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池子与河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池子与河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河水因为乐于奉献,不知疲倦的劳作,才永久不息的流淌。我们应该像河流一样,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这样生命才更有意义。
这首诗歌讽刺了池子的懒惰和自满,赞美了河流积极进取人生态度。只有正确认识人生,积极进取,才能拥有一个辉煌灿烂的人生。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现状;意义;对策;黑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265-02
1 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现状
黑河流域作为甘肃省经济较发达、人口多、开发水资源早且其利用程度高、用水矛盾非常尖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但水资源贫乏的地区,因缺乏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与有效管理,其开发利用已接近最大承载量,导致地表水资源急剧减少而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区域地下水位快速下降,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已危及绿洲生存与安全。当前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总的发展趋势是沙漠区向农业区推进、风蚀区向耕作区推进、农业区向牧区推进、牧区向林区推进、雪线向主峰推进,同时植被覆盖度和地下水位下降,灌木林面积、冰川积雪及生物种群减少等,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不仅威胁着流域内人们的生存,也对我国北方干旱内陆河流域的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2]。
上游森林带下限逐渐退缩,水源涵养林、草日渐退化,同时生物多样性也减少。流域祁连山地森林面积仅逾6.67万hm2,比建国初减少l6.5%,森林带下限退缩至2 300 m。中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地处干旱、半干旱区,整个生态系统由祁连山森林草原区、走廊中部绿洲农业区、北部荒漠区组成。区内植被稀疏,森林覆盖率为9.17%,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62%,其中风蚀面积占总面积60%以上,重点风蚀面积达92.89万hm2。尽管人工林网有了较大发展,在局部地带有效阻止了沙漠入侵并使部分沙化土地转为人工绿洲,但土地沙化总体上仍呈发展趋势,沙化速度大于治理速度,如高台县沙化速度是治理速度的2.2倍。同时,由于不合理的灌排方式,部分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局部河段水质污染加重,仅甘州、临泽、高台3个县区就有盐碱化耕地面积约1.53万hm2,正义峡河段水质已达Ⅲ类。
下游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最为突出:一是河道断流加剧,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黑河下游狼心山断面断流时间越来越长,由20世纪50年代约108 d延长至现今近200 d,河道尾闾干涸长度也呈逐年增长之势,而水面面积为267km2的西、东居延海先后曾于1961年和1992年干涸。60年代以来,多处泉眼和沼泽地先后消失,下游三角洲下段地下水位下降,水质矿化度明显提高,水生态系统严重恶化。二是天然林面积大幅度减少。1958—1980年下游三角洲地区胡杨、沙枣和柽柳面积减少了5.73万hm2,现有天然林中成幼林比例失调,病腐残林多,生存能力极差。三是草地严重退化。黑河下游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度大于70%的林灌草甸草地减少了约78%,覆盖度小于30%的荒漠草地和戈壁、沙漠面积增加了68%,草本植物种类大幅度减少,草地植物群落也由原来的湿生、中生草甸草地群落下游额济纳旗植被覆盖率小于10%的戈壁、沙漠面积增加了462 km2,平均每年增加23.1 km2,向荒漠草地群落演替。四是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危害加剧。根据80年代TM影像资料判读,沙尘影响范围涉及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总面积约200万km2。
2 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研究的意义
西北干旱区的黑河流域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已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起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已于2001—2005年投资24亿元进行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但生态环境问题依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统筹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把水资源持续利用、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及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深入研究并提出这几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从根本上抑制和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不但对黑河流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整个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近年来,有关黑河流域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较多,但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恢复重建技术的深入研究还较少且凌乱,尤其对流域水资源演变特征、持续利用模式、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关键技术体系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只有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才能实现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有限水资源的持续利用,进而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研究对保证黑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3 对策
3.1 水资源持续利用对策
黑河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实现3方面的战略转移:一是水利发展方向的转移,即从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努力建立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机制和社会公众参与管理的制度;二是水资源宏观决策的转移,即从经济发展转向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从传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转向合理开发、综合治理、科学分配、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充分节约、有效保护和统一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三是水资源规划途径的转移,即在认真分析总结现行水资源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探究资源水利的可持续规划理论与方法及与其相适应的有效途径——安全格局途径。
实现黑河流域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亦可从3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计划。要根据区域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和经济社会格局及水资源分布现状与国际社会公认的富水线、最低需水线或者基本需求线、绝对缺水线和极端缺水线人均年拥有水量制定流域人均年拥有水量目标,即水资源开发战略目标。二是合理分配经济社会与生态系统用水,制订科学合理的阶段性水资源供求计划和用水定额并及时修订,作为水资源阶段性开发的依据。三是加强需水管理并逐步建立节水型社会,进而实现水资源的高效经济利用。必须研究、开发和实行科学合理、经济实用且有效的节水技术并健全法规,全社会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并逐步建立节水型社会。必须建立多功能和多水源的区域性联合供调水系统,实现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并提高其利用率和供水保证率[3]。
3.2 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对策
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就是要依据生态学原理,采用生物、生态及工程技术的方法来人为地改变和消除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或过程等,达到调整、配置和优化生态系统内部及其与外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过程及时空秩序,进而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得以成功恢复乃至提高的目的。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必须从以下3个方面考虑:一是合理地利用土地并加强政府管理,在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并举的前提下把流域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与农业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合理分配有限的水资源并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农业灌溉体系和节水型农业生产体系,逐步走上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二是积极协调、增加生态环境重建与农业资金及科技的投入以弥补生态环境建设资金的不足,同时调整优化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把传统农业与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有机地结合起来,妥善处理好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城市生活用水与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关系,逐步提高生态用水在总用水量中的比例,缓解经济社会系统和生态用水的矛盾[4]。三是对生态环境恢复重建进行产权确认,鼓励支持“谁治理、谁开发、谁受益”,对个人治理生态形成的林地和草场确认其50年以上的使用权,通过林地和草场使用权的流转使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各类生产要素所形成的权益得到保护、变现和盈利,刺激和提高生态环境恢复重建主体的积极性,从而为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创造适宜的条件。
4 参考文献
[1] 金自学,张芬琴.河西走廊水资源变化对环境生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1):37-40.
[2] 王秀珍,王礼先,谢宝元.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1):33-36.
问:我身边有不少朋友认为,只吃牛奶、米粥、蔬菜汁之类的流食就怎么也长不胖。请问是否天天吃流食,不吃其他食物就能达到减肥的效果?
答:在相同重量的情况下,把食物加工成流质的形态要比固体形态热量更低,比如一碗粥的热量肯定要低于一碗米饭。这是因为粥里加了很多水,而水只会在胃里暂时起到填充作用,不会给身体增加能量,无法让人长胖。所以,那些“喝凉水都长胖”的人,很可能在喝凉水的同时吃了太多食物或是运动过少。
既然流食热量相对较低,会不会有助于减肥呢?这要看吃的是什么样的流食。把水果、蔬菜榨汁来喝,永远给人喝水的感觉,饱腹感大为下降,反而会摄入过多的糖分。对粗粮豆类而言,做成流食体积会变大,消化吸收率也会提高,有利于减肥。此外,牛奶和豆浆虽是液体,但饱腹感要比米粥强很多,所以想减肥的人在饥饿难忍时,不妨喝上一杯牛奶或豆浆,填饱肚子的同时也不会给身体增加太多能量。
虽然米粥、牛奶、豆浆等流食对减肥有利,但天天只吃流食,营养很难达标。因此,一周内有一两天单吃流食未必不可,但不宜更频繁。吃流食之外,一定要配合蔬菜、豆制品、肉类等食物,才能保持营养均衡全面。比如,晚上以粗粮粥来代替米饭之类的主食,配上少量蔬菜和豆制品,不但能改善口感,帮助人们摄入更多的纤维和矿物质,还能减少能量摄入,从而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吗?
问: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吗?
答: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其他部位的震颤,身体失去柔软性,变得僵硬。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目前已达200多万人,占老年人口的2%左右,也就是说100个老年人中就有两个是帕金森患者。
手抖的确是帕金森病的症状之一,但并非手抖一定是得了帕金森病。许多人把手抖和帕金森病画上等号,这是不科学的。引起手抖的原因很多,如特发性震颤、甲亢、焦虑、心脑血管的疾病等。事实上,人们常说的手抖在医学上被称为震颤,它是帕金森病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症状。除了震颤外,帕金森病患者还会有随意动作减少、主动运动缓慢、面部表情呆板等症状。
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如果出现以上四种症状中的两种,就需要考虑帕金森病了。
知道得了帕金森病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的患者,绝大多数能够延缓病情的发展。此外,帕金森病患者要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患了帕金森病并不意味着与运动说再见,积极恰当的运动既可预防便秘,又能改善心情、有助睡眠。出现运动障碍的患者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绿豆会降低药效吗?
问:夏天到了,绿豆汤是常见的饮品。有人说服中药期间不要吃绿豆、喝绿豆汤,因为绿豆有“解药”的作用,也就是会降低药效。这种说法有根据吗?
答:长期以来,民间流传有绿豆能解中药的说法。这种说法的来源,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绿豆能解药中金、石、砒霜、草木诸毒。《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认为,绿豆解乌头、附子、砒石等药毒、酒毒及铅中毒、1059农药中毒。由此可知,绿豆可以解的是药物与食物中的毒性,而不解药性。
不过,这也不是说服用中药时可以随意食用绿豆。中医认为,绿豆性味甘、凉,入心、胃经,有清热解暑、解毒消肿之功,为夏日解暑除烦,清热生津之佳品。在服用黄连、黄芩、黄柏、大青叶、板蓝根、牛黄、金银花、石膏等清热类中药时,与绿豆同服,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服用人参、黄芪、肉桂、附子、丁香、高良姜等温补类药物及桂枝、干姜、细辛等温经散寒类中药时,未经医生许可,不要擅自服用绿豆,以免降低药效,影响治疗效果。
甘草可以泡茶喝吗?
问:甘草泡水可以长期喝吗?
答:夏季气候炎热,人体代谢旺盛,易产生火热证,很多人都喜欢用甘草泡水代替茶水喝,认为可清热解毒,就不注意用量,这种做法不利于健康。甘草的确有补中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等用处,而且和药物配伍还可以调和药性、解毒。甘草虽好,但却有药物的偏性,这种偏性用得合适可以治病,不合适的时候就是“毒”,例如甘草服用太多会引起水肿;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血压升高、肝功异常等副作用。专家建议,不要把甘草当茶饮,最好要在服用前咨询一下医生。
何时晒太阳才能有效补维生素D?
问:大家都知道晒太阳可以补充维生素D,但是夏天阳光太强烈,很容易晒伤。应该选择在什么时间晒太阳最有效又不会晒伤呢?
答:因为紫外线波长的原因,早上9时前以及17时后,是晒太阳的“黄金时间”,这时的紫外线波长能够很好地帮助维生素D的生成。其他时间的太阳,晒久了很容易导致皮肤晒伤。婴儿晒太阳,应在在早上9时前抱回家,不能直射,要在树荫下,夏天穿个肚兜就足够了。
如何自制松花蛋?
问:我一家都很爱吃松花蛋,但是最近电视上曝光有些不法厂商用有毒原料制作松花蛋,让我对市场上出售的松花蛋很不放心。请问如何自制松花蛋?
答:在家中制作松花蛋,方法其实并不难,有兴趣的不妨一试。
加工松花蛋的主要原料是鲜鸭蛋,有些地区也用鲜鸡蛋。为保证松花蛋的质量,加工前必须通过照光和敲验,对鲜蛋进行逐个检验和挑选,选择新鲜、干净、无水湿、无粪污的质量合格蛋。制作松花蛋的辅料有纯碱(无水碳酸钠)、生石灰(氧化钙)、食盐、红茶、草木灰等,此外还有包料黄泥和谷壳等。
原料:生蛋100个,食盐150克,生石灰150克,纯碱50克,红茶适量,草木灰70克,稻壳适量(或用高粱壳、草灰代替),清水适量。
1.将生石灰碾成粉后过筛备用。
2.将清水、红茶、食盐放进锅内煮沸,再倒进放有生石灰粉、纯碱、草木灰的缸内,搅拌均匀,使成糊状,然后用其包蛋。须注意的是,操作时必须戴上手套,防止烈性碱损伤皮肤。
3.包好的蛋放在稻壳上来回滚动,粘满稻壳后放入另外的缸中。
“听说今年湘江枯水期的水位特别低,河床都露出来了,我们科学小组打算去实地探查一下,顺便采集一些水样回来做实验。”奇奇说。
“天很冷,小心一点,早点回来。”妈妈叮嘱道。
小链接
湘江起源于湖南省的九嶷山,向东流经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岳阳,汇入洞庭湖后归入长江。它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流经湖南省最重要的经济地带,千百年来哺育了勤劳的湖南人民,孕育出深厚的湖湘文化,被誉为湖南的母亲河。
何为枯水期
枯水是指在雨水减少的时候,江河的流量减少,水位下降的现象。南方的河流一般以雨水补给为主,枯水期一般在降雨量少的冬季。而北方的河流的补给方式为雨雪混合补给,除了冬季的枯水期外,春末夏初时,也有个较短的枯水期,因为这时积雪全部融化,而夏季雨季又尚未来临。
奇奇参加的科学小组来到江边一看,呀,湘江水位确实变得非常低,有的地方河床都露了出来,有的甚至能直接从河中间走到对岸去。
“好了,别光顾着看了,快点收集水样吧!”奇奇说,“我去那边的排污口取水,你们找个离排污口远点的地方取水,10分钟后到这里会合。”
奇奇他们带着取回来的水样,来到了实验室,开始了检测水质的实验。
水质实验
要准备的东西:三个烧杯、三条大小差不多的金鱼
实验DIY:
1.将三个烧杯分别标上A、B、C字样。
2.在A杯中注入从排污口附近采取的水样,B杯中注入远离排污口所采取的水样,C杯中注入家中的自来水。
3.将三条金鱼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然后开始观察。
实验结果:大约一小时后,A杯中的金鱼死亡,B杯中的金鱼开始频繁浮出水面呼吸,C杯中的金鱼一切正常;大约16小时后,B杯中的金鱼死亡,C杯中的金鱼仍然正常。
金鱼的死亡原因
处于排污口附近水样中的金鱼最快死去,说明污水对鱼类的杀伤力很大,那污水中到底含有什么呢?污水一般分为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和工业污水。其中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的氮、磷、硫,这样营养过剩容易使藻类迅猛繁殖,消耗水中的氧,导致鱼类死亡。农业污水中的农药残留,以及工业废水中含有的砷、铬、汞等重金属会让鱼类中毒死亡。
其实在实验之前,奇奇他们就大概知道了实验的结果,因为三种水样从外表上看来就完全不同,特别是排污口附近的水样,又黑又臭,难闻得要命。
臭水的形成
这种臭水的科学名称为水的富营养化。正常的水中含有溶解氧,溶解氧是所有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条件,还能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污染物的转化降解,这是水具有自净能力的重要原因。但是排入河流中的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水中降解,放出营养元素,使水中藻类疯狂繁殖。这样水的溶解氧含量就会下降,鱼类缺氧死亡,甚至会出现无氧层,水生植物也会大量死亡。这时有机物继续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等难闻气体,水就变得又黑又臭了。
现在我们知道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是各种污水,那么要如何处理这些污水才能不让它们继续污染我们的母亲河呢?
建立污水处理厂
建立污水处理厂是治理水污染最重要的一环。污水处理一般分为工业废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两种,不同的废水的处理方式并不一样,但大体上的程序差不多。首先污水要经过隔栅以去除大型杂质;接着来到初沉池,沉淀掉大颗粒固体杂质,并采取隔油、浮选等工序,去除油质以及大部分的固体悬浮物和有机杂质;然后来到二沉池,进行二次沉淀,进一步去除有机杂质,随后进行生物处理,最后再进行过滤。这样污水便处理好了,有的甚至可以达到供人们二次使用的标准。
其实污水处理采用的无非是一些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手段方法,有些我们自己也能做到,不如我们自己动手试试如何将脏水净化。
水净化实验
要准备的东西:两个烧杯、一条小毛巾或手帕、泥水
实验DIY:
1.在其中一个烧杯中注入泥水,并放在比另一个烧杯高的地方;
2.把毛巾或手帕的一头放入泥水中,另一头放入另一个烧杯中,等待数小时后,再去观察。
实验结果:泥水明显减少,而另一个烧杯中有一些比较干净的水。
实验原理:这是毛细管作用的结果,水会沿着毛巾上的小孔道上升,然后顺着毛巾上的小孔道慢慢流入下面的容器里。由于泥土粒子不能像水这样,所以还会留在上面的容器里。这种净化水的方法只能清除悬浮在水中的污染物。
【警告:不要饮用实验中得到的清水,水里可能含有有害的细菌。】
在奇奇他们的水质实验中,说明我们的自来水的水质还是比较好的,不过我们的自来水也来自河流,只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净化工序,才变得可供我们生活使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吧。
自来水诞生记
哈哈,我是河流中一滴自由的小水滴,随着我无数的兄弟姐妹一起奔向大海。忽然一股强大的吸力将我和一些兄弟姐妹吸到了一个大管子里,当我在七弯八拐的管子里被绕得头晕的时候,来到了一个巨大的桶子里。终于停下来了,不过这是哪里啊?不管了,先睡一觉再说。等我睡一觉起来,耶,感觉身上清爽干净了不少,看来这是个好地方啊。这时一扇小门打开了,我又流入了另一个大桶,这个桶很奇怪,里面装满了各种小石子和沙砾,我在沙石中间挤呀挤,终于出来了,一看自己,又干净了不少。接着来到了一个大池中,一个戴着口罩的人往我身上洒了不少味道奇怪的粉末。阿嚏,我打了个大大的喷嚏。不一会儿,粉末溶解了,本来老让我觉得不舒服的细菌似乎少了不少。从池子出来,我又钻进了七弯八拐的管道,黑乎乎的真不舒服,忽然眼前一亮,发现自己正从一个龙头里流出来,下面一双白皙的手正在迎接着我。
小链接
现在自来水消毒大都采用氯化法。氯气易溶于水,与水结合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在整个消毒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次氯酸。对产生臭味的无机物来说,它能将其彻底氧化消毒,对于水藻、细菌而言,它能穿透细胞壁,氧化其酶系统,使其失去活性,使细菌的生命活动受到障碍而死亡。
现在正值河流的枯水期,河流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减弱,水质变得更加恶劣,自来水的生产变得更加麻烦。而且在地球的很多地方,正面临着缺水的威胁,所以我们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节水小贴士
1.合理重复利用水,如淘米水洗菜,洗衣服的水拖地、冲厕所。
2.注意随手关水龙头。
3.淋浴时关掉龙头擦肥皂,不要一直开着水。
一次形成新的热点。本刊记者亲历采访。
文化看点
夏特(shata),一般被认为是维吾尔语,一个属于突厥语言的、形容冰岭古道的险峻形势的比拟地名。但无疑,这条古道远在南疆的维吾尔人骑着毛驴经此翻山到北疆之前很久,就早已诞生过若干传奇:公元629年唐玄奘去印度取经时,便是经此翻越天山的;准噶尔与清朝的最后一战,汗王经夏特翻越冰大坂并被杀于南疆,完结了他的反叛之举;1907年,芬兰探险家马达汉(Mannerheim)为搜集阿克苏绿洲的军事情报,勘察通过木扎尔特山口到固尔扎和珠勒都斯河谷的线路,挑选了30匹高加索瘦马,穿越夏特;直至近代的1944年三区革命,民族军在苏皮阿洪和阿巴索夫的指挥下进攻库尔干,迂回到冰达坂后方成功夺取此天险,打通夏特古道。
特色索引
作家张承志说他总喜欢问别人,你认为世界上什么地方最美,等他们说上半天以后,张君便给他们讲讲夏特作为总结。这似乎有一点矫情,但他确实认为,“夏特一线一百多公里天山北麓的蓝松白雪,确是这个地球上最美的地带。慢慢被它摄去了心魄并久久陶醉不已的,是一种深沉的安宁。”夏特古道徒步沿线能看到天山腹地最典型的风景:夏特牧场但闻万壑松涛阵阵,夏特河自由奔流于山谷之间;木扎尔特冰川似苍龙蜿蜒,幽深险绝;站在哈达木孜达坂上遥瞻远山,数列雪峰并列于眼前;穿行于南木扎尔特河谷中,黝黑的山体在河床两岸拔地而起,气势恢弘。夏特古道整体传达出一种磅礴恣肆的美。
个人体验
片断的文字只留下瞬间的感怀,古道却一直在时光的长河里悠悠沉默。我们都跋涉在灵魂的苦旅中,看青云飞渡,看磅礴山水。一切在静穆的黑夜里逝去,唯有记忆在我们最后一次的呼吸里闪烁。
秋季的夏特牧场
从夏特乡通往夏特温泉的山路崎岖狭窄,地面不时有尖锐的硬石,刚降过些雨水的路面泥泞湿滑。天山腹地的景色已经初见端倪,山路左边的深涧中,一条河流在自由奔腾,轰轰作响。在天山,这些河流们彼此是亲戚,都由冰川融雪汇聚而成。岸边的雪岭云杉林随着阳光的偏西色彩逐渐变暗,当阴翳逐渐加深的日落时分,我们到达了第一天的宿营地―夏特温泉。
五个池子已经被五个小房屋围拢起来,少了些古朴天然的味道,但池水还是清亮宜人的。向南眺望,远处的雪峰即将隐没在深沉的夜幕中,带着最后一层淡淡的金色薄纱。在这个小小的牧场如果能静下心来住一住,把骨头泡酥的同时定能把混沌的大脑洗净,把疲惫的心灵点亮。
走出夏特温泉,景色一改先前的桃源之隐,顿时变得开阔豪放起来。芨芨草已经被季节染得火红,一簇簇点缀在黝黑的乱石坡上,及腰的艾草在秋风里微微顺向一旁。初秋的草原满目苍黄,但是夏季的牧草还未完全衰败,残留着少许青绿色的生机。眼前的广袤大地有几分非洲大草原的空旷苍凉之感,但是举目并不可见犀牛和猎豹,只是在远处被光线分割成流苏状的山坡上,几匹被放牧的马匹在明亮的地带耳鬓厮磨。马儿脊背上的皮毛在晨光中有种特殊的光泽,能想象即使在无星无月的夜里,它们的肌肤也能发出一种沉潜又凝练的闪光。
行进到十公里处我们遇到了第一座木桥。桥体用若干并列的原木搭成,横跨过夏特河。立于桥上可以感受到其下河流汹涌的奔腾之势,河水呈透彻的蓝绿色,遇到巨石的阻挡激起阵阵白浪。队长王铁男说他们2001年夏季穿越时的河水水量比现在大得多,巨大的水量带下了大量岩石风化成的粉末,使河水颜色呈灰白色。相比起来现在的河水颜色很透,这匹狂野的骏马在这个季节稍稍驯良了一些。
过河后沿着河岸向西行进,山路两旁是一丛一丛的金黄色低矮灌木,在下午逆光的斜阳中色彩愈加绚丽。中间穿插着一些生长得较高的带刺植物,隶属于仙人掌科,是典型的生长于荒漠草原带的抗干旱生物种类。
日暮时分我们到达了哈达木孜达坂下的牧民点,这里有两个小木屋,里面铺着厚厚的干草,倒是不错的“席梦思床”。但是小屋四面漏风,大家找来些石块堵住缝隙,把这里布置成了一个舒适的大营帐。
幽深险绝的路段
枯燥的碎石坡一个接一个,但当阿依格尔加勒冰舌出现在面前的时候,一下打破了这种简单的重复。这是一条美丽的小型冰川,表面起伏不平,凹凸的质感非常清晰地展现。冰舌从左侧的山顶铺陈而下,似猛龙苍劲的躯体,甩出一个性感的弧线。我愿意把它想象成一条晶莹剔透的玉龙,从山顶狂舞而下时,突然在半山腰受到一声怒喝,惊诧的同时以鳞片怒张的态势瞬间凝固住,成就了一个永恒。
站在哈达木孜达坂,能体会到这片山水所透发出来的磅礴恣肆的风格。遥瞻远山,多座气势不凡的雪峰并肩排列在眼前。达坂上好几处圆形巨石上可见星月图案的石刻,有的还有维文,其中一个刻有年代“1946”,可以推断这是三区革命时期民族军留下的字迹。
木扎尔特冰川就在脚下,从东向西经过达坂划出一个曲线,向南蜿蜒而去,冰川表面布满了表碛(即由冰川的侵蚀和搬运作用所产生的大量松散岩屑和从山坡崩落的碎屑)。表碛给原本晶莹剔透的冰川披上了一层青黑色的外衣,赋予这条苍劲的玉龙一种更深沉的风格。我们即将跨越这条冰川,前往南疆,这是古道上最为幽深险绝的路段。此时天色阴霾,乌云密布,队长担心如果赶上降雪,会使得跨越冰川愈加艰难,再加上达坂上气温偏低,遂决定全队继续前行一两个小时,在冰川上扎营。
征客关山路几重
清晨队长穿上冰爪及早出发去探路,凭着记忆与经验,他成功找到了古道。小路被湮没在萋萋荒草中,有的路段还可以沿着工整地铺在地面的大块石板前行,确能体会几番古意,可以想象当年征客关山路重重,一路驿马悲鸣的意境。在山这边凌空的小径上遥望对面的远峰,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去,腾云似涌烟。
沿古道南行不久即可见到一个较大的古代军事要塞的遗迹,有好几间石头搭建的兵营,在山体的墙面上还可以辨认出石刻的图案。从古堡要再次下冰川,这次是比昨晚更艰难的翻越。时值正午,冰川有些融化,眼前是高耸连绵的一个个冰脊,耳畔是冰河轰轰的流水声。我们结队在冰川上行走,好几处险要的地方无法跨越,需要用登山绳作保护。上方队友用冰镐和身体的力量在冰上固定住绳子,我们沿这条绳子攀援或下降,身体的平衡和重心完全靠它来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