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专业考研

计算机专业考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专业考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专业考研

计算机专业考研范文第1篇

>> 关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优化策略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探讨 地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探索 计算机基础教育在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研究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探索和改革思考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探究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列课程设置及内容体系研讨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调查与思考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 漫谈计算机基础教育 华南师范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思路与实施方案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思考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思考 对中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思考 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Myers Jr J P. The new generation of computer literacy[C]. Proceedings of the twentieth SIGCSE technic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1989. ACM New York,NY,USA,1989.

[4] 徐万胥,刘向永. 美国当代信息技术教育思潮评介[J]. 中国电化教育,2002(11):72-74.

[5] 王利,刘祖照. 计算机基础教育调研报告[J]. 计算机教育,2004(1):48-51.

[6] T. Cortina. 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for Non-majors Using Principles of Cmputation[J]. In Proc. of the SIGCSE 2007,Kentucky,USA,2007:218-222.

[7] MIT斯隆管理学院[DB/OL]. 《信息技术》课程的URL:.

[8]L. Marks,W. Freeman,and H. Leitner. Teaching Applied Computing Without Programming: A Case-Based Introductory Course for General Education[J]. In Proc. of the SIGCSE 2001,NC,USA,2001:80-84.

[9]D. Kaplan. Teaching Computation to Undergraduate Scientists[J]. In Proc. of the SIGCSE 2004,Virginia,USA, 2004:358-362.

[10] 姬秀荔,汪婷婷. 对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点思考[J]. 安阳工学学报,2005(4):135-137.

[11] 冯铃. 海外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经验[J]. 计算机教育,2007(11):41-45.

[12]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研究组.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China Computing Curricula,简称CCC2002)[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计算机专业考研范文第2篇

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目标不明确,这不利于开展有效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计算机教学方面的创新,也要从学生的专业特点出发。旅游专业的计算机学习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创新。这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增强学生计算机学习热情的必然要求。

一、中职旅游专业计算机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一)培养技术型人才的要求

中职旅游专业以职业需要为导向,以实践应用性技术和技艺为主要内容。而在旅游专业中实行的计算机教学的创新,有利于对人才技术性的培养,拓展职业的行动能力,满足旅游企业对从业人员的高要求。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要求从事旅游专业的人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与技术素养。因此,计算机教学的创新对培养旅游业的技术型人才有较大的影响。

(二)加强了旅游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中职学校的所有专业都必须要求计算机技术这门课,这是教育部的课程要求。而对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的学科知识比较枯燥乏味,教师的讲课方式单一,致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低。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并将旅游专业的行业案例融入教学模块中,学生能突破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内容,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方式,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当前中职旅游专业中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计算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不相统一

许多的中职旅游学校,对计算机的实践教学缺乏相应的重视。而有的只是把计算机的实践部分当做“辅”的课程,没有完整的计算及教学体系,且投入的实践教学设备也不足。另外,大部分教师没有成熟的教育观念,认为计算机教学只是课上讲讲基础知识,对于实践部分,学生课后自行完成就可以了。

(二)计算机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单一

有些中职旅游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的实习部分,大多数都是课堂上教师讲完后,让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则负责解决疑难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没能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高。

(三)计算机老师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不强

计算机的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的专业水平高,而且对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大部分的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师,存在着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低的现象。而计算机的学习需要进行大量的操作练习,才能有效掌握。

三、中职旅游专业计算机教学创新的举措

(一)对旅游职场情境与网络搜索的创新教学

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环境。而这种情景的创设,是为了能使学生适应职业的需求,提升他们的课堂积极性。而网络搜索的学习是计算机教学中比较困难的内容。因为中职学校的学生比较活跃,上课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一些与上课无关的内容。因此,对网络搜索这一模块的讲解就需要创新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目光,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案,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目标任务,能改变学生闪客注意力不集中的现状。

(二)对图文混排教学的创新

计算机中图文混排的学习,可以帮助旅游专业的学生进行旅游线路的海报策划。旅游线路的更新是由于旅行社为了自身的发展。而旅游线路海报的精美、漂亮,能直观地给游客一种想象空间的美感。更能为他们提供决策依据。而制作出具有美感与吸引力的线路海报是旅行社自身发展的有效方式。图文混排的创新教学关键在于能否有效综合使用所有元素进行布局,创意自然十分重要。因此,在图文混排的教学前,教师让学生从网上搜集相关海报类型,总结它们的特点。到课堂上,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初步的讲授图文混排的知识。然后教师接下来打开word文档,使学生明白word的功能之一是设计海报,这样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同时学习的主动性就更强了。

(三)对PS图层蒙版教学的创新

将旅游的美食文化融入到PS图层蒙版的教学,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收集各地的美食图片,课上教师将旅游的饮食文化融入图层的蒙版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把图层蒙版教学的内容具体化,把抽象的知识用生动的图像进行表达,还能考察学生对旅游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也能对学生形成视觉上的享受与冲击,并且也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

(四)对演示文稿的创新教学

这一模块的创新教学可以将导游知识的讲解与演示文稿的制作相结合,这样能使教师与学生共同提高旅游实践能力。首先,可以进行现场模拟,这样会涉及到各个景点的实景图。利用实践,对导游的讲解进行模拟,以介绍景点的方式展开教学。提前让学生准备一张完整的有关景点介绍的演示文稿。这样的教学模式,将演示文稿的学习融入到导游讲解中,既强化了专业知识技能,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计算机学习的魅力。

计算机专业考研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标准

信息产业是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计算技术是信息化的核心技术,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6个基本专业和3个特设专业归入计算机类专业,使全国高校相关的专业点数达到2481个。因此,研制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于提高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制定标准的基本原则

1. 面向专业类

本科生培养正逐渐实现在拓宽夯实基础的前提下,突出专业人才特色的策略。“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研制的“专业规范”基本上都是面向专业的。现在要面向专业类,最关键的是解放思想,摆脱专业约束,站在专业类的高度去审视问题,包括师资专业背景、工程背景、专业知识领域、专业特殊实验及实验平台等方面的要求。其中,最重要、最困难的是搭建恰当的专业类平台,使得各个专业可在“类”的基础上建立专业的特殊要求,并实现类和专业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地将几个专业标准“集合”起来。

专业类平台的建设以教指委制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和《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基础,同时参考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采用的通用标准加专业类补充标准的做法,包括《计算机类专业补充标准》。

2. 体现基本要求

如何体现计算机类专业教学基本要求,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作为国家标准,需要体现专业类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关键词是“本科”和“基本”。通俗地说,高,不能“985、211化”;低:不能“职业化”。一是因为参与制定的主要人员多是工作在“985工程”、“211工程”大学和一些大型企业,有着很强的“985、211”情结,再加上“国家标准”的帽子,就容易倾向于“985、211化”。二是一批新建本科专业点仍处于从职业教育向本科教育转型的过程中,部分专业点虽然建起来了,办学条件、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水平很难说已经达到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标准应该能够有效地引导和促进新建本科专业点快速提高教学水平。

第二,不能将标准的内容限定得太死,要有利于专业特色的形成。我们的基本原则是,以“能力为要求,知识领域为建议,课程为示例”,不过多限制知识,特别是课程,给学科和专业留下充分的空间。首先给出能力培养的要求,再按照国际先进的描述体系,也就是知识领域(Knowledge Area)、知识单元(Knowledge Unit)、知识点(Topic)的架构描述计算学科核心知识体系,充分体现国际等效和我国的实际,引导人们考虑学科的本质和核心,改变人们习惯的、具有明显经验特征的、面向课程的教学计划设计与描述习惯。在这里,课程体系只作为示范性的例子。这样既规定了教学基本内容,又没把课程限制死,不仅可以使各个专业点按自己的特色设置课程,还能够较好地体现以知识为载体,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育。

第三,做到国际接轨。我国从2006年开始试点进行国际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前已有计算机类、机械类、电子信息类等15个专业类参与。2013年6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签约成员。因此,对计算机这样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础的工科类专业来说,保持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等效,就保证了国际等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最早参与这项工作的专业,我们充分地利用了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

3. 保障标准相容

首先,必须考虑与教指委先前研制的专业规范的相容。我们曾研制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等规范和指导文件,共约180万字。它们都是标准研制的重要基础,而标准则是这些规范和指导方案的浓缩形式,是其延续,是促进其推广和实施的“力量”。依据这样的原则,保持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相容和等效也就顺理成章了。

关于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等效性问题,可能有人担心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比较高,一些学校可能达不到要求。实际上,过去教指委在制定这些规范和指导性文件时,就考虑到计算机类专业的基本要求,同时考虑国际接轨。可能由于历史短、条件限制等因素,目前部分高校专业点教学可能还达不到要求,但要相信这些高校能完善自己的工作,使之达标。根据调查,近年来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能够较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4. 引导专业改革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我们力图从以下五个方面把握专业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给各个办学单位适当的引导。

(1)目标制导。目标制导(OBD,OBject Directed),又称为目标导向,强调培养目标对培养计划和教学活动的有效制导作用。所谓制导,就是要根据培养目标制定“毕业要求”,再根据毕业要求的实现需求设计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活动,落实“最终能体现在全体合格毕业生身上”这一培养目标的基本属性。因此,各专业点的培养目标及其制定要满足以下要求:一是必须符合所在学校的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二是表达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竞争优势、毕业后5年左右事业发展预期;三是面向全体毕业生而不是面向优秀毕业生;四是要具体、能够分解落实,要作为教学活动的具体追求;五是要定期评价,且在评价中有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六是要向教师、学生、社会公开。

(2)持续改进。标准引导高校建立持续改进(CQI,Continue Quality Improve)的质量保障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一是建立健全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对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含实验大纲)编制、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实验教学、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等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和有效的监控,定期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二是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社会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定期对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等进行评价。三是建立健全持续改进机制,保证其有效运行,使质量监控与毕业生跟踪反馈结果及时有效利用,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保证人才培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3)产出导向。标准推崇产出导向(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教学观念,引导教师追求教育教学活动在学生身上产生的效果,把课程评价的标准从原来的“教了什么”,提升到“学生学会了什么,会做什么”。强化毕业要求支持培养目标实现的意识,要求课程教学到考核都能够保障培养要求相关条款的有效达成,保证培养方案制定科学、实施有效。建立与毕业要求相适应的各项教学活动效果评价体系,而且这些评价体系要实用,最终保障培养目标的实现。

(4)从面向学科走向面向社会需求。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入学率的提高只是表象,教育教学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变革。在精英教育阶段,高校浓厚的学科情结体现在本科生培养方案面向学科制定。在大众化教育阶段,人才培养需要更多地考虑社会需求。目前,一些高校仍然面向学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脱节,导致了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的尴尬局面。为此,标准强调了面向社会需求的基本要求。

(5)能力导向。标准倡导能力导向(CCD,Capability Cultivation Directed)的教育,强调知识为载体、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观念。知识的快速增长和变化、未来实际问题的求解,都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地、灵活地、探索性地运用知识有效地解决问题,这就是能力,包括学习新知识、创新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标准在毕业要求、知识领域选择上,把能力培养作为基本要求,引导高校把知识性教育变成能力导向的教育。根据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标准提出要重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了解基础理论课程的作用,善于动脑、动手。标准强调重视思想和方法的学习,避免基于特定平台开设核心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对能力的具体解读,标准参考了教指委前期研制出版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

1. 专业类描述

标准对专业类的描述,旨在引导各个专业点的举办者从认识专业开始,踏上面向社会需求办专业、理性办专业之路,探索如何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而不是将学生限制在一个相对狭窄的专业内。

为此,标准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计算机类专业的主干学科统称为计算学科,涵盖了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标准在明确计算学科根本问题的同时,分别指出了各部分的核心问题,学科呈现的抽象、理论、设计3个形态,以及丰富的学科方法学内容(支持专业能力培养)等,为人才分类培养和能力导向教育提供引导。

关于计算机类专业的地位,标准指出:计算学科已经成为基础技术学科,计算已成为第三大科学研究范型,计算思维已成为现代人类重要思维方式之一等;关于计算机类专业的作用,标准指出:计算技术是信息化的核心技术,其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关于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指出:本专业类人才培养呈现出大规模、多层次、多需求趋势,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是一个供需两旺的专业类。不同类型人才培养应面向不同问题空间,需要强调不同的教育策略,同时体现计算学科“抽象第一”的基本教育原理,消除专业类人才培养目标趋同、课程体系同质化的现象。

2. 培养目标

在标准研制过程中,我们对专业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这样考虑的:面向专业类;面向研究、工程、技术、应用需求的各类人才;强调最基本的要求;描述要简洁明了。

标准关于专业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表达,除了明确要求遵守法律法规、强化社会和环境意识、强调团队合作能力、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等外,还要求掌握基本科学方法,具有包括计算思维在内的科学思维能力,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设计计算解决方案,实现基于计算原理的系统,在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

3. 业务方面的毕业要求

标准关于大学生的毕业要求是全面的,其中关于业务方面的要求有4条:

(1)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特别是离散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2)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经历系统的专业实践,理解计算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3)掌握计算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强烈的工程意识,并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对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

(4)了解计算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4. 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标准要求教师具有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学习经历,具备与所讲授课程相匹配的能力(包括操作能力、程序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承担的授课任务限定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在教学以外有精力参加学术活动、工程和研究实践,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讲授工程与应用类课程的教师具有课程相应的工程背景;承担过工程性项目的教师需占有相当比例,并具有与企业共同工作的经历。

全职教师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并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具有与承担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能力,掌握所授课程的内容并能按照毕业要求、培养目标实施教学;参与学生指导,结合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

5. 知识体系与课程

标准定义计算机类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的基本策略是:能力是要求,知识领域是建议,课程是示例。

一是构建专业类平台。除了社会、经济、法

律、数学和自然科学类教育外,标准把学科基础知识作为专业类知识体系的必修内容,覆盖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等知识领域,包括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在软硬件设计能力、计算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给出专业特殊要求的必修内容。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包含数字电路、计算机系统结构、算法、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智能系统、系统基础等知识领域的基本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将基本原理与技术用于计算学科研究以及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能力;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包含软件建模与分析、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过程与管理等知识领域的基本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将基本原理与技术用于对复杂软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验证、确认、实现、应用和维护,以及软件系统开发管理等能力。

6. 人才培养多样化建议

计算机专业考研范文第4篇

对于2007年的计算机专业应届大学生来讲,在经历了2006年10-12月的招聘高峰期和2007年2-4月的小高峰期后,现在已经进入尾声,基本尘埃落定,终于可以对就业状况来一个盘点了。

距正式离校只有不到两个月了,计算机专业的应届大学生就业已经进入了尾声,可以对就业状况来一个盘点了。为此,记者选取了北京、广州、武汉、西安、成都、山东等地的50所高校,通过本报调研中心对187名计算机专业应届大学生进行了问卷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我们发现,今年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从找工作的难易程度、薪资水平、考研的人数和动机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分层现象:好的好,坏的坏。

另外,我们从中也发现,在整个就业过程中,毕业生们大都表现出了高度的理性,如在其择业标准的选择,对求职现状的认知,以及对就业难原因的分析等,都蕴涵着较高的合理性成分。

并不都是香饽饽

同样的专业,同样是在今年找工作,计算机专业并不是在所有的高校都是香饽饽。

已经保送本校研究生的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四学生严斌和尹玉冰告诉记者,在清华,真正找工作的只有30人左右,占到毕业生总数的1/6。清华计算机专业大四学生有180人左右,30个国防生,保送研究生的有70-80人,还有10来个到香港读研,20来个出国的,剩下的才是找工作的。“找工作的大部分是成绩不太好的同学。”两位清华的高材生异口同声告诉记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情况也差不多,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状况也相当好。显然,像清华、北航等名校的计算机专业是全国顶尖的,其毕业生多数选择继续深造,少数去找工作是正常的。 而像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大学等重点理工科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当地的就业形势也是一片大好,就业率在95%以上。西北大学计算机技术与工程专业大四学生边广志就表示:“我们班上70多人,基本都找到工作了。”

在那些学校名气不差,但计算机专业却一般的院校中,还有少数人找不到工作,就业率在70%左右。像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四学生马金红就告诉记者,他们班有26人,目前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有4人。而另一个班也是26人,没找到工作的还有8人。

比他们更惨的是一些在二类本科、甚至是三类本科院校就读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专业在学校内本就没有地位,一拉到人才市场来竞争就更没有优势了。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四学生赵志同介绍了他们就业的状况:他们专业共两个班,103人,到目前为止签约的仅占30%左右,而且其中有十几个人的工作是跟计算机无关的。“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我们就预期工作不好找。2006年学校统计我们专业的就业率是30-40%,就说明了就业形式不好。我们很多同学最后找到的工作大部分是跟计算机没有什么关系的,这也是我们找工作处处碰壁后没有办法的选择。”赵志同说。

薪酬普遍在2000-4000元/月之间

谈到找工作,所有人最关注的就是薪水问题。据我们调查,从整体来看,2000-4000元/月代表了计算机专业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平均薪酬水平。当然工资高低还跟就业单位的实力、就业地域和学校名气等有着比较大的关系。

清华、北航等名校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要比上述提到的水平高1000元/月左右,不过也跑不出这个区间。“我们班找工作的同学到非IT公司去的,工资只有4000元/月左右;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IT公司的基本都有6000-7000元/月,最高的是Google给出的9000元/月。”尹玉冰说。

北航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很多都去了银行的IT部门,如中行、招商银行等,工资水平在3000-5500元/月之间。最高的是华为公司给出的5500元/月(4500元+生活补助1000元),最低的也有3000元/月。

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大学等第二梯队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薪酬也许真正代表了目前的总体水平。在西安就业的大多是2000-3000元/月之间,男女差别不大,最高薪水是腾讯给出的年薪 7万元。华南理工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普遍都能拿到4000元左右的月薪。而中南民族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留在武汉普遍拿到的工资是2000-3000元/月,能签到深圳等发达地区的工资都在3000-4000元/月,好的能达到4000-6000元/月。

留在山东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就没那么幸运了。“整个山东省做软件的基本是1500元左右的月工资,在青岛、济南、泰安的都是。我们班一半找到工作的同学工资都在1500元/月以下。”山东科技大学徐银增跟记者透露自己的月工资水平在1000-2000元之间,接着补充了上面一句。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计算机专业应届大学毕业生平均月工资尚属高薪水平。同时,调查也显示,大学生们对薪资水平的分析表现出了高度的理性,去年乃至前些年理想起薪与签约工资存在较大差距的现象已经极少了。

“低于3000元/月就没有人签了。”北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四学生牛红婷告诉记者,“我们找工作的时候大部分预期是月薪4000元,因为到单位后还要扣三险和税金,最后也就只剩下3000多元了。”

身处南方的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对薪水的预期要低一些。“我们找工作前参考过上一届的情况,他们的平均薪酬是3000-3500元/月;所以我预期的薪水至少是3000元/月以上才可以接受。”潘晓炜说。“我开始找工作的时候预期工资是2500元左右(在成都)。”而赵志同本身签了黑龙江武警总队,月工资水平是3000元左右,算是找得相当好的了。

考研仍是大势所趋

千军万马争读研――一方面是教育水平提升、本科教育大众化的体现,一方面也被视为许多毕业生逃避就业压力的表现。那么,应届大学毕业生是怎样看待读研的,选择这条路的有多少,成功的又有多少呢?

在清华计算机专业应届大学毕业生中,保送研究生的加上到香港读研以及出国深造的,深造率为60%以上。当然,出国深造的机遇与学校实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能提供给学生这样的机会。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一个班40人,有3个保研的,5个考上外校研究生的,继续深造率为2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的数字仅为最终实际深造的人数,对于选择考研但并没有成功的人数,我们难以统计。

当问到为什么清华那么多学生要去读研时,严斌告诉记者:“我觉得现在本科生很难找到好工作,即便找到,做的也是体力活。我的计划是在清华读完硕士――出国读博士――海归,这样要比直接研究生毕业后工作强很多。”

“我们学校研究生就业要比本科生好不少,现在像IBM、微软等大公司都指名要研究生而不要本科生。因此本科生相对来讲找工作要受到很多限制,就业面不如研究生。”牛红婷也道破了自己读研究生的“天机”:“这也是有道理的,本科生都是打基础,基本没有什么机会去跟项目,而我自从保送研究生后就到实验室跟师兄做实验、跟项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肯定会增强不少。” 据了解,腾讯、Google给名校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开的薪水分别是10万元/年、15万元/年,比本科生要高出不少。

潘晓炜则认为考研后可能在知识、经验上增加更多,“同时我们学校近几年都是研究生的总体就业形式比本科生好,这也是一个原因吧”。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考研仍被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视为“改变命运”的又一次机会。

非名校学生找工作易遭遇不公

计算机专业考研范文第5篇

软件工程考研科目为:数学一、英语、政治、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

其中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包括: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研究方向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设计模式等方面。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