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纪伯伦的诗

纪伯伦的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纪伯伦的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纪伯伦的诗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戏曲艺术;南戏;《荆钗记》;传播;接受;典范

中图分类号:J802.3 文献标识码:A

南戏的代表作,历来认为是“四大南戏”即《荆》、《刘》、《拜》、《杀》。还有一种并称是《荆》、《刘》、《蔡》、《杀》,即去掉《拜月亭》而换上《琵琶记》。在这两种说法当中,《荆钗记》都居于首位,可见它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荆钗记》的传播接受,呈现出种种复杂的情况,也能说明不少问题,在此略加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荆钗记》的传播接受呈现出复杂的情况,首先由于王十朋是一位历史名人,因此引出很多议论。

这首先表现在《荆钗记》的创作动机及其作者的认定上,历来众说纷纭,大略有以下几说:

1、宋孝宗时宰相史浩或其子姓、门客所作。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卷四曰:“玉莲,王梅溪先生十朋之女。孙汝权,宋进士,先生之友,敦尚风谊。先生劾史浩八罪,汝权实怂恿之,史氏所最切齿,遂妄作《荆钗》传奇,故谬其事以蔑之耳。”

其实在李日华之前,弘治年间的理学大儒、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邱F(1421-1495)在《伍伦全备记》第一出副末开场的《临江仙》中就写道:“每见世人搬杂剧,无端诬赖前贤。伯喈负屈十朋冤。九原如可作,怒气定冲天。”

刘鸿书《听雨增纪》云:“……史氏子姓怨两人刺骨,遂作《荆钗记》诬之。”劳大与《瓯江逸志》云:“……史氏切齿,遂令门客作此传以蔑之。”

叶德辉《三和桧门先生观剧绝句三十首》其十七“扫松”:

宋王十朋劾史浩八罪,孙汝权实怂恿之,为史氏所切齿,遂妄作《荆钗》传奇,谬其事以蔑之,真厚诬昔贤矣。

恶事皆归莫洗污,当时只为哭尸愚。

琵琶记后荆钗记,何事梅溪也被诬。

按史浩或其子姓、门客作《荆钗记》厚诬王十朋一事于史无征,焦循《剧说》卷二、王季烈《P庐曲谈》已驳其无稽。

2、元柯丹邱作。《南音三籁》、《重订曲海总目》、《剧说》、《今乐考证》等主此说。《传奇汇考标目》说柯丹邱即元代著名书画家柯九思,天台仙居人,字敬仲,号丹邱生,著有《丹邱生集》。清张大复谓柯丹邱为书会才人。其《寒山堂曲谱》著录《雍熙乐府》六种之第二种《王十朋荆钗记》,作“吴门学究敬仙书会柯丹邱撰”。

3、明初宁献王朱权作。王国维《曲录》卷四首创此说。他认为以前论者“不知丹邱先生为宁献王道号,故遂以为柯敬仲耳”。姚华、吴梅等人赞同王国维此说。

现在学者对于以上几说,以赞同张大复之说者较多,因此我们基本上可以肯定《荆钗记》为元人柯丹邱所著,他是当时苏州的书会才人,属于敬仙书会。

关于王十朋的议论,可以说是伴随《荆钗记》的流传,时有所闻。明江盈科《雪涛阁集》有《汤理问邀集陈园,杨太史、钟内翰、袁国学同集,看演〈荆钗〉》:

侯家亭馆殊突兀,画栋年深半湮没。老树槎丫似秃翁,秋草蒙茸如乱发。汤君脱冠自扫除,行炙以马酒以车。褒衣肃客次第坐,奉觞qe行a趄。问客为谁?何官何氏?李中书,云间太史。武陵廷尉,公安博士。本是同年及第人,臭味契合肝肠真。尊前大嚼意兴剧,一石五斗何须论。主人爱客情独诣,拣得梨园佳子弟。歌声婉转如串珠,又似鸣泉触石际。传奇演出号《荆钗》,恰少欢会多离哀。极意描写逼真境,四座太息仍徘徊。或云此戏本伪撰,当日龟龄无此变。便如说梦向痴人,添出一番闲识见。从来天地是俳场,生旦丑净由人装。假固假兮真亦假,浪生欢喜浪悲伤。何如对客倾杯酒,且自雄谈开笑口。醒能多事醉能忘,曲里糟邱真乐土。五更酩酊金竭,归鞭挞碎长安月。西窗一觉成未成,晓鸡喔喔催明发。①

这里“汤理问”是汤沐,湖广安陆(今属湖北)人。“杨太史”是杨继礼,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钟内翰”是钟鸣陛,直隶丹阳(今属江苏)人。“袁国学”即袁宏道。他们四人与江盈科都是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故云“本是同年及第人”,更难得的是他们意气相投,“臭味契合肝肠真”,而一道观赏戏曲也是他们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汤沐安排的这次演出很成功,演员能够深刻表现剧中人物的悲剧性情感,使得在场观众十分感动。由此江盈科发表议论:戏曲只要能够打动人就可以了,像某些人那样追究历史上的王十朋是否真有其事,不是痴人说梦么。江盈科通过阐明“真”、“假”的关系,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区别开来,是深谙文学创作包括戏曲创作的规律的,而由一位剧中人物引起众多议论,可见《荆钗记》影响之大。

《荆》、《刘》、《拜》、《杀》的并称不详始于何时,根据现在看到的材料,晚明人已经频繁提及。对于这一并称的由来及内在的涵义,则各人的认识有所不同,有一些认识正可以相互补充。

王骥德《曲律•杂论上》:“称戏曲《荆》、《刘》、《拜》、《杀》,益不可晓,殆优人戏单语耳。”②又曰:“古戏如《荆》、《刘》、《拜》、《杀》等,传之凡二三百年,至今不废。以其时作者少,无此等名目便以为缺典,故幸而久传。”③这是从演出的角度来论述,认为《荆》、《刘》、《拜》、《杀》的流传是演员与观众选择的结果。而演员与观众之所以选择这四个剧本,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凌鞒酢短非杂札》云:“曲始于胡元,大略贵当行不贵藻丽。其当行者曰本色。盖自有此一番材料,其修饰词章,填塞学问,了无干涉也。如《荆》、《刘》、《拜》、《杀》为四大家,而长材如《琵琶》犹不得与,以《琵琶》间有刻意求工之境,亦开琢句修词之端,虽曲家本色故饶,而诗余弩末亦不少耳。” ④这是从戏剧语言的角度来论述,认为《荆》、《刘》、《拜》、《杀》是当行本色的典范,在这一点上超过《琵琶记》。其后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四谓“识曲者目《荆》、《刘》、《拜》、《杀》为元四大家” ⑤,焦循《剧说》卷二谓“《荆》、《刘》、《拜》、《杀》,为剧中四大家” ⑥,均是承袭凌鞒醯囊饧。

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云:“词之能动人者,惟在真切,故古本必直写苦境,偏于琐屑中传出苦情。如作《寻亲》者之手,断是《荆》、《杀》一流人。” ⑦又云:“近日词场,好传世间诧异之事,自非具高识者不能。不若此等直传苦境,词白稳贴,犹得与《荆》、《刘》相上下。”⑧所谓“《荆》、《杀》”或“《荆》、《刘》”,指的就是《荆》、《刘》、《拜》、《杀》四种。祁彪佳此处是从剧本的感人力量的角度来论述,认为四剧之所以能打动观众的心,关键在于它们不搜奇猎异,而是以质朴自然的语言,去描绘日常生活环境、包括生活细节,并从中真实地传达出人物的情感。

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减头绪》云:“头绪繁多,传奇之大病也。《荆》、《刘》、《拜》、《杀》之得传于后,止为一线到底,并无旁见侧出之情。三尺童子观演此剧,皆能了了于心,便便于口;以其始终无二事,贯串只一人也。” ⑨这是从戏剧结构的角度来论述,认为《荆》、《刘》、《拜》、《杀》情节集中,结构紧凑,是“一线到底”的代表之作,并认为这是它们受到广大观众欢迎的原因之一。

在《闲情偶寄•词采第二》之中,李渔又指出:“《荆》、《刘》、《拜》、《杀》之传,则全赖音律;文章一道,置之不论可矣。” ⑩在李渔看来,四剧的语言不是最理想,而音律却是和谐动听的,这也是它们能长期活在舞台上,并在观众中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

梁廷对李渔的这一意见作了发挥。他在《藤花亭曲话》卷二中说:“《荆》、《刘》、《拜》、《杀》,曲文俚俗不堪,《杀狗记》尤恶劣之甚者。以其法律尚近古,故曲谱多引之。”B11他在这里批评了四剧的文词而肯定了四剧的音律,认为其价值在于产生较早,因而能提供音律方面的典范。

梁廷说《荆》、《刘》、《拜》、《杀》“曲谱多引之”,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如王奕清等编《康熙曲谱》卷首“诸家论说”引“九宫谱定论说”即云:“过曲者,引子下第一曲也,无有不赠板者。或皆有赠板而彼此可互为前后者,或过曲以下挨次不可乱者,或亦可删一二换一二者,或止一过曲可于本宫调随便接去者,大率按《琵琶》、《幽闺》、《白兔》、《荆钗》诸剧本为之,或不甚错,他本误接以别宫调者甚多,不可训也。”B12卷九“黄钟尾声总论”亦云:“尾声当学《荆钗》、《拜月》二记。”B13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对于“四大南戏”的评价历来多有歧异,但总的来说,还是肯定的评价占上风。对于这种情况,《曲海总目提要》卷四“《白兔》”条分析道:“元明以来,相传院本上乘,皆曰《荆》、《刘》、《拜》、《杀》。……又曰《荆》、《刘》、《蔡》、《杀》,《蔡》谓《琵琶》也。乐府家推此数种,以为高压群流。李开先、王世贞辈议论,亦大略如此。盖以其指事道情,能与人说话相似,不假词采绚饰,自然成韵。犹论文者谓西汉文能以文言道世事也。”B14这一段议论所依据的标准,大体上是明人提出的“本色当行论”。“四大南戏”的特色和成就,的确主要是表现在本色当行上,《荆钗》自然也是如此。

在“四大南戏”当中,一般都认为《荆》、《拜》二者成就比较高。如吕天成《曲品》以《琵琶记》、《拜月亭》为“神品”;《荆钗记》为“妙品”,称其“真当仰配《琵琶》而鼎峙《拜月》”B15;以《白兔记》、《杀狗记》列入“能品”,称《白兔》“虽不敢望《蔡》、《荆》,然断非今人所能作”B16。吕天成的意见很清楚:《荆》、《拜》在《刘》、《杀》之上,而《拜》又在《荆》之上。

清初吴仪一的意见与吕天成相同,但论述更为具体。他在《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所附《或问十七则》中说:“为曲者有四类:深入情思,文质互见,《琵琶》、《拜月》其尚也;审音协律,雅尚本色,《荆钗》、《牧羊》其次也;吞剥坊言谰语,《白兔》、《杀狗》之流也;专事雕章逸词,《昙花》、《玉盒》之亚也。案头场上,交相为讥,下此无足观矣。”很显然,在他这里,也是《拜》属第一等,《荆》属第二等,《刘》、《杀》属第三等。

其他论者当中,以《拜》在《荆》之上者,如王世贞《曲藻》云:“《拜月亭》之下,《荆钗》近俗而时动人。”B17徐复祚《曲论》云:“《琵琶》、《拜月》而下,《荆钗》以情节关目胜,然纯是倭巷俚语,粗鄙之极;而用韵却严,本色当行,时离时合。”B18以《荆》在《拜》之上者,如清人金埴《不下带编》卷二云:“盖《荆钗》、《琵琶》均非实事,若院本则以二剧为冠。”B19这是以《荆钗》与《琵琶》并列,而将《拜月》排除在外。近人姚华《漪室曲话》对王世贞所说“《荆钗》近俗”表示不赞成,认为“其俗处,正元曲本色”,“必以明人习气绳之,岂得其当”。他说:“《荆》、《刘》、《拜》、《杀》为四大曲,而《荆钗》又褒然居首,岂以一二私评遂尔减色耶?”

《荆钗记》之所以广泛流传,与它塑造了一组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大有关系。

与早期南戏中富贵易妻的蔡伯喈、王魁、张协等人物形象截然相反,王十朋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义夫”形象。在他告别母亲和妻子进京赶考的时候,钱玉莲鉴于当时屡见不鲜的婚变悲剧,曾经流露出忧虑:“安然,同效鹣鹣,为取功名,反成抛闪。君今此行,又恐怕贪富别取房奁。”王十朋马上鲜明地表示:“休言,我守忠信,自古道‘贫而无谄’,肯贪荣忘恩失义,附热趋炎?”他言必信行必果,高中状元之后,面对万俟丞相的威逼利诱,始终坚守“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人生信条,宁可被改调到烟瘴之地的潮阳,也绝不肯另攀高枝,停妻再娶。他误闻玉莲死讯后,悲伤不已,到江边沉痛祭奠,声泪俱下,并且立誓不再续弦,甚至不顾别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劝诫,把信守对亡妻的“义”和保存心中一份珍贵的情感,置于礼教规范和家族利益之上。与此相应,他事亲至孝,对于母亲和岳父母都非常孝顺;为官清廉,获得百姓衷心爱戴。这是许多观众喜爱王十朋形象的原因。当然,王十朋性格的核心是“义”,这与高则诚《琵琶记》中的蔡伯喈还是不一样的,正如《审音鉴古录》中的《荆钗记•议亲》总批所说:“《琵琶》重唱,《荆钗》重做。蔡中郎孝子始终,王十朋义夫结局。演者不可雷同。”

钱玉莲的形象与王十朋相互辉映。作为一名女子,她的眼光是出众的,她选择王十朋,并非唯父命是从,因为父亲给了她选择的机会,对于丈夫她有自己的标准:“王秀才虽窘,乃才学之士;孙汝权纵富,乃奸诈之徒。才学之士,不难于富贵;奸诈之徒,必易于贫穷。王秀才一朝风云际会,发迹何难?”对此,就连与她意见相左的继母也不免赞叹:“丫头虽小,且是识人多矣。”王十朋打算进京赶考,却因亲老家贫,心存疑虑,钱玉莲就鼓励他:“想苍天不负男儿,一举成名天下知。倘登高第,雁塔题名身荣贵。若能勾赠母封妻,也不枉了争名夺利。”“皇都得意,那时好个风流婿。”那个时代知书达理的女子,其人生理想总是这样寄托在丈夫身上的,可以说是很高尚,也可以说是很实际,其中并无半点虚情假意。《分别》一出写出了她对丈夫的依恋,《闺念》一出写出了她对丈夫的牵挂,《获报》一出写出了她对丈夫的信任,有了以上铺垫,她在被逼婚的情况之下投江自尽,就不仅是基于“烈女不更二夫”的信条,而是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她虽然是一个典型的“节妇”形象,但是有王十朋这样的“义夫”形象相互映衬,她可以说是爱有所值,死有所值。这是许多观众喜爱钱玉莲形象的原因。

王母的形象也值得注意,这是一个良母的形象,与钱玉莲的贤妻形象相互辉映,与钱玉莲的继母又构成反比。王母与钱玉莲的关系,从名分上说是婆媳,实际上情同母女。从戏曲表演来说,王母的形象对于老旦脚色行当也是很有价值的丰富。《审音鉴古录》中的《荆钗记•议亲》人物上场按语说:“老旦所演传奇,独仗《荆钗》为主,切忌直身大步、口齿含糊。俗云:夫人虽老,终是小姐出身,衣饰固旧,举止礼度犹存。”说明这一形象早已引起戏曲界的重视,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老旦脚色行当的典范。

《荆钗记》的结构和语言值得称道。《李卓吾批评〈荆钗记〉》总评云:

传奇第一关子全在结构。结构活则节节活,结构死则节节死。一部死活,只系乎此。如《荆钗》之结构,今人所不及也。所称节节活者也。夫妇之变,乃后母为祟耳,此意人人能道之。独万俟强赘,孙子谋婚,俱从夫妇上横起风波,却与后母处照应,真绝妙结构也。又生出王士弘改调一段,于是夫既以妻为亡,妻亦以夫为死,各各情节,蓦地横生,一旦相逢,方成苦离欢合,乃足传耳。至其曲白之真率,直如家常茶饭,绝无一点文人伎俩,乃所以为作家也。噫!《荆》、《刘》、《拜》、《杀》四大名家,其来远矣,后有继其响者谁也?噫!笔墨之林,独一《荆钗》为绝响已哉。

其结构的妙处,一是以王十朋、钱玉莲的悲欢离合为主线,贯穿始终,符合“立主脑”、“减头绪”的要求,使观众的注意力能够集中。二是以荆钗作为标志性的道具,让它在关键时刻出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议亲时,不取金钗,而取荆钗,清楚地显示了钱玉莲对王十朋的选择;投江时,“栓原聘之荆钗,永随身伴”,荆钗成了殉情的信物;团圆之前,钱玉莲又向义父重申:“把原聘物牢栓在髻上,荆钗义怎忘”,于是荆钗又成了夫妻重圆的见证。三是针线细密,前后照应。如《堂试》出写太守看到孙汝权的试卷与王十朋的试卷笔迹相似,为《套书》出孙汝权篡改书信留下了伏笔。到《套书》出,又通过孙汝权之口再交代一遍:“我与他同学,况字迹与我相同。”假信能够欺骗很多人,可见绝非偶然。又如《参相》出写王十朋不接受万俟丞相招赘,万俟丞相将他与原任潮阳佥判的王士宏对调,为《误讣》一出作了张本。《意旨》出,王十朋对母亲说:“明年正月十五日玄妙观起醮大会,我已曾差人分付追荐我妻”,为后面《荐亡》出王十朋与钱玉莲在观中相会作了铺垫。四是冷热调剂,使戏剧节奏张弛有致。如《哭鞋》出写钱玉莲投江,王母到江边寻找,《祭江》出写王母到江边祭奠钱玉莲,两出之间插入净(扮孙汝权)、丑(扮钱姑)演出的《抢亲》,这在演出时可以使剧场的气氛得到调节,不至于单调和沉闷。这样成功的戏剧结构,再加上曲调的恰当运用,就使得《荆钗记》便于演出,能让生旦净末丑诸行当脚色各展所长,使戏好看,成为广受欢迎的场上之曲。

《荆钗记》的语言雅俗共赏,如《晤婿》中的:

【小蓬莱】(外上)策马登程去也,西风里劳落艰辛。淡烟荒草,夕阳古渡,流水孤村。(净上)满目堪图堪画,那野景萧萧,冷浸黄昏。(末上)樵歌牧唱,牛眠草径,犬吠柴门。

【八声甘州】(外)春深离故家,叹衰年倦体,奔走天涯。一鞭行色,遥指剩水残霞。墙头嫩柳篱畔花。见古树枯藤栖暮鸦。嗟呀,遍长途触目桑麻。

【解三酲】(末)步徐徐水边林下,路迢迢野田禾稼,景萧萧疏林暮霭斜阳挂。闻鼓吹,闹鸣蛙,一径古道西风鞭瘦马。谩回首,盼想家山泪似麻。(合前)

随着人物动作变换展开景物描写,不仅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而且便于演员相互配合,移步换形地进行表演。这样的曲词,可以说是兼顾了文学性与舞台性,完全符合本色当行的要求。

《荆钗记》自问世以后,一直盛演不衰。观众对《荆钗记》耳熟能详,以致戏班演出时不能随便更改,否则就要遭到惩罚。张岱《陶庵梦忆》卷四“严助庙”载当时的演出云:“五夜,夜在庙演剧,梨园必倩越中上三班,或雇自武林者,缠头日数万钱?唱《伯喈》、《荆钗》,一老者坐台下对院本,一字脱落,群起噪之,又开场重做?越中有‘全伯喈’?‘全荆钗’之名起此?”

在《缀白裘》、《纳书楹曲谱》、《集成曲谱》等选本和曲谱中,《荆钗记》入选的出数都居各个剧本前列。清末昆剧舞台能演出二十几出,传字辈艺人尚能演出十四出B20。在长期的演出过程中,还涌现了一批以表演《荆钗记》著称的演员。

明万历年间王渭台擅演《男祭》。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三《曲余》云:“余一夕见渭台之剧,于《思亲》之【雁鱼】,《悼亡》之南、北,才吐一字,而形色无不之焉。”《悼亡》即指此剧。清乾隆年间庆宁部小生刘大保亦擅演此剧。

明末秦淮名妓尹春擅演《见母》、《祭江》。余怀《板桥杂记》中卷《丽品》云:“尹春,字子春,姿态不甚丽,而举止风韵,绰似大家。性格温和,谈词爽雅,无抹脂鄣袖习气,专工戏剧排场,兼擅生、旦。余遇之迟暮之年,延之至家,演《荆钗记》,扮王十朋,至《见母》、《祭江》二出,悲壮淋漓,声泪俱迸,一座尽倾,老梨园自叹弗及。余曰:‘此许和子《永新歌》也,谁为韦青将军者乎!’因赠之以诗曰:‘红红记曲采春歌,我亦闻歌唤奈何。谁唱江南断肠句,青衫白发影婆婆。’春亦得诗而泣,后不知其所终。”

《见娘》此出唱做并重,哀婉动人,为冠生重头戏之一。乾隆末年,庆宁部小生刘大保擅演此剧,当时人评为“小生中表表者”,又有诗赞云:“惊喜无端客宦情,萱亲欢养痛钗荆。王郎恨与江波永,那得如君为写生。”B21清末沈月泉等擅演,近代“传”字辈艺人中冠生赵传B擅演,俞振飞亦擅演,曾多次演出,并有专文论述此出的表演艺术,见《俞振飞艺术论集》。1922年昆曲保存社会串演了《见娘》,孤洁《昆曲保存社会串感言•续评第二日》评曰:“《见娘》:生、老旦、末三角并重,唱白紧凑。李式安君之浏亮,张紫东君之沉着,贝企中君之哀感,可谓神妙欲到秋毫颠。而贝君【江儿水】、李君【古江儿水】一折,令闻者酸鼻,最擅胜场,串工均细到。”B22

有些本来并不重要的场次,经过一代又一代艺人的加工,也成了很受观众欢迎的戏。如《男舟》一出,系集《六十种曲》本《荆钗记》第四十七出《疑会》及第四十八出《团圆》之上半出而成,舞台演出本有改动,《缀白裘》八集载有此出。剧演钱载和升任两广巡抚,舟过吉安,派邓兴邀请致仕在家的原礼部尚书邓谦、吉安知府王十朋前来赴宴。席中唱曲行令,催花饮酒,钱载和乘机故意从袖中取出荆钗当酒筹,王十朋睹物伤情,不禁流泪。在表演艺术上,扮演邓谦的净角的表演很有特色,所以流传下来。1922年昆曲保存社会串演了《男舟》,孤洁《昆曲保存社会串感言•续评第二日》评曰:“《男舟》之邓芝山,以尚书致仕,而饕餮刻啬情形,令人失笑。朱杏农君嗓音豪阔,举止极合老乡官身分,念福建曲子十分流利,洵于副净三折肱矣。”B23

从一出戏里能够锤炼出如此众多的折子戏,这里既有《荆钗记》剧本提供的基础,也凝聚着世世代代戏曲艺人的心血。

由于《荆钗记》多方面的成就,其流传范围很广,明万历年间姚旅的《露书》卷九《风篇中》就有福建戏班到我琉球地区演出《荆钗记》的记载:

琉球国居常所演戏文,则闽子弟为多。其宫眷喜闻华音,每作辄从帘中窥。宴天使,长史恒跽请典雅题目。如《拜月》、《西厢》、《买胭脂》之类,皆不演。即《岳武穆破金》、《班定远破虏》亦以为嫌。唯《姜诗》、《王祥》、《荆钗》之属,则所常演,每啧啧羡华人之节孝云云。

可见《荆钗记》作为传扬节孝的典雅之作,受到包括妇孺在内的各阶层观众的广泛欢迎。(责任编辑:陈娟娟)

① 江盈科《雪涛阁集》卷二,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刊本。

② 王骥德《曲律》,《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149页。

③ 同②,第154-155页。

④ 凌鞒酢短非杂札》,《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253页。

⑤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87页。

⑥ 焦循《剧说》,《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八),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109页。

⑦ 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24页。

⑧ 同⑦,第24-25页。

⑨ 李渔《闲情偶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七),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18页。

⑩ 同⑨,第22页。

B11 梁廷《曲话》,《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八),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257页。

B12 王奕清等编《康熙曲谱》,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10页。

B13 同B12,第300页。

B14 《曲海总目提要》,天津市古籍书店,1992年影印,第139页。

B15 吕天成《曲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224页。

B16 同B15,第225页。

B17 王世贞《曲藻》,《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34页。

B18 徐复祚《曲论》,《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236页。

B19 金埴《不下带编•巾箱说》,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9页。

B20 这十四出是《议亲》、《绣房》、《送亲•别祠》、《参相》、《改书》、《见娘》、《梅岭》、《脱冒》、《男祭》、《开眼》、《上路》、《男舟》、《女舟》、《钗圆》,见周传瑛口述、洛地整理《昆剧生涯六十年》。

B21 铁桥山人等撰、周育德校刊《消寒新咏》,中国老年文物研究学会中国戏曲艺术中心,1986年版,第65-66页。

B22 《申报》,1922年2月18日第8版。

B23 同上。

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Transmission and Acceptance of

"The Story of Wang Shipeng and Qian Yulian"

ZHAO Shan-lin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纪伯伦的诗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工程 计算机技术 应用

一、前言

从目前广播电视工程来看,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技术不但提高了广播电视的传输效率和清晰度,还解决了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施工难点,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技术优势,使广播电视工程能够更好的服务用户并满足用户要求。由于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较快,对新技术的应用速度也不断提高。基于这种现状,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应明确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大力推动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

二、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目前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其应用领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媒体内容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在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中,媒体内容主要为普通的音频和视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也主要是模拟信号的传输。由于模拟信号容易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传统的广播电视内容的传输过程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素。受到这一因素的制约,广播电视在媒体内容上无法做到更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的传输从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变成了数字信号传输,不但信号质量得到了保障,传输效率和传输效果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因此,计算机技术改变了广播电视的传输方式,使广播电视的传输效果更加理想。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之后,广播电视工程的媒体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广播电视由于受到模拟信号的限制,在媒体内容上都是以传统的音频和视频信号为主。而计算机技术为广播电视工程带来了数字传输方式,使广播和电视的媒体内容从传统的模拟音频和模拟视频变成了数字音频和数字视频,不但提高了音频和视频的整体质量,也使音频和视频信息更加丰富。同时我们还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对音频和视频信息进行轻松的后期处理,能够赋予音频和视频更多的信息,增加音频和视频的信息含量,提高音频和视频信息的整体质量,为广播和电视的传输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媒体内容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2.2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媒体网络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传统的电信网基于电路交换理论,广播电视网基于模拟频分单向分配理论,计算机网基于分组交换理论。随着传输理论和交换理论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首先,融合后的新一代网络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宽带数字应用平台,使原来在传统窄带网上不能实现的多媒体应用、大量数据的自由交换,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这将进一步促使网络用户的发展,它们开始在技术上趋于一致,并在业务上相互融,从而对网络的传统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的新型中间件基础理论,突破中间件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机制,建立中间件核心平台,提出面向新型中间件技术的分布式系统开发模式和开发方法,为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计算提供有效支撑。数字媒体接人网络的最大特点在于异构性。有线电视网络和互联网在接人设备、接结合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不同特点,通过其数据信息、音频信息、图像信息和视频信息的融合,将互联网在传输方面研究的成果(端对端的通信和组播通信等)与有线电视网有机地融合,构架成数字媒体网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所以,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媒体网络中改变了传统的传输方式,增加了网络传输的方式,提高了传输效率,增加了广播电视的传输范围,使广播电视工程更符合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2.3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操体计算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高性能计算正处于新思想、新方法的探索与发展的变革前夜,必将探索和发展新型体系结构与存储技术。高性能计算技术已从过去单纯追求高的峰值速度,转而关注系统的高效能(HighProduetivity),即提高系统的实用性能、可编程性、可移植性、可靠性、可扩展性,降低能耗,同时降低系统的开发、运行及维护成本。制约当前高性能计算系统与应用发展的 off 一 The 一 Shelf)结构,即采用商品化的部件构建系统的技术,技术简单、成本低、但实用性能差.一是定制结构,指构成系统的主要部件,如处理器、互连网络、基本系统软件都是专门定制的,实用性能高,但技术复杂、成本高。SMP 与机群已成为高性能计算机的主流。随着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和深人,包括大型科学工程计算和海量数据处理两个方面,网格计算成为了拓展高性能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手段,一些新概念计算技术研究正在兴起,如量子计算和光计算。此外,在高性能计算系统中,存储(Storage)由于存放了最重要的资源(数据)而成为非常重要的部件。不论从技术、业务,还是市场来看,近十年来存储的重要性持续上升。事实上不只是计算机需要存储器,在互联网络、通讯、广播电视和数字家电等领域对大容量存储器的需求也会更加迫切。

三、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取得的效果

3.1计算机技术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技术含量

应用了计算技术之后广播电视工程在传输方式、媒体内容、媒体网络和操体计算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增加了广播电视工程的传播能力,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技术含量、所以,我们要对计算机技术有全新的认识。

3.2计算机技术增加了广播电视工程的融合能力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广播电视工程有效融合了多种相关技术,使广播电视工程的整体技术能力得到持续提升,丰富了广播电视工程的内容。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增加了广播电视工程的融合能力。

3.3计算机技术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传输效果

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工程在传输方式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改变了过去模拟信号传输方式,增加了数字信号传输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传输效果,满足了广播电视工程的传输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性存;;“以太”本地计算机网络的性能特性分析 [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1 年 10 期

纪伯伦的诗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外呼吸式; 玻璃幕墙; 设计; 施工

中图分类号:TQ6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态平衡的认识逐步加深,为节约占地面积,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建筑行业的繁荣,带动了各种类型的幕墙设计施工的发展。 近年来,幕墙不仅广泛用于各种建筑物的外墙,还应用于各种功能的建筑内墙,很大程度地满足了建筑内外墙的特殊需要,提高了建筑内外墙的环境,并产生了很好的装饰效果。

1.外呼吸式玻璃幕墙的组成

整个外呼吸式玻璃墙系统分别由内层幕墙、 外层幕墙、建筑的通风道、遮挡阳光的百叶窗帘、格栅、连接件体系、内外层幕墙挂件、防雷系统等多个环节构成。 其中,幕墙系统的通风道使用自然通风,同时,在通风道的外部,要采取有效的防水、防虫措施,比如通风道的外部使用防水百叶。 在连体件体系中,一般都会采用三维可调节结构。 在进行防雷设计时,外呼吸式玻璃幕墙系统多采用封闭环防雷结构,并和建筑的主体结构相互连接。 最后,在玻璃幕墙层间和周边要采取周密的防火设计, 一般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利用镀锌板加防火岩棉作为层间封修。

2.技术原理

冬季天气寒冷时,自动进风口关闭,将外层玻璃幕墙的出气口堵住,将双层玻璃通道内冷空气隔离在窗外,使室内形成温室。白天太阳照射在外墙玻璃上,玻璃吸光,从而降低内墙玻璃内外温差,阻止室内热量的对外扩散。夜间室外温度降低,由蓄气层内蓄热空气向外层幕墙补偿热量,室内热量得到相应保持。因此,无论白天夜间和冬季都可实现室内保温效果,不需要使用空调,节约了电能。夏季天气炎热季节,利用空气流动热压原理和烟囟效应,由双层幕墙进气吸入空气进入换气层,换气层内气体受热,产生由下向上的热运动,由出气口把双层幕墙内的热气排到幕墙外面,从而降低了内层幕墙温度,起到隔热作用。因此,夏天室内也不需要空调,就可保持凉爽状态。

外呼吸式玻璃幕墙各个组件均在工厂定型加工制作,精度高、误差小、标准化、有利于安装施工。另外,它属于散装式结构,运输方便、安装简便、容易固定、便于拆卸维修和更换。特别是龙骨之间为全柔性连接,内层玻璃可从内侧独立拆换;外层玻璃可以从外层侧面独立拆换,互不影响。再次是各部件坚固耐用,能经受住地震的考验,可以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脱落,地震后经维修仍可使用。它与传统玻璃幕墙相比较,除具有传统幕墙的全部功能以外,它的最大特点是比传统的幕墙节约冷源和热源效果更加明显,节约率平均可达40~50%。外呼吸式玻璃幕墙可适用于一切建筑,特别适合东南朝阳方向建筑物外墙面的安装。但是,由于目前成本价格比较昂贵,每平方米达4000元左右。因此,只适用少数高档宾馆饭店、展览馆、体育馆和办公大楼中使用。

3 外呼吸式玻璃幕墙的设计分析

3.1 外呼吸式玻璃幕墙的结构设计

在外呼吸式玻璃幕墙的设计过程中,内层幕墙一般是双钢化中空 Low-E 断热明框幕墙,外层幕墙由宜用夹胶玻璃明框幕墙组成。 在结构设计之时,建筑玻璃幕墙的竖向龙骨要科学合理地进行隐蔽,一般都会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段隐藏在玻璃之后,并形成椭圆弧的形状。

3.2 外呼吸式玻璃幕墙的保温及降噪设计

在此次工程的外呼吸式玻璃幕墙系统设计过程中,将空气层设置为缓冲区,在玻璃幕墙的内层设计中,使用断热型材料和中空玻璃,并用胶条进行严格密封,因而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大幅度地降低了热量的流失和损耗,同时,也具有很好的隔声性能,在设计过程中隔声性能能达到Ⅱ级。

3.3 外呼吸式玻璃幕墙的抗震设计

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在遇到地震或者是一些冲击力很强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一些建筑物的构件会因这些外力发生很大程度的相对位移,此时外呼吸式玻璃幕墙的各部分构件会在这些外力的强迫下产生水平位置上的移动。 因此,在建筑的抗震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外呼吸式玻璃墙施工当地的风载和地震荷载的组合效应,在外呼吸式玻璃幕墙和整体的主体建筑之间采用弹性连接。 这种设计方式,使得建筑物主体工程和玻璃幕墙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相互分离,当遇到大雨、大风或者是地震的时候,外呼吸式玻璃幕墙不会因为主体建筑构件的位移而产生挤压破坏。

3.4 外呼吸式玻璃幕墙的避雷设计外

呼吸式玻璃幕墙的避雷设计过程中,需要让幕墙系统形成独立的防雷系统。 可以在每个单元之间使用铝板进行连接,竖向结构上的竖向框用均压环进行连接,平均每三层便和整体建筑主体实施科学有效的接地设计, 从而使得外呼吸式玻璃幕墙的防雷系统和主体建筑结构的避雷系统结合起来。

3.5 防火设计和抗冲击性能设计

玻璃幕墙是整体建筑的外衣,不仅在整体的建筑美化中起到了很大的装饰作用, 而且也是建筑防火的重要环节,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除了安装火灾报警系统等一些防火措施之外,也可以对楼层的楼板边缘和外呼吸式玻璃幕墙的缝隙进行层间防火封修的设计施工。

4 外呼吸式玻璃幕墙的施工

呼吸式幕墙的组装形式为框架拼装形式。 在工厂加工完成所有的横竖框后,按照幕墙设计图纸对土建结构进行尺寸复合,检查埋件位置是否合适,找基准放线。 对内外层幕墙所用的钢构件进行安装调试,包括幕墙的连接件、电动百叶钢梁、轴以及钢格栅等的焊接件,目的是在安装框架前不再使用焊接工具,保证框架和玻璃不会被损伤。 具体施工步骤为:①安装内层幕墙的框架、玻璃、打胶,各部位的封修;②安装外层幕墙的框架;③安装幕墙立柱后面的封修板,层间的防火封修结构;④对内层幕墙外侧玻璃清洗;⑤安装铝合金遮阳百叶电机传动机构,调试合格后进行百叶的安装,然后总体调试;⑥安装钢格栅组件和风量调节器;⑦对空气层进行清理(包括对内层玻璃、百叶的清洗);⑧安装外层幕墙的防水百叶和防虫网结构;⑨安装外层幕墙玻璃、打胶,各部位的封修。

在实际安装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几个关键点的安装:

(1)预埋件。预埋件是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的构件之一。埋件制作与安装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幕墙的质量和精确度。因此,对每个埋件都要精确定位,反复计算和校对。要特别控制埋件的三维误差,不能有积累误差出现。埋件表面必须是经过热浸镀锌处理的,未经过镀锌处理的埋件不能使用。

测量放线。在外墙面放线时要深刻了解外墙面标高、位置变化等特征。要精确确定关键层、关键点的位置。测量时要对整个墙面进行统一测量,分层分点放线并作上明显记号。对测量结果要进行分类整理,绘制出测量成果图。

(3) 立面单元控制。标高方面控制采用地面控制标高统一控制,即采用 ±0. 000 mm 作为原始标高控制点,在地面作一个标高控制网,控制网闭合误差不大于 2 mm,以此为基准在各边缘控制点处垂直向上引伸,在各楼层处设置层间标高控制网,主要层标高控制网均应进行闭合检查。经闭合检查的控网点在混凝土面及墙面的控制点作为立面控制单元的基准点。

(4) 控制单元的确定。根据幕墙系统外立面尺寸及弧度,将每层幕墙分成多个单元,每个单元按九宫格划分。九宫格内九片玻璃的安装、调整、定位,依据九宫格边缘四个光点进行检测及控制。

(5)转接件。转接件为幕墙的承载力部件,表面为热浸镀锌,精度要求高。三维定位要准确,不能有误差。与主体结构之间连接要牢靠,不能有松动和移位现象。安装时,首先要选定幕墙内侧转换件,作为本层的基准转接件。当两个基准层的转接件施工完毕后就可拉设钢琴线。以此两层转接件为基准,接设各楼层各点位的竖向和横向钢琴线。钢丝的张紧程度要适宜,拉力过大,钢丝易断,拉力过小,有松动,影响转接件定位精度。转接件平面位置偏差要控制在1mm以内。垂直误差和顶部水平误差要控制在1—100mm之内。

(6)板块玻璃安装。玻璃板块在工厂定型制作而成。由玻璃板、结构胶、双面贴、铝附框及玻璃挂板、密封胶等配套而成。玻璃板块运送到工地后要按不同规格尺寸堆放。因为体积大、重量大、价格昂贵、易破碎,因此堆放时要互相倾斜,以防倾覆,造成损坏。吊装时楼上楼下要用专人负责指挥,用布话机联络。对周围区域要设安全隔离带,防止它人闯入吊装区内。吊装要轻起轻落,准确到位。玻璃板块入位时用木杠和木榔头调整位置,严禁用铁器击打。位置放好后再上插芯,插芯是安装的关键,一定要精细,要丝扣上满、上牢,并与相邻玻璃块接搓平顺,不要有差缝出现。

(7)打密封胶。玻璃板块安装调正后即可开始注入密封胶。该工序是防雨水渗漏和防空气渗透的关键工序。打胶前用干净不脱毛的洁布和二甲苯将注胶缝清理干净。胶缝清洗后应尽快注胶,超过半小时后应重新清理。注胶应饱满、平整、密实、无缝隙、接口处厚度一致。

6.安全质量措施

质量验收除满足国家和地外方相关规范标准以外,还必须做外到埋件位置准确,不得悬空。型外材及玻璃块外观质量不得有缺外陷。幕墙的造型和立面分格必须外符合设计要求。幕墙应无渗漏,外防雷设备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外要求。埋件前后左右偏差不得大于20mm,标高偏差不得大于外10mm。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外经过严格的检查验收后方可进行外下道工序。外安全措施。四级以上大风外或雨天禁止高空作业。高空作业外时施工人员必须系好安全绳。天外气太热和太冷时应停止施工。施外工前对操作手应进行专业技术培外训。吊装时应有警告牌和隔离外带。总之,悬空的高空作业一定外要有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障措施。

结束语

外呼吸式玻璃幕墙设计施工有着严格的控制规范,加强对外呼吸式玻璃幕墙的科学设计, 确保玻璃幕墙的防火、抗震、耐冲击性能,提高整体幕墙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美观性,既可以实现玻璃幕墙在整体建筑结构中的实用功能,又可以美化整个建筑的外观,具有更高的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如峰,刘艳东.谈外呼吸式玻璃幕墙设计与施工[J],山西建筑.2012,14.

[2] 刘东亮,岳永亮,胡居传.外呼吸式双层玻璃幕墙内流动和换热的数值研究[J],制冷与空.2010,4.

[3] 金凤云,孙春华,夏国强.外呼吸式双层玻璃幕墙模拟分析[C],2009 年全国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空调模拟分析学组学术交流会.

纪伯伦的诗范文第4篇

一、扎格泽博斯基的德性知识论:概念及其问题

扎格泽博斯基认为伦理学与知识论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知识论应该以德性为中心,因此德性是其知识论的核心要素。

(一)德性“德性”这一概念应不能局限于人类的美德,更可以应用到非常广泛的范围。如休谟所说,包括正义、忠诚、人道、慷慨、仁慈、谨慎、勤奋、坚定等品质都可以被视作德性。扎格泽博斯基以此为基础对“德性”加以发展,认为德性不仅是从未被怀疑过的美德,而且应被看作是灵魂的状态,是被归赋于人类的属性。与此同时,德性的概念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具体来说,扎格泽博斯基的“德性”所要表达的是一种习得的人类美德,是人的深层特质。那些在不同地方和不同历史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特质都可以算作德性。这些特质可能包括智慧、勇气、仁慈、正义、诚实、忠诚、正直、慷慨等等。当然一些德性是理智的,一些则是道德的,也有一些可能既非理智也非道德。而德性概念的理论意义在于它是理论伦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大多数道德理论都承认德性有助于人们理解道德的本质,能够更好地将其自身与理论伦理学中的其他重要概念联系起来。其实践意义则表现为我们可以在做决定和评价他人时使用。而且这种评价与按照对与错的纯粹形式主义概念相比,更加简单和自然,也更加明确。甚至我们通过德性的情绪特征,凭借德性形成的行为动机,能够极其可靠地引出真信念。例如,心智开放是习得的特质,包含着对他人意见开放的倾向,甚至是与自身相抵触的意见。那么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凭借这一特质引起的认知行为,就能够可靠地获得真理。因此,假定两个人中有一个人具有开放的心智,另一个没有,那么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前者比后者更可能获得真信念。当然也不排除例外的情况,我们只针对一般情形来说。

(二)德性与善德性是一种美德,那么德性就与善的想法直接相关,然而到底哪种德性才是善呢?扎格泽博斯基认为,当我们称德性为善的时候,我们可能指的是它使得某人为善,或者指的是它是善的。在前一个意义上,德性对其拥有者来说可能是使其可敬的;在后一个意义上,它本身是可敬的。然而善的这些观念并不是等价的。比如仁慈在前一个意义上来说是善,但在后一个意义上来说它是否是善值得商榷的。在德性的形而上学问题中,德性作为一种特质,可能被认为是个抽象的对象,与此相关的问题则是抽象的对象本身是善,还是只因为它使得其拥有者为善,所以我们称之为善呢?阿奎那(ThomasAqui-nas)认为“德性就是使得其拥有者为善,并且使他的工作也为善”。[4]90扎格泽博斯基基于这个基本立场,提出德性应该被称为善,是因为它使得某物为善。因此德性就是使一个人为善的品质以及不能导致其不正当行为的品质,这也就暗示着德性对世界来说是善。更进一步来说,德性的善在每一种情况中都表现在其自身。也就是说,即使在某种情境它使得某人更不好,德性依然值得拥有。因为如果没有它,人们就需要做更多的道德工作以实现更高水平的道德价值。扎格泽博斯基以法官为例来解释这个问题,[4]98比如一个有同情心但不公正的法官可能比同情心要少的法官更不好,但是他的同情心对其本身而言是善,同时也是值得拥有的。因为有了它,他必须要克服的就只有不公正;而若没有它,他必须要克服的就是不公正和缺乏同情心。概言之,在扎格泽博斯基看来,德性与善具有紧密的联系,一个人通过拥有德性而为善。拥有德性,能使其拥有者和世界都更接近善的状态。同时德性往往使得其拥有者的道德价值增加,也使得对世界的善增加。

(三)德性与能力上文说过,德性是习得的人类美德,能力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认为是习得的美德,[5]那么德性是否是能力的表现形式呢?或者说能力是否能被称为是一种德性呢?值得注意的是,扎格泽博斯基对于德性和能力的区别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即能力更应该是一种技能,或者与技能密切相关,而德性不是。技能是与行为相关,这样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对其自身来说有技术上的困难,因此能力是对技能的掌握。与之相比,德性则完全不是,虽然一些德性能够做困难的事情,但是所涉及的困难并不是行为本身的技术困难。而且,能力作为一种技能是可以被人所忘记的,而德性却不会。即使我们会失去例如勇气这样的德性,但是我们不是因为忘记如何作为勇敢的人而忘记它。其次,扎格泽博斯基认为德性有其对立面———恶,能力却没有。能力的唯一对立面是缺乏能力,但是恶却不是简单的缺乏德性。亚里士多德甚至认为每种德性都有两种相反的恶行,但能力并没有两个对立面。再者,我们在训练能力的时候,所进行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关联至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德性则相反,它在本质上就是有价值的,它在训练中所进行的行为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因此,扎格泽博斯基坚持认为德性不同于能力。许多德性虽然具有与之相关的能力,能够让具有德性的人在其行为中更加有效,我们通常期望人们拥有德性来发展相关的能力。然而,人们拥有德性而缺乏相应的能力也是有可能的。因此,总的看来,德性是优于能力的。借由德性以及与之相关的善、能力的概念,我们能够对扎格泽博斯基德性知识论的核心“德性”有基本理解。德性的这些基本要素,更为她阐述自己的见解提供了基础,也才能提出其范例主义的德性知识论。

二、范例主义:扎格泽博斯基的进路

索萨的德性知识论以理智德性的“可靠性”为其理论基础,但扎格泽博斯基对索萨结合可靠主义(reliabilism)[6]的做法表示反对,认为可靠主义不可能开发出德性知识论最有价值的资源。相反,由于道德和知识话语的相似性(两者均属于评价性),使得知识论应该提升到更高层次的水平,以德性为知识论的核心,知识的评价以追求更高的知识价值为目标。[3]290由此,她提出了自己“范例主义”的德性知识论。范例主义的德性知识论与以往知识论理论有所不同,它首先是一种激进的德性理论,以道德上善(od)的范例为基础。这一理论借助了普特南(HilaryPutnam)和克里普克(SaulA.Kripke)的语言哲学与逻辑哲学理论,尤其是直接指称理论。比如,金子就是这样的材料,好人就是这样的人。[7]51范例主义所挑选的范例可以定位于术语“好人(odper-son)”的指称,而不是描述性概念的使用。普通人通过道德实践而认识到,知道什么使得他们成为好人似乎没有必要。实际上,我们不需要联系“好人”的任何描述性意义,我们语言的使用者可以成功地指向好人,甚至当他们与“好人”的错误描述相联系的时候。因此,只要能够挑出范例,人们就能够成功地指向好人。扎格泽博斯基认为挑出这样的人的行为已经根植于我们的道德实践中。道德学习,同其他类型的学习一样,主要是通过模仿的能力。我们挑选出的范例是最可让人模仿的,他们是最可敬的,因此是最可让人模仿的。我们通过钦佩的感情来确定可敬的人。当然,钦佩的情绪是我们思考之后拥有的,或是已经经受了别人的批判,我们假设它是值得信赖的。然而,我们不能保证我们钦佩的思考是可敬的,也不能保证我们的所见或记忆是值得信赖的,即使它也经历了思维的检验。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利用我们的能力且尽我们所能。于是,这一理论与“范例中的好人可能仅仅只是偶然的好”[7]53这一可能性能够相容。如“在范例上认为好的人是真的好人”这一判断就可以是错误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扎格泽博斯基认为好人和“这样的人”之间存在概念性连接,仅当人们能够普遍相信自身钦佩的倾向时,该概念性连接才能保证人们通常是正确的。当然也存在这样的情况,由于范例的错误,甚至善的概念也是错误的,导致社会情境中的认识主体从根本上都是错误的,不过这里我们不深入讨论这一点。上述推论的结果使得扎格泽博斯基认为,什么使得好人成为好人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她甚至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当我们说到这样一个好人时,我们直接指向的是圣弗朗西斯、孔子、耶稣,而隐隐抛开了什么对他们成为好人是必不可少这一问题。[7]53这也反映出范例主义的优势,在一开始就需要被解决的“什么使得一个人成为好人”这一问题既不是形而上的问题也不是实质性的问题。更进一步说,运用范例主义的方法,对象所具有的深层的、重要的、甚至是必需的特性都可以通过经验观察来确定。从根本上来说,扎格泽博斯基的范例主义德性知识论以道德上善的典范为基础,指向该理论的所有道德概念。与此同时,这些概念以及责任和善的生活的概念,都通过指向范例来确定,且这些范例直接通过钦佩的情感来确定。其优势在于,对什么使得一个好人成为好人这一问题并不是鉴于先验的而是在经验上来确定。这样一来,许多传统知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这里就找到了出路。范例主义德性知识论为知识论的发展打开了新的一扇窗,但是这条对德性知识论探讨的道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需要面对怀疑论的挑战。

三、德性知识论的挑战:怀疑论

怀疑论对知识论的挑战主要表现为:由于怀疑论常常运用于真信念,知识,或确证的信念,所以我们能够尝试但是可能无法获得真、确证的信念、知识,并且从未发现我们的这种失败。为此,扎格泽博斯基在其《知识论》(OnEpistemology)中提出了“怀疑论抨击的三个阶段”,明确表达了怀疑论对德性知识论整体的挑战。

(一)无限回溯古代怀疑主义始于皮浪,被称为皮浪主义者的怀疑论者认为他们的怀疑论模式将导致所谓不动心或平静的状态,是一种幸福的状态,能够免去我们必须做出判断的焦虑。于是扎格泽博斯基结合当代知识论,对皮浪主义者的论证做了如下推论:[1]30(1)对于任何命题p,我知道p,仅当我确证地相信p的时候。(2)我确证地相信p,仅当我有证据E为p辩护的时候。(3)没有证据E能为一个命题确证,除非E是被确证的。(4)所以E是确证的,仅当有证据E1确证E的时候。(5)E1是确证的,仅当有证据E2确证E1的时候。(6)E1是确证的,仅当有证据E3确证E2的时候。……这样的例子是无限的。确证的过程永无止境,因此断定:(7)我从不能确证地相信任何命题。由此得出:(8)我什么都不知道。扎格泽博斯基认为这一论证过程是典型的回溯论证,它可能会让我们认为追溯得越远,就会有个越确证的信念。[1]30甚至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使回溯论证表明没有信念p是完全被确证的,它也至少部分是得以确证的,只要p是由E1确证的,E1是由E2确证的,E2是由E3确证的……支持p的确证理由越长,p就越合理。然而实际上,这一点并不明确。一连串冗长的确证不足以使一个信念是确证的,即使是部分得以确证。甚至如果在确证过程中,存在某个信念是非理性的,那么整个确证理由链就会崩溃。也就是说,这一信念的一长串确证理由可能是与完全没有一模一样。扎格泽博斯基并没有对回溯论证进行直接回应,而是利用基础论和融贯论对其进行回应。基础论者和融贯论者都认为,信念p不可能有一条无限长的确证理由链。甚至即使有,也不足以确证该信念。[1]38撇开某个信念由无限长理由链来确证并未得以确证不谈,与论证上帝存在的“原初动因论证”相似,若某个对象由无限长的原因链引起其存在,那么就是没有原因的存在。因此,就不可能有这样一条无限的原因链。那么这个确证理由链到底是如何终结的呢?扎格泽博斯基同样借用基础论者和与融贯论立场,即某个确证的理由可以支持某信念,仅当认知者没有意识到它的时候。[1]38然而,这仅仅是她的乐观想法,事实上她也没有能够明确解决回溯论证的问题。

(二)邪恶精灵扎格泽博斯基“怀疑论抨击的第二阶段”所针对的是笛卡尔的邪恶精灵假说。该假说认为如果有个邪恶精灵愚弄我,那么不仅我感官的信念会为假,而且许多其他范畴的信念也为假,包括基于简单计算的信念。由此,笛卡尔声称:(S)我知道有张桌子在这里,除非我知道没有邪恶精灵愚弄我。而扎格泽博斯基提出人们之所以会认为(S)为真,其主要原因是我们都倾向于接受人的认知闭合原则:[1]42如果S知道p推衍出q,那么如果S知道p,S就知道q。这就相当于:如果S知道p推衍出q,那么如果S不知道q,S就不知道p。由此扎格泽博斯基提出邪恶精灵的闭合论证:(1)如果我知道p推衍出-q,那么如果我不知道-q,我就不知道p。(2)我知道在我面前有张桌子推衍出没有邪恶精灵愚弄我。(3)我不知道没有邪恶精灵愚弄我。因此(4)我不知道在我面前有张桌子。这一论证表明,无论信念的证据是多么强大,如果它在邪恶精灵的假说中为假,我们就不知道它。那么如何来避免这一怀疑论呢?扎格泽博斯基尝试三种不同进路。首先基于德雷茨克(FredDretske)的观点,一般知识不受怀疑论假说的影响,并且最有希望的回应是拒斥闭合原则。如同有张桌子的证据只是它看起来是桌子,我们没有被邪恶精灵愚弄的证据是我们根本没有也永远不会有的证据。我们无法永远判定是否有邪恶精灵存在。因此第一个前提就为假。你知道在你面前有张桌子,即使你不知道没有邪恶精灵。不过,扎格泽博斯基同时也认为,这样的观点更像是信念的声明。继而,她转向可靠主义观点。可靠主义可以作为对怀疑论的回答,仅当(a)事实上,我们可靠地与世界相连;(b)可靠主义是关于知识的正确理论,及(c)我们知道(a)和(b)时。[1]49然而,即使(a)和(b)为真,且我们知道(a),那么我们根据这一理论就能知道(b)吗?同时,可靠主义也要求我们转向知识的外在主义者理论以便回答来自内部主义者视角的问题。因此,可靠主义并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最后,扎格泽博斯基考虑了语境主义方法,认为它似乎能够解决无限回溯问题,[1]52尤其是刘易斯(DavidLewis)的语境主义,①主张信念之确证理由的回溯终结于语境中不需要被确证的信念。不过对于邪恶精灵闭合论证问题,语境主义者尤其是刘易斯认为,与主体是否有知识相关的语境是由S是否知道这些讨论的语境决定的,而不是S的语境。[1]52邪恶精灵怀疑论与讨论的大多数语境均不相关,但它与哲学的讨论显然相关。因此,当人们阅读、理解或思考邪恶精灵闭合论证时,语境主义并不回避它。只是一旦停止理解或者忘记邪恶精灵,人们就会把更多知识归于自身或其他人。显然这种回应也亦并没有比较充足的说服力。

(三)绝对实在观扎格泽博斯基认为,对知识的追求其实是对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追求,而不是对它所表现出来样子的追求。因此我们试图要知道的实在是不被我们的心智所干扰的实在。用威廉姆斯(BernardWil-liams)的话说,就是“无论如何有什么”,也即所谓的“绝对实在观”。[8]64这种绝对实在观来自于知识的两个假设:(1)如果知识是可能的,那么它必须可能形成其客体的连贯观念。(2)知识的客体是一些独立于知识本身的东西,且实际上独立于任何思想或经验。满足这两点的概念就是威廉姆斯通过绝对实在观所要表达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能形成独立于心智的连贯的实在概念,我们就不能获得知识。但在这一想法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心智与通过心智获得的实在之间的差距。这也正是怀疑论所关注的。若差距是可以逾越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假设,在一定基础之上,我们可以相信我们的心智能够构建这样一个与心智无关的事物的观念。但问题是我们没有这样的论证能够表明逾越差距是可能的。因此,绝对实在观引起了怀疑论的持续关注。那么如何排除这种怀疑论呢?扎格泽博斯基沿用了威廉姆斯的思路。[8]66如果我们可以得到清晰一致的关于这个世界的方法的观念,那么心智的独立将要被描述出来。而我需要做的不仅是对绝对实在观的描述,更是必须能够获得它。如果许多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视角同意某个观点,那么他们的观点很可能是某种独立于他们观点的东西。观点的聚合不能证明这个观点是绝对实在观的一部分,但是它有很好的理由去认为它是。因此我们能主张绝对实在观并且仍然避免激进的怀疑论。当然,扎格泽博斯基也提出,这种成功构建独立于心智的实在的观念是个非常乐观的观点,但这个过程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隐患,具有不确定性。

四、结语

纪伯伦的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博弈论 中小学教师 激励机制

1.博弈模型的基本假设

1.1参与方假设

在博弈论的概念中,参与方即博弈方。在中小学校中,主要是指具有判断以及决策能力的一方,通常包括从事行政管理职能的高层领导和从事教学工作的中小学教师,他们是两个互相独立的群体,拥有自身的职权范围,并且互不干涉,成为理性的参与者,这两个参与方的存在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1.2策略集假设

策略集是针对博弈方而言的,具体是指博弈方在决策时的可选择范围。高层领导的选择方案是激励和不激励,即通过调整一定的激励制度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促进教学工作朝着更好的方向展开。教师的选择方案是努力和不努力,即是否对高层领导的制度决策进行执行,即应用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1.3得益假设

在本文中,得益假设指的是高层领导和教师各自的独立收益,即在相应的岗位上,通过对事物的决策和执行,为学校创造一定的利益,以此来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高层领导和教师在实现利益前,通常会有多种选择,并组成一定的选择体系,不同的选择体系对应于各自的价值,即他们所得的净收益。

2.现行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失衡

目前,大部分中小学都将物质奖励作为激励教师的主要机制,而忽视了在精神激励方面的机制设计。学校是高级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他们在追求物质奖励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个体在群体中的学术地位以及教学层次。对于学校的决策,教师有两个选择,即努力或者是不努力。随着教师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的物质奖励就不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原有激励机制不改变的前提下教师就会产生不满的心理,而对学校管理层的决策采取消极对待的态度。

2.2激励支付与努力付出评价失衡

在目前的中小学中,学校对于教师的评价制度是不完善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可操作性指标的评价。如学校将教师发表的论文数以及科研项目的结题数来作为其业绩的评价指标;二是非可操作性指标的评价。即教学质量的评价。尽管不同学校之间的评价制度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是缺乏公平性和公正性的。于是从个人利益角度出发,教师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但是,从学校的整体利益以及对社会的贡献角度分析,却是最差的策略,即个人理性与团体理性发生了冲突。

2.3激励支付与努力付出程度失衡

博弈均衡是指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的策略的一种状态。任何一方都不想偏离各自的不合作策略。学校对于教师的支付主要分为两种形式:第一是职称为主式。即按照教师职称的高低来决定工资额度的多少,而与教师平时的努力程度无关。这会打击那些刚刚参加教学工作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第二是平均方法制。一些中小学为了缓和教师之间的物质冲突,采用平均主义的模式,这更加没法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这两种方法都不会形成教师与管理层之间的博弈均,如果管理层不及时改变原有的激励机制,必然导致教师队伍出现不稳定的状况,教师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选择离开教师队伍或者在工作中磨洋工。

3.中小学教师有效激励机制的设计

3.1以人为本的精神激励机制

学校的管理制度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其一是舆论引导制度。即通过媒体的力量来达到宣传的目的,使得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所担任的角色的重要性,不仅是学校利益的体现,同时,也是社会利益的创造者。其二是情感关怀制度。学校应该在遵循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体现对教师的情感关怀,满足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实现每一位教师的价值,能够让教师找到在学校的一种归属感和被需要感,从情感上首先建立和学校之间的密切联系。第三是期望激励制度。学校应该适应教师的需要,给予他们一个实现理想、成就事业的平台,并且将他们的继续教育纳入制度化轨道。

3.2适时激励与定期激励相结合的教、研业绩激励机制

该激励制度的具体公式为:教学奖励金额=适时奖励金额+定期奖励金额=平时教学质量等级*每一等级对应奖励的金额+期末根据不同职称级别应完成的教学工作量情况给予的教学奖励,结合本公式,需要指出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学是面向学生的,学生的感受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在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的意见;第二,学生在对教师的业绩进行评价时,应该实行无记名评价,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会出现反复的,这就需要学校管理层适时针对教师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激励机制的设计不能单纯依赖已有的制度,而是要不断根据新的情况完善相关的制度,这是一个长期动态博弈的过程。

3.3竞争上岗与末位惩戒相结合的竞争激励机制

为了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职能,学校应该建立竞争上岗与末位惩戒相结合的竞争激励机制。实践证明,激励成本越大,教师的努力的概率就越小,盲目增加成本只会导致事倍功半,教师将利用学校制度的漏洞来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学校应该实施教学岗位和科研岗位并存的机制。此外,还需要执行教学管理上的末位惩戒机制。对教师每一学年的系统评价成绩进行统计,主要包括教学质量、上课认真程度、与学生的互动性以及关心学生、与学生的距离等。

4.小结

中小学教师工作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甚而关系到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科学设计中小学教师的激励机制愈加凸显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针对目前学校在激励机制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学校管理层应该抛弃僵化的思想,根据教师队伍出现的不同情况动态地设计构建出不同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徐涌金;白瑞;试析激励理论在中小学教师激励工作中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2]阳霞;周文峰;;基于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的中小学教师激励模型[J];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12期

相关期刊更多

现代橡胶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曙光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

南方文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桂林市委员会

艺术探索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