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日落即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刮骨疗毒,狠心降息
每周四乃英国央行例会之日,一些基本经济政策,如基准利息率,一般于例会上讨论决定。2008年10月22日,周三,亦即例会前一天,英国央行已迫不及待,宣布降息50个基点,关键利率降至4.5%。哪知仅仅过了两周,利息再跌,11月6日,英国央行将关键贷款利率从4.5%下调至3%。此番150个基点之下挫,跌破了坊间无数经济分析师的眼镜。此前,坊间尚在争论,英国央行的降息幅度究竟是50个基点,还是75个基点。
但是事实证明,分析师脑子转得再快,也比不上英国央行利息率狂泻的速度。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英国基准利率从未触及过3%的低水平。上一次达到3%的低点是在1954年,谁都不曾料及,过了54年,利率又是一个轮回。
此番惊人之举,已非平常小手术,较之关公刮骨疗毒,亦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这个基准利率远远不是最低点,经济分析师在满地找眼镜的同时,皆异口同声地表示,英国央行仍有可能继续降息。话音刚落,12月4日,央行再度降息,减至2%,从而打破自1954年以来保持的3%低利率记录。奥运会未开,就先把记录打破了,从长远来看,这未必是个好兆头。道琼斯通讯社的调查表明,有关英国央行大幅减息的预期继续升温。洛因斯甚至认为,英国央行将在2009年达到英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目前1%的利率水平。从4.5%到1%,这350个基点,英国经济不啻于到鬼门关走了一遭。英国央行如此暴降,究竟其经济有多糟,致使跌到如此地步?
经济疲矣,尚能增否
曾几何时,英国经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早在2008年9月中旬,英国工业联合会会长理查德・兰伯特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就下调了英国2008和2009年的经济增长预测,虽然兰伯特预测2009年英国经济仍会轻微增长(为0.3%),但是他也警告说,英国亦可能步入温和的衰退。事隔一月,在一封致联合会全体会员的信中,兰伯特盛赞英国政府拨款救市之举,认为拯救金融市场,才是避免经济衰退的正道。
在衰退还不明显的时候,兰伯特的津津乐道尚不乏鼓舞士气的成分,听上去也不刺耳。但是,到了10月份下旬,气温骤降,兰伯特的皮球一下子就瘪了。10月21日,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在出席利兹的一个商会晚宴上面首次警告,说英国“很有可能”步入衰退。结果,一语成谶。数日后,英国国家统计署数据,称英国2008第三季度增长为-0.5%,英国经济16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如果说,在10月份的时候,人们还抱有侥幸地讨论英国步入衰退的“可能性”,那么,进入11月份的时候,再也没有人谈什么可不可能,因为经济衰退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实。11月17日,英国工业联合会在BBC采访中称2010年失业人数可能会飙升至近300万人,要知道2008年9月这个数字才为180万人,在一年之内激增120万失业人员,这无疑会给税收带来沉重压力。
失业人口增加,本土和海外需求疲软,资本货物订单下滑,这一系列的打击压得英国经济喘不过气来。2008年的行业数据表明,10月份英国新车登记数量急剧下滑,锐减23%。10月22日央行宣布减息之时,英镑兑换美元的汇率应声下挫,跌至1.6048美元,此后,汇率不断走低,12月3日一度跌至1.4783美元,为5年来最低点,要知道,在此前不到半年的时间里,7月17日还曾达到过1英镑兑换2.0038美元的高峰。此外,英镑兑换其他主要货币亦不断贬值,比如,年初的时候英镑对人民币还高达1英镑兑15块人民币,到了现在,只剩下10块人民币多一点,缩水三分之一,令人瞠目。于12月4日英国最大的抵押贷款机构哈利法克斯银行最新的英国房价数据表明,11月份房价较上年下滑14.9%,为1984年开始跟踪房价以来最大跌幅。此外,房价与收入比,一个衡量房价可支付程度的重要数据,跌至4.54,为5年来最低点。英国的经济,还从来没有像英国天气一样,变化得如此之快。
降息:良方抑或毒药
降息是公认的应对经济低迷的不二法宝。
此次全球各大央行在降息的举措上达成了罕见的一致态度,其采取行动之速,亦令人瞠目结舌。这至少说明,此番经济危机,已告别了“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自然状态,在全球范围内日趋一体化的经济发展,已经把各个国家都绑在了同一根绳子上。
既然降息好处多多,那为什么不天天吃、日日服呢?殊不知,是药三分毒。此番降息,到底效果如何,是否能起到了提振经济、减缓衰退的疗效,还是一个疑问号。
首先,11月6号的减息并未给市场注入预期的强心剂,道琼斯欧洲斯托克600指数仍然下跌2.8%,至221.75点。其次,普华永道的金融主管菲尔・丹顿在11月24日指出,英国央行此番刮骨疗毒之大手术,市场并不买账。房贷机构拒绝执行最新的低利率,甚至不惜收回新签的房贷合约。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英国银行房贷和商贷的利率是以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为基准的,―般而言,该利率会高出央行利率0.1至0.2个百分点,11月6号,央行宣布降息之时,该拆借利率为5.56%,比降息后的利率整整高出2.56个百分点,难怪银行和房贷机构都不愿执行新利率,甚至不惜那些已经到手的肥肉,收回合约,放弃生意。
丰碑证券行的首席经济专家史蒂芬・路易斯解释说,之所以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如此之高,是因为资金流动性不够,各大银行手头都很紧,没有现钞,哪里有钱借给消费者呢?自从8月份全球信贷危机爆发以来,各大银行皆感资金吃紧,资金链紧缩,因而相应收紧信贷。因此,降息只能暂时止痛,病根还是在银行信贷制度和资金流动性上面,不搞清病因,就乱下猛药,那病人还有得救吗?
破釜沉舟,百亿英镑可救市?
意识到降息只不过是一时权宜之计,并非对症下药,英国政府希望,能在减息之外,杀出一条血路来。在11月24日当天,英国财政大臣达林亦公布了一套规模为200亿英镑的财政刺激方案,宣布从12月1号起到2009年底,所有商品的增值税税率从17.5%下调至15%,单这一项,就会减少英国财政收入125亿英镑,这些钱被视为政府返利与民,刺激消费。此外,将拨出10亿英镑作为中小型企业贷款专项基金,助其度过难关。
济贫不够,还要劫富。从2011年4月起,英国政府将对年收入15万英镑的高收入人群实施45%的新税率,并上调纳税人所必缴之国民保险费率0.5个百分点,年收入两万英镑以下的群体则予以特别保护,不受此费率上调之影响。
时间:2003-4-22作者:钟伟巴曙松赵晓高辉清
在东亚奇迹遭受金融危机的重创之后,人们开始重新反思所谓“东亚模式”,激烈批评者称此模式不过是裙带资本主义(CronyCapitalism)的拙劣复制品,热烈鼓吹者则坚持“东亚奇迹既非虚构,亦未终结”,在亚洲仍为自身的成就和挫败颇感茫茫然之际,美国“新经济”已经缔造了惊人景气,欧盟11国也进行了人类有史以来发行区域货币的尝试,所谓“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这样的论断再度显得遥不可及。一种称之为“日本病”的东西正使得亚洲经济黯淡起来。
日本病给我们的启示,也许在于作为“看不见的手”的市场机制,如果政府以为其有能力看到,并且试图“驾驭市场”,“增强市场”,就可能遭受市场的嘲弄;如果后来者只是看到可以模仿可以引进的“后发优势”,忽视了重模仿轻创新而隐含的“后发劣势”,甚至忽视了民众进行创新的深厚力量,就可能陷入集体的失败;如果把一切可能付出深刻代价的改革回避掉,甚至进而将这种回避上升到“特殊论”、“特色论”的高度,那么市场可能将不是特色的特色冲刷干净,毕竟市场机制有其内在的逻辑统一性,而不是任由政府打扮的小姑娘。
也许,身患“日本病”的不仅仅是日本……
一、深陷泥淖的日本经济:百年赶超似终结十年未曾磨一剑
从平庸到精彩而复归平庸的日本经济。从战后至今,日本经济增长大致可以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70年以前,为腾飞时期;第二阶段是1970年到1990年,为快速增长时期;第三阶段是1990年以后,为明显衰退时期。前两个阶段是让日本感到非常自豪的阶段,而后一阶段则是使其非常沮丧的阶段。从这三个阶段看,表现出明显新生、成熟和衰败的生命周期特征。有生则有死,有兴必有衰,本来万事万物皆如此,也没有什么好稀奇的,但是由于日本经济在每个发展阶段的特征都表现得非常突出,前后差别形成鲜明对比,这就使得日本经济的发展历史显得不寻常了。
在二战之后,出于围攻红色世界的需要,日本受到了与同为战败国德国不一样的待遇,美国不仅让日本政府继续留任,而且在经济上对其大力扶植。一方面,允许日本隔离于世界市场之外,通产省可以像在保育箱中一样扶持日本工业企业,先是通过数以亿计的贷款和税收优惠政策促进重工业,如钢铁、造船和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后来又把范围扩展到计算机和生物技术领域。另一方面,西方向日本提供大量的技术援助。从1951年到1984年,日本公司签署了约4.2万项引进西方技术的协议。日本仅花了170亿美元的微小代价就买到了通过高科技时代的通行证。在这样有利的条件下,日本经济出现腾飞之势。1960年,日本政府曾提出要在十年间让GDP翻一番,而到70年实际上增长了2倍。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增长,日本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趋势似乎不可阻挡,日本人对自己的信心也空前高涨。当时,有个在金融和商业圈人士里很流行的笑话。一架飞机在中途发动机出了问题,上面有三名乘客。飞行员最后对乘客说:“对不起,发动机故障严重我们已不能继续飞了。请写遗嘱吧。”三位乘客分别是一个法国人、一个美国人和一个日本人。法国人说:“我想唱马赛曲”。日本乘客是位商人,说:“我想教你们一堂日本管理课。”那美国人说:“我在听他讲课前就想死掉。”
从泡沫破裂到“失落的十年”的日本经济。进入90年代以后,日本人的信心似乎没法太充足了。如果从1992算起,日本经济在增长率为0.5%以下的低增长区间运行已经超过8个年头,甚至有人把整个90年代称为日本“失落的十年”。尽管1996财年,日本经济略有好转,但进入1997年后,日本反而陷入更深的经济衰退,实际GDP连续三年下降,产出周期、收入和支出都进入下降轨道,产出缺口不断扩大。针对经济持续下滑的困难局面,日本管理当局祭出了以财政投入拉动经济的着数。最近几年,日本不断出台大型“景气对策”,加大财政投入。仅以1998年一年为例,日本政府就两度出台财政刺激计划,金额合计达40万亿日元,约为GDP的8%,致使政府赤字将扩大到GDP的10%,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比率超过100%。几乎每个新的景气对策都只是一只强心剂,推动日本经济出现短暂的景气恢复,效力十分有限,无法从本质上扭转日本经济的颓势。1999年到2000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出现了小幅上升的良好趋势,曾使人们对日本经济的复苏产生了较大的期望。但从最近的数据看,这种期望看来又要落空。表1、90年代以来世界、美国和日本经济的增长
项目/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世界GDP
2.2
1.8
2.7
2.7
4
3.7
4.3
4.2
2.5
3
3.5
美国GDP
1.8
-0.5
3
2.7
4
2.7
3.6
4.4
4.4
4.2
5.2
日本GDP
5.1
3.8
1
0.3
0.6
1.5
5.1
1.6
-2.5
0.2
1.4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据统计,2000年第三季度日本GDP增长按可比方法计算较上季度下降了0.3%,年率下降1.1%,这是三个季度以来的首次负增长;10月份工业总产值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比一致预期数要低1个百分点;11月份东京消费者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创下了连续第15个月走低的新纪录;12月企业景气季报"短观"又显示,大型制造业企业景气判断指数为正10,与9月报告持平,低于分析师预期的正11。面对这些数据,日本央行总裁速水优12月15日表示,日本经济复苏已经停滞。受其影响,美元对日元汇率在年低创出全年新高。沉疴难起和欲进趑趄的日本经济。由于日本经济新病旧伤一起迸发,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几乎进入长期的休克状态。惯于制订产业政策的日本政府,由于再也制定不出新的、有前景的产业政策,迫不得已,只好放弃以产业发展为主导的调控政策,自1998年开始改用财政、货币政策来刺激国内需求。从财政政策看,日本政府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实施包括削减税收、加大公共工程投入、实施信贷保证等一揽子振兴经济的计划。但这些措施却没能刺激消费的增长,反而使预算赤字和公共债务加大。日本目前国债高达5.5万亿美元,是国内生产总值的1.3倍。从货币政策看,日本出台了“零利率政策”,并且持续多年,直到去年才被取消。但在投资乏力、居民收入增幅下降、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其效果也一直不明显,除了形成一种所谓的新型“流动资金陷井”(即,有钱人更多地以现金的方式保存他们的钱,并放在保险柜里而不是银行账户里。据一个研究所估计,这部分钱总计有13万亿日元(1250亿美元)之多)和造成M1增多之外,其他方面并没有任何显著影响。现在日本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几乎都用到了极限,真不知道下一步日本政府还能有什么招?!
如果从明治维新算起,日本在赶超西方列强方面已经付出了超过百年的努力,而在80年的几乎成功的事后重新急剧滑落;自泡沫经济破裂以来,日本为摆脱不景气的尴尬更是十多年来殚精竭虑,而至今似乎仍欲进而趑趄。目前国际经济界正在丧失对日本经济复苏的期待和耐心。经济悲观主义四处弥漫。据悉,美国中央情报局在2000年底的预测报告中曾经指出,日本在2015年将失去亚洲经济大国地位。日本经济似乎已经身染沉疾,欲振乏力。
二、“骑驭市场”的日本病:集体的失败精神的荒芜
我们已经熟知多种经济发展病症,例如“英国病”、“荷兰病”等待,折射出不思设备和技术更新、躺在资本输出的好处以及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对一国经济所可能带来的伤害。而日本病,则似乎是鲜为人知的疑难杂症,但却来势汹汹,并可能使亚洲经济的前景变得黯淡起来。日本病的病症之一是过度重视后发优势(BackwardnessAdvantages)。在西欧产生现代工业文明以来的几个世纪中,亚洲一直处于世界体系的边缘、半边缘状态,因此亚洲国家和地区几乎毫无例外地有一种紧迫感,即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试图通过植入西方市场经济的架构来促进本国经济的现代化。这种思使得亚洲国家不必要象欧美先行者那样,经过无数次市场的起落和崩溃、无数尔虞我诈的案例及其处理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运作框架,通过“后发优势”亚洲国家可以迅速追赶上先行者。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迅速赶上先行者,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这种赶超变成了急功近利,那么就必将是充满崎岖坎坷的道路。1801-1851年,当英国从简·奥斯汀笔下的农业国转变为查尔斯·狄更斯笔下的工业国时,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3%,英国完成人类近代史上的工业化花费了一个世纪的时间。1870-1913年,美国实现类似的转变时,其人均GDP年增长率为2.2%。而美国从“爆发户”真正成为一流强国也经历了百年沧桑。1953-1973年,日本创造出人均GDP8%的年增长率,号称为“阳光下的新事物”,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一个经济曾经达到过如此高的增长率,但至今仍难说日本和美国等已经并肩前行。可见赶超的艰辛。欧美国家花费了数个世纪才使得人均收入超过了2000美元,而很多亚洲国家用了不足50年时间就达到了。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这种思路也有致命缺陷:1、“拿来”会产生排异反应,西方市场架构中的契约、信用和个人负责精神碰到“亚洲价值观”就变形,从而导致淮橘北枳,例如西方商业银行制蜕变为日本银企勾结的主银行制;西方股份制蜕变为日本法人交叉持股制等等,这些变形都被掩盖在“具有本国特色”的借口之下。2、“拿来”会使亚洲缺乏创意,模仿和学习西方较之独立摸索当然省事,但习惯于此则可能产生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贫乏,换言之,因为你有了游泳教练并学会了游泳,反倒使得你根本就没有留意原本可以乘舟而渡的便捷了!3、赶超到接近先行者时,作为后来者突然会陷入到“无航标”的茫然之中。这在80年代的日本尤为突出,当年美、欧、日几成三足鼎立之势时,日本迅速地迷失在无榜样的困惑中。亚洲国家在看到所谓“后发优势”的同时,是否可以时刻提醒自己这其实就隐含着“后发劣势”(BackwardnessDisadvantages)呢?
关键词:网络盗版 立法经验 借鉴
一、日本法律的先进性
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全方位司法改革,在诸多改革措施中也包括了知识产权审判制度等。国会于2002年通过了政府制定的《知识产权基本法》,为“知识产权立国”提供了法律保障,并相继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2004年,日本又通过制定《知识产权高等法院设置法》及修改《法院法》建立了知识产权高等法院,为有效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更好地维护知识产权提供了有利保障。但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也使得日本文化产业遭遇了网络盗版的强烈冲击。为此,日本于2010年初颁布了新的著作权法。同时,自10月1日起,根据日本最新修订的著作权法,从网络下载未经授权的音乐和影像文件,可能面临2年以下拘役或20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修订案还规定从防 拷贝DVD中压缩影像文件到个人电脑终端也属于违法行为。
二、我国的问题
与日本相似,侵权、盗版问题也已成为中国产业发展的一个巨大障碍,知识产权意识单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立法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强也是盗版屡禁不止的症结所在。在我国的动漫产业保护与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侵权判定标准不易掌握
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对动漫产品进行低成本、高质量和无限次数的复制, 并将其传送给其他用户, 或上载至网络站点供人自由下载。有些电视播出机构也存在播放盗版情况。而创作者对于打击盗版又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侵权人往往对原作品刻意进行某些程度的演绎, 导致侵权判定标准不易掌握, 创作者不敢贸然。
(二)执法力度不够
司法与行政执法并行是中国版权保护的特色。目前中国版权刑事执法工作体制不健全, 一方面, 法律规定的赔偿额较低, 难以起到威慑作用。另一方面, 相关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版权犯罪的受理机制的启动存在技术障碍, 侵权行为受到刑事制裁的还为数不多。行政执法上三缺现象严重, 普遍存在机构不健全、物质无保障、执法缺手段、技术的问题。同时, 授权管理与行政执法一体化的体制不利于监督和制约。
(三)知识产权立法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配套法规和规章缺位, 法律制度前瞻性不够, 还不能完全适应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和高技术发展的要求。动漫产业市场的确立, 要求动漫产业的政府管制必须建立在完备的法律制度基础之上。版权、形象权等知识产权是动漫产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只有对创意成果给予严格的法律保护, 才能建立利益回报机制。从根本上维护动漫产业的正常运转, 目前我们政策对这方面还不够细化, 而在网络时代对著作权的有效保护缺失更为严重。
三、我国借鉴日本法律措施的可能性
与日本类似,动漫产业也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辉煌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与欧美国家注重个性培养,创新能力极强的特点不同,中国与日本同属于具有鲜明特色的东方国家,一方面抑制个性,另一方面又非常重视创意产业的发展。与日本相比,尽管中国并未从21世纪初就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立国战略,但自2008年开始,同样制定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部署,推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深入有效开展。尽管中国在动漫知识产权立法与执法上已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面对网络盗版日益严重的现实。仍需要借鉴世界有关国家动漫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基本经验,以适应动漫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而日本作为动漫大国,正是我国借鉴学习的有利对象。
四、打击盗版相关的配套法律完善
打击网络盗版要取得实效,切实保护动漫产业的知识产权,在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政策的基础上,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我们从日本的成功经验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适度放宽文化产业市场准入条件
2007年,美国在WTO就盗版和文化产品进口限制问题中国,认为中国对于美国文化产品的准入政策使得盗版盛行。随后,国家版权局新闻发言人就此表示了强烈不满,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尽管市场准入并不是盗版泛滥的主要原因,但目前中国每年仅允许输入20部美国电影的规定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也造成了一定的问题。因此,与日本相比,适度放宽文化市场准入条件无疑是打击网络盗版的有效途径。
(二)发挥民间社团的作用
为加强知识产权意识和人才培养,日本政府出巨资,发挥知识产权研究会、发明协会等社团和民间组织的作用,编辑出版了系列针对不同对象的知识产权教材和辅导读物,普及打击盗版的观念。而“公众的版权认识水平决定着中国版权保护水平”。为了把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到产业战略层面,为民族动漫产业创造出良好的发展氛围,建立并发挥民间社团的作用,增强知识产权的宣传普及和培训,提高公民的反盗版意识,是打击网络盗版工作的当务之急。
(三)发展反盗版相关技术
网络侵权案件常常设计一些专门的网络技术问题,而这些技术问题通常是法官所不熟悉的,因此进一步发展反盗版相关技术势在必行。日本的EVD防盗版技术作为目前唯一一个已经产业化的高清碟机方案,保护知识产权的技术就防长出色。08年日本的公共广播电视公司日本广播协会(NHK) 推出了一套新系统.该系统将隐蔽的标识符植入电影,从而能够追踪在互联网上的盗版作品。相对日本而言,中国在相关技术方面的突破则比较少,难以从源头上消除盗版也为中国打击网络盗版加大了难度。
参考文献:
[1]《日本知识产权民事诉讼制度及其启示》.陶建国,吕文巧(2012)
[2]《动漫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西方经验对中国的启示》.邓林(2009)
关键词:主导能见度;ARIMA;BP神经网络;时间序列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9-7064-04
能见度反映飞行员的视程大小,决定着飞机能否正常起飞和着陆,它是保障飞行安全的主要气象要素之一[1]。主导能见度是观测点四周一半以上的视野范围内都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1]。成都双流机场的主导能见度月均值来源于数据库中存储的民航气象观测月总簿中的主导能见度时次数据,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①可供分析的数据量大。主导能见度数据的采集从1986年1月1日1点起至今每天定时采集,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据。
②可靠性高。主导能见度数据的采集是气象观测的工作内容之一,错误和缺失值少。
③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大气透明度、目标物亮度和观测员自身状态等因素都对气象观测员采集主导能见度有影响。
主导能见度是影响民航飞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主导能见度月均值的研究有助于在较大时间尺度上了解和把握主导能见度的变化规律,为在缓解航班延误和减少飞机复飞等方面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本文采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成都双流机场的主导能见度月均值的建模,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并使用该模型做了成都双流机场的主导能见度月均值的预测。
6 结束语
通过对成都双流机场历年主导能见度月均值的分析,建立了ARIMA和BP神经网络的混合模型,使用该模型做了预测,发现随着预测时间的延长,误差逐渐变大,但2年内的预测结果比较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 周建华.航空气象业务[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19-21,80-82.
[2] 阿兰·F·祖尔. R语言初学者指南[M].周丙常,译.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71-78.
[3] 菲尔·斯佩克特. R语言数据操作[M].朱钰,译.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21-160.
了解草原上的光线特点
草原有一个特点,即景物反光率比较平均、色调比较一致。如果用光选择不好,加之DV对相同色调表现层次不丰富这一特性,极容易使景物内部结构线条不清晰甚至消失,画面表现平板无力,缺少变化。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出现,拍摄时最好选用低角度的侧逆光,它有助于表现景物的轮廓线条,形成明暗影调起伏,拉开相同颜色物体的色调反差,并能产生投影效果,丰富画面的影调层次,使景物更富有立体感。阳光低角度时刻通常也就是日出、日落时刻,光线色温偏低,色调偏暖,使丘陵和草原的色调更为丰富,黄色的沙漠和高原暖调更为浓重。若以顺光拍摄,那种平沙万里、平板一块的画面是很难令人满意的。沙漠、草原等景物一般不适合在阴天等漫射光条件下拍摄,因为在阴天很难通过光线形成景物的明暗反差。阴天灰暗偏蓝的光线,会使整个画面缺少明亮物体,色调偏蓝偏暗,给人一种压抑、沉闷的感觉。
若干实用拍摄技巧
1、用摇摄拍摄大草原。摇摄用来拍摄大草原,可以用在你所拍摄的草原游记的开始,就像一段开场白,依次来介绍事件所发生的地点以及主角人物所处的位置和环境。在拍摄时经常会碰到一个画面无法将景物的全景拍摄进来,这时候可以将DV由右到左或是左到右的扫摄。拍摄方法为:在划定拍摄的范围以后,先从预定“最后”的画面一直移向设定为“开始”画面;然后只转动腰及肩的部位,双脚却原地不动,确保摄录时不会超过早前划定的位置;接下来就可以拍摄了,您可以先在“开始”的地方先摄录最少5秒,然后用摇摄的方法开始摄录以后的画面,这样可以令观众看清楚摄录的地方,若一开始移动得太快,观众很容易便会错失了。然后以弧形的角度转动身体进行摄录。摄录到“最后”的画面时,同样要多摄录大约5秒的时间,让观众认知这是画面的最后,才不会出现太突然的情况。
2、用跟摄拍摄骑马镜头。草原上最大的亮点就是骑马了。用跟镜头可以连续而详尽地表现马在奔跑中场景,它既能突出骑马的人,又能交待他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它用画框始终“套”住运动中的被摄对象,将被摄对象相对稳定在画面的某个位置上,使观众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视点相对稳定,形成一种对动态人物或物体的静态表现方式,使动体的运动连贯而清晰,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动态中的神态变化和性格特点。
3、拍摄一些特色场景。如茵绿草中,笑颜灼灼的野花挥舞着嫩花苞的拳头打滚、嬉闹,一夜之间被雨水洗亮的绿色铺陈得迷离而芬芳等。在草原上背着DV走很远,策马信步,在满眼黄花里寻觅席幕容笔下不能相忘的草原清香,那是多少震撼心灵的畅快啊。
拍摄草原风光影像时,在无垠的草原上,点缀些浅色的白羊和深色的马、牛等牲畜会给画面增加生气。在拍摄大群牲畜时,要选择高角度。取景时最好把地平线放到画面的五分之一处,甚至放到画面的边缘之处。切莫天空草地各占一半,为避免牧场给人以空旷之感,可有意识地将弯曲的河流、沼泽安排到画面之中,它不但能美化构图、丰富影调,还可给人一种水丰草茂、生机盎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