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母爱的升华

母爱的升华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母爱的升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母爱的升华

母爱的升华范文第1篇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宠儿》;母爱;陌生化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04-01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以其新颖的创作风格和淋漓尽致的人物内心剥示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目前学界对其陌生化手法的成功运用还缺乏关注。本文以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为基础,试图对《宠儿》中母爱的陌生化手法进行分析。

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艺术的手法》中谈到,艺术的存在是为了唤醒主体对生活的感受。“为了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为了感觉到事物,为了使石头成为石头,存在着一种名为艺术的东西。艺术的目的是提供作为视觉而不是作为识别的事物的感觉;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陌生化”手法,是使形式变得模糊,增加感觉的困难与时间的手法,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它就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创造成功的东西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而托尼?莫里森在《宠儿》中运用陌生化手法成功表达了塞斯震撼人心的母爱。

《宠儿》中对于塞斯母爱的陌生化表现手法体现在塞斯杀死自己的孩子——宠儿这一行为上。这一弑婴行为迫使读者一改往日对母爱的理解,去体会奴隶制下一个黑人母亲的沉重内心。母爱在塞斯的手中成了一把刃,一把夺人性命的利器。

“事实上,很少有奴隶会杀死自己的孩子”。托尼?莫里森在小说中放弃母爱表达的传统方式,而创造性地采用弑婴这种陌生化的母爱表现手法,不仅成功展现了塞斯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更让读者加深了对母爱严肃性的思考,以使读者“恢复对生活的感觉”,“感觉到事物,使石头成为石头”。

母爱的陌生化表现手法使读者渐渐意识到野蛮的不是这位黑人母亲,而是当时的社会体制。“这片黑丛林不是由他们从别处带到此处的,而是白人强加于他们的”。塞斯在奴隶制下进退两难,内心深受创伤。为了保护她的孩子,为了自己的孩子免遭自己同样的悲惨命运,她只剩下一个选择,她也接受了这种选择:弑婴。当她努力向宠儿解释为什么她会切断她的喉咙的时候,事实上她是在控诉这一代代的黑人母亲在奴隶制下的悲惨命运,对自己孩子命运的无法掌控,对抚养自身孩子渴望而又不可得的悲痛与无奈。

弑婴的行为是陌生的,可怕的,绝望的,精疲力竭的,这也增加了读者对此行为理解与感知的困难度。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使读者不得不停下来思考塞斯对于宠儿的这份爱。当保尔D对塞斯说:“你的爱太浓了”,塞斯答道:“要么爱,要么不爱,淡薄的爱根本就不是爱。塞斯意识到,作为一个奴隶,她的身体不是自己的,工作内容不是自己的,命运不是她自己所能掌控,除了能给孩子母爱,别无其他。尽管她杀死了宠儿,然而在那个黑人奴隶无地位,无话语权的奴隶制下,这就是她表达爱的唯一方式。为了摆脱奴隶的命运,塞斯一家曾准备逃跑,但她不得不让宠儿坐车先去俄亥俄州,“我和马车里的女人说过了……让她在襁褓中放一些糖水好让宠儿吮吸,这样我到达之后宠儿也不会忘记我。奶在哪里,我就在那里陪着她”。此处,我们不难看出塞斯爱宠儿,爱自己的孩子,她想保护自己的孩子,但是她保护不了。

母爱的升华范文第2篇

在一座刚刚竖起的墓碑前,一对中年男女久久伫立。碑上刻着四个字“真爱无价”。这是一个痴情男孩送给长眠于此的恋人的爱的誓言。

字字珠玑,敲打着中年男女的心,他们的手轻轻握在一起……

一个心结,两段“不幸”的婚姻

1981年5月1日,在四川攀枝花一家企业做出纳的李玲同汽修厂工人张国刚喜结连理。次年,女儿张莹出生后,张国刚被调到离家较远的一家大型汽修厂工作,每到周末才能回家。李玲只好将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抚养。

独守空房的寂寞和空虚不禁让她想入非非:张国刚该不会和哪个女人好上吧?于是,她给汽修厂的门卫打电话。5分钟后,张国刚气喘吁吁地跑来接电话:“什么事?”“没事,只是想听听你的声音。”李玲和他撒娇。“你有病啊?我正在干活。这一来一去10分钟,得扣我10块钱的工钱,你懂不懂?!”张国刚气急败坏地吼道,“啪”的一声挂了电话。

周末,张国刚回到家,李玲高兴地挽起他的胳膊:“走,陪我到公园散步去。”“累死了!我要睡觉!”张国刚身子一歪,倒在床上,很快发出了轻微的鼾声。

张国刚的冷淡让李玲心生委屈,她开始频繁出入舞厅寻找感情寄托。不久,一个叫刘斌的男人闯入了她的视线。刘斌英俊潇洒,对李玲一见钟情,展开了强烈的求爱攻势。

一边是张国刚的冷淡和不屑,一边是英俊情人的甜言蜜语,李玲感情的天平很快倾斜了。

1985年6月,李玲向张国刚提出离婚。张国刚大为吃惊:“我们不是好好的吗?”“什么叫好好的?没有爱的婚姻是坟墓,在这个家里我快要窒息了。”“我怎么没有你这种感觉?”张国刚仍然觉得有些莫名其妙。“我是一个追求生活品质的女人,我不会和一个不懂爱情的人生活一辈子!”为了证明自己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李玲还展示了她和刘斌的亲密合影和一大叠情书。张国刚愕然。

离婚手续办得很简单。3岁的女儿张莹判给了张国刚。不久,李玲便和刘斌举行了热烈而隆重的婚礼。1989年,张国刚也结婚了,随妻子迁到成都近郊郫县,并在那里开办了一家汽修厂。

然而,李玲的再婚生活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幸福。刘斌是一个离异男人,带一个男孩,李玲不久又生了一个孩子,没有多少带孩子经验的李玲一下子做了两个孩子的妈妈,感到身心疲惫。更让她大失所望的是,刘斌不再对她情意绵绵、甜言蜜语。李玲和他吵过、闹过,甚至摔盆砸碗抗议过,可刘斌对此只是嗤之以鼻。生活似乎又回到了第一次婚姻的那种“窒息”状态。李玲为此伤心、痛苦,她不懂为什么男人的爱情都是假的?为什么他们都喜新厌旧?她不再相信爱情,也不再对婚姻抱有任何奢望。于是,她开始以更加冷淡的态度对待刘斌。

生活,仍然继续。但李玲的心里明白,那是为了两个可怜的孩子,为了对付社会舆论的一种形式。“爱,已经死了;心,已经冷了。”她总是这样自我解嘲。

女儿的生死恋让她既羡慕又感动

女儿张莹虽然判给了父亲,可每年寒暑假,她都要从郫县乘车到攀枝花看望母亲。2003年大学毕业后,张莹自作主张来到攀枝花找工作,希望借此慰藉一下母亲孤独的心。

不久,张莹将一个英俊帅气的男孩带到母亲面前,羞涩地说:“他叫罗建,是我的大学同学。”李玲听说罗建在成都上班,便提出自己的意见:“你们相隔那么远,他又如此优秀,谁能保证他不变心?”女儿说:“妈,罗建的品质我了解,他不会是那样的人。”李玲拍拍女儿的肩:“别孩子气,妈妈是过来人,经历的比你多多了。”

年轻人爱恋的火焰熊熊燃烧,容不得母亲的阻拦。2003年底,张莹辞去在攀枝花的工作,跟随恋人来到成都,并准备于次年春天结婚。

2004年2月10日上午,李玲的手机响了。她见是成都的区号,以为是女儿莹莹打来的,便欣喜地说:“莹莹,妈想死你了。”“是我,张国刚。”那边传来浑厚的男中音。李玲愣了一下,下意识地掐断了手机。自从离婚后,李玲再没有和张国刚联系,刚开始几年,她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中,担心前夫的介入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因此尽量避免和张国刚见面,即使偶尔去看孩子,也是托中间人帮忙。后来,张国刚结婚迁移到郫县,两人更没机会见面了;再后来,李玲对第二次婚姻越来越失望,心里苦闷时偶尔也会想到张国刚,不禁对他心生怨恨,认为是他那时不好好待她,才使她经历了两次感情的伤害。这么一想,她将人生的所有不快都推到了张国刚身上,对他恨得咬牙切齿。

两分钟后,张国刚的电话又打过来,他的声音很急切:“请你不要挂电话,我要和你说说莹莹的事。”李玲心里顿时生出一种不好的预感,忙问:“莹莹怎么啦?”“她患了直肠腺癌……”李玲只觉一阵眩晕。

当天下午,李玲就赶到了郫县医院。在走廊里,她见到了已经20年未曾谋面的张国刚。四目相对,两人都愣住了。“这些年,你过得好吗?”张国刚打破了沉默。20年前的往事呼啸而来,李玲想起了张国刚曾经对自己的冷淡和伤害,不禁心里恨恨的。她没理他,一扭头,进了女儿的病房。

女儿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痛哭不已。“妈,罗建还不知道我的事,我要不要告诉他?”女儿问。李玲将手机递给女儿。张莹拨通了电话,颤抖着声音说:“我……我在郫县医院,得了癌症,我……”突然,她的表情僵住了。李玲拿起电话,只听到一阵“嘟嘟”的声音。张莹放声大哭:“妈,他挂了!他没听我把话说完就挂了!”李玲将女儿揽进怀里,五脏六腑都要碎了。她为女儿感到痛惜:痴情女孩执著追随的爱原来竟然不堪一击!爱情,爱情都是骗人的!

哭累了的女儿在妈妈怀里慢慢睡去。搂着女儿单薄的身体,李玲不禁低声啜泣。“你也不要太难过,我会想办法的。”坐在一旁的张国刚轻声说。“我准备将汽修厂和房子都卖了,给莹莹请最好的医生做手术,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挽救莹莹的生命。”李玲抬头,正好和张国刚的目光相对,她看到一个男人坚定和执著的目光。那一刻,无助和感伤的她突然感觉心里特别温暖和踏实,她知道,天塌下来都不用怕,因为,眼前的这个男人,孩子的爸爸,他一定会用力顶着。

第二天一早,罗建来了。莹莹用被子蒙住头,不肯见他。李玲冷冷地说:“你如果有事就去忙,我们能理解你。”“阿姨,我已经辞职了,我要全心全意地照顾莹莹。”罗建诚恳地说。

原来,昨天莹莹给他打电话,他一听到“癌症”就晕了,电话也摔到了地上……

莹莹扑到罗建怀里又是哭又是笑:“我知道你会来的,你不是说过要陪我一辈子吗?你怎么会狠心不管我了呢?”罗建轻拍着莹莹的背,柔声说:“都怪我,遇到大事就犯晕,让你伤心了,对不起。我不会离开你的,我要天天陪伴在你身边。”李玲的眼泪也跟着流了出来,既感动,又痛惜。

莹莹的肿瘤切除手术做得很成功。罗建天天陪在她床边不离半步。李玲倒觉得自己照顾女儿插不上手。在罗建的细心照顾下,莹莹的身体恢复得很快,李玲放心地回攀枝花上班了。

爱,原来是一种承诺和责任

2004年10月5日,李玲接到女儿的电话:“妈!我不想活了!我不能做母亲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李玲忙给张国刚打电话,问怎么回事。原来,莹莹刚刚被查出癌细胞已经转移,需要用伽玛刀切除和用超声波消除肿块,由此引起的后遗症是可能会造成终生不孕。

李玲火速赶到莹莹所在的华西附属医院。

病房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清晰的说话声。

“我不能做母亲了!我无法回报你的爱,我活着没有任何意义了。我不想再见到你,你走吧!”

“傻丫头,你一定要好好治病,爱惜身体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可是,我不能生孩子了,对不起你。”

“有你在我身边,我就非常非常知足了。你若是喜欢孩子,咱们就去抱养一个,一样可爱。”

“我做了化疗之后,头发要掉光,身体会发胖,我会变得又丑又老,你肯定要嫌弃我的。”

“小笨蛋,我不是对你说过吗?哪怕你成了老太婆,都是我手心里的宝。我疼你爱你都来不及呢,怎么会嫌弃你?”

“你耍贫嘴!”“没有。你摸我的手,是热的,十指连心,我心里这时候也是热气腾腾的。”

……

李玲呆呆地站着。这些情人间的甜言蜜语是多么似曾相识。是的,前夫张国刚和现在的丈夫刘斌都曾经对她说过,那是在恋爱和新婚的时候。她曾陶醉于这种绵绵情话。可是,婚后,为什么男人就变了呢?变得不浪漫、没有激情、没有爱了?难道所有的爱语都是假的?难道所谓的感情就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阿姨,您来了?”罗建端着一大盆脏衣服走出来,看见了李玲。“她睡了。我去洗衣房。”罗建说。

“莹莹现在这样子,真是拖累了你。她身体不好,以后还会有很多麻烦。孩子,你可要考虑清楚,你现在后悔还来得及,我想,莹莹和我都会没有怨言的。”李玲认真地对罗建说。“阿姨,如果我刚开始见到她,她就是这样住在医院,我可能不会爱上她,可现在不一样,我已经爱上她,而且承诺要一辈子和她在一起,我要对她负责任,一心一意照顾她。”罗建一边说,一边笨拙地搓洗着莹莹的睡衣。李玲的心颤动了:这对年轻人的爱不仅仅停留在甜言蜜语上,原来还有更沉重的承诺和责任。

下午,罗建陪莹莹到医院的小径上散步,两人相依相偎,喁喁私语。病房里,只剩下张国刚和李玲两人。

触景生情,李玲突然问了一句:“你很爱她?就是那个……她?”张国刚笑了,很腼腆:“都老夫老妻了,还谈那个干吗?既然结了婚,肯定要全心全意地对她,也不会再有别的心思。”“那……你……你以前为什么欺骗我,为什么对我变心?”想起自己婚姻的种种不幸,李玲的情绪有些激动。“没有啊,我一直对你都很认真的。”张国刚仍然是一脸无辜,一如当年离婚时的情景。李玲不言语了。

往事如烟,李玲想起了20年前的那些平淡生活。是的,也许正如他所说,他一直是在认真地对她:冬天,她双脚冰凉,他将她的脚整夜整夜地抱在胸前;她有痛经的毛病,他到农村到处找偏方给她治。他已将他的承诺和责任融入骨髓里,正如他对女儿的爱,在所有的人都无助哭喊的时候,只有他是最沉着、最坚定的。这种沉着和坚定,让她感到温暖、踏实。只是,在他们短暂而平淡的婚姻生活中,她没有机会或者说是没有用心去感受他的爱。

“爸、妈,罗建说了,等我一出院,我们就去登记结婚。”女儿散步回来了,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李玲侧目看罗建,罗建郑重地点了点头。此时此刻,他不再是一个遇事就犯晕的孩子,他的眼中充满了坚定和执著。

瞅一个机会,张国刚也问李玲:“你和他,还好吧?”李玲不置可否。现在,她20年的心结已经解开,她明白了爱的真谛,她要重新审视她现在的婚姻。

晚上,李玲给刘斌发了一条短信:“天凉了,注意加衣。”很快有短信回过来:“你也要穿得暖和一些。”李玲的眼泪顿时涌出眼眶。原来,爱,还是有的;爱,一直存在,只是隐藏在这些琐碎细微的事中,他们都忽视了,淡漠了。

为过去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2004年10月下旬,莹莹再一次做了肿瘤切除手术。然而,癌细胞仍然在不断转移、扩散。父母的疼爱、恋人的痴情终究抵挡不住死神逼近的脚步。

2005年2月18日凌晨3点,莹莹躺在罗建怀里,永远闭上了眼睛,这个心间溢满了爱的花季女孩,永远地睡去了,再也不会醒来……“莹莹,莹莹!”罗建也晕过去了……

罗建整日呆呆傻傻的,两天两夜没有喝一滴水,进一粒米。李玲给他冲了一杯牛奶,说:“孩子,你要保重身体。”罗建趴到李玲的肩头,放声大哭:“阿姨,莹莹去了,把我的心也带去了,我整个人都是空的。”李玲只觉得心里撕心裂肺般疼痛。她深深感动于这对年轻恋人的挚爱深情,可是,斯人已逝,男孩的人生路还很长很长,怎能这样消沉呢?

李玲扶正罗建的肩,认真说:“谢谢你对莹莹的一片真心。莹莹走得很幸福,也很知足,你应该为此欣慰,而不是伤心。你的人生之路还很长,你要为过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活得更好,更精彩。这是阿姨的期望,也是莹莹的心愿,你能忍心辜负她吗?”罗建没有吱声。过了好一会儿,他抹了抹眼角的泪水,端起已经冷了的牛奶一饮而尽,说:“阿姨,我现在心里已经满满的了,我会带着对莹莹的爱开始新的生活,我不会让她和您失望的。”

2月20日下午,在殡仪馆为莹莹送行时,李玲看到了张国刚的妻子―一个消瘦、单薄的女子,紧紧靠着高大魁梧的张国刚,像一株缠绕着大树的幸福的、温柔的春藤。李玲的心里酸酸的、涩涩的。她向张国刚投去幽怨的眼神。张国刚的目光正好瞟向别处,她与“春藤”的目光不期而遇。她看到,“春藤”的眼睛是宁静的、清澈的、心无旁骛的。李玲心虚地低下了头。

是的,“为过去划一个圆满的句号,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这句话既是她对罗建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纵然曾经的恩怨有些误会,纵然心中还留有爱的痕迹,可时光已经飞逝了20年,他们各自的人生轨道已经偏离很远,不可能再交汇。现在只能遥相守望,为对方祝福,安心走好脚下的路。

张国刚搀着瘦弱的妻,走过来,为她们作介绍。李玲抬起头,大胆地迎接“春藤”投射过来的目光,两人心照不宣地点了点头……

夜幕渐渐降临,墓园清场的古钟敲响。

母爱的升华范文第3篇

我的故乡青藏高原高原的牧区流传着一个藏羚羊的故事一个猎人在 山上发现了一群藏羚羊,正要举枪瞄准,藏羚羊却发现了危险,四处逃难了。猎人举枪追击。眼看追到了悬崖边上,年轻地藏羚羊纷纷一跃而过,只剩下一对母子在羚羊在岸边。而猎人很快就追上了它们。藏羚羊的弹跳力很强,在快速奔跑时跳跃可达数丈之远。但是对于小羚羊来说却很困难,贸然起跳会使它粉身碎骨。但母藏羚却能跃崖逃生,而小藏羚将落入猎人之手。

盗猎者紧随其后追击,快追到峡谷尽头时,母子俩同时起跳,但是弹跳的那一瞬间母羚羊放慢了速度,只用了和小藏羚相当的力量。母亲在半空中先于小羚羊下降,小羚羊稳稳地踩在母亲的背上,以此作为支点第二次起跳,顺利地逃到了对面的峡谷,而他的母亲却无力第二次起跳,落入峡谷摔死了。

那一幕让盗猎者震惊了!他跪倒在地,含着泪将罪恶的枪扔到了山谷里。

尽管母爱不一定要以自杀为代价,但那一降是母爱的升华,是母爱的至高境界,感天动地;那一跪是良心的觉醒,更是对母爱的至诚敬仰。一个是爱的牺牲,一个是爱的觉醒。

母爱的升华范文第4篇

我老妈最大的特点就是说话的时候总要拿着一面“放大镜”。

这不,今天要到车站去接外公,我和老爸衣服还没换完,老妈已经在外面嚷嚷开了:“快点儿吧,你们俩都磨蹭好几个小时了,再不出来,你外公该到家了。”其实,我和老爸只用了不到五分钟的时间。老妈是太急于见到外公了,又怕外公等得太久,才这么催我们的。

有时候我和老爸出门散步,稍微耽误了一点吃饭的时间,老妈的“高音喇叭”就开始唱了:“你们两个人哪疯去了,菜我都热了八百遍了!”看来,老妈还是很关心我和老爸的。于是我和老爸索性也不辩解,只是闷头吃饭。而我要是看到了爱吃的菜,总是狼吞虎咽,老妈常常笑着说:“小馋猫,给你做一百盘也不够你吃的。”嗨,还是老妈了解我呀!

以前,每天早上我都要睡到要去上学了才极不情愿地和被窝说“拜拜”。于是,老妈便想了个办法来治我的这个毛病。

“姑娘,快点啊,七点半了,上学要迟到喽!”

啊?我吓坏了,连忙用比平常快十倍的速度起床穿衣,赶紧往外跑。谁知,身后却传来老妈的笑声。我回头一看表,哪有七点半呀?还不到七点呢!唉,我竟然中了老妈的“夸张之计”!不过,虽然牺牲了半个小时的睡眠,但是我觉得早晨的时间特别充裕,不仅吃上了热早点,听起课来也觉得精力十足。如此看来,老妈的夸张还是大有好处的。

虽然我是女生,但是不怎么爱收拾屋子,卧室自然也总是乱糟糟的。但是老妈的眼里却容不下半粒沙子,每次进我的房间,都会发出一大堆的感叹:“哎哟,我的妈呀,你看看,这还是人住的地方吗?”老妈一边说一边做出夸张的表情,“就是给你清理一年也干净不了。整个就是一难民营!”我目瞪口呆,吃惊于老妈的措词怎么会这么丰富。老妈却一脸严肃地把我揪起来,直到我把屋子整理得有点眉目了,才准许我“中场休息”。

“什么时候我说合格了才算完事。哦,对了,这次收拾完了以后要注意保持清洁,我每天要检查……”

瞧,这就是我的“放大镜”老妈,虽然每天“夸张”不断,却是处处为了我好。我想,随着我的努力和进步,老妈的夸张用语也一定会越来越少吧。

点金石: 《“放大镜”老妈》 一文,题目新颖,“放大镜”,多么贴切的比喻。文章紧扣生活中的事例,将母爱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串联起来,使母爱得到了升华,也使人感觉母爱的亲切可贵。小作者既有白描又有抒情与议论。结尾很好地升华了主题,相信小作者一定会在母爱中迈步向前,取得成功。(叶枫)

母爱的升华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我不是个好儿子》;教学心得;情感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256-01

鲁教版第三册第一单元“至爱亲情”,即是“至爱亲情”而且需要“体味”,教与学必然都应该有进行深层情感的挖掘,立足文本自是情理之中的,执教《我不是个好儿子》一文,我多方面查找其他的教师的教学材料,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深层把握作者情感,但总觉得大多侧重于“母爱”的拓展,这与我想设计为立足于作者的"不是个好儿子"的愧疚之情来把握母爱的想法太远,教学的情感也很难调动。静思自我生活体会和学生对父母之爱的处理方式,越发倾向于借助本文,探究作家,与学生们做一节如何与母亲相处的情感交流。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遗憾的,她不时地提醒着我们珍视亲情的必要,但子女与父母的和谐相处亦非易事,正如作家所说“在我40岁以后,在我几十年里雄心勃勃所从事的事业、爱情遭受了挫折和失意,我才觉悟了做儿子的不是”,时间和人生的挫折和失意,才觉悟到许多的不是。作家在文中展示这种不是比较直接有“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了我的心理平衡”、“而现在最苦的是我不能亲自伺候母亲!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我是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等语句,但是要体会作家的愧疚之情这些远远不够。

文章虽不长,但也回顾许多琐碎的生活场景的母爱,自己的懊悔、处事的不当也渗透于字里行间,课上我与学生一起反照生活抓住作者叙述的话语揣摩“做儿子的不是”,不起眼的话语里充满了深深的自责,大家不断的新发现,让情感在内疚中升华。

“母亲一生都在乡下,没有文化,不善说不会道”,看似对母亲平凡的介绍,却可以成为下文“她既不晓得我工作的荣耀,我工作上的烦恼和苦闷也就不给她说”的埋下了伏笔,生活中我们不时地找理由懒得与父母交流,事实是那么的顺理成章让人接受,现在却成了内心的难受。

“母亲每一次都高高兴兴来,每一次都生了气回去”这样的话语让我们比较直观的理解自己的不是,在此交代的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对孩子处理需要我们思考与父母的相处技巧,孝其实很简单,注意一下就可以让老人高兴,恰恰我们没有做到,“结果使我和孩子都穿得像狗熊一样笨拙”,也让人体会到我们自认为母亲一些做法的可笑吗?

母爱的细微可以关注到“我写字的时候眼睛在不停地眨,就操心我的辛苦”,而“我”对母亲名字的知晓,竟是在与其他孩子的对骂中,对母亲的挂牵竟是在“纸灰飞扬的时候”,关心的方式就是“寄一笔钱”,而“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心中再也没有母亲的影子”, 而“完全是为了我的心理平衡”或说是对自己的谴责,文末“我说,钱是不能代替孝顺的,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我说,钱是不能代替孝顺的,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却把作家内心的煎熬推进了极致,母亲的谅解和走之前对我一系列的关心、叮嘱,更让人无语,只有默默的眼泪似是在陈说此时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