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崔颢黄鹤楼诗

崔颢黄鹤楼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崔颢黄鹤楼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崔颢黄鹤楼诗范文第1篇

关键词:崔颢黄鹤楼》 古代文学

引言

世间的绝代名胜大都以其极特有的神话传说承载过去,又以其深厚的文化沉淀延续着未来。黄鹤楼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堪称“天下江山第一楼”。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纷纷登临揽胜,留下了无数传唱千古的不朽诗篇。在我们解读了那个今古传颂知音的地方后,值得我们后续好好解读的当然就是诗人崔颢的《黄鹤楼》。

《唐诗纪事》中说诗仙李白游黄鹤楼读了此诗后大为佩服,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评价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定论了这首诗为唐七言律诗排行第一的文学地位,黄鹤楼也因这首诗扬名天下。

崔颢是盛唐“少而精”的诗人之一。存诗仅42首,却各体均有佳构,其中七律《黄鹤楼》最享盛名。诗云: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登上高楼,放目远眺,或伫倚雕栏,或把酒沉吟,从眼下的黄鹤楼的美景到万里长空,从长江对岸“历历”可见的“汉阳树”,到江中的“鹦鹉洲”,再到“日暮”时分的“烟波江上”,看了很久,当然也想了很久,想得很多很深很沉,最后发出感慨。别人登上黄鹤楼,大概更容易流连于楚山楚水之间,对于黄鹤的传说,虽然也会想到,却往往不以为念:“黄鹤去则去矣,何足挂怀”。然而,崔颢则不然。从诗的前两联可以看出,他一登楼,便全身心地沉浸在“昔人”、“黄鹤”的神话氛围之中,达到了如痴如迷的程度。

首联和颔联:抚摸着眼前的黄鹤楼,想起乘黄鹤仙子的传说。“白云千载空悠悠”,人去匆匆天地却长在,时间从眼下推延到久远的千年古代。向远眺望,白云长空,空间从眼前的黄鹤楼延伸到远方的无穷广袤,空远开阔,顿然产生空阔渺茫孤独之感。正是唐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受。“勘破世事”是痛苦的,这是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痛苦。黄鹤楼作为历代登临盛境,里面题壁诗文也不少,楼外又有浩浩长江,龟山、蛇山,气象万千,但诗人只看到“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他仰望天空,想着当年仙人乘鹤飞去是何等自在洒脱,甚至幻想着仙人黄鹤从天而降携他而去。然而,这只能是幻想而已。前两联中重复出现的两个“空”字,不正是诗人心中巨大的空寂感的表现吗?而“悠悠”二字恰恰是诗人因梦幻无法实现,心中生出悠远绵长的惆怅和遗憾的真实写照。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写自己从游仙梦中惊醒,说“忽魂悸以魄动,忽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当中流露出来的遗憾与《黄鹤楼》是一脉相通的。仔细玩味《黄鹤楼》一诗的前两联,不难看出,诗人因“勘破世事”的痛苦而消极厌世,甚至产生追仙慕道、试图摆脱现实生活的渴望。

颈联:上一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课文注释为“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岸)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那么,看到对岸汉阳镇树影历历在目,当然也能看到汉阳镇的村落房舍,这自然让人产生看到“小桥流水人家”之感,自然勾起“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顿生落泊飘零之感。

下一句“芳草萋萋鹦鹉洲”,主要的是“鹦鹉洲”三字的用典上。在古代,诗人写诗很讲究用典,以显示自己文学素养、学问才华的高深,崔颢的时代,正是写诗讲究用典的时代。此句中“鹦鹉洲”三字,是全诗的关键,是最后两句所抒感情的闸门。由“鹦鹉洲”想到《鹦鹉赋》,想到葬在鹦鹉洲上的《鹦鹉赋》,想到他与自己相似的才气性格甚至名声,想到他一生的命运,想到他遭人杀害的遭遇,对照自己当时的命运处境,感到自己正和祢衡是“同病相怜”的同一类人,感到自己也许命不久矣,内心愁苦忧愤。

这样由祢衡到自己,想到了自己的人生归宿,长期抑郁的忧愤之情陡然涌上心头,不免发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慨叹!这慨叹是诗人从心底迸发的郁闷之气!这慨叹震撼人心!

《黄鹤楼》一诗的后两联与其说是思乡,倒不如说是思“归”。“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人由对悠悠太空的仰望变为对眼前景物的俯视。然而,诗人因遐想而生出的那种惆怅情绪仍然萦绕在心头,眼前美景非但没有给诗人带来慰藉,反而染上了忧郁的情绪色彩。其实,“思仙”也好,思乡也罢,都不过是诗人痛苦心情的流露。崔颢七言诗《维扬送友人还苏州》也是他思归情绪的印证:“长安南下几程途,得到邗沟吊绿芜。渚畔鲈鱼钩上钓,羡君归老向东吴。”诗中对友人归去的羡慕之情可掬。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面上是写诗人看到日落西山,放眼望长江,江上烟波缥缈,油然而生思念故乡寻觅故乡的感情,而实质上却是诗人面对苍天大地对人生发出的慨叹!这是身体疲惫的人的慨叹,更是心灵疲惫的人的慨叹!

在这一联中,诗人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日暮”字表写的是“天色将暮”,实质说的是“自己也许所剩不多的时日”;“乡关”字表写的是“家乡”、“故乡”,实质指的是“自己的人生归宿”;“烟波江”字表说的是“烟雾波涛弥漫着的长江”,而实质道的是“自己无法预知的漫漫人生之路”。

总体看来,诗的开篇羡慕仙人长生,哀叹凡人生命的短暂;桓温见树而伤心典故的暗用,透露出诗人对生命流逝太快的忧虑;祢衡早逝而鹦鹉洲上芳草仍年年茂盛成长,透露出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沉思。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的诗评中言:“(黄鹤楼)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理解到这里,读者仿佛看到了诗人百感交集哽咽哭泣之状,这首诗深深震撼人心的力量就显示出来了,称得上是“压卷”之作!虽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表现这类情绪的诗歌数不胜数,但像《黄鹤楼》这样不囿于一时一事的功利得失,且能把感伤的情绪放在一个浩淼悠远的意境中来表现,而又表现得那样深切感人的确实少见。难怪严羽将其推为唐人七律第一。这首诗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异曲同工,但本诗所抒发的感情更丰富,也正因如此,崔颢的《黄鹤楼》被称作唐七言律诗的“压卷之作”。语

参考文献

崔颢黄鹤楼诗范文第2篇

各位朋友,大家好!

首先我在这里要代表**旅行社,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叫***,是**旅行社的导游。这位是司机**,驾驶经验非常丰富,所以各位在旅游途中可以放心地欣赏窗外武汉的美景。

好了,现在我们要开始向今天游览的目的地——黄鹤楼出发了。

刚过了九月九重阳节,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向来就有登高抒怀的传统。所以在风景优美、视野开阔的的山地、湖边以及江边建造的高大楼阁,就成为古代观景吟诗的最佳场所,像洞庭湖边的岳阳楼、南昌赣江之滨的滕王阁,还有就是我们的黄鹤楼,都因为宏伟的规模、复杂的建筑结构和奇特的屋顶造型而著称于世,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又以其历史之悠久,楼姿之雄伟而居三楼之首。

但是黄鹤楼开始建筑时,并不是为了观赏风光用的。三国时期的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孙权为了实现“以武治国而昌”,就在长江边上的蛇山上建了一座楼用来了望军情,这是黄鹤楼的前身。后来战争过去了,黄鹤楼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游山玩水的好地方。尤其是唐朝时的几位文人,更在黄鹤楼的历史留下了非常特别的痕迹。大家可以猜猜是哪几个人?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对了,这是崔灏的,大概也是关于黄鹤楼最有名的诗句了。那么还有一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写的。

说到他们两个,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呢。据说崔灏在黄鹤楼题诗后不久,李白也来到了黄鹤楼。李白是个豪放而又浪漫的诗人,登上黄鹤楼,看滚滚长江东流去,诗兴大发,也准备写首诗,可是正当他要题笔时,突然看见了崔灏的诗。他觉得崔灏的诗写得太好了,自己如果再写,岂不毁了一世英名。所以李白就写了一首打油诗,然后搁笔走了。“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听到这首诗大家也可以知道,面对如此美景,却没有写出好诗,李白的心中肯定是非常惆怅的了。所以总希望有一天可以与崔灏比个高低。

后来,他的好朋友孟浩然要去扬州,来到黄鹤楼,分别之际,他依依不舍,满怀激情的写下了一首送别诗,也就是“故人西辞黄鹤楼”。这首诗将黄鹤楼雄伟壮丽、登高望远的意境描写的非常美妙,一鸣惊人,成为千古绝唱。诗评家评论,在描写黄鹤楼的上千首诗中,崔颢的七律——登黄鹤楼,李白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以称得上是并列第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崔颢题诗,李白搁笔,引来李白同崔颢斗诗,最终赢得并列第一,使黄鹤楼名传千古的一段文坛佳话。后来有好事之人据此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座李白“搁笔亭”。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颢的题诗壁,对面就是李白搁笔亭了。

至于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有因仙得名和因山得名两种说法。

很久以前,有位姓辛的人在黄鹄山头卖酒度日。有一天,有位衣衫褴褛的老道蹒跚而来,向他讨酒喝,辛氏的生意虽然本小利微,但是他为人忠厚善良,乐善好施,看见老道很可怜,就慷慨地答应了。酒足饭饱以后,老道非常感谢辛氏。以后老道每日必来,而辛氏则有求必应。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有一天,老道又来到酒店,辛氏一见,急忙准备酒菜款待老道,老道拦住说:今天我不喝酒,我是来向你告别的。又说每日饮酒,无以为谢,就给你的酒店画一幅画作纪念吧。说完,老道拾起地上的橘子皮,在墙上画起来,不一会就画好了一只鹤,由于橘子皮是黄色的,所以这只鹤也是黄色的。画完以后,老道对辛氏说:只要你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为酒客跳舞助兴。

辛氏一听,非常高兴,看老道画好的鹤,栩栩如生,非常漂亮。他转身要向老道表示谢意,感谢老道给他的酒店画了这么好的一幅画,可是老道已不知去向。第二天酒店来了客人,他想起了老道的话,拍手一试,黄鹤竟然真的一跃而下,引颈高鸣,偏偏起舞,舞毕又跳回到墙上。客人看着非常有趣。消息传开后,吸引了武汉三镇的老百姓和远近的游人,都来店中看黄鹤起舞。

从此酒店生意兴隆,辛氏也因此发了财。十年后的一天,老道又出现在酒店,问辛氏说:“不知十年来你所赚的钱,还清了我的酒债没有?”辛氏急忙说:“非常感谢,我现在很富有。”老道一听哈哈大笑,并取下身上所带的铁笛。对着墙上的黄鹤吹了一首奇妙的曲子,黄鹤闻声而下,随着笛声唱歌跳舞。一曲吹完,只见老道跨上黄鹤飞走了。从此以后老道再也没有回来。辛式为了纪念老道和他的黄鹤,于是将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在酒店旁盖起了一座高楼,起名黄鹤楼。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在我国广为传播,成为黄鹤楼因仙得名最有影响的传说。

但是经过考证,黄鹤楼因山得名的真实性是最大的。黄鹤楼所在的蛇山,是由东西排列而首尾相连的七座山组成,从西而东依次有黄鹄山,殷家山等,全长二千多米,好象一条伏蛇,所以有蛇山这个名字。黄鹤楼建在其中的黄鹄山山顶。古汉语中,鹄和鹤两个字是通用的,所以又叫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取名为黄鹤楼。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来到黄鹤楼。我们现在看到的黄鹤楼其实是解放后重修的。之前,由于战乱等原因,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修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在这之后近百年没有再重修过。一直到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才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是运用了现代的建筑技术施工,既不失黄鹤楼窗同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旧楼更加雄伟。

重建的黄鹤楼因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所以离开了故址,建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的西坡上,离江边大约有一千米。虽然相对于它的故址离长江远了许多,但是因为楼的地面标高比江面高出三十多米,加上山高楼更高,气势雄伟,视野开阔,气势实际上更胜于旧楼。黄鹤楼建筑群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等组成,分布在三层平台上,沿中心轴线逐层升高。第一层平台是黄鹤楼公园的西大门,中央是胜象宝塔。第二层平台上的牌坊,就是我刚刚提到过的“三楚一楼”牌坊。两侧是曲廊和南北配亭。我们可以看到,在两亭间这个巨石上,是一组黄鹤归来的铜雕。

一只伫立远望;一只低头觅食,站在灵龟巨蛇之上,寓意黄鹤回到龟蛇对峙之地。第三层平台的中央耸立着黄鹤楼。飞檐有5层,里面其实有九层,是取长长久久,或者说是天长地久的意思。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和文物等。一会儿我们可以在里面细细地观赏。而登楼远眺,三镇风光尽收眼底,也可以让我们感受一下古人的情怀。

崔颢黄鹤楼诗范文第3篇

《黄鹤楼》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

崔颢,汴州即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即公元723年成为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来源:文章屋网 )

崔颢黄鹤楼诗范文第4篇

1、黄鹤楼湖北省市长江南岸的武山之巅,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2、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

3、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

(来源:文章屋网 )

崔颢黄鹤楼诗范文第5篇

苏轼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是作者贬居黄州期间寄给时任鄂州太守的友人朱守昌的。词中既景中寓情,关照友我双方,又开怀倾诉,谈古论今。作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情达意,既表现出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又发自肺腑的议论中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词中寓情于景,寓情于事,言直意纡,表达出苍凉悲慨、郁勃难平的激情。

上片由景及情。开篇大笔勾勒,突兀而起,描绘出大江千回万转、浩浩荡荡、直指东海的雄伟气势。

江汉,即长江、汉水。长江、汉水自西方奔流直下,汇合于武汉,着名的黄鹤楼武昌黄鹄山岿然屹立,俯瞰浩瀚的大江。此二句以高远的气势,抓住了当地最有特色的胜景伟观,写出了鄂州的地理特点。“蒲萄深碧”,化用李白的诗句“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形容流经黄鹤楼前的长江呈现出一派葡萄美酒般的深碧之色。以下“犹自带”三字振起,继续以彩笔为江水染色。李白又有“江带峨眉雪”之句(《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杜甫《登楼》诗云:“锦水江春然来天地”.苏轼此不仅化用前人诗句,不着痕迹,自然精妙,而且用“匍萄”、“雪浪”、“锦江”、“春*”等富有色彩感的词语,来形容“深碧”的江流,笔饱墨浓,引人入胜。词人将灵和楼前深碧与锦江春*联系起来,不但极富文采飞扬之美,而且透露了他对花团锦族、充满春意的锦城的无限追恋向往之情,从而为下文“思归”伏脉。以下由景到人,既上接岷江锦水,引动思归之情;又将黄鹤楼与赤壁矶一线相连,触发怀友之思。

相关期刊更多

贵州文史丛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

航天控制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临床与病理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