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发明创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学校科技活动小组举办的一次有关创造发明方法的讲座中,我们接触了发明创造的方法之一:列举缺点法。这种方法是从学习、生活中不方便、不合意的事情着手,列举缺点,多问“有什么缺点”再寻找克服缺点的方法。
这让我想起了生物课上蒸腾作用的实验:将一株有较多叶片的盆栽植物罩上一个塑料袋,试验前将盆中的土壤浇透水。实验时用一个灯泡照射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上就有水珠产生。
我们讨论时,往往认为光照会使盆中土壤的水分蒸发,所以塑料袋上的水珠是土壤中的水分蒸发而来的。
这个实验装置的缺点是不能成功地将土壤中的水分和植物散失的水分分开,造成观察上的错觉。根据这个缺点,我对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做了改进。
我选择锥形瓶来实验,设计了一个可直观观察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将一个容量为500ml的锥形瓶与一个大小和锥形瓶的开口一致的2号橡皮塞连接,在橡皮塞上钻两个孔,一个稍大的孔用来插植物的枝条,另一个孔的大小与S型玻璃弯管管口直径一样,用来插S型玻璃弯管。S型玻璃弯管插入锥形瓶中但不接触瓶中的水;在S型玻璃弯管中加入一滴有颜色的液体,如红色,将其吹入第三个弯曲部分中;将S型玻璃弯管插入橡皮塞的孔内。
这个装置的实验原理是:当枝条上的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时,会吸收锥形瓶中的水分,从而导致瓶中的水减少,瓶中的气压降低,这样,由于外界的大气压高于瓶内气压,S型玻璃弯管中的液滴就会向瓶内这边移动,从而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8-0057-02
一提起发明创造,大家马上会与爱迪生、瓦特等大发明家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似乎发明是那些天才们的事,跟自己无缘,这是因为对发明创造缺乏了解而产生的误解。其实,大发明、大创造并非高不可攀,小发明、小创造更不神秘,正如我国教育家刘佛年所说:“什么是创造?我想只要是有一点新意思、新想法、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方法,就可称得上是创造。我们要把创造的范围看得广一些,不要看得太神秘。”创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发明,即制造新事物,产生物质的产品;二是发现,即找出尚未被人们知晓的事物和规律,产生精神产品。小发明、小创造通俗点讲就是指大家对那些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劳动中感到用起来不称心、不顺手、不方便的器物进行改造、设计并制造目前还没有的更称心、更顺手、更方便的器物。那么,如何撩开发明创造神秘的面纱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观念——提供发明的土壤
1.改变观念。学校每学年都要进行一次大型的“三小”作品赛,其中参赛的作品有85%是小制作,只有15%的作品是小发明、小创造的。为此,笔者在1~6年级中各抽一班进行调查统计,各班总人数均是36人左右。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从调查结果可知:多数学生都有发明创造的意识,也想动手试试,而且低年级学生的欲望高于中、高年级。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谈到发明创造,学生马上联想到科学家、发明家的发明创造事业,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高不可攀、可敬而不可效的神秘感。
(2)认为发明创造是科学家的事,小学生的任务是学好前人总结的基础知识,因此,在遇到麻烦时没有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
(3)有些家长对发明创造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认为只要课本知识学好,对孩子的奇思妙想不给予精神和物质的支持。
(4)学生平时没有很强的意识和充足的时间去搞发明创造,往往是到了有活动时才重点抓一下,临时抱佛脚,作品质量不高。
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意识上树立发明创造观,使之克服发明创造的神秘感,认识到自己也有开发的创造潜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证明,创造并不神秘,它是作为智慧生物的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高级心理能力,是人的一种综合素质,任何人都有创造的潜能,都具有创造的可能性,只是由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以及自身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得到充分地培养和发挥。
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培养、发展儿童的创造力,也可以用传递的历史文化及其现成的模式压抑、禁锢儿童,扼杀儿童的创造才能,因此,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克服对创造的神秘感和自卑感的心理误区,消除发明创造的心理障碍。
2.发扬民主。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传达知识的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内在力量。小学生发明创造精神生长的土壤,是以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生活经验也告诉我们,心情舒畅、乐观开朗的情绪使人浮想联翩,思绪活跃。如在教学“可爱的瓶娃娃”时,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来做设计师,给瓶娃娃设计发型、衣服,比比谁是最出色的设计师。结果,课堂上马上活跃起来,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小朋友和大朋友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对瓶娃娃进行了一翻盛大的革命:看,穿着和服的日本娃娃;穿着警服的警察叔叔;戴着博士帽的小博士;梳着长辫子的中国古典美女;还有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此时,课堂教学达到了情景交融,师生之间朋友相称,学生们的发明创造精神也在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二、观察——播撒发明的种子
瑞士有一位尼龙搭扣的发明者乔治,他是一位很喜欢打猎的工程师,每次打猎归来裤腿和衣物上都粘满了草籽,即使用刷也很难刷干净,非得一个一个把它们摘下来不可。这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有一次,当他把刚摘下来的草籽用放大镜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竟大吃一惊,原来在这些小小的草籽上有一个有趣的奥秘:他看到那些草籽上有诸多小钩子,正是这些小钩子牢牢地钩住了他的衣裤。他想,可不可以用许多带小钩子的布带来代替钮扣或拉链呢?经过多次试验和研究,他制造了一条布满尼龙小钩的带子和一条布满密密麻麻尼龙小环的带子,两条带相对一合,小钩恰好钩住小环,牢牢地固定在一起,必要时再把它们拉开。乔治依靠深入的观察发明了尼龙搭扣,获得了许多国家的专利。
学校有一名二年级的小朋友在上厕所时发现一个幼儿输液时由于上洗手间而导致血倒回,那个小朋友和他的家长对此都很慌张。回家后他反复思考,动脑筋,在爸爸妈妈的配合下发明了“会走的盐水架”,这种盐水架专为小孩、老人挂针时没人陪同而需要上厕所时提供方便所用。这件“会走的盐水架”获得了市二等奖,并在当时的市《小兰花聪明屋》的节目中播出。这位小朋友的行为验证了达尔文说的一句话:“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普通人之上。”由此可见,在任何时候只要做个有心人,对任何事物都仔细观察一下,好好想想为什么,就能播撒出许许多多发明的种子。
三、求异——拓宽发明的渠道
求异思维是开放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中要鼓励标新立异,它是发明家的共同之处,另辟蹊径,不受任何框架、任何模式的约束,能跳出传统观念和习惯定势的禁锢,从新的角度认识问题,发挥其思维的流畅性、交通性、独创性、全面性,多角度求解,在求解中培养创新精神。
我们平时看到的分脚趾袜子,可当帽子的伞,方行的自行车,别出心裁、别有韵味的文化衫,冷冻室下方的冰箱……都是求异思维的结果。“善于狂想天地宽”是有一定道理的。如学校一个四年级的学生设计了一种“多功能电子灭蟑器”。在讲述发明缘由时,学生这样说到:“我发现我家厨房晚上蟑螂很多,它们到处乱爬,还叮咬食物,蟑螂不只是一种别人讨厌的家伙,而且其排泄物中的蛋白还是引起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的重要物质,我患的过敏性鼻炎恐怕就是它的缘故,太恶心了,为此我很苦恼。到底有什么办法才能灭杀蟑螂。所以,我设计制作了一种电子灭蟑器,来捕杀可恶的“小强”。家里有一把电蚊拍,用来捕杀蚊子,电蚊拍上的电网分为三层,中间一层电网与外层有高电压,当蚊子接触到电网的正负两极时,就会产生强电流击毙它。我将捉到的蟑螂放到电蚊拍,听到“拍、拍”的声音,到蟑螂脚被烧了,蟑螂一挣扎,脚又被烧了,最后动弹不得,晕死过去,实验证明了电蚊拍也能电死蟑螂,我突发异想,最终用移植和联想构思的方法创新设计了一种多功能电子灭蟑器。这种电子灭蟑器的主要创新点是:
1.按电蚊拍的尺寸大小,自制木箱子一个,将电蚊拍斜放在木箱子内,前后两面有出入口,上盖为有机玻璃盖,可自由开启,打开时,可诱捕蚊子。
2.木箱子上部装有太阳能电池板,给可充电池充电,使高压电网、照明灯正常工作,符合节能要求。
3.加装光控开关,白天高压电网不工作,晚上天暗时才工作,这样做既省电又安全,而且蟑螂、蚊子都是晚间出来活动觅食,符合生物活动规律。
4.饲料盘放置在电网中间,这样能保证饲料的气味传播更均匀,同时蟑螂前往饲料盘中一定会经过电网,以利诱杀。
5.一物多用,蟑螂、蚊子、苍蝇等昆虫都能诱捕。
四、想象——展开发明的翅膀
发明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犹如给发明创造插上了翅膀。世界上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无不借助想象的翅膀,才产生了创造的灵感: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原理;德福斯特发明发明三级真空管架……都是以创造性的想象为先导的。
如有一年级学生发现刚煮熟的鸡蛋用手拿太烫,用饭勺会滚下,怎么办呢?一天他看到爷爷在发煤炉,其中用一只钳子夹住煤饼,看到此,他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我可以用这种钳子去夹鸡蛋呀!一会儿他就动起手来,用两只凹形的叉子对着合起来,柄上用皮筋捆住,发明了一只可以自由张合的“夹蛋夹”。的确,通过想象和思索,消化各种信息,构成各种假设,一旦时机成熟或某种“触发”,就会发出创造的火花,形成新的形象,并开发出新的技术。
五、实践——催化发明的条件
实践主要是指动手操作、实验、创造的成果表达、表现等。教师应提供给学生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解放学生的眼、手、嘴、脑、时间和空间,重点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重在给学生一种经历过程,培养其实践能力。任何发明创造,无论该构思如何新颖、独特、奇妙,也只是一种设想,只有以实物、模型的形成加以展示,并最终通过实际生活中去检验是否可行,方能体现它的价值。
如一个三年级学生,因为家长把拿牛奶的任务交给他,他好几次从六楼跑下来去取牛奶都跑了空趟。对此,他通过动手、动脑、动手实践,做出了一只“神奇的牛奶箱”。这只牛奶箱有两大优点:一是牛奶送到后会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提醒小主人“牛奶到啦!牛奶到啦!”二是一般的牛奶箱都有一把小锁锁着,主人取牛奶时要开锁,比较麻烦,这只牛奶箱可免去开锁的麻烦。主要是利用杠杆原理,当牛奶放入箱子时,另一端的空瓶会自动跳出箱口。由此可见,实践是发明的条件,只动脑不动手是空想,只动手不动脑是机械,既会动手又会动脑是实践,从中学生学会了发现、更新,这就是人类发展史上最有意义的行为——创造性劳动。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发明创造史。人类的生存、繁衍正是由于不断的新的发明创造才有今天的昌盛。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过无数的发明家和革新家,浩如群星的发明创造为全人类谱写了光彩夺目的篇章。任何发明创造都源于生活,来自于实践,无论通过何种途径寻找发明创造的课题,我们的梦想都可以成为现实,关键是需要有强烈的发明创造意识。有人说:“当你遇到麻烦之际,正是你取得发明课题之时。”为此,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动脑筋,想点子,就一定能找到创造的种子,开出创造之花,结出创造之果。
1、莱昂纳多·达·芬奇发明了计算器。达·芬奇堪称文艺复兴开山鼻祖,他能画,能雕塑,也能发明。他那至今令全世界着迷的日记,描绘勾勒了从人体到直升机和坦克的很多事物。
2、尼古拉·特斯拉发明无线电。他发明的一种称做“交流电”的输电方法应用至今,其实他研究的焦点集中于电的理论应用。特斯拉提出了范围涉及从X射线到地震仪的一系列观点。
3、亚历山德罗·伏特发明电池。伏特一生职业都在搞电的东西。早期他发明了起电盘。一年之后致力于封闭室燃气点火发电实验,在此过程中他发现了沼气。然而真正使其出名的却是“伏特电池”,其实就是一堆锌片和铜片交互排列,再加上两种金属片之间为增强导电性而浸了盐水的布料。
(来源:文章屋网 )
取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必需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新颖性是指: ① .在专利申请提交到专利局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创造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②。在国内没有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它方式为公众所知。③。在该申请提交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并且记载在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创造性是指:专利申请同申请提交日前的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
实用性是指: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能够在工农业及其它行业的生产中制造、或能够在产业上或生活中应用,并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专利法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从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或国内公开使用过的外观设计不相同并且不相近似。
为期4天的第二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将于4月20日至23日在广西柳州市国际会展中心开展。本届展交会主题为“创新驱动发展,发明创造未来”。其中,中小学生发明创造成果板块及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特别奖将首次单独亮相展交会,作为新增内容,由广西科协负责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参展并推荐评奖,这也是本届展交会的一个突出亮点。
加强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示范单位建设 搭建发明创造平台
如何以全区发明创造成果展交会为契机,推进青少年发明创造成果的展示转化,并激发青少年的创造热情,按照广西党委、政府的有关部署,广西科协结合自身工作定位,加强联合协作,整合各方优势资源,积极与广西科技厅、教育厅合作,大力推动广西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示范单位建设,为中小学生发明创造搭建良好平台。在示范单位建设中,将充分依托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科技活动,深入实施广西中小学生发明创造项目,激发中小学生参加“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的积极性,增强广大中小学生知识产权意识,提升他们对创新成果的培育、配置、创造能力,提高青少年学生发明专利申请率、利用率。
播撒科技创新种子 营造浓厚的发明创造氛围
按照《广西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示范单位建设方案》的规划,从2013年至2015年,每年拟在广西全区范围内建设一批广西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示范单位。其中,2013年,重点推进示范单位试点建设工作,通过试点单位的发展和组织,推动产生100个中小学生发明创造项目作品,也为实现广西发明专利拥有量“万人3件”的目标发挥积极作用。示范单位建设的主体主要为广西全区范围内的中小学校(包括六年制或五年制小学,三年制或四年制初中、高中、中等师范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技工学校以及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等。据悉,2012年10月29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首届广西发明展集中展示了广西近年的发明创造成果1953项,涉及机械、汽车、食品、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等产业。经过评选,“平移式硫化机”等30个项目获第一届广西发明展项目金奖;“中小口径胶原蛋白肠衣及其制备方法”等70个项目获第一届广西发明展项目银奖;“高鼓花樽坭兴陶”等30个项目获第一届广西发明展传统手工业创新成果奖;“可调式拔钉锤”等20个项目获第一届广西发明展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特别奖。(广西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