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比尾巴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游戏教学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1-052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为抽象思维,这种思维的转化,没有想象的展开是不可能实现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指出,数学游戏是促进学生认知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为思维的创造性、流畅性和灵活性奠定基础。那么,如何将数学游戏有效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呢?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求知兴趣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的本质是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求知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课堂情境的营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设置游戏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带领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展开数学探究。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游戏情境:出示一个正六边形和一个正方形(如图1),两张图片拼起来是一只可爱的猴子,现在固定正六边形不动,将正方形沿着正六边形向一个方向转动,我们看看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被这样的教学悬念调动起来,很快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正方形开始转动时,猴子的尾巴断了。此时我追问:如何才能将猴子的尾巴重新接回呢?需要转动几次?这个悬念设置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大胆猜测,有的认为是6次,有的认为是12次,还有的认为是22次,到底哪个才对呢?于是,学生展开验证,转6次,尾巴没有接回,转到12次时尾巴又接回了。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什么规律呢?学生的好奇心一触即发。
教师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课堂充满悬念和趣味,为学生探究真知提供了动力,也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设计游戏操作,形成直觉感知
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的最有效途径是动手操作。只有从直接的操作中,才能获得最直观真切的个人直觉经验,从而激活数学思维,使之得到思维的提升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操作,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明化、形象化。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时,第一次游戏(正六边形+正方形)是我进行演示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动手操作才能加深直观认知。为此我设计了动手操作游戏:出示大屏幕,让学生看看图形是几边形和几边形(如图2),想一想需要转动几次才能将尾巴重新接回。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猜想,然后进行实践操作,并将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和验证。此时我问学生:和第一次游戏相比,这次游戏中什么条件变了?什么没变?学生的注意力被引向数学思考。学生认为,从多边形边数看,第一次游戏中6和4不互质,第二次游戏中8和5互质;从接回次数看,第一次的数值比较小,第二次比较大。通过比较和思考,学生对这个游戏有了直观认知,揭示了游戏背后蕴含的有趣的数学规律。
教师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游戏,帮助学生形成直觉感知,为学生从不同情况的接回次数中归纳和发现数学规律做好了铺垫。
三、发现游戏规律,建构数学模型
教育家斯宾塞指出,教学是从直观开始,以抽象结束。在教学中,建模的过程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数学建构的过程。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引导发现游戏规律,进行必要的数学抽象,建构数学模型。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时,我让学生总结两次尾巴重新接回的游戏,看看发现了什么规律。有学生认为,两个图形边数相乘就能得到尾巴重新接回的次数,比如4乘6等于24,则24就是尾巴重新接回次数中的一个。也有学生认为,虽然两个图形的边数相乘能够得到一个重新接回的次数,但还不完整。比如,12、36都是能重新接回的次数,它们既是6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此时我追问:“尾巴接回的奥秘是什么?”学生最终发现,接回次数就是两个正多边形边数的公倍数,而第一次接回的次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引导学生对游戏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发现规律,获得了程序性的知识,有效建构了最小公倍数的数学模型。
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在理解上往往会有偏差。面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是回避、遮盖,还是“盯住”学生在学习中所出现的错误,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并找出原因,寻求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纠正错误,是每一位教师都要面临的抉择。作为教师,要将学生的错误视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要允许学生出错,更要将学生上的错误作为促进学生情感、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
一、善待学生,珍视学生错误
面对错误,是斥责还是欣赏?华罗庚说过:“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阳光心态对待学生的差错,用放大镜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出错的学生一般属于学习上的弱势群体,课堂上教师应多加关注,学生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
面对学生练习时出现的种种问题,我没有回避,更没有斥责出错误的学生,而是说“课堂是你们可以出错的地方。老师希望大家能一起来讨论,分析错误的原因。如果大家什么都懂,还要我这个老师干什么”,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错误,容忍自己和同学出现的错误,将其视为成长的必然。
如何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呢?例如,在学生做课外阅读练习时,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我并没有先入为主、苦口婆心地向学生讲解,而是给学生创造了自主探索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反思中加深对阅读练习方法的认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互补,提出改进的策略,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正因为重视学生的错误,并让学生主动寻求改正错误的策略,最终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
二、巧妙引导,引发探究意识
课堂中的许多错误其实都是极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中有价值的错误资源,巧妙地引导修正、辨析错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进行更为合理的知识建构,同时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的真知灼见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绽放。
例如,在指导学生把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有这样一道题: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有位学生按一般改法把引号中的“我”改为“他”,这样一来,这个改后的句子出现了好几个“他”,使这个句子成了一个指代不明的病句。这时,我敏锐地捕捉到了学生错误中的“合理成分”――当句子中出现指代不明的情况时,要怎样进一步修改句子。所以,我的一句“你平时一般的改换转述句的方法掌握得还好。大家看,改后的句子是否通顺呢”既使出错的学生紧张的心情得以放松,从而“稍稍抬起头,眼睛里透出一丝光亮”,又为其他学生提出了探究新问题的方向。在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中,懂得了出现这种情况时,如何修改的方法,使错误也成为探究的资源,成为思维训练的载体。这时,我再一次关照了出错误的学生,用真诚的话语,使学生认识到错误的价值,从而扫除了笼罩在心灵上的阴霾,重新找回了自信。
三、允许出错,培养创新思维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课堂,是学生可以出错的地方,学生出错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没有错,也无所谓正确,无所谓比较,无所谓研究,也无所谓发展。出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让出错,或是出错了不予关注。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就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形成和积累的。
例如,在《比尾巴》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句子来编一句儿歌,大家都是围绕课文“比尾巴”,一生说成了“比脖子”。明显的,这学生岔题了。但我没有死板地抱守原有的思路,灵机一动就让学生围绕“脖子”编,这么一来该生其实起了示范作用,大家的思路大大打开,不但可以比尾巴、脖子编曲儿歌,还可以编“眼睛”“耳朵”“脚腿”……其实想一想,学生比“脖子”又何尝不可,课文写动物比尾巴就是为了引导孩子扩大见识,认识不同动物的特征,发现情趣,获得内心的愉悦,学生比“脖子”不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吗?学生不随大流想到“比脖子”,是学习课文后获得启发,产生了模仿的欲望,这是一种可贵的创造。如果我随便地否定了该学生的表达,那么幼小心灵闪现的一次创造火花就被浇灭了!
四、认真对待,在错误中淘金
关键词:培养兴趣 教好方法 解决问题
对于智力中等的学生来说,学好高中数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面对这样的学生执教十余载,渐渐感觉到数学教学分三步走效果颇佳,具体来说应是:
一、培养兴趣是前提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要想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不仅要利用好自己所学的数学专业知识,还可以把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画图、文学、艺术等知识糅合到一起,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以培养学生的兴趣。
1.利用简笔画,趣化课堂内容。俗语说:“几何头,代数尾。”对于立体几何起始阶段的学习,同学们往往感到困难。我以高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现状为前提,在讲新课时,没有直接讲概念,而是先画了一个简笔画,让同学们猜一猜是哪一种动物。同学们的热情一下高涨起来,有的说是小猫,有的说是小兔,一时之间,争论不下。我给同学们提示道,仔细想一下,兔子和猫的尾巴一样吗?俗语说:“兔子尾巴长不了。”那么它是哪种动物呢?同学们齐声回答:兔子。然后我又画了一个小猫的简笔画,让他们认真观察,里面有哪些几何图形?同学们很有兴致地指出,并且是争先恐后的,我就趁势告诉学生立体几何的学习并不难,几何体就是由你们熟知的平面几何图形构成的。这样本来令人头疼的立体几何一下子简单化了。
2.与学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人常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确如此,只有及时与学生沟通,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才能让他们发现:看着枯燥无味的数学原来如此有魅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多看学生优点,少找学生的缺点;多夸奖,少批评。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回答问题又快又好,做题准确无误时,我经常重复一个动作,那就是对他们伸出大拇指。你还别说,效果比口头表扬好得多了。在课下,我也不忘借批改作业与学生交流,及时表扬。我会舍弃那种没有交流的单纯一个“好”字的作业批改方式,而是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作业做出不同的批语。譬如,对于作业做得好的学生,批语是:“你是个聪明的男(女)孩,肯学、会学、乐学是你的优点,今天你的作业老师很满意,再努力加油呀!相信你的成绩会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对于那些作业做得不太好的同学,一般我也不会给予打击,我会给他们提一个很好的建议,比如:“你的数学其实学得很不错,如果再认真细心一点会更好的,OK?”当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自有其特点,除培养学生兴趣外,教给他们方法很重要。
二、教好方法是关键
“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学习方法就是锋利的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很注重学习方法的教育,并不吝惜时间和精力教育学生要学会预习和动手,因为这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1.教学生学会预习。预习就是使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为上课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学会预习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关键。在预习时,我们要掌握预习的基本方法,即“读、画、写、查”,“读”――读教材。领会教材大意。然后根据学科特点,在反复细读,如:数学概念、规律、例题等逐条阅读。“画”――画重点。将一节内容的重点、规律、概念等画下来分别标上记号,以帮助上课听讲时记忆。“写”――写看法。“查”――检查效果。合上书本思考刚才看的内容,哪些一看懂,哪些模糊不懂,然后做课后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
2.教学生学会动手,即“做好笔记”。学好高中数学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转变和改进,而学会动手做好笔记无疑是非常有效的。“善于做笔记,是一个学生善于学习的反映。”这是我教育学生动手学习数学常说的一句话,而在动手学习的内容方面,我则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尝试。一是记疑难问题。二是记思路方法。三是记归纳总结。四是写错误反思。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聪明人不犯或少犯同样的错误”,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红笔加以标注,以警示自己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在反思中提高。
三、解决问题是目的
雪花飞舞的时节,放飞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充实,看时光匆匆的溜走,忙碌的XX年年也飞快的离我们而去。XX年年,这是我踏上教育岗位的第五个年头了。五年,人生有多少个五年,多少的青春啊!青春总会流逝的,可以用来虚度,也可以用来奉献,我是怎样度过这宝贵的一学期呢?
首先,在这学期里,我担任中班及小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在抓好班级英语教学的同时,还配合老师们做好全园的英语教学工作,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学习英语的氛围,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与教师及其他教师一起学习英语100句,使幼儿一日生活中能贯穿英语日常口语,提高师资英语水平,从而达到全园上下人人学英语,人人说英语,使我园幼儿沉浸在学英语的快乐中。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或许是农夫的写照。而对于教师,特别是县幼教师的写照,那便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进入县幼的一年半以来,那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个个精彩的观摩活动,使我更懂得了“累”字的内涵,懂得了“爱”字的结构,懂得了该怎样去教我的孩子。幼儿教育事业是一份需要用爱去耕耘的事业。在全社会呼唤师德的形势下,我有这样一份以爱为主题的工作,我爱我身边的孩子,我爱我的工作。在工作中我常常会这样想:“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就不会为孩子暂时达不到标准而急躁,不会为孩子不小心犯错而指责,有的而是理解,宽容,尊重,爱。“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孩子是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县幼的教师,当然更应该做到这一点。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爱的力量是神奇的,它可以不断地挖掘,好似泉涌。 因此,我总是毫不吝惜地将我的爱播洒给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沐浴在爱的泉水中,愉快地学习、生活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能认真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课前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准备好丰富有趣的教育活动,上课时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给每一个孩子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注意给胆小的孩子多一些爱护,给注意力易分散的孩子多一些鼓励,给体弱的孩子多一些照料,给能干得孩子多一些挑战。课后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直以来,提升教育智慧,打造有效课堂都是我们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梦想,大家都在用各种方式去探索,实践,而教学阅读研讨课可以说是展现自己实践成果的最好方式,11月18日至23日,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群读类学”阅读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9位老师都展现了自己独有的风采。他们有的立意创新,有的勇于突破,有的扎实有效,彰显出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聚焦课堂谈教学
1、参与面广,效果良好。
年级
教 学 内 容
教师
一年级
《影子》
一年级
《比尾巴》
二年级
《从现在开始》
二年级
《风娃娃》
三年级
《古诗两首》
四年级
《古诗两首》
五年级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六年级
《跑进家来的松鼠》
六年级
《我的舞台》
本次研讨课活动,所有的语文教师都是提前准备、积极备课、勇于参与,运用新型教学设备来设计课型。教师们不仅听课积极性高,而且评课时也是一针见血地进行指导和纠正,给授课教师提出宝贵的课堂教学建议。
2.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一直是小学语文教育一个最为重要的课题。综观小学生的阅读实践,有着太多值得我们担心的问题。在多数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普遍存在电视替代书籍的慵懒阅读行为,浅尝辄止的敷衍阅读行为,只爱口袋书、漫画书的偏食阅读行为,只读作文选的功利阅读行为,随波逐流的盲从阅读行为,以及无“法”可依的浮躁阅读行为等现状。因此,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要改变这一现状,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型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构建以培养学生自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的“自主阅读”模式。“自主阅读”的教学思想,就是要正确确立阅读教学的目标、方式,把重“理解”的教学转变为重学生阅读的教学;把重教师的“教”转变为重学生自主的“学”;把单一的问答式教学结构转变为多种形式的互动式和自动式教学结构,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实现阅读课教学效益的提高。 本次活动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很好地彰显了这一特色。
3、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目的应当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以文本为依托进行训练,以达到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高,这在我们这次的活动中体现很明显,如:自学能力、写作能力、识字写字能力、合作能力、抓关键词阅读文本的能力、评价能力等等。老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根据学段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这是难能可贵,同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下面仅以“朗读”举例说明。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读就是培养语感最积极有效的刺激。朱作仁教授曾经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本次活动中,大部分语文教师都能以读促悟,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或抓关键词句(重点词语)来反映人物或景物的特点,这点做得非常到位。如:龙娣、王希玲、张玉带、柯湘等老师在朗读方面充分体现了“以读促悟、边读边悟”的语文教学理念。每位老师都能带领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从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中去感悟课文、感悟人生。“读”中尽显语文课堂魅力。
4.重视激励评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例如柯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而是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水平进行评价,“读得有感情,把作者心情都表达出来了。”张老师的“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师采用鼓励、引导、点拨、开窍。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陈老师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另外,王老师还特别注意鼓励学困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质量上不提太高的要求。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5、听评课扎实有效,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为了使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更好融合,以评促教,教学相长。本次活动学校在研讨课完毕后,还在组内安排了互动式评课活动。上课教师谈上课思路,教法学法,教学反思,听课教师畅所欲言,既肯定执教老师亮点,又诚恳地提出了商榷之处,使听课、评课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1、学段特点体现不够明显
在本次研讨课活动中,因为对于新课标学习不够深入,理解不够到位,因此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根据自己本年级的学段特点来合理备课,在课堂中出现了问题过难,学生冷场或是问题过易,学生没有思考的难度等不足。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重质疑的层次感,难易度要适中,将想问的问题用最佳语言表达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问题的能力有所掌握。
2、交还自主权,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