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学校体育;评课;体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2)05-0095-03

An analysis of several issues in “class evalu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AI Lin1,WANG Shao-feng1,LIU Yong-qiang2,ZHU Hong1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25,China;

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01,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analyzed issues existing in “class evalu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uch as cog-nitive discrepancy, experience difference, orientation deviation, extent control, manner selection, focus etc, an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opinions: a class should be evaluated in such two aspects as teaching design and teaching result, is a good class only if the teacher has done well in both aspects; a class evaluator needs to combine theories with practice in order to screen out good classes; class evaluation should include both process evaluation and result evaluation; sharp observation and careful evaluation are ideal choices for class evaluation; a class evaluator should be good at finding out characteristics,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highlights.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class evaluation;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将“提高质量”放在了重要的位置[1]。如何提高质量?质量的高低如何评价?其中对体育课的评价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体育教育质量的评价,同时也能够不断地促使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评课是教育质量评价的初级阶段,必不可少。目前,关于体育课程的评课理论并不成熟,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假如不能准确、客观地把握评课的方法,必将阻碍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本文对评课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

1 什么是好课——评课认识分歧问题

大家最关注、讨论最多的问题是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如何做出准确判断?好课是否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对好课的判断有着较大的分歧,有人从组织形式上来看,认为整齐划一就是好课;有人从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看,认为学懂了、学会了、学乐了就是好课[3];还有人认为学生在体育课上乐了、流汗了就是好课[4]。不同的判断方式导致评出的好课五花八门。一旦有这样的分歧,也就无法评出好课,因此评课应有统一的标准。

实际上,一节课的好坏可从两方面评判,一看教学设计,二看达成情况。如果二者都很好,就可以称为好课,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能算是好课。至于好到什么程度,一方面因教学设计创新程度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另一方面,因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2 理论与实践——评课经验差异问题

评课到底应该由谁来评?专家、骨干教师、教研员哪个更适合?这些人各有优势,也存在各自的不足。

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范文第2篇

关键词:编码员;素质;能力

随着医学模式逐步向临床实际应用的逐步发展,而病案应用于临床也越来越广,由于医教准确及时检索利用与统计分析受检索利用疾病和手术分类的编码质量直接影响。所以如何提高编码的准确性被现代医院关注,提高编码的准确性关键提高编码员的素质和能力。

1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1.1掌握临床医学基本知识 疾病诊断必须有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做基础,才能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疾病诊断名称是由病因、解剖部位、病理和临床表现四个基本成分构成。而ICD-10也是根据临床需要由病因、解剖部位、病理和临床表现多轴心的疾病分类法,它的分类涉及的医学知识也相当广泛。因此编码员即使精通ICD-10编码原则,但如果没有广博的医学知识做后盾也难以提高编码员自身的编码水平。

作为一名优秀的编码员,必须熟练掌握病理学及系统解剖学知识。ICD-10中的肾小球疾病及对肿瘤的编码要求有病理形态诊断,但现代医院对肿瘤的病理形态诊断非常需要,因为病理形态诊断对肿瘤的国际疾病分类编码非常重要。ICD-10疾病和手术分类都离不开解剖部位,如果解剖部位不明确,只能给予疾病未精确的编码,编码员对人体解剖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编码准确率。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编码员要有扎实的病理学及系统解剖学知识,遇到疑难还要及时向病理科医生及系统解剖学老师请教。

1.2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编码员应有4~5年以上的编码实践[3]。因为在实践中学习的知识、积累的经验、摸索的方法对编码员记忆深刻,不容易忘记[4]。实践经验丰富的编码员不但对疾病相同但诊断名称不同的疾病可以进行合并,还对诊断看似相同的进行加以区别,如:其中1例患者诊断为:冠状动脉栓塞(I21.905),另1例患者诊断为:冠状动脉闭塞(I21.903)。一名合格的编码员凭着丰富经验可以判断两个诊断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编码员不但要求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我国的编码员中,大多数编码员由于临床知识涉及的精度和广度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5],因此需要我们编码员从工作实践中不断补充和积累医学知识。当前许多医院编码员都是利用简易编码书或只用ICD-10第一卷或直接用电子字典库编码,不能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导致在编码工作中不能得心应手。

2客观、直接的交流和沟通

开诚布公的交流和沟通是提高编码员能力的最重要的环节。形成与临床医师沟通的习惯,有些病案的补充诊断是医师手写上的,部分医师诊断字迹潦草或者用英文缩写,编码员又没有与临床医师沟通,导致错误编码。目前我国医师的诊断书写习惯与ICD-10要求不同,在临床工作中医师书写疾病诊断时不能完全按照ICD-10书写诊断,因为我国临床疾病命名尚未完全标准化,而且ICD-10不是标准疾病命名。因此编码员遇到问题时要主动与临床医师沟通,通过沟通把临床疾病命名归属到国际疾病分类中。要从病案多方面考虑,一份完整的病案包括主要诊断选择正确、致病因素填写精细、出院小结记录详细、现病史和过去史无遗漏、病程记录记录完整、手术记录书写全面等都会提高编码的正确率,所以我们客观、直接的与临床医师及时沟通,一旦发现病案缺失或病案记录不详影响编码时,要与医师及时沟通,一方面有助于自己把诊断进行归属,另一方面可以提醒医师下次完善病案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编码员之间也应学会相互沟通,遇到疑难编码时互相探讨,讨论出最佳的编码,这样也保证科内编码员编码的一致性,为以后的检索利用提供了很好的帮助,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做好讨论记录有利于积累经验并可备日后查阅[6]。

3定期专业知识考核

编码员对疾病分类编码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是疾病分类编码出错高的原因。枯燥乏味和负荷过重的编码工作,容易养成编码员为了省时省力,不仔细阅读病案,利用电子字典库直接编码,导致长时间不运用疾病分类编码知识而忘记。因此要定期安排编码员参加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培训班,而且科室将学习完之后统一进行考核,将成绩公布,并与奖金挂钩。

4灵活运用ICD-10编码

一个优秀的编码员不能单纯懂得使用ICD工具书,更需要学会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遇到有争议的疑难编码,编码员不能拘泥于固有的疾病诊断,更不能生搬硬套,而应查阅相关资料,认识疾病的本质,才能应用灵活的编码技术[7]。如尺神经卡压综合症,在ICD-10检索中是查不出编码来的,查阅相关资料--尺神经卡压综合症是肘关节的尺神经通过肘管时受到压迫,造成局部神经功能障碍而引起上述症状,所以又称肘管综合征,查得:肘管综合征 G56.205,即是尺神经卡压综合症的正确编码。

5培养高度的责任感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具备过硬的业务技能。认真细心,多学多问多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避免错误编码。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编码员要养成仔细阅读病案的习惯,并从中提取每个编码的依据,使每一个编码分类都有理有据。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住院病历数量不断增加,造成编码员工作负荷过大,有高度责任感的编码员不会为完成工作而草草给个差不多的编码,而是遇到疑难时而要反复推敲并与科室人员相互讨论,拿出最合适的分类编码方法。

参考文献:

[1]隗和红,张春迎.发病时期对产科ICD编码的影响[J].中国病案,2010,11(1):42.

[2]王振娟,林洁中.新生儿黄疸及其ICD-10编码[J].中国病案,2005,6(2):31.

[3]鲁杨,蔡纳新.国际疾病分类教学的探讨[J].中国病案,2013,14(3):51.

[4]龚黎丽.谈提高ICD-10编码的准确性[J].中国病案,2005,6(5):33-34.

[5]隗和红,张春迎.发病时期对产科ICD编码的影响[J].中国病案,2010,11(1):43.

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范文第3篇

一、实践教学在电子信息教学中的作用

1.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有了求知欲,才会有兴趣,所以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步,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愉快地融入学习中。如果教师一直单调地重复理论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索然无味。

电子信息专业有一些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如果只靠教师传授理论,学生是没办法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的,还有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如果缺乏实践教学,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模拟电子技术》中放大电路的课程时,如果只进行理论教学,学生很难理解,理论教学就像纸上谈兵一样,缺少实践经验,理论再好也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这样就会造成理论和实际应用脱节,减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而引用实践教学,通过计算机仿真可以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而学生可在试验箱上连接电路,测量参数,从而起到验证理论的作用,实物实验将抽象转化成具体,能够易于学生理解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社会各个工作岗位都需要的,创新不仅考验了学生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子信息专业的创新更考验了学生的操作能力、系统分析和决策能力等。作为高校学生,一些能力是自身拥有的,但是一些专业知识技能是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和实践积累的,所以说实践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提供了有利条件。

实践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获得实际经验,实际动手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对系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而长时间的实践经验积累,能够让学生提高一个新层次,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还可以有针对性地练习,对掌握不透彻的地方反复练习、研究,深化对理论概念的理解。同时,学校也可举办电子设计大赛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多设计、敢设计,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从小学课堂开始,就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身处高校的学生,自然要继续提高团队的合作能力,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电子信息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

1.实践教学计划的合理安排

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得合理,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开展实践教学,加深巩固理论知识。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参考教学计划,为学生科学地安排实践教学课程。开展实践教学,要注意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实践教学的内容要有代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

实践教学具有特色性和实用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经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确定好技术应用技能的培养。开展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合岗位需要的新型人才,符合岗位要求,因此,实践教学要与岗位发展紧密相连,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模式。

3.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的关键,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要满足以下几点:高素质、硬技术、理论知识储备量丰富,也就是说教师团队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际经验,这样的教师不但对专业知识掌握透彻,而且对于社会的发展需要也能够及时掌握,从而能够调整教学内容,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4.实践教学设施的完善,教学场地的建设

实践教学设备和基地是完成实践教学的必备条件,学生参加实践学习,是将书本理论知识提高的重要方式。学校开展的实践教学,可以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种模式。校内的实践教学要通过专业教师的带领,由教师将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带回到实践教学课堂,使实践教学和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相一致,在校内形成仿真的工作环境,加强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校也可以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实地演习,让学生熟悉并掌握设备的运行和相关技术等。企业也可以配合学校的理论知识展开针对性的实践,激发学生将理论知识进一步和实践相结合,确保实践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5.深化实践教学的管理

俗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规范、精细的实践教学管理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作为实践教学的教师,要端正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态度,只有教学主体真正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才会全身心投入其中,也会从根本上杜绝“抄袭、应付了事”等不端正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脚踏实地参与其中,抓住锻炼自己的机会。

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范文第4篇

一、中职会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仍然运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理论课程进行详尽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对答如流,再进行总结性的实践。教师虽然尽心尽力教授学生丰富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巧,但并不能让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会计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等到有实践机会时才能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已经不能和在理论知识学习记忆的同时实践操作的成功性相比较。中职学校在安排会计实践课程的时候常常欠缺考虑,使得教师与学生没有充分时间进行理论实践结合的教学活动,不符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教育要求[1]。

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师方面,教师普遍缺乏实践操作经验,没有经过系统性的专业技能培训,只是将理论学习搞得很扎实,虽然能够将理论知识完完整整地传授给学生,但很难辅导学生的实践操作,工作能力并不能达到让学生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标准。

二、中职会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应用

(一)采用一体化教材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需要进行记账凭证的编制计算,这就需要会计任职的公司将准确的原始票据交予会计严格审核,实现最终工作目标[2]。现在的中职会计教材只是利用文字向学生阐述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仅仅依靠学生头脑中的想象进行工作流程的实践,真正能够接触到经济业务或账目工作只能是在实训课进行时,无法进行同步学习,学生在理论课时根据教材记得清清楚楚,但到了实践时却不认识各类单据凭证。因此,进行中职会计课程教学,需要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材,使学生能够在教材上就熟知何种情况下需要何种凭证、何种编制,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的掌握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对实践技能的基本认知能力。

(二)组建一体化师资

教师是学生学习会计相关知识技术时的监督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和实践效果的优劣[3]。在这一方面,中职学校需要进行教师的专业化培养,让拥有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教师亲自培训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素质的综合提高,让教师能够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三)实现一体化实践

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人才培养对策

1风险投资人才的基本特点

风险投资人才要具备以下的特点:

具有极强的风险意识。风险投资的主要对象是新兴的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企业,在可能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中每个环节就包含着众多潜在的风险,风险投资人必须强化规避与锁定风险的意识,处理好各个环节的关系。

具有强烈的投资意识。只有具备强烈的投资意识,风险投资人才能运用自己的能力与经验,大胆审视正在成长中的众多高新企业,从中筛选出富有发展前景的项目,不失时机地做出投资决策。

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特别是对高新技术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对高新技术的市场走向及潜力进行准确判断,从而能对新技术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及消费者对技术的需求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善于捕捉信息、抓住机会、选择很好的投资项目。

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管理才能。风险投资项目的多样化、风险投资周期长、市场变化快等特点,要求风险投资人才必须具备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与管理能力,包括掌握金融、法律、财务、管理、科技知识,甚至掌握直接运作风险企业的能力。

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一定的感召力、不畏挫折的坚强毅力、过人的胆略和力挽狂澜的魄力;具有高尚的品格和礼贤下士、虚怀若谷的心胸;具有随机应变、标新立异、勇于创新的精神及其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

2我国风险投资人才的现状

有实践经验的却缺乏全面的理论知识。我国目前有实践经验的风险投资人才有一部分是从政府部门出来的,他们掌握了宏观管理经验,但缺乏专业知识和企业微观、中观管理技能,也不善于进行国际化的资本运作,而且往往以政府官员的工作思维模式来从事风险投资事业。另一部分人才来自于企业,他们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具有丰富的企业运作经验,但缺乏相应的金融知识和对资本市场的一般了解。而风险投资人才恰恰要求既懂技术理论,又懂管理创新;既懂产业运作,又懂资本经营;既能深谙风险投资的职能奥妙,又能通晓国际风险资本运作规则的复合型人才。

掌握专业知识的风险投资人才缺乏实践经验。我国目前有一部分从事风险投资的人才是直接从高校科研院所出来的技术人员,他们具有技术专长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没有企业工作经验。他们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理论知识丰富,对国内外风险投资的相关问题有深入的研究,但是他们对风险投资的基本过程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基本不懂经营管理。

3培养风险投资人才的对策

加快对现有风险投资机构从业人员的培养。现有从事风险业的有两类人才:一类是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让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还要让他们参入具体的风险投资项目运作的全过程;另一类是有实践经验而缺乏理论知识,应对他们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如投资组合、公司理财、知识经济、法律等,同时又要引导他们将实践的过程进行总结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有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从事高科技风险投资的专家队伍。

对现有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一些从大型企业“剥离”出来的管理人员、高级职员和其他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以及从政府机构改革中“分流”出来的人员,也有的会从事风险投资事业。对此,政府和社会可给他们提供一个有效的培训模式,如给他们制定训练计划,引导他们掌握所需知识,提供一个发挥的空间。

利用国际合作和交流,吸引海外人才。风险投资业应该积极引进国外资本,建立中外合作的风险投资公司,使我国的风险投资人员在与国外富有经验的风险投资家进行的合作、交流中逐渐成长和成熟起来,成为高素质的风险投资管理人才。吸引海外风险投资家参与到我国的风险投资机制中来,聘用在海外从事风险投资的华人专家和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可以开展中外风险投资人才的相互培训。

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机制方面主要是收入分配问题,可以给予风险投资人才工资、福利、奖金、股权、期权和收入提成制度等,这样可以激发风险投资人才队伍的快速发展。约束机制方面主要包括:建立完备、严格的项目选择与决策机制,减少投资人判断上的失误,杜绝投资人在项目评估与选定上的道德偏差;建立对投资人的监控机制,特别是加强财务监管力度,既可减少风险投资企业的财务失误,也可使其及时做出整顿、追加资本或被迫退出的决策;建立明确的业绩指标体系和分配办法,促进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有效运行。

参考资料:

1.耿庆章,如何培养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教育与人才,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

2.姚芳玲,美国风险投资人才的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西安金融,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