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年突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繁峙县繁城镇笔锋村青年突击队,成立于xx年1月,现有队员11人,其中党员人,团员人,平均年龄岁。xx年这一年里,在县委县政府、镇党委政府以及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村党支部和村委的积极配合及大力协助下,突击队全体成员团结协作,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克服重重困难和压力,以“团结、求实、奉献、高效”的工作作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兄弟村以及村民的认可,获得了各级领导的赞许。
迅速反应,青年突击队在灾害面前积极应对。灾情就是命令,灾情就是号召。从灾情发生的第一刻起,青年突击队就站在了抗灾的第一线。
xx年3月2日,正在家中准备休息的赵书记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水源村紧邻山上着火,火势迅猛。赵书记立即给青年突击队队长赵建国安排,马上组织突击队上山救火。在队长的带领下,队员们迎着早春凛冽的风,踏着夜色,不顾个人危险,急行军赶到了水源村山上。到达现场后,队长赵建国立即根据现场情况作出部署,分工协作,制定了灭火方案。在突击队员们奋力的扑救下,到3日凌晨,无情的火老虎倒在了突击队员们面前。此刻的突击队员们满脸的烟黑,满身的疲惫,但看到扑灭的大火,他们心里有着说不出的高兴。正是由于他们的及时灭火,大批的树木才免遭于难。
奋勇争先,青年突击队在抗灾中勇挑重担。在3月17日,大火在赵庄山上再次出现。依然是突击队员们。他们冒着严寒,不顾个人安危,用年轻的突击队员的热血抢救林业资源,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在这次抗击火灾的战斗中,青年突击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展现了共青团敢打硬仗、能打硬仗、不畏艰难、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和过硬作风。
经历风雨,青年队伍在抗灾中锻炼成长。奋战在一线的广大青年,是抗灾救灾战斗的主力军。青年突击队员们发扬不畏艰险、连续作战的作风,坚守在抗灾抢险的第一线,用行动展示出他们的品格和境界。危急时刻,他们挺身而出,经受住常人难以想象的考验,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xx年4月初,岩头乡出现火情,在得到消息后,镇党委镇政府果断决策,积极领导,组织全镇应急小分队前去灭火,在接到命令后,青年突击队走在了最前列,他们毅然接受了任务。在这次灭火中,所有成员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扑灭了大火,为国家挽回了损失,喂为人民消除了隐患。
青年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迅速成长成才,许多先进事迹不断涌现,这也是对新时代青年突击队精神再次焕发活力作了最好的注解。
xx年9月11日,繁峙县繁城镇笔锋村青年突击队在接到清除“滹沱河治理工程繁峙段---滨河公园”河道和堤岸杂物的任务后,在青年突击队队长赵建国的带领下,连续两天两夜不眠不休,带领突击队员们清除了分布在公园沿线约1000多米的杂物。由于连夜工作,一些队员出现了脱水症状,但仍然坚持工作。正是由于青年突击队员们加班加点的工作,才得以保证“滹沱河治理工程繁峙段---滨河公园”竣工仪式正常举行。
像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xx年5月,村里在村民房子旁边堆放的柴草不慎着火,还是突击队员们抢在了全村人的最前面扑灭大火,挽救了村民的房屋和生命。xx年7月,一羊圈着火,眼看几百只羊危在旦夕,突击队员们冲进火场救出了全部羊只,而后扑灭的大火。他们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现在老百姓都叫他们为“村民的守护神”。
2月,福建腾龙p装置的建设拉开了序幕,同时诞生了中石化四公司福建项目青年突击队,在工程建设中,四公司人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科学严谨的态度,带头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创造“的青年突击队精神,打造了当代青年的新风貌,展现了青年的新风采!
9月,中石化四公司福建项目青年突击队员在成立及授旗仪式上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青年突击队,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坚决履行青年突击队员的职责,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敢为人先,勇于奉献,安全优质的完成任务。对青年突击队们来说,既是考验,也是意志的磨炼。他们在一个个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冲在前,在一个个脏活、累活面前冲在前,面对一道道难题,他们攻坚啃硬跑在前,用青春和热血证明着自己。
在芳烃装置施工现场,青年突击队员们在项目总工胡玉良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大干。基础施工,防腐保温,地管焊接,大件吊装……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向来都是土建施工的重中之重,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在困难面前突击队员们发挥了铁军的战斗力,芳烃43单元构301基础,长40米、宽20米、高3米,钢筋500吨,混凝土2400m?,是大体积混凝土的典型代表。从地平方线,到基坑开挖,再到钢筋绑扎,倾注了突击队员们的无数心血,成功就在眼前,却遭遇了近五十年最大台风“鲶鱼“的袭击,基坑冲毁了,钢筋被埋了,甚至项目办公室都被毁于一旦。面对巨大的打击,突击队员们没有被打倒,他们挺过来了,项目重建,恢复生产只用了14天。由于钢筋已经绑扎,无法用机械开挖基坑,这时又是青年突击队挺身而出,他们钻进绑好的钢筋中用铁锹一点一点的把沙土铲出去,又把破坏的钢筋重新绑好。终于在11月3日,构301大体积混凝土可以浇筑了,同时又迎来了新的挑战,2400m?混凝土连续浇筑48小时,突击队员们就一眼未合的干了48个小时。豆大的汗珠流下来,落到地上瞬间化为乌有,他们不曾留意,只是机械的操作着,密切的配合着。一切是那么的衔接,又是那么的有序。
工程依然紧张有序的进行,12月16日,挑战再一次降临,亚洲第一高塔,腾龙芳烃p项目最核心设备二甲苯再蒸馏塔进行吊装,标志着p项目重件设备进入安装高峰期。随着吊装工作的开始,长120米、直径12.35米、重1500吨的二甲苯再蒸馏塔吊到半空中。该蒸馏塔是需要通过2500吨塔式龙门吊与1600吨履带吊装机相互配合,每小时只能吊起约6至8米,整个吊装过程大约需要近18个小时。
几年来,我们以紧紧围绕“一流管理、一流人才、一流服务、一流业绩”的工作目标,按照“抓创建、求深化、创规模、出效益”的工作思路,结实企业实际,不断加大青年文明号创建力度,努力创新活动内容,逐步完善工作机制,以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为切入点,带领青工投身企业发展实践,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发挥了团组织的积极作用。
一、健全机制,完善青年文明号创建体系
自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以来,五七四厂团委始终以“树高度职业文明,创一流工作业绩”为目标,把创建活动作为引导全厂青工倡导职业文明、提高职业素养、增强职业道德的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在创建过程中,我们努力使创建活动与各基层单位的基础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效益提升等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点的带动、面的活跃、质的提高”为原则,积极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
一是加强领导,为创建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取得上级团组织和工厂党政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检查各基层单位的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我们通过广播、闭路电视各种宣传载体,大力加强对创建活动的宣传,使全厂青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创建青年文明号的重要意义,同时我们还对创建过程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使创建活动在职工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夯实了创建活动的群众基础。
二是严格考核,努力提高创建活动的质量。制定了具体的创建标准和考核细则,在企业内部实行季度考评,年度审核的制度,严格按细则进行考核和检查,加强了对青年文明号的管理力度。考核中,为避免出现弄虚作假现象,我们在各青年文明号集体自查和创建领导小组复查的基础上,由专人负责对工厂各个青年文明号创建集体进行不定期的抽查,通过查记录、看现场、听汇报、走访调查群众的方法,掌握翔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对各青年文明号创建单位进行全面细致的考核、检查,保证了青年文明号的创建质量。
三是加强沟通,促进创建活动的全面提高。针对各创建单位发展不均衡这一现象,我们定期举办“创建青年文明号经验交流”活动,到获得省、市级青年文明号的单位现场参观,积极开展“找差距,促发展”活动,每年五四期间表彰一批创建活动开展得好的班组和青年集体,树立典型,从而带动创建活动的全面开展。
二、科学管理,提高青年文明号活动效果
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是加强青年职业道德建设和青年集体建设的重要载体。随着企业各种新机型试修工作的全面展开,仅凭拼命干、搞突击,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引入科学的组织、管理势在必行。
一是整体推进。从99年起,我们在各单位青年班组全面推广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我们以创建活动为载体,通过加强班组制度文化建设,以建立和完善班组制度为基础,以班组标准化工作为主要内容,以班组长培训为牵动,对班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整合,探索行之有效的班组管理方法,达到以班组管理水平的提高来促进重点工程任务的完成。
二是完善基础。我们为青年班组设计、印制了班组管理用表格,包括《班长岗位描述》、《班组成员岗位描述》、《生产进度表》、《生产延误表》和《多余物控制程序表》等。使生产管理、质量保证、进度节点控制等各项工作进一步有序化、规范化。
三是加强学习。我们定期组织青年班组长学习各类管理知识、企业文化,还编印了《青年文明号专刊》,每季3期,全年12期向青年班组长系统地介绍班组管理基础理论和方法,他们在管理能力上有了长足的提高。
三、号手联动,使青年在创建活动中成长成才
培育青年职工成长成才是我们共青团组织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而随着青年正逐步由科研生产中的生力军变成主力军,这一问题更成为我们共青团组织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把青年文明号与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紧密结合,采取号手联动机制,加快了青年培养进程。
一是在创建活动中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为达到号手联动效果,在青年文明号创建标准中,把岗位能手比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所有参评的青年班组青年岗位能手要占青年的30%以上,并且要有明确的青年岗位能手培养措施。通过号手联动,较好地发挥了青年文明号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156-01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改进入了深水区,做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应该有这样的素质:能承认自己的不足,能够找到新的方法改变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上体现自己的特点,并不断使自己的专业成长。通俗点讲,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阶段有:新教师阶段、老教师阶段、专家型教师阶段。那么,我们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呢?我们首先要从分析他们的特点和不足入手,然后再根据他们的特点和不足,得出相应的成长途径。
一、青年教师的主要特点
青年教师以其知识面广、观念新、可塑性强、有亲和力等这些特点,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活力,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教学理念新。青年教师刚从大专院校毕业,学校里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掌握了教育教学最新的理念。二是可塑性强。青年教师对新知识,新概念,新技能的接受能力更强,自身教学模式还没有定型,可塑性很强。三是教学态度认真。青年教师初入岗位,无论是对待教学前的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后的反思态度都很认真,一丝不苟的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四是师生关系和谐。青年教师与学生年级差距小,易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心灵上容易与学生达成共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在心灵上唤起学生的亲近感。
二、青年教师的主要不足
青年教师个体专业能力差异较大,在专业成长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点不足:一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缺乏。由于青年教师都是刚从学校毕业,有一部分教师还停留在学校的学习状态,理论很扎实,可是很难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另一部分青年教师有过实际经验,但还很片面,很单一,在面对学生时,还是会不知所措,如何把学校学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当中去,是青年教师当务之急的大事。二是教育教学实际经验缺乏。青年教师由于刚参加工作不久,在教学中时常会遇到有很多困惑,如问题的预想不太准确,如会忽视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已有的学习经验,教学预设的问题达不到良好的效果时,能否可以不按照自己的预设问题继续教学等等,他们有时处理突发的教育教学问题缺乏经验,会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应对是好。三是团队合作能力缺少。青年教师要成长需要团队的合作,需要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但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大都不注重与人合作,以为靠自已的努力就可以成长,团队合作的能力有不足。
三、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做为新时期的青年教师,我们不但要能承认自己的不足,还要能找到新的方法不断解决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使自己的专业不断成长。笔者认为,主要途径有以下四点:
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专家型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要学会向书本、专家、网络、实践学习。要向书本学习本学科及相关专业知识,要积极参加各类专家讲座、教学研讨会,要打造自己的网上学习平台,建立自己的博客,加入专家教师博客群、QQ群、微信群等。要学会把别人的先进教学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使它变成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专业不断得到成长。当一个教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非常渴望获得它们的时候,他就不会放弃任何―个可能通向成功的机会。他会利用、发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自觉学习,关注校内外的先进经验,举一反三,注意积累自己的实践历程并加以理论上的反思和提升。因此,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每一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保证。
2、注重自我行动的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本质上是行动研究。青年教师要成长为专业教师,首先要对教育教学的本质认识有改变,要从研究教本教材中转变为研究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上来。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主要是把教学的过程看成是行动的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填鸭式、机械式的重复。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对课前、课中、课后的完整过程,认真加以回忆、记录、探究,特别是推敲后续的跟进措施,提出新的教学方法。教师自我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
3、利用教学的自我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能仅仅是取得经验,而要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否则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所以,自我反思教学应是促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我们要用开放的视角去反思和理解具体的教育情境。用不同的教育理论来指导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以期获得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用不同学科的理论来反思具体的教育情境,诸如社会学、哲学等学科的理论成果,来反思教育实践本身。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成长必须改变那种单纯的以规定、习惯和本本进行判断的倾向,要用主动的反思架构起“经验”和“理论”的桥梁,在经验的“理论化”和理论的“情境化”的双向拓展中生成个体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青少年 自我伤害行为 预防途径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1自我伤害行为的概论界定
蓄意自我伤害(deliberate self-harm DSH),又称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最早由卡尔门宁格1938年在《人的自我对抗》中提出。国际认可的自伤定义为所有伤害自己身心健康,直至死亡的行为。我国临床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将其定义为:有充分证据可以证实系故意采取自我伤害行为,其后果可以导致残疾,但无意造成死亡的结局。该行为可能受幻觉或妄想影响所致,或处于意识障碍之中,也可能受宗教苦行习俗的影响而自伤。如果自伤是表演、诈病或准自杀的表现,则应分别归入相应诊断项目下,不采用此诊断。
2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
自伤行为的高危害性、高检出率、高反复性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频繁的自伤行为是自杀行为的预测因素。影响青少年自伤的因素,如父母情感忽视、不稳定的情感、焦虑、抑郁、低自尊、同伴欺负、人格障碍及一些精神疾病、低学业成就等。如自伤的理论模型指出,不良早期家庭环境可能影响个体的情绪管理调节能力,从而导致个体做出自伤行为。因此,个体的不良早期经验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可能是以个体情绪为中介产生作用。如下从主观个体与客观环境分析其影响因素:
2.1个体自身
(1)人格特质自伤。人格特质与自伤行为的相关性已成为近几年的研究关注点,如一项大五人格特质理论为基础的研究发现,自伤者有着高水平的神经质,低水平的随和性和尽责性。(2)消极情绪自伤。Klonsky对39名自伤青年的结构性访谈发现,自伤对于情绪改善和降低情绪唤起有作用。自伤前,个体感觉到悲伤、挫败;自伤后,这种感觉减轻并感觉到平静,这种情绪改变又进一步强化其自伤行为。(3)特殊群体自伤,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患者群体等。Tuisku以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为研究样本,考察有自伤行为和其他抑郁症患者在抑郁焦虑症状、酗酒、消极生活事件数量上的区别。结果发现:有自伤行为的抑郁症青少年年龄更小且有更严重的抑郁症状,服用更多的酒精;Evren研究了酒精依赖和自伤行为的关系,发现在156名男性酒精依赖患者中,有34%存在自伤行为,这一比例和正常群体存在显著差异。
2.2客观环境
(1)家庭因素。Bureau发现因缺乏父母关爱和保护而带来的恐惧感,与父母的疏远感等都与青少年自伤有关;王志琳等通过因素分析发现,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及家庭成员互动关系不良、父母的婚姻关系、亲子关系、亲子间沟通问题及缺少支持系统,父母管教不当,尤其以惩罚为主的教育方式,都有可能造成青少年自伤行为。(2)社会因素。同伴作为青少年早期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同伴欺负将给青少年带来较大的心理伤害;教师对学生的批评、体罚等事件,对学生的暴力行为、不健康交往方式的处理及散漫的思想作风等因素,对青少年自伤行为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支持系统完善与否,各辅助渠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及自伤行为的预防工作到位程度;媒体对暴力、自杀等事件的报道、宣传程度等对青少年自伤行为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3青少年自伤行为的预防途径
个人层面。青少年因其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其人格结构尚在不断完善中,其情绪和个性会时常变化,缺乏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又为青少年的人格塑造提供了有利的机会。青少年需借此锻造自身健康、积极的个性特征,如培养自信、忍耐、诚实等优良品质,同时,还应注意培养自己成熟而独立的人格。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增强与他人的协作和交流,逐渐调适自身社会适应能力,以便更好地融入群体。
家庭层面。对青少年自伤行为影响最大的家庭因素主要有家庭氛围、家庭教养方式及家庭关系等等。家长应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心理氛围,家庭成员相互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尊重,青少年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自然而然也会形成关心、爱护、尊重他人和自己的品质,懂得如何去爱、尊重、关心他人和自己。同样,尊重自己、爱护自己、不刻意伤害自己。
学校层面。除家庭外,学校作为青少年的第二大生活场所,有必要做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为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其次,配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讲座,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辅导个别具有严重心理困扰学生,加强教师、家长心理健康辅导,鼓励教师、家校合作协助进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最后,针对性地对个别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从情绪管理、问题解决能力、压力管理、家庭治疗认知调节等内容,采取多方面有重点地选择展开进行。
社会层面。媒体应多宣传积极向上的知识内容;社会各界应联合致力健全多方位的社会辅助渠道,包括设立青少年互助团体、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建立青少年问题帮助机构、开展义务宣传和讲座及成立危机干预中心等等,并通过对青少年、家长普及和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给予一些无助的问题青少年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陈志静等.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6).
[2] 王婷婷等.高校学生自伤行为及心理社会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2).
[3] 张继香.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