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五年级记叙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到了家里,跟家长说:”妈妈,老师今天推荐了一套书,老师说看了这书,阅读题就不怕错了,我的阅读题就不好,妈妈,那本书只要100元就可以买下了。“妈妈说:”妈妈不能给你买。“我急了生气地说:”为什么,我就是要那本书,我就要。“妈妈又说:”妈妈不给你买书也是有理由的,你得体谅妈妈啊.“我哭了,我大声的哭着,这是我第一次放声大哭,妈妈无可奈何。
第二天,我去学校的时候,妈妈把100元递给我说:”买下书你可要好好珍惜啊。“我立刻高兴了起来,连忙说:”等我买下书,一定会好好保管的,您就放心吧。“我高高兴兴的去学校了,到了学校,老师说:谁要买那套书,把钱交过来。”我看见有许多同学都给老师交了,我也给老师交了,领了这套书的那一瞬间,我后悔了买这套书,还花了100元,回到座位上,扯开包书的纸,这些书封面挺吸引人的,可打开,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只不过是一些普通的小故事罢了,这里的文具只有铅笔、橡皮、转笔刀和一个记事本。
回到家里,妈妈不在家,她出去打工了,我只好自己一个人坐在床上看那套书。
关键词:阅读教学;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86-01
1.汇报交流课文的教学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后,接着进行汇报交流,整体感悟,赏析品味,教师适时点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流程分为三个环节:
1.1 整体感悟,赏析品味。阅读教学应以语感积累为目标,以言语经验学习为主要内容,以主体感悟为途径。模式注重在整体中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完全符合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整体感悟的方法有许多,如:以读为本,自主阅读,以读代讲。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如默读、个别读、齐读、竞赛读、快速读、分角色读、听录音读、教师范读、自由练读等等,并且注意培养阅读技巧,使学生在读中生疑,读中释疑,读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话题讨论,即以一个涵盖全篇的中心话题贯穿全文,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再次展开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合作去学习。精彩片断的赏析应与整体把握紧密结合起来。赏析品味既可以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又可以使学生发现和总结一些语言规律,准备迁移到写作中。赏析要放手,不能牵着学生往前奔,内容不要限制过死,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语文水平不同,只要他们自己认为美的地方,能品出其中的美就可以了。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背一背,或摘抄下来,积累语言。赏析品味有两种,可以在精读中穿插,也可在整篇讨论之后,对整篇文章或文章精彩段落进行品味。
1.2 鼓励质疑,培养创新。质疑问难――释疑解难,不仅是学生深层学习的一种阅读方法,也是教师高效施教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质疑,是深层阅读的起步,也是创新能力的关键。模式强调教师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经常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真正是通过自己的探究性的、自主的学习来获取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启发学生自己找到答案,有的问题甚至可让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来解决,进一步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要注意的是,"鼓励质疑,培养创新"这一环节并不固定安排在"整体感悟,赏析品味"的环节之后,它也可以穿在其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汇报交流的过程有不同意见、有不懂问题就大胆提出来。
1.3 课堂总结,畅所欲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总结"这部分总是教师归纳课文中心思想、写作方法,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而我校的教学模式在这部分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接着,让学生畅所欲言去谈体会。当然,教师也可适当启发学生,把分散的、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
2.略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安排了14篇略读课文,根据叶圣陶提的"就教学而言,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不必多作要求。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教材后面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内容大都与单元对应,有少数是为了补充本册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在某种类型上的缺乏。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自读,教学上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个体情况,决定是否选用。选用时,可以按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让学生读,也可以作为期末综合复习材料,让学生课外独立完成,教师酌情检查。对主动阅读的学生,要予以鼓励,激发学生更广泛地去阅读。
4.课外阅读的指导
小的时候,我喜欢许愿,过新年时,把心中的愿望写在小纸条上,小心地塞进许愿瓶里,等到一年后再打开看看实现了几个。那时的我相信,所有美好的愿望都会实现的。长大的我依然爱许愿,所有愿望都变得现实并且总是自己去实现。
听到过这样一句话,许愿就是向未来开一张支票。兑不兑现,就得看我们自己了。七色花的故事只是一个童话,任何愿望都不会轻易地实现。我想既然开了支票,就要自己去兑现它。
还记得我曾经许过的一个愿望,那是在小学五年级暑假的最后一天。我很认真地在日记本上写下一行字,然后合上本子,把它放在抽屉的最深处。我知道,写下的不仅是一个愿望,更是一种承诺。以后的每一天,我和从前一样早出晚归,读书很忙,心里始终怀着甜甜的期待。
直到一年后,我如愿以尝地站在东湖中学的校门口,再一次翻开日记本看到那句话,有一种美梦成真的感觉。我笑了。我知道,明天又要许更多的愿望然后实现更多的愿望了。那时才发现,实现愿望的过程也很美,而最终是否实现已经不重要了。
识字是小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前提。加强口头语言的训练,又是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就应把识字教学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在识字教学的同时,加强口头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从而为以后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首先从组词开始,引导学生说简单的话,把识字跟学生已有的语汇基础联系起来。扩大学习范围。既要保证教会学生读音、偏旁,又要启发学生从已经掌握的词汇中说出与新字有关的词。其次,再根据这些词说一句话,更进一步通过联想后,让学生说一段意思完整的话,用上所列出的词语,久而久之,学生不仅理解了字的意义,还同时进行了口头组词、造句说话的训练,逐渐的学生就有了想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动机,教师再加以因势利导,运用扩充句子的办法,引导学生把话说得更生动、准确,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提高,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培养观察能力,加强写话练习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但会说话不等于会写话,所以,在低年级教学中,除了继续围绕识字教学,通过用词造句,扩充句子,整理句子等形式,让学生学习语言的书面形式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加强写话练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先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到开始观察时,还要引导学生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由内到外,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处到细节,按顺序观察静物;观察动景时,还要注意开始怎样,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原因如何?在观察中适当加以提问,开拓学生们的思路,引起他们的丰富联想和想象,进而促使学生们的观察兴趣越来越浓,而且条理清楚,不零乱,完整统一。
同学们有了观察兴趣,学会了方法,接着就可以引导他们把观察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先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随后让同学们把所说的话写在作业本上。促使学生们经常通过观察练习写话。
三、结合阅读教学,提高写作水平
蜜蜂酿蜜,就先采蜜,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头脑中空空的,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多听看少儿广播电视节目,读懂课文中的习作例文、经典课文,多看或多听小学生写的优秀习作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丰富语言,言之有物。的训练,做到读中有练、练中有读、读练结合。
1、记事。记事就是把事物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在阅读教学中要着重讲解记叙事情发展情况的三种方法:一是顺序。四、五年级的课文大部分是用顺序的方法来写的记叙文,是学习的好教材,让学生反复阅读,然后把重要句、段默写下来,读的熟了,记得多了,学生就逐渐理解和掌握了顺序记事的写法;二是倒叙。为了教会学生用倒叙的方法,可以选出相关的倒叙、顺序写法的段、章节加以比较,明确不同点,加以区别。倒叙用的好,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给人以悬念;三是插叙。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知道什么叫插叙,在文章里怎样用插叙,插叙有什么作用,通过这样的阅读训练,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技巧。
在阅读教学上,我还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内外阅读,练习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由内到外,或由外到内等按照空间顺序记事方法写文章,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水平。
2、写人。记叙文的人和事是不可分割的。有的记叙文以写一件事为主,这件事里可能说到几个人,有的记叙文以写一个人为主,可能说到这个人的几件事。因此,学生学会了写事的方法,还必须同时学会写人的方法。写入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让学生结合阅读从三方面加以练习:一是练习写人物的外貌,即肖像描写。二是练习写人物的言行,即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此外,在指导阅读时,还要学生记好读书笔记,摘抄心理描写句段,写一些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与外校通信之类的短文练习,使他们逐步学会描写的方法。
四、注重写作指导,突破命题作文关
下面先以课文《江雪》为例,再以学生个性改写送别类古诗为例,谈谈指导改写“文包诗”的点滴体会。
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把古诗改成“文包诗”的形式,具有一定的模式:首先是从古诗内容入手,然后是叙写诗中所描写的情景,最后引用“古诗”。
一、了解相关资料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柳宗元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二、充分调动“积累”
改写《江雪》这样的一首古诗,要充分调动学生平时积累的描写冬天景色的句子。特别是描写雪后大地粉妆玉砌、银装素裹的优美词句。
三、进行拓展想象
想象是发展创造力,陶冶儿童高尚情操的智力因素。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教师在改写中应适当引导学生延伸故事情节,对儿童进行拓展思维的训练。比如说,在这首诗《江雪》中,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垂钓”的一定是柳宗元吗?
如以下三篇例文:
A江雪
常熟市琴湖小学四(1)班 李 烨
冬天到了,天气冷了,雪好像明白了什么似的,立刻给世间万物盖上了一层雪白的、厚厚的棉被。高山、道路都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空中连飞鸟的影子都没有,所有的路上都没有行人的踪迹在,整个世界是死一般的沉寂。
而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有一叶孤舟,永州司马柳宗元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只见他身上衣服上和帽子上,全都是雪,就像一个大雪人。
一位老人走过来说:“柳先生,您怎么还不回去呀,下这么大的雪还在钓鱼?”
柳宗元说:“没事的,我想在这儿清静清静。您老人家快点回家吧!”
老人说:“好的,柳先生,您也早点回。瞧您,都像一个雪人了。”说完,老人走了。
老人边走,边想起柳宗元之前写过的《江雪》,他心里默默地念着: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天气阴沉沉的,雪花还在飞舞着……
(简评:这是以第三人称写的,船上钓鱼的是柳宗元。)
B江雪
常熟市琴湖小学四(1)班 鞠可依
黄昏的雪,深切切的,好像有千丝万缕的情绪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汹涌,能够淹没一切……
柳宗元撇开众人,出去走走。他看见山岭间几乎没有了鸟儿飞翔的踪影,山间小路上也都看不到行人的足迹。
柳宗元继续走着,他来到了江边。远处有一叶孤舟,孤单地漂在江心。舟上有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头,正在钓鱼。瞧他熟练地套上鱼饵,把有鱼饵的那端扔向湖中,静静地等待。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难道他和我一样,心中有说不出道不明的忧愁,因此在这冰天雪地独自垂钓?
柳宗元突发灵感,当时就作下了一首诗――《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雪还在下着……
(简评:这也是以第三人称写的,船上钓鱼的是另一个老人,柳宗元看见此情此景写了一首诗。)
C江雪
常熟市琴湖小学四(1)班 金陆浩天
在茫茫大雪中,只看见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坐着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独自冒着大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这个老翁就是永州司马柳宗元,最近他常来这儿,有人已经认识他了。
有一位驾着牛车的行人好奇地问船上的柳宗元:“先生,您都快成一个雪人了,还是快点上岸吧!”柳宗元笑着说:“我喜欢这样,这儿清静。”
大雪纷飞,所有的鸟儿都不见了踪影,所有的山间小路上都没有了行人。柳宗元看见了这个场景,诗兴大发,构思创作了一首诗《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简评:这也是以第三人称写的,与前两篇不同的是,柳宗元钓鱼,柳宗元作诗。)
以上ABC三篇都是用第三人称写的:A篇中正在船上钓鱼的是柳宗元,回忆《江雪》的是另一位老者;B篇中船上钓鱼的是另一个老人,柳宗元看见此情此景写了一首诗;C篇中柳宗元钓鱼,柳宗元即兴作诗。
四、尝试个性写作
古诗改写“文包诗”有三个注意点:1.准确把握原作内容;2.增、扩、缩、删要合理;3.不要改变原诗主题思想。
把握这一原则,学了课文《黄鹤楼送别》后,这学期我班学生对高年级《校本教材 相约经典》上的其他送别类古诗进行了改写。
例1:王维的《送别》改写
常熟市琴湖小学五(1)班 徐浩羽
一天,王维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了一位老朋友,便急忙下马。二人来到一个亭子中,王维便拿出一壶酒来,与老友边饮边聊起来。“老朋友,你这是要到哪里去呀?你不是当官了吗?为何在此,不在朝廷里呀?”
老友叹了口气,道:“唉,现在国家非常腐朽,皇帝大臣们只知道贪图享乐,不管百姓疾苦,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感到非常痛心啊!我现在要去南山找个地方隐居起来,从此我们再有没有机会像这样喝酒谈心了。放下国家、放下百姓,谈何容易!唉……”
王维听了他的话,感同身受,连连点起头来。老朋友说:“对不起了,好兄弟,我要走了,保重啊!”
王维听了这话,羡慕老友可以淡薄名利,归隐山林。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又想想自己,感到非常失落,但是没有再说什么。看着友人慢慢离去的背影,王维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借着酒意,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例2:李白的《送友人》改写:
常熟市琴湖小学五(1)班 顾陈澄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着城的东边。
李白和他的朋友在这里依依不舍地相互告别。李白不舍地说:“朋友啊,我心中的不舍和那千言万语的嘱咐,现在无法言语。愿你一帆风顺,一路平安。”
朋友说:“我又何尝不是?但愿我们以后有缘再见。”
朋友就像孤独的鸟儿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也有所依恋。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挥挥手就此别过。
那匹将要载朋友远行的马仰天长啸,一阵悲鸣,似乎也不忍离开。于是李白诗性大发,提笔写下了《送友人》这首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