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命的追求作文

生命的追求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命的追求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命的追求作文

生命的追求作文范文第1篇

每一个生命,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要实现它,就要去追求。

一只小蚕,为了生子产卵,不断地生长,褪下一层又一层旧皮。为了繁殖后代,它要吐出一条条比头发还细的丝,将自己包在丝团里。经过十几天艰难的岁月和折磨,小蚕终于蜕变成了一只蚕蛾。它要用小嘴咬断一根根一层层密密的细丝,从“小窝”中艰辛地爬出来。出来后,它要马上和公蛾,并产下一颗颗生命的种子。在产卵期间,它要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产完卵后,它就会安静地死去。这,就是一只蚕的一生,一只蚕对生命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个愿望,它要去不断地努力,不懈地追求!不论有多少困难在眼前,它也要顽强地坚持下去!

一只小小的生命都有如此大的愿望,并去追求。生命就是这样的,何况人呢?

我想:生命的勇气和生命的价值就应该如此吧!朋友们,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去实现属于我们的生命追求!

广东广州天河区天河区龙口西小学四年级:吴倩婷

生命的追求作文范文第2篇

1 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加强生命意识的渗透

有些内容如果教师不去强调,学生有可能一生都不会意识到。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落实这部分内容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学会珍惜生命,懂得尊重生命,如何面对生命过程中的困难。生命力是无比强大的,任何拥有生命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负责。小鸡在蛋壳里孕育了生命,当它的生命成熟的时候,它就会自己破壳而出,然后是奋力的挣扎站起来。企鹅妈妈教企鹅宝宝游泳的时候,是把它扔进大海里,任凭海浪的冲击,自己去体验游泳的技巧。海龟孵化出来,它要靠自己的力量游进大海,历经艰险与磨难,然后才能走进生命的历程。这些现象说明生命具有主体意识,生命是靠自己完善的。

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多么短暂,如何使之有短暂的美丽?我们热爱生命,但生命的旅程也有许多险峻的悬崖和无法把握的风险,我们是否也愿意为了生命短暂的美丽,而甘愿奉献拳拳爱心、殷殷心血,甚至不惜牺牲来铸就人生永远辉煌的特质?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波折,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遭流放,处在不幸的逆境之中,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并用诗歌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我们今天碰到困难,更应该迎难而上,满怀信心地去征服困难。除了语文教材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扩展视野,领悟生命的内涵。在教学完相关的有关生命的几篇文章后,可让学生到课外去读有关生命的文章,然后全班交流、展示。不仅让学生更多的读了这些美文,陶醉于那优美的遣词造句中,更是让学生又一次被那些字里行间所透露的对生命的渴望所震撼。从而关注自我的生存价值、完善自我、充实自我。

2

加强作文教学中生命意识的渗透,学会善待生命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解放人的聪明才智和心灵、精神,尽情地释放人的才华、灵气和创造力。因此以人为本,从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角度实施教学策略是素质教育对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师要以尊重学生的生命为前提,尊重他们的情绪、意愿和来自生活的各种体验,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习作的主人,真诚地袒露心迹、热诚地拥抱人生。从学生的交际需要出发,每次作文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写,写给谁看,从而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努力创设多维度、多层面、多样式、多对象的沟通情境,让学生在与社会的各种关系的积极交往中,学习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思想和情感。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动力。”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采用赏识评价,努力为学生创设成功的快乐。如优秀习作展评,推荐报刊发表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写作的良性循环,让学生爱写乐写,使作文成为学生生命自发的需求。?我们还要提倡学生更多的去接触大自然,鼓励他们观察自然植物,关爱家中的动物,考察一般生物的生命过程,然后写成文字。如此这样坚持写观察周记。既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从中体会到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爱。

3 关注教师精神生命的成长,以生命意识影响学生

语文生命教育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同时,也应把教师精神生命的成长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传统教育常常以“蜡烛”“人梯”“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比喻教师,赞扬他们默默奉献,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而这也成为许多教育者追求的最高境界,确实,把爱毫无保留地给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造就每一个学生,这是教师的天职,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均是如此。而一个时期来,教育忽视了教师自身的生命体验和感受,少了情和爱的获取和注入。少了情感的交流,而以单纯的责任来诠释教师职责的全部,这就容易让教师产生一种被尊重的内心需求,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一种潜意识里对师道尊严的渴望。于是,教师的权威作用发挥得就要过分了,有时候,教师的这种作用就成了一种桎梏,束缚。“教师是精神生命的创造者”是个真理,但这一真理有两层含义:教师是学生精神生命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自己的精神生命的创造者。只有教师自身生命意识的觉醒,真正回归人,教师才能充满生命活力,才能用生命去感悟生命、撞击生命、激活生命、温暖生命、滋润生命,从而以自己的生命体验为人师表,并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

生命的追求作文范文第3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展示生命的原生态,鼓励学生大胆地写,有个性地写,写出生命的真实。习作教学应还生命以本色,将学生置于个体现实的生命事件中进行体悟、创造,追求习作过程与生命活动过程的和谐统一,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明确目的,突出习作需求的原生态

平时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日记,学生都把它们当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作文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成了目前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的直接原因。因而,要想彻底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在学生中培植“作文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存在,作文为生命的成长与发展而存在”的习作理念。在开始教学习作时,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一点,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写作文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可以锻炼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为抒发自己的情感,为与人交流而服务。同时,这些日记、作文保存下来,也是自己成长与发展的记录,是自己宝贵的财富。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自觉地付诸实施,他们才有可能认识到习作是自己的事情,才会从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最终喜欢作文。

二、大胆放开,形成习作内容的生态场

叶圣陶先生指出:“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德国哲学家狄尔泰强调,生命的历程即体验的过程。而我们在习作教学中,有时总是局限于教材要求,教材中要求写什么就写什么,教材中有什么题就以什么为题,命题空间狭小,要求僵化单一,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束缚了学生作文的手脚,造成学生看到题目感觉无内容可写,不会写。如果指导不当,还会使学生作文时形成心理障碍。要让学生喜欢作文,写出原生态的作文,教师就要撤销这些人为的条条框框,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蓄来选择作文内容,自由倾吐,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使学生积极、主动、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只有做到如此开放,学生习作内容的生态场才能构建起来。所以,除了每单元的大作文,我根据要求适当调整放宽要求外,平时的小练笔,我一般不规定题目,而是让学生自由选题写作,体裁上也不硬性规定,在时间安排上,只规定上交的期限,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日记之类,学生还可以用漫画、插图等来表达。

三、学会宽容,保持学生习作的生态味

冰心说过:“能表现自己的文学,是创造的、个性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趣味的,是心灵里的笑话和泪珠。”想说什么、写什么,教师要让学生自由选择,给学生表达的自由,让学生写自己的心里话。然而,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不敢写真、不愿写真等种种心理,还有的干脆抄篇文章就交过来了,如果不及时纠正,任其发展会导致学生形成写假话、谈空话的习惯,甚至会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宽容、接纳和赏识每个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写真话,使学生的习作保持原汁原味,而不都按教师的要求和想法进行修改,把作文改得面目全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师只有宽容,才会使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无论学生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学生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这些真实的感受是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童年趣事》《老师不在场的时候》《成长的烦恼》等。勇于解剖自己,向读者真诚地表白心迹,流露真情,这样的作文才感人,学生也可以消除害怕写真、羞于写真的紧张心理。作文后,教师应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的作文,对敢于写真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指出他们最大的优点是敢于写真,表达真情实感,使文章真实感人,从而带动和促进其他学生也乐于写真。

生命的追求作文范文第4篇

现实生活中引起人们感悟的东西不外乎生活(包括林林总总的具体事物)和文字。

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演绎着鲜活的故事,我们平时要多观察,勤思考,不断发现生活中新鲜的故事与动人的细节,然后经过加工处理,把它储存在大脑的材料库里以备使用。但现实生活毕竟是感性的、芜杂的,甚至带有偶然性,如何进入我们的作文视野,成为“于我心有戚戚焉”动人心弦的篇章,还需要一个再加工的过程,而感悟的重要作用就是提纯的艺术。生活中的材料是信息获取者发现的,是他独特的体验。临场写作时,根据作文要求和主题表达的需要,把这些材料从大脑材料库中调取出来,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再处理,再加工,写在作文中,自然就能切中作文评分标准中“内容丰富,材料新鲜”的得分点。人们常说:“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世事奥妙,天地玄机,尽藏蚁动风摇之间。清人袁枚有首诗写道:“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生活”之表现在作文中,是具体的、实在的,一片树叶、一块石头、一首歌曲、一丝味道、一份触觉、一个平凡的人、一件身边的小事或是一个场景等等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因而这也就成了观察、感受、思考的具体对象。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一景、一物、一画面,如果你用独特的目光去审视,就能读出全新的意境: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一群蚂蚁能抬走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能滴穿岩石,那是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从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含羞草默默地收回叶片,那是在告诫我们切莫张扬……

“人是能思想的芦苇”(法国・帕斯卡尔)。我们读书,要读出人生哲理、时代变迁,要读出科技进步、文明发展,要读出人情冷暖、社会变化。既不能死读书,也不能读死书。应把书本理解透彻,使知识活在脑中。几何证明所用的思维方法,使我们懂得了思维变化的规律:牛顿定律的发现,向我们体现了认知精神:海平面不断上升的自然现象,给我们说明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至于语文课本和课外阅读,更不必多言。《庄子》中的《秋水》《逍遥游》和鲍鹏山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让我们领悟到道家“生死齐一”的自然生命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和《归园田居》让我们感悟到“自然与生命的和谐”;沈从文在《边城》中构建了一个未被现代文明浸染的封闭的湘西乡村社会,勤劳、善良、朴实、勇敢的乡村人安分守己的生活着,作品中表现的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是那么地和谐优美、纯净本色,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是那么地至善至美、栩栩如生,作品所展示的故事情节又是那么地真实明了、凄美落寞,让我们领悟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些感悟,不仅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更能促进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同时也是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鲁迅先生说得好: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这就清楚地阐明了阅读感悟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读毕淑敏的《提醒幸福》,有的学生便情不自禁的提笔写了以《幸福》为题的作文。有的认为有父母的呵护就是幸福,有的认为在学校得了好成绩就是幸福,也有的认为拥有真挚的友谊是幸福,甚至于人为春风飘拂、阳光和煦也是幸福。最后悟到幸福是无所不在的,关键在于是否用心去体验,用心去领悟。这样,从阅读到思考,由思考到感悟,由感悟到创造,整个学习过程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也。研读《我与地坛》这篇课文时,我和学生一起着重理解和品味那些充满真情的语句,如“一心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这句话最关键之处在于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痛苦心理的感受,是对母亲的深切理解和爱,以此来揭示母子之间各以对方为重的纯真感人的深情厚意,极具感染力。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变“怕写”为敢写、想写,后来有很多学生在周记中都写出了感情真挚的好文章。

生命的追求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表达 作文 真事 真心 真理

现在,许多学生作文中的造假现象相当严重,鲜有真实感受的表达,缺少真实思想的支撑,没有真实情感的宣泄,作文只能造假,因此,强调“心”真、“理”真、“事”真,对于改变作文现状,就显得尤其必要。

一、真事

许多学生都认为生活单调,没有事情可写,因此他们要么编造,要么借用作文选上的材料,稍加修饰,以此来应付作文,作文成了造假的工具。其实,学生只要盘点一下生活所赐予自己的素材,可写入作文的何其多,只是他们没有勇气去写那些真实的事。他们写《真情》时总喜欢写爸爸、妈妈如何地关爱“我”,却不敢表露爸爸、妈妈的关系其实很坏、很僵,甚至已经到了要离婚的地步的事实,不会表达此刻的“我”的矛盾复杂而又痛苦的心理,以及由此产生的依恋、希望之情。如果这里的假设是事实,只要学生把它表达出来,字里行间传递的就是至真至诚的感情。正是这些在内心不断品尝,并且只有自己才能品尝出滋味的东西,恰恰浓缩着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浸透着最真、最善、最美的感情,恰恰是作文中最需要的东西,而且是最能打动人的东西。我们做讲的真事正是那些健康的、隐藏于内心不愿意示人的却又是需要勇气才能表达出来的事情,所以应让学生大胆地突破人为设置的心理防线,让作文装上一个秘密、写出一段心事、道出一种苦闷,袒露心迹,表达自我的真实。它不仅使作文教学的方向得以纠正,更使作文真正地走向学生的心底,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一种表达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写这样的真实,其实是在恢复作文的本真状态,是作文呈现出生命底色。

二、真心

童心如蓝色的天空,明亮纯净。作文理应绽露这抹蓝色,这蓝色理应闪现在作文的每个细节里,尤其是内心感受里。但有些学生在叙事写人、描绘自己的内心感受时,总会拿崇高而虚假的话装点文面,以示其道德之高,比如写到困难挫折时,总会战胜之,其心理活动大多为翻雪山过草地的英雄行为和、等英雄人物如何鼓励自己激起勇气走出困境之类,而其言并非他们所想、所感。这类文句充斥着大量学生的文面,作文雷同、虚假、造作,难现一颗纯真的童心。因此,学生敞开真心,描述那种来自心灵深处的震颤,状写那份滚动在内心的事实,无疑作文也就闪烁生命的光彩而使读者感知到一颗心的真实跳动,作文也就有了感人的力量。心灵的颤动总是美丽而感人的,每个人的心底都隐藏着这样的“美丽”和“感人”,只是学生在作文时不敢拿出真心,总担心这种心灵的真是消极的,会削弱文章的主题,所以宁可写得虚假,也要显示主题的积极向上,正是这种方向性的错误才造成了作文的空洞、干瘪。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有必要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自己真心的跳动,从中寻找写的冲动,勇敢地再现其真实的内心活动,这样作文才能负载真情实感。只要是健康的“真”,又何愁它不会感动他人,引起他人的共鸣?

三、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