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变色龙契诃夫

变色龙契诃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变色龙契诃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变色龙契诃夫范文第1篇

家谱宗族:

避役俗称变色龙,蜥蜴亚目(Sauria)避役科(Chamaeleontidae)爬虫类,产于东半球,主要树栖。特征为体色能变化。每2~3趾并合为二组对趾、端生牙,舌细长可伸展。变色龙主要分布在非洲,包括有一半种类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上,其它大部分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比如纳米比亚、南非等。在亚洲也有一些变色龙家族成员,主要在印度南部地区和斯里兰卡。变色龙一般栖息在树上或者沙漠里,体长15-30公分左右。

变色机制:

各种的体色变化不同,其变色机制是:植物神经系统控制含有色素颗粒的细胞(黑素细胞),扩散或集中细胞内的色素。许多种类能变成绿色、黄色、米色或深棕色,常带浅色或深色斑点。颜色变化决定于环境因素,如光线、温度以及情绪(惊吓、胜利和失败)。人们普遍认为,避役变色是为了与周围环境颜色一致,这其实是误解。

美食与繁殖:

主要吃昆虫,大型种类亦食鸟类。大多数种类卵生,到地上产卵2~40枚,卵埋在土里或腐烂的木头里,孵化期约3个月。南非有几个种为卵胎生。

012轮转到龙年,就聊聊和龙有关的动物元素。传说中的祥龙咱是没有见过,有些与龙“沾亲带故”的小动物倒是见过不少。比如变色龙。

说起变色龙,很多人并不陌生,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但是初中语文课本里的著名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已经呈现出变色龙的最大特色:变色。于是对于变色龙的理解也停留在小说里警官奥楚蔑洛夫察言观色,一会脱大衣,一会穿大衣的丑恶面貌。

变色龙,

神龙的远房亲戚

不过现实世界里,变色龙还是一种很有趣可爱的小动物。变色龙英文叫做chameleon,属于蜥蜴亚目避役科,学名叫做“避役”。“役”在中文里有“需要出力的事”的意思,因此“避役”这个名字就很形象的说明这种爬行动物利用变色绝技不需要出什么力气就可以捕食生活。但是我们中国人觉得这些小家伙长相老成,动作缓慢,有点那么远古的意思,所以在俗名里面加上一个“龙”字。于是它们也借上了一点神来之气,成为了“神龙的国外远房名义亲戚”。

第一次在野外看到变色龙是在纳米比亚沙漠,当时我们参加了一个沙漠探险活动,由著名的沙漠探险专家Tommy带队,开着一辆霸气的悍马,在一片金黄色绵延的沙漠里上上下下,寻找沙漠小生物。在Tommy专业人士的眼里,这看似毫无生机的沙漠却有很多小动物。只见他时不时停下车,自己冲到沙漠里一阵狂翻。大家都很好奇,看似与周围环境一模一样的黄色沙漠,他怎么就知道有小动物呢?可别说,很快Tommy找到了一只纳马夸变色龙(Namaqua Chameleon)。这家伙本来正在住处门口呼吸新鲜空气,听到外面有车开过,探出个脑袋看个情况,就被Tommy逮了个正着,连“Help”都没来得及叫。变色龙很有意思的,它的肤色会根据周边的环境因素而改变,比如当时我们在沙漠中发现它的时候,它差不多就是黄褐色,要不是Tommy这等专业人士的眼光还很难发现。

因为沙地表面温度很高,所以这些变色龙一般都是“两脚着地”,减少接触面,而且四肢都只有两趾,很搞笑的样子

两只突出的眼睛十分奇特,眼帘很厚,可以上下左右自如转动180度,而且可以“左右互搏”,不协调一致,一只眼可以关注猎物一边进攻,而另一只眼则关注四周以免被攻击,这种现象在动物中是罕见的。这只变色龙一下子看到那么多人,既紧张又担心,两只眼睛看就像雷达似的飞速转动,死死盯着周边几个庞然大物,就怕哪只大手突然就伸将下来,再次“”它一番。变色龙的捕食也堪称一绝,Tommy拿出之前沙漠里抓到的小甲克虫引诱它,几番犹豫后,它还是抵御不住食物的诱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嘴里弹出一条长舌将猎物卷入口中。这条长舌可不简单,弹出的时候就像一根上足发条的弹簧,不仅速度奇快,而且精准无比,很神奇。

别看变色龙长相奇怪,有些远古生物的样子,但是真的捧在手里的时候还是很老实。Tommy将变色龙放到游客手里,让大家亲身感受了一把小家伙的皮肤和重量,不少女士本来不敢接触,但尝试了以后对于变色龙有了新的认识,也克服了心理恐惧。

迈着太空舞步的变色龙

之后,在纳米比亚的埃托沙国家公园里也看到过一只变色龙,当时正坐车在国家公园里寻找拍摄野生动物。突然司机猛踩刹车,原来路上有只变色龙在过马路!碧绿的变色龙,估计刚从绿色的树丛里走出来,晃晃悠悠地过马路。走路的样子非常滑稽,走一步退半步,前前后后,有点太空步的味道。在我的观察下,它穿过一条两车道的马路爬了不下十分钟。

变色龙契诃夫范文第2篇

一、设疑激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由提出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产生探索的欲望。中学生有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教师在课堂上若能因势利导,根据教学目的,抓住学习重点,提出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疑问,就会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上《丑小鸭》一文时,我依次提了以下问题:1、谁认为这只小鸭长得丑呢?他们怎么对待小鸭的?你能不拿给大家读一读?2、丑陋的外表给小鸭带来了许多不幸,除了受到人和动物的嘲笑打击之外,小鸭还有没有遇到其它的困难呢? 3、小鸭除了面临除了面临着人和动物的打击和嘲笑之外,还要面临寒冷的威胁、内心的恐惧、别人的歧视,老师认为其实小鸭是完全可以摆脱这种悲苦命运的。在农家小屋,老太婆收留了他,农家小屋的猪和母鸡也还友好,但这只小鸭却毅然选择离开,因此我认为这只小鸭是自作自受、罪有应得,你们怎么认为的?

这样抓住文章的焦点,由浅入深的提出问题,学生跳一跳,摘到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活动激趣

适当开展一些语文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上《羚羊木雕》时,教师与学生就该不该将“羚羊木雕”送给朋友的问题展开辩论,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上《变色龙》时,为使学生领悟《变色龙》的深刻思想内涵,在黑板上换上新标题《狗》,并声称契诃夫将小说命名为《变色龙》是一个失误,引起学生和老师的辩论,这样的情景设置很具有煽动性的挑战性。上《变色龙》《石壕吏》等课文时,让学生将这两篇课文改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另外,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开展背诵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语文活动。

这些活动课较好地刺激并稳定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无形中战胜了依赖、害羞、懒惰的心理。

在活动中,学生读课文、查资料、找注释,主动求教,互相帮助,这激发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兴趣。

三、板书激趣

板书比较直观,设计得新颖,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孔乙己》时,可以采用表格式板书,对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和最后一次出场在肖像、语言、动作方面的变化,但这种板书虽然对比强烈,有利于学生理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却不能表现作者的意图,板书比较繁琐。用板书,教学效果就比较好(板书略)。 板书中的“打”表示对孔乙己身体的摧残,“笑”表示对孔乙己精神的摧残。其中小孩子的笑是天真无邪的,在主观上虽然没有恶意,但却在客观上加深了孔乙己内心的孤独感和凄凉感。板书中的“—”表示一把把利箭,正是这六把利箭把孔乙己逼向死亡。板书虽然简单有趣,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孔乙己悲剧的原因和作者以“乐”写“哀”的艺术匠心。

四、幽默激趣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诙谐幽默的趣味语言,必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趣、更有效。

在一次上课时,一只蝴蝶飞进了教室,并且围着教室飞来飞去,有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就随着蝴蝶转来转去。于是我停下课说:“我现在提一个问题让大家回答,你们说这只美丽的蝴蝶为什么在教室里飞来飞去,不愿离开?”同学们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好,我接着说:“这就是“蝶恋花”,因为你们每个同学都是祖国的花朵嘛!”诙谐的语言把同学们都逗笑了,在笑声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回到了课堂上。

变色龙契诃夫范文第3篇

1.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2.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3.领会小说的幽默讽刺艺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变色龙图片,简要了解变色龙的相关知识。

二、字词过关:读准字音

契诃夫 模样 坎肩 伶俐 惦记 不赖 胚子 恐吓 戳

三、概说故事

1.请用一句话将故事讲述出来。

明确:奥楚蔑洛夫审理狗咬人案件的故事。

2.请用一个字来点明这篇小说的核心(变)。

明确:变。

四、细说“变”

1.请跳读课文,找一找奥楚蔑洛夫的多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对狗前后不同的评价方面:

(1)第8段,哪几个词特别能够体现出奥楚蔑洛夫对小狗的评价和态度:

明确:“野畜生、疯狗、弄死好了”。

(2)第8段,哪处细节描写具体刻画了奥楚蔑洛夫此时的语气和腔调?奥楚蔑洛夫此时应该是一副怎样的嘴脸?

明确:“严厉、咳、拧起眉头”。

装腔作势、官气十足。

(3)学生演读第八段关于奥楚蔑洛夫的内容。

(4)当奥楚蔑洛夫得知这条狗是将军家的,他又是怎样来评价这条小狗的,请大家速读第10段,用一个短句来回答;这次这只小狗变成了一只怎样的小狗呢?

明确:“它是那么小”。

楚楚可怜,令人怜惜。

(5)学生演读第10段第二、第三两行奥楚蔑洛夫的语言,从“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开始一直到“却长得这么魁梧!”

(6)我们的奥楚蔑洛夫变化之快、变化之大令我们惊讶,而且,他对小狗的态度还在不停地变化。请学生分别演读奥楚蔑洛夫对小狗的第三次到第六次转变。

(7)在这样一个小小的街头事件中,在这么短短的一个时间段中,我们的奥楚蔑洛夫对一只小狗竟然有了前后6次截然不同的态度。看来,奥楚蔑洛夫被称为“变色龙”真是当之无愧!

2.分析人物的动作描写。

从奥楚蔑洛夫的语言描写中,我们看到的是他在审理案件时态度的多变,其实,从奥楚蔑洛夫的动作描写中,我们还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他的心理变化。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一找关于奥楚蔑洛夫的一组典型的动作变化的描写,大家可以在小组内相互讨论交流。

(1)第10段:“脱大衣”,为什么呢?“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一个“脱”字,体现了奥楚蔑洛夫怎样的心理?

明确:紧张、慌张。

(2)第20段:“穿大衣”,为什么呢?“好像起风了,挺冷”此时的奥楚蔑洛夫又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呢?

明确:恐惧、战栗。

(3)这件本来极其庄重严肃的军大衣,却成了奥楚蔑洛夫掩盖内心紧张恐惧的道具。除了这两处,在文章的首尾还分别出现了与军大衣有关的动作描写,请大家找一找。

A.“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这里体现了奥楚蔑洛夫怎样的心理?

明确:得意洋洋、趾高气扬。

B.他退场的时候,“裹紧大衣”,此时体现了奥楚蔑洛夫怎样的心理?

明确:极其害怕。

一个登场时趾高气扬的警官却以惶恐、猥琐的身影退场,离开了舞台。至此,一个可笑的善变的奥楚蔑洛夫就这样诞生了。

五、论说“不变”

1.问题:多变的奥楚蔑洛夫身上有没有不变的东西?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①断案的准则不变:小狗的主人是谁?

②在整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奥楚蔑洛夫从未关心过案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他始终关注的是小狗的主人是谁。

2.如果我们透过现象来看本质,你觉得奥楚蔑洛夫身上有哪些不变的思想性格?

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巴结权势者,践踏弱者,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等等。

六、深思“不得不变”

1.辩论:由此可见,奥楚蔑洛夫不仅是可笑的,更是可鄙的,灵魂是无比丑陋的。

老师这里有一个大胆的提议:我们可不可以让奥楚蔑洛夫不变,让他成为一名铁面无私、秉公执法的警官?就像我们的包青天一样。

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论辩。

2.如果他秉公执法了,你觉得他的结局会怎样?

明确:丢官甚至丢命。

3.那么,奥楚蔑洛夫的官职到底有多大呢?请同学们看第一段第二个句子。

“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

明确:在这里,我们既看到了奥楚蔑洛夫对百姓的搜刮,又看到了他的职权范围――一个在大街上巡逻的警察,一个芝麻粒大的小官。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面对着高高在上的将军,小小的奥楚蔑洛夫只能卑微地仰望。他不仅不敢得罪将军,就连将军家的一只小狗,他都要虚伪地去追捧、赞美。而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保护自我。因此,我们说,奥楚蔑洛夫不得不变。

4.其实,如果我们拨开历史的云雾,走进当时的俄国,我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奥楚蔑洛夫的不得不变。

背景材料:虽然19世纪后期俄国实行了农奴制改革,但是经济发展仍是落后的,到处是萧条之景。在政治上,沙皇竭力强化专制统治,整个俄国笼罩在之中,这是一个崇拜官爵的社会,这是一个摧残自由人性的社会。

师总结:现实世界的黑暗,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网住了人们的灵魂,我们所能看到的只能是人性的扭曲和弱小。因此,我们说奥楚蔑洛夫又是可悲、可怜的。作家契诃夫以深邃的目光洞察到了社会黑暗、人性扭曲的本质,一个小小的人物,牵出的是整个社会的悲哀。这种讽刺的意味是何等的深刻!

5.“变与不变”的悲哀。

变色龙契诃夫范文第4篇

现代社会已有不少人将“虚”作为处世金针,以此来达到个人目的,满足个人利益。生意场上,一只只笑面虎驰骋商场,他们为了推销自己生产的东西,整日奔波于商家之间,介绍得天花乱坠,几乎把所有富丽堂皇的华美言语都用上了,说尽好话,赔尽笑脸,表现出百分之百的诚心诚意。当有商家心动并付诸行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仪式完成以后,发觉原本理想中的优秀产品竟是一堆废弃机械。想理论退货时,那推销者早已抱着钞票跑得没了踪迹。吃一堑,长一智,于是人与人之间诞生了防备之心。凡事都留一手,很少有人会毫无心计真心真意对待每一人。也许世人会把他称之为“傻子”抑或是“”。

并非仅仅是生意场上,日常生活中,甚至学习中都有人时刻戴着假面。平日里人们对陌生人的态度一贯冷淡,并不是想拒人于千里之外,因为世人畏惧上当受骗,害怕一时的的失误酿成大祸。而这类事件更是屡见不鲜。我姥姥是个善良、热情的老顽童,很乐于助人,秋高气爽的一日,好心肠的她帮助两个心急如焚的中年妇女看管衣物。不料最终却被骗走了带在身上的所有金饰。当姥姥醒悟过来时,心痛不已。姥姥平时不爱财,但那金饰是过世的姥爷所赠,具有特殊意义,又是假面惹的祸。儿时的我看世界,迷迷糊糊的幼稚脑瓜,不懂得人性和假面,觉得世界神奇又绚丽,生活自在,无忧无虑;如今,稍有思想的我,自认为看清一些,却发现世界好假,生活在虚伪和真实之间,矛盾又犹豫。世界转眼之间变得复杂、混沌了。但我依旧喜欢做个单纯的乐天派。我喜欢施舍零钱给路边的叫花子,即使大人们常告诫说他们都是伪装的骗子,是披着羊皮的狼。我喜欢把真实的自我展现,不加修饰,虽然也被称作“单纯的傻瓜”。好憎恨活在一个完全虚伪的世界里,一言一行,都得发动大脑神经去分辨。多彩的生活变得索然无味。人们似乎都认为付出一份真诚就必会吃大亏。轻则失财,重则命丧黄泉。于是乎假面一层又一层,将脸武装得如铜墙铁壁一般密实,无人知晓层层假面底下隐藏着的庐山真面是狰狞还是慈祥。

在梦幻的网络世界里,有人自称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英俊潇洒的美少年,实际上却只是个粗鲁蛮横的地痞流氓。有人自恃聪敏,吹捧自己是外贸公司总裁,钱源滚滚,相貌堂堂,到头来不过是个无所事事的败家子。不知何时,人类的纯真已消逝了,悄无声息,神不知鬼不觉的。当企图伸手去挽留时,它从指间滑走。它想给越来越自以为是的人类一点惩罚,让世人明白,那份纯真,在颗颗跳动的心脏里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变色龙契诃夫范文第5篇

一百年前,只有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契诃夫的戏剧,今天他的戏剧在世界舞台上被搬演的次数仅次于莎士比亚,名列第二。契诃夫的超越和深邃使他在身后赢得更多的知音。1960年契诃夫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契诃夫作为现代戏剧先驱者的地位,恰如莎士比亚作为传统戏剧的代表者的地位一样被确立了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戏剧界惊讶地发现,契诃夫是现代人的精神知音,他的戏剧穿越时空,记录了人类永恒存在的困惑。他死后才被发现的戏剧处女作《普拉东诺夫》的同名主人公被称为现代的哈姆雷特,他能比90%的现代戏剧告诉我们更多的东西,因为它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普拉东诺夫发出的“人在哪里?”的呼喊,在某种意义上比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毁灭”更能震撼现代人的心灵。在他的没有“舞台性”、“冗长枯燥”的戏剧中,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生活,看到了我们自己。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硝烟和工业化时代精神危机的现代人,从他的剧本中看到了人类永恒的精神困境,感受到了他忧郁的眼神背后对人类的真诚热切的关爱与抚慰。

但是在中国,虽然他的戏剧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被翻译过来,而且都是名家名译,他的戏剧和斯坦尼体系一起对三、四十年代直至建国后的戏剧影响深远。但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更为熟悉的契诃夫是《套中人》、《万卡》、《变色龙》的作者,是和莫泊桑、欧亨利齐名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作为短篇小说巨匠的契诃夫在中国是幸运的,他拥有众多的读者和知音。可是作为现代戏剧革新者的契诃夫在中国却是寂寞的,我们对他的戏剧的理解存在很多误读。

回溯契诃夫在中国的传播,他首先是以擅讲故事的小说家的面目进入中国文坛的。他的作品最早被翻译成中文的是吴祷根据日本薄田斩云的译文转译的《黑衣教士》(今译《黑衣修士》)。而他的戏剧迄今为止所知的最早译本是耿济之译的《求婚》,出版于1920年,中间已相差了13年。他的戏剧被大规模地翻译是在20年代,虽然在此之前翻译的契诃夫作品数量不多,且都是小说,但由于我们对他的戏剧的理解与对其小说的理解互相交织,且小说更受关注,小说家契诃夫造成的先入为主的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其戏剧的看法。因此,分析此时译者的翻译策略和读者对契诃夫的最初印象,是理解契诃夫戏剧在下一个时期译介情况的基础。

本文打算对契诃夫的戏剧在中国传播的情况进行一次系统的纵向梳理,通过梳理,对以下问题做出反思与回答:契诃夫的戏剧究竟在怎样的范围和以怎样的面目进入中国?他的戏剧在哪些层面上影响了中国?他的戏剧究竟在哪个层次上参与了中国现代话剧体系的建构?作为一个戏剧家,他的形象在中国读者心中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在不同的时期,他的戏剧作为经典的内涵是否有所不同?并借用翻译理论中操纵学派的观点,分析他的戏剧经典内涵变化背后的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这对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契诃夫戏剧在今天的意义显然不无参考价值。

一、1916一1929:从小说家契诃夫到戏剧家契诃夫.........3

1.1916一1919:小说家契诃夫...........................5

2.1920一1929:戏剧家契诃夫......................8

二、1930一1949:“高尔基化”的契诃夫.........9

三、1950一1979:批判性继承的契诃夫.........9

四、1980一现在:深刻的契诃夫...............19

五、契诃夫对中国戏剧创作的影响............21

六、契诃夫戏剧的现代接受..................28

参考文献..................................40

六、契诃夫戏剧的现代接受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称契诃夫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对他的一种误读,有人还将他归入荒诞派剧作家的行列。但是,正像我们无法将莎士比亚归入哪一个流派一样,面对契诃夫,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任何一种框子加在他身上都是一种限制。将他看作荒诞意义上的剧作家,同样存在局限。荒诞、生存困境、精神痛苦,这只是我们当下出于自身的需求从契诃夫剧本中读出的一种理解而已。正像我们现在不能认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他的解读一样,也许后来人也会不满意我们现在的解释,而从契诃夫的伟大作品中读出他们需要的东西。

1960年,《日瓦戈医生》的作者爱伦堡在纪念契诃夫诞辰一百周年时写的《读契诃夫随想》,质疑了教科书和辞书对契诃夫的评价:他们告诉我契诃夫是一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现实主义的描绘了城乡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农民的贫困和贵族地主制度的瓦解”,这些都对,但却不能解释现代读者为什么喜欢契诃夫的作品,他们果然仅仅是醉心于早已化为烟云的那个社会的历史吗?难道他们是想了解一百年前资产阶级怎样和贵族斗争的吗?不是的,一定是契诃夫作品中有某种永恒的东西。

穿越百年,这些话仍然深深地震撼着我们,它道出了我们心灵深处的困惑。契诃夫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而他笔下的人物却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宛如我们的同时代人。他生活在20世纪的时间虽短,但却是真正的20世纪的伟大作家,他的戏剧如天籁一般展示了现代人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窘境。

相关期刊更多

现代涂料与涂装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昊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染料与染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毛纺科技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