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涪陵白鹤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古代的人们经过长期观察注意到,根据石梁露出水面的高度变化,可以确定长江枯水的水位,于是他们相继采用题刻的方式,记录下了长江枯水水位的变化情状……
著名的白鹤梁题刻,原本是长江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袖珍小岛,从外形上看,它和一般岛屿没有任何不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袖珍小岛,却让整个世界都为之惊叹,因为它记录下了长江水位上千年的变化。可以说,白鹤梁题刻就是关于长江的一本最真实的“回忆录”。在世界水文史上,白鹤梁关于长江的水文记载,比所有同类的记载还要早出1100多年,而石梁上和水文有关的题刻数量,更是远远超过了埃及尼罗河著名的水文题刻数量。
早在千年以前,古代的涪陵人就利用题刻的方式,将石梁露出水面的高度变化标记下来,用以确定长江枯水水位的变化情状。这其中最让人惊叹的是:石梁上那些石鱼雕刻,水文价值非常高,上面所记录的数据,和近代科学实测到的数据相差无几。而那些关于长江水文的数据并不是没有用的老古董,它们直到今天依然有着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曾经被用作葛洲坝、三峡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
事实上,作为一件奇珍异宝,白鹤梁题刻不仅是在长江和中国范围内,就是放到全世界,也是让人拍案叫绝的历史文化奇观。
古石鱼雕刻,最有价值的水文标志
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是一道长约1600米、宽约15米的天然石梁,梁体分为上、中、下3段。而题刻区,就位于中段长约220米、宽约15米的梁体上,共有174段题刻,有着“水下碑林”的美誉。
关于白鹤梁,在涪陵人中代代相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淹没在水下的石梁上,有一尾尾雕刻着的大石鱼,如果这些石鱼浮出水面,那么这一年的庄稼就一定会丰收。在史料的记载中,最早将“石鱼出水”看作丰收征兆的人,是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的涪州刺史郑令。而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的《水位题记》题刻也证实了这一说法:“唐广德元年春二月岁次甲辰,江水退,石鱼现,下去水四尺。问古(故)老,咸云:江水退,石鱼现即年丰稔。”因为这个“石鱼出水兆丰年”的说法,每到冬春相交的枯水季节,人们都会喜盼石鱼的出现。
从民间的角度来看,石鱼似乎只是人们为丰收祈求的一个对象。但事实并非如此,石鱼其实是前人陆续刻在石梁上,用来记录长江枯水水位的标志。古代的涪陵人,经过长期的观察后注意到:根据石梁露出水面的高度变化,可以确定长江枯水的水位,于是,他们相继采用题刻的方式,来记录长江枯水水位的变化情状。其中,作为最低水位标志的石鱼出现的年份,实际上就是枯水阶段的最终一年,此后的水位一般都会逐年增高。
在白鹤梁的“水下碑林”中,有108处题刻与水文有关,从数量上来看,它远远超过了世界著名的埃及尼罗河类似的水文题刻。从公元763年到1963年的 1200年间,白鹤梁水文题刻断断续续记录了72个枯水年份的最低水位,比世界水文史上的同类记载早出1100多年。最终,它成为了世界上惟一保存完好的古代水文站。
科学家们从这1200多年来的水位记载中得知:长江上游每隔3年或5年就有一次枯水发生;10年或数10年就会出现一次较枯水位;600年就会出现一次极枯水位……这些珍贵的水文数据,为今天的人们研究对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而在葛洲坝和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也都曾经以此为依据。关于三峡工程蓄水设定的175米水位高程,同样也是以白鹤梁1000多年的洪水纪录为依据而得来。
在白鹤梁水文题刻中,最精美的是那18尾大多为鲤鱼形状的石鱼,它们看上去工整而精细,最长的2.8米,最短的0.3米,包括立体浮雕1尾,浅浮雕2尾,平面浮雕15尾。最长的一尾石鱼,被人们称之为“鲤鱼王”,刻画得也最为逼真。在石刻鱼群的最低处,是时间最早的两尾石鱼,刻于唐代宗广德年间。遗憾的是,因为“岁月剥落,形质模糊几不可闻”,现今仅保存一尾。在这尾唐代的石鱼上方,游动着两尾清代的鲤鱼雕刻。它们是清代涪州牧萧星拱模仿唐鱼所刻,一尾衔莲花,一尾衔灵芝,分别称为莲花鱼和灵芝鱼,这两条鱼首尾相随,溯江西上,很有些幻想色彩。
在18尾石鱼雕刻中,以唐鱼、萧星拱双鱼水文价值最高。经过科学测定,唐鱼的“腹高”,相当于涪陵地区现代水文站测定的川江历年枯水位的平均值。清代萧星拱的“双鱼眼睛”,水位标尺相当于川江地区的水尺零点(也就是最枯水位的水尺起点)。
书法题刻,文人骚客的神来这笔
在过去的岁月里,每当长江水位下降,石鱼露出水面,当地的人们就会纷纷前往,争相目睹石鱼的风姿。而历代的文人墨客们,更是把观石鱼作词赋当做一大乐事。如同《李宽观石鱼记》中所说的那样:“骚人墨客,有诗有记,银钩铁画,瑗章玉句,隐江波之中,历数千载而不磨灭,盖天地间一奇迹也。”从唐宋以来,白鹤梁上留下了300多名达官贵人、文人骚客的大量遗墨,总计约3万多字,题刻内容也丰富多彩,有诗词有文章,有记事也有抒情。
在石梁上,各代名人所书的字体也风格多样,有的遒劲,有的刚健,有的隽秀,有的飘逸……全都独具特色,大放异彩。在众多文人笔墨中,要数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元符庚辰涪翁来”题刻最为珍贵。这个题刻可以说是笔笔凝练,给人一种“意随心到,气宇浩逸,一气呵成”的感觉。
在众多的题刻中,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孙海所题的“白鹤梁”三字,笔法上虽和其他人大不相同,但也别有一番风味,这个镌刻看上去不仅点划有神、结构端庄,而且还内含奔放、气势纵横。此外,清代著名文学家王仕祯留下的手笔也尤为珍贵――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王仕祯游三峡,在经过涪陵的时候,尽管有幸见到石鱼,但遗憾的是没能见到全貌,带着复杂的心情,他题下了以下诗句:“涪州水落见双鱼,北望乡园万里余。三十六鳞空自好,乘潮不寄一封书。”
水下博物馆,石刻遗址的“金钟罩”
因为三峡大坝的蓄水,白鹤梁题刻最后永沉在了长江水下的30多米处。为了保护这一见证长江历史文明的古代遗址,人们修建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水下博物馆保护方案的实施可谓一波三折,从方案的提出到最终敲定再到开始建设,整个过程历时10年之久。最后采用的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提出的“无压容器”方案,简单地说,这个方案就是在白鹤梁外套上一个“罩子”。而“罩子”基本上处于水压平衡的状态,负荷小,简单、经济,同时又能有效防止水库内的推移物质对白鹤梁题刻可能造成的损坏。“罩子”通过专门的循环水系统与江水相连,里面是过滤后的长江清水。“罩子”内还建有一条参观廊道,由耐压金属和玻璃窗构成,今天的游客们可以沿着廊道近距离观看白鹤梁这座“水下碑林”。
关键词:特色城镇化;涪陵印象
一. 涪陵印象概念
涪陵印象是指在城镇化的道路上,坚持打造具有涪陵特色的城市景观,把建设生态城市和园林城市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地域民俗等个性特色,增强城镇文化内涵,将现代气息、山水特色与巴渝文化有机融合,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打造特色鲜明、独具风貌、富有魅力的新涪陵。
二. 打造涪陵印象的优势
(一)优越的区位条件:涪陵区是“一圈两翼”战略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重庆大都市区和渝东北城镇群、渝东南城镇群对接的支点,历来有川东南门户之称,是乌江流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区位优势突出。
(二)优良特色的自然环境:从生态资源来看,喀斯特自然地貌造就的奇山异水,沿乌江及流域资源片区,有乌江峡谷、天台峡谷、小田溪、武陵山、石夹沟等众多景区,自然风光奇秀,生态资源存量丰富。
(三)较雄厚的经济基础:涪陵全区水资源达9.3万千瓦,极具开发潜力;地方电网属全国最大的三大地方小电网之一。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农产品独具特色。涪陵榨菜和红心萝卜形成特色和规模。同时,涪陵是重庆市新兴工业基地,形成了食品、医药、化工、纺织、机械、有色金属、建材七大支柱产业,以3大园区为龙头的“326”的工业格局,2011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01.6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310.72亿元,工业基础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涪陵经济快速发展。
(四)悠久的文化历史:自夏商以来的3500多年里,濮人、巴人和土、苗、汉族人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披荆斩棘,渔猎农耕,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濮人岩棺,巴人墓葬,汉墓唐碑,北宋诗人黄庭坚的渔翁遗迹,程朱理学发源地北岩寺,明清古城墙,名扬中外的水下碑林长江古代水文站白鹤梁,二路发源地罗云根据地等等,造就了涪陵灿烂珍贵的历史文化及革命遗迹 。
三. 打造涪陵印象的思路和建议
(一)科学规划打造涪陵印象指导作用:要完善和创新规划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合理测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发展和吸纳人口潜力,科学配置公共资源,围绕418战略目标,找准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将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规划与区域发展总体规划进行有机衔接。
(二)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江南主城道路系统,加快李渡片区城市开发,迅速拉开城市骨架。改造渝涪高速李渡至长江一桥段,推进长江五桥、江南滨江路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新区对外连接通道,积极谋划李渡滨江路,并延伸连接长寿区。打造新城区迎宾广场、城市森林公园、涞滩河等城市景观,打造一批反映涪陵特色文化的城市地标,升级改造城市绿化景观。全方位打造设施齐全、服务配套、生态优美、适宜居住的涪陵新区。
(二)调整产业结构壮大涪陵印象经济基础: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扩大本区域内特色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发挥打造涪陵印象的经济支撑作用。主要按照涪陵 “一城四园”产业定位,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完善工业服务、商业、金融,配套物流、教育、文化等城市功能,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快科技平台建设,发展绿色经济。
(三)优化城市空间,拓展涪陵印象前景:按照两江四岸一体、恢复自然生态、开敞城市空间、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山水特色的理念,推进长江一桥、乌江一桥、长江三桥及江南、江北、江东三组团滨江路围合而成的滨江环湖地区景观建设。提升新旧城区连接道路景观,使之有机融合。江东片区尽快建成防护大堤,拉开路网格局,提速广场、公园、绿地建设,积极发展居住功能。江北片区重点加速北山新城开发,积极推动旅游项目建设。
(四)城市景观彰显涪陵印象魅力:重点打造滨江自然水体、城市滨江水区、城市山地区和自然山体区景观,精心规划、分段打造乌江画廊。江南片区结合旧城改造,继续开展主干道建筑外立面改造,高品质打造城市广场、公园、绿地精品。逐步恢复山脊线,形成太极森林公园—白鹤公园—堡子城公园等3条绿色廊道。完成江南CBD商圈综合整治、滨江路整治,提升城市品质。注重城市景观建设和标志性空间效果,加强节点夜景灯饰建设。
(五)特色乡镇凸显涪陵印象多样风情:白涛、清溪要围绕工业定位,大力实施园区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建设成为五万以上人口的工业小城市。新妙应抓住区位优势,抓住机场快速通道建设的机遇,依托白鹤工业集中区积极招商引资,打造工贸型小城市。龙潭马武等坪上地区乡镇应利用自然生态资源等优势,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同时,科学规划,留足土地攒足发展后劲,努力成为主城区及涪陵区2020年后拓展用地、战略后援地。珍溪应依托现有辣妹子等农产品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成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蔺市重点发展古镇旅游,结合美心做大做强主题公园,做强新型节能建材。
(六)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结合:建好邱家大院等历史文化街区。 提档升级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重建歌舞团、川剧院,升级涪陵少年文化宫,引进文化企业集团兴办文化产业项目。加快白鹤梁古水文题刻和推进涪陵御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积极引进发挥大剧院功能,推进乌江画廊、周易园保护和深度开发,打造蔺市古镇,支持大顺、青羊等有条件的乡镇申报、升级历史文化名镇,抓好陈万宝庄园、李蔚如旧居等古民居保护。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粉品服务策略在图书馆的利用使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深受读者的欢迎,如何利用粉品服务策略指导图书馆信息营梢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是信息营梢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在简要分析图书馆信息营梢工作中实施粉品服务策略的含义及优势的基拙上,着重就图书馆信息营梢中实施粉品服务策略的主要措施进行探讨。
随着图书馆信息营销理念的逐步形成,图书馆信息产品的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进一步优化图书馆的信息营销工作,在信息营销工作中大力实施精品服务策略是十分必要的。图书馆的信息营销,首先必须树立精品服务意识、制定精品服务规划和目标,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利用自己的馆藏特色优势,不断开发出适合用户需求的、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信息精品。
1信息营销工作中精品服务策略的含义
图书馆信息营销中的精品服务有两个含义,首先是信息产品的精品服务,图书馆信息营销的目的是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对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加工,形成用户所需要的信息产品。具体讲,就是通过不断为用户寻找和提供新的信息源,及时为用户提供经过信息营销部门组织、加工、开发和生产形成的信息产品以及通过信息咨询等途径获取的用户急需的定制化信息服务等过程,为用户提供他们急需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由于信息产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用户对信息产品使用的选择,因此生产高质量的信息精品是图书馆搞好信息营销工作的首要条件。其次是服务方式的精品服务,优质的服务是任何商品营销成功的先决条件,同样也是图书馆信息营销成功的必备条件,图书馆的精品服务方式,主要体现在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上的优质服务、信息产品售前和售后的优质服务等方面。
2图书馆信息营销工作中实施精品服务策略优势
图书馆与其它信息机构比较在信息营销工作中实施精品服务策略具有以下几大优势。图书馆的这几大优势既是图书馆在信息营销工作中实施精品服务策略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是信息营销工作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
2.1馆藏资源优势
2.1.1传统印刷型信息资源优势
许多图书馆经过多年的积累,收藏了大量的传统印刷型信息资源(书本式一次文胡,这是当今科技工作者参考借鉴的宝贵资源,是时代造就了图书馆至今保持的相对一次文献优势。虽然近年来,国内陆续建立了一些电子文献数据库,但由于这些数据库资源有限,加上其它种种原因,在一定时期内将难以满足人们对一次文献的需求,传统印刷型文献资源仍将保持较大的优势,这种优势是其它任何信息机构都是无法比拟的。
2.1.2电子资源优势
电子信息因为具有记录信息量大、保存数据时间长、占用空间小便于收藏、使用方便快捷等特点而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许多图书馆已经逐渐开始重视电子信息资源的收藏和建设,并且开发出了许多具有自身馆藏特色的精品数据库,如西安交通大学自建的“钱学森特色数据库”、深圳市南山图书馆承建的“深圳南山人文信息多媒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以及我院图书馆自建的涪陵“水下碑林一白鹤梁”大型数据库等,这些自建数据库深受用户的好评。
2.2人才资源优势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的人才结构需求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由传统的以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和学科专业人才为主逐渐转移到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学科专业人才、计算机操作和管理人才、高水平外语人才均不可缺少的多类型人才需求,特别是一批既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又熟练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图书馆复合型人才的崛起,为图书馆信息营销的精品服务策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图书馆的心理优势和地理优势
图书馆由于悠久的历史,使其早已在社会各界的心目中建立了自己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拥有了广大的读者群和用户群,这是其他任何信息机构都不具备的一种心理优势。加上图书馆宽敞的馆舍,配套齐全的服务设施和合理的布局,这种结构和布局上的优势也是其他任何信息机构无法相比的。
3图书馆信息营销中实施精品服务策略的主要措施
3.1抓思路,明确努力方向
图书馆信息营销中的精品服务策略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思路,要把精品服务意识贯彻到图书馆的整个信息营销工作中。首先,要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做好精品信息的选题立项工作;第二,要结合实际、量力而行,要根据图书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选择适合用户需求的有新意、有深度、有分量的信息精品;第三,职责明确,要排出进度、责任落实到人,以保证信息精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3.2抓布局,突出工作重点
图书馆信息营销工作要想有大的突破,就必须首先从抓精品、出精品这一工作做起。为此,图书馆信息营销部门必须把精品服务策略作为信息营销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首先,在工作安排上给予优先考虑,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以重点带动一般;其次,在力量配备上向重点倾斜,必须根据任务和时间要求配足配强精品服务工作人员;再次,在工作精力上给予保证,对担当精品服务的人员,在任务没有完成之前,必须做到专人专用,以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保证信息精品的生产。
3.3抓组织,形成攻关合力
抓精品、出精品仅靠图书馆信息营销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充分调动全馆工作人员,精心组织、协同作战、整体推进才能办到。馆领导必须经常过问这项工作,主动出题目、提要求,听取图书馆信息营销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图书馆其它部门的同志虽然不直接参与精品信息的生产和加工,但他们必须把出精品信息的生产当作自己的任务来对待,积极出点子、提建议,协助信息营销部门搞好这项工作。
3.4抓质量,做到精益求精
精品信息的生产,既离不开信息营销部门的精心策划、精心准备、精心组织,也离不开精心制作、精心加工、精心雕琢。信息精品的生产不求多但一定要求精,要舍得在精品信息生产上下功夫,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生产出来的信息产品是精品不是鹰品。为了确保信息产品的质量,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4.1树立精品意识,坚持质量标准
信息产品要创名牌,图书馆信息营销工作也要创名牌,出信息精品就是图书馆信息营销工作创名牌的具体表现。图书馆信息营销工作的精品服务,主要体现在信息精品的生产和信息服务的优质两个方面。因此,必须始终把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视为精品服务的生命来抓。
3.4.2层层把关,严格按照工序办事
尽管信息精品的生产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性劳动,但客观存在的生产也有着严格的工序。这些工序环环紧扣,有机联系,任何简化都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从信息产品生产的立项、拿出思路到拟定提纲、起草初稿、产品的最终形成,都必须严格按工序办事,决不能马虎敷衍,必须保证信息精品的质量。
3.4.3反复修改,不断充实完善
对于每一个生产出来的信息产品,还必须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经过认真研究后提出进一步加工和修改的方案。通过多次反复加工、修改和润色,使生产出来的信息精品的质量不断提高。
3.5抓开发,生产特色精品
图书馆信息营销工作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馆藏特色,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专题剪报产品,以配合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我院图书馆为例,我馆地处渝东南地区,是这一地区惟一的一所高校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我馆利用涪陵白鹤梁题刻资源制作的“水下碑林一白鹤梁”大型特色资源数据库,收录了大量珍贵的白鹤梁水文碑刻照片、水文史料以及国内最新研究成果,深受用户的好评。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白鹤梁横亘1600米.顺江而卧,冬显夏隐,因出水期常有白鹤栖息而得名,有历代骚人墨客如黄庭坚、王士祯等题刻其上,共163段,3万余字,题意隽永、书法绝妙、刻工精湛、保存完整,堪称水下碑林。尤其珍贵的是在这1200多年间,长江上游每个枯水年头的最低水位,一代又一代的先人都刻石鱼留下了真实而精确的记载,使之成为举世罕见的古代水文资料库。惠及当今,我们研究长江航运、流域气象、城市规划、水利建设都要继续从中获取佐证。空前规模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也赖此得到了计算水量的史料数据。涪陵作为全国闻名的榨菜之乡,既有发达的制药、卷烟等优势企业,同时又是重要的水果生产基地。这些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为我馆信息产品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可以从开辟榨菜加工技术、制药技术、烟草生产技术、水果生产技术、各种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等着手,生产出相关的信息精品,主动向企业、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3.6抓服务,底得更多用户
用户是图书馆信息营销工作存在的前提条件,失去用户,也就失去了图书馆信息营销工作的基础。服务质量的高低,是用户选择取舍的最直接原因,它直接影响图书馆信息营销中工作的开展。
3.6.1以人为本,尊重用户
在图书馆信息营销工作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作为图书馆信息营销工作者首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服务用户,尊重用户,尽量满足用户的需求,以饱满的热情接待每一位用户,让用户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3.6.2竭诚服务,方便用户
随着数字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使用,数字化产品已经逐渐成为图书馆信息产品的主要形式。这就要求图书馆信息工作人员在营销自己信息产品的同时,还必须对用户进行专门培训,以使他们熟练掌握产品的各种性能、使用方法,并帮助读者及时排除使用过程中的设备、技术和方法障碍等等,为读者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精品。
3.6.3根据需要,服务用户
图书馆信息产品的特色是用户选择使用产品的基本条件,图书馆应该根据潜在用户和用户潜在的需求进行自己的“市场定位”,随时根据用户的“定购”要求设计差异化“产品”和提供特殊服务。图书馆首先应该全方位报道自己的馆藏信息,形成各种信息组合,开发出自己的特色化的系列信息精品;其次,要结合自身优势,创造出有自身特色的营销精品服务策略。这就要求图书馆信息营销工作者必须经常进行深人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充分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按照用户的需要,结合自己的馆藏特色,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信息精品。
3.6.4以情动人,感动用户
对于桥梁美学而言,如果单纯将装饰作为美学法宝则未免太过单一。纵览古今内外,许多优秀的桥梁建筑,其结构本身的视觉效果均十分出色。本文从桥梁美学设计应具备的特点入手,对桥梁美学进行探讨。
1.1造型美、功能美和形式美
桥梁造型美、功能美和形式美主要体现在桥梁结构本身的设计上,大到桥型方案的整体效果,小到桥梁结构某个受力构件,如悬索桥、斜拉桥的桥塔,拱桥的拱肋(圈),梁桥的梁体等。归纳起来,大致包含如下几点。
1)比例选择
一座桥梁,只有当其各部分的比例达到匀称和谐时,才能构成优美的形象。桥梁美学中的比例一般包括以下3方面。
(1)整体与局部的三维尺寸关系,即桥梁整体规模与各构件之间的协调关系。桥梁整体规模主要体现在桥梁的跨度、桥墩或塔身的高度上。桥梁的整体规模一旦确定,各构件的外形尺寸就应与整体规模相匹配,如拱桥拱圈(肋)的尺寸与拱桥的跨度、矢高匹配,斜拉桥、悬索桥桥塔尺寸与跨度匹配,连续刚构桥桥墩尺寸与桥跨、墩高匹配等。
(2)局部与局部之间的三维尺寸关系,具体体现在桥梁边、中跨比,拱桥的矢跨比及不同构件之间的协调关系等。桥梁的边、中跨比及拱桥的矢跨比是以其固有的功能关系和结构关系为桥梁美学前提的,必须在深刻了解桥梁结构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去寻求桥梁体态匀称和比例和谐,决不能违背结构关系和力学原理。不同构件的外形尺寸也应根据其结构关系与力学原理体现出主次有别,如连续梁桥的跨中与支点的梁高、不同墩高的外形尺寸等。
(3)实体部分与空间部分的比例关系,即桥梁结构本身的通透性,其对于周边环境非常优美的桥梁特别重要,如园林建筑中的景观桥、景区中的跨江跨河桥等,我国的上海卢浦大桥、重庆菜园坝大桥、澳大利亚悉尼港大桥均是这方面的典范。如果桥梁结构本身过于繁杂,实体部分占据空间太大,则会使整个桥梁结构显得粗笨、压抑、毫无生气,让人一见即心生沉闷。
2)对称性
对称性是桥梁设计中常见的一种美学处理方法,对称分为镜面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结晶对称和体量对称。镜面对称方式常用于我国园林中的景观拱桥中,其充分利用水的倒影效果,将水、桥、人与自然充分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平移对称方式常用于姊妹桥设计中,其往往体现出中国文化中“同”的美感。旋转对称方式较少采用桥梁,原因在于旋转对称结构稳定性差,与桥梁本身所包含的功能及内在受力机理相悖。结晶对称和体量对称方式也常见于各类景观桥梁设计中。对称可以是完整的或不完整的,因为美学不是精确的数学,些许不完整性是允许的,有时还是显示其变化、活泼所必需的。
3)非对称性
对称的结构形式给人以稳重的感觉,而非对称形式在桥梁美学中的运用往往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给人以强烈的灵动感、张力感,体现出整个桥梁结构的活力,改变以往桥梁结构单调、呆板的感觉,如斜拉桥、悬索桥中常见的高、低塔及独塔结构,中、下承式拱桥中的高底拱圈(肋)、斜拉桥中的无背索体系等。桥梁采用非对称结构出发点往往不是根据结构受力特性确定,而是单纯地从人文景观效果出发,这就改变了传统的设计理念,将桥梁的景观要求放在了首位。如天津大沽桥,该桥全长154m,主桥为下承式系杆钢拱桥,由2个不对称拱圈构成,拱圈外倾角度采用1∶3,桥梁呈现出强烈的动感和视觉冲击效果。
4)构件外形
桥梁自身各部分构造的形象宜给人一种明显的美学心理暗示,如主梁的简洁纤细、流畅明快,或高耸桥塔的立体冲击感,平滑的拱肋曲线以及极富节奏感的吊杆排列等,不宜采用笨拙、粗糙的构件外形。构件外形并非指通过装饰手段所营造出的视觉效果,而是单纯的构件本身的外观,如城市立交常采用的花瓶墩、拱肋的抛物线形等。笔者认为,构件外形选用比较成功的例子有重庆千厮门大桥和东水门大桥(单索面斜拉桥)的桥塔。桥塔构思来源于钻石型外形,但又有别于常规桥塔。塔肢外缘采用圆弧曲线,向上呈流线型(非折线)收拢,取消常规钻石型桥塔塔顶,斜拉索采用塔肢合龙处的钢箱横梁锚固;下塔柱采用椭圆形断面形式呈流线型往塔底收拢,有别于常规钻石型桥塔采用塔肢在桥塔底座生根的处理方式,使整个桥塔呈现出圆润、通透、流畅的景观效果。
5)空间层次感
桥梁的空间层次感常常体现在结构处理上高低错落有致,张弛有度,能给人一种强烈的韵律暗示。层次感主要包含流线型层次感、等级层次感、功能层次感及视线层次感,其中流线型层次感、等级层次感及视线层次感在悬索桥及中、下承式拱桥中最为常见。悬索桥的缆索、拱桥的拱圈(肋)体现出桥梁结构高低错落有致,吊杆的等间距排列也给人以强烈的韵律暗示。功能层次感常常体现在双层或多层桥梁中,如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杭州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及南京长江大桥等。
1.2与环境协调统一
桥梁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尤其重要。通常,桥梁与环境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以下3种情况
1)突出于环境之上
桥梁成为周边环境的地标型建筑,这种情况常见于平坦、开阔地区的特大型桥梁或城市繁华地带的市政桥梁。在平坦、开阔地区,由于建筑及遮挡物较少,视野相当开阔,因而当一个大型桥梁出现时,给人的冲击感将会极其强烈。该类桥梁在设计时应尽可能避免采用较小跨径的桥梁结构,而应采用大跨径的悬索桥、斜拉桥及拱桥等结构,桥塔、拱圈应尽可能达到一定高度(拱圈选用较大的矢跨比)以达到视觉冲击效果。如日本的明石海峡大桥,该桥主桥全长3991m,主跨就达到了1991m,海平面以上钢塔高度达到了297m[8]。在城市繁华地带中的桥梁,宜采用大气的结构形式以使其突出于环境之上,形成城市中心地带的新地标。如我国重庆的千厮门大桥和东水门大桥,其连接重庆的弹子石、解放碑及江北3大商圈,桥梁结构采用单索面斜拉桥,桥塔采用高耸的改进型钻石型塔。这2座桥目前尚在施工中,建成后必将成为重庆的新地标。
2)融合于周围环境
该类桥梁有效地利用自然和社会环境条件,成为构成新环境的一个要素,不可分割。该类桥梁常常位于周边环境非常优美的地区,如我国园林中常见的景观拱桥,其通长跨径均较小,不会显得突兀,与周边环境融合协调,建筑高度也较低,不会影响整个景区的通透性和人们的视野范围。
3)隐藏于环境之中
这并非指桥梁结构被隐藏起来无法看见,而是指桥梁巧妙利用周边自然环境、地形、色彩等要素,使人们的关注点不再集中于桥梁结构上。如我国著名的泰顺廊桥,其通过桥上优美的古建筑造型,使人们的关注点集中在桥上建筑而忽略了桥梁结构本身。某些不知名的小桥往往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及其色彩,隐藏起来,如选用与周边环境一致的石质或木质材料,让人们走过时几乎忽略它的存在。该类桥梁通常跨径极小,仅供人行。要实现桥梁与环境的协调,除需要考虑结构本身的造型美、功能美和形式美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
1)桥梁色彩的运用
桥梁色彩的搭配应与周围的天然色彩或其他建筑物的色彩相协调,但协调并非指色彩要与周边环境一致,而是应根据桥梁与环境的关系因地制宜,通过色彩的冷暖、远近及力度来体现桥梁与环境的关系。如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该桥拱肋采用显眼的红色,使整个桥梁突出于环境之上,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感。
2)桥梁外观装饰设计
桥梁外观装饰指通过结构表面处理来体现桥梁构件本身的质感及特征,如通过桥头雕塑、路灯装饰,桥面人工绿化等来使桥梁与其周边环境相协调,且应能更好地兼顾当地的民风、民俗。
3)人工照明运用
以人工光展示桥梁的形态特征和建筑风格,采用光效果改善桥梁建筑外观,扬各种桥型形态特征之长,避桥梁局部结构不美观之短。光照度和光色彩要有助于表达照明主题,光面色彩和照明要柔和均匀,给人以舒适之感。需注意,灯具是桥面重要的硬质景观,应与桥梁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凸显,其造型要与桥梁建筑风格和形态特征相一致。如浙江宁波的琴桥,该桥为系杆拱桥,其在主梁下精心设置了具有节奏规律和烘托桥体形象的吸顶灯,使桥梁结构看上去轻盈和飘逸,且在河面上呈现出亮丽而清晰的倒影效果。
1.3桥梁结构内涵
如果桥梁能够体现出当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景观或其象征意义,那结构就具有生气与活力,桥梁结构所包含的内涵寓意就会对桥梁建筑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由于桥梁的区域性很强,因此桥梁设计之初必须详细了解当地的自然景观、风俗习惯等。本文以2个具体工程实例来阐述桥梁结构内涵在桥梁美学设计中的作用。
1.3.1重庆涪陵乌江大桥复线桥
重庆涪陵乌江大桥为主跨200m的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全长351.83m,桥高84m,位于乌江入长江口上游约2.5km,连接涪陵繁华的城西与尚待开发的城东(图1)。涪陵位于三峡库区,桥位附近有历史遗迹——千年水文站白鹤梁,当地建有白鹤梁博物馆。复线桥方案设计立足于当地的人文景观及历史文化景观,提出以下2个方案。方案1:无背索矮塔斜拉桥。由于桥位位于三峡库区,故该方案从三峡库区纤夫文化出发,将“三峡纤夫”拉纤时弯曲的身体化身为桥塔,纤夫绳幻化为斜拉索,以体现整个桥梁的张力、动感之美。桥塔底座设置“三峡纤夫”浮雕,展现出其简单而不失凝重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
2结语
1.在本次包装设计的教学实践中,除了要让学生运用已学的三大构成的基础知识来认识包装设计的三个重要环节之外,还要根据企业产品的实态调查,了解涪陵市场的企业对产品包装地域文化特色的要求。从包装设计的结构开始,通过分析产品的形态,色彩,信息等要素,再结合涪陵的地域文化特色,为包装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思想,同时根据主题选定包装设计的结构、材料、色调、视觉元素,表现手法和制作方法,综合考虑组合后通过草图表现出整个系列包装大致的展示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分析能力,启发学生将抽象的民族地域文化通过形象的实物结构、色彩组合、图案解构等视觉元素表现出来。这个过程是整个系列包装设计的关键,往往决定了最终设计的效果,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对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考能力、创意能力)等的一个考验,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会觉得难以入手,很多的学生难以对这套系列包装设计有一个准确的设计定位,包括产品定位、消费者定位、品牌定位、文化定位和个性定位,因此在此时应与学生共同探讨,启发学生去对企业产品进行综合分析,找到准确的产品包装设计定位,写出详细的创意说明,再进一步将创意变为现实。例如一组主题为“五谷丰登”的大米包装设计,作者是为涪陵龙潭大米设计包装,我在与他们探讨时,就提示其产品是属于地方特产,因此设计风格应为地方传统风格,此外大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但又不是奢侈品,在销售中购买柴米油盐的几乎都是家庭主妇,因此应选择质量环保,成本小的包装材料,尽量体现绿色、天然、健康的设计理念。最后该组同学选用了具有一些女性元素的中国结来捆绑缠绕麦穗作为主要视觉元素,塑封纸盒,麻袋,木桶为材料,采用手工线缝,钉装等方式完成了一组自然清新,色泽朴实又具有地方气息的包装设计。
2.确定企业产品包装定位后,在包装实现的手法上,因为学校在设备、材料上物资缺乏,因此我启发学生采用多种手段完成成品,根据定位分为一、全手工制作,二、手工制作包装纸盒,再根据其展开图,用电脑设计包装装潢,将设计出来的效果写真出来后贴在纸盒上再加工成品。在一组主题为“火舞妍艳”的包装作品中,作者对涪陵本地企业“哈儿火锅底料”进行实态调查,了解到企业主希望为自己生产的火锅底料设计一套具有涪陵本地地方特色的包装设计,但又要与市面上以红色为主调的其他火锅包装有所区别,于是确定了以白色为主调,深棕色为对比的色调。清新的白色与涪陵地方文化遗产景观白鹤梁暗合,深棕色的搭配又赋予作品民族性色彩的对比;包装销售面的视觉元素选择了中国古代传统线描中的火焰的造型,用现代平面构成设计中的组合形式对其排列进行重组,使火焰的整体造型丰满又富于变化,在视觉上的聚散达到一种均衡效果;跳动的红色火焰中一个毛笔绘制的火锅造型使画面产生了一个视觉中心,与火锅相同造型风格一条的跃动飞起的鲤鱼又使视觉得到了延伸,从而将火锅底料的内容和用途很直观的展示出来,但黑色的国画笔触和浸润效果又使该视觉元素具有了飘逸而脱俗的气质,整体版式编排摆脱了市面上传统火锅底料包装的浓艳和俗气,恰到好处的烘托的哈儿火锅醇厚朴实的经营理念;整个包装在结构上分为内包装和外包装、简装和礼品包装,内包装为了方便储运和存放,选择了较为简单的扁六面体设计,用印制的塑料薄膜将固体状的火锅底料包裹成方砖的形式,而礼品包装结构则将六面体的四条棱线用立体构成中的曲线折叠的变换手法做了一个加工,使简单的纸盒造型有了拟人化的改变,象一个挺着大肚子,带着笑的弥勒佛,又恰好与“哈儿火锅”的企业名称有了形象上的叠和。除此之外,因为包装设计课之前是该班学生的VI设计,该小组成员已经在VI中设计了“哈儿火锅”的企业标志和形象,在此次的包装设计中就把前面的成果继续延伸承接,配合作者在陶吧自己动手制作的土陶火锅,整个展示效果既热烈又生动,符合消费者吃火锅时热闹的气氛,既具有现代设计审美又包涵了浓郁的中国情结和地方传统文化氛围。在最后的包装设计展览中,东方情韵的设计不在少数,一组同学将毛笔的包装设计用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作为形象主体要素,用现代设计形式解构重组,按其轮廓编排在包装结构上,将包装的形象要素和信息要素协调的组合在一起,淳正的中国红与黑白的色彩运用,配以独特的包装造型,在展览中获得了很多好评;其间还有不少同学在手工设计上也用了很多巧妙的心思,镂刻、开窗、编织、压印、布面粘贴、刺绣、手工绘画为包装展览增添了无数让人惊喜、出人意表的效果,整个包装设计展览既有传统工艺欣赏性,也具有一定价值的商业性,在考虑视觉效果的基础上也兼顾了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是一次颇为成功的包装设计教学实践。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