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应收账款能力分析

应收账款能力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应收账款能力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应收账款能力分析

应收账款能力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应收账款评估方式 应收账款风险损失评估 企业会计

应收账款是企业会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损失的确认不仅与资产负债表有关,还涉及损益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对应收账款评估方式的分析,以及对应收账款风险损失的预计、分析和规避对做好企业的财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应收账款值的评估方式及其问题

对应收账款的评估,《资产评估学》(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辅导教材2003),给出的评估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评估值=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已确定坏账损失-预计坏账损失

其中“确定预计坏账损失”,即对应收账款回收的可能性进行判断。一般可以根据企业与债务人的业务往来和债务人的信用情况将应收账款分为几类,并按分类情况估计应收账款回收的可能性。关于“预计坏账损失”的定量分析提出两种方法。一是“坏账估计法”,即按坏账的比例,判断不可回收的坏账损失的数额。坏账比例的确定,可以根据被评估企业前若干年(一般为三至五年)的实际坏账损失额与其应收账款发生额的比例确定。但在接下来的坏账比例计算公式和举例中,却未按此定义的方法,而是以实际处理坏账损失额与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的比例确定。二是“账龄分析法”,即按应收账款拖欠时间的长短,分析判断可收回的金额和坏账,将应收账款按账龄长短分成几组,按组估计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并进而计算坏账损失的金额。

以上论述中,作者试图按照会计制度中关于计提坏账准备的规定,作为应收账款的评估方法。但这种做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与有关流动资产评估是以单项资产为对象进行评估的原则相违背。从上述坏账损失确定的思路与方法看,应收账款的评估不是按单项资产进行的。可按照计算公式提示的做法如果“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已确定坏账损失”、“预计坏账损失”是针对某一特定债务人,则评估是对单项资产或者单个债务人进行的。对于“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和“已确定坏账损失”按单个债务人来确定自然不难。但对于“预计坏账损失”, 无论是以“坏账估计法”还是“账龄分析法”进行估算, “已确定坏账损失”和“预计坏账损失”到底是对科目而言还是对债务人而言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表述,而实际上是将“损失”定义在整个科目情况下进行考虑的。在量的确定上,义“坏账估计法”或“账龄分析法”进行,是以企业应收账款科目中的坏账及应收账款发生额之间的关系确定的,是整个应收账款科目下的预计坏账损失准备水平,它无法考虑具体债务人的信用水平,亦非单个债务人的真实坏账,因此它不具有实际的意义。

第二,通过对科目历史资料的统计进行坏账估计,有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应收账款作为流动资产项目,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企业的经营行为可能使评估基准日应收账款科目所反映的债务人构成与历史资料统计期间的债务人构成存在本质上的不同,按过去科目坏账水平由过去的债务人行为结果判断现有的债务人行为是没有充分根据的。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对坏账的处理政策的差异,也使坏账估计的依据以前年度“实际处理坏账损失额”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的影响,在债务人资信情况相同的情况下,可能产生不同的“实际处理坏账损失额”。因此过多地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的统计数据是不可用的。

第三,按照“应收账款评估值=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已确定坏账损失-预计坏账损失”公式的计算结果,不是评估基准日时点上的评估结果。根据会计制度对于应收账款的记账原则,企业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的账面值反映的是在合同义务已履行前提下企业所取得的债权。从应收账款科目的性质看,它显然不是在评估基准日时企业可以实际支配的资产。应收账款只可能在评估基准日后的某一时点收回,则从价值估计的角度,计算得出的是在将来某时点上的价值。如果应收账款数额巨大或债务人欠款时间过长会导致大量资金被占用,使企业无形中承担大量的机会成本损失,且该机会成本损失在应收账款评估值上应当有所反应,否则会导致评估值反映不实。但在上述的计算公式中应收账款评估值时间价值和机会成本损失都没有反应出来。

二、应收账款风险损失评估及其问题

要想对应收账款的风险损失进行合理的评估,就必须对应收账款的评估程序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会计制度和实际中应收账款的评估程序是首先根据审定的账面余额作为评估的基准数,再根据可回收性的判断,预计风险损失,其差额即为应收账款的评估值。这个过程实质是对风险损失的判断。应收账款评估的对象是“风险损失”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反映的是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和已经成立的债权价值,无论是否事前约定偿还期,账面记录的都是需债务方偿还的全额债务。从这一角度看,资产评估无需对应收账款额(账面记录)进行估计。但作为未来的现金价值,有两个直接原因影响应收账款在评估基准日的价值,一是应收账款的回收额具有不确定性,二是资金的时间价值使得未来回收的价值小于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因此产生了回收不确定性的“风险损失”和未来回收价值现值的判断。因此,应收账款评估应该是“风险损失的预计”和“未来回收价值现值”的确定。尽管实践中只对应收账款的“风险损失”进行评估,而未对未来回收价值进行现值的计算,但也足以说明,应收账款评估的是风险损失而不是账面价值的重新评估。

除了应收账款计算程序方面可能存在风险损失外,欠款方未来的还款能力也可能给企业的应收账款带来风险和损失。对被估企业应收账款进行专业判断,预计应收账款风险损失,可得出应收账款评估值的整个过程,除了债权的本身是否有争议与被估企业有关外,风险损失的大小与欠款方未来的还款能力和资信等级密切相关。在债权本身没有争议的情况下,如果欠款方经营状况良好、现金流量充足、偿还能力十分强和信用等级较高,那么发生应收账款的风险损失的概率就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增加欠款方更高高额度的欠款和较长时间的赊销,反之发生应收账款有损失的可能行就比较大,这时就有必要对所有欠款方的企业财务进行更为密切地监控,以确保是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有时预计的应收账款风险损失不一定实际发生,这可能造成企业一部分财会的不确定性以及为此付出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成本。对于有充分理由和证据表明无回收风险的、有确切证据表明无法回收的和符合有关财务制度应予核销的应收账款,评估是相对容易的。但是对很可能不能收回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评估预测,对该风险损失的预测实际上是对未来的判断,因为风险损失并未在评估基准日实际发生,未来也不一定发生,这具有风险性。但作为财会专员也不能忽视对应收账款风险损失的评估。这一点与红绿灯理论有相似之处,不能因为闯红灯不一定发生交通事故而去闯红灯,这是心存侥幸,同时会增加出现交通事故的风险。因此在应收账款风险损失评估方面,不能因为应收账款的风险损失不一定发生而置之不理,从而增加企业的财会风险。

从以上两个角度的分析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不难得出针对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提出相应的措施。

三、针对应收账款评估问题,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应收账款的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该采取综合措施,但主要是在应收账款的评估方式和风险损失的评估方面。

(一)在应收账款评估方式方面企业按照评估原则对应收账款进行评估时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首先对每一债务人及每一笔款项进行分析,判断其未来可收回数额的大小,通过对被评估企业与债权人经济往来活动中的资信情况的调查了解和每一项债权资产的经济内容、发生时间的长短及未清理的原因等情况,分析确定每一笔款项回收的可能、回收时将要发生的费用等据以判断其未来可收回数额的大小。

其次判断各项应收账款可收回的时间长短,选取适当的折现率将应收账款折现至评估基准日。对应收账款收回时间的判断,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正常的往来款项,可以根据企业评估基准日前对客户实施近期收款政策中规定的收款日期,或反映近期客户付款情况的应收账款周转期进行判断;二是对于逾期时间过长、债务人的经营情况恶化、资信能力下降等情况下的不正常的往来款项,应分项根据外调结果进行判断。根据应收账款收回时间的判断选取适当的折现率可以将应收账款未来可收回金额折现得出评估基准日应收账款的评估值。

再次要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为进行有效的资本理财,企业需要提供良好的平台以培养和造就具有高素质的理财队伍。为此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财务人员把应收账款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的能力,将一部分财会人员从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分离出来,通过专门的培训,使其成为精业务、熟会计、会管理应收账款的专家。这样应收账款的评估就避免了赖账不还、账面值不变的情况,可以使企业的资产状况得到更为科学的评价。

(二)为了降低应收账款风险损失,在应收账款风险损失评估方面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应科学预计应收账款风险损失。在资产评估的实际操作中,多数企业或财会人员依据评估明细表中的账龄记录或依据经验得出可能的坏账结论,表面上是最具操作性的办法。实际上账龄并不能真正反映账项的发生时间,对已不发生赊销业务的情况,如果不详细了解欠款方的资金、信用和经营状况,根据上述任何一种操作方法而得到的账龄或账项发生的时间都可能是错误的。

其次要增强“可疑债权”的识别能力,运用重要性原则分析重点欠款户。对应收账款逐笔分析其回收的风险是最准确的方法,但往往操作性很差,而且会挂一漏万,没有重点,同时也会增加财会人员的工作负担和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可疑债权的识别,对可疑债权的识别很多企业往往是先分析被估企业购销业务客户分布、市场销售部署等,再分析欠款户与被估企业的业务往来历史,从而得出可疑债权。

再次要系统分析欠款方未来的还款能力。风险损失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欠款方未来的还款能力,风险损失的专业判断应立足于欠款方的偿还能力和资信情况。因此在操作中,应将欠款方的生产经营状况、则务状况、偿债能力、资信状况等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综合的评估。当然不是对所有欠款方都采取相同的办法,具体操作中可以对大额的、可疑的欠款方进行此方面的分析。

最后在应收账款风险损失评估中,要对应收账款的风险损失进行合理地分类统计,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财会人员的工作量和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还可以从总体提高应收账款评估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多数情况下,从欠款方的状况和款项回收的可能性看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典型分析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评价。这一点可以借鉴管理上的ABC分类控制法,根据欠款额度和账龄将企业的欠款方分成ABC三个等级,A类欠款方是大的重点的欠款户,要派专人负责,同时也要对其资信状况进行密切的动态监督;B类欠款方应该占企业应收欠款的大部分,对这类欠款户我们应做好日常的应收账款工作即可;C类欠款户欠款额度小但账龄长,企业一方面要催促其赶快还款,另一方面要减少或取消其未来的欠款额度,以降低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损失。从总体上反映回收的风险,应该是最符合资产评估实践的途径。另一方面从评估的角度对资产进行分类统计,可以整体把握资产评估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是应收账款评估高水准的体现。

四、小结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使自己的财务状况保持良好,除了要争取增加自身的应付账款额度外,更重要的是要把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在应收账款评估方面,纵向上企业应对欠款方进行动态的监督和评估,以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得到动态的控制,横向上应对不同的欠款方要进行不同的分类和把握;在风险损失的评估方面,企业要把握应收账款的实质,增强对可疑债权的预计和识别能力,对已经发生的可疑债权要采取果断措施,争取使企业的实际坏账和风险损失降到最低。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把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参考文献:

[1]资产评估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蒋琳玲.实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之我见[J].事业财会,2004.

[3]刘嘉峰.论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过渡[J].事业财会,2004.

应收账款能力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现状;成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036-02

一、当代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

国内一些企业日常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只限于数量方面,而对其账龄、应收账款成本、客户信用等级等资料不予计算分析,使得账龄超过3-4年的应收账款大有所在。在其他国家看来应作为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而我国的一些企业却一直是放在应收账款0项目下而不是坏账0项目下,因为这样一来就不会影响企业领导的业绩,于是坏账越来越多,账龄也越来越长,最终拖垮了企业。我国企业平均坏账率5%-10%,账款拖欠期平均约90日,而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平均坏账率12.5%-15%,账款拖欠期平均约7日,相差10多倍。与此同时,美国企业的赊销比例高达90%以上,而我国只有20%,如此大的差距,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存在着不利的一面。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学会赊销、用好赊销,争取在赢得客户的同时又能将应收账款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合理的范围内,以迎接国内外市场的挑战。在应收账款管理的环节上缺乏系统性,只注重事后强行收款而没有加强产品赊销前的管理,即制定信用政策。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移,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求生存、求发展,往往利用盲目的赊销来扩大市场份额。一些产品品种落后、不适应市场需要的企业,为了减少存货积压,一般没有条件顾及对方何时付款、是否具备按期偿债能力,只要对方购买产品就行。产品出售以后,当企业资金紧张时就想尽办法催收货款。这就是说只注重了应收账款对产品的促销作用,没有条件或没有能力要求对方及时付款,事前的信用政策管理成为空白。而那些产品适销对路的企业,由于财务管理观念淡薄也很少制定信用政策,只是盲目地去追求扩大市场、扩大生产。一般而言应收账款无专人进行管理,财务部门只是起着单纯的记录作用,将应收账款的发生额按客户登入明细账,这种简单的记账式管理根本不能减少坏账风险。

抵押赊销是减少应收账款损失风险的一种有利途径,债务人用固定资产、存货等作为应收账款的抵押物,当债务人不能按期还款时债权人就可以出让抵押物来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这种方式实质上是对赊购方的一种约束、对赊销方的一种担保,在西方国家经常被运用,而在我国还极少运用,特别在中小企业用得更少。

从应收账款的管理策略来看,必须实现收入大于成本的效益性,这样赊销才是有利的。赊销可以实现销售收入的增长,但与之相关的成本也要相应增加,这就要求需完整地测算与之相关的付现成本和机会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不能忽略。赊销程度和赊销方式必须符合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的要求。对于逾期应收账款的收回,也必须满足收入大于成本的效益性,即所收回的账款必须大于收款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可能的成本。

二、当代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成因

(一)销售和收款的时间问题

商品成交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经常不一致,导致了应收账款的产生。就一般生产企业来说,发货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往往不同,因为货款结算需要时间。一般而言,结算手段越落后,结算所需时间越长。销售企业只能承认这种现实并承担由此引起的资金垫支。

(二)销售商的拖欠问题

由于市场发生变化,产品卖不出去或货物销不出去。销售商为了达到转嫁资金风险的目的,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拖延付款或拒绝付款:更有一些企业缺乏诚信,有意赖账,有钱不还:还有因为一些不可控因素,如天灾人祸,使销售商的经营出现问题,致使账款不能收回或只能部分收回。

(三)企业产品竞争力不足问题

在我国目前条件下,不论是高科技产品还是一般工业品都是买方市场。一些企业由于在规模、技术、成本等方面不具备优势,失去了与其他企业抗衡的能力,导致其市场占有份额很小,而其生产能力却大于其生产份额,这样就产生了供大于求的局面,造成产品积压。为了解决产品积压问题,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又不得不作出相应的让步,增加了应收账款的数量和占用时间。

(四)忽视对客户信用的调查和管理问题

企业对往来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估是从源头上遏制应收账款增加和形成坏账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很多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往往缺少自我保护意识,缺乏防范应收账款风险的三种基本程序(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跟踪),对客户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有多大,客户的偿债能力如何,缺乏必要的科学分析和评估,因此不能针对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所有的这些都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延长资金占用数额增加,坏账损失率增大。

(五)企业管理销售不严,合同管理不健全的问题

有些企业由于没有建立货权发出签收制度。无法提供有力的货权交割凭证依据,因而这部分应收账款只能作为坏账处理。合同之所以成为控制经营风险的手段之一,就在于它以文字的形式明确规定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受到法律的保护。正因为如此,对合同的管理就应该更加慎重、更加完备。然而事实并非都是如此,很多逾期应收账款往往就是因为缺少完善有效的合同保障。更有甚者,现实业务当中,不少企业只依靠口头协议来进行销售活动。

三、当代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是降低应收账款的根本保障

1.制定合适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也是企业对可接受风险提供的一个基本判断标准。如果信用标准过严,虽然可以降低的坏账损失,但不利于企业销售。反之,如果信用标准过松虽然有利于企业销售,但又会增加企业风险。因此,企业信用标准的确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收益与风险。在制定信用标准过程中,应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平衡点

2.采用适合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企业赊销商品时,给予客户延期付款的若干条件,包括信用期限及现金折扣等。适当延长信用期限可扩大销售量,但信用期限过长,也会造成应收账款占用的机会成本增加,同时加大坏账损失的风险。为使客户早日付款,在规定信用期限的同时,附加现金折扣条件。即客户如能在规定的折扣期限内付款,就会享受相应的折扣优惠。

3.建立恰当的信用额度。信用额度是企业根据客户偿还能力最大赊销限额。即对客户承担的最大风险额确定恰当的信用额度,能有效防止由于过度赊销而使企业蒙受损失。在市场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应对信用额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始终保持在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使风险和收益相配比,达到既将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又使其发挥积极作用。

(二)重视客户资信调查及评价

企业在确定给赊销单位的信用条件及信用额度前,必须对客户单位进行调查并作出评价。应建立客户资信档案,客户资信程度高低,通常取决于五个方面:即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资本、抵押品、经济状况。根据这些方面设计一组有代表性,能说明客户信用品质付款能力和财务状况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三)采取有效的收账措施

企业应制定积极有效的收账政策。一般来讲,应收账款逾期拖欠时间越长,账款催收的难度就越大,成为坏账的可能性就越高;账款的使用时间越短,收回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对不同拖欠时间的账款及不同信用品质的客户,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法,制定出经济可行的不同收账政策及收账方案。而收账政策是否经济可行,主要依据收账成本与坏账损失进行分析对比并予以量化,再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以最大限度减少坏账损失。企业在应收账款快到期时,首先应发函通知客户,提示付款日期将到期,请客户按时付款,如果客户逾期没付款,可以打电话询问客户。若客户想方设法拖欠账款,使账款无法收回时,则有必要采取法律行动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提讼等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四)强化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1.提高产品竞争力。从源头控制,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不断开发新产品,开辟新的市场,拉开与其它同类企业产品间的档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使自己的产品成为畅销品,变被动为主动,使企业可以有目的地选择订单,也就是选择客户,以减少资金在应收账款上的占用,从根本上减少赊销行为,最大限度降低应收账款带来的困扰。

2.建立应收账款的监控体系、预警机制。应收账款的监控体系应包括赊销的发生、收账、逾期风险预警等各个环节。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分析管理,计提坏账准备金,计入当期费用。信用部门和销售部门进行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在工作中信用部门和销售部门要互相配合,分清各自在跟踪服务中的职责,达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促进企业销售的目的。

3.应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不断完善监控体系,改善内控制度;检查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有无异常应收账款现象,有无重大差错、、内部舞弊、故意不收回账款等情况,确保应收账款的回收。

(五)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的内部控制

1.建立应收账款责任制,实行过错追究制度。企业销售负责人应对企业销售负责,按照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对企业销售建立应收账款责任制,落实内部催收款项的责任,将应收款项的回收与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挂钩。对于造成逾期应收账款的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企业应当在内部以恰当的方式予以警示,对于造成坏账损失的业务部门和责任人员,企业应当按照内部管理制度扣减其奖励工资。这一措施将清理应收账款的压力层层传递,促使尽快回收应收账款。

2.采取灵活多样的应收账款回收办法。应收账款的分析工作是对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序进行分析,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借用存货管理中的ABc分类管理法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分析。对逾期较短的客户,不便过多的打扰,以电话或信函通知即可,以免失去这一客户;对尚未到期的客户,可措辞婉转地写信催收;对逾期较长的客户,应频繁地进行催收;对故意不还或上述方法无效的客户则应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诉诸法律。

应收账款能力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制造业 应收账款质量 变化趋势 行业间差异

一、前言

应收账款质量的好坏会影响企业销售收入的实现、盈利的真实性以及营运资金的利用效率等,企业应随时监控应收账款质量,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处于供应链的中游位置,交易模式通常是大批量采购,赊销方式运用较多,因此应收账款的规模不容小觑。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萧条,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使得我国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如此不利的环境中,我国制造业应收账款质量状况更加值得关注。

二、应收账款质量分析框架

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债权性资产,这项资产暂时掌握在客户手中,因此存在一定的变现风险。企业之所以愿意持有应收账款,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应收账款有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更多的销售收入;第二、应收账款有助于加快存货周转,提高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主要从应收账款的规模、盈利性、变现性和流动性四个方面来对其质量进行分析。

(1)应收账款规模。应收账款规模过大,一方面产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会增大;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占款过多可能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因此,企业应当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使其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本文将采用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来衡量其规模大小,该指标反映了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持有的应收账款(未扣除坏账准备)余额大小。指标值越大,应收账款规模越大;反之,则越小。

(2)应收账款盈利性。企业采用赊销方式进行销售时,以持有应收账款为代价,使更多的存货以更快的速度转换为销售收入,从而实现存货的增值,这是应收账款盈利性的体现。本文将采用单位应收账款存货增值量来衡量其盈利性,该指标反映了每持有一单位应收账款,可以获得的存货增值量的大小。存货增值量用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来衡量,因此,单位应收账款存货增值量=(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平均应收账款。指标值越大,说明每持有一单位应收账款可获得的存货增值量越大,应收账款盈利性越好;反之,则越差。

(3)应收账款变现性。应收账款在增加企业账面销售收入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回收风险。对于企业来说,获取的收入必须是实际能收回的、真实的收入,而不仅仅是账面的收入。因此,除了考察盈利性,还应该考察应收账款的变现性,即应收账款转换为现金的能力。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通常会根据应收帐款产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估计并计提坏账准备。应收账款的变现性可以通过期末坏账准备率来反映。该指标值越大,应收账款变现性越差;反之,则越好。

(4)应收账款流动性。应收账款自身的流动速度会影响企业整体资金的周转速度。因此,考察应收账款质量,还应该关注其流动性,即应收账款在一个固定时期内从形成到转变为现金的次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通常用营业收入除以平均应收账款来计算。但是,这种计算方法并不是非常精确。如果采用的是赊销方式,在确认收入时,应收账款科目所确认的值应该等于主营业务收入加上应交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因此,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1+17%)/平均应收账款,其中平均应收账款=(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三、制造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分析

样本选择和数据搜集。本文选择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属于C类制造业的公司作为样本(以下简称制造业),搜集了2007年至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剔除了部分存在异常值和缺省值的样本后,一共获得4744个样本,样本行业分布如表1所示。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软件为EXCEL2003和PASW18.0。

制造业应收账款质量分析结果。本文先对五年的总体数据求平均值,然后对每年的数据求平均值,并绘制变化趋势图,最后对五年的数据按行业求平均值,并绘制柱形图进行行业间比较,以分别对制造业应收账款质量的总体状况、变化趋势和行业间差异进行大致了解。分析结果如下:

2007年至2011年,我国制造业应收账款平均规模达到4.3727亿元,即平均每家企业期末持有的应收账款余额超过4亿,可见规模不容小觑。平均单位应收账款存货增值量为7.0657元,即每持有1元应收账款平均可获得7.0657元的存货增值。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为40.0221,即每一个会计年度,应收账款平均周转40.0221次,大约9天周转一次。平均坏账准备率为13.29%,即平均每100元应收账款中,可能有13.29元无法收回,成为企业的坏账损失。

应收账款规模。从图1可以看出,2007年至2011年间,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在逐年递增,从2007年的2.9539亿元攀升至2011年的5.4135亿元。说明我国制造业应收账款占款呈递增趋势,发生坏账损失和资金周转困难的可能性在增大。规模的增加可能由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第一是销售收入的增加带动应收账款增加;第二是应收账款流动速度减慢导致应收账款的积压。具体是何种原因,下文将结合应收账款周转率进行分析。

由于每个行业在企业规模、销售和运营模式等多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同行业的企业持有的应收账款规模也有很大不同(图2)。规模最大的是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C7),为7.8469亿元,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因为该行业大部分企业是大型机械设备制造商,一方面企业规模和交易金额都远大于其他行业;另一方面产品生产周期长导致营业周期远长于其他行业,有的甚至超过一年,导致应收账款回收期较长,存在一定的积压。规模最小的是食品、饮料制造业(C0),为1.3982亿元。食品和饮料属于快速消费品,交易金额和产品利润率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要低,因此,资金的周转速度对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非常关键。企业要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提高其周转率,并且使应收账款规模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一)应收账款盈利性

如图3所示,应收账款盈利性在2008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下降,从6.9781下降到5.4529,之后又一路攀升至2011年的7.8147。2008年是一个明显的低谷时期,每持有1元应收账款,才获得5.4529元存货增值,与平均水平7.0657元相比下降大约1.5元。说明2008年金融危机对制造业应收账款的盈利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其盈利性大幅下降。2008年后,情况逐渐好转,尤其是2010和2011年,盈利性均上升到平均水平以上,说明经济环境的好转使得制造业应收账款盈利性也随之改善。

应收账款盈利性在不同行业间存在很大差异(图4),除了食品、饮料制造业(C0)和石油、化学、塑胶、塑料制造业(C4)的盈利性高于平均水平7.0657外,其余行业全部在平均线以下。盈利性最高的是食品、饮料制造业,每持有1元应收账款,可获得40.47元存货增值。可见该行业应收账款的周转情况良好,其规模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使得企业以持有较少应收账款的代价实现较高的存货增值。这类企业可以在保持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前提下,适当放宽信用条件,增大赊销比例,从而更好地利用应收账款撬动存货增值的增长。盈利性最低的是电子制造业,每持有1元应收账款,仅能获得1.32元的存货增值。说明该行业的应收账款不能实现一个良性的循环,存在一定的积压,导致企业必须以持有较大规模的应收账款为代价来实现存货增值。这类企业应该适当收紧信用条件,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从而加快其周转速度,降低应收账款的规模。

(二)应收账款变现性

从图5可以看出,坏账准备率在2008年有所上升,从2007年的14.21%增加到15.2%,上升了将近1个百分点。2008年以后,坏账准备率持续下降至2011年的11.31%。由此可见,坏账准备率在2008年形成了一个最高点,说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制造业应收账款的变现性在2008年处于最差的状态,其后随着经济环境逐步好转,其变现性也逐步改善,2010和2011年均下降到平均值以下。

如图6所示,10个行业的应收账款变现性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如下表2所示)。变现性最好的是其他制造业(C9),坏账准备率为9.47%,即每100元应收账款中,仅有9.47元可能成为坏账损失。变现性最差的是食品、饮料制造业(C0),坏账准备率为24.1%,即每100元应收账款中,有24.1元可能成为坏账损失。可见该行业的应收账款虽然盈利性较好,能够带来较大的存货增值,但是其变现性较差,实现的存货增值中,有较大比例可能无法收回。这样无疑会影响企业盈利的真实性,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减少坏账损失,从而提高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

(三)应收账款流动性

2007年至2011年,制造业应收账款流动性处于上下波动状态,应收账款周转率在36次至50次之间上下波动,即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在7.2天至10天之间波动。其中2008、2009和2011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均低于平均水平,一个会计年度的周转次数不到38次;2007和2010年均高于平均水平,一个会计年度的周转次数高于45次。从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波动可以看出,制造业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处于不稳定状态,但是其规模却是逐年递增,可见应收账款规模的增大不仅仅是受到其流动性的影响。尤其是2008年到2010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增大,流动性加快,应收账款规模反而递增,很有可能是销售收入增加所导致的。

应收账款周转率在不同行业的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异,食品、饮料制造业(C0)、石油、化学、塑胶、塑料制造业(C4)和金属、非金属制造业(C6)的应收账款在一个会计年度内的周转次数高于70次,食品、饮料制造业甚至高达107.31次。其他行业除了木材、家具制造业(C2)为22.52次以外,其余全部低于20次。最低的行业为电子制造业(C5),仅为6.29次,也就是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达到将近60天。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巨大差异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各个行业的销售和运营模式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该行业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应收账款催收工作不力,导致客户长期拖欠和占用这部分资金,从而降低了本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速度和资金的利用效率。

四、结论

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从规模、盈利性、变现性和流动性四个方面出发,对2007年至2011年制造业应收账款质量进行了初步分析。总体来说,我国制造业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应收账款的盈利性和变现性都在逐步好转,应收账款规模虽在逐年增加,但是一部分是由企业销售收入增加所带动,且其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在逐步下降。应收账款周转率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呈现上下波动的变化规律。不同行业间的应收账款质量,除了个别行业(如食品、饮料制造业、石油、化学、塑胶、塑料制造业和金属、非金属制造业)在盈利性和流动性上存在较大差异外,其余行业和指标间的差异相对较小。

参考文献:

[1]丁金彦,徐文学.应收账款质量评价及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7,(1).

[2]王竹泉,路万忠.应收账款分析评价的方法及指标体系[J].经济管理,2000,(4).

[3]荀爱英.我国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质量现状[J].会计师,2007,(6).

应收账款能力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药商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对策

一、引言

应收账款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销售货物,提供劳务时采用赊销方式而形成的。赊销方式的优势在于:第一,在市场日趋激烈的经济背景下,赊销模式可以快速打通销售渠道,活跃市场,同时可以保护购买方,使购买方占据主动地位,所以也被购买方普遍认可。第二,采用赊销方式可以较快的将企业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减少库存商品所产生的仓储费,保险费以及维护费等,压缩存货产生的各项成本。但在提高销售额和存货周转率的同时,应收账款却占用企业的资金,金额大的应收账款和质量差的应收账款对于企业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对于国有企业,应收账款难以收回时容易给企业现金流造成危机,甚至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应收账款管理对医药商业企业的重要性

(一)应收账款管理有助于减少坏账损失。采用赊销方式销售货物是企业常见的销售手段,但是公司往往为达到集团下达的销售额和利润额,对购买方普遍采用赊销方式进行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这样的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前松后紧的销售模式是造成应收账款过多的原因。销售人员往往会在月底冲击销量额,销售人员或企业负责人在接近月底时发现实际完成的销售任务与计划相差甚远时,此时会产生急功近利的心理,极大概率上会采用赊销而增加销售额,毕竟赊销比起现销对于购买方而言更具有诱惑力。但如果不重视应收账款的考核,当应收账款成为坏账,反而影响利润的实现,得不偿失。就像当年四川长虹与某家公司26亿的坏账一夜之间使其近六的累计利润消失殆尽,损失惨重。(二)应收账款管理有助于提高资产质量。资产如同商品,在质量优劣方面有着相似的性质。资产的概念中提到它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想要实现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想要把纸面富贵转变为切实的现金,就要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足够重视。应收账款是销售的最后一个环节,只有应收账款成为现金流入企业,才能为企业所用。应收账款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应收账款的质量,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和数量,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提高企业整体的资产质量,加快企业整体运营速度,增强企业整体的经营能力。如果忽视了应收账款的管理,一旦发生难以收回的应收账款,造成资金链的断裂,对企业将是难以挽回的局面。

三、医药商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集团对成员企业应收账款考核弱化。集团公司对下属成员企业应收账款的考核多以销售额和利润额为重要指标,这会造成企业本末倒置。保证应收账款的质量是前提,同时保证应收账款金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后,再进行销售额和利润额的考核。成员企业每月按照集团的要求会上报应收账款余额数据和账龄分析以及周转率。但是对于超期或者周转率过慢的应收账款,集团并不过多介入和询问,基本依靠企业自行解决,集团也并没有强制企业执行催收或者停止销售等措施。每月例行公事上报数据和对账不能起到实质作用,也没有责任到人,由此也造成企业及负责人对应收账款的重视程度减弱。(二)奖惩机制不健全。企业销售人员的奖惩机制以销售额为参考标准,尽管也会要求销售人员负责应收账款的回笼工作,但未纳入奖惩机制,造成销售人员对应收账款回笼工作有所懈怠。一方面,形成了企业销售额达标,应收账款超标的状况。且销售人员并非财务人员,难免能考虑到应收账款对企业资金和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销售人员为拿到更多的分红,只追求销售额,降低对购买方的要求和忽视信用评级制度,仅依赖合同条款的约束力,存在侥幸心理。长期如此,企业会蒙受巨大的损失。(三)客户信用评级形同虚设。客户信用评级对与购买方签订合同或者采取何种销售方式,收款期限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一方面,企业尽管也制定相应的客户信用档案,但存在“一劳永逸”的现象。客户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每年都会发生变化,甚至瞬息万变,此次疫情就凸显出许多企业不堪一击的财务结构。如果仅凭一次信用定终身的工作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销售人员对于信用评级知识并不专业,造成信用评级形同虚设,或过度依赖财务人员提供的资料或者凭借自身经验主观的判断购买方的信用能力,并没有对购买方进行实地考察或者尽职调研。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以客户为导向,以市场为目标的口号被误读,“赶时间”签合同成为常态,认为抓住客户就抓住了商机,甚至认为信用评级是在浪费时间。

四、医药商业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一)集团应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考核。企业应转变经营理念,平衡销售额和应收账款管理的关注程度。集团也应该将应收账款也纳入考核指标。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制定预算时,以销售预算为起点,预测销售收入的同时也要预计应收账款的收回,预测现金缺口并结合现金管理手段对于预测期内可能出现的资金缺口做出预案。财务在把控财务数据,进行预测的同时,应该调动其他部门,尤其是销售部门制定预案措施。比如对于有偿债能力的购买方采取现金折扣收回货款并停止供货。有破产风险的购买方及时对其提讼。在预算执行期内,与预算数据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对比。每月集团则需要根据成员企业反馈的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周转率分析,对于超期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过低的购买方,要求成员企业采取禁止对其销售货物或者强制采取现销方式。如果应收账款金额超过考核指标,在分析原因后追究相关人责任。同时,集团应该关注集团内成员企业间应收账款。集团认为成员企业之间的应收账款是内部资金运动,不增加企业集团的资产和负债,但对于每个成员企业个体而言仍然是被占用的资金。以2018年半年度至2020年半年度累计数据对比,集团在2020年放松了对集团成员企业应收账款的考核,在2019年到2020年面向成员企业的销售收入有所降低,而应收账款却保持持平。说明对成员企业的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占比在增加,存在应收账款挂账时间过长的现象。因此集团应在考核时将系内系外应收账款统一考核,不分轻重。集团也督促各成员企业间按时付款,促进各个企业良性循环,良好发展,达到共赢。另外,关联方交易可能存在人为操纵利润的可能性,所以在集团财务报告中应充分清晰的列式成员企业间的交易情况,以便内部和外部的报表报告使用者获取更加准确的财务信息。(二)完善奖惩机制。明确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的责任,或建立专门的催收人员,将应收账款指标纳入奖惩机制。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在销售额成为现金流真正流入企业的时候,再给以销售人员相应的奖励兑现。或者不仅仅以销售额作为唯一标准,按收回资金占销售额的比例作为评价指标,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销售人员减少赊销方式,也激励销售人员在采用赊销方式后积极为企业回笼资金。造成坏账损失的,应该追究相关销售人员和负责人的责任。另外鉴于销售人员流动性较大,在离职前也应该将自己负责的客户该收回的账款处理完成,没有完成的也应该扣除一定的分红。财务部门虽然是管理核算部门,但也负有监督的义务和配合相关人员审查购买方信用等级的责任,所以对财务部门采取激励机制也尤为重要。提取少量比例作为财务部门的奖励,这样促使财务人员在事前更加积极的以专业视角审查购买方的财务能力等财务指标,事后也能参与监督应收账款资金的回笼。如果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也应该给予财务人员一定的奖励,这样对从源头控制应收账款金额,提高应收账款的质量起到积极作用。(三)从财务指标和客户指标落实客户信用评级。一是财务指标分析。定期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准确提供帐龄的结构情况。对长期处于3个月以上账龄的企业尽量采取现销方式。对往来单位逐一进行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计算应收账款与销售收入的占比,相应采取减少赊销销售或者采取催收账款的措施。对销售金额较小、信用等级差的散户一律实行现款现货,从而防止坏账发生。分客户设置预警线,从超额,超期,客户经营异常三个方面设置。例如2017年乐视出事之前应收账款超过1年的金额高达16.63亿元,占应收账款总额比例高达16.46%,这个比例也预示着乐视如今的状况,计提大额减值导致利润大幅变动和资金流的危机。二是主要客户分布分析。从三个方面落实。第一对客户资信管理,如成立时间,性质,股东结构,注册资金,主营业务等。第二分析经营发展,关注收入,利润,资金流。如果报表利润高,现金流为负,说明可能是假报表或者盈利质量很差。分析利润时如果有过多的非经营利润,说明盈利质量也较差等。第三分析以往支付信息,研究长期趋势是与本企业疏离还是依赖,有无按时支付或者逾期支付,经常逾期的风险较大。对于风险高,盈利质量差的购买方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

五、结语

应收账款管理是一项贯穿着企业运营始终的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掩盖问题是失职,发现问题是水平,解决问题是能力。我们尽量避免应收账款管理上问题的发生,有风险及时发现和防范,出现问题积极地应对,而不是坐以待毙。

总之,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与企业文化,企业性质,经营理念相匹配的应收账款管理措施,完善自身的财务体系,通过财务管理的手段最大限度的将控制权主动权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中。

参考文献:

[1]王一.小微外贸企业收不回应收账款怎么办[J].财会学习,2019(11):107-108.

[2]王红.关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9(10):156-157.

[3]朱梦云.巧用应收账款管理[J].纳税,2019(11):276.

[4]杨芳.关于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探讨[J].纳税,2019(09):223-224.

应收账款能力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应收账款 风险程度 防范与化解

应收账款是指公司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其实质是销货方提供给购货方的短期商业信用。一个公司应收账款多少和是否能够及时、有效收回,直接影响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的质量。

公司的应收账款是由产品的赊销引起的,在实际工作中赊销会给公司带来有效的市场空间,但同时又会造成应收款项收不回来的风险,尤其在当今经济不景气条件下,赊销已成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常用的营销策略,大量的应收账款也随之发生,使应收账款超过销售规模或全部资产一定的比例,形成大量的呆账和坏账。

一、应收账款比例过大的风险

应收账款比例过大,这是国内公司常见的财务病,其风险涵义是指在企业的销售活动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准确预料因素的影响,使销售收入偏离原定目标,导致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过大、坏账损失增加的可能性。应收账款的风险来源于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两个方面,一旦这种风险由预期风险转化为事实风险,对公司不利影响是巨大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司流动资金固化,资金周转失灵,支付能力下降

公司应收账款过大,意味着延期支付或不愿支付货款的客户增多,应收账款到期不能及时收回可能性增加,资金流动性变差,使短期资金长期停留应收账款上越积越多,现金短缺,公司无法购买材料、无法支付工资、无法偿付到期借款。

(二)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加大,增加了公司的损失和成本费用,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

应收账款余额越大,逾期时间越长、公司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越大,成本费用增加,利润减少,甚至直接导致一个公司由盈利转为亏损。这在国内企业案例中经常发生,如曾风光一时的四川长虹从1995年应收账款的比例占总资产0.3%,到2006年就上升到总资产的23.3%,计提坏账准备3.1亿美元,由一个高盈利的公司瞬间成为ST公司。

(三)降低了公司利润的质量,造成公司虚假的繁荣

企业收入、利润增长必然会伴随着应收账款的增长,应收账款的增加超过收入、利润增加的幅度时,一部分利润就会表现为账面利润,按照权责发生制与按照收付实现制确认的收入就会存在永久性差异,使收入产生了风险。这些虚增的收入又会造成经营形势良好的假象,误导公司增加贷款和投资。

(四)融资困难

过大的应收账款使周转时间延长,当流动资产的周转时间长于流动负债周转时间,就有了资金缺口,公司会因资金短缺到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这时银行对公司的贷款审查慎之又慎,应收账款等相关指标不达标,公司很难得到贷款。

二、应收账款过大产生的原因

应收账款过大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宏观因素影响,又有微观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在应收账款形成和积累中具有重大影响。

(一)社会诚信的缺失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法治经济客观上要求每个经济实体都应遵循诚信原则。由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诚信的理念还没深入人心,有很多人都认为商业竞争就是巧取豪夺、尔虞我诈,而“欠债不还”正是这种思想的具体表现,这是造成诚信缺失的思想基础。

(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司法腐败现象还有一定的市场

各级司法机构为了地方经济利益,在财产执行上无作为,使很多的债权人赢得了官司,却无法得到货款。一场官司的胜利,并不能保证债权人追回货款,因为这时债权人并不知道债务人有多大的还款能力?其账户资金在什么地方? 更有甚者,一些司法人员为了个人和小团体利益“吃了原告吃被告”,没完没了的官司,徒增了费用,许多公司会因费用负担放弃官司,使债务悬空。

(三)没有一个完整的企业信用信息档案

公司在进行商业信用授信时,决策的依据是对购货人的信息分析和研究,这就必须借助于一个健全的企业信息系统,深入了解授信对象的还款能力、财务状况以及诚信情况,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现阶段在我国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公司信息系统,公司在进行商业信用授信决策时,就只能凭经验、凭关系决策,对被授信人的还款意愿、还款能力、财务状况一概不知,增加了应收账款的风险。

(四)在公司的发展战略上重视利润、轻视风险

一个公司的自有资金是有限的而追逐利润是无限的,在这种战略思想指导下,企业决策者都会毫不犹豫将资产的分布向高盈利的长期资产倾斜,造成比例失调的资产结构和高比例的负债结构,日常所需的生产经营资金通过流动负债取得,特别是通过低成本的应付账款取得,如果各行各业都这么做的时候,势必会产生“三角债”。当公司的外部环境发生不利的变化时(如08年的金融风暴),就会产生大量的呆账、坏账。

(五)在应收账款管理上重视制度管理、轻视风险管理

有些公司在开发市场时,也注重了对客户的管理,如对赊销建立了客户档案,对赊销金额较大的客户进行了资信调查,建立了专门的欠款人账户等。但往往对债权的法律保障和风险管理不够重视,如对大客户没有签订赊销合同、没有保证函及抵押合同,对应收账款也只有按期限管理,没有按风险程度分类管理。

(六)在考核目标上重收入的数量增长,轻视收入质量的增长

在公司,收入和利润指标是经营者唯一要完成的指标,上级对经营者的考核主要在资产的增值和经营成果上,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公司为追求收入的增长,不顾财务风险,盲目增加授信金额,甚至采取对某几个单个客户集中授信。如ST宏盛2008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66.77亿元,其中INT公司的应收账款40.22亿元,占应收账款余额的60.24%,随着INT公司的破产,公司这笔应收账款已成为高风险资产,收回难度异常艰巨。

(七)销售部门在商业信用的授信过程中权利过大、权责不分

在许多公司,赊销是公司销售部门的职责。销售部门负责赊销的调查与审批,而收款是企业财务职责,负责应收账款的回款,这样就造成了赊销与回款“两张皮”现象,权利与责任分离,这种现象的发生,会促使销售人员为扩大销售任意放宽信用条件,从而使公司的应收账款增加。

(八)重视赊销的事前调查和事中审查,轻视事后监控和收回

有些公司在应收账款管理执行过程中,对商业信用授信和审批工作控制很严,而对事后应收账款的监控和收回控制很松。由于公司提供商业信用后,赊购方的财务状况是会发生变化的,当赊购方的财务状况发生不利于回款变化时,如偿付能力下降、存货增加、投资失败等情况,应收账款收不回的可能性急剧增加。

三、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应收账款既是公司的流动资产,又是公司的风险资产,于是,权衡赊销利益与收账风险之间的利弊就成为公司经营管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审时度势,科学核定应收账款的存量和增量

赊销对于公司并非越少越好,全是现销会给公司的竞争、扩大销售额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正常经营的公司不得不保持一定数额的应收账款,来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

从财务角度看,一般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的20%左右较合理,但也不是绝对的,实际工作中,应收账款多少应根据公司的外部环境、毛利率、与金融机构的关系及客户关系等综合考虑,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

1、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是公司保持应收账款持有量的重要依据,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各金融机构都会有惜贷现象发生,流通货币短缺,借款利率上升,这时公司就应减少应收账款,反之亦然。

2、毛利率

毛利润的增加,会导致应收账款的增加,如果增加的毛利润大于应收账款增加的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以及收账费用,应增加应收账款总额,反之应减少应收账款,增加现销比例。

3、与金融企业的关系

与金融企业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公司的一笔财富,当公司有资金缺口时,能迅速筹集到所需资金,应收账款可保持多一点,反之,则应当减少应收账款总量。

4、购货方的行业经济周期

当购货方所在行业为成长期,这时收入会增长很快,偿债能力有保证。购货方所在行业经济周期处在成熟期,收入增长较稳定,偿还债务也没问题。当购货方的行业处在衰退期时,由于行业整体利润下降,回款难以保证,这时就要减少对这些客户的赊销。

此外,在应收账款总量决策时,还应考虑公司发展战略、存货的结构及周转速度和公司产品特点,实施动态调整。

(二)建立科学授信的管理体系,强化应收账账款的事前控制

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是减少应收账款的占用,提高应收账款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要建立客户档案,公司应根据企业客户的信用记录、行业前景、财务状况等信息,采用信用的“5C”系统和信用评分法,在内部给客户评级(如A、B、C类客户),根据不同等级的客户分别给予不同额度的授信;二是要制定应收账款的早期预警系统,通过对预警信号分析,确定债务人风险等级,对那些诚信好、财务状况好、经营管理好、发展前景好的客户,可追加和维持授信金额,而对达不到要求的客户,要及时退出信用,采用现销方式; 三是在赊销前要对客户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既可采用到客户单位直接调查方式,又可采用到工商、税务、银行等单位间接的调查方式,如果一个客户连工商、税务、银行的款项都要拖欠,这笔商业信用风险极大;四是有关人员要对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授信额度、回款时间、需注意的问题等建议,供审批人员参考。

(三)完善商业信用的审批制度,做好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工作

应收账款的审批工作是控制应收账款风险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面对市场,及时调整生产能力,不能让生产能力超过市场需求而不得不采取赊销,为此,要在对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现销和赊销的比例;二是要建立赊销的授信、审批回款权责相统一的责任制,具体分工是:公司的销售机构管理赊销的调查和回款,公司管理机构管理赊销的授信审查、风险监控和考核、财务部门管理赊销的审批,这样使赊销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三权分离、各司其职、相互制约。三是要灵活、机动地利用信用政策,充分发挥其扩大销售的杠杆作用。除了运用信用额度、现金折扣和期限等信用政策外,还要充分利用赊销占总销售的百分比、还旧借新等策略,使商业信用真正成为增加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手段。四是要注重法律手段的运用,使债权的保障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对一些达不到标准的赊销客户,应与对方签订赊销还款合同、第三方保证函、抵押合同等,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五是应避免对少数客户大额应收账款授信,降低因应收账款集中在少数客户身上所带来的经营风险。

(四)建立高效、灵敏的应收账款事后监控机制

应收账款的事后监控是大多数公司对应收账款管理的薄弱环节,认真做好应收账款的监控、及时发现债务人还款意愿、还款能力变化、采取措施积极收回,是将风险降低在最低限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1、引入风险管理机制,按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分类

现在应收账款的坏账的提取主要取决于应收账款的余额和逾期的时间,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根据新会计准则,应收账款的减值以及减值程度的大小应该取决于该项目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大小,而不是企业所采取的坏账政策,因此,对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更能体现债务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未来现金流)。风险管理的具体做法是:参照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方法,将应收账款存量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五类应收账款的分类细则,变管结果为管因素(参见五级分类表)。

五级分类客观反映了应收账款质量,通过分析债务人将来偿还债务的可能性来得出结论,而不是依据余额和期限来得出坏账结论(信用期内的应收账款仍会发生损失),这样有利于促使公司管理人员识别、防范应收账款风险、在没发生坏账损失或即将发生坏账损失之前采取措施,而不是等待应收账款逾期或形成坏账了再去采取措施,避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经济损失。

2、积极采取规避风险的措施,分散和转移应收账款的风险

应收账款按风险分类后,对于关注和部分次级应收账款,根据应收账款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分散、转移应收账款风险。分散风险的方法包括:应收账款投向的分散化;应收账款投量的分散化;应收账款信用政策选用的多样化;应收账款期限结构的分散化。转移风险和保全的方法包括:将应收账款提前或部份收回;将应收账款的风险转移给金融机构;将应收账款的风险转移给保证人;将应收账款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将高风险的应收账款转换为低风险的银行承兑汇票。将风险较大的应收账款要求执行财产抵押等。

3、加强应收账款事后监管的基础工作,使之常态化、定期化

认真做好应收账款的登记、分类和监督管理是检查风险、预报风险,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方面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要认真对账。月度财务报表编制出来后,财务部门要根据每家欠款户的欠款情况编制详细的对账单交给相关的销售人员,再由销售人员与欠款户沟通,核实欠款金额,并由客户签章后返回。二是要根据报表的应收账款存量,由公司管理部门根据客户的风险特征,将应收账款按风险程度分类并对客户应收账款风险程度进行调整,提出相应的措施。三是推行应收账款月报制度。月末公司管理部门将债权的落实情况、风险分类以及回款措施编制成债权的明细表(表二)交公司领导层审议,这对于领导掌握应收账款全局,明确重点,防范和化解应收账款风险具有重大意义。

4、采取灵活多样的债权保全措施,维护公司债权

当公司通过应收账款明细表掌握各类不良应收账款后,应针对不同的客户以及不良应收账款(次级、可疑、损失)采取不同的措施:一是在收账的策略上要本着“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收风险高的款项后收风险低的款项、先经济手段、后法律手段”来进行,先清收容易收回的、有还款能力的、近期形成的,能用一般收账程序解决的应收账款,后清收难度较大的、历史遗留的、欠款户没有还款能力,用一般经济手段不能收回的款项。二是在收账方式上要针对欠款客户特点,采用“岗位清收、委托清收、依法清收、专项清收等多种收账方式,在清收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采用不同的清收手段,重点清收那些已形成坏账或即将形成坏账的不良应收款项。三是要注重用清收盘活的方式来保全资产,清收盘活的方式主要有债权转股权、以资抵债等方式,将公司的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