的难忘之旅,让郎霞也同样感触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