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控制研究

风险控制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控制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险控制研究

风险控制研究范文第1篇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outsourcing market, bu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and financial professional financial outsourcing enterprises of our country is the fu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 Therefore, enterpris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outsourcing decision,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outsourcing risk analysis. From the key risk of financial outsourc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trol strategy, through the overall risk control system design, the maximum of enterprise financial outsourcing against financial risk, which make the enterprise outsourcing plays its application efficiency.

关键词:财务外包 风险 控制 研究

Key words: financial outsourcing risk control research

一、企业财务外包基本理论

(一)企业财务外包基本概述

企业财务外包是指企业通过将某些非核心非机密的财务活动外包给专业化的财务公司,以规范企业财务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外包是企业将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某些事项或流程外包给外部专业机构代为操作和执行的一种财务战略管理模式。财务外包根据其外包形式可分为传统财务外包和现代网络财务外包。

(二)企业财务外包主要形式

企业财务外包的主要形式有:员工工资外包、税务外包、财务报告外包、日常招待费差旅费等的外包以及应收款项外包,其中员工工资外包是财务外包最基本的内容。

1.员工工资外包

即把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外包。员工工资外包可以把所有的相关信息放在服务商处,企业内部员工无从知晓,这样一来可以更好的解决员工工资保密性的问题。

2.税务外包

目前,我国企业在税务方面对政府依赖性很强,同时,企业内部精通税务政策的员工较少,所以国内企业选择税务外包的可能性较大。

3.财务报告外包

当今,我国众多监管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监管的主要内容是财务报告。因此,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否符合会计制度和准则规定,是否满足各利益关系人的主体要求,对企业至关重要。

4.差旅费和招待费的外包

差旅费和招待费的管理通过外包途径,可以利用专业化的服务商,将差旅费和招待费进行控制,及时反馈费用支出信息,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费用,帮助企业监控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支出的合法合规性等。

5.应收账款外包

应收账款的核算、分析和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至关重要,对于自身管理能力不足的公司而言,外包应收账款业务,提高资金运转效率,是解决此问题的好办法。

二、企业财务外包风险及原因分析

(一)企业财务外包风险具体内容

目前,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造成外包业务存在很大风险,它的风险范围包括从不能有效监督合同的执行到签约方因服务不到位而导致的流程失败等。具体而言,企业财务外包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风险

财务外包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可能在许多方面额外增加企业的费用支出,使企业增加相关的成本及潜在费用,它包括筛选成本和成本。

2.契约风险

契约风险是由于企业和外包服务机构之间签署的外包合同缺乏合理性、适应性以及完整性等,使企业处于不利位置而造成的对外包效果甚至企业自身产生明显不利影响的风险。

3.信息风险

即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对组织实现其商业目标或成功实施其战略的能力产生的负面影响。信息不对称可从两个角度划分:一是按不对称发生的时间,分为事前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二是按不对称信息的内容,分为隐藏行动和隐藏信息。

4.核心竞争力缺失风险

所谓核心竞争力,其本质是企业中一系列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如果企业对未来的财务模式及发展方向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企业很可能在财务外包的过程中丧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给企业带来不可限量的风险。

(二)企业财务外包风险原因及其分析

1.管理关系不明晰导致风险

财务外包意味着企业需要识别效率低下的财务模块并将其外包出去,实际上代表着以外部合同对内部操作的替代,放弃、更替企业现有模块,需要进行企业原有业务流程的重组,加剧组织机构的变迁,这必然涉及到管理关系明晰与否,可能会干扰企业的外包决策,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2.契约不完善带来风险

契约不完善带来的风险主要是由相关政策法规的不健全、契约订立时双方并不完全了解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信息不对称导致契约不完整等因素引起的。

3.监控手段缺失导致风险

首先,外包服务机构是独立于企业之外的法人实体,与企业之间属于委托的合作伙伴关系而非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因此企业不能完全保证对外包商的有效监管;其次,企业也不可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来对外包商进行监督,这样会增加财务外包成本,使财务外包失去意义。

三、企业财务外包风险控制策略

财务外包不仅仅是简单的将财务工作委托给外包服务商,而是通过有效地管理,合理利用服务商的资源,提高企业价值。企业在实施财务外包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外包风险。

(一)合理对待财务外包

企业应该把财务外包提高到经营战略高度,并不是完全放弃企业的财务工作,要把那些效率高、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财务业务留在企业内部,由企业财务人员来解决,最大限度的利用外包服务机构在专业技能上的长处,自身财务人员也从与专业机构的业务关系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详细签订财务外包合约

为了应对国内信用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财务外包只能靠制度和契约来约束。因此,财务外包的合约必须非常完备,不仅要包括外包的具体业务、价格、期限、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等问题。尤其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外包方式、强化保密机制以及制定一个处理突变的应急预案。

(三)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企业应当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更新和升级硬件设备,完善企业内部网络,充分利用因特网等信息高速流通渠道,不断提高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处理信息和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对财务外包实行全天候监控,真正实现企业同外包服务机构的即时对接。

(四)加强沟通联系

作为财务外包的企业,一定要加强与外包服务机构的沟通,以规避一般外包项目中沟通不畅,灵活性差的弊端,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确定可以采用的沟通方式,以及什么情况下应该采用什么沟通工具,例如:现场交流、电话交流、在线交谈等。二是确定交流的时机和频率,包括外包服务机构应如何提供财务服务,提供服务的时间和应提交的财务信息报告的频率,以及双方定期召开信息交流会的时间。三是确定财务外包项目联系人。未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和监控,双方的业务联系人员必须是直接参与业务的主要人员,最好是双方的相关业务主管。

(五)选择合适的外包商

一是在企业财务外包期间,应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财务人员,让他们在与外部机构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建立健全自己的财务组织和财务流程,从而达到摆脱对财务外包的过分依赖。二是选择好的外包服务机构是财务外包实施成功的关键,应考虑外包服务机构的业务能力、发展战略和服务理念,审查其是否具有对外服务的资格、规模、业务水平和收费标准等。

(六)合理确定财务外包的范围

一般来讲,企业外包的应是公司财务会计管理中相对基础的部分和薄弱环节,自身应保持基本和必须的财务控制环节和程序。企业运营中的关键控制点是不能外包的,因为这些关键控制点通常发挥重要的制衡作业,如果出现失控将导致不可接受的经营风险。

(七)加大对外包商泄密的惩治力度

财务工作因为涉及企业商业机密,因此在签订的合约中,应对外包服务机构保密职责进行要约,并对违规泄密行为做出明确的处罚约定。

四、结论

企业将财务外包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而我国的企业还要在此基础上,考虑政策及国情等因素。企业采取财务外包方式的同时也蕴含着大量的风险,风险本身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但是通过一些重点环节的风险控制,如签订详细的合约,选择合适的外包商、适时的监控等,即可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外包风险。相信本文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企业合理评估、规避和控制财务外包风险,愿财务外包风险研究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风险控制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调度;安全;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470.6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近年来,电网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电网特征、运行特征都将发生重大变化,系统特性日益复杂,电网运行控制难度加大。 由于电力调度运行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没有控制好这些安全风险,就容易发生电网运行故障,甚至会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从近年来的多起电力调度事故可以看出,如果电力调度出现问题,造成电力系统运行不稳,进而就会造成大面积停电的现象,给社会经济和稳定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作为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最后一道关口, 有必要对电力调度的风险进行分析,对其风险做出科学评估和有效的防范措施。 做好电力调度工作,尤其是安全风险的辨识.风险的评估方法以及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成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调度的关键所在。

1 电力调度控制的现状

我国电力调度系统共分为五个层次, 包括国家电力调度数据一级网、区域二级网、省级三级网、地市四级网和县级五级网,并且将各级发电厂和变电站纳入其中。 这种电力运行方式是统一和分层相结合,相辅相成构成的。

国内电力调度实行的是如图 1 所示的四级调度管理系统, 电网调控运行人员的总体素质直接关系着保障大电网安全的各项措施能否真正落实到位。

从近年来全国的电力调度安全状况看来, 电力调度安全情况并不乐观,电力调度的安全生产中,总是客观存在着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 由于各种疏忽、 经验缺乏或者电网调度控制运行安全风险控制制度的缺失,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得不到保障,各种电网事故屡次发生。 从历年来的情况分析可以得出,目前,国内全部电力系统事故中误调度、误操作等事故占到了的 40%左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

2 安全风险控制概述

安全风险控制的核心是风险管理理论, 该理论起源于上世纪 30 年代的事故学理论,风险控制理论是以高危险和隐患行业为研究对象的,对于风险和隐患进行确认研究,对其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从而起到控制风险,减少事故,保障安全的效果。 安全风险控制主要有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估两方面内容。

(1)危险辨识。 电力调度过程中,人为因素对于安全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的 GB/T13816-1992《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其中规定的生产过程中第 5 类危险因素与电力调度中的危险因素相关,都属于行为性因素,主要包括:指挥错误、操作失误、防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风险评估。 电力调度作为一个运行系统,对该系统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确认系统内部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 对于电力调度系统常用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进行分析重大危险。 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的分析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指标,分别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人体暴露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度、事故发生的后果和风险性分值。 其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值在 0.1~10,并且在这之间定出若干中间值,如表 1 所示; 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值在 0.5~10之间,在这之间定出若干中间值,如表 2 所示;发生事故的后果值在 1~100 之间,在这之间定出若干中间值;风险值分为五个等级。

风险管理实施在安全生产的不同环节, 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①损失发生前的风险管理———避免或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 ②损失发生中的应急管理———控制风险事故的扩大和蔓延,尽可能减少损失。 ③损失发生后的事故管理———努力使损失恢复到损失前的状态。

3 电力调度控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电力调度控制过程中,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系统内部的因素、人为因素等,电力调度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①系统运行中的不安全问题;②管理上的不安全问题。

3.1 系统内部的安全问题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发展,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调度逐渐实现自动化,并且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能。 但是系统内部的安全问题也不断显现, 电力调度系统的安全问题主要分为自身和环境两方面缺陷。 其中系统的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于系统建设时埋下安全隐患,并且系统对于安全问题的警告信息过多过杂,导致许多真实的安全问题被掩盖来。 并且系统设备存在老化的状况,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效率,间接导致安全性能降低,电力调度安全风险加大。 现在所使用的系统运行模式容易导致系统通道故障,并且维修耗时较长,在维修期间,电力调度无法正常运行,调度员的工作难以开展。 其他系统内部的问题,如设备发生故障,监控设备发生故障,信息传输故障以及其他后台系统发生紊乱的情况。

3.2 环境因素引起的安全问题

另外,环境因素也对系统的安全运行有着重大影响,譬如人迹混杂、运行环境不良等情况,设备要想安全运行,就必须对电源进行相关的维护管理,而这一方面也严重欠缺。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调度监控网络还有受到病毒和黑客攻击的危险。其他自然因素包括狂风暴雨、 水灾等情况也会影响到电力调度的安全。

3.3 管理上的安全问题

电力调度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是指管理上的安全问题。 电力调度工作的安全问题属于行为性危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主要包括操作失误、指挥失误、监护失误等问题。

(1)管理方式不完善,所谓管理上的安全问题 ,随着新的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新设备和新模式, 因此管理模式也应该跟着进行更新。 但是管理上的变化不及时就容易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 由于存在着管理不到位、出现漏洞等情况,对安全基础工作不重视, 并且一味的强调先进的设备而没有对安全隐患进行防范,因此对于许多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并且技术管理不到位,运行规程编写的不完善,内容过于简单,使得先进设备的使用出现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

(2)操作失误 ,电力调度的安全问题属于行为性危险 ,主

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调度员对于安全运行的重视程度不高,不按章办事,对于系统的运行方式并不完全清楚,容易误下命令;当工作量大,操作任务比较繁重时,拟写调度指令票容易出现错误;在与现场进行核对的过程中,由于现场汇报不清或交接班时没有交接清楚就匆忙进行操作等也容易造成错误。 ②调度员的责任心不强,调度术语不规范,存在过于依靠经验的现象。 班组基础管理存在漏洞,安全活动会开展不正常或流于形式,调度员安全意识淡薄,规程制度执行不力;班组对于一二次设备台账资料管理不到位, 使调度员对电力设备运行情况不熟悉。

4 电力调度控制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4.1 加强安全网建设

因为电力调度控制安全风险属于人为性风险,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风险问题就要加强对人的管理: ①要从观念上进行改变,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在新的电力形式下,要从管理方面入手,加强对安全控制的重视,落实制度政策。 制定符合上级规定和本电网实际的中心、专业、岗位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网各成员的安全职责,提高安全工作能力。 ②要加强员工的技能和意识培训,定期开展安全网络活动,加强安全网各成员的安全培训,提高职工群体的素质水平,重点培养对于系统运行故障的判断识别能力。

4.2 加大技术投入

由于自动化设备的不断深入, 因此对于二次设备的日常管理尤为重要。 要加强技术投入,以改进设备自身不能克服的缺陷,并且在电力调度过程中使新技术不断的成熟起来。 首先要在采购环节把好关,对于无质量证书的产品一律不得采购。在设备运行期间,做好维护工作,并且尽量改善设备环境,坚持设备巡检制度。 定期对电网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且对系统要进行实时监控,对存在的安全隐患一经发现,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之泯灭于萌芽阶段。

4.3 增强风险规避制度建设

(1)要 加 大 对 安 全工 作的重视 程度 ,不仅要在设备 、员工素质和责任性上下功夫,更要建设一套体系完备、运行有序的监督和管理机制,通过规章制度的规范,明确各方的责任,将责任落实到实处。做到有章可依,违章必究,在制度下做到安全有保障。

(2)加强电力调度现场的坚持和监督,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排查,对于形式主义要严格杜绝,对于管理上的漏洞要及时改进,逐步转化管理模式,轻人治而重规章制度,并且不能一味的依靠设备的监控,还要加强现场管理。

(3)建立并完善一系列安全管理体系,如安全责任体系及安全目标、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等,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从风险管控方面着手,切合实际,认真开展电网调度安全分析、电网调度控制运行分析、电网二次设备分析、电网安全风险评估和危险点分析等工作,并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5 结 语

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命财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应不断加强电网安全管理,全面推进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评估和电网调度安全风险辨识工作, 积极推进电网调度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本文对电力调度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且简要的提出相应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风险控制研究范文第3篇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风险控制在企业内部的关注度逐渐提升,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风险控制制度的构建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介绍了企业风险控制研究现状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风险控制;机制;趋势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24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043- 02

1 企业风险控制论述

企业风险就是指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可能遭受到的损失威胁。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企业风险一般可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也可以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等机会为标志,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只有带来损失一种可能性)和机会风险(带来损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

风险控制是系统地运用科学的方法,以确保生产活动顺利完成,充分发挥组织的作用,控制等功能,通过规划,识别风险的形成,量化,评价,管理,和监控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选择符合风险管理原则,成本效益结合,以反映风险的影响,优化系统效能,以合理地达到最佳效果,科学规避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2 我国企业面临的风险

企业面对的风险类型有很多种,可以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2.1 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有很多种,主要分为政治风险、法律风险与合规风险、社会文化风险、技术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市场风险、产业风险。本文主要从政治风险和市场风险入手进行分析。

2.1.1 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完全或部分由政府官员行使权力和政府组织的行为而产生的不确定性,也指企业因一国政府或人民的举动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可以把政治风险进一步分为宏观政治风险和微观政治风险两类。国家政策风险常常代表整个国家地区宏观环境发生了变化。宏观环境的变化主要来源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只能适应而不能改变这种宏观的经济环境。

2.1.2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因素是企业所面临的外部风险之一,它是指由于供求形势变化,企业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竞争方式以及市场性质、市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而导致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在市场风险因素内还包含许多相关因素,其中,潜在的市场容量是出现次数最多的风险因素。潜在的市场容量关系到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的市场前景问题,市场测不准原理说明决策者往往乐于对产品潜在的市场容量做出过高估计而做出错误决策。

2.2 内部风险

企业所面临的内部风险主要包括战略风险、运营风险、操作风险和财务风险。本文主要从战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方面来分析。

2.2.1 战略风险

战略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影响。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调整构成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各种战略风险也伴随在各个流程环节当中。企业战略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战略环境、战略资源、竞争能力这几个方面构成。

2.2.2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是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在经营规模扩大,市场化进程突飞猛进在环境下财务风险膨胀,而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风险控制阶段,缺乏全面的风险管理观念。加强对资金管理技术性风险的管理,而忽视了对企业的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财务活动和业务风险的管理并进行相关分析和预测。

3 风险应对现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加强风险管理,提升抗风险能力,但是,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与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现在很多学者已经研究出多种对策来应对我国企业的风险。

3.1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体系风险管理首当其冲就需要建立风险识别,只有全面了解各种风险后,才可以预测与评价危险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采取有效的手段来应对风险。然后由风险管理部门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确定风险的处理办法。

3.2 增强企业风险管控的理念

目前我国现代企业中的大部分员工并未真正了解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企业的整个高层领导者由于缺乏良好的风险控制意识、理念与文化,认为企业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是一项多余的工作,更是企业财力、物力、人力资源的浪费。风险管理理念只有得到企业不同岗位不同级别职员的共同认同,企业才有可能站在整体层面上,宏观把握评估所面临的不确定性环境,微观引导员工及时应对各个环节上可能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防止发生经济利益的流失。

3.3 加强企业监督管理

监督环节作为企业生产中的重要部分,能及时发现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检测到有安全隐患的漏洞,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供保障。对于企业的监督工作来讲,必须要把风险作为导向,把对重大风险的控制作为评估的重点。一套完整的监督管理体制,应该有专门的部门科室进行负责,不定期的对企业制度的实施情况和金融业务进行审计检查,尤其是企业的资产处理、关联交易、财务报告、资金使用等容易产生问题的业务。审计监督检查完成后,针对检查结果, 形成针对性的审计报告,为企业以后的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4 结 语

我国对于风险控制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未来应该把L险管理的研究内容由某些单一、局部或分离性层面的风险管理研究发展到企业整体层面的风险管理研究,企业要实现风险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我们应该注意有效地控制电子信息系统和信息,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正确传达相关信息。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子平.企业风险的分类控制[J].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4):28-32.

[2]覃展辉.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J]. 财务监督, 2013(20):40-41.

风险控制研究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控制

一、衍生金融工具涉及的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涉及的风险有以下几类:

(一)市场风险。指市场价格变动造成亏损的风险。这里的市场格变动包括利率、汇率、 股票、债券行情变动等。管理市场风险,要的是要及时、准确地评估市场价值,随后计算总敞口额度,严格交易程序,模拟在市场崩溃或流动性引发价格剧烈震荡情况下交易者的承受能力,即所谓“ 压力测试”。

(二)信用风险。即交易合约的对方无力履行义务的风险。与市场风险一样,控制信用风险也是要测定和估算衍生商品的敞口头寸,并使敞口头寸与所确定的交易对方的信用额度相匹配,然后可以像传统信贷业务一样,控制和减少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 是指由于缺乏合约对手而无法在市场上找到出货或平仓机会的风险。 一是市场业务量不足或无法获得市场价格而造成的市场价格风险;二是由于用户流动资金不足出现合约到期时无法履行支付义务或无法在市场上出现逆势时按要求追回保证金而造成的金流动风险。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是利用多元化投资组合来实现降低风险。

(四)运作风险。即人为因素或交易、清算系统故障而造成失误蒙受亏损的风险,它们本质上均属于管理问题。因此重点应放在提高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素质,提高计算机处理系统的效率,并在内部管理上实行职责分开,以确保风险处在可控制及可承受的范围。

(五)法律风险。指因合约在法律上的缺陷或无法履行导致损失的风险。在管理中,首先应保证一批熟悉衍生金融工具的专家参与交易法规的制定。另外,应尽量改善内部风险管理, 增强交易透明度和披露要求,强化安全的结算制度以控制法律风险。

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 从衍生金融工具自身的特点来看, 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标的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因为标的资产的未来价格不仅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还受到政治环境、经济政策、投资者或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以及人为操纵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另外, 合约双力的信息披露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如有关会计处理方法、衍生产品真实质量等重要信息通常未能在合约中得到充分披露, 而合约双力在合约执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性也极易引发信用风险。

(二) 从宏观层面上看,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在于制度根源, 即金融体系的固有缺陷和金融衍生市场不完全有效在现实中则往往表现为国内金融机构的投机失败和国际游资的肆意炒作引发。这些都会加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 扭曲资本价格。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二是实体经济金融虚拟化。金融体系中的储蓄并非全部转化为投资,而是一部分进入实体部门, 转化为实物投资, 另一部分滞留在金融体系中, 成为虚拟资本, 并没有实物资本与之相对应。虚拟资本在追求价值增值运动过程中有脱离实体部门的趋势, 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走向泡沫经济。而衍生金融工具正是金融虚拟性最强的虚拟资本。

(三) 从微观层面上看, 风险的产生主要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以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否健全和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有关。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风险爱好型管理层对于投机业务则跃跃欲试, 很容易形成赌博心态, 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三、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整体框架

为完善企业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整体框架, 形成会计视角风险监控体系的整合,笔者认为, 企业的金融衍生工具业务会计视角的风险监控框架应包含几个方面:

(一) 建立企业总体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风险管理战略。企业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风险管理总体战略必须首先同会计控制技术的风险量化、风险预测、风险的披露相结合, 才能真正实现风险管理体系的会计视角整合。会计视角的风险管理首先必须识别不同品种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类型、量化某一时点的在风险头寸以及风险调整后的损益。

(二) 建立企业会计视角的风险监控业务流程

会计视角风险监控业务流程是确保企业内部的所有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都在被有效管理的一系列活动。业务流程包含以下几个程序:1.识别风险。这是风险管理过程中在会计视角下的定性分析部分, 非常重要但常被企业忽视。2.风险评估。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判断企业的某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管理战略和避险业务从风险调整的角度看是否相宜。3. 规范企业金融衍生工具的业务操作规程。4.对风险头寸量化和控制。会计视角的风险测量和控制是会计核算技术风险监控系统的基础部分。因为会计视角的风险量化承担着定量风险和判断风险程度是否和设定的风险偏好相适应, 而会计视角的风险监控则是诸如设定权限和防止越权行为等措施的基础。

(三) 建立企业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企业会计视角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监控体系。良好的企业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监控微观体系, 应在现有的会计内控制度基础上, 建立企业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内控规则和业务指南, 增加相关的内控条目。包括

1.明确内控体系中的风险信息传输系统规定经办人员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前应提交的说明文件, 特别是避险目的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 因经济实质的避险交易不一定符合现行会计准则中规定的避险会计规范, 为避免企业因无法适用避险会计从而使企业会计报表造成大幅度波动, 应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被避险项目的相关资料及避险策略资料。

2.建立内控体系中的风险评估制度,明确会计人员应承担衍生金融工具业务避险有效性的后续评估职责。会计人员应在会计期中或会计报表日向董事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头寸量化信息、公允价值计量的依据、特定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避险有效性的后续评估。 财务部门还要将风险头寸按公允价值计量, 并利用相关模型进行压力试验, 进行整体综合考虑。

3.完善内控体系中预警模型和预警指标体系

会计人员应熟悉企业每一衍生金融工具品种、每一衍生金融工具作业部门、衍生金融工具险别的风险预警系统和针对不同品种、部门、险别的避险措施, 提供早期警告讯号,指导作业部门。

4.建立衍生金融工具内控体系中的风险限额管理制度

企业无论出于避险目的还是投机目的,开展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时, 会计人员都应按每种主要风险设置总的限额。这些限额应与企业的总体风险计量依据相一致, 并尽可能与企业其他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同类风险综合起来考虑。而且, 限额体系还应与资金实力相一致, 使企业管理层能控制风险暴露情况。

主要参考文献

[1] 白钦先.对金融结构、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历程 [J]. 经济评论,2005, ( 3) .

[2] 叶永刚,黄河.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演变及其动因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 2004, (03).

[3] 张爱侠.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研究[J].特区经济, 2006,(1).

[4] 唐.M. 钱斯. 衍生金融工具与风险管理[M].中信出版社, 2004.

[5] 张爱侠.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研究[ J] . 特区经济, 2006,( 1) : 66- 67。

[6] 谌林. 关于金融衍生国内工具的会计计量[ J] . 经济师, 2006, ( 3) :201- 202.

[7] 王学慧. 试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 J] . 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 3) : 51- 52.

风险控制研究范文第5篇

民营集团公司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自身规模庞大、产权结构复杂等固有局限,存在着大量问题。文章对我国民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同时也深入地分析了问题背后的原因。通过案例分析,为我国民营集团公司初步构建了一个规范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该体系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控制目标,以民营集团公司的经营风险、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为控制对象,提出三种分别对应的控制方法,对我国民营集团公司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民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

民营企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潮在逐渐地发展壮大,尤其是一些规模庞大、资金雄厚,拥有多个子公司,实现跨行业、地区多元化经营的现代化大中型集团公司。它们展现着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由于民营集团公司产业链长,产权关系复杂等固有局限,它们在生产经营、投资战略、筹资结构等方面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使集团整体的财务风险加大。

一、相关理论研究

回顾国外学者对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1901年,美国威利特先生对风险的实证分析进行了研究,1921年,经济学家奈特在美国出版了名为《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他在书中提出了风险测量的手段;1931年,风险管理理念被首次提出,美国管理协会迈出了那重要的一步;1963年,美国出版了《企业的风险管理》一书,该书让欧洲各国意识到了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而后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越来越专业化,更是成为了一门独立的企业管理学科。特别要指出的是,国外学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运用财务指标建立起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方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由此得到丰富和发展,也为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提供了依据。我国对财务风险的研究,源于上世纪80年代。在财务风险的控制问题上,我国学者们发表了不同的观点,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我国对财务风险理论的研究可以说大体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实证研究,学者们通过运用各种变量模型来分析企业的财务信息,预测财务风险;二是规范研究,学者们在尝试着构建一套可行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的同时,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也有了一定的进步。

二、概念界定

(一)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三资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制有限公司,就是在我国除了国有、集体以外的各种企业组织。集团公司是指众多企业通过投资等方式,以母公司为主导地位组成的,是一种现代化的企业组织形式;集团公司的内部拥有多级法人治理结构,其下面的各成员具有独立的组织结构和法人资格;母公司不但对子公司的财务决策有掌控权,还对子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实行控制。

(二)财务风险

狭义的财务风险观点认为:负债是引起财务风险的唯一因素,如果一个企业连负债都没有,那么也是不可能会有财务风险的。因此,可以说企业在负债到期时偿还不了债务的可能性就是财务风险;广义的观点认为:因为企业财务活动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企业价值有增加的可能,也存在减少的可能,使得未来的实际收益会偏离原来的期望收益,这样的不确定性就是广义的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活动可以分为筹资、用资和分配等环节,其中的每个阶段、整个过程都会隐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而从广义理解财务风险会更客观,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运用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财务活动中的风险不断识别、评估、控制和处理,来有效降低财务风险水平,保障企业经营活动安全,实现企业总体价值最大化的过程。而其中的财务风险控制则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也是降低风险最有效的措施,所以本文主要对这一环节进行研究。

(四)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的作用

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是企业通过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最终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民营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一方面,由于财务风险控制是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后者可以给前者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为其在民营集团公司中的具体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由此合理制定民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三、民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分析

(一)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含义

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筹资、投资、经营等财务活动过程中,企业的战略规划、决策机制、实施措施和监督机制,以控制财务风险,实现集团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二)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内容

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追求的目标就是实现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这个过程就是财务活动开展的过程,由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三个方面构成。集团公司财务活动结果因受到内外部复杂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因此,站在财务活动的角度上,我们可以分为筹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控制、资本运营风险控制三个方面来进行管理。

(三)民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产生原因

1.民营集团公司缺乏财务风险意识。一些集团企业可能对自身财务风险的复杂性没有充分认识清楚,也没有对财务风险危害的强烈意识。因此,没有管理层的重视和员工的积极参与,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和控制体系对集团来说也是毫无作用的。

2.缺乏科学的风险管理手段。和国外相比,我国集团企业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运营也还不够成熟,缺乏可以借鉴的实践经验。因此,虽然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目前的财务风险管理的方法还不足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和效率。

3.内控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民营集团公司很少有能建立起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典范。在民营企业,一般不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更没有内审人员,就算有也只是形同虚设。由此可见,内部控制的作用被企业忽视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将直接受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是否科学、健全的影响。

(四)民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现状

1.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中国民营集团旗下子公司众多,产权结构非常复杂,管理链条长。民营集团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责权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一些企业母公司权力过大,使子公司失去了独立治理的活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组织控制所需的成本。并且由此形成了集团内部混乱的投资中心和利益主体,集团公司没有集中配置资源的能力。

2.监控不力。很多集团都普遍缺乏在资金运行环节的动态监督和追踪,这样管理层就无法全面掌控整体的实际财务状况。该问题的一方面原因是还没有建立有力的监控机制,另一方面是由于相关人员的素质没有过关,还有就是集团本身复杂体系的固有局限性。

3.信息失真。信息造假等问题,使得信息严重失真,特别地对于财务信息,若造成不准确的会计核算和不真实的财务报表,会掩盖母公司和子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造成巨大财务风险。

四、案例研究———某集团

某集团,这个曾经是我国最大的民营集团公司之一。2002年底,某资产总额达136亿元,上缴利税4.5亿元。然而,在2004年,某资金链断裂。但是,某集团的成与败也带给我们不少启示。从某的迅速扩张到悄然谢幕,它的繁荣和失败对后人有着重要的意义。某的衰败除了资金链断裂这个最直接的原因,还受宏观经济环境、国家政策、公司治理结构、总体战略失误、多元化结构失衡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为立足点,主要研究某集团在筹资、投资、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筹资活动

某集团资金链断裂的外部原因有:一是2004年3月2日《商务周刊》发表的《某资金绷紧》,引发了某的负面舆论形象;二是政府银根紧缩,使得各金融机构开始大幅缩减贷款并紧逼收贷,某因此承受了沉重的还款压力。但内部原因是某发生财务危机最直接的原因: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缺乏现金流预算,并且在投资决策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投资的规模、期限、报酬率等实际情况。

1.筹资结构失衡。某规模庞大的扩张几乎都是由短期借款来维持的,而由于扩张投资的回收期较长,资金回流速度慢,因此,某只有靠“借东家补西家”的恶性循环来运营下去。短期借款为某集团提供了大部分的资金,但这些资金的大部分却被投放至长期投资,这种不合理的投融资结构在某集团埋下了非常大的财务风险。某在如此高风险的融资结构下,仍然缺乏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算,没有预测集团公司的债务偿付能力,导致了对宏观环境变化、市场波动承受的能力很低。因此,某资金链在银根紧缩时断裂在所难免。

2.融资成本过高。某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将所持有的资产、股权进行抵押,或是通过旗下公司担保从银行融资,这种商业贷款产生了较高的财务成本。二是通过控制非银行金融机构募集资金。某将各个公司的融资额由控股金融机构去执行,这种方式对客户承诺了一个年保底收益率在12%~15%,某所承担的融资费用压力巨大。三是民间融资,其每年的利率一般都大于12%,在资金很短缺时最高甚至达到过22%。为此,某每年大概要付出的利息为30亿元左右。

(二)投资活动

某的多元化投资战略过于理想化,在进行产业整合的过程中,某一味地大肆收购,产业体系复杂,没有合理的战略规划;通过控制金融公司来满足资金需求,资金链复杂,难以掌控。

1.产融混业失衡。2002年,某成立“上海友联”,尝试产融混业经营。他认为控股一些金融机构,就能解决某资金紧张的问题。某曾形成了一个控股27家金融公司的庞大金融帝国。于是,某便通过这些金融机构,以关联公司之名,利用股权抵押和担保贷款方式取得大量资金。这种错综复杂的担保关系,形成风险传递链,而风险根本没有分散和转移,还可能导致互相牵连。

2.多元和相关的失衡。某从快速扩张开始,涉及了娱乐、房地产、汽车及零配件、机电、餐饮、农牧、金融等多个领域,虽然看似实现了产业多元化,但大部分产业都是不相关的,产业的上下游的相互支持作用很小。某的扩张是盲目、不切实际的,没有认清自身的经营管理、产业整合和资金调度的能力水平并不能承受这么复杂的产业链。某纯粹只是扩大了规模,缺乏消化吸收,产业重组的过程。

(三)经营活动

一方面,在某的大规模扩张活动中,其利润的增值有一部分来源于一些并购交易中的股价上涨或是被并购企业带来的销售额,实际的利润率和现金流量其实是不升反降的。另一方面,在某的实业经营活动中,其盈利能力也非常低下。首先,由于某对民间融资等的年利率给的非常高,这直接导致了财务成本的增加。

(四)案例启示

1.控制财务风险,做强做大。民营企业在国家政策、融资等方面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存在一定的劣势,特别是民营集团公司,由于规模庞大,产权关系较为复杂,存在一定的管理难度。所以,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必须明确公司的主业,并坚持在该行业内做到专业化和精细化,确立自己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有了坚固的基础,企业才有可能做大做强,才能够长期持续稳定地发展。像某这样盲目投资,急剧扩张规模,不顾主业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企业集团做强才是最根本的,做大只是一个结果,民营企业必须静下心来,专心经营主业,先做强再谋求做大。

2.现金为王。现金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像企业集团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必然和其他企业进行着庞大的采购、销售等业务,而现金是保证这些财务活动实现的必要条件。因此,企业的生命力直接受现金流量的多少和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的影响。虽然外部融资可以帮助企业获取现金,但是企业的主要现金来源还是应该主要靠商业活动。过去的经验表明,民营集团公司受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较大。一旦政府银根抽紧,民营集团公司就会暴露出资金链的问题。因此,企业不要把希望全都寄托在金融机构上,只有通过价值创新和实效经营,现金流才能持续稳定,企业才能长久发展。

3.加强现金预算。通过分析现金流量,集团可以掌握现金流动的动态情况,从而为编制现金流预算提供依据,以防止未来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断裂。如果企业货款回收较好,库存周转灵活,那么外在表现就是经营性应收项目或存货的大幅度减少,表明企业经营能力较强;投资者应当高度警惕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净额比净利润要小时,在这种情况下,应收款项及存货对现金流的占用大幅度增加,表明了企业经营能力下降。编制准确的现金流预算,企业集团应该汇总具体目标,并将集团在一定周期内的投资收益、运营状况及筹资计划涉及到的现金流量收支状况具体量化出来,建立全面预算。

参考文献:

[1]周运涛.ERM理论演进概述[J].企业导报,2010(5)

[2]吕娜.采购风险管理文献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5)

[3]杨宏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