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班级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形成的一个集体,在课堂教学中,这个班级体由于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形成一个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需要建立一种宽松的相互尊重,愉悦欢快,和睦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像火山爆发似的迸发出来,成为自身学习有机动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加强情感激励,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要做到这一点,除了送以掌声鼓励或对学生分发一些小奖品之类的外部刺激,更重要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情感,使学生尝到应用知识解界决问题的甜头,使每位学生都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深有体会,一堂课新授伊始,创设好教学情境至关重要,它能激发出学习情感。情境教学能够使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以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真挚而深厚的情感。数学中的公式,概念,推理过程很多是枯燥无味的,必需通过老师的艺术讲解,学生才能接受知识,那么教师就得在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狠下功夫,来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那种心领神会的境界,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可以讲一个”猴王分桃”的故事:猴王孙悟空自从离开师父回到花果山后,每天与猴孙们过着自由自在的快活日子。有一天,猴王拿出6只桃子,对身边的3只小猴说:”这6只桃子,你们3只小猴分了吃吧。”小猴噘起嘴巴嫌少。猴王就拿出60只桃子说分给30只小猴,小猴还嫌少。猴王想了想就说:”那这样吧,给你们600只桃子,可要分给300只小猴啊!”小猴听了,乐了,又蹦又跳,笑了,猴王也笑了!听到这里,小朋友也笑了。咦,为什么大家都笑了呢?这时,教师再与学生讨论”商不变”的性质,学生们便兴趣盎然。这一段生动形象的故事,创设了最佳的教学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上面的实际操作的教学设计,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诱发出和谐愉快的情感。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形成与表现出来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定势。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其积极的态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低年级段侧重培养学生课前做好上课准备,课上端坐、静听、举手发言,认真书写,细心计算,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数学课本等良好习惯。注意纠正听课时的不良姿势和随便发言,不完成作业,不爱护书本等不良习惯。小学生时代是最适宜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抓住这个黄金季节,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的模仿性很强,教师首先要做出榜样。在教学活动中,应有良好的仪表、情绪、语言、倾听、书写、解题等习惯,让学生模仿,在不断模仿训练中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然后通过启发自觉感悟,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自我教育中发展良好的习惯。习惯是性格的重要标志。小学生的性格不稳定,可塑性强。根据习惯形成特点,既要注意从早抓起,防微杜渐,警惕任何不良习惯的滋长。又要注意从点滴抓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坚持到底。在教学中,首先要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积小胜为大胜,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如:在计算时要求学生首先要认真审题,发现技巧,在计算中,不要抄错数,不要计算错。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同时整个过程要写得工工整整。在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踏踏实实、一丝不苟。逐渐使学生养成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在主动与他人合作、分享的过程中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在主动思考,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培养探究性学习的习惯。这样良好的个性品质就会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得于形成。
关键词 情感基础 学习氛围 重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1教师的“爱”是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基础
列宁说:“没有爱的情感,就不能对真理的追求。”可以说,缺乏情感的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始终应持有饱满的热情――就是对学生的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热爱,才会有信心创造成功,也才能体会自己成功的喜悦。受教育的学生,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实践出真知,热爱学生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交给他们做人的道理,这才是搞好教学工作的有效途径。
2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产生积极情感的重要条件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充分发挥民主,使学生感到自信、喜悦、激动、好奇,能够不断地获得良好的情绪,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信任学生,关心了解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及时引导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师的教学要实施民主教学,正确使用批评和表扬。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发现每位学生身上最能发挥创造力的方面。”这很有道理,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多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的形式和内容及问题等,调动学生兴奋、好奇的情绪和急于解决问题的愿望。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多种感观的共同参与,深化其认识。这样教学就会使学生逐步体会到亲自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3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情感的重要途径
有了数学知识的认识,才能有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但是,通过认识过程促进情感的形成不是无条件的,学生只有在认识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才能不断深化理解,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满足学生取得成功的愿望,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是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重要途径。新课标倡导的民主教学法,它是有针对性地向不同学生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组织学生对问题开展讨论,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质疑,同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这些都能让学生表现自我。学生的兴趣培养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经验,过硬的本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本质东西,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立足课堂,让全体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
4依标据本,是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重要保证
教材不仅是学生认识活动的依据,也是学生情感活动的依据,教学中,深刻挖掘知识本身情感的因素,这是形成学生积极稳定情感的关键。教学时,教师常常会发现学生积极稳定情感的关键;教学时教师常常会发现学生对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及时引导,抓住知识的规律,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被动的,没有根基的。
以往的小学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过分的强调了竞争意识,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紧张,对未来充满恐惧。因此,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数学情感”与“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两大重点,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上实施合作教学是否对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有重要影响是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一课题对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生数学情感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
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缺失是造成我国学生创新能力偏低的重要原因。新课程标准的制定,确立了情感与态度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有的地位,而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则需要从心理学的视角科学地理解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与态度取向,搞清情感、态度培养与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发展的关系,并自觉运用心理学原理创设有利于学生情感和态度健康发展的课堂情境,使教学活动真正回归到尊重人、培养人的正确轨道上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口算 能力
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下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一、以纲据本严要求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 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 ,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11+8= 7+23= 15+3= 9+11= 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度,要做到 比较熟练也是困难的。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
二、理清算理是关键 “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这样,通过反复训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三、思维训练是核心 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这样说:这道题有加法、除法和乘法,先算100除以5的商,再乘以3的积,最后求74与积的和。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计算习惯是根本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 、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2.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题。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 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 ,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 动手解题。
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 整齐美观。
4.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 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 正确程度。
五、加强训练是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1.突出重点。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 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 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 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数学观;培养策略
数学不仅仅只是揭示数学命题和数学公式内在联系的逻辑体系,还是一门严谨和简洁有趣的科学,它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让小学生领略到数学的独特魅力,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数学观的关键所在。
一、数学是有趣的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小学生普遍认为数学枯燥无味,这种看法是他们学习数学,树立正确的数学观的最大阻力。要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有趣性,就需要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体现这一点。
例如:一个人花10元买了个鸡,11元卖出去,过后他觉得不划算,又花12元买回来,过后他卖给另一个人13元,请问他赚了多少元?
有的学生认为挣到的钱减去花出去的钱就是赚的钱,解法应该是是:13+11-10-12=2元,有的学生认为鸡没有变,四次买卖其实归根结底其实是一元的差价,所以解法应该是:11-10=1或者13-12=1。很简单的一道题,但是却充满了趣味性。
又例如:一白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如果译成白话文,其意思是:有100个和尚分100只馒头,正好分完。如果大和尚一人分3只,小和尚3人分一只,试问大、小和尚各有几人?
解:设大和尚有X人,则小和尚有(100-X)人,根据题意列方程:
3X+1/3(100-X)=100
解方程得:X=25
小和尚:100-25=75人
答:大和尚又5人,小和尚有75人。数学题目生动而有趣,韵味十足。
教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这些有趣的数学题目的举例和讲解,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是有趣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数学是贴近生活的
大多数小学生觉得数学就是书本上的内容,只是用来考试的,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实际上,生活中处处都应用着数学,数学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例如:水资源透支令人担忧,节约用水迫在眉睫。针对居民用水浪费现象,北京市制定居民用水新标准,规定三口之家每月标准用水量,超标部分加价受费。假设不超标部分每立方米水费1.5元,超标部分每立方米水费3.0元,某三口之家某月用水10立方米,交水费24元,请你通过列方程求出北京市规定三口之家每月标准用水量为多少立方米?
解:由于10×1.5
设北京市规定三口之家每月标准用水量为x立方米,根据题意,得
1.5X+3×(10-X)=24
解之,得x=4
答:北京市规定三口之家每月标准用水量为4立方米。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用水的费用问题,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题目,拉近数学和小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小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三、数学是美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是复杂的、深奥的和难以理解的,而应该是美的。例如:
2×9=18 1+8=9
13×9=117 1+1+7=9
26×9=234 2+3+4=9
56×9=504 5+0+4=9
78×9=702 7+0+2=9
……
通过观察,学生们可以发现发现任意的一个自然数乘9,乘的积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和均为9,这是多么美妙的发现,显示数学的神奇之美。
又例如:0×9+1=1
1×9+2=11
12×9+3=111
123×9+4=1111
1234×9+5=11111
……
多么奇妙的数字啊,将数学的对称之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当然数学还有简洁美、抽象美和统一美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让学生在震撼赞叹的同时,就会为数学着迷。
四、数学是开放性的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觉得数学封闭严谨,答案唯一,其实数学还可以是开放性的,从多角度思考的。例如:
妈妈去商店买水杯,水杯的价格有4元一只与6元一只两种。她付给售货员40元钱,售货员找回了4元。请指出妈妈买水杯的所有可能性。
解:买一种杯子:(40-4)÷4=9(只)或(40-4)÷6=6(只);买两种杯子:6元的买2只、4元的买6只或6元的买4只、4元的买3只。
题目有多种可能性,答案是开放性的,有很多种情况。
又例如:民生小学原计划买6个篮球,每个36元,从买篮球的钱中先拿出72元买足球,剩下的钱还够买几个篮球?
分析:可以用计划的钱数减去预知的钱数,就是剩下的钱数,再除以篮球单价,得到还可以买的篮球个数。
解法1:(36×6-72)÷36=144÷36=4(个)
答:剩下的钱还可以买4个篮球。
分析:可以用预知的钱数除以篮球单价,得到预支钱数可以买的篮球数,再用计划买的篮球数减去这个单数,得到还可以买的篮球数。
解法2:6-72÷36=6-2=4(个)
答:剩下的钱还可以买4个篮球。
分析:可以设剩下的钱可以买的篮球数为X个,然后根据剩下钱数作为等量,列出方程,求出还可以买的篮球数。
解法3:设剩下的钱还可以买x个篮球
36x=6×36-72
36x=144
x=4
答:剩下的钱还可以买4个篮球。
分析:可以设剩下的钱可以买的篮球数为X个,,然后根据总钱数作为等量,列出方程,求出还可以买的篮球数。
解法4:设剩下的钱还可以买x个篮球
36x+72=36×6 36x+72=216
36x=216-72 36x=144
x=4
答:剩下的钱还可以买4个篮球。
思考的角度不同,对数学问题的解法也就不同,说明数学是可以从多角度思索的,是灵活多变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明白数学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学科,引导学生体会到数学之美,知道身边的生活和数学息息相关,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不断的探索和追求。
【参考文献】
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矗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例如:在一年级《乘法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可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一年级小学生,仍能较顺畅地完成了上述练习。而后,教师又出示3+3+3+3+2,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学生列出了3+3+3+3+2=3×5-1=3×4+2=2×7……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我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认识墙角的“角”可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寻。
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如189-7可以连续减多少个7?应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189里包含几个7,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依据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为几句话。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则更为重要。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将有利于学生不囿于已有的思维定势。
一题多解、变式引伸,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