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反义词教学

反义词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反义词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反义词教学

反义词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反义词;复合词;对立;汉语教学;结构

众所周知,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只有掌握足够的词汇量以及学会正确使用词汇,才能实现语言交际;在第二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普遍的现象是:我们有想要表达的东西,第二语言的语法规则也有所掌握,但依然很难表达。这种输出障碍,主要就是由词汇缺乏所造成的。“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Harmerly1989),也就无法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反义词辨析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受到关注的热点。反义复合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都会常常涉及到,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可谓也是一个难点。然而,对外汉语教学界还没有大量的研究,把反义复合词的研究成果有意识地运用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去。

一、反义复合词概述

(一)反义复合词的涵义。反义复合词,也称为“对立词”、“反义相成词”等等,是并列型或联合型复合词,它由两个意义相反或者相对的单音节语素构成,用来表示矛盾统一的事物或现象。“反义”一般是词有相对或者相反的含义。如果肯定其中一方面,那么对于另一方面就是否定的,那么这一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互补反义词,即非静即动,非生即死,这些反义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多,如:生死、存亡、真假、动静等;第二指所表达的概念意义在逻辑上处于反对关系的两个极端。简单来说就是肯定一方面并不能完全否定另一方面,这种反义词往往具有相对性,没有统一的标准。

(二)反义复合词的结构。反义复合词是由一对反义语素构成,反义语素顾名思义就是意义上相反,但是为了加深对反义语素性质和作用的了解,需要深入研究反义复合词的内部结构及意义。因此我们可以从意义、语法性质和义项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1.反义语素的意义类型。反义关系是指两个语素在表达的意义上是相对的,然而他们的语义上相对程度不同,不一定是相对的,那么根据这,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互补对立。互补对立,就是所谓互补反义词。这类反义词非此即彼,没有中间状态。这类反义词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多。这类反义复合词有:男女、动静、存亡、反正等等。(2)极性对立。极性对立,就是我们所说的极性反义词,这类反义词一般都是相对的概念,并不是绝对的。否定一方面不一定会肯定另一方面,是相对的概念,不能完全定义。例如“大小”不大不一定就是小。大和小也没有固定的标准,是按照对比而来的,要参照物才能知道。此类反义复合词还有:黑白、本末、细粗、旦夕等等。

(3)反向对立。反向对立的关系,一般表示两个语素只是相对对立的关系,以某一参照物为标准,互为参照,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这里这种关系又可以分为三类:①由时空关系或自然事物构成的对立;如:矛盾、宇宙、天地等。②由社会关系构成的对立;如:宾主、夫妻、兄弟等。③由行为活动构成的反向对立;如:供求、呼吸、升降、吞吐等。(4)假性对立①。假性对立,表现在两个语素的意义之间本身并无明显的反义关系,但是具体使用时用来表示矛盾对立的事物,因而也有了相对对立的关系。如:手脚、水火等。2.反义语素的语法分类反义复合词根据语素的不同构成又可以分成以下几种情况:名词语素构成:夫妻、父母、昼夜、天地、中外等。动词语素构成:进出、呼吸、赏罚、隐现、开关等。形容词语素构成:长短、多寡、肥瘦、浓淡、虚实等。方位语素构成:东西、左右、前后、上下等。另有极少数由区别词语素或代词语素构成:雌雄、彼此和男女。3.反义语素的义项分类。我们可以根据反义语素的关系项的数量,将反义语素分为双向反义语素和多项反义语素。(1)双项反义语素。双向反义语素指的是一一对应的反义语素,一个语素只和另一个对应的语素互为反义关系。这我们又可以分为下面两个小类:①双项单义反义语素。是指这一对反义语素只在一个义位上形成反义关系,它们的反义关系是固定的,不因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雌雄、买卖等。②双项多义反义语素。是指这一对反义语素都是多义的,且基本义是相反的,经过同步阴神后,转义或引申义仍然是相反相对的关系,如:本末。(2)多项反义语素。是指以一个语素为中心,而与其它两个以上语素构成多项关系的反义语素。也包括两类:①多项单义反义语素。一个语素在它的某一义位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义语素。如,夕:旦,朝;多:少,寡;夫:妻,妇。这类反义语素大都像上述诸例,即与某语素某义位具有对立关系的几个语素具有同义关系。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如,往:复、返;来。在“由此地到彼地”的意义上,“往”与“复”、“返”、“来”形成反义关系。其中“复”、“返”同义,而“来”与“复”、“返”却不同义。②多项多义反义语素。一个语素同多语素在多个义位上形成反义关系。如“出”分别与“没”、“纳”、“入”构成反义关系,这三对反义反洗所表达的意义不大相同。“出”与“入”构成反义关系时表示“出去”义,与“进来或进去”义相反;“出”表示“支出”义时与“纳”的“收进来”义相反;“出”的“出现、显露”义与“没”的“隐藏、隐没”义相反。

二、反义复合词的教学

(一)教学现状。当前,教师讲解生词,只是按照课本上生词的出现顺序,而且只是简单讲解改词在本课课文中的意义,并不会提到“反义复合词”这个现象,更没有讲解其词汇中各个语素之间的语义及关系。也就是教师没有系统地讲解每一项语法现象,这样也不会使学生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在编写教材我们的学者们也没有注意相应的问题,因此学习者将这类词与普通词汇混为一谈,从而造成了习得者的重要障碍。

(二)语素义与词义的教学。“一素多义”是汉语中常用语素经常出现的现象,这对于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难理解的,分析反义复合词时应该准确的分辨每个构词语素的词义,以“上下”这个词为例:上:①名词。高处;较高的位置(跟“下”相对)②动词。去;往③动词。达到(一定的数量或程度)④动词。从低处往高处运动下:①名词。低处;底部(跟“上”相对)②形容词。处于低处的③动词。去;到④动词。从高处到低处上下:①名词。指是我的上部和下部②名词。上到下的部位③名词。从地位、辈分较高的到最低的④形容词。(程度)高低、强弱、优劣⑤名词。用在整数后面;表示大致是这个数目⑥动词。上去和下来从上面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上”和“下”这两个是方位名词,所以也就是名词性的语素,他们属于对立关系。复合后词的基本词性也是名词,词义为两个单音节语素的组合义。这就很直接地表现了复合词的词义,我们也可以迅速地理解各个语素义和复合词义之间的构词性质关系。如:这座烟囱上下有50米。(名词)这条山路太陡,上下都不容易。(动词)成绩难分上下。(形容词)以上三种情况是构成复合词的词义,其中动词和形容词不是常用的词义,这就使第二语言习得者在词汇学习方面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三)语用文化的教学。在教学中,要遵循语义的顺序,也要遵循民族文化的顺序,可以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下是总结的几个简单的教学方法:①借助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遵循自然规律,在时间方面是有先后顺序的,当然复合词中的语素语序也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自然规律,如“春秋、古今、早晚”等都反映了事物发展的顺序;还有复合反义词遵循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例如“因果、往返、问答”等。②借助方位的思维定势。我们民族的思维定势认识为:先上后下、从前到后、从南到北、先中间后两边,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表现在“左右、内外、进出、上下”等表示方向的反义复合词;另外,如“胜负”是按照感彩来反应,“劳逸”是按照互补关系来反应,这些是词汇的一种心理反映。②借助文中语境。反义复合词的使用和理解,也要看词在文中具体的使用语境,要通过上文的语境和含义来整天感知。

(四)偏误教学对策。在汉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偏误是他们不可避免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偏误。应对偏误的出现,最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洞察力:①及时发现学生的偏误。在学习者的课堂用语、课堂作业,以及测试考试中获取偏误。②有针对性的归纳学生的偏误。对于同一阶段的学习者来说,可能会出现一些相似的偏误。③及时整理与分析学生的偏误。要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偏误进行解释,向学生进行中重点强调。④及时纠正学生的偏误。要将偏误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以后的教学能够轻松顺利的进行。

(五)教学建议。我认为,反义复合词的教学,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要循序渐进讲解复合词。先要对原有语素义教学,讲授单构词语素的发音、性质和意义,通过基本语素义来解释复合词的词义。其次,要引导学生分析词汇现象。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获得基本词汇的基本义与引申义。再将基本词义组合得到复合词的意义。然后,要设立针对性专项练习。这样可以加深学习者对各个语素义、与整个复合词词义的理解,也能建立语素义与复合词词义之间的思维文化习惯等联系,最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大部分学习者已经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充分系统地教授反义复合词的词汇意义,要使学生有足够的兴趣,能够使学生有主动性,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学习,扩大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词汇量。在汉语中,有很多特有的词汇种类,这些词汇虽然经常出现,看似很简单,然而却存在于某一个系统种类中,这类词有着特别的含义,这些含义可能不仅只是本身的简单意义,而是包括了组成词语的各自意义的结合,有的词语还反应民族文化的成分。反义复合词,作为一样一种独特的此类,就具备了这样的特点。因此分析了解清楚了反义复合词的构成与意义,就可以更明白更简洁明了地进行教学,也可以给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简单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曹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曹先擢.并列式同素异序同义词[J].中国语文第6期,1979

[4]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陈爱文,于国平.并列式双音词的字序[J].中国语文,1979

[6]崔希亮.并列式双音词的结构模式[A].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7]崔永华,杨寄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8]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10]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1]郭奕晶.反义相成词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0

[12]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反义词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描写交际翻译学;代词的翻译;语料库;小说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1-0177-04

一、研究方法和稻萃臣

笔者以爱丽丝・门罗的英文小说《逃离》和李文俊的相应中文译本为语料自建平行语料库,利用语料检索软件Antconc提取两种文本中的人称代词,然后归类,统计使用频率。

在统计过程中,英文第二人称“you”的复数形式,主格和宾格数量很少,故将第二人称主格的单数和复数形式合并统计;中文第三人称复数形式:他们、她们和它们,各自出现频率也很少,故将三种形式合并统计,用“ta们”表示。

通过研究自建的小型平行语料库,可以观察两种文本的跨语言连接以及译者的翻译轨迹。研究结果显示,李文俊的译本基本上是遵循原创小说的行文顺序,以句子或段落为单位,逐句逐段翻译。译文中的人称代词,在句中的位置和数量方面与原文存在很大程度的对应,这也进一步解释了表1和表2中英文和中文人称代词词频差别不大的原因。

二、研究理论和问题

图1描写交际翻译理论的主体理论框架(笔译交际图)“

本文以程永生教授构建的描写交际翻译学为理论框架进行英文小说中代词的翻译研究。对于代词的翻译要斟酌再三,多数译者不以为然。随着笔者对中英文代词的深入研究和对比,发现代词的翻译并非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比如,刘宓庆(1998)、赵宏、范仲英(1997)等众多学者研究表明,英文和中文代词的使用频率存在显著差异。刘宓庆在《文体与翻译》中指出:“英语倾向于多用代词,特别是人称代词,汉语倾向于重复名称、人名或称谓,避免在容易混淆的上下文中交替使用不同的人称代词。”笔者通过研究自建的平行语料库,对各类人称代词进行词频统计,主要探究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英文小说中人称代词的主格、宾格在原作和译作中的使用频率相当;二是小说代词翻译是否可以进行词汇层面的对等翻译,以及如何对等翻译。

程永生教授创建了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图1),他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是作者(或言者)、译者与读者(或听者)的交际,是作者、译者与读者通过文本进行的交际。”强调的是交际模式,即与他人的交流。笔者利用这一理论框架来描写小说代词翻译的本质和过程,总结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程永生的描写交际翻译理论框架分为表层和底层两个交际层面,底层第一个阶段是原文作者通过原作文本与译者进行交际,同时译者又作为原作文本的读者与原作作者进行交际,译者在这一阶段扮演双重角色。通过研究自建的语料库,笔者对各类人称代词进行词频检索发现,李文俊先生的译文,不仅在段落、句子层面和英文原创文本有很大程度上的对齐,甚至在句内、短句和词语层面也有相当程度的对齐。出现这一现象源于译者在底层第一个阶段倾注大量精力,忽略译者和心目中的读者(底层第二阶段的读者),以及译本最终的真实读者(表层读者)的阅读需求。这就要求译者还要关注译者心目中的读者和表层读者的交际。

在底层交际的第一个阶段,译者和他心目中的读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即译者认为自己认可的翻译方法以及对语言的处理方法都是他心目中读者所接受的。同时译者又受到“author”的客观制约,这要求译者运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客观制约性,在不违背第一层交际的原则下,即忠诚于“au-thor”的条件下,重视翻译的社会交际功能,重视译者和读者的交际层面。在底层交际的第二阶段,即“translator,reader”和底层“读者”的交际阶段,译者应该把自己作为原作的读者身份同心目中的读者身份区分开来,先从自己的角度来判断心目中读者的阅读需求和语言需求;而到了表层阶段,这一层的“作者”实际上是翻译过的,加入了译者成分的“作者”,通过译文文本与译文最终的真实读者进行交际的阶段。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心目中的读者和真实的阅读者有很大区别,译者从选材到选用翻译方法、策略和语言都有很强的主观性。成品的译本不但需要译者自己反复修改,还需要其他人的修改意见。因为,表层的读者是社会化了的读者,这时译者的翻译成果必须受到社会接受力(social accept-ability)的检验。“所谓‘社会接受力’,指一定时期的文风时尚、社会的约定俗成机制及基本读者群(接受者)的知识判断力与审美标准。”翻译行为必须能接受这些标准和规范的检验,否则就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就会丧失读者群。我们从理论上明确了翻译不是对原作在词汇、句法、篇章表面意义的简单转换,而是需要交流者多方的参与,需要交流的社会性认可。

笔者根据上述分析,认为英文小说中代词的翻译,可以分成几个步骤:首先,按照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在底层第一个阶段,即“author”与译者的交际阶段,代词的翻译可以按照或者基本按照译出语的语言或语篇形式来安排译文,即运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在底层交际的第二阶段,译者要对第一阶段的译文进行修改,修改的原则是站在译者心目中读者的位置,按照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进行修改。在表层阶段,译者不但要根据社会读者对译本的期望对译文进行修改,还需要参考其他读者对译文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出版社编辑等的修改意见,按照中文的语义、语用和句法规范来选择语言,安排篇章,即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

三、项目分析及讨论

(一)代词语义、语用和句法分析

英文小说中代词的翻译,要想获得译人语读者的社会认可,代词的翻译首先要符合汉语代词的语义和语用习惯,其次要遵循现代汉语句法规范。根据读者的理解和阅读习惯,译文精心选择中文的相应人称代词,进而重新组织句型和篇章,都是无可非议的。通过研究自建的平行语料库,笔者对《逃离》英文人称代词在中文译本的常见翻译对等项进行了整理(表3)。可以看出,人称代词汉译的过程中,无论是哪一种人称代词都会运用省略和名词复指的翻译策略,这是符合现代汉语代词语用、语义以及句法规范的。因为汉语是语义型语言,代词的应用与否,不仅决于它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数量,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代词对上下文内容的指示和影响,是服务于汉语句子语言的内容关系和隐含关系的。在不出现指代混乱或影响原作意图传达的前提下,小说英文代词汉译应当尽量向中文句法结构特点靠拢,即能省略的不赘译,能用重复名词指代的不妨从读者的交际角度,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

通过对本项目研究的中文译本的检索,笔者还发现一些在中文里比较“本土化”的人称代词,例如:人家,大家、自个儿(“自己”的口语化说法)、大伙儿(“大家”的口语化说法)、还有表示隐名代词的“某”;还有中文中经常用到的“您”在本译文中出现的频率很少,基本上都是以个位数计。

据吕叔湘考证,“人”作“别人”讲时,跟“己”相对,“‘人家’等于‘人’或‘别人’。用‘人家’代‘我’,更婉D些,俏皮些。”“大家”可称代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用以指“我们”“你们”或“他们”。还有“自个儿”和“大伙儿”可能和“咱们”类似,都受区域性或方言影响,据吕叔湘考证:“‘咱们’和‘我们’的分别只存在于北方系官话里,南方系官话里没有‘咱们’,一概用‘我们’。不但这样,就是在北方系官话里,稍稍读书的人也往往认为‘咱们’太俗,用‘我们’代替。”

现在很多的翻译作品中,对人称代词的翻译和应用最大的问题就是比较随意,笔者认为翻译之前首先要给原文语言风格定个调,同时给译文确定相应的风格,不同文体,代词应用应该前后风格一致。

根据王力先生(1985)的研究,依照汉语习惯,出于礼貌或恭敬的交际目的,在会话里不用人称代词,最好用一种身份的名称来替代。这种身份的名称,比“您”更有礼貌。当句子里表示施事的名词和句子里表示受事的名词相同时,表受事的名词要用“自己”。“自己”是复指代词。表3检索可见,代词第三人称后面可以加一些复指代词如“自己”等,构成同位词组,表强调或修饰。常居于主位,即复指一句的主语。复指代词的功用在第三人称更为明显。例如:“Oh,”she interrupted herself笔者翻译成:“哦,”她打断了她的话。这就有歧义。而李文俊译成:“哦,”她打断了自己的话头。代词的指代意思就很明确了。指示代词“这、那”有时在中文句型里表对象,隐含“对于”的意思,常放在抽象名词“事情”、“事儿”、“问题”等的前面,和英文中的“this、that”位置是不同的。例如:“I can see that.”李文俊译成:“这我能看出来。”把代词“这”提到抽象名词前面,置于中文句首,符合中文句型规范和表达习惯。

(二)叙事视角不同,人称代词的选择不同

根据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可以肯定小说文体的翻译是一个原作者与译者,译者与读者之间的交际活动。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仅要传达原作的内容,还要传达这种交际的语境。翻译语境包含很多内容,例如:事件、人物、地点和时间等。笔者重点陈述的是人物的叙事视角问题,这是推动小说语境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

小说中人物的更迭会导致小说叙事视角的变化,进而导致语言句子结构的变化,影响篇章的语言结构,如果译者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译文的忠实度,甚至曲解原作的创作意图。因此,翻译小说时,必须重视叙事视角的判定和转换。解雨薇、张蓊荟结合众多学者的研究,将叙事视角分为全知视角、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在全知视角叙述中,叙述者采用的是自己处于故事之外,可随意变换的上帝般的叙述眼光。第一人称视角特点是将叙事限定在主人公感知范围之内。最后一种,叙事者一般采用故事中人物的眼光来叙事。”

代词是判断小说叙述者和叙事视角的重要标志性词语之一。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代词在句中的位置及其种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句子结构和叙述者的叙事视角。例如:She watched the road Mrs.Jamieson would havet0 drive by on,her place being half a mile fartheralong the road than Clark and Carla’s.If it was some-body getting ready t0 turn in at their gate it would beslowing down by now.从代词的应用和上下文语境,我们很容易判断原作此处采用了全知视角叙述,这样可以透视主人公卡拉的内心活动。李文俊的译本:她朝贾米森太太驾车必定会经过的那条路望过去,贾米森太太就住在这条路上她和克拉克的家再进去半英里路的地方。倘若开车的人是准备拐向他们家大门的,车子现在应当减速了。可以看出,李文俊遵循了原作的叙事视角。全知视角的缺点是容易拉大读者和小说中人物的距离。笔者的译文:她远远地张望着贾米森太太将要驶过的那条道路。从克拉克和卡拉住的地方,沿着那条路再往前走半英里,就是贾米森太太的家了。如果贾米森太太打算来我们家,现在车子也应该慢下来了吧,卡拉心里嘀咕着。笔者的译文,前半句采用和原作一样的叙事视角,但后半句,由人称代词“我们”可以判断,笔者的译文已经从前半句的全知视角转向了第一人称叙事,叙述者和小说中主人公卡拉重合了。这种方法,把读者拉到当时的体验中,拉近作者、译者和读者的距离。但笔者的译文忽略了原文的视角传递,在描写交际翻译学理论框架的底层交际的第一个层面,没有传达原文作者的语境意图,译文还有待商榷。

四、结语

本项目通过自建的平行语料库,统计出英汉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并找出英汉人称代词的功能对等项,发现英汉人称代词在使用频率和功能方面有很大程度的对等。笔者利用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以代词的翻译研究为切入口,从作者、译者和读者交际的不同层面,分析和描述译者在英文小说翻译的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比如没有注重心目中读者和真实读者交际的过程,导致译文语言受原作语言影响较大,语言僵化,缺乏中国读者喜闻乐见的生动的汉语表达句型等。

反义词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实践 翻译 词语 误区

对于翻译标准的讨论从来没有间断过,翻译标准和方法根据翻译目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笔者在长期的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中,一直主张“忠实原文,忠实译入语,忠实读者”的标准 ,今天以忠实为核心的翻译标准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做到“忠实”这三方是指译者深入、透彻理解原文的每一个细节,译文达到译入语对特定文体写作的一般要求,让读者觉得自己不是在读翻译,而是在读原作。这一翻译标准体现了翻译活动中译者能动性的作用,译者能动性的发挥涉及翻译活动中的词语、句子、语境、声调、情感等等方方面面。本文仅讨论词语层面的问题。词语,是英语初学者最先接触的、也是最为得心应手的部分,掌握一个单词对应的几个中文解释也非难事,正是这种传统的学习方法成为我们翻译道路上的障碍。一词多义,具体的句子和段落中,多义词有时会制造陷阱,形成假对应。例如politician一词,对应词一般是“政客”,而statesman对应的是“政治家”,初学者经常辨析的两个词,而事实上politician一词也有“政治家”的意思。如That year, in memory of a famous politician, the citizen set up a memorial near the Mediterranean。这句话中简单地译为“政客”,公民建立纪念碑来纪念政客,“政客”是贬义词,逻辑上不太符合,如果不假思索必会闹出笑话。长期以来的背单词学习英语模式,造成了惯性思维,看到单词马上反应出中文对应词,简单的对等无法做到三个“忠实”,而“忠实”原文和译入语,就不会陷入词义的误区,也不会让目标读者费解。本文根据笔者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学生的译文和平时收集的译文作为例子,简单地总结几点。

一、一词多义,看语境

翻译的过程也是寻找过程,寻找中英文对等关系。英文和中文语言丰富,一词多义很普遍,这对寻找对等关系的努力制造重重障碍。对等关系不仅仅是词义对等,还要考虑语义、语境等功能上对等。这对各种文体至关重要,比如正式场合的翻译,翻译不好影响个人及企业形象建立;商务英语的翻译,翻不好甚至会造成订单或者生意上的损失。例如facility一词的义项包括:(pl.)方便,便利,设备,器材,工具,装置;机构。下面是该词上述常见义项的例句。

例1:Almost 40% of companies with R&D centers in India have set up a second facility in

China.

原译文:近40%拥有研发中心的印度公司已经在中国建立了第二座研发设施。

上文提到facility的几个义项,大部分情况下,facility是指“设备”、“设施”,但译者没有对给定的语境进行分析,前面已经提到“companies with R&D centers”即拥有研发中心的公司,在中国建立第二个“设施”,“设施”作为名词是为某种需要而建立的机构、组织、建筑等,如工程设施、军事设施。很显然句子不通顺。Facility的其中一个一义项是“机构”。建议修改为:

近40%拥有研发中心的印度公司已经在中国建立了第二座研发机构。

例2:All the port facilities are fully automatic, and the unloading rate of each ship discharger is 2,500 tons per hour.

原译文:该港口的装置都是全自动化的,每一台船舶装载机的卸货速度是每小时2,500吨。

“装置”指机器、仪器和设备中结构复杂并具有某种独立功用的物件。这里讲的是港口的货物装载,和船舶装载机相关的内容。从语境来讲,建议修改为:

该港口的装卸设施都是全自动化的,每一台船舶装载机的卸货速度是每小时2,500吨。

例3:Another vulnerable installation is Diego Garcia, an atoll in the Indian Ocean that serves as a logistics hub for American and British force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sits a few feet above sea level.

原译文:另一个容易受到攻击的军事基地是迪戈加西亚岛(Diego Garcia), 这个印度洋上的环状珊瑚岛是美国和英国驻扎在中东军队的物流中心,该岛仅高于海平面几英尺。

反义词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是函数学习的起点,也是初中学生学数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起好引导作用非常重要,逐步培养起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进而形成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学好函数、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我将自己在本章长期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浅谈如下:

一、重视平面直角坐标的教学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学习函数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也是学生对函数的学习初感兴趣的一节课。让学生明确平面上每一个点都与一对有序实数对应,让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有所感悟,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已知点找坐标,或已知坐标找点的位置。并让学生找出平面内的点,关于坐标轴和坐标原点的对称点,并说出对称点的坐标,进而引导学生小结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个象限和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以及相互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特征。本部分内容不能走马观花,舍得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达到熟练、全面,人人掌握的地步。

二、重视概念的教学

本章中心重点概念有三个,分别是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在函数定义的学习中要让学生明确:1、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例如X和Y;2、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3、其中X是自变量,Y是变量,也称Y是X的函数,如:⑴Y2=X;

让学生从文字到解析式,再到图象,深刻理解函数概念,进而了解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分别是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而一次函数是形如Y=KX+b的形式,其中解析式是用自变量的一次整式表示,k、b是常数并且k≠0;反比例函数是形如y=k/x的形式,其中k≠0,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或者是形如Y=KX-1的形式。为加深这部分概念的理解,教师必须设计恰当的题型达到目的,例如⑴若Y=(K-3)X|K|-2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求K的值;⑵若函数Y=(m2+m)Xm2-m-3是反比例函数,求其解析式。

三、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存在懒惰情绪,不爱动手,不爱动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动起来,给他们机会和时间去做,去动手,讲得再好,说得再清楚,学生过不了手,变不成自己的能力,我们的教学也是徒劳,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画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不能怕麻烦,必须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通过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准确画出不同函数关系式所对应的不同图象,例如⑴画出Y=X2的图象;⑵画出Y=2X的图象;⑶画出函数Y=-6/X的图象;通过动手画图发现⑴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⑵的图象是一条直线;⑶的图象是双曲线。让学生在动手画出函数图象的同时真切体会到不同的函数有不同的图象,感受到“数形结合”的心路历程,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不应该告诉学生那个知识是什么,而应该教会学生怎样自主地探索知识,以达到逐步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这部分画图的训练,再来探索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学生自信了,动手也积极了,整个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课堂,同学们画出图象后,积极参与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我肯定一些同学的看法,这样大大增加了同学的探索积极性,每个同学都变得敢想、敢说。经过足够时间的讨论、探索,最后老师再作小结。

四、重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函数是中考的必考知识点,试题形式多样,几乎包括了初中所有的数学思想,全面考查同学们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函数知识的应用过程中,要不断参透数学思想,教会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另外,“转化思想”的训练也尤为重要,可以把数量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进行解决,或把求点的坐标转化为求线段的长,求两个函数的交点坐标转化为解方程组来解决,或利用函数图像直接说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的解集等问题。

反义词教学范文第5篇

一、对本节课的认识及设计思路

一次函数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它是建立在学生对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函数的认识基础上的,同时也为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及二次函数奠定了基础。根据学习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是根据题意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由于学生对一次函数的概念是陌生的,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了两个情境,其中教科书上安排的情境2――关于汽车的耗油量问题由于难度较大,我将它后移至本节课的后期处理。

教学情境1: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厘米,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y增加0.5厘米。

(1)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千克、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时弹簧的长度,并填入下表:

(2)你能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吗?

通过创设这个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一次函数;然后我自主创设了有关宜万铁路的第2个情境:

教学情境2:背景资料:宜万铁路全长377公里,总投资近290亿元人民币,每公里造价已超7000万元人民币,创造了中国铁路平均造价之最。宜(昌)万(州)铁路全长377公里,2010年11月19日宜万铁路迎来了首趟试运行客运列车。列车从宜昌出发,以108千米/时的平均速度驶向万州。设x(时)表示火车行驶的时间。若y(千米)表示火车与万州的距离,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

情境2的创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好地了解宜昌,热爱宜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两个情境,得出两个关系式,让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式子的共同点,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得出y=kx+b,进而概括出一次函数的概念。然后把情境2变形:在前面的情境2中:如果题目的条件不变,把问题改为:(1)若y(千米)表示火车与宜昌的距离,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2)y=108x是一次函数吗?它与前面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

通过上面的变式题得出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由学生自己归纳正比例函数的概念。由于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因此在得出一次函数概念的基础上,再通过一个特例,当b=0时,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将正比例函数纳入到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这样,打破了传统教材先研究正比例函数,再研究一次函数的顺序,让学生从整体上认知一次函数。

在例题教学中,由于例1比较基础,采用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集体评价的方式完成,并引导学生归纳列函数关系式的一般步骤。在此基础上展示例2,由于例2难度较大,主要由教师引导完成。通过例2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和基本方法。

在最后的当堂检测中,我设计了两道题,其中第二道题是书本上的引例,此题由于难度较大,我增设了一个过渡性问题“汽车行x千米,它的耗油量y的关系式怎样表示?”,再解决教材上的问题“油箱中的剩余油量z的关系式怎样表示?”,问题由浅入深,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对本节课的反思及教学体会

1.要明确“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结合,兼顾统一,形成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落实“四基”的过程中,应打破传统的“满堂灌”和死记硬背的传授和获取知识、技能的方式,要让学生在师生互动和主动参与、体验、实践活动中逐步落实“四基”。

2.要正确处理“继承”与“扬弃”的关系

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不能过于形式化、机械化。新课改并没有完全否定传统教学的讲解,而是更强调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明确活动的目的,使课堂活动有层次,并因势利导。

3.要处理好教科书与其他教学资源的关系

教科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至高无上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灵活调整教学顺序和整合教学资源,采用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引导学生去探索、体验蕴含在知识背后的方法与过程,在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情感和态度方面的陶冶。

4.要正确处理好面向全体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相关期刊更多

心血管康复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英语大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师范大学

中国循证儿科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