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感悟生活的文章

感悟生活的文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感悟生活的文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感悟生活的文章

感悟生活的文章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诱导感悟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语文的地位已逐渐凸显;已占语文近半壁江山的作文,地位更为显要。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使学生立于不败之地?纵观中高考的高分作文,素材的选择和主旨的提炼大都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诱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使学生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所谓“感悟”,就是让学生通过跟外界事物接触,引起思想情绪,从而获得启发与领悟。在平时作文教学中,笔者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训练,以诱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一、精心品读课文,借鉴别人的“感悟”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都是作者通过对生活的深切感悟,提炼概括生活的典范之作,教师讲授课文不能忽视对其生活内涵的揭示,也不能忽视对其表现生活技法的点拨。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写出了父子送别时父亲对儿子依依惜别的情怀,道出了人间最美的亲情;鲁迅的《一件小事》通过一件小事却写出了不同寻常的意义,歌颂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的人性的光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单调枯燥生活的叙写,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等等。这些文章所写的内容多是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甚至我们学生自己都亲身经历过,但由于认识不深,辨别力不强,又加之没有认真去思考体悟,因而对这些生活现象感受很肤浅,或可以说是混沌一片。在教学中我有意去让学生揭开这些生活的内涵,让他们去比照,在文本中寻找自己的影子,从而获得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又如教授的《回忆我的母亲》时,最后我让学生都回忆一下自己的母亲:她都有怎样的性格?从事何种工作?在家庭中扮演什么角色?对自己的关心教育怎样?生活中有无一些感人至深的细节?这些我都要学生作一一介绍,然后再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母亲与的母亲比照一下,看有什么不同。经过比照学生发现,这似乎并无什么不同,她们都在为家庭奉献,都在为子女操劳;很平常,很微小。正是因为这些很平常很微小司空见惯了的事情,才使我们没去在意,没去深究,但这其中却蕴含着人类最真最美的亲情。像这样坚持给学生指导,无论是解读文本,还是感悟生活练习写作,都有豁然开朗之感。

二、传授思维方法,用理论指导感悟

人的思维模式多呈固定性,对生活的认识不免狭隘。而学生的生活阅历浅,视野狭窄,对生活的认识会简单化,表面化。因而还需要教师作指导,交给学生思维方法。

要引导学生善于从多变的现象中辨别其本质和主流,找到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以保持自身与社会的一致,这便是“求同思维”。要引导学生能够从流行的趋势中挣脱出来,寻找出与众不同的地方,发现别人所未发现的东西,这便是“求异思维”。要引导学生善于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角度去认识某些事物或某种生活现象,找出其前后一脉相承的地方,看出深度,这便是“纵向思维”。要引导学生善于将同类事物放在一起,从不同的侧面比较思考,以寻求对某一事物较全面的认识,看出广度,这便是“横向思维”。

教给学生这些思维方法,对他们辨析生活,并揣摩作文,是非常有价值的。

三、勤于写日记,录下对生活的感悟

生活中的人事都是不断变化的,生活的感受认识也是稍纵即逝的,如何把这些清晰地留下来,为将来的作文服务呢?写日记可算是最好的方法。写日记不仅可以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记录下来,为自己的作文积累生活素材;同时在记录的过程中,还可以在对粗糙的生活材料的初加工中,锻炼自己的思维,并练习自己的遣词造句的基本功,真可以说是“一箭双雕”。我在学生刚入中学校门时,就培养他们写日记的习惯,并一周一查,督促指导,。一开始只要求能写就行,哪怕是流水帐;然后逐步要求能达到表达自己的认识,并加以联想评论;最后过渡到能就人就事连段成文。长时间坚持下来,学生自然就养成了对生活多个“心眼”的习惯,使“悟”进一步深入。

四、用心做启迪,架起感悟的桥梁

感悟生活的文章范文第2篇

一、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我意识到学生对生活认识的“贫血”情况越来越严重,于是要求学生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从自己的衣食住行为留意生活,通过自己的眼睛,或电视广播等媒体,逐渐扩展到周围的任何事,做生活的主人,即以有心者投入貌似平凡的生活。最后以周记的形式,或以课前五分钟的口头作文形式,或者讲成语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心灵体验出发,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的亮丽。让学生不但看到生活的“向阳面”,而且也注意生活的“背阴面”,不但面对生活琐屑的表象,而且也透视其间深蕴的生活真谛和本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们能够从单纯的知识中超越出来,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视觉,通过笔写或口述,表现父母亲情,师生感情,同学情谊;表现家乡的山水风光,风土人情,家乡特产;表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再创造。引导学生把两者结合起来,使他们觉得不但有东西可写,而且写起来得心应手,具有真情实感。

二、大量绿色阅读,摄取生活养料,为写作积累素材

我提倡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包括诗歌、散文、名著、游记等题材的书。了解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甚至世界各国的经济、历史、文化、军事等。因为作家写作的源泉是生活,要求学生阅读他们的作品,其实就是拓宽了学生的生活面。同时,让学生对作家的生活感受、哲理产生认同感,获得心理上的共鸣,从而更准确更深入地去品味、领悟、揣摩原作,久而久之,自己骨子里满是名篇大家的风骨,加上自己生活的感悟,信手写来必是上品。这在他们的周记中得到反映:在课前五分钟口头表述中,他们讲的内容由开始的自我介绍,同学轶事,慢慢发展到了地球环境保护,动、植物生态情况以及高科技发展状况,并初步有了一种环保意识,高科技发展的现代化意识等。

三、生活化的要求,生活化的训练,写生活的文章

要求学生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以及通过大量阅读去感受自己生活圈之外的生活,其实就是对写作的一种积累,有了一定的积累,学生写作自然就会有话可讲,于是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做了以下具体措施:

1.立足单元作文训练,力求找出与之相似的生活中常见或熟悉的事物为对象,要求学生练笔。

2.追踪生活,及时指导写些反映生活的作文。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这个“时”指的就是即时、现实的生活。因此,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追踪社会热点,不失时机地各抒己见。

感悟生活的文章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感悟力培养

1.用心观察生活,是学会感悟生活的先决条件。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轰轰烈烈、惊险奇特的大事,也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事。大事当然要关心,但毕竟为数较少却引人注目;小事细小琐碎,为数很多,并不引人注目,我们更要关心。而且,恰恰是一些小事之中蕴含着不同寻常的哲理,不同寻常的真、善、美。如一个学生写《为她喝彩》,观察到一个行走着的漂亮的姑娘不小心凉鞋破了,没有半点惊慌,没有半点迟疑,就拎起凉鞋大大方方地赤脚走在大街上。文章经过一番描述后,最后抒情议论:“走自己的路,何必顾忌别人的眼光和评论。”这最后的议论,是多么深刻的感悟呀,而感悟的来源却是一件非常细小的琐事。这种琐事,生活中多得很,但为什么有的同学“视而不见”,有的同学却能产生深刻的感悟,关键就在于是否能用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2.借鉴别人的“感悟”,是培养感悟力的基本途径。前人留下的名言、警句、俗语、成语,是前人感悟生活的结果,我们不妨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议论一番,讲讲自己的看法,举举生活的实例。比如,巴尔扎克言:“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它让人止步不前,甚至跌入深渊;对于强者来说它是垫脚石,使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议论理解,并让学生回忆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有关这方面的事情,学生很感兴趣。

另外,教师可提供相关读物,开阔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的情感共鸣。青少年时期感情丰富敏感,讲究友情,注重真善美,教师不妨提供一些适合于学生看的读物。浅显的如流行歌曲,稍深一些的如于秋雨、于光中等当代名家的散文等。其实最受学生欢迎的还是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报纸杂志上的随感美文,《青年文摘》、《青年博览》、《读者》上这种文章比比皆是,学生看了很自然地与自己的生命、情感结合起来,于是产生了共鸣。久而久之,生活中碰到类似的事件,便会感悟顿生。也可以看一些长篇小说,因为小说中人物对生活的感悟无处不在,看了以后,这些感悟便潜移默化地被学生接受了,从而学生便会在这些感悟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感悟。

3.开放式地组织学生谈论感悟,是培养感悟力的又一种有效方法。感悟作为一种可以培养和训练的能力,就可以让学生交流,以获得更广泛的信息。但是我们的学生往往会难以启齿,认为这种心与心的交流只能在最亲近的人中间进行。如何排除这一心理障碍?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主动地在学生面前谈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对人生自然的感悟,谈论自己对学校、对班级发生的事情的看法,甚至可以谈谈自己的家庭,家庭中的喜怒哀乐、忧愁烦恼,目的是让学生仿效。教师应把学生看成自己的朋友,课堂前后与学生平等地交谈,课堂上亲切地向学生倾诉,这样,课堂里渐渐会形成一种倾吐衷肠的氛围。有了这种氛围,再加上老师的鼓励,一些胆大的学生便会参与进来。由于一种从众的心理作用,其他学生也会跃跃欲试。如再来一些小小的奖励手段,学生们的谈论会变得争先恐后,热烈非凡。学生从谈论中感受到别人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理解、不同体会、不同感受,便很自然地学会了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的方法,从而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更用心地感受生活。

谈论感悟,也可以由教师命题。如有一节写作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一件大家经历的事:期末语文复习课上,抽背古诗文情况很不顺利,教师脸露不快,这时,教室门被推开,径直进来两位迟到的男生,教师不禁怒色又加,大喝一声“出去”!迟到者出去了,并带上了门。教师当然是希望他们重喊“报告”,但两位迟到者却一去不复返了。十分钟以后,教师让另一位学生去把他们叫了回来。这一件事情很平常,当时也很少有议论,但这次被拿到课堂上来就不一样。教师问学生对这一件事的看法,课堂像进了水的油锅,一下子沸腾起来了。他们纷纷地议论着,面红耳赤地各不相让。他们有的认为老师太凶了,缺少耐心;有的却认为老师之所以生气,是因为她爱生心切,因而对学生要求严格,不管是学识上的要求,还是行为规范上的要求;他们有的认为两位迟到者太委屈了,大冷天被赶出教室;有的却认为这两位学生太不理智了,感情用事,自己吃亏。还有的学生认为老师自相矛盾,一会儿赶,一会儿请,会降低威信;有的却认为这叫拿得起,放得下。谈论结束,下笔成文,轻而易举。同一件事,各不相同的主题,精彩纷呈。谈论如此热烈,看法各不相同。这实在是由于开放式的谈论感悟,已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认识问题的方法,感悟能力自然不断提高。

感悟生活的文章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e children should open their heart freely to express themselves without limitation, which means that they should write what they like to write. The “freedom” here means that the children could choose their own topics, materials and their own way of expression. To see from the internal state, it is a state that children's heart is not restricted. In the daily teaching, we shoul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mposition teaching. Inductive teaching is usually more direct and simple, and much importance is attached on the feelings and experience, which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ldren.

关键词:观察生活;阅读感悟;体验感悟

Key words: observation of life; read sentiment; experiences and feelings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4-0132-01

1学会观察生活,积累感受

在作文教学中,如果能广开生活之源,使学生能够做到关注生活,有感而发。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把生活看成七彩阳光,即便是同学中间的冲突、误会、争吵都可以看成是生活中的一朵朵小浪花,一种生活的乐趣,这些都是自己思考写作的好题材。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表现的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烙上情感个性的印记,涂上个性心灵的色彩。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扩充生活源泉,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尽量的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充实生活,积累生活。春天来了,种一棵树,栽一盆花;秋天到了,去看看秋景,摘摘野果;更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引导孩子参观生活,留心生活,亲身体验生活。

其次,学会感想生活,丰富生活感受。学生如果有了丰富的生活,而不去发掘生活的情趣,不去体验生活的启示;面对生活的多彩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就不能算是真正走进生活,不算真正有了生活素材,而应学会作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对生活有所感想!生活中充满了喜怒哀乐,充满了缤纷绚丽,生活中处处有我们的感动、思考和想象!“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用心观察生活,学会感想生活,想象生活,能令我们发掘出至善至美的地方,都会引发思考,令人感到生命的意义。

2引导阅读,感悟写作方法

课堂精读,以读促写。现在除了语文书之外,都有一本同步课外阅读,阅读的材料都是一些极好的文章,课间指导的形式也相对灵活多样,学生感情容易投入,于是较之作文课更爱阅读。因此可以从最根本的阅读教学入手,引导学生在阅读课中进行作文练笔,以读促写。在阅读教学中,往往有具体的场合和景象,通过教学营造了情感的氛围,使学生如置身其中,会产生相应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兴趣,作文就显得亲切了。如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古诗《游园不值》中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满园春色什么样呢?是否能用笔画出来文中的意境,想像中的“满园春色”,然后在展示评价中找到差距,学生的兴趣就能得到激发,从而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提倡少作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道出了教语文学语文尤其是教作文学作文的真谛。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解决学生课外阅读中出现的不会读、不肯读、不能读等问题,让“读书”成为习惯,不但要读,而且要大量地读,撑起“课外阅读”这一片晴朗的天空。首先,教师必须先于学生阅读,学生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时间的安排、阅读后的交流、阅读能力的评价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和组织。再次是培养读书的兴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浓厚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通过诵读、讲故事比赛,带领学生理解与欣赏名人名作,给学生讲名人与书的故事,让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在此基础上评出课外阅读活动中的优秀学生,树立榜样,形成正确的阅读导向,鼓动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最后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好习惯,在读书过程中,书要读慢些,要边读边想,并在书上留下痕迹;摘抄词语和名句;读到你认为精彩、生动、有趣的地方,要朗读,更要记忆。除此以外,在阅读文章感悟写作上,教师的范文选择,要以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对生活的表达和记叙,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去启发学生。

3学会体验,感悟写作过程

在作文动笔时,我们不会去想该注意什么方法、用什么修辞等等。如果过多考虑策略,反倒会影响写作的思路。所以在学生写作过程中,不要老是以规范化的理念统一制造同类产品,要因人而异,应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受,放手让学生独立构思、自由表达。

其次是欣赏语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写好文章,时常感受到作文的成功,提高其语言的表达效果很有必要,可是也不能专门为语言的优化而专门针对性的找技巧、寻方法苦吟苦练,或者为积累而积累。让学生潜移默化中主动优化自己的作文语言。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培养语感。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语感。在语文课中,应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学会欣赏。课外阅读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注意语言,欣赏语言。学生自己交流作业时,能有意识的自我欣赏、自我修改文章,自己评点作文语言,如在自认为较好的句子下画圆圈,反复吟诵,与同学交流等,读他人的文章时,也能注意到精彩的句子,甚至能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划线、点评、和摘记。

总之,用生活经验的方法教学作文,学生易接受,而学生期待在更高层次上去系统知识后,才能从大脑资料库里检索出来。所以感性教学往往更直接、更浅显、更注重感觉和经验,更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注重感性会使学生更加细腻,因为细腻才会用心去感悟生活点滴;注重感性容易让学生激情迸发,注重感性能使学生体验到作文的快乐,写作方法如花香熏陶渗透、默化潜移;个人的积累鲜活了、语言功底更加深厚了,何愁作文不能写好,不能融会贯通呢?因此,不妨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加感性化吧!

参考文献:

感悟生活的文章范文第5篇

[关键词]激发兴趣 阅读积累 观察发现 个性品悟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由来已久,没有兴趣,没有语言,没有内容方法是个普遍的问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经多年的研究实践总结,我认为从阅读引路激趣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积累语言,倡导个性感悟,把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综合运用于课内外,在生活点滴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条有效的途径。

一、重 阅读教学,激写作兴趣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对于读书小学生们还是津津乐道的,特别是好听故事更是他们在启蒙时就常常接触的内容,所以学生的阅读兴趣普遍高于写作,而阅读恰恰是写作的基础,所以抓好阅读教学对于激发写作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一)课内阅读教学要有实效性

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发现:学生学过的词语很少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究其原因是教学中学生掌握词语重在“音、形”,而对其“义”的掌握方面做得不够。学生习作中“别字”多,就是只知其字而不知其义的具体表现。还有很多学生背诵课文少,积累的优美的语句少,语感差,当然也就写不出好句子了。其实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写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外阅读提倡“海量”,注重积累

有了读书这一爱好,学生们会很快进入对某些问题的思考:人物的命运为什么会悲惨?描写的景物怎么会那样鲜活?故事接下来要怎样发展?这些环环相扣的问题就是写作思维的火花。因此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

首先,在平时要求学生准备积累本,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及时摘抄,积累词语;读读文章,找到“写作的模样”。

其次,指导学生抓住那些点滴的细节,养成随手把感受写下来的习惯,这样不仅培养了写作的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积累作文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二、重观察发现,拓创作思路

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而有了观察才更能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写作也才能有新的思路。但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是随意的,不能做到细致地观察,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并教给他们有关观察的方法。

(一)关注生活中的“小事”

在小学生的生活中,他们经历的大都是平凡而渺小的“小事”。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时,不能脱离学生的认识和生活实际,要求学生写大英雄,大好人等空幻的形象。其实一件小事、一点感想、一些小错误等都可以是他们的作品,也是他们真实的生活。

(二)养成随手记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观察的时候要让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要求他们凡遇到新鲜的感受,及时地记在专门的观察本上,为他们的写作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从而创作的思路也就越来越广了。

三、重生活感悟,写个性化文章

所谓生活感悟,就是指对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有所感触而领悟。悟社会人生的理,思古今中外的事。然后抒写自我,要写实写真。不管遇到什么题,只想着把自己心中的想法感受描画出来,把自己的看法摆出来,并设法让别人信服就是了。“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文章不是无情物,而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情真,便能一气呵成,写出来的文章才能通顺流畅,具有个性。我认为文章具有个性应展现以下几方面:

(一)树个性化的语言的风格

中国文坛各位名家都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或清新,或质朴,或幽默,或鲁犀利,而正是有了这些语言的个性才让我们领略到了文学的精彩。生活中学生经常会看到鲜活的广告词,大量的名言警句、谚语民谣……这些无不可以当做写作的语言,将这些具有时代许多意义的语言运用到文章中,加工成自己的理解展现学生的语言风格学生的作文就会不断出现新的亮点。

(二)用心感受生活,写作便是真情流露

生活是一个万花筒,蕴藏着人生百态与真善美丑。让学生走近它,观察它,感悟它,作文不仅有了无尽的题材,而且平添了无尽的底蕴,折射出深沉的悟性。作文对生活的反映,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生活浓缩的、典型的、深刻的表现。感悟生活,就是对生活条分缕析,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进行系统深入的体验,就是把生活濡沫于情感之中。缺乏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人生便缺乏激情与深度。没有感悟的思想是苍白的,没有感悟的作文是浅薄的。学生一旦具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就会发现平静的湖面下,荡漾着的原来是动人的激情;雄奇的深山里,却孕育着喜悦的鸟语花香。只有教会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学生才会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作文的品位才能得以提升,写作也才能更具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