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通讯设备

通讯设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通讯设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通讯设备范文第1篇

通讯设备:英文简称ICD,有线通讯设备主要介绍解决工业现场的串口通讯,专业总线型的通讯,工业以太网的通讯以及各种通讯协议之间的转换设备。无线通讯设备主要是无线AP,无线网桥,无线网卡,无线避雷器,天线等设备。

电子设备:是指由集成电路、晶体管、电子管等电子元器件组成,应用电子技术(包括)软件发挥作用的设备,包括电子计算机以及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数控或程控系统等。

(来源:文章屋网 )

通讯设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通讯设备 防雷击 浪涌保护

自然界中产生的雷电的现象对于地面中的电子通讯设备、传输信号使用的电缆和电线以及设备周围的建筑物和生物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在雷击较严重时还有可能使设备的整体受到损坏,影响通讯设备的正常使用,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在通讯设备中采用防雷击浪涌保护措施对于保证通讯设备安全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防雷击浪涌保护设施的相关设计进行了分析。

一、保护措施的设计原则

(一)以客户利益为主的原则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管防护工程的整体面积是大是小,在进行防护设备的选用时都要以能够满足客户的安全期望值为主,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以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实际出发点。在进行工程的设计和使用设备的选择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保证其能够对通讯设备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结合设备和工程整体的可扩展性,在设计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使用安全可靠的原则

在对通讯设备进行防雷击设计时要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安全性和合理性。在进行防护产品的选择时要保证其具有成熟可靠的使用性能,从而为正常、高效地使用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

在对电网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要保证通讯设备的使用具有良好的性能,以免产生故障,为用户带来损失。使用中的防雷产品需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要能够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转,避免系统在传输的过程中产生损坏,使得整体的系统受到影响。其次,在使用过程中,要保证防浪涌的过电压和防雷的冲击能力得到满足,同时在使用中能够实现自动复位。再次,在设备中的防护器件产生损坏时,系统可以进行自动报警,同时也可以使用自动脱扣装置对设备进行保护。最后,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防护器件受到损坏,系统能够进行热维护,在系统运转的过程中就能够实现故障的处理。

(三)使用先进技术的原则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使用先进和成熟的技术,这样才能够保证系统在使用中适应不断产生的新的变化。在当前的电力发展过程中,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力系统和基础设施;电力控制网络、高压变电网等体系中的弱电设备和强电设备和基地系统使用中的安全性等。在系统中使用高效的产品技术对于使用过程中进行的系统扩充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于使用的技术水平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电子通讯设备的保护设计

(一)雷击浪涌保护器的选择

在电子通讯设备中,通过印制板对系统进行雷击浪涌保护过程中通常使用以下三种保护器:热敏电阻、瞬态电压抑制器和箝位二极管

(二)热敏电阻的选择

热敏电阻又叫做自复保险丝,采用串联的方式在电路中进行过流保护。热敏电阻通常是由经过特殊处理的的聚合树脂和导体组成的,通常,聚合树脂能够使导体保持在结晶状的结构中,同时形成导电体,但在导电体内的阻抗较低。如果经过的电流出现急剧加大的情况,电路就会受到影响,此时各个器件的温度就会升高,聚合树脂内的导体就会产生分离的状况,从而形成较高的抗阻在此过程中对于产生的异常电流进行有效控制,避免电路受到损坏。在对热敏电阻进行选择时主要考虑一下几个面的问题:根据设备中的线路上产生的电压选择热敏电阻;在对热敏电阻的参数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通常将环境温度设置为二十摄氏度,在正常值的状况下,会使经过的电流降低。在对电流进行折减的过程中组要将设备内部的温度作为参考值,之后再使用电流折减率的方法得到具体的数据。

(三)雷击浪涌保护电路

1.正确选择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根据用户电路的实际情况进行模拟,将平均工作电压值设置为48V,同时保证系统运行中的工作电流为40mA。在使用过程中,设备的内部温度最高不能够超过六十摄氏度,温度值相对于热敏电阻的常温阻值,容差较小,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在进行热敏电阻的选择时,可以使用如下的步骤:首先,在使用48V的线路电压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电话线路很有可能接触到220V的交流电的供电线路,在对相关产品的手册进行检查时,可以使用TR系列,其对应的电压值为250V,其中最小的工作电压值为60V。对使用中的产品的手册进行排查,将外部的环境温度设置为六十摄氏度,此时产生的电流折减率就会达到65%左右,按照固定的公式进行计算时,额定电流值为1/电流折减率=0.0625,最后,在进行电路的选择时,要保证其选择的型号的准确性。

2.瞬间电压抑制器的选择

在SLIC中,如果馈电电压值为48V,在使用中的铃流发生器产生的电压最大值就会达到154v,为了对铃流继电器进行有效得保护,需要使用两级TVS,同时,其中存在的截止电压又各不相同。

三、结束语

在防雷击浪涌保护措施中,通过对通信机房和二次变电系统进行保护,提高通讯系统整体的安全性能,维护其正常运转。在设计的过程中坚持经济、实用的原则,在防护现场的实际状况的基础上进行设备的使用,从而提高通讯设备的防雷能力,增强其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莺,陈晓民.IP电子通讯设备的雷击浪涌[J].电信技术,2003(2).

通讯设备范文第3篇

资金压力压制市场动能。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A 股发行周四获证监会审核通过。据消息人士透露,公司将于近期启动A 股发行工作。中国建筑此次IPO,是时隔近2 个月后重新启动的首只大盘股发行。其计划发行120 亿股A 股,预计融资规模超过400 亿元,也是今年以来A 股市场最大规模的IPO。

基本面压力进一步打击投资者信心。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环比下降5.9个百分点至53.3%,回落较为明显。通货膨胀压力有望减小。商务部公布,上周(5月26日至6月1日)我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总水平较前一周下跌0.7%,连续八周呈回落态势。至此,我国农产品价格5月份环比下降3.2%。但央行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分析小组昨天公布的研究报告指出,近期发生的特大地震不会改变宏观经济运行基本态势,目前宏观经济运行的最大风险,仍是物价全面上涨的压力。对于下一步的宏观调控手段,该报告建议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在全力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同时,继续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

银行股整体弱势,招商银行(600036)一周跌4.92%。公司收购永隆银行,对价相当于港币156.5 元每股,对应永隆银行07 年底2.91 倍PB,08 年1 季度末3.1 倍PB。从香港可比上市银行的估值看,本次收购的价格略显偏贵。申银万国认为,对于招行而言,要想继续保持领先、做大做强、成为国际性的一流银行,就必须加快发展的步伐,而其中并购和海外扩张是很重要的一环,国外多家银行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通讯设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兴和华为等中国电信设备制造企业通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在很多重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的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在成功地实现了从优秀企业到卓越企业的跨越之后,下一个关键的挑战是如何使企业基业常青。本文认为,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中国的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技术实力、市场运营能力和资本运营能力。

华为在20年前还是作坊式的小企业,如今销售额达到160亿美元;中兴通讯由一间300万元成立的小公司成长为年收入510亿元人民币的大型企业。为什么这两个曾经不起眼的企业却创造了惊人的业绩?如何能使这些初步获得成功的企业基业常青?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中国通讯设备制造企业成功的因素分析

1、华为技术。(1)清晰的战略定位。从华为公司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华为多年来一直坚持专业化战略,在产品开发上一直实施业内闻名的“压强战略”,在决定成功的关键技术上“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配置资源,要么不做,要做就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重点突破”。20多年的发展中,“压强战略”始终贯穿于华为的研发、营销和企业文化建设等多各环节,这种清晰的专业化发展战略定位让华为心无旁鹜地致力于基础通讯设备的研发,最终被思科列为未来最具竞争力的对手。

(2)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中国没有哪一家通信企业能像华为这样每年都拿出超过销售额10%的资金用于专门的产品研发,对一个前途未卜的3G持续投资上百亿美元进行开发。华为这个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在NGN网络的研发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顺利实现由中低端路由器向高端路由器的转换,最终拥有和国际通讯巨头同场竞技的实力。

(3)强势企业文化。华为公司奉行的是“狼性文化”, 狼的三大特性: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狼性文化”的主要表现是:华为在产品研发上大手笔投入,为开发产品而不计成本;为了企业持续发展,积极进行像狼一样的市场攻伐。《华为基本法》第一条就写道:“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狼性文化促使华为始终为了自身的进步不停奋斗着。

(4)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华为的营销战在业界历来以快、狠、准著称,不管是在创业初期推行的“农村包围城市”还是在发展过程中令对手叹为观止的客户关系经营,华为的目标只有一个:拿到订单,占领市场。作为公认的“营销帝国”,华为总能采用最有效的营销模式快速占领市场。

2、中兴通讯。(1)明确的战略定位。与华为的专业化发展战略不同,中兴一贯将自己的战略定位在多元化、差异化上。20多年来中兴通讯一向采取低成本稳定发展战略,至今成为惟一拥有全套自主开发、自主品牌基站及交换系统的中国厂商。在研发与营销投入上,中兴并不像华为那么大手笔,中兴租用的办公楼都是不显眼的办公楼。

(2)市场导向,而非产品导向。2003年中兴的销售额曾历史性地超过了华为。中兴超越华为主要在CDMA和小灵通两个产品上,表面上这只是两个产品的问题,但实际却是战略的问题。中国联通最开始选择IS-95A增强型CDMA技术而放弃CDMA1X这种更为先进的技术,其重要原因是建设经营CDMA网络的国家大都采用IS-95A技术。中兴认准中国必然会采用成熟的技术而非最先进的技术才能保证网络的安全可靠。

中兴通讯开发小灵通产品可说是运用了“蓝海战略”。虽然小灵通被认为是被淘汰的技术,但中兴通讯还是决定专门从事小灵通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在中兴看来,中国农村面积广阔,固定电话需求较少,用户分布零散,但仍然需要铺设大量的线路,缆线维护成本较高,小灵通通信可以解决有线通信实施过程中的难题。事实证明中兴通讯公司的决策是正确的,小灵通为中兴创造了丰厚的利润。

(3)“中庸之道”的企业文化。从中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兴一直采取稳中求进、低成本开发的战略,这与中兴的“中庸文化”有着密切关系。首先,中兴能够把握国内市场的每一个热点。从GSM、CDMA到小灵通以及到现在的TD-SCDMA,中兴几乎能够把握每一个国内市场的热点。如在手机终端产品呈爆发性增长的2002年,中兴通讯也没被落下。中兴通讯是国内唯一提供GSM、CDMA和PHS三大系列产品的手机生产企业,在CDMA、PHS手机上获利丰厚。其次,中兴拥有齐全的产品线。据说中兴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产品线,“不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是中兴始终坚持的做法。

二、中国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1、性价比优势丧失。华为、中兴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于利用国内的人力成本优势,向电信市场提供更具性价比的电信解决方案,挑战成本极限。据统计,欧洲企业研发人员的年均工作时间只有1300—1400小时,而华为研发人员的年均工作时间却达到了2750小时,是欧洲同行的两倍。与此同时,华为研发的人均费用只有2.5万美元/年,而欧洲企业研发的人均费用大约为12—15万美元/年,是华为的6倍。正是依靠不计多干、苦干,华为在产品响应速度和客户服务方面反应较快,研发投入产出比接近大多数西方公司的10倍,这就是华为低成本的核心所在。

电信设备企业的几次大兼并,爱立信兼并马可尼、阿尔卡特与朗讯合并、诺基亚与西门子合并,除了增强产品线和扩大市场覆盖范围的考虑以外,最大的希望还是节省成本。当华为还在奋力追赶北电、朗讯等二流电信设备商时,全球的电信设备市场只剩下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思科和摩托罗拉等五大玩家,华为以前产品的性价比优势逐步消失,而完成整合的巨头们下一步的目标则必然会对准华为。

2、缺乏市场应变的战略管理能力。国际电信巨头在短时间内完成合并使我们看到了他们优秀的战略管理和实施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对市场的清晰和完整的认识,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有效把握,对市场挑战和威胁的及时预警,对企业自身定位和战略的理性的思考。

中国企业刚刚进入国际化竞争,在灵敏度和企业战略应变上还需要加强。虽然华为也曾与马可尼谈判过收购,也曾同西门子商量过兼并,但是都没有成功。由于中国企业应对变化的战略不够明确和肯定,在落实的细节上过多地纠缠、犹豫不定,并且缺少跨国并购经验的经验,导致了落实行动的迟缓。

3、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由于外国企业申请的专利太多,目前在许多领域已经形成了坚实的技术壁垒,如当前移动通信领域大部分专利仍掌握在日、美、韩等国手中,而且这些国家都拥有移动通信领域的世界级企业,如三星、松下、爱立信、日本电气、高通等,专利的申请人也多是这些企业。现在由中国提交并被采纳为国际标准的数量较少,领域狭窄。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外的大制造企业的科研投入一般为年销售额的4%左右,进入90年代后这种投入明显加大,为10%左右。近年为了研究和开发3G移动技术和其他新技术,国外有的大公司对移动通信的科技投入提升到16%。就科研投入的比例而言,中国一些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的科研投入比例也相当大,但由于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的生产规模无法与国外大型制造商相比,所以从绝对值看,目前国内通信设备制造商的科研投入仍然很少,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科技投入低导致了中国通信制造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的薄弱,

三、结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兴和华为这样的中国电信设备制造企业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已经在很多重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但在规模、技术、品牌等方面与跨国企业的差距依然很大。中国的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在成功地实现了优秀到卓越的跨越之后,下一个关键的挑战是如何使企业能基业常青。中国的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技术实力、市场运营能力和资本运营能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保证企业的长久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悦:世界主流通信制造企业整合对中国通信业的影响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

[2] 成媛:我国通信设备企业发展战略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 王学人:以资本经营战略推动我国电信企业国际化[J].WORLD TELECOMMUNICATIONS,2006(5).

通讯设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技术创新;河南;投入与产出;效率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28日

一、文献综述

(一)技术创新的概念。早在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A.Sehumpete,1912)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把“创新”看作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过程,认为创新就是把一组新的包含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组合引入到生产体系中去的过程。伊诺思(J.L.Enos,1962)在《石油加工业中的发明与创新》一文中提出“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缪尔塞(R.Mueser)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收集了300余篇相关论文,并对80年来在技术创新概念和定义上的主要观点和描述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认为“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国内的学者也对技术创新的概念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其中,清华大学的傅家骥教授(2000)认为,技术创新是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由企业家发起的一种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来进一步优化生产经营体系,从而推动新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西安交通大学汪应洛教授对技术创新的定义做了具体的解释,他认为技术创新就是通过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来建立新的生产体系,从而获得潜在的经济效益,就是形成新概念并且将其转化为物质生产力,从而进入市场并获得收益的整个过程。

(二)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华东交通大学的甘卫华、许颖(2011)等人运用数据包络法(DEA)测算了江西省11个地市2003~2011年的全省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考察期间江西省大部分地区的物流业属于DEA非效率,且其增长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江苏的王立斌(2013)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江苏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效率进行了分析评价,发现江苏医药制造业非DEA有效,并对其进行调整分析。重庆大学的宋增基、张宗益、袁茂(2009)采用2007年数据,运用DEA优势效率模型和劣势效率模型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DEA综合效率进行测评,发现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效率总体上明显不及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并且不存在规模经济。北京科技大学的马梅、于可慧(2015)根据2002~2012年我国电力产业的相关数据,对其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做了统计,并运用DEA方法中BC2模型,分析评价电力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发现我国电力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中纯技术效率提升较快,而规模效率和科研人员及经费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河南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发展状况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信息全球化的世界,在此背景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技术创新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以及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发展速度的重要途径。河南省人口众多,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农业大省,其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同我国发达省份相比较为落后。为了提高其发展速度与质量,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显得尤为关键。从河南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研发机构情况和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情况对其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评价。

(一)河南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生产经营情况。河南省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近些年来像富士康等一大批行业巨头纷纷在河南省建立工厂。截至2014年,河南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企业的总数已达321家,从业人员平均数已经超过41万人次。其生产经营也保持了较快速的发展,2014年共上交利税290.4亿元,已成为河南省的重要产业之一。其资产总计约为2,277.1亿元,同比增长了30.65%,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3,038.3亿元,同比增长了23.01%,其利润总额也增长了37.46%,达到了130.1亿元。近年来,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河南省电子及通讯设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进一步增强,2014年其出货值也再创新高,达到2,350.4亿元,同比增长了26.36%。

河南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速度快,2014年其总资产约占全国的5.12%,位居全国第7位,但同广东及江苏这些发达省份相比差距很大。2014年广东及江苏的资产总值分别达到17,385.3亿元和9,773.2亿元,分别约为河南省的7.6倍和4.3倍,利润总额也分别达到1,130.3亿元和790.2亿元,约为河南省的8.7倍和6倍。并且河南省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多为代工企业,缺乏研发能力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了进一步发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迫在眉睫。

(二)河南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创新机构基本情况。研发机构往往是技术创新的主力,一个行业的研发机构是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行业技术创新中扮演者领头羊的角色。一个地区技术创新机构数的多少反映了该区的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基于此,本文对2010~2014河南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研发机构的基本情况行了简要统计,如表1所示。(表1)

由表1可见,2010~2014年河南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研发机构数从25家增长到了60家,经过5年发展翻了一倍多。机构人员数由2,329人增加到了6,272人,机构经费支出也从2010年的26,633万元增长到了2014年的97,265万元,翻了将近4倍,说明企业对研发的投入近些年来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到河南省的研发机构多为企业内部的研发机构,其他大专院校及社会的相关研发机构较少。2014年在全部321家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企业中,仅仅有44家企业有研发机构,其所占比例仅为13.7%,其他将近九成的企业没有研发机构。同时,由于缺乏高校等公众研发机构,导致信息交流和技术的交流合作途径较少,严重限制了这些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

三、河南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状况

(一)投入基本情况。2010~2014年这5年,河南省对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投入在不断加大,本文就其在2010~2014年期间的投入情况做了统计,如表2所示。(表2)

本文从4个方面对河南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方面进行了统计。首先从R&D经费内部支出方面来说,其总量从2010年的22,340万元增长到了2014年的110,691万元,增长了5倍多,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7.72%。随之R&D人员也由2010年2,347人增长到了2014年的8,789人,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0.22%,其中研究人员的比例也由2010年的22.83%提高到2014年的48.98%,这说明其研发队伍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在新产品开发经费上,由2010年的24,777万元增长到了2014年的92,104万元,翻了将近4倍,增长幅度也比较大,但是新产品开发经费占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不高,2014年仅为0.4%,近些年来其比例也没有提高,说明了企业对新产品开发方面不重视,生产的产品多为无自主知识产权的代工品。在机构经费支出方面,从2010年的26,633万元增长到了2014年的97,265万元,也保持了年均29.57%的增长速度,但相对于该行业的庞大经济体量,仍然偏低。

可以看到,河南省近年来的技术创新投入的增长速度一直很快,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其投入的强度偏低。在国际上,衡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企业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全国的“科技进步监测标准”将这一指标定为6%。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表明,这一比例低于2%,企业创新将难以维持,只有高于6%,企业创新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然而河南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这一比例始终低于6%,2014年也仅为0.36%,其所占比例极低,与其庞大的行业体量不相符。因此,河南省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行业在R&D的投入方面不能满足其进一步发展,今后必须加大对R&D的投入力度,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二)产出基本情况。理论上,技术创新投入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有比较强的正相关性,随着技术投入的增长,技术创新产出也会保持增长,在对其进行衡量时,国内外的研究一般用专利的申请数和有效发明专利数作为衡量的指标。专利是一个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重要表现方式,其申请数越多,表明创新动力越强,其总数越多,表明创新能力越大。同时,国内外学者也经常把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的高低作为另外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这是因为新产品包含企业技术创新经过市场转化的成果,反映了企业对创新成果的市场化能力和对研发的投入强度。因此,本文根据以上3个指标对其产出状况进行统计分析。(表3)

首先,从专利申请数量上看,2014年河南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专利申请数为424个,与2005年的45个相比,翻了近10倍,但从2011年起,其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说明近几年来其创新的动力不足。在发明专利数方面,河南医药企业拥有的有效专利数由2005年的10个增加到了2014年的187个,翻了将近19倍,虽然增速快,但总量偏小,截至2014年全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有效专利总数达到了119,115个,河南省的仅占0.16%,说明其技术创新的能力较弱。

随着电子及通讯设备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河南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在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总量上也有了较大的提高。2005年的其新产品销售收入仅为216,121万元,而到了2014年其总量已经增加到了21,676,897万元,十年间翻了将近100倍,增长幅度巨大。但是看到新产品销售收入在2005~2012年间的变化并不大,在2013年陡然间增长了近9倍,这可能与富士康在郑州设立工厂有着直接的关系,也从侧面说明了河南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一家独大的现状。

综上所述,河南省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一直都保持着比较健康快速的发展,但是在投入方面总量较少,在产出方面,专利申请数和发明专利数的总量变化巨大,但近些年来增长较为缓慢。同时,新产品的销售收入总量也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其爆发式的增长与制造业巨头富士康的入驻关系很大,并不能反映出其总体水平。同时,也发现尽管河南省的发展速度一直较快,但由于基数小、底子薄,其主要指标占全国的比重依然很小,距离成为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大省、制造强省的目标还很远。

四、河南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一)评价的方法及模型。在国内外研究中,一般对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常常采用以下3种方法:随机前言法(SAF)、最小二乘计量经济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本文主要是运用DEA法,一方面是因为其应用比较广泛;另一方面也比较适合分析本文所选的数据。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分析的原理是通过线性规划的数学方法,计算出多项投入指标和多项产出指标中具有可比性的同类型单位的相对效率,并以此做出分析评价的一种数量分析方法。DEA最初由Charnes、Cooper and Rhodes(1978)提出,是为第一个DEA模型――CCR模型。CCR模型以规模收益不变的假定作为前提,但是Banker、Charnes and Cooper(1984)发现许多决策单元并不都处于最优规模,于是在规模收益可变的假定下对CCR模型进行了完善,成为BCC模型。随后在发展中又衍生出了假定规模收益递增的ST模型和假定规模收益递减的FG模型。

(二)指标的建立和数据的选取。在投入和产出指标的选取上,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归纳,同时结合《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的相关统计数据,根据河南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了R&D人员数、R&D经费内部支出、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4个投入指标以及专利申请数、新产品的销售收入这两项产出指标。在数据的选择上,本文主要对河南省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如表4所示。(表4)

(三)分析的结果及评价。DEA模型分析时分为两种方法:投入主导型和产出主导型。投入主导型即假定产出不变,通过效率的提升来缩小投入;产出主导型就是假定投入不变,通过效率的提升来扩大产出。两种方法所占的角度不同,但差别不大,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是投入主导型的方法。本文主要是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分别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对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分析比较。

1、纵向比较分析。纵向分析就是对同一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主要是根据河南省2005~2014年这10年的数据,运用VRS模型测算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对河南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动态和静态的分析比较。

(1)静态分析。从表5可以看出,在2005~2014年间这10年里,河南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技术效率仅仅只有3年的相对值达到了1的最优状态,其中2007~2010年连续4年均未达到1,均为相对无效。在2014年其技术效率仅为0.788,并且规模报酬是递减的。虽然纯技术效率方面都达到了1的最优状态,但其规模效率也仅有4年达到了1的最优状态,说明规模效率水平比较低。总体上看,河南省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技术效率水平较低,在总体上属于技术无效且规模无效的低水平地区。(表5)

(2)动态分析。通过表6可以看出,河南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的变化幅度相对平稳。2005~2014年其技术进步及综合技术效率保持60.1%的增长,剔除2012~2014年也保持16.9%的增长,增长的幅度较大。技术进步和综合技术效率在2005~2014年的波动比较大,出现过两次比较大的波动,分别是在2007~2008年和2012~2013年,其技术进步和综合技术效率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增长幅度分别达到了102.9%和455.2%,在2006~2007年和2013~2014年出现了巨大的下跌,跌幅分别达到52.5%和33.3%。这说明了河南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缺乏长效稳定的机制来促进技术创新效率稳定增长。(表6)

2、横向分析。横向分析就是对不同地区的同一时间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差异很大,不同地区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状况极不均衡,尤其是一些西部省份如新疆、青海、等,产业的发展非常落后。同时由于一些地区资料统计并不完善,为了便于比较,本文主要把河南省同全国其他26个地区的2014年相关数据做了横向对比分析。(表7)

根据同全国其他27个地区2014年技术创新效率的对比,发现只有7个地区达到了1的最优水平。河南的技术效率为0.788,略高于平均水平0.759,在27个地区中排在第14位。2014年,包括河南共有14个地区的纯技效率达到1,将近一半的地区未达到,最低的为山西的0.427。河南省的规模效率相对值为0.788,低于平均水平0.882,位居这27个省份的倒数第6位。2014年共有14个地区的规模报酬递减,河南也是其中之一。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相关的指标数据的构建,并运用DEA模型及deap2.1软件,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对河南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发现其技术创新效率较低,尤其是近些年来提升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地区,总体上处于中下游水平。技术创新效率低常常会导致投入大、产出少,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要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加强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和研发团队的建设。

五、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文对河南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基本发展状况的研究和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发现阻碍其技术创新水平提高的几个原因:

(一)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少、新产品研发滞后。河南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中大多数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且生产的产品多为代加工产品,很少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导致其利润率较低,2014年其利润总额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4.28%,低于全国5.54%的平均水平。众所周知,电子及通讯设备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新产品的研发面临的风险也比较大。由于企业规模小、利润低,许多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很少,也很少有企业投资去培养研发团队,生产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

(二)技术创新效率较低。通过对河南省电子及通讯设备技术创新效率的分析,可以看出其技术创新效率较低,总体上处于技术无效、规模无效的地区,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这导致其技术创新投入多产出少,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许多企业一直都是依靠劳动和资本粗放式的方式来经营生产。

(三)公共技术平台发展滞后。国内外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必须充分利用公共资源,使产学研获得有机的结合才是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由于河南省公共技术平台发展滞后,致使企业、学校以及相关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技术交流,严重地限制了其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通过对河南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状况的分析,发现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过低的技术创新投入。因此,一方面企业要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充分利用河南省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人力成本,广纳贤才,加强对R&D活动的投入力度,加强对新产品研发投资以及对先进技术的购买吸收转化。政府也要针对河南省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重大项目,给予相应的帮助,如出台税收优惠政策、设立创新奖励机制等,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同时塑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如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大相关科研机构或者研发机构的政策补助、在审批制度上给予适当放宽条件等,建立起由企业作为研发主体,政府提供充分支持保障的科技创新体系。

(二)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由前文可知河南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较低的技术创新效率是制约其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提高其技术创新效率,首先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的格局,调结构促增长。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一些技术水平低、规模小的企业的整合力度,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如设立专门的高技术产业工业园区,引进现代先进制造企业,实现规模效应和协同发展;另一方面企业也要调整产品结构,转变企业的盈利模式,淘汰落后产能,主动向科技密集型企业转变。

(三)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塑造良好的技术交流环境。河南省由于公共技术平台发展滞后,阻碍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因此要建立权威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加强企业、学校、社会科研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促进先进理论和技术的市场转化。企业也要树立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企业文化,充分利用公共资源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

(四)加强内外技术合作,重视研发队伍建设。河南省的医药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可以表现在合作研发、市场合作、合作生产等方面。一方面政府要引线搭桥,给予企业充分的政策和环境支持;另一方面企业也应加大对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的投入,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法,从而快速帮助企业发展。同时,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一方面地方大专高校要设立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相关专业,为企业提供更多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强对高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注重对研发团队的构建,设立科研奖励制度,提高研发队伍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主要参考文献:

[1]Graves,S.B.and N.S.Langowitz.“Innovative Productivity and Returns to Scale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3.14.

[2]Polastro,E.“Creating Value Through Effective Drug Substance Sourcing.”Contract Pharma(Oct.),2003.

[3]张凤海,侯铁珊.技术创新理论述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4]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5]甘卫华,许颖.基于DEA-Malmquist的江西省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工业工程,201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