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我心匪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群组特权:使用微信沃卡的用户可以把微信群组的人数上限从过去40人升级至150人;
3、表情特权:使用微信沃卡的用户可享受卡内独享的专属表情,更能彰显用户个性,凸显与众不同;
4、流量特权:使用微信沃卡的用户拥有超值流量优惠,可以开通10元包300M微信定向流量,同时在促销期内,每月再加送200M的微信定向流量;
5、支付特权:使用微信沃卡的用户可以享受便捷的官微充值服务,并独享9、85折的折扣优惠,其他用户使用官微充值只能享受9、9折的优惠。此特权后续还将提供更多的商家优惠;
关键词: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产生的消费需求及消费层次也不断提高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我国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近几年的发展迅猛,并且信贷规模也不断扩展,成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在客观上的确起到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消费信贷业务进行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的良性运转。尤其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下,消费信贷必然要被赋予新内涵、新使命,因此消费信贷的发展将对改善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质量至关重要,也对继续促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消费信贷在我国的现状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尤其是在1999年开始,随着我国住房贷款业务的大规模开展带动了商业银行的其他消费贷款业务大规模发展。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主要是相对于公司信贷业各而言,以消费者作为消费信贷的对象,通常消费信贷的金额都比较小,而且面对的贷款客户数量比较多,因此相应的贷款笔数也比较多。目前,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消费信贷种类主要有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小额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及国家助学贷款、个人信用卡透支和其他贷款等品种。而且在近30年的发展中,随着消费信贷产品的不断丰富,我国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获得巨大发展,银行业消费信贷规模持续扩大。据相关数据了解,2013年全商业银行的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达到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12.98万亿元,其中,住房信贷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绝对比重。从整体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来看,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形势总体良好,但随着新时期我国经济的转型和金融市场的竞争激烈,产生的消费需求不断提高及消费层次的多元化使现有的消费信贷业务无法满足市场的更多需求,暴露出许多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消费信贷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1.商业银行提供的消费信贷品种不能满足日益多元提高的客户需求
其实,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几乎是空白,但自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住房制度改革开始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试探性住房消费信贷,随后带领我国消费信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时至今日,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对各类消费需求增加,尽管金融机构提供的消费信贷业务品种已经由最早的住房、汽车贷款增加扩展到涉及教育、医疗、旅游各领域,而且信贷工具也有信用卡、国库券或存单质押等各种方式。但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的研发与业务创新能力相对快速增长的需求滞后,因此在现行业务中无法全面充分考虑各种客户需求的差异,导致出现信贷产品功能单一,消费信贷市场细分不够,贷款条件和方式不灵活的弊端,不能满足客户不同收入、消费水平的消费需求,严重阻碍了消费信贷的发展。
2.消费信贷发展地区发展不均衡,城乡差异大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似乎是我国经济发展运行在众多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体现在消费信贷发展中东部与西部地区不平衡,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之间城乡差异大。在我国的东部地区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城市,由于生活消费水平高一些,因此对消费信贷的需求也多一些,几乎占据了全国消费信贷的绝大部分,但是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缓慢的西部及农村等欠发达地区,消费信贷的发展滞后甚至还有部分空白存在。比如现在的最典型的消费信贷工具中的信用卡业务,对农业户口客户则不予受理,充分体现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其实即便是低收入、经济发展缓慢的农村客户也有强烈的消费信贷欲望,但面对这类客户的消费能力受抑制,还贷能力的考虑,消费信贷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3.我国的个人信用体制不健全
发展至今,我国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消费信贷担保制度,对个人信用评价没有系统科学的体系完成,不能准确清晰地对客户的个人收入来源以及规定期间的信用状况等信息进行正确的评估,从而造成了商业银行在进行消费信贷业务时由于难以对客户资信做出准确、全面的评价,增加对消费信贷风险发生的几率,同时也制约消费信贷业务的更大范围的拓展。许多商业银行在进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时,往往为确保资金安全,要求客户担保,造成客户需求与银行信贷供给间的矛盾。
4.传统观念束缚,制约消费信贷发展
受到我国民众的传统消费观念束缚,大多民众都是量入为出、延迟消费,消费观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超前消费观念截然不同。由于目前我国许多消费者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太保守,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信用消费环境并未完全形成,再加上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民众自身金融意识不足,了解的金融产品知识少,缺乏对于金融机构功能和产品的了解,带来对消费信贷意识与相关理财观念的缺乏,在消费信贷业务开展中,客户心存疑虑,没有积极性,这些都成为极大阻碍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
5.商业银行银行自身的管理落后,制约消费信贷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时间比较短,因此在对于消费信贷管理方面的经验积累较少,而西方的经验虽然可以学习借鉴,由于使用环境不同具体客户群的特制不同,不能生搬硬套。目前我国的很多商业银行使用对公审贷思维和审批方式,进行现有的消费信贷业务操作,这与消费信贷金额小、数量多、应急使用的特点严重不符。另外我国许多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不高,消费信贷贷前审核不科学,贷后的监督检查不及时,一旦发生风险又不能尽快采取措施补救,致使消费信贷的潜在风险增大同时各种不合理诸多弊端,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信贷的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策略
1.颁布完善消费信贷法规、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当务之急就是,我国要尽快制定实施《消费信贷法》,来明确商业银行消费信贷活动的主体职责,通过制定消费信贷业务中银行和信贷消费者双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约束双方信贷行为。尽快建立完善的消费信贷担保制度,通过继续完善《担保法》或者增加消费信贷担保相关条款方式,加快消费信贷二级市场的培育,帮助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发生后,能迅速的变现抵押物。同时,效仿西方国家将消费信贷与商业保险结合起来,建立消费信贷的商业保险制度。分散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同时进一步推动我国保险业的业务创新发展,实现消费信贷风险的合理有效转移。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各金融机构间信息交换制度,联合金融机构等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资信等级评价专门机构,由人民银行进行业务指导,将搜集整理得全部有关个人收人、个人信用等统计信息汇总,建立信用评价体系,进行个人信用等级的评价,在个人信用计算机联网查询系统下,完整全面提供个人信用全部信息,为消费信贷业务提供消费者的个人信誉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要努力积极完善制定统一公平的贷款客户入选标准与筛选机制,明确信用主体的消费信贷义务与权利及其行为规范要求,通过正向引导倡导提高增强客户自身的信用意识,形成覆盖范围广、严格科学并且有效的个人信用评级系统。
2.建立和完善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建立完善消费信贷风险的内部管理体系,一定尽快建立消费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同时也要加强在贷款后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借款人动态的跟踪监控,加大追讨贷款的力度,对资信还贷信用差的客户屏蔽,拒绝再提供贷款。另外还要逐步进行在线信息查询,消费贷款分级审查审批与信贷业务集中检查的权责机制,对消费信贷实施规范操作和强化稽核的完善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制度。通过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专门部门办理消费信贷业务,实施审贷分离的平衡制约机制,明确权责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3.引导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促进消费信贷发展
通过快速发展经济实现整体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逐步提高居民的信用消费水平,为消费信贷发展提供优质的外部环境,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要通过运用媒体等现代方式,向广大群众进行我国最新信贷政策及金融常识的普及,加大商业银行对消费信贷优势的宣传力度,积极提倡大众适当使用信用完成消费,鼓励和引导人民群众尝试适度超前消费新方式。政府用政策调整金融信贷市场,用贴近消费者需求的信贷产品尽量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信贷需要,改善消费环境,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大环境,促进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大环境。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广泛的进行消费信贷方式中的信用卡及个人理财消费信贷知识的宣传,倡导信用文化,引导大众的消费观念转变,树立善于消费、科学消费新观念,促进现代信用消费方式的使用,实现逐步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4.完善商业银行自身经营,丰富消费信贷产品种类
为满足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和不同层级差异化的需求,商业银行自身经营中要加速消费信贷产品的创新发展,丰富自身产品结构,加大创新力度提供更加广泛的消费信贷服务。比如借鉴美国经验,发展真正体现信用卡消费信贷功能的贷记卡,针对不同消费商品、不同消费群体特殊需求,创新产品丰富的金融产品,实行消费信贷产品的差异化战略,增强消费信贷对广大民众的吸引力。同时,针对不同消费信贷品种与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在消费信贷业务的利率制定、期限管理及偿贷方式等方面同样实行差别化服务,充分结合我国各层次民众对消费信贷的需求特点,探索新消费信贷品种,尽快完善我国市的消费信贷体系。
5.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降低消费信贷风险发生几率
商业银行在进行消费信贷业务中,要实际根据消费信贷特点,逐渐实行专业化、批量化运作,并在银行内部设立专门对消费信贷业务进行监督管理的部门对全部消费信贷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管理,建立统一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处理、简化消费信贷手续和环节,提高效率,降低银行的操作成本,同时通过规范的管理给客户使用消费贷款的信心,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建立公平竞争、规范发展的良好运行环境。创新消费信贷的业务模式同时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办理中、贷款产生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防控工作,实现更好促进和确保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的长效发展。
6.打开农村的信贷消费市场,消除地区城乡差异
其实,对于我国目前而言,大部分的民众即最大的客户群体应该是农民,因此农村地区的农民的消费信贷需求市场巨大,开展对农民的消费信贷业务应当非常有潜力。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政策实施的不断深入,未来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产生的消费信贷需求也会逐步增多并层次提高,而且农民的消费观念也会逐渐改变,因此商业银行要针对农民购买比如农用车、小汽车消费人手,扩充自身的消费信贷业务到广大农村地区,尝试使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减轻农民的还贷压力,鼓励该群体参加消费信贷,另外也可以尝试对收入和信誉较好的农民,同样开展信用卡业务,开农村的信贷消费市场,消除消费信贷的地区城乡差异。
四、结束语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日益提高的人民收入水平及物质文化需求,造就需求更加广阔的消费信贷空间,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个人消费信贷已经取得一些显著的成绩,但消费信贷在我国的发展应当仍然具有较大潜力,还有许多先进方便消费群体的创新消费信贷方式,还没有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应用,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与金融业务创新的进一步深化,商业银行要更加积极的开发个人消费信贷新品种,加强自身消费信贷的吸引力,使消费信贷会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任壮.谈我国个人消费信货中信息不对称问题[J].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5).
[2]王丽.我国发展个人消费信货业务待解决的问题[J].天津大学学报,2010(11).
[3]王歇,李杰.我国个人消费信货发展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3).
[4]王丛云.我国消费信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现代商业,2010(23).
[5]李婷.中国消费信货现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30).
是个孵化场
温暖洁净的地方
每一天
都会有几只
爱唱歌的小鸟
从这里起飞
有的唱着快乐
有的唱着哀伤
有的唱着过往
有的唱着盼望
和憧憬
它们能飞到
很远很远的地方
一路歌唱着
我的心
我给我的这些小朋友
起了个好听的名字
它们都叫作
一、抓住“二八法则”,看好你的“二”。
注重核心消费者,关注核心消费者,这就是俗称的“二八法则”,它最早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列托在1897年提出。帕列托针对19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和收益统计分析时发现: 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20%。
在核心消费时代,营销人关注的对象已经从大众改变为大众中的核心消费者,即抓住20%的重点商品与重点用户,渗透营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留住一个核心消费者所付出的成本要远远低于重新去吸引一个新的消费者所付出的成本。在这样一个核心营销时代,营销方法需要变得更加紧凑、集中和有效。
以汽车销售行业来讲,曾有人乐观的估计:美国汽车普及率是大约每两人有一部汽车,而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如果中国能达到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哪怕是一半或者三分之一都可以),那么销售前景将是非常的可观。
但是,事实上,这个所谓的消费人口肯定不是十三个亿,而是500万,因此,要关注的只是500万。这其中,又会被无数次细分,豪华型、经济型、商用型等等。在烽烟四起的汽车销售市场,把注意力从大众身上拉回来,抓住自己的核心消费人群,做好这20%的消费者工作,关注这20%的消费者兴趣与爱好就已经会取得非常良好的业绩。
二、深入洞悉市场,培育你的“二”。
仅仅关注现有的核心消费群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市场在不断变化。如果仅仅关注目前的核心消费群,很容易让企业忽视市场的变化,也就无法对未来的市场走势做出正确的分析、敏捷的反应。
核心消费群中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今天某个消费者属于你的核心消费群,明天就有可能不属于这个消费群;今天某个消费者不需要或者买不起你的消费品,不代表他永远不需要或永远买不起你的产品。企业的营销工作要注重核心消费群,更要注重潜在的消费群体。
事实上,很多著名的企业早就盯上“Y一代”,让自己的品牌在他们的脑海里深深得扎下根。“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抓住他们。”美国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三大汽车公司抢占大学校园市场时,英雄所见略同。
也许有人会反对,与其让大把的钱浪费在这些没有多少消费能力的学生身上,不如去干点马上就有回报的事。对此,克莱斯勒是这样解释的:“我们要发展他们对某种汽车的品牌忠诚,在学生具备购买汽车之前就加以培养。”
这点上,日本资生堂化妆品集团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资生堂从1981年开始对中国出口化妆品并开始销售业务,从原装进口的资生堂,到1991年北京资生堂丽源化妆品开发生产“欧铂莱”,再到2002年成立中国研发中心,如今,在消费者特别是年轻、高收入的女性心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稳固的高端品牌,下属“欧铂莱”更是成为“中国最畅销国外化妆品”。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化妆品市场,资生堂主要是针对25-35岁的高收入白领女性,因此,它在中国市场的定位是“高品质、高服务、高形象”。其销售的产品属于高品质品牌,销售目标有限,因此不可能通过大量的电视广告来赢得消费者,而是更注重与目标人群的联系与沟通,重视对这类人群的服务质量。
[关键词] 体育消费 需求 发展
一、前言
在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无数从前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中国老百姓,如今也开始寻找运动锻炼的机会和方法。期盼身体状况的改善和拥有延年益寿的健康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时尚需求。当我们庆幸体育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之际,欣慰于人们把运动与“娱乐”和“玩”相连时,我们也不无忧虑地看到老百姓锻炼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无奈性。也许只有体育人更明白体育锻炼的频率、时间和强度与锻炼效果之间有多大的必然联系,体育消费需求希望得到科学健身的原理与知识,便于更好地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与益处。若能把数亿中国百姓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他们的的实际健康利益联系起来,其体育商机何止是一个“多”字?其市场容量又何止是一个“大”字?
二、体育消费需求的分析
体育消费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消费现象,是一个社会发展到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体育消费需求是指特定的消费人群在特定的区域、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市场环境和特定的市场推广计划下对某一个特定产品的总体消费需求。体育消费需求总量是由三个重要变化分量决定的。这三个变化分量是:体育消费行为人数的数量(n)、每个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量(q)和消费者对体育产品价格的承受量(P),即Q―nqP。
体育消费需求的大小决定了体育市场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效益。如果一个社会中没有,或者只有少量的、潜在的和不规则的体育消费需求.那么,这个社会中体育市场的存在和发展都将受到严重的制约;如果这个社会中呈现规则的、递增的和可预测的体育消费需求,那么,这个社会中的体育市场则会成为有规律可循的兴旺市场。以一项2000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为例,这项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月均收入与1996年相比增长了49.93%,个人月均收入增长了58.34%。有76%左右的城市居民参与了560元左右的体育消费。与1996年中国城市居民体育洧费的情况相比,其消费额绝对值增加了190元左右。这项报告还指出,中国|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在四年内增长了70%左右,年增长率为17.56%.中国|城市民众体育消费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城市第三产业GDP的增长指数,高于中国GDP的增长指数,也高于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和个人收入的年均增长率。
我们从这项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出,尽管中国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占家庭年收入(2.01%)和家庭年支出(3.56%)的比例与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还仍然相对较低(美国为20%左右).但体育消费的高增长速度已使得体育市场在中国提前成为事实,并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消费点和经济增长点。
对新时期体育消费需求趋势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体育市场的发展动向,并有效地满足已经存在的市场需求。对体育消费需求未来趋势的研究则可以帮助我们提前发现体育市场的潜在需求,并创造未来的市场需求。
三、体育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分析
“九五”后期,我国经济增长暂时进入相对紧缩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相应的社会整体消费增长速度也随之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期体育消费需求保持了比GDP更高的增长速度,达到10.9%,(同期GDP长速为6.7%)。由于体育消费零售额的持续增长,体育消费需求的发展与前期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形成了新的发展趋势,其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消费结构趋向于高级化
(1)整体消费的高级化过程
在体育消费形态上,解决温饱之后的我国居民,在奥林匹克热潮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动下,整体消费水准上趋向于它的高级化过程。从90年代中后期起,居民的整体体育消费结构,已从“初级型”向“小康型”转变,相当一部分高收入的居民群体开始向“贵族型”转变。体育消费者的各类消费意向正在发生变动,消费的重点由传统的实物性消费开始逐渐转向高档次的参与消费;由单一的体育消费转向包括服务在内的综合消费;由大量的普及性体育消费转向追求时尚、个性化消费。随着体育消费需求重心进一步向高档化转移,价位在百元级、千元级,甚至万元级的不同档次的体育消费品,逐渐成为各类消费者的主流消费趋势。
(2)消费领域得到发展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整体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连续下降,90年代以来已经下降了14个百分点。由1990年的54%,降至1998年的44%,到2002年,降到40%,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比重已降至30%以下。根据这一指标,说明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已接近小康水平,居民消费已开始由基本生活消费过渡到发展性和享受性的消费,在体育消费领域中的范围也大大拓宽,体育消费成为了社会消费的新热点。
80年代至90年代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重点可分为基本的实物性消费、一般的体育欣赏消费和廉价的参与消费3大类。这些基本体育消费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消费质量上发展变化很快。在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或收入较高的居民群体体育消费重心发生了转移,消费需求发生了3个方面的重要转向,一是基本体育消费逐渐向高档化、贵族化项目等领域扩展(如旅游、打高尔夫球、打保龄球、自驾车外出游等等);二是用品类消费进入更新换代时期(如名牌服装、鞋帽、器材等);三是体育相关产品的消费比重明显增加(如体育保健食品、药品、体育保险等),反映在支出结构上明显上升。
2.农业人口体育消费观
体育消费与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相适应,部分富裕农民生活正处于由温饱型向小康过渡阶段,体育消费也由此向数量型、质量型转变,并且向多元型转变的趋势日益明显。(如参加健身俱乐部,娱乐休闲,观看民俗传统体育表演等等。)笔者曾对福建闽南富裕村镇居民进行过体育调查,发现当地农村人口的体育消费观念,由于长期受华侨经商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体育消费价值观,并影响至今,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许多乡村每逢春节期间,各自举办一定规模的篮球联赛,邀请省内外高手献艺,有力地推动了闽南地区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提高了农民的体育消费。
3.个人运动服装的发展趋势
居民家庭的运动服装、鞋帽、袜、盔、手套、扩膝(腕)、背包等(统称体育服装)拥有量动态度化,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体育消费需求的高级化变化趋势。80年代至90年代,居民对这些产品的消费还较低档,甚至大量劣质产品充赐到消费市场,流入体育消费者手中。90年代后期,中高档的名牌体育服装作为新的消费产品,成为体育消费者物质消费选购的主流。这些年来,表现出持续增长的势头。安徽省体育局高维岭副局长率研究组曾对合肥市社区居民体育服装消费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名牌产品拥有量顺序为“李宁”、“耐克”、“阿迪达斯”、“康威”、“锐步”、“双星”等等。说明现在相当部分体育消费者对名牌产品能够接收价格,依赖性也较大,并且社会普及率提高较快。
4.中高档家庭健身器材消费热潮居高不下
随着居民住房制度的改革,大空间的商品房已逐步在市民家庭中实现,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一轮的家庭型昂贵健身器材消费热潮开始形成,并有普及性的发展趋势。据南昌市某健身器材商家介绍,近年来,家庭用跑步机、划艇机、固定自行车等器材销售呈兴旺势头,每年的销售额都在增长。
5.高档体育消费将成为时尚
21世纪以后的中国居民体育消费,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家庭收入的增加,体育消费将在原有消费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转移。特别是以体育报刊杂志和名牌体育服装为代表的物质消费;以健身娱乐和提高运动成绩为主的培训消费;以观看高水平精彩体育表演为主的欣赏消费;以旅游和自驾车出行为主的观光消费;加上体育各类彩票消费,这5个方面将保持长时间的快速增长。从现有情况和发展趋势看,可以预测,它将于国际体育消费保持同步增长势头,其实现持续的时间也将更长。
6.区域经济差异导致消费需求多样化
中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导致了体育产业间、不同区域、居民整体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而地区收入的差异又进一步导致了居民实际体育消费水平的不断分化。据江苏学者律某调查发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体育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存在着显著差异:从体育消费水平看,1997年全国平均水平为332.10元,其中,东部地区为462.50元,中部为313.00元,西部为279.70元,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在消费结构方面,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达地区(东南沿海地区)服务性体育消费与实物性消费的比例为4∶6,而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这个消费比例为2∶8。说明东、中、西部地区居民的整体收入不同,产生了不同的需求结果。
7.家庭收入差异导致消费需求多样化
体育消费需求的多样化,还表现为同一区域居民不同收入的社会阶层,具有很不相同的消费需求偏好和购买能力。对较高收入的富裕家庭,高档次的、贵族型的体育消费已经成为经常性的内容,特别是由高收入群体形成的新消费群体,具有追求高档体育消费的需求特征,对其他体育消费者产生了有力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而对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的体育消费者来说,实惠、耐用、经济的体育消费品仍是当前体育消费的主流。
8.消费者需求的理性程度在增加
形成体育消费多样化的又一个表现是,消费的理性程度增加。较90年代以前,目前居民的体育消费档次提高了,对体育消费品的选择也更为慎重,人们在对体育消费品品质方面(如产品质量、欣赏档次眼光)追求的同时,也注重对体育消费品外在品质方面(造形、色彩、服务质量)的精神选择,诸如对体育消费品的适用性、服务可靠性,以及其他服务项目等要求都明显比以往更加强烈,不再表现为轻易接受的心理。如,在旅游市场中,各种出国游、生态游、历史文化游等,如果商家不能提高游览品味和服务质量,不能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选择出行的路线太少,那么,商家就不能占领自己的市场。
在体育服装和器材市场中,服装的休闲化、品牌化、个性化倾向日益受到商家的重视。品牌消费逐渐成为潮流。但经济实用,价廉物美的一般运动服装和轮滑鞋、飞标、乒羽球拍、游泳圈等一般器材,也受到理性消费者的欢迎,具有广泛的市场基础。
四、小结
体育消费需求与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其中体育消费环境和所处的社会群体环境起重要作用,地理环境和体育设施建设环境也会对消费起到相应的影响。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受政策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较大,具体的说:社会制度、国民收入、国民文化素质、体育资料消费价格、体育价值观、体育文化教育水平、体育产品结构、个人收入水平、群体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对未来体育消费将起决定作用,显然,只有不断改善提高消费环境,才能引发更多新的体育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明:中外体育产业比较与思考[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6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