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设情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多样情境;教学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教学的内涵
鲁迅先生曾提出:“文学是人学”。可是现在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忽视了人的生活性,忽视了人的生命价值。知识、理性取代了活生生的生活存在,训练、灌输堵塞了生机勃勃的生命成长。语文教学的意义正在不断缺失。更谈不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创设多种情境掀起语文课堂教学的。才能真正的回归语文课堂。
那么何谓教学呢?教学就是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拥有对文本留下最深刻鲜明的印象,并得到最富有情感反应的时刻,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学生情绪高涨,富于创造的激情和成功的体验。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就有待于多种教学情境的创设。
二、下面我结合教学实例阐述“创设多种情境,掀起教学”的研究实践的效果
(一)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形成教学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语言是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的最主要、最直接的手段。如果教师缺少激情,那学生又怎么会有情感?又怎么会进入呢?因此教学语言首先要准确、严密,其次要生动、风趣、真切、感人,让学生在教师热情洋溢、精神饱满的语境中达到最佳的学习境界,满足审美需求及情境体验的升华。
课例一:
我在初上诗词《七律・》时,发现学生对这首诗反映平平。回来反思才发现这是因为今天的学生生活与时代有很大距离,但我相信人的喜怒哀乐之情一定有它的共性,只是载体不同而已。因此,在第二节课时我根据诗的内容,把它还原成散文诗般的语言。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他们思维活跃,发言踊跃,气氛热烈,超过了我预期的结果,教学如期而至。课后学生意犹未尽,还仿写了很多诗。
良好的教学语言可烘托氛围,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化难为易,对课堂教学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掀起教学
学生的思维活动还常常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在学习语文中领悟生活的内涵,感受乐趣。
课例二:
我在上《故乡》时,引用了鲁迅说过的一句话:“我之所以弃医从文,是因为我认为治疗和拯救人的精神比身体更重要。”接着我又忧虑地说:“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特为之留下悬念。听了这个反问以后,许多学生就形成了认知冲突,激活了思维,加以思索,在探索中引发深入的思考,拓展了思维,形成了自己的见解,他们各抒己见,使课堂教学的产生。达到了教学目的,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创设体验情境,训练学生想象思维,掀起教学
创设体验情境。通过生活切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发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想象、探究的能力。
课例三:
我在上《故乡》时,我对同学们说:“请同学们仔细的研读课文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和我交往的片段,自己设计剧本,下节课我请同学们展示。”结果在第二节课上课时两组同学的出色表演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营造了课堂的。这样学生对课文的把握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所以我们在赏析课文的时候,要努力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构成一种共鸣,形成学生理解的。
(四)创设直观情境,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掀起教学
由于青少年自身的年龄特点,他们往往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认识世界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技术等 ,掀起教学。
课例四:
在一堂写作课上,我设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因为我发现学生主要是缺乏对关爱、真情、责任、感恩等情感的深切理解,才导致作文缺少立意或立意不高,针对这一现象,我收集“感动中国人物”的一些片段,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一个又一个感人的事迹伴以主持人的深情演说,配以舞动的红丝绸、动人的音乐,呈现在学生们眼前,这时一切的语言都显得那样苍白。学生的情绪经历了激情―动情―达情的过程,教学的如期而至。抓住契机,建议学生将这份感动写下来,将感动背后的感悟写下来。这堂课让我发现学生们的语言美了、思想深刻了,这是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的引入,让学生的情感进入带来的收获。比原先教师枯燥的讲解更快速地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愁难以提高吗?
三、由教学实践所获得的启迪与思考
(一)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有利于营造课堂教学良好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语文教学创设多样真实或仿真虚拟情境,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课文的情境或意境中,这既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文学概念,更有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求知欲望的提升,为学生营造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使他们在愉悦的学习情境中,知识达到牢固的掌握。
关键词 情境创设 精彩有效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创设情境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如何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枯燥,使学生不产生厌倦的情绪,就需要老师利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讲解知识内容,学生就能自然地掌握这些知识。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探索;又有助于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增加学生求知信心。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
教学情境,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的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于初中生,要求教师对于情境的创设要生动、直观而又有启迪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索,从而解决问题。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所以日常生活事例、演示实验、新闻报道、图片和影视资料等等,都可以用来设置学习情景,作为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情境。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要根据教学需要,针对教学的内容,利用不同方式创设情境达到多种教学需求,实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
一、利用实验创设情境实现趣味引入
利用实验创设情境达到趣味引入新课的目的,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带着兴趣来学习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课堂能够比较活跃,同时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轻松,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平面镜成像教学中,利用黑箱做魔术实验:学生可以通过黑箱前面玻璃观察黑箱内部,老师取一张卡片,明明从箱子上面开口处放入,学生看不到,卡片却不见了。再如:老师利用一段视频实验:一支在杯里燃烧的用水浇不灭的燃烧的蜡烛。此时现象与学生的思维起了冲突,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带着这样疑问和好奇,驱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跟着老师的脚步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中一定找到原因解开谜团。原来黑箱魔术实验是由于箱子里面倾斜放置一个平面镜的缘故。浇不灭的燃烧的蜡烛看到的是玻璃板前面燃烧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的杯子里的像。
二、利用生活创设情境进行难点突破
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教师教学时要使物理贴近生活。例如:在讲到机械效率定义的时候,机械效率指的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而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许多学生对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概念分辨不清。此时,我们就可以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如:将饮用水搬到二楼,我们的目的是喝水,所以搬饮用水所做的功就为有用功,但是同时,不得不把装水的桶也扛上楼,扛水需要人来完成,所以,把桶搬到楼上所做的功和人上楼所做的功都是为了扛水所不得不做的,都是额外功。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进行知识拓展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愈强烈,学习的兴趣就愈强烈。教师可以利用把声音、画面、文字集于一身现代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将无法难以展现的现象、重现的历史故事、不便操作的实验等展现出来激发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下去获取知识。例如:在光的直线传播应用中,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来解释日食和月食及形成原因。在运动相对性学习中,通过多媒体展示同步卫星与地球的同步运动及空中加油机实现空中加油的模拟动画。再如:在探究流速大小对液体压强的影响后,为拓展知识加深理解,利用视频再现:1912年 “奥林匹克”号与“豪克”号平行地疾驶着,在相距100米远时,鬼使神差般“豪克”号的船头撞在“奥林匹克”号的船舷上。通过视频和动画,再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既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又达到了理解知识,拓展知识目的。
四、利用问题创设情境实现知识巩固
【关键词】数学;兴趣;学生
“老师,您和书上说的都不对,前几天我在电视上看到1美元能换6.26元人民币。”
“对,我也看到了。人民币换其他国家的钱天天都会变,就像股票一样。”
“老师,我上次跟爸爸妈妈到香港时,人民币在香港也可以用,但人民币比港币值钱。这书上的换法不对。”
在学生们七嘴八舌中,我猛然意识到这是教材没修订和我没备好课造成的,由于客观原因,教材没法与时俱进,但我没考虑到这些却是没法原谅的,如果教室里有班班通,有校园网,能联接网络那就好了。
这是我在上北师大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民币兑换》时遭遇到的阻击,这还让我想起了经常遇到的学生的质疑:牙膏怎么会这样便宜呢?鲜奶怎么才1.10元呀!我静下心来思考,现在的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特别多,从各种媒体中接到的不仅是知识,还学会了思考与质疑。而正在使用的教材是2005年修订的,它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那我需要做些什么呢?
在2011年修订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有阐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数学的改变也是巨大的。随着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便利。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普及应用就是最好的例证,随着软硬件的建设,网络和课堂也在进行着亲密的接触。
但机器与虚拟只是学习的工具与途径,它们终究替代不了教师,课堂中更不能缺少人文与思考。《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我追求的理想境界,会教、乐教、会学、乐学,师生共同营造和美课堂,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我校开展的和美教育下和美课堂的课题研究给了我许多的理论支撑和营养元素,“和谐施教、以美育人”给了我进行教学探索的方向,学生和我的课堂应该是“和谐民主”、“合作互动”、“乐中求美”的,教师的仪态语言要美观大方,情境展示追求美,合作互动要和谐融洽。在这样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我努力地引导学生和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创新的灵感。因此我把研究的突破口放在了创设情境,自主探究上。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产生,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怎样充分利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有效地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激发学生认知的内在动力,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因为,好的教学情境能拔动学生思维之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等。因此,我在教学中总是不断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从多方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能力。基于这些认识,我有意改变平时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情境创设,促使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达到美化课堂有效教学的目的。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谁不喜欢轻松愉悦的环境,但这种环境的营造却离不开教师对自身角色及观念的转变。现代意义上的师生角色的定位是和美课堂的基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总而言之,应建立一种平等融洽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既是引导学生认知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创建民主、宽松、友好、平等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碰撞出火花。营造民主和谐氛围才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好奇心是每个人探究新事物的驱动力。现代的文明成果对学生而言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教师利用到课堂中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曾做过一次对比实验,两个班同时上第四册第一单元《分苹果》一课,普通班按教材正常教学,实验班引入喜羊羊、美羊羊等卡通人物进行数学故事式教学,课后检测结果,正确率相比,实验班比普通班提高50%多。这项实验说明卡通人物具有亲和力,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探索出几种创设情境形式,充实现实内容,获得不错的效果。
(1)运用多媒体动画技术,让几何图形动起来,帮助学生构建几何系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时,我便在预案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上,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学生是有差异的,他们的想法有时非常独特,割补的方式大不相同,他们在叙述自己做法的时候,我配上多媒体动画,让每种割补法都动起来,这样,各种割补方法在大脑中建立起来动画模式,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创设数学问题生活化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自主探究数量关系模型。
在教学“总价=单价×数量”这一组数量关系时,我总是把问题创设在超市购物中,因为学生最喜欢去超市。慢慢地他们熟悉了购物,遇到价格问题时自然地运用这一数学模型解决这类问题。
同样地,其他的数量关系也必须在各种生活场景中再现,同生活紧密结合,才不会让数学成为空中楼阁,数量关系也无须死记硬背,它能像血液一样在大脑中流淌。
高中音乐鉴赏创设情景情感
音乐鉴赏课是培养高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师只有灵活把握音乐鉴赏教学课堂,为学生创设美的情境,才能够达到音乐鉴赏课程教学的目标。要灵活把握音乐鉴赏教学课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运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艺术,让学生从美的教学情境中体验到音乐鉴赏的重要价值。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方式方法,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在教学中常用到的教学情境。
一、环境创设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室的环境布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智能活动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精心布置教室的环境,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更好地实现音乐鉴赏的教学目的。如在音乐教室张贴名人名言、音乐挂图、音乐家画像等。除了外部环境的设置,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音乐,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还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在课前播放相应的音乐。比如在学习浪漫主义音乐时,课前播放一段优美的《月光》;学习学堂乐歌时,先播放一首学生耳熟能详的《送别》等。当学生听着这些美妙的音乐步入教室的时候,马上被带到了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营造了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
二、语言描述环境
在音乐教学中,语言是创设情境的重要工具,巧妙地运用语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音乐情境和课堂气氛。教师通过生动优美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种与鉴赏内容相符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念与情感。如中国古代歌曲的鉴赏,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内容,学生多不喜欢这样的古老歌曲,如果按一般的教学模式,学生就会不情愿地被动学习。但如果教师在各个环节巧用语言,创设恰当的时空情境,学生的学习态度会截然不同。如导入语言:同学们可曾学过一首唐诗《送元二使安西》?(答:学过。)请大家背诵一遍。(学生背诵)能用白话文解释一下吗?(师生解释)请在古琴音乐中听老师朗诵(教师朗诵)。如果要把诗中所表达的情境表演出来,请设计一下场景、人物形象和表演动作。(师生讨论)如果不用台词对话,选用这样一首歌曲作背景音乐是不是更好?(播放《阳关三叠》)(答:更好。)那下面我们就来赏析并学唱这首以唐诗《送元二使安西》为歌词的《阳关三叠》,为这段画面配上背景音乐。(师生赏析学唱)这样,学生沉浸在语言所描绘的情境当中,仿佛身临其境,妙趣无穷,学习这首歌的兴趣会大大增强,以此达到了“以言传情,以情动人”的目的。
三、故事引境
高中生对故事还是很感兴趣的,在赏析音乐作品时,教师如果能用简洁的语言给学生讲述有关的音乐背景故事,将音乐融入到故事中,再配上生动、新颖的图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如在赏析古琴曲《流水》时,先给学生讲述“知音”的传说:春秋时期,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伯牙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高山》,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流水》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钟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了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生不复鼓琴,故有高山流水之曲。学生听完这个感人的典故,和这首几千年前的古曲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不仅加深了对《流水》的理解,也对古琴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四、图画创设情境
在情境的创设中同样离不开丰富多彩的色彩,美丽的图画是课堂布置的重要手段。教师根据音乐中所表达的特定环境用图画再现音乐场景,从视觉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理解音乐所要表现的情绪和意境,更深刻地感受到教学内容所表现的优美意境,获得美感体验。比如学习印象主义音乐,在听德彪西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时,展示雷阿诺的《康威尔斯小姐像》,使音乐与画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把这种视觉上的激情转变为用语言来表达,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激情。另外,像《图画展览会》《在中亚细亚草原》《伏尔加船夫曲》《水中倒影》等作品都可以由一幅画引发教学情境。
五、现代教学技术创设情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音乐鉴赏教学的手段也更加丰富,特别是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形式的出现,能够极大地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质量。充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知能力,加深对音乐本质的理解。现代教学技术运用于音乐鉴赏,能够设计出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使我们更好地整合多方资源,链接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更多内容,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此外,音乐鉴赏课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鉴赏中,音乐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所以教师不能多讲,不能用自己的感受去替代学生的感受。而应该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音乐,与音乐进行交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音乐学习与教学的基本特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去经历、去感悟、去操作,在学习中感受音乐、感受生活;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树立其健康的人生观。
总之,在音乐鉴赏课教学中,教师要把鉴赏课堂艺术化,尽可能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氛围,创设出美的情境。同时也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的空间,使高中音乐鉴赏课充满美感,真正实现音乐鉴赏的教学目的,在培养完整的人的道路上前进一大步。
参考文献:
[1]龙亚君.音乐新课程教学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2]张欣.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之我见[J].黄河之声,2008(11).
[3]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52.
[4]巫炳冬.新课程下的高中音乐鉴赏呼唤音乐本位[J].山西省教育学院学报.2001(1).
在课堂上,教师应巧妙创设“有笑”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有声有色的活动过程,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一旦学生带着浓厚兴趣快乐学习,政治课堂就会真正成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笔者现结合《政治生活》与《生活与哲学》中的课例,谈谈“有笑”课堂教学的两点做法。
1.生活化的课本剧,学生本色表演、合作探究、争相展示。对于现在的高中生而言,有些知识离他们的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整合,精心编排课本剧。课堂以课本剧为载体,展示具体的生活化场景,紧紧围绕课本剧的情节精心设计探究问题。课本剧表演,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他们踊跃参与,有表演,有思考,有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有争相展示,有相互点评、补充。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适时发挥了点拨、引导作用。
案例一:一位教师在教学“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时,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及意义是学习重点和难点,但这些理论术语性强,学生很难理解和记忆。教师结合“城管执法”这一社会热点,精心编排课本剧《潍坊市城管、摊贩、市民交流会暨(城市综合管理规定)民意征集会》
地点:潍坊市城管局会议大厅
人物:城管人员2人、摊贩代表2人、市民代表2人、旁白1人、交流会主持人1人
【设计目的】
(1)通过《潍坊市城市管理规定》出台,探索依法行政对公民、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法制建设的意义,阐明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2)通过摊贩经营中的遭遇,探索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3)通过主持人邀请市民参与《潍坊市城市管理规定》,探索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重要性和措施。
【模拟过程】(略)
观赏小品《模拟交流会暨民意征求会》,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求实招,强规范——为城市添亮点,推管理上水平。小品中暴露出了行政管理中的哪些问题?就这些问题的解决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2.合民意,树典范——为市民守好家,让群众更温暖。根据市民的建议,城管执法人员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有什么重大意义?
3.共参与,同发展——为政策聚民意,促社会更和谐。潍坊市将邀请广大市民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为城市管理建言献策。政府为何要邀请广大市民参与?对政府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教学反思:教师结合身边的热点,用生动化的课本剧形式创设出典型情景。课堂上无论是在表演过程中还是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们自始至终都在积极参与,讨论非常热烈。这在其他的情景设计中是不多见的。教师对教材进行的重新整合和处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探究问题的设计环环相扣,逐渐深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握了教材内容。正如有的学生说,没感觉到学习,但确实已经学完了。这不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吗?可见,只要学生真正参与了,学习热情真正被调动起来了,自然就能感受到学习政治的乐趣。
2.小游戏进课堂,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思维、感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小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思维与感悟,使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直观。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主动,自然就掌握知识,还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在教学“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时,如何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是摆在学生面前的学习难点,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游戏体验活动《同舟共济》。
游戏规则:每组可选2-3人。
(1)每人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支撑棒子,其他四指不可碰到棒子。
(2)食指必须平伸,不可勾到棒子。
(3)食指不能离开棒子,离开了就得重来。
(4)小组成员齐力将棒子从胸前往下移至地面。
每组会有一位裁判,监督有无违反规则者,最后以先移至地面者获胜。
教学反思:教师利用课堂中现成的资源,进行小游戏活动策划,既调节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寓教于乐,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现场采访参与游戏的同学,并让他们谈取胜的原因,结合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最后进行理论的提炼与归纳,做到“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思维的过程,并让思维过程能够看得见”。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追问,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利于学生把握抽象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