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个股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股权分置 对价 全流通
一、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产生的问题及影响对价的主要因素
经过国务院批准,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向各上市公司及其股东、保荐机构、沪、深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下发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正式启动以对价方式对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状况进行改革试点。
所谓对价,是指非流通股股东为获得流通权而支付的代价。对价原本是英美法系中的一个概念,按照1875年英国高等法院在的判决中所下的定义,是指合同一方得到的某种权利、利息、利润或其他利益,或是克制自己不行使某项权利或遭受某项损失,或由此而承担的某种责任。而《牛津法律大辞典》给对价所下的定义是:“对另一方的许诺或行为做出的承诺,如给付、提供劳务或放弃权利”,它是合同成立的必要条件。
从流通与非流通股股东双方利益看,股权分置改革可能产生的问题有三:其一,非流通股进入流通违背原先承诺;其二,股权分置导致股价过高,非流通股一旦流通势必破坏原先的市场预期,造成股价下跌,使流通股股东蒙受损失;其三,国有企业在发行上市时,非流通股股东以每股净资产为成本换取股份,流通股股东以发行价格认购股份,持股成本大不相同,非流通股价值低,进入流通后必然获得溢价,由此构成不公平。
可见,从非流通股拥有流通权后对市场的影响看,只要是对股价有影响的因素,都是在制定对价支付方案时所要考虑和兼顾的,否则对于对价方案的合理性将会有影响,妨碍方案的顺利通过。
(一)溢价
股权分置溢价是支付对价的基本理论依据。“股权分置溢价”是指在股权分置条件下,由于只有1/3的股票流通,使得流通股的发行、再融资和交易价格高于全流通条件下的均衡价格,由此产生的非正常溢价。一般来说,股票的发行都可能对净资产有溢价,可解释为上市前企业的商誉等无形资产及创业利润,应归发起人股东所有,这是正常的溢价。股票上市后可能溢价也可能折价,这是很正常的。但股权分置人为缩小股票供给,就使发行和再融资溢价过高,出现新股不败神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中也包含了非正常溢价。这部分溢价能够存在是以股权分置为前提的,一旦前提改变,溢价必然消失。股权分置改革的直接受益者是非流通股、特别是控股大股东,他们将获得流通权和资本运作的平台。通过受益者向可能受损者支付对价,使A股除权,消除股权分置溢价,股市才能稳定,公众投资者的利益才能得到保护。
所以对价不可理解为对公众投资者以往购买股票由于价格波动所蒙受损失的补偿,而是非流通股股东对通过股权分置改革获得流通权这一利得所支付的代价。
在改革的过程中,政府要维护的是投资者的权益,而不是保证他们的投资收益。弄清概念有助于分析事物的本质,但解决问题时要考虑实际情况和可操作性。第一批四家企业既有民营,也有国企,都愿意支付对价,表明他们承认流通权有价这一事实。采用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单方面送股支付对价,会使非流通股股东的账面资产(净资产)减少。民企愿意这么做,表明他们意识到获得流通权之所得,大于账面资产之所失;国企这么做,表明国资保值增值的标准从静态的净资产,转向动态的盈利能力和股票市值。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他们的实践也印证了股权分置溢价的存在。
(二)非流通股的比例溢价
一般说,非流通股比例越高,股权分置溢价越高,应支付的对价越高,可支付水平与可流通量呈正相关关系。比如,某中字头公司总股本867亿股,当年香港发行价1.62港币, 发行量近168亿股;目前其非流通股为671亿股,流通A股只有28亿股,两者之比高达96:4.这家公司在发行A股时,其H股价为1.2港元。在这种背景下最终以4.22元发行,主要原因就是股权分置,其当时溢价的相当部分应当是股权分置溢价。
(三)其他制度缺陷造成的非正常溢价
一些公司曾经以数十倍市盈率、数十元价格进行IPO或者增发融资。这是由于在股权分置的条件下,进行发行价的市场询价所造成的。市场询价有其道理,但是由于2/3的股票不流通,这样的询价方式也成了制度缺陷。最典型的案例是用友软件,每股1元的净资产,以每股38.6元的高价发行2500万股,结果使自己7500万非流通股每股净资产飙升为10元。而与此对应的在香港上市的金碟软件,公司经营情况和业绩状况相差无几,但金碟软件在香港的发行价只有2元。
(四)流通溢价
流通溢价是指二级市场价格与非流通股的协议转让价之间的差价。从多年来非流通股协议转让的情况看,协议价大体在净资产附近。因此我们用市净率即市价与净资产之比,表明流通溢价存在的状况。总体上说,市净率越高,流通溢价越高;溢价越高,非流通股获利空间越大,二级市场股价压力越大。所以,流通溢价也是影响对价水平的因素。正常的流通溢价表明市场对公司资产效率和前景的认可,是大股东应享受的,但消除制度缺陷相关的非正常溢价的成本也不应由公众投资者独担,所谓分享流通溢价的含义正在于此,目前整个股市的市净率在1.7上下,参加试点的公司市净率大都高于平均市净率,可见与流通股分享的主要还是流通溢价。当然一部分市净率较低、甚至低于净资产的,其支付对价的来源主要是发行和再融资中的股权分置溢价。不过事情总有两面,大股东合情合理地处理问题会增强投资者信心,提高对股票的估值,使溢价出现或提高;反之流通溢价很高,总想独吞,其结果投资者会避之不及,用脚投票,最后股价还是会大幅缩水。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所有公司的股价都要重新定位,大股东如不尊重市场规律,以为我有钱就可以把股价定在市场不接受的位置上,庄股的教训前车可鉴。对价的主要来源是流通溢价。流通溢价越高,应支付的对价越高。这样才有双赢。
(五)基本面
公司基本面预期折扣。一些上市公司较长时期内在业绩、行业前景、分红等基本面方面表现好,投资者基于公司预期收益的价值判断,会将部分股权分置溢价视为合理溢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价的要求,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因此可以相对小一些。
(六)锁定期
为保证非流通股股份取得上市流通权后,不会出现控股股东大量抛售的情况,《通知》还对交易、转让和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股及数量做出了三项明确规定。要求试点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获得流通权的股份,应当做出分步上市流通承诺并履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
1.试点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应当承诺,其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自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至少在12个月内不上市交易或者转让;
2.持有试点上市公司股份总数5%以上的非流通股股东应当承诺,在前项承诺期期满后,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股份,出售数量占该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12个月内不超过5%,在24个月内不超过10%;3.试点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的股份数量,达到该公司股份总数1%的,应当自该事实发生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内做出公告,公告期间无需停止出售股份。锁定期的长短,则与对价支付水平呈反向关系。
二、完善股权分置对价方案的对策与建议
上述对价测算与支付式各有利弊,因此现在证监会推行“分散决策、分类解决、分步推进”的政策。我们认为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应以稳定证券市场,体现市场的公平为基本原则,充分补偿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让非流通股以市场成本取得流通权,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选择合适的对价方案、应采取多样化的对价实现方式
对价方式是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核心内容,我国1300多家上市公司分属于不同的行业,资产规模、股权结构、经营业绩等具体情况差别较大,采取多样化的对价实现方式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市场各方现实的选择。
要采取措施保证流通股股东持股价值不会因为股权分置改革而受损。当然任何体现权利对等的方案都不能保证在股权分置解决之后,流通股股东的持股市值不低于股权分置改革之前的持股市值,因为股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股改方案中应有一定的风险预防和补救措施,同时需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共同努力,提升上市公司的总价值。所以应从长远利益出发,兼顾各方利益,合理确定对价的支付方式,力争实现共赢。
(二)应继续创造相对稳定的投资环境
在股权分置改革当中,也要注意把改革的力度和市场的司承受能力妥善地结合起来,努力维护市场稳定,为全面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创造条件。要鼓励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入市,营造吸引机构投资者入市运作的市场环境,加快落实鼓励社会公众投资的税收政策。采取措施鼓励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积极参与改革试点,再融资向完成改制的企业倾斜,待“新老划断”后,未改制企业的再融资一律停止。试点期间应放缓新股发行和再融资节奏。抓紧完善保护流通股股东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保持市场稳定的相关措施,加强市场对改革的适应能力。
摘要: 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是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可谓长矣,而且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对诗歌的考察也渐渐重要起来。因此如何进行诗歌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除了要端正对古诗教学的认识,还应该明确古诗教学的内容,并运用适当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诗歌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千百年来,古诗歌由于语言凝炼生动,意境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几千年来古典诗歌一直滋润着我们的民族。而选入初中教材的诗歌,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但是在以往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们都把背诵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略了对诗歌的全面感知。诗歌在语文课中所占分量虽不算少,但所用教学时间却不多,即使学习诗歌,也仅仅为了应付考试,熟读背诵、了解大意而已。现在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应形成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而且在近些年南京语文中考中,考查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试题也成为了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大意的古诗词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这导致学生只会一些简单的背诵不能真正理解到诗歌所构建的精美意象。语文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全面感知诗歌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点来进行突破。
首先对诗歌的理解需要立足于“文本”,也就是诗歌的本身,具体是:
(1)对诗歌的作者和与诗歌有关的背景作必要讲解,以有助于理解诗歌内容。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由于古今语言表达的差异,历史环境的变化,都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因此,了解诗人其人以及写作诗歌时的社会时代生活背景,就能够缩减学生和诗人间的情感距离,填补诗中由于语言表达形式的限制而形成的许多空白,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歌内容。
(2)理解文字。诗歌教学中,词汇的积累虽不是主要任务,但一些有碍于疏通理解的文字还是要作精要讲解,以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这些碍于疏通的文字的确定,应先让学生在自学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疑问,交由小组或集体讨论,教师相机点拨,以加深学生记忆,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为理解诗歌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其次反复吟诵,激发兴趣,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古代诗歌具有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语句简练,琅琅上口等特点,这些特点,都需要让学生通过语言表现去体会。一般来说,读有多次,一读,要读准字音;二读,要读准节奏;三读,要读出感情。 “读出感情”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对课文理解的逐步深入而逐步提升其层次的,这就要求在理解的过程中穿插朗读,在理解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朗读的要求。如学习了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后,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读出有关语句,“本诗的线索是‘春行'二字,春行之起点是……春行所见之动物是……春行所见之植物是……春行之结点是……”借此对诗歌再作一次梳理。这样梳理之后,背诵就显得轻而易举,顺理成章了。
第三指导欣赏优美精彩的诗句。所谓优美精彩的诗句,主要指诗歌中的名句或是富有表现力的妙句。这些句子最能引发读者情思,余味无穷,又往往在全篇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学习时,不能停留于理解诗句的意思,还要有更进一步的发掘。首先是重点分析优美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字,也就是诗人在行文中的“炼”字,如“海日生残夜”之“生”、“谁家新燕啄春泥”之“新”,这些字,要分析其在表达上的准确性和含义上的巨大包容性。其次,就是分析诗句中的“妙语”,也就是诗歌中一些词语间的奇妙组合,如“风吹雨”(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花溅泪”、“鸟惊心”(杜甫《春望》),这些词语组合到一起,往往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意蕴,要启发学生深入体会。
第四从赏析的角度来体味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有特定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人对诗歌感受的深度也各不相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哈姆莱特,基于这一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一首诗的主题并非是绝对的唯一,学生的见解,只要是合情合理,教师完全可以鼓励他们保留,即使是不妥,教师也要承认他们动了脑筋。倘使学生实在谈不出自己的所悟,就应当指导他们利用丰富的图书资源来探究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感情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经过一番思考加工后,自己悟出来的就不再是教师传授的统一模式了。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达成共识,提出疑点,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从而得出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结论。
第五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歌的意境。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欣赏能力训练的一种延伸。诗歌的意象和诗人的形象在最初的理解中,只是一些零散的印象,指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理解,把这些意象进行组合,创造出一些有条理的生活图景和画面来,把自我融入诗歌中去,从而把握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好的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创造的意境,这是一种很好的欣赏能力培养方法。唐代诗人常建曾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这样写道:“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在讲授这四句诗时,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想象来这样丰富诗歌的内容:清晨,我独自一人散步,不知不觉间来到了一座古老的寺院,推开寺门,只见一轮初升的太阳挂在高高的树梢之上,晶莹的露珠在柔和的阳光下格外耀眼:一条弯弯的小路伸向远方,在路的尽头红花绿树掩映着古老的禅房……经过一番精心的构思之后,我们的脑海之中就再也不是几句简单的文字所传达的形象了,而是一幅生动的具体可感的的图画。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诗人为什么独自一人前往清冷幽深的古寺呢?循着这一思路继续体味本诗,对诗歌主旨的了解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最后学会欣赏诗歌中的美
美在形式。诗歌的形式美,一是表现为思路结构美,即诗歌的构思很讲究“精”“妙”“新”。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诗人以白雪作为全诗的背景和贯穿始终的线索,从雪写起,又以雪终篇,前后关联照应,浑然一体。如《蒹葭》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形成了重章叠句的形式美,一唱三叹的音韵美。
美在意境。诗歌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感性形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就说过“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有的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景象万千。一首诗就是一幅或多幅美丽的画。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绘出一种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图景,使读者感受到诗人淡泊宁静的心情;韦应物《滁州西涧》则有静有动,以动衬静,雨前涧边的春景构成一幅幽深的画面,雨中西涧的景色同样也很深邃,都流露了诗人心情的闲适和恬淡……可见诗歌的意境美是诗人的审美意识对现实美的能动反映和创造,因而渗透着艺术家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从而是一种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美。因此诗中的一朵花,一片页,一棵树,一个人,都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诗歌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希望我们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帮助学生重返诗歌乐园。
关键词:文本挖掘 新闻 支持向量机 贝叶斯分类 粗糙集 股票价格
注:2014年国家级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10287046):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网络新闻对中国股市影响的分析预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新闻中包含了越来越多的财经资讯。财经网站已经演变成投资者用来交换想法与新闻媒体传播的主流载体,行业新闻与个股新闻在证券市场上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起到关键性作用。但是,投资者从海量的财经新闻中分离出有效的信息仍然存在着较大困难。因此,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投资者判断新闻的影响力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探索互联网媒体与股市关系的传统研究较少,大多数学者在有限理性假说的基础上,对投资者心理、投资行为、市场信息非对称性、政府对新闻媒体的控制以及财经新闻语义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偏理论性和概括性。而近几年,随着大数据的不断成熟,数据挖掘技术在证券市场预测上的运用也逐渐增加。
互联网财经新闻所蕴含的数据是非结构化的,所以将新闻量化成可视化的时间序列数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国内学者运用文本分类的基本方法对新闻标题或者板块个股的新闻进行情感分类,构建中文分词词典和情感词典。分词方面,罗海飞等在不断改进贝叶斯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文本分类的正确率。西南财经大学赵丽丽等主要应用文本挖掘技术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结合股票主要技术主表就互联网财经新闻对股市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与定量研究。国外机器学习领域的学者以互联网社交媒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用户表达的投资意愿来分析其与股价之间的联系,运用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多核学习方法等建立股价预测模型。历史研究表明,智能方法与传统的CAPM和Fama四因素股价预测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本文将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别预测个股新闻与行业新闻对股价的影响,建立智能方法模型,比较股价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在国内研究中具有创新意义。
一、方法
(一)系统概述
图一阐述了我们预测系统的全面流程。首先,我们需要搜集数据。在这过程中,我们运用文本挖掘技术抓爬财经网站上的数据,并建立相关股票新闻数据库。其次,我们在这些无结构数据中分离出有用的信息。我们去除HTML的标签,并且分离出有用的新闻特征,例如时间、新闻文本等,对新闻进行文本情感分类,将无结构数据量化。最后,我们的系统能够通过运用支持向量机(SVM)、贝叶斯算法、粗糙集模型对证券价值分别进行预测。
(二)数据搜集
我们选择证券行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新浪财经网站(http://.cn/stock/)上搜集了证券行业18家股票的个股新闻和行业新闻。本研究抓取了2012年12月至2014年9月期间的行业新闻5063条,个股新闻10309 条。其中,将2012年12月至2014年7月作为训练集时间段,选取2014年8月至9月作为预测集时间段,采用训练好的模型预测2014年8至9月期间每一则新闻报道对股票收益所产生的影响。本文以前一天15点到次日15点为T日,建立2012年12月4日至2014年9月26日期间的新闻文本资料库。
(三)情感分类
对于情感分类引入评价理论,通过从文本中提取形容词及修饰语构成的短语作为特征,进行语义倾向分析。本文将股票新闻的情感特征词划分为情感词和行为词两类,并进一步分为5个维度(正、负、程度、否定词、不确定词),利用ICTCLAS程序接口以及C++对所有新闻文本进行了分词,建立金融特征词库。
(四)文本结构化处理
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本文基于金融特征词库,进行特征选择,利用向量空间模型(Vector Space Model,简称VSM)将无结构数据的新闻文本转换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结构化向量。通过TFIDF方法评估每个特征词在整个文档集中的重要程度。
(五)学习模型
1、SVM模型
SVM模型由Vapnik首先提出,主要思想是建立一个超平面作为决策曲面,使得正例和反例之间的隔离边缘被最大化。本文选用的是SVM模型中的C-SVC的分类器,其过程如下:
基于libsvm工具箱,本文选用多项式核函数,以结构化的文本向量及股票收益率为模型的输入。其中,每日股票收益率采用的是新闻当天数据,周末新闻算为下周一数据,对应下周一股票收益率,以此类推。同时,将停牌股的股票收益与当日新闻予以去除。在进行预测时,由于特征归一化对预测结果有影响,本文考虑分别保留未归一化和归一化的两类预测数据,模型分别用SVM1,SVM2表示。
2、朴素贝叶斯分类
贝叶斯分类原理是通过选取适当的模型的先验分布,利用贝叶斯公式计算出其后验概率。本文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所选择的训练集和预测集与SVM的所选择数据相同,模型用Bayes表示。
3、粗糙集预测
由于分类器与新闻因素的差异对预测的数据都有影响,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的组合预测方法,进而比较分类数据预测的准确性。
本文将SVM1,SVM2,Bayes三种模型求解的行业新闻与公司新闻的预测值作为条件属性集C的元素,将预测真实值y视为决策属性D{y}。论域为各公司预测集内各日数据的集合,该论域中对象的属性即为对应日的属性集C。考虑粗糙集理论中属性集等价类的概率分布[X;p]、[Y;p],引入信息论中信息熵,构建如下公式:
<E:\123456\财经界・学术版201513\6下-7.TIF>
经过运算:
<E:\123456\财经界・学术版201513\6下-8.TIF>
得出C各元素重要性,即各公司不同预测方法,不同新闻因素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加权不同的预测方法的预测值,可以得出新的预测值;加权不同方法对新闻因素的影响,可以得出两新闻因素影响的重要性。
二、实验与结果
(一)组合预测与其他预测结果比较
本文分别研究了互联网行业与个股新闻对证券行业股票影响强度,比较SVM、贝叶斯以及粗糙集三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得出结果如表1所示。
<E:\123456\财经界・学术版201513\6下-5.TIF>表1组合预测与其他预测结果的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基于粗糙集组合预测结果的准确率总体而言相对于其他两种方法较高。由于粗糙集组合预测需要在预测期间内相同时间段内同时存在行业与个股新闻,其可采用的新闻数据数量比其他两种预测方法会有所减少,影响了结果。所以在综合考虑行业与个股新闻时,同时考虑公司新闻因素和行业因素准确性并不见得会比单独考虑高,反而会出现更低的准确度,具体表现以中信、西南、招商、国金、光大、东吴为例。
但对于整个证券行业而言,粗糙集组合预测综合了各个模型的优缺点以及各新闻因素对各公司的影响程度大小,较大的提升了预测准确率。
(二)公司新闻和行业新闻对各公司影响结果分析
<E:\123456\财经界・学术版201513\6下-6.TIF>
表2 行业新闻与公司新闻影响因素比较
根据表2可以得知,公司新闻因素为股票价格的主导因素。当我们去除预测率较低的个股后,这一现象表现的更为显著,这是因为公司新闻中所含的有价值信息超过行业新闻中的有价值信息。
三、结束语
本文采用文本挖掘技术和向量空间模型,引入了机器学习方法,结合股票技术指标,就证券行业与个股新闻对股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发现,互联网新闻对股票收益率存在一定的影响,并且个股新闻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高于行业新闻。互联网新闻的样本数量和质量也会影响预测的准确性,样本新闻信息处理的越好,预测则更加精准。
由于股票新闻存在不完整、不确定的特性,考虑到这个因素,本文在运用SVM模型和贝叶斯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创新运用粗糙集模型组合不同预测模型,得到了更加精确的预测结果。由此可以看出,运用数据挖掘预测股票收益具有较大的前景。
然而,互联网财经新闻不是一直可信赖的,投资决策还应该结合更多的技术指标和信息来进行分析。在未来的研究中,作者将进一步结合影响股票价格收益率的更多因素综合预测价格的波动。
参考文献:
[1]邹亚宝.媒体对有限理性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2.第25卷第5期
[2]谭华.不确定时态数据挖掘方法及其在证券行情预测中的应用[D].长沙:湖南大学.2008
[3]高D,周莉,张勇,邢春晓,孙一钢,朱先忠.面向股票新闻的情感分类方法[J].软件学报.2010. Vol.21.P349-642
[4]陈华,梁循.互联网股票新闻归类和板块分析的方法[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6,11:2-3+6.
[5]李丹.基于朴素贝叶斯方法的中文文本分类研究[D].河北大学,2011
[6]赵丽丽. 互联网财经新闻对股市影响的定量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1-49
[7] Yang Yu,WenjingDuan,Qing Cao.The impact of social and conventional media on firm equity value: A sentiment analysis approach.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55 (2013) 919C926
关键词:黄金价格 股票价格 投资策略 一、引言
具有商品、货币、避险、增值保值、规避通胀等多重属性的黄金,一直以来受到全球投资者的极大关注。据测算,从1999年8月到2011年8月,处于大牛市中的黄金涨了650%,2012年10月,国际黄金价格攀升至1800美元/盎司的历史高位,持续10多年的牛市让黄金投资者收益颇丰。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楼市限购、股市低迷、基金乱象,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开始进入黄金市场,在黄金大热的背景下,各家金融机构开发的黄金产品也层出不穷,但是具有避险属性的黄金,其价格在2013年出现剧烈振幅,显现出投资风险,2013年4月12日和4月15日,国际金价经历暴跌,从1550美元/盎司下挫至1321美元/盎司,金价下跌背景下,中国的黄金市场依然火爆,大量中国投资者入场“抄底”,6月份国际金价跌幅进一步扩大,现货黄金价格跌破1200美元/盎司,最低至1176美元/盎司,创2010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即便如此,依然有大量中国投资者入场“二次抄底”。
具有最终保障作用的黄金近年来备受瞩目,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市场对股市的担忧情绪。金融界网站于2013年7月1日的2013中国股民压力指数报告显示,中国股民压力指数为66,整体属于比较焦虑层次,接近七成股民亏损超10%,约四成股民亏损超50%。2012年年底,沪深两市的总市值为229,571.83亿元,2013年的6月28日,两市总市值已经缩水至212,812.92亿元,平均每个股民账户2013年上半年亏损了3.08万元。的受到严重损失的股民不断寻找新的投资方式。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股票和黄金,中国投资者最关注的两个投资产品,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对我们的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有什么启示?现实背景使得研究股票价格与黄金价格的关系迫切而重要,诸多学者对黄金价格和股票价格进行了关注,关于影响黄金价格因素和影响股票价格因素的研究也颇丰,但是鲜见研究两者关系的文献,两者是否可以进行组合投资以降低投资风险缺少实证支持。鉴于此,本文将对股票价格对黄金价格的效应展开实证研究,以期为投资者利用黄金和股票的投资组合规避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二、变量说明和数据描述
考虑数据的可获性和权威性,以及月度数据相较于年度数据的精确性和灵敏度更高,本文选择2008年3月到2013年5月期间黄金价格和股票价格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所用到的中国黄金价格样本数据来源于上海黄金交易所网站,中国股票价格样本数据来源于中经网。使用的统计软件是Eviews7.2。具体的变量定义和数据说明可参见下表1。
表1 变量含义及指标说明
三、实证检验
(一)单位根检验
为防止伪回归,我们首先采用ADF(augment dickey-fuller)检验方法来检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的方程如下:,检验零假设为“=0”,即序列存在单位根,是不平稳序列;备选假设为“
表2给出所有相关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对于变量GOLD、STOCK的水平值序列,ADF检验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这说明两个变量的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同时,对于这两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ADF检验分别在5%、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单位根存在的原假设。根据以上检验结果,可认为这两个变量都是单整变量。
表2 变量之间的平稳性检验结果
注:(1)D为差分算子,检验形式(C,T,K)中的C、T及K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包括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数,0表示不包含。(2)滞后期选择以AIC和SC最小为准则。(3)*、**和***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显著水平上拒绝非平稳假设。
(二)Johansen协整检验
由于用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建立模型会带来虚假回归,因此需对回归序列做出进一步检验。因此,我们进一步对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性检验。协整模型从变量之间协同发展变化的角度揭示了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Johansen协整检验由以下表达式给出:其中,为所有内生变量构成的向量;Γ和Π为n×n系数矩阵;为外生变量;为信息变量。
所涉各变量都为1阶单整变量,符合Johansen协整检验条件。本文接着对变量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全面考察黄金价格指标与股票价格指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Johansen协整检验是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检验方法,因此在进行检验之前需要先确定VAR模型结构。本文建立两变量之间的VAR模型,并根据EVIEWS的Lag Length Criteria功能确定VAR模型的滞后期数。具体的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变量之间协整关系的检验结果
根据Johansen检验结果,以上两个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不存在协整关系,这说明黄金价格和股票价格虽然相关性明显,但是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并不存在。这一方面与我国黄金定价权缺失有关。国际金价几乎是由欧美金融大鳄们决定的,国内黄金定价依附于国际金价,张志刚,黄解宇(2007)的研究显示,两者不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短期看,国际金价每提高 l%,上海黄金交易所当天金价会提高0.6694%。而国际金价更多的是受美元走势、大宗商品走势、石油价格、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美国股市的影响,中国股市对其影响甚微。另一方面的原因来自于我们的金融体系,我们的股票市场和黄金市场相对割裂,达不到资金融通和黄金互动的状态。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为如何利用黄金和股票的投资组合进行资产配置提供重要启示:
(一)纳入黄金,投资组合多元化
从个人投资者的层面看,由于黄金的增值保值效应以及与股票价格呈现负相关关系,投资者可以将黄金投资纳入到自己的投资组合中,优化资源配置,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许多投资者因为近期黄金的涨涨跌跌而担忧重重,但是作为一种同时具有商品属性和货币属性的特殊商品,黄金抵御通货膨胀、保值增值的属性,证明了黄金的投资价值,特别是金融危机后,黄金的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鉴于从长期看,黄金的价值还是取决于其内在属性,所以尽管当下黄金价格波动剧烈,普通投资者为了应对通胀和资产缩水,为了进行风险对冲,都应投资组合多元化,投资黄金都是有必要的。
(二)防范风险,长短线结合
诸多研究结果表明,道琼斯指数与国际金价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杨柳勇、史震涛(2004)的测算显示道琼斯指数上升100点,每盎司黄金价格就会下跌312 美元。这表明全球最大资本市场与黄金市场之间的替代关系明显,这种强烈的负相关关系使得美国投资者可以更好的利用黄金和股票进行风险对冲。但是我国股票价格和黄金价格虽然相关性明显,但是长期均衡关系并不存在,这启示我国投资者,我国的黄金市场和股票市场尚不完善,面临的风险更大,在把黄金纳入投资组合的同时,投资者更加要注意风险的防范,尽可能规避风险。这一点在当下黄金的大起大落背景下尤要注意。要注意买入和离场时点,同时要摆脱单纯看多和看空的传统思路,要把趋势线投资和灵活的短线结合起来。
(三)掌握黄金定价权,增加市场联动性
考虑到我国黄金市场和股票市场替代关系没有全球最大资本市场的美国股票市场与黄金市场之间的关系明显,要想使得我国投资者也更好利用两者的负相关性进行风险规避,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争取黄金的定价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黄金消费国,我们微乎其微的定价权与之是非常不对称的。我国的黄金市场应进一步与国际黄金市场接轨,进一步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使得我国黄金市场更为成熟,争取更多话语权,提高中国在国际黄金市场的定价权。另一方面,应该增加我国金融市场的联动性,加强黄金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内在联系,达到资金互动的状态。
参考文献:
[1]Eric J.Levin& Robert E.Wright.Short- run and Long- run Determinants of the Price of Gold.World Gold Council Research Study,2006,(32)
[2]范为,房四海.金融危机期间黄金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评论,2012,(3)
[3]金融界网站.2013年中国股民压力地图出炉 港澳台股民压力小[EB/OL].(2013-07-1). http://.cn/tech/2013/07/01202215469451.shtml
[4]杨柳勇,史震涛.黄金价格的长期决定因素分析[J].统计研究,2004,(6)
关键词:股权分置 对价 补偿 送股率
众所周知,股权分置是我国股市最大的“原罪”,已成为阻碍市场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股权分置改革(简称“股改”)实质是非流通股东、流通股东利益的重新分配。1999年、2001年两次国有股减持失败,造成了我国股市四年多的大熊市,充分说明了股改问题的极端复杂性。
自2005年5月证监会启动股改试点后,股改进程空前顺利。截止2005年底,除清华同方等6家公司首次股改失败外,已有302家公司股改顺利过关,摇身蜕变为G(全流通)股。通过支付对价获得流通权,已成为上市公司的共识。在两批试点中,清华同方、长江电力的对价方案,都遭到了流通股东的强烈质疑。事实上,类似的问题在1000多家“准股改公司”中普遍存在,而目前盛行的“10送3股”对价标准是否公平合理,则无从考证。笔者认为,探讨公平合理的对价标准,既可作为非流通股东确定对价的理论依据,又可作为流通股东支持与否的参考标准,意义重大。本文即以中小板10家试点公司为样本,探讨不同理论依据下合理对价的算法。
有关对价依据的理论分歧
“对价”是股改中最频繁使用的字眼。所谓对价,是英美合同法中的重要概念,其内涵是一方为换取另一方做某事的承诺而向另一方支付的代价。从法律上看,对价是一种等价有偿的允诺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对价就是经济主体之间由于法律关系调整导致经济利益冲突时,受益方对另一方损失的补偿。众所周知,股改的目的是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直接受益者是非流通股东。而流通权是股票价值的一部分,非流通股为获得流通权,就必须向利益受损方即流通股东支付一定的代价,即所谓的对价,其标的物就是非流通股的可流通权,以补偿改变游戏规则后对流通股东造成的损失。
依据什么标准支付对价才公平合理的问题,是股改的核心和各方争论的焦点。归纳起来,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一是股权分置溢价补偿论。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博士认为,在股权分置条件下,由于人为控制流通股数量,而导致发行价格和再融资价格高出全流通下的均衡价格,以及上市后包含在流通价格中的流通权溢价,是非流通股东补偿流通股东的基础。归纳起来,这种理论认为,股权分置造成流通股的发行价、交易价的非正常溢价,是支付对价的理论依据。二是流通权定价补偿论。国信证券首席金融工程分析师葛新元认为,非流通股要想获得流通权,公平的做法就是把流通股的流通权价值部分剥离,额外支付给流通股东,流通股要求的对价下限就是所有流通股的流通权价值,并依此提出确定对价依据为:当前净资产或预期盈利的倍数,对价支付手段所包含的不确定性;申银万国证券则认为,股改前后两类股东利益至少不受损失,非流通股支付的对价,应使两类股东平等共享股改后的溢价。
对比两种对价理论的本质区别,股权分置溢价补偿论主要基于流通股东利益的考虑,更多强调的是历史因素,即历史上非流通股东不合理剥夺了流通股东多少,就应补偿多少,补偿后才能获得流通权。流通权定价补偿论则主要基于非流通股东利益的考虑,这种观点摒弃了对历史过错的纠缠,更多强调的是未来因素,即全流通可能给流通股东带来的伤害,强调以伤害程度作为确定对价的标准。
有关合理对价的基本思考
试点公司确定对价时存在的问题
46家试点公司确定对价时,约60%采用预期市盈率法,20%采用总价值不变法。笔者认为,利用市盈率法确定对价时,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市盈率法的核心在于预测未来每股收益、合理市盈率,而这两个指标都是主观判断,存在人为操纵的道德风险。为减少对价,公司有可能夸大预期收益。而合理市盈率不存在公认的国际标准,也不等于实际市盈率,两者相差数倍都很正常。其次,没有考虑非流通股占比、市净率等关键因素。而市场流行的10送3股对价标准,则抹杀了不同公司非流通股占比、盈利成长性的显著差异。此外,没有考虑股权分置溢价的根本原因即发行溢价。
合理对价的理论基础。笔者认为,利用总价值不变法确定对价相对更合理。根据价值评估理论,股权的内在价值由预期净现金流等财务信息决定。股份全流通还是部分流通,只影响相应的权益价值是溢价还是折价,但并不影响股权的整体价值。同样,送股、缩股实质是两类股东在股权价值中分配比率的调整,股改前后股权的整体价值保持不变。因此,利用总价值不变法计算对价,相对更客观合理。
合理对价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合理的对价方案,至少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非流通股的比例。非流通股比例越高,要购买的流通权份额越多,对现流通股东利益的冲击相对越大,支付的对价应该越多。二是每股净资产。统计数据显示,非流通股的协议转让价普遍在每股净资产附近。对非流通股东来说,每股净资产越高,股改后的价值增值空间越小,愿意支付的对价越少。三是股改前的市净率。市净率即交易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代表流通股的价格相对于非流通股协议转让价的溢价幅度。市净率越高,流通权溢价越高,非流通股的预期获利空间越大,应支付的对价越多。四是预期盈利增长率。预期盈利增长率越高,非流通股预期增值空间越大。此外,流通股东基于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同,会适当降低对价要求。五是其它承诺。包括股份锁定期、最低出售价格、出售比例等。
不同依据下的合理对价计算
股改的本质就是非流通股东支付对价购买流通权。本文在引入非流通股权合理溢价因子的基础上,根据总价值不变法,推导合理的对价标准。由于以送股支付对价不改变公司财务指标,被市场广泛采用。本文推导送股方式下的对价标准即合理送股率。各指标表示符号如下:总股本(T)、流通股比例(R)、发行价(C)、发行前每股净资产(B0)、全流通下的预期发行价(Fc)、股价分置溢价(O)、发行溢价(Oc)、交易溢价(Op)、股改前每股净资产(B1)、股改前的交易价(P)、全流通下的预期交易价(Fp)、合理溢价因子(a)、合理送股率(X,股)。
流通权定价补偿论下的合理送股率。根据流通权定价补偿论,对价就是非流通股东购买流通权的成本。笔者认为,合理的对价标准,应满足两个条件:条件一,股改后流通股东的市值至少等于股改前的市值,股改不能以牺牲流通股东利益为代价;条件二,股改前后公司的股权价值保持不变。由条件一可得:P•T•R=(1+X)•Fp•T•R,整理后为:P=(1+X)•Fp。由条件二可得:P•T•R+aB1•T(1-R)=Fp•T,整理后为:Fp= P•R+ aB1•(1-R)。将后式代入前式联立求解,可得:
X= P/[(paB1)・R+aB1]-1
X即为流通权定价补偿理论下的合理送股率。将相关数据代入上式,可得10家试点公司的合理送股率(见表2)。此外,a=P・[1-R・(1+x)]/[p・R+aB1・(1-R)],根据10家公司的股改方案,可反推出它们的实际溢价因子a(见表2)。由此可见,除苏宁电器外,其余9家公司的溢价因子小于2倍,基本符合非流通股协议转让价的溢价范围。
股权分置溢价补偿论下的合理送股率。根据股权分置溢价补偿论,股权分置溢价是支付对价的理论依据。笔者认为:
发行溢价,可理解为实际发行价减去全流通下的预期发行价。由于上市前的股权价值等于发行融资额与非流通股权价值之和,即C•T•R+aB1•T(1-R)=Fc•T,整理为Fc= C•R+Ab0•(1-R),从而发行溢价Oc=P-Fp=(1-R)•(P-aB1)。
交易溢价,可理解为股改前的交易价减去全流通下的预期交易价。由于股改前后股权价值保持不变,即P•T•R+aB1•T(1-R)=Fp•T,整理为Fp= P•R+ aB1•(1-R),从而交易溢价Op=P-Fp=(1-R)•(P-aB1)。
股权分置溢价等于发行溢价与交易溢价之和,即O=Oc+Op,从而得O=(1-R)•[C+P-a(B0+B1)]/P・R+aB1・(1-R),即以价值形态表示的合理对价。按预期全流通价Fp折股,即为股权分置溢价补偿论下的合理送股率 。
将相关数据代入上式,得基于股权分置溢价补偿论的合理送股率(见表2)。此外,a=[X・T・R-(1-R)・(C+P)]/[BO+(1+X)B1]・(1-R),根据它们的股改方案,反推出它们的实际溢价因子a(见表2)。由此可见,若以股权分置溢价补偿论为依据,10家公司的溢价因子几乎都大于2,非流通股溢价幅度明显偏高,对价补偿幅度普遍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