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芭蕉阅读答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考语文卷,诗歌鉴赏一直是考生应考的难点。其实,它只是一道题。既然是一道题,就有答题模式。纵观2009-2012年的诗歌鉴赏题答题,可以看出有如下几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用双音节词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析,2012湖南卷《度破讷沙》(其二)李益,题2、请从意境赏析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又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又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分析技巧型。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有何效果?)
表现手法是指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答题模式——准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此种手法的体现;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析,2012浙江卷《未展芭蕉》钱珝和《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元好问,题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分析语言特色。这首诗语言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基准是,品味整首诗歌。
答题模式——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用诗歌中的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炼字型。这一句(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这种题,一般选中的字词是动词或者形容词。
答题模式——解释该词在句中的意义;展开联想把该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析,2012四川卷《子规》曹伯启,题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然无奈、难以抑制的惆怅之情。
例析,2012安徽《最爱东山晴后雪》杨万里,题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的“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案——“软”以触觉写视觉,写出白雪映照下的夕阳红光,柔和、细腻,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涌”运用比拟手法,把白雪覆盖的群山在夕阳之下闪耀光芒,在视觉上产生向自己涌动而来的动态感描绘出来,有化静为动的奇功。
一词领全诗型。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基准应该为全诗,或者结构,或者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该词在诗中结构上的作用。
例析,2012山东《吴松道中二首》晁补之,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表达了诗人的漂泊、思乡、孤寂之情。六、情感主旨型。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答题模式——诗歌各句(相关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诗歌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诗歌抒写了什么思想感情。
例析,2012福建《望江南》李纲,题2、下阙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下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
评价题型。这种题,一般都是诗论引入,一语点化巧引导,方向明确。
答题思路——认真审题,深入阅读理解,结合诗歌,评论答题。
答题模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分析:紧扣评论关键词,阐明理由。
比较评价题型。比较阅读两首诗,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思路——通读诗歌,把握两首诗歌的写法以及思想内容,包括作者,背景等。找出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或者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或者思想情感等。点面结合。答案表述要有条理。
分析形象型。诗中第几句(联)描绘了怎样的事物(人物)形象?
答题模式——明确诗歌形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分析形象所寄寓的情感。
例析,2012湖北卷《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题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分析。
先抄录今年浙江卷相关的诗歌题。
钱粛《未展芭蕉》:“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首先,我们来讨论“表现手法”这个概念。这里,命题者使用的是“表现手法”,如《课程标准》的表述,而不是《考试说明》中的“表达技巧”。检录一下浙江省近几年相关的命题,都是使用“表现手法”,如2011年“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而2012年福建卷“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使用的是“表达技巧”。我们无意也无力区分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差异,甚至也认同它们的异形同义。但我们还是认为,既然异形同义,《考试说明》为什么不袭用《课程标准》中的表述?既然《考试说明》另用“表达技巧”的表述,那么高考命题又为什么是“表现手法”?这种无谓的兜圈,我们宁愿把它解读为无意的疏忽,而不是刻意的为难。
然后,再来研究“表现手法”的内涵。一般的解释,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从现作学角度,它的上一级单位是表达方式,即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就古代诗歌而言,它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和抒情,那么我们对表现手法的关注,自然就是研究描写的手法和抒情的手法。关于抒情的手法,有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咏物寓情、咏物言志、直抒胸臆、融情于事等等分类。至于描写的手法,更是有不同分类标准,且说法纷繁,诸如白描、细描、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不一而足。而各种修辞格,则是表现手法中的下一级单位。比如借景抒情,比如正面描写,在其抒情和描写中,就可以使用到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修辞格。
如果可以按照这样的理解来审视表现手法,那么要解答浙江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就要煞费苦心了。从抒情手法来看,钱诗是托物言志,元诗是借景抒情,他们将自己的情感寄寓于芭蕉和海棠的描写中。从描法而言,两首诗歌都正面描写了各自吟咏的物象,但在各自的描写中,又各得其妙。
钱诗首句“冷烛无烟绿蜡干”,借助比喻,从外形上描摹未展芭蕉的形状,像一支没有点燃的绿色蜡烛。“冷烛”,蜡烛本无冷热感,但诗人通过“移觉”,把诗人对芭蕉的感受,描述成芭蕉对自己生命特征的感受。次句“芳心犹卷怯春寒 ”,描写未展芭蕉的神情。诗人用比拟的方式,把未展的芭蕉拟作少女,于是,一个“怯” 字,描摹出未展芭蕉如同娇怯羞涩的少女,神情毕现,使人叫绝。第三句“一缄书札藏何事”,用设问的辞格,走进芭蕉的内心深处,而“一缄书札”和未展芭蕉,原本风马牛不相及,但细细想来,古人的书札大抵是筒卷的,这与未展芭蕉又何其相似。结句“会被东风暗拆看”,是说未展芭蕉的未来,即一旦东风吹来,它就会慢慢绽放,正如少女那密封的情书会被调皮的小伙子暗暗拆开偷看一样。而其中的“东风”居然会“拆看”,自当是比拟。而相对于前三句描写眼前的芭蕉,是实写;结句则是想象芭蕉的明天,是虚写。两相结合,虚实相生。
元诗首句“枝间新绿一重重”,运用白描的手法,表现出海棠积蓄着蓬勃的生机。次句以重重新绿为背景,聚焦于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本是花少花小不显眼,却说“藏”,比拟手法的运用,使海棠内敛不张扬的品格顿现。如此的海棠,本就足以使人称道,诗人还要忠告“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为什么呢?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很快就会凋零,为此,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嬉闹,只是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能够与海棠对话,是因为在此已经把花拟作人,“芳心”一语双关,既是海棠,又是儿辈。而“桃李闹春风”,又和海棠的“藏”自成对比,诗人希望儿辈牢记的一番苦心,内敛低调也罢,矜持高洁也罢,自然呈现于笔端。
梳理上述的分析,就表现手法而言,就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相生、比喻、移觉、比拟、设问、白描、双关、对比等等。
再来看看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话题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如果只从表现手法看,命题者完全无意区分抒情手法和描法,并且仅仅列举了一些修辞格。对于修辞之外的诸如虚实相生、白描等等,完全无视;而且即便是修辞格的列举,也是不完全的。当然,这仅仅是参考答案,阅卷过程还可能再作补充,但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命题者对于表现手法的思量是欠稳妥的。
更需要指出的是,“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这样的问题指向,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首先,两首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前所述,纷繁复杂,学生究竟要列举到什么份上,才算圆满,谁都没底。其次,“分析”一词指向不明。是以具体的诗句例证表现手法叫分析,还是如参考答案所示,还要进一步分析诗句的情感倾向?如果是后者,其实已经脱离了“分析”二字在题目中的特定含义。而且对于第一首诗歌的情感倾向,命题者也知之寥寥,只能以“美好情感”了之。命题者命题时,工具书在旁,尚且如此,那么要求试场上的学生,在对诗人的人生履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去揣摩诗歌的情感,那真是刻意为难。
我们不妨再比较一下近几年各地有关诗歌手法的命题。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2011年福建卷】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2011年浙江卷】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010年全国卷1】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2010年安徽卷】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2010年山东卷】
如果纯粹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指认,那么2011年的浙江卷、福建卷和2010年的安徽卷最为明确。浙江卷、福建卷明确指向诗歌中某些具体的诗句,而且它们都以描写见长,学生自然就容易穷尽诗句全部的表现手法。安徽卷“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也考虑到诗歌手法的纷纭和学生的试场实际。2010年的山东卷第一问,“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整体”一词的限制,让学生避开只言片语,而立足于诗歌的整体表现手法。
例1(2010年浙江丽水卷)阅读下列名著语段,写出每个语段中小主人公的名字。
甲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弄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经不再是小孩子。
乙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或八戈比。
丙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饭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了,另讲猫的故事了。
参考答案甲英子乙阿廖沙丙鲁迅
例2(2010年福建莆田卷)下列各句写的分别是名著中的哪位人物?请写出相应人物的名字。
(1) “他……脊背微俯,双手松松拢住车把,他活动、利落、准确;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没有危险”写的是。
(2)“在火热的斗争年代,他没有睡大觉,在争取政权的残酷搏斗中找到了自己的岗位,而且在革命的红旗上,也有他的几滴鲜血”写的是 。
(3) “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写的是。
(4) “我撒了一大泡尿,又撒在适当的地方。所以不到三分钟火就全熄灭了。这才把费了多年心血建造的其他宫殿救了下来”写的是。
参考答案(1)祥子(骆驼祥子) (2)保尔(保尔・柯察金) (3)鲁达(鲁智深) (4)格列佛
例3(2010年浙江金华卷)走进文学名著,沐浴经典阳光。根据提供的材料,填写相应的人物(名字)或故事名称(选做其中三小题)。
(1) 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作“”。
(2) 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3) “说吧!”曹先生点了点头。
开始说过去的事,从怎么由乡间到城里说起。本来不想说这些没用的事,可是不说这些,心中不能痛快,事情也显得不齐全。他的记忆是血汗与苦痛砌成的,不能随便说着玩,一说起来也不愿掐头去尾。每一滴汗,每一滴血,都是由生命中流出去的,所以每一件事都有值得说的价值。
(4) 香蔷薇,青蒿,茉莉,石竹,玫瑰都早已把芳香作为晚间祭品奉献出来了;这股新的香味既不是灌木香又不是花香,而是―我很熟悉―的雪茄的香味。我回过头来听听。我看见果实正在成熟的树木。我听见夜莺在半英里以外的树林子里歌唱。
参考答案(1)智取生辰纲 (2)闰土 (3)祥子 (4)罗切斯特先生
例4(2010年浙江嘉兴卷)根据下列摘录的语句,分别写出“我”是作品中的哪一个人物。
(1) 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般鸟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选自《水浒》)
(2) 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您要是拒绝了我,那么你们的法律去见鬼吧!威尼斯城的法令等于一纸空文。(选自《威尼斯商人》)
一.2012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
从表中可见,今年各地诗歌鉴赏题基本稳定在去年的考查形式上,体现了各地基本固定的考查模式,主要表现在:
1.题量基本在2-3题,分值稳定在8分左右(只有3份试卷在8分以上,4份试卷在8分以下),题型以表述题为主,上海、北京沿用表述+选择的考查形式。考查的能力点以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为主,语言考查侧重于炼字。个别省份(上海、湖南)还考查了作品的风格和体裁等文学常识。
2.在诗歌体裁的选择上,以唐宋诗词为主。从表格中可见诗12首,词6首。在12首诗中,唐诗占5首,宋诗占4首,二者可谓平分秋色。还有2首元诗,1首明诗。在6首词中,宋词3首,金词2首,唐词1首。
3.在诗歌题材上,以写景、咏物、抒情为主。其中写景诗6首,咏物、抒情各4首,其余边塞诗、羁旅诗、闺怨诗、送别诗各1首。
4.就考查的作者而言,中学课本上出现过的作家9位,这些作家同学们或多或少都能知道一些,属于基本熟悉之列。其余不熟悉的作者7位,基本上也是各占一半,有利于同学将课本内学到的知识用到课外去。
二.2012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之最
1.分值最多的考题——北京卷
北京卷围绕明代隐士(山人)金銮的《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出了二道选择题,其中一道单选题3分,一道双选题4分,另外出了一道阅读延伸题:
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
与去年写读后感式的阅读延伸不同,北京卷今年阅读延伸题特地要求考生脱离文本,分析“其他同类诗歌”,强化了对外部诗歌材料的运用,总的说来还是围绕诗歌鉴赏做文章,这样,北京卷诗歌鉴赏题共计17分,占全卷(150分)的11.3%,堪称货真价实的分值最多的诗歌鉴赏题。
2.题型最全的考题——上海卷
上海卷围绕张九龄的《春江晚景》“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出了三道题目,一道填空题“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和‘客船’”;一道选择题“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一道表述题“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三道题目三种题型,可谓题型最全的诗歌鉴赏题了。
3.最受关注的作者——杨万里
今年各地诗歌鉴赏题涉及18首诗词,唯独宋代杨万里的诗出现二首,一首是安徽卷考的《最爱东山晴后雪》“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一首是天津卷考的《野菊》“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所以杨万里可以称得上是本年度最受出题者关注的诗歌作者了。
4.最受关注的作者群——苏门四学士
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除最受关注的杨万里外,还有最受关注的作者群。就是“苏门四学士”,往年四学士中的黄庭坚大受热捧,今年除黄外,其他三学士悉数登场。山东卷考了晁补之的《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江西卷考了秦观的《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辽宁卷考了张耒的《初见嵩山》:“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其受关注的程度可见一斑。
5.考查最多的题材——咏物诗
今年各地试题中,考查的诗歌题材较多的是咏物诗,全国大纲卷考了修睦的《落叶》:“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四川卷考了曹伯启的《子规》:“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天津卷考了杨万里的《野菊》(见上),浙江卷考了钱珝的《未展芭蕉》:“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等5首,较其他羁旅诗、送别诗、闺怨诗等题材,可谓首屈一指。
一、赏析名著插图
【例1】(山东德州)在我国古典名著中,作家塑造了众多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请根据插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人物形象是_____________。
(2)选出符合人物特点的项( )
①多愁善感 ②精明能干
③才华横溢 ④体弱多病
⑤狠毒泼辣 ⑥孤芳自赏
⑦世故圆滑
【解析】插图也称为插画,是插在文字中间用以说明文字内容的图画,对文字内容作形象的说明,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书刊版式的活泼性。结合名著插图对名著进行考查,这样的命题形式比较新颖,具有创新意识,既考查了同学们的读图能力,又考查了同学们对名著的了解。试题的插图选自《红楼梦》,从图中的画面可以看出,插图表现的是黛玉葬花的情节。只要熟悉这部名著,你肯定能想到名著的情节及相关人物,也一定会概括出人物的特点。两道试题分别采用了填空和多项选择的形式,正确解答第一小题是正确解答第二小题的前提条件。在解答第二小题时,要根据对人物的了解,选出符合人物特点的选项。
参考答案:(1)林黛玉 (2)①③④⑥。
二、补写名著内容
【例2】(湖北黄石)请根据所提供的语境,补写出相应的内容(人物或事迹)。
(1)________三顾茅庐 (《三国演义》)
(2)________三借芭蕉扇 (《西游记》)
(3)________葬花 (《红楼梦》)
(4)《水浒传》第十六回的回目是“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________”。
【解析】此题共四小题,分别涉及四大名著。试题提供了相关语境——故事情节、名著名称,要求同学们根据情节补写相应的内容(人物或事迹)。试题所考查的人物和情节都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只要平时阅读过这四部名著,对名著中的人物或情节有所了解,解答此题并不困难。
参考答案:刘备、孙悟空、林黛玉(黛玉)、智取生辰纲。
三、品味人物语言
【例3】(浙江台州)名著阅读。
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___A___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撷做粉碎……___B___便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①选文中A是________(人物),B是__________(人物)。
②根据选文中A、B的语言,分别说说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析】根据人物的语言可以了解故事情节,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也能辨别出人物的身份。从名著片段可以看出,这段文字出自《水浒传》,讨论的是关于“招安”的事情。品读对人物的语言和神态的描写,可以看出这两个人物分别是李逵和鲁智深。然后根据人物的语言以及阅读名著时对人物的了解,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写出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①A:黑旋风(李逵、铁牛);B:鲁智深(鲁达、鲁提辖、花和尚)。 ②A:直爽率真,粗鲁暴躁;B:直爽明理。
四、验证精彩点评
【例4】(贵州安顺)下面是中国互动媒体集团CEO 洪晃评四大名著的精彩语句,请根据你对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感悟,以刘备的创业为例进行简要说明,对洪晃的观点给予支持。
西游:出身不好,想成佛是有难度的;
红楼:出身不好,想嫁人是有难度的;
水浒:出身不好,想当官是有难度的;
三国:出身不好,想创业是有难度的。
刘备:
【解析】此题的命题形式比较独特,试题出示了洪晃评四大名著的精彩语句,要求考生根据对《三国演义》的感悟,以刘备的创业为例进行简要说明,对洪晃的观点给予支持。试题考查的是同学们对《三国演义》的阅读情况,其它三部名著评点语句的出现,对同学们理解题意有一点干扰,这就需要同学们仔细读题,弄清命题人的意图。洪晃关于《三国演义》的感悟是:出身不好,想创业是有难度的。答题时要结合刘备的事例,验证洪晃观点的正确。
参考答案:示例 1:出身低微,年轻时曾以编席织鞋为生,起点低,可见创业艰难。 示例2:起事后,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四处投靠,足以说明创业艰难。 示例3: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诚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也说明创业艰难。
五、判断名著常识
【例5】(福建福州)下列对文学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是个土混混出身的车厂老板,极端的自私自利;虎妞性格泼辣,敢爱敢恨。
B.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有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遭遇,成就了她自尊、坚强、独立的个性。
C.保尔在一次激战中头部受重伤。在养病期间,他认识了冬妮娅,回来后冬妮娅成了他的妻子。
D.《伊索寓言》中的故事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农夫和蛇》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北风和太阳》告诉人们,想让他人改变主意,劝说比强迫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