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招生合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甲方:乙方:
电话:电话:
身份证号码:
为了维护甲方在招生期间与乙方的基本利益,并在后期正常开营制定本协议。此协议有效时限为签订之日至夏令营结营后3天。
一、甲方责任:
1、按照协议规定,乙方每招生一人,收到全款后按照全款10%的标准(最低3580元,除十人报团优惠3480元以外),填表并且签订家长协议后,在三个工作日内,结相应提成。
2、按照协议规定,乙方每招生一人,收到定金后甲方先行登记,在收到尾款后三个工作日内按照全款金额的5%付给乙方应得提成,军事夏令营结营3天后,结剩余5%的提成。
3、开营提前通知乙方进行培训并告知具体开营时间。
二、乙方责任:
1、积极参加招生活动;
2、按时进行招生培训;
3、按照工作推进参加开营前、后工作,并做好后续培训工作;
4、不得随意压价、抬价、搞乱市场
5、不得做有损甲方以及军事夏令营的行为。
三、违约责任:
1、甲方存在违反甲方责任内条款,乙方可以拒绝后续相关工作,并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申诉。
2、乙方严重违反乙方责任内条款,甲方有权要求其归还所得提成,并做无薪开除处理。
四、不可抗力
1、遇由于自然灾害引起的地震、水灾、疫情等不可预测和不可抗拒等因素或由于国家政策、地方政府法规等因素变更和调整,致使特战少年军事夏令营无法正常开展,乙方须无条件退还前期所得所有招生提成。
关键词:高职;招生;对策
招生工作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高职院校的全局性工作,事关全体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招生工作,反映了高职院校在管理服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各方面的状况,并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面对高考改革、职教改革的新形势,如何积极适应新常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招生工作,对于高职院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一、目前高职院校招生形势和现状
(一)高职院校的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发展的兴盛期,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截止到2014年年底,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共有1327所,在校学生1000多万人;湖北省内高职院校发展到56所,在校学生56万人。2015年,湖北省新增3所中职学校转制升为高职。高职院校迅猛飞速发展,增加了院校之间的竞争压力,加剧了招生形势的严峻性。
(二)高考报名人数大幅减少。 2008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050万人,创历史最高,2008年之后出现急剧下滑。201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915万,较四年前减少135万人。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导致高等职业教育在招生规模、招生档次和招生条件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高考报名人数的大幅减少,带来的生源缺口就主要集中在高职高专院校,使得高职院校的生源极为紧张。
(三)招生类型单一。截至目前,湖北省全省只有26所高职院校有资格开展高职单招、自主招生、技能考试、“3+2”、五年一贯制等类型招生,导致大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工作机动性不足,灵活性不够,招生吸引力不强,无形之中增加了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压力。
(四)应用技能型本科大学的改革。湖北省全省部分二本、三本院校转向应用技能型本科,使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培养模式优势不再明显,降低了高职院校的竞争力,使高职院校的招生局面更加被动。
(五)高职院校自身建设存在不足。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部分弱势专业建设未能取得明显好转,考生不愿意填报,部分招生宣传人员工作不够积极主动,认真踏实,招生和就业平台、生源基地建设不够牢固,重点生源学校不断流失,导致高职院校招生工作形势更加严峻。
二、2015年湖北省招生政策对高职院校的影响
(一)减少录取批次,全面实行平行志愿。2015年,湖北省合并高职高专(一)和高职高专(二),统一批次同一平台录取,降低了部分原高职高专(一)批次录取院校的优势。原高职高专(二)批次录取院校及弱势专业的生源将进一步压缩。全面实行平行志愿投档,以考生为本,尊重考生意愿,按院校招生计划、考生成绩、考生志愿排位进行投档,促使竞争愈加激烈。可以想象,一些社会声誉不好、教学条件落后、教学质量不高的高职院校,今后生源保障将难以为继。
(二)改革高职高专录取办法,进行高职院校多元互动试点。2015年,全省改革高职高专录取办法,实行高职院校多元互动试点录取,分两段录取方式。第一阶段:所有有高职高专招生计划的高校,在省统一规划的平行志愿投档分数线上按平行志愿投档录取;第二阶段:平行志愿投档后,计划未完成的省属高校经自愿申请同意后,进行多元互动录取试点,录取分数线由高校自主确定,报省招办审核备案后集中公布。第一阶段按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后,由于生源缺口较大,落档考生数非常有限,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剩余的招生计划没有专业优势,难以吸引考生。
(三)多种升学途径。2015年起,湖北省选择部分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开展技术技能型人才一体化培养试点,实行“高职专科3年+应用型本科2年”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模式,招生计划1400人。2015年,湖北省不再组织“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统一考试”。中职毕业生升学主要参加技能高考和高职院校单招。全省26所高职院校的107个专业开展单独招生工作,高职单招计划为10960人。2015年全省共下达初中起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计划19115人,其中五年一贯制招生计划3930人,“3+2”分段招生计划15185人。多种升学途径,分流了原就紧张的生源,使得招生形势复杂严峻。
三、高职院校招生措施与对策
(一)科学规划招生方案,健全招生管理制度。为实现招生目标,确保完成招生任务,各高职院校在强化内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招生工作,首要的工作就是要根据国家和省内招生政策变化和生源减少的实际,对近年招生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合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状况,从招生计划分配、录取调剂原则、时间进度安排、组织宣传、奖励办法、保障措施、招生工作要求等方面科学谋划,制定好招生工作方案。同时学校要积极主动地应对招生工作的新变化,建立起招生工作管理、监督、检查、奖励的长效机制,组建一支能吃苦耐劳、经过考验、值得信赖的招生宣传团队,实行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招生。
(二)增加招生类型。对一所学校来讲,招生类型越多生源就越丰富,可供选择的余地也就越大,单一的招生类型必然使招生工作处于不利地位,影响招生任务的完成和招生质量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联系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等上级部门,申报高职单招、自主招生、“3+2”、五年一贯制等招生类型,在学院增设自主招生和技能专业考点,提升学院知名度,增强考生报考吸引力,扩大技能考试生源。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春季招生;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046-02
实施春季招生是近年来各中职学校都在努力探索和实践的,而试行初三分流、职业先修(特指提前进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是探索中职教育与初中教育的最佳结合点的最佳方式,也是寻求扩大春季招生规模的有效途径。
春季招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招生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首要工作。招不到学生,学校就要停办;招不足学生,学校就没有办法发展下去,因此,招生问题是中职发展的首要问题。同时,部分文化基础较差的初三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令初中学校十分头痛的问题。为开拓职校发展空间,寻求扩大招生规模的途径和方式,探索中职教育与初级中学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我校早在1999年就开始在本市教育局的支持下与部分初中学校合作进行“春季招生”,对初三分流、职业先修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
2004年春,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可实行春秋两季招生的政策出台,我校又率先筹划实施了春季招生。凭借初三分流、职业先修班探索取得的经验,春季招生取得圆满成功。2007年,清远市教育局在我校春季招生经验的基础上面向全市推行春季招生,全面试行初三分流、职业先修。目前,全市春季招生工作已被社会认同,成效显著。
基本做法和经验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支持,是春季招生成功的保证我校实行初三分流,春季招生,得到了本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教育局下发文件至各初级中学,列入对初中校长的工作考评。同时,召开专题动员大会,明确春季分流到职校就读的学生,在该学期实行双学籍管理,既是职校的学生,又是原初中校学生,不算学生流失,要正常发给九年义务教育证书,这从政策上保证了我校春季招生的顺利实施。同时,在学生报到过程中,教育局主管领导还及时跟进各校的报名情况,通报宣传发动工作做得好、效果好的学校的情况,督促各初中校的校长落实我校春季招生的动员报读工作。
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各初中学校的积极性,是春季招生成功的关键各初中校积极配合春季招生的关键是各初中校利益不受损,并且还有得益。为此,一方面,我们要让初中校长认识到将部分文化基础较差和决意就读职校的学生提前分流到职校,便于他们集中精力抓中考,对学生也是有利的事;另一方面,关于学杂费实行的是初中校不再向春季入读我校的学生收取杂费,而由我校通过教育局以奖励的形式返拨经费给原初中校。这样,初中校没有经济损失,而学生提早一学期进入职校,少缴了一学期初中杂费(现在初中杂费全免,但进入中职学校就读可享受国家助学金待遇),又可早一学期毕业参加工作,家长也有得益。此外,举办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订单培养等各种办学模式班,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家长有更多的实惠。从而,在措施上调动初中学校、家长参与春季招生,让学生分流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育局还采取一定措施考评、奖励初中校长,激励初中校长重视和抓好学生报读职校的工作。
广泛做好宣传发动是春季招生成功的有效途径为让春季招生深入人心,让各初中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了解春季招生的合法性和优越性,我校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发动。一方面,学校成立多个招生专责小组,做好分工,明确责任,分别到各初中校召开学生会和家长会,让他们了解我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情况,以及春季招生的政策和春季入学的优势。另一方面,我们采取由学校出车费和提供午餐的办法,欢迎各初中校组织有意向的学生及家长到我校参观考察,让学生及家长真切地了解我校各方面的情况。此外,制作专题宣传片,在本市电视台作专题宣传,让社会各界都了解和认识职校,肯定我校,从而广泛认同春季招生。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水平,保证就业质量。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值得注意的几个相关问题
理顺政策关系,确保初三分流、中职春季招生持续有效(1)学生春季进入职校实施双学籍管理后,对缺学的初三文化知识的衔接和补修问题在政策上要给予保障,以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实施的严肃性。(2)在当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对口中职招生和“3+2”中职直升大专对接试点招生中,要切实保障春季学生的权益。(3)分流进入职校实施双学籍管理后,原初中学校仍负有共同教育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责任,并要确保“九年义务教育”证书的发放。财政在生均经费(初中标准)上仍应给予保证。
清醒地认识春季生源的情况,从而正确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春季生源总体上看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有就业需求,希望早点就业;二是家庭经济条件差,学习成绩较好,但家庭经济已无法支持读完普高,再读大学;三是学习成绩不好,基础较差,不可能适应高中教育,又希望继续读书;四是因德行不良被原初中校“赶”到职校来,走一步,算一步。只有了解到这些,教育和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真正的实效。
正确实施教育和引导,促进学生成才和坚持完成学业(1)加强入学教育,通过军训、专业介绍、管理制度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专业和学校管理,为适应中职学习生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2)注意关心和爱护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职校的真诚关爱和温暖,与他们因学习基础差在原初中校得不到重视、关怀,甚至被歧视形成反差,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职校。(3)想方设法在教育教学和各项活动中创造,让学生更多获得成功和被肯定的机会与体验,重建学生自信。(4)坚持活动教育和养成教育,创造条件开展各项活动和开放功能场室以及举办各种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协会,让学生有事可做,有东西可学,有活动可参与。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1)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基础的教学计划,尤其是各科教学内容的整合,要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学有所得。(2)注重实践和一体化教学,尽早引入实训课来吸引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设法让学生在实训课动手操作较强的项目上获得肯定和成功的机会。(3)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施“教一懂一,学一会一”的教学原则和“低起点,小步子,勤辅导,多反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懂,听得明白,每一课都能学有所得。(4)提早安排学生参加实际岗位的实习或见习,让学生直接认识岗位能力要求,进而激发学生产生学好专业、提高能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培植.治校方略[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
[2]曾臣煌.推行多层分流教育 开拓职校发展空间[J].职业技术教育,2001,(16).
[3]陈静静.从社会分层的视角探微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7,(7).
[4]郭建福.在中职学校实施成功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
[5]冯学忠,吴万荥,姜松.在中职学校试行分流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6).
【关键词】 复习课 创新 学习模式
复习课,是中小学各学科重要的教学课型,这种课型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提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好的复习方法,可使学生在认知和掌握知识水平上,产生质的飞跃。
复习课中的内容,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不少学生觉得什么都会,但应用起来却不能得心应手,知识网络化和可具体化水平较低。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采取简单的知识重复和题海战术的方法,知识点机械罗列、知识网包揽构建,则无益于提升学生知识的运用水平。
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复习课教学活动的组织应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善于促进、启发、引导和激励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积极协作、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学习方式,千方百计地开发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理解中有创新、在旧知上有发展,在归纳知识中善于梳理和对比,在运用知识水平上得到完善和升华。这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学习的模式可表现为:
1 激发兴趣
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激发兴趣,兴趣是创新学习的原动力。当学生对一个事物充满兴趣时,他的感觉会变得敏锐,想象会变得自由,思维会变得活跃,构成了自由创新的心境,学习就有了自觉性,主动性,创造力。不少教师的复习课常常是炒现饭,把知识要点重复一次,一点也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效果差,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创新学习方法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独出心裁,创设情境,根据那些和学生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但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在知识的结合点上巧妙设疑,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了解解决新的问题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入到复习的氛围之中。如复习烃的衍生物知识时,可采用通过设计实验的方式来证明乙酸、苯酚和碳酸的酸性强弱;复习电解质概念时,可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①判断新物质是否电解质?②氯化氢的四氯化碳溶液能否导电?③氯化钠晶体不导电,晶体中是否存在离子?④氧化钠、三氧化硫的水溶液能导电,它们是否是电解质?灵活地设置不同的情境,在于持续不断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养成学生分析、探索、猜想、体验的习惯,把握问题的本质,培养创新思维。因此,创设情境要注意有趣性原则,如对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可向学生换角度提问,换形式(实验、实例)呈现,换方式思考(一题多变)。
2 明确目标
教师应根据情境创设的气氛和复习的内容,恰当的引入复习目标,复习目标:①要抓住并列与相关的知识间的横向联系,进行横向整合;②要抓住知识的上、下位关系,构建起按包摄性由大到小排列的层次性知识结构来组织教学,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设计出难易程度、思维强度、思维容量、提出时机适中的高质量问题。对于实验内容的复习,应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实验中的规律,加强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明确专题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能进行表述和记忆。简明扼要的点拨,是使学生明确本堂课复习的知识目标、要求和复习的重点,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复习、小结,并用自己所总结的知识去解决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
3 分析类比
教师应根据本堂课设定的知识目标,开放学生的思维,及时点拨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归纳整理、分析类比,使零散知识条理化、网络化、系统化。对于实验的装置、操作方法、原理都相似的实验,如实验室制氧气和氨气等,复习时应从反应原理入手,将反应装置、试剂、条件、气体的收集、验满、尾气的处理等进行比较,让学生辨别异同,对比归纳,发现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与本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设计实验的能力。化学中许多概念和原理相似或相关,许多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也相似或相关,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在比较中区别出它们的个性,在归纳中提炼出它们的共性,这样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准确、更全面。如氯气和氯化氢、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氧化剂和还原剂、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等,它们有某种联系,学习时容易混淆,只有加以比较才能准确掌握它们的特性。教师在学生自主提炼时,必须巡回辅导,收集学生信息,把握学生的疑点、难点、心理动态,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归纳得法或偶有所得时,要真心欣赏他们的独特发现,注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回放他们思维上的闪光点,提供每一个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做学生能力培养、思维发展的促进者。
4 运用创新
在夯实知识、方法内化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归纳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在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如在《碱金属》一章中,当分析了钠与水的反应后,提出将金属钠放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在《原电池》一节中,讨论了铜锌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后,提出“形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是什么?让旧知萌发“新意”,让老题再生“新知”,将知识纵横联系,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迁移再加工,将原来死知识加工成规律性好、条理性强的活知识。在复习过程中,教师着重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特别要注意引导探索适合学生自己个性特色的学习方法,并能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将各类学习方法内化成自己的学习素质,以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
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素材①
社会生活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它为我们认识社会、感受生活、领悟人生真谛提供了一个无比广阔的舞台,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作文素材的丰富源泉,作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②,因此,好的文章往往取材于现实生活,针对性强、有价值、有意义。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就要求学生要用“自己的眼睛读世间这部书”,并从中摄取写作素材。关心社会的发展,关注社会的热点。
首先,要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比如“徐州城管大战切糕党”,“十的胜利召开”。“阳光”工程深入人心,“两免一补”政策惠及千家万户,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多少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③。这样的事情也许就发生在你的身边,或者就发生在你身上。这些让你感动、刻骨铭心的事,都是写作的好素材。
其次,要善于捕捉新鲜话题。鸟叔、大衣哥、莫言等文化符号,早已进入了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评品视线。林书豪NBA、朝鲜发射卫星等等,早已是课前课后的谈论话题,这些都可以成为激发灵感,丰富情趣的好素材④。
二、从家庭生活中寻找素材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它是呵护同学们成长的港湾,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家庭成员之间还有不少的趣事、烦事甚至伤心事有待挖掘,体味。
1、用个性化的人物谱写家庭英雄剧
家庭里的每一位亲人都可以成为写作对象。比如从妈妈永不停止的唠叨声中,品出的人间真爱;从父亲的叹息声中,听出“下岗”给工人们带来的精神压力……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精妙的作文题材⑤。不过,只有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用戏剧化的故事谱写家庭幽默剧
家庭生活,有风和日丽的温馨时光,也有雷电交加的尴尬时刻,只要你细心捕捉,可以成为最真切的、第一手的原始素材。
3、用形象化的细节谱写家庭情感剧
在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不少精彩的瞬间、生动的镜头和感人的场面,它们曾那样深深地感动和震撼过我们,并不时冲击着我们的心扉。朱自清的《背影》,只选取车站送别这一幕场景来写,极力渲染父亲臃肿蹒跚的身体攀过月台的背影,就是这个背影,触动了作者心中的感情,使无数的读者为之感动。
三、从校园里寻找素材
学校是学生求知的殿堂,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度过。漫步在校园这个精彩的世界,你会发现这里喜怒哀乐样样皆有,酸甜苦辣五味俱全。只要你细心观察,写出来的文章同样会精彩纷呈。
1、苦中有乐的学习是取材的热点
学习上的成功,考场上的尴尬以及来自社会、家庭的升学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这些内容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这些材料越曲折,人物的情感越感人,写出来的文章也就越有吸引力。
2、多姿多彩的课余是取材的重点
风景校园独好。我们可以写辩论会上的唇枪舌战,写学校晚会上的精彩亮相,写课间十分钟的嬉笑场面,写运动场上的拼搏情景。
3、个性鲜明的师生是取材的亮点
聪明的同学总能从熟悉的人物中找出最具个性的写作对象。如《“古怪”的武老师》作者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将一个善于寓教与乐、治学严谨的老师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四、从书本中寻找写作素材
书本是一个博大而又美丽的世界,读不同的书,你可以品尝到不同的滋味,感受到不同的快乐。小说里的曲折情节、散文中的诗情画意、古籍里的激扬文采,不仅能提高阅读者的文化素养,还能为我们的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
1、“旧瓶”装“新酒”
我们所学过的课文,古今中外,名家名篇汇集,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写作素材,此外,课文中所表现的生活、塑造的形象,也可以成为写作的最好素材。
2、从古诗文中寻找写作素材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说明《史记》既是历史巨著,也是文学巨著,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就会“不尽材料滚滚来”⑥。《陷阱》依据历史典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改编的。大量历史典故的运用,使文章本身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⑦。
同时,很多古文的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如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深沉的爱国之情;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有志之举;魏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民本思想;以国事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的蔺相如;表现崇高气节的孟子、文天祥等,都是议论文很好的论据。
此外,那些来自对大自然的美的感悟和解读的诗句,写到文章里,既展示了我们浓厚的文化修养,又增加了文章的文采,给文章穿上了一件华美的外衣。
五、从语言积累中寻找写作素材
有了生活的素材,需要语言的传递才能变成文章,因此语言素材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胸藏万汇凭吞吐”,才能“笔力千钧任翕张”。
1、流行词汇使文章充实活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一些流行词汇开始进入我们的视线,如“禽流感”“三农问题”“移植”“山寨文化”等,这些词汇写进文章,无形中会使作品增加时代感。
2、优美词句使文章魅力四射
语言素材的积累就要从博览群书做起。我们平时在阅读中遇到的一些精彩的描写、优美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深刻的哲理,都可以借到作文中。如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眼前同一水 笔下情各异》凭着平时积累的优美语言,写出李后主、辛弃疾、闻一多、朱自清对水的不同感受,该作文由此获得高分。
获取作文素材的方法很多,以上几种方法,同学们不妨去试一试。正如罗丹所说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寻找素材,从书本中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就会“无”中生“有”,从而摆脱“无米之炊”的苦恼。
参考文献:
①罗君:《“材”源滚滚写不尽》,载《广东第二课堂》,2009年1-2月号。
②戴召平:《开阔眼界,积累素材》,载《现代语文》,2012年5期。
③李云艳:《攫取生活浪花 使你笔下生辉》,载《河北教育》,2005年13期第45页。
④杜颖:《激发写作灵感 创设写作情境》,载《学科教育平台・语文》第40页。
⑤蔡秀怨:《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载《福建教育研究》,2011年12期第17页。
⑥代安云:《赏花般对待生活》,载《初中生学习技巧》,2012年3期第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