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诗句赏析

诗句赏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诗句赏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诗句赏析

诗句赏析范文第1篇

一.问何物,能令公喜:积累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选修读本《唐诗宋词选读》。实际课堂中,我们在让学生学习具体诗歌的时候,应有意识引导学生理解、记住重要作者的生平、创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以及诗歌中的重要意象。这样学生们在解读新的诗歌时,不仅能够因人论世,因事论诗、因时论诗,还可以结合常见意象合理推断。没有积累,就无从解读诗歌。除了《唐诗宋词选读》,我们在新的题目接触到新的意象及重要作者时,还应随时保持积累的习惯。如每天早读诵读一首诗词,并配上赏析,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积累。贵在坚持,只要我们把这个有意义的工作长期做下去,肯定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古典诗歌。

二.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联想

在有了足够积淀的基础之上,我们还需要发挥想象力这个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朵。诗歌是凝炼的艺术,很短的文字,内蕴很丰富。我们在看一首诗的时候,要合理想象补充成分。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他是怎么想的,为了生动地表达出他的思想,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是我们要求学生解读诗歌时必须掌握的步骤。因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在课堂上得到了训练,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经典,传承文明。

如04年江苏高考题《征人怨》里的第一句:岁岁金河复玉关。首先我们根据“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的意象积累知道玉门关在边疆,我们再翻译落实:年年金河又玉门关。这样解读肯定不过关,于是我们还要发挥想象力,根据文本合理推断,适当补充成分。征人年年都在边关征战,一直在打战,通过这个“复”字,我们能感受到征人的厌烦、厌恶之情。如此解读,诗歌就好理解了。《征人怨》还有一句:“三春白雪归青冢。”我们学过杜甫的诗歌:“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从这里就可得知“青冢”是王昭君的坟墓,也就可以推知“青冢”也在边塞,那么《征人怨》的第一道题目:“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同学们在回答的时候就不会犯要点不全的错误了。

三.思君忆君,魂牵梦萦:技巧

古诗讲究平仄、对仗、押韵,有时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词序和语序要发生变化,这给鉴赏带来了不少麻烦。因此,我们在阅读诗歌时,如果对这些变化了的词、句做些技巧分析,进行适当的句法调整等等,理解鉴赏起来就容易多了。如苏轼《浣溪沙》中的“簌簌衣巾落枣花”,分析句子可以看出,其中“枣花”是主语,“落”是谓语,“簌簌”在句中应是状语,所以这个句子中句子的顺序应是:“枣花簌簌落衣巾”。

再如对偶的规则经常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事实上,名词还可以再分为好多种,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

如09年江苏高考题《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同学们在理解诗歌的时候会有两个地方难以理解。一是“万岁山前珠翠绕”里的“翠”指的是什么,因为有山,所以他们很多人会认为是“树木”,是“翠绿的树木”,这样理解看上去好像是合理的,可是却曲解了作者的意思,如果同学们仔细阅读,就会发现,“翠”与“珠”相对,他们是并列关系,“珠”我们知道指的是珍珠,那么我们也由此可以推知“翠”也是一种饰物,那可能就是翡翠之类的饰品了,这么理解就对了。所以我们真要学会分析诗句的对应关系。二是“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中的“膏锋锷”难以理解,也无法迁移,我们没法推知。这个时候,细心观察,会发现“膏锋锷”和“填沟壑”相对应,我们从“沟壑”的关系可以推知“锋”和“锷”是相类似的一类事物,由“填”的动词性推知“膏”的词性也是个动词,这么一推断,原来两个难以理解的诗歌就迎刃而解了,于是它的意思也很好理解了。

再如《征人怨》里的“岁岁金河复玉关”。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推知“金河”也是边塞之地。“朝朝马策与刀环”这句,我们也能推断“马策”是个名词了。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解题的时候,拿到的分就会越来越多了。

四.我已多情,更撞着多情的你:修辞

我们说诗歌在赏析的时候以想象、积累、迁移、推断、翻译为主,可是落实翻译的时候不通顺,于是我们就要考虑是不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这个角度分析,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如08年江苏高考题《登金陵凤凰台》的最后一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字面上的意思是“浮云遮住了太阳,所以作者看不见长安了”,这么理解就难以领会作者的深意了,我们可以调动积累,迁移推断,我们在《滕王阁序》里有这样的一句:“望长安于日下”,这个“长安”指的是“朝廷”,再结合李白的生平,我们就可以推知,他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那是什么阻碍了他见不了朝廷呢?这么一推断,我们知道“浮云”喻“小人”,“日”喻“君王”。那么诗歌的内蕴就清晰多了。

再如《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里的“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根据对仗的原则,我们知道“珠翠”是饰品,其实指代的是女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进一步分析就是统治者骄奢逸的生活,如此理解就没什么大的问题了。

五.总把芳心深相许:暗示

07年江苏高考题诗歌鉴赏第一题:“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08年高考题诗歌鉴赏第二题“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0年高考题诗歌鉴赏第二题“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他们在问问题的时候都暗示是“一种”,可是我们的学生审题不清,不认真看题目,回答了好多种,这个分失得就很可惜了。

有的时候,诗歌内容不好理解,看看出题者的暗示,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05年江苏高考题《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诗中的第二句“开门复动竹”,很多学生会理解成诗人打开了门,这么理解确实无可厚非,但是却是错误的,如何正确地理解呢?我们看出题者的第一题就清楚了:“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既然他说“微风贯穿全篇”,就暗示第二句也是跟微风有关的,于是,我们就清楚了,是微风吹开了门,又吹动了竹林。这样,我们就清楚地理解了诗歌了。

再如2012年南通市高考模拟题《望蓟门》里的第一句:“燕台一去客心惊。”很多学生调动了自己的积累,重点实词“去”,解释为离开,“燕台一去”是个倒装句,于是解释为“一离开燕台”,这么理解还很有成就感,调动了掌握的知识,合理推断,还很通顺。可是他们就没有注意出题者的第一个问题:“全诗写的是作者愿望蓟门时的所见所闻,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那么“离开燕台”怎么跟望蓟门有关系呢?这么一分析,我们发现,不是“离开燕台”,“燕台”是个高台,作者是登上燕台愿望蓟门的,这才是作者的真正意图。借助于出题者的暗示,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得理解诗歌。

诗句赏析范文第2篇

原文:

《蚕室成》朝代:明    作者:皇甫汸

蚕馆开周典,鸾舆扈汉仪。

棘墙春窈窕,桑沼昼涟漪。

诗句赏析范文第3篇

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

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

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

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

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

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

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

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

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太原,生于新郑(今河南新郑县)。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及第,历任翰林学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秘书监等职,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侍郎致仕(退休)。会昌六年(846)安逝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自然。有《白氏长庆集》,存诗2800余首。代表诗作有《秦中吟》《新乐府》“长恨歌》《琵琶行》等。

白居易特别看重闲适诗与讽喻诗两类诗歌的创作。闲适诗意在“独善”,表现从容淡泊闲逸之情;讽喻诗继承儒家关注现实传统,以诗明道,志在“兼济”。这首诗咏物寓志,同样体现出诗人欲为朝廷恪尽职守斩除奸佞的信念。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前后,时白居易在朝中为左拾遗(谏官)。诗题中的李都尉名字不详。首二旬渲染古剑不同凡俗的形貌。古剑寒光凛冽,自铸成之日至今已经近千年了。白色的剑光收纳日月光辉,紫色的剑气上彻于天,直冲斗宿和牛宿。宝物,自然吸引人的目光,“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不敢”非“不欲”,用词精妙,暗示古剑只可观而不可亵玩。因此,宝剑依然’躺于剑匣中,散发着如太阿剑般的铮铮傲骨与凛然贵气。如果说前文只是铺陈宝剑的卓越,下文则重在言志,抒写自我抱负。古剑“百炼成钢”锋利无比,宁可将身寸寸折断,但它绝不趋炎附势,化为“绕指柔”。它的志向就是充当斩杀谗佞的先驱,而非效命于以刺杀和报私仇为目的的小恩怨。因此,古剑与诗人直化为一体,通过古剑颂扬的是高洁刚直的勇士,和诗人欲为朝廷铲除奸邪的抱负。诗也因作者的浩然之气而呈现出如虹般的气势。

元旦寄语

一宇

冬渐寒时岁又深,

时光急泻半生人。

山青不解春花老,

年少还贪水镜痕。

四季轮回多悔憾,

一元复始待耕勤。

新年不寄风云事,

且把明朝跨入门。

魏俊春

碧落闪银光,

六瓣花飘洒。

投到山河田野,

愿身躯融化。

含情献瑞来,

洁白品高雅。

留给世人丰饶,

盼富足天下。

赏梅

孙启鹏

幽谷腊梅吐清香,

琼花纷飞气自扬。

虬枝日照玲珑影,

冰肌水映琥珀光。

凛凛风中情脉脉,

溶溶月下影长长。

诗句赏析范文第4篇

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也为了让自己的假期过得更有意义,我来到了xx县工商局xx工商所进行假期实践。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自己的专业学习,更重要的是使我了解了自己家乡的经济市场,了解的工商部门的工作和市场的执法情况。

由于xx镇是兴业县县城,是县里的主要经济场所,所以xx县工商局石南工商所的工作就比较多。由于所里的工作一般都比较重要,我只能作为一个参观者的身份来了解。

当我第一天到所里实习的时候,接待人员就给了我一些资料,让我先了解工商局究竟是干什么的。通过阅读和询问我知道了工商局主要职能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人民政府和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关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组织管理工商企业和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个人的登记注册,依法核定注册单位名称,审定、批准、颁发有关证照,对其登记注册事项及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三)依法组织监督管理市场竞争行为,查处垄断、不正当竞争、流通领域的走私贩私行为,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等经济违法行为。

(四)依法组织监督市场交易行为,组织监督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组织查处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受理消费者申诉,组织查处侵犯消费者权益案件,保护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组织实施各类市场经营秩序的规范管理与监督;监督管理电子网络经营行为。

(六)查处商标侵权行为,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监督管理商标的使用和印制;指导商标机构工作。

(七)组织管理广告审批与广告经营活动,指导广告审查机构的工作。

(八)组织实施合同行政监督,会同行业管理部门制定合同示范文本,指导办理合同鉴证,监督管理消费类合同格式条款,组织查处合同欺诈行为。

(九)监督管理经纪人、经纪机构以及有关中介服务机构。

(十)组织管理动产抵押物登记,组织管理拍卖行为。

(十一)对企业名称,驰名和着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商业秘密、商标等实施监督管理和综合保护。

诗句赏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被××”句式 缘起与构成 发展轨迹 语义特征 语用特征

2009年,网络和报刊等媒体出现了一种由“被就业”一词引出的“被××”说法,如“被死亡”“被失踪”“被捐款”“被幸福”,甚至还有“被精神病”“被葛朗台”等词语。“被××”这类词一出现就迅速在各媒体上涌现,从“被就业”,到“被通过”、“被订婚”,仿佛现如今没有什么不可以“被如何”的。

一、“被××”句式的缘起与构成

准确地说,第一个在网上亮相的是“被就业”。2009年7月,一位应届大学毕业生在网上发出帖子,说学校已经替他签好了就业协议,他却毫不知情。于是,网友调侃式地创造了“被就业”的说法,其目的就是为了讽刺这种高校虚报就业率的丑陋行为。

通过“被就业”以来的“被××”句式,我们很清楚地看到“被××”的总是弱势一方,他们在现实社会中无法行使自己应有的权利。“被××”实质上描述的是一种“受人摆布”的不自由状态,能够达到如此特殊的语用效果,与其特殊搭配是分不开的。例如:

“被+不及物动词”:被就业、被结婚、被自愿、被增长

“被+形容词”:被幸福、被和谐、被富裕、被满意、被巧合

“被+名词”:被精神病、被葛朗台、被艾滋、被网瘾、被小康

现代汉语中的“被”字句,后面通常接及物动词。动词一般是有处置性的,后面多有补语或别的成分,如“自行车被我弟弟骑走了”、“碗被他打破了”等,这类句子可以被称为“被动式”。如果被字后只出现一个双音节动词,无其它词类,其后面就要有能愿动词、时间状语等。

更重要的是,现代汉语被动式中的“被”是助词,其后连接动词。而“被××”句式中的“被”字后面连接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和名词,如果按照常例,这均属搭配不当。但是自从“被××”句式风靡,这种不符合现代语法规范的结构便成了一种富有创意的表达手段。

二、“被”的发展轨迹

从传统的“被VP”句式到网络中“被××”,我们认为这与“被”字词性的演变是分不开的。从历时的角度看,“被”的发展轨迹大约可以概括为:名词―动词―介词―助词,最后发展为构词语素。

1.从名词到动词的引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被”的解释:“被,寝衣长一身有半,从衣皮声。”可见“被”字的本义是个名词,也无表被动的意思。例如:

(1)去冠被舍鞭。(《左转・昭公十二年》)[冠被,指帽子和披肩]

(2)翡翠珠被,烂齐光些。(《招魂》)[珠被,指镶有珠宝的衾被]

由其本义“寝衣、被子”,引申为动词意义“覆盖”,而又由此引申出“施及”的意思,这种意义的“被”字,一般用于表示较好的事物。例如:

(3)光被四表。(《尧典》)

(4)功被天下。(《赋篇》)

“被”字用为动词,还有另一种意义,即“蒙受、遭受”,这时,一般是表示不好的、消极的事情。例如:

(5)万乘之国,被围于赵。(《战国策・齐策》)

(6)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战国策・齐策》)

2.从动词到介词。一般都认为,作为动词,“被”后面接名词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连谓句的前项,随着表义重心的不断后移,动词就逐渐虚化为了介词,此时的“被”还有动词的痕迹,尽管动词性已经减弱了。

(7)今月十三日,臣被尚书召问。(《被收时尚书自称》)

(8)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世说新语・言语》)

3.从介词到助词。我们认为助词“被”是在介词“被”的基础上产生的,据袁宾(1989)考察,从六朝到两宋这一段时期,是汉语“被NV”发展的时期。

(9)贾政还要打时,被王夫人抱住板子。(《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10)我一时被那厮封住了手,施展不得。(《水浒传》第四十四回)

4.从助词到语素。助词式“被V”形成以后,有些“被V”凝固化,渐渐地成为一个固定的词,“被”就成为了一个构词语素。这些“被V”类的词对V的要求很严格,必须是经常单用的单音节词。例如:被捕、被杀、被害、被告、被迫、被动等。

“被”字的发展演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里只是作了大致的分类,各词性之间并无具体分界界限,是一个由实词到虚词的演变过程。

三、“被××”的语义特征

1.“被××”句式的隐藏主语具有受事性。在“被××”句式中,从“被”的角度考虑,被是表示被动的一种标志,使隐藏的主语具有受事性。

2.“被××”句式具有矛盾性。从正常“被”字句主语的施事性变成“被××”句式中主语的施事+受事,矛盾性显而易见。例如:

(11)“我结婚了,自己却不知道!”杭州一女子“被结婚”。(《沈阳晚报》2009年8月7日)

四、“被××”的语用特征

1.消极意义。“王力先生和崔宰荣先生对唐宋时期的被动表述进行了考察,两位认为两千多年来的被动表述主要表达不如意、不企望的语意内容。但是到现代汉语中,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表积极义和中性义的比例已经大大超过了消极义的被动表述。

(12)国家统计局长:网友称工资被增长让我脸红。(腾讯网2009年8月24日标题)

2.简练、荒谬的形式,丰富的语用表达。“被××”表达的是“我们平时需要用几个句子或拐着弯才能表达的意思,其共同的语用义主要是凸显‘非自愿性’‘被迫性’等”。文章所举的各例均可以表明“被××”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游戏,更是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新词语。

注释:

①张谊生.助词与相关格式.安徽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02.12:350.

②王振来,高志武.有标记被动表述欧化现象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7.

③付开平,彭吉军.“被××”考察[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VOL29,(5):56.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出版社,2009.3.

[2]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出版社,2003.6.

[3]张谊生.助词与相关格式.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2,第一版.

[4]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王灿龙.“被”字的另类用法――从 “被自杀” 谈起[J].语文建设,2009,(4).

[7]鄢烈山.为“被”字句叫屈[J].语文新圃,2009,(6).

相关期刊更多

浙江画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卫星与网络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工业和信息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