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教的高级高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教学评价实施原则
教学评价的核心目标对教师来说应该是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地完成知识的传授;对学生来说是轻松掌握课程技能,更方便与教师沟通,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我们的教学评价要从以往的注重了解最终效果和成效的终结性评价向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内容丰富的反馈信息,有助于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能够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形成性评价转变。在实施于项目的教学活动中,合理的教学不仅是学生的学习状况的试金石,更能够让学生反省学习中的不足,明确学习的方向。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积极有效的评价方式,建立一套在能够真正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体系,将有利于增长职业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对其终身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将具有到深远的意义。
二、各种教学评价方案的实施
(一)形成学业质量评价方案
我们以往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主要考察的是考试成绩与平时作业,过程性评价重在考察学生学习的内适质量,即学生前段学习为后续学习的知识准备程度,是一种重积累的评价观,学生的学习过程无法测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良性改变以及知识技能的增长过程难以评价。传统的学生学习评价方式亟须改变,创建与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包含以下要点:
(1)评价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发展,包容学生的差异性,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均衡发展的平台。
(2)评价不仅检测学生获得专业技能的成果,还要评价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容忽视。
(3)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与考核性评价有机结合,综合评定学生专业成绩,过程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考察;阶段评价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到达度、从而判定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性评价来测量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程度。
(4)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同组伙伴及其他评价主体如教师在学业评价中的作用。
(二)完善课堂表现评价细则
课堂表现评价,是为了检测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及实践度,主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明确了新职教课堂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价值观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
(2)把课堂教学评价价值提到了新的高度。不同的评价机制贯穿了不同的教学理念、实行的不同的评价方式,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评价结果,评价工具的设计贯穿了过程教学评价理念。
(3)关注细则设计的可操作性及个性化。以可操作性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对个体差异实施人性化评价,让评价更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
(三)形成课程成长记录手册(实训报告)
学生把平时的专业实训报告制作成成长记录手册,从中体现学生对专业实训的技能掌握及实训反思,以及学生本人、同伴及任课教师对专业技能学习的评价。
三、实施形成性评价后的对课堂效果的提升
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们看到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也在学生身上看到了质的变化。
(一)学习方式的改变
评价方式与学生的每个学习环节环环相扣,学生认识到每一环节的重要性,专业学习更加注重过程,踏踏实实完成每一步,认真参与和思考每一个环节。
(二)课堂氛围的转变
课堂教学中学生愿意主动投入,充分感知学习的乐趣,从而改变教师一厢情愿的演讲,而是师生良好的互动。
(三)学习能力的改变
基于学生改变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沉下心去主动钻研,愿意独立思考。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四)学生信心的改变
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差异,应该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逐步达到目标,这种评价方式突出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特别有利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学习成果的改变
技能鉴定是计算机学科技能水平的测试手段,过程评价的最终目标也是希望学生专业能力的真正提高,实验班12 计算机网络1 班在通过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并辅以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的实践中有了良好的技能成果。,与12 计算机网络2班普通班和学生的成绩对比明显,图示如下:
对于评价方式的改革,并不是要彻底颠覆抛弃传统评价方法,一些传统的评价方法,如书面作业与测验,经过精心设计内容,仍然可以在评价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靠一张评价表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所有问题。结合具体任务的学习目标与性质,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及其组合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评价;绩效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职高专文化教育类专业教指委“十二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编号:WJ125YB041)
2007年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指导性意见(试行)》的文件,其中强调了教学工作在教师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尤其重点突出了建立和完善多形式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注重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根本,是实现高职院校职业性、应用性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
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评鉴现状
1.1 “职业”“实用”等词进入高职体育课程视野
为主动开展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置课程的职教体育课程改革,全国高职院校纷纷开展对传统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融合岗位特征需求设计教学内容成为近几年高职院校新课程模式改革的主要导向。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从2005年就开始围绕“职业人”培养方案展开的体育新课程研究,围绕民航空中乘务专业,以职业体能、发展职业岗位活动所需要的身体活动技能、提升终身体育锻炼能力以及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新一轮课程的教学目标。
1.2 体育课程改革下对评价体系提出要求
早期人们总是将教学质量评价归结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所以,职称晋升和学历要求成为解决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全能”方法。从学校评估,到人员招聘,导致运动技术出色,但学历较低的体育教学型人才进不来,而高学历研究性人才又不适应教学岗位。所以,仅仅通过职称和学历也只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部分,教师的知识与技能,教师的教学动机,学校组织环境与文化等方面都与教学效果有着一定联系的。
1.3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评鉴中引入绩效概念
区别于以往的高职体育课程,新课程对教师的全方位、多元化的素质要求不能用单一量化指标进行效果评价,将教学业绩考核与教师工作绩效考核接轨是促进提高新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鉴于体育学科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职业体能、发展职业岗位活动所需要的身体活动技能、提升终身体育锻炼能力以及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为课程教学目标。目标的多元化、多方面决定体育课程的教学绩效评价应该是一个持续过程性的效果检验。
2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绩效评价的理性思考
2.1 教学绩效评价促使教学设计注重前端分析
在教学系统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要对教学系统进行前端分析,即对学习者分析,对学习需要分析,对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确定学习目标与学习现状的差距。高职体育教育现徘徊于传统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课程重组与创新最终将落脚于教学,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加快知识迁移和适应社会的重要一步。
2.2 绩效思想为解决教学问题开拓思路
评价的主要职责是对绩效问题进行分析。由于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绩效管理有助于教学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衍生出许多非教学问题的解决,为教育工作者开拓解决教学问题的思路。
2.3 教学过程的核心内容中绩效思想的体现
在教学系统设计中,对学习者进行身体素质、基本能力、运动兴趣、所学专业以及毕业后就业预测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总体教学目标和各单元目标,制定教学方案,完成教学内容的分析、选择与编排。相比传统体育教学,教师不关心教学成本与效益,实际绩效延迟,并很少强调学习的迁移,总之,教师的自由度和随意性较大。所以,在教学绩效评价,能及时采用干预措施,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改进教学绩效,也是教学设计中绩效思想的体现。
2.4 教学设计评价中的绩效反馈思想
与传统体育教学中学不能很快“致用”的区别,高职体育教育更要求短时间目标体现。如教学过程中体能锻炼、团队协作能力运动安全与救护等技术技能的储备,通过绩效导向的教学,不仅能与实际工作之间建立一定关联,同时加快知识的迁移,达到所要求的绩效水平。
3 建议与小结
3.1 体育教学评价中系统论的理论基础
人是最复杂的系统,因此人际交流的教学过程研究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因此,系统论作为绩效评价中的理论基础,如何利用系统方法科学进行指导,成为后续研究的重点。体育教学是包括教学目标、教师、学生、运动场地器材等因素构成的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功能的复杂系统。所以,教学绩效评价的基本方法就是系统方法。
3.2 体育教学中的多维度评价应用
在评价过程中,教学绩效高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内在的自身业务能力,如教师的学历学位、运动技术水平、教学计能等,外部激励,如学校支持力度、教师工作积极性、个人价值和观感需求等,以及工作文化与教学环境,都对教学绩效评价起着不同比重影响。不仅考虑教学过程还要考虑教学结果,不仅要评估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还有考虑师德师风、校外培训参与、工作态度、沟通协调等等方面,综合性地得到最终评价。
总之,绩效技术在是教育中值得借鉴的,并在教学领域开展绩效研究,并加以融化、吸收,有助于教育教学最优化问题。
参考文献
[1] 安素平.教学绩效设计导论[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9)第一版
[2] 周哲等.透析教学设计中绩效思想的应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2):21-22
[3] 张祖忻.绩效技术概述[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论文关键词: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改革;高素质人才
一、课程目标改革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原有的教学目标偏重知识的传授,没有将能力培养列为课程主要目标之一。为了培养高质量的建设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坚持“以学生为本、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原则,我们对这门课程进行了改革。主要体现在加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必须改变过去以传授定额计价知识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加强工程量清单计价能力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就业能力。
二、课程内容改革
(一)改革过程
2009年5月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新编教学大纲、实训大纲、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并实施教学,2008年3月-2009年7月在我院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06级及工程造价专业07级进行改革试点并逐步展开。
2009年6月对第一阶段进行小结。通过总结,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新编《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校本教材在我院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07级及小高职05级实施教学。新编《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多媒体课件,用于我院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监理专业07级、工程造价专业08级、及小高职05级实施教学,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继续实施教学改革,积累实践经验,强化了工程量清单计价实训,包括工程造价软件实训。2009年8月在江西省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材用于实际教学改革中,2010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工程造价专业08级、09级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监理专业08级、小高职06级,07级,和中专学生、各类函授学员、培训班学员等推广应用改革成果。
(二)改革内容
1.教学大纲改革。新教学大纲根据根据建筑工程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工程造价管理新机制要求,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及要求学生掌握的程度。创新教学模式。与旧教学大纲比较,不同之处,在于新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了定额计价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并行,明确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我国建设工程招投标的主流计价模式。增加了施工现场实践训练。
编写有地方特色的江西省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新教材、制作了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的教学改革课件,完善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等教学文件。根据新教学大纲,新教材实施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了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的并行,明确清单计价是我国招投标工程的主流计价模式。
2.积极开展施工现场实践教学,增加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应用实训内容,充分体现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实现了实践教学新目标。组织学生去施工工地参观实践,尤其是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多次带领学生进入新校区一期工程施工现场参观实践,部分学生还在老师指导下,承担现场施工员、监理员、造价员等工作,使学生亲身经历和参与了我院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利用工程量清单造价软件编制“工程量清单计价”;参与工程进度款的审核;从事现场监理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控制、合同管理等工作。事实证明,这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非常有效的措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3.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尝试逐步增加了“工程造价的发展及其管理体系”的最新发展情况介绍,这可以促进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推动教学观念的更新,使学生在踏上工程岗位之前就能接触到工程造价管理新方法、新技术。使学生们认识到将来作为一个优秀的造价工程师,除了具备工程计量计价基本能力外,还应该以自己掌握的知识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主动地影响设计和合同管理,通过工程造价这个度量标准来实现项目的价值。我们改革的目的不仅让学生读书,更要让学生读图;不仅让学生听课,更让学生动手;听过的很快会忘记;看过的还能记得一些;做过就会留下深刻印象。
三、教学方法改革
(一)聘请业内专家进行学术讲座。本课程十分重视实践性,我们邀请江西省著名的建筑结构专家、工程造价专家从自身成长经历分析工程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畅谈工作成就、经验、教训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很受学生们的喜欢。
(二)与企业联系,建立实习基地。学院与北京广联达软件公司江西分公司、江西省建筑总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作为我校学生的长期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参与部分工作,通过实习活动,让他们从社会的“课堂”中学习,又到社会的实践中应用。学生经过生产实习后,加强了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毕业实习后,培养了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三)案例教学法。课程组根据计量与计价的一般程序,搜集典型工程图纸编制成册,以实际工程串联起整个课程体系。在案例的选择上,课程组尽量选择内容新颖、代表性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案例,培养了学生对所学各种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引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后,学生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启发式教学和自主学习,较好地掌握了造价员所需的基本知识与岗位技能,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普遍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方式感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培养职业人才、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据国家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江西省建筑及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招投标文件,标准图集,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和施工现场条件等编制出不同结构类型的单位工程工程量清单和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
(一)充分利用我院新校区一期工程施工现场,施工图纸,根据新编的实训教学大纲、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等教学文件实施教学,实施新的教学方案。增加实战操作训练内容,充分体现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实现了实践教学新目标。指导学生完成综合性较强的实际工程课程设计,改变原来只完成传统的定额计价“施工图预算书。”要求学生手工计算和造价软件算量相结合,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完成建筑工程招投标文件:作为招标人完成“新校区一期单位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作为投标人完成“新校区一期单位工程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
在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通过工程招标、投标、报价工作程序,使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并能熟悉运用招标投标技巧,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和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的综合实训,使学生全面消化、吸收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重点和难点的掌握,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就业上岗的职业技能。
(二)在教学改革中强化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中的应用,制作精美的授课PPT,采用计算机三维模型模拟,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力、提高识图能力,我们演示造价软件三维模型、施工现场参观及动手制作构件,指导学生进行计量计价,使学生能不断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整合“手工计算”和“专业软件”,做到“专业课技能一体化和现代化”。训练学生应用计算机套件软件快速报价,快速投标的能力。
五、改革的成效
(一)专业综合能力的体现
1.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显著提高,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较熟练地进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手工和软件的计算及各种报表的制作分析。我们做到“教学做”合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培养职业能力的效果。我们根据工程造价计价过程设置学习领域,开发和组建新的课程内容。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不断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2.专业综合能力提高。我们参加了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算量大赛预赛和总决赛,我院派出了由胡洋老师带队的4名选手参赛,其中2名学生获三等奖,2名学生获优胜奖。胡洋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我院许多学生在顶岗实习工作期间和就业上岗后,工作责任心强,勤奋好学,工作能力较强,能熟练地运用广联达、斯维尔、鲁班、神机妙算等工程造价软件进行各种类型工程项目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编制。学生们还从事了施工现场管理、工程监理等工作,深受工地工程师的好评,教学改革已取得较大的成效。
关键词:实践;教学理念;教学成果;机械加工
1 机械加工课程的特点
机械加工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其自身的特点主要是:
1.1 实践性强
虽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对基础理论进行研究,但是这门课程的本身是由大量实践演示来完成教学过程的,因此,作为基础学科实践性非常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需要学生对每次实践演示的过程及方法很熟悉。
1.2 机械加工课程是其他课程的基础
前面已经提到过,机械加工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基础学科的特点是,课程内容是对其他学科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顺利地开展其他学科,机械加工课程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1.3 灵活性强
和其他领域的基础学科不同的是,机械加工的课程更多地是通过实践完成的,所以,机械加工课程的开展不仅仅只局限于课本,更重要的是实践,所以,机械加工对于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要求很大,照本宣科是不可取的,这一特点也成了这门课程开展难度大的原因。
2 课程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
在实践当中,很多教师发现,在这门基础学科的学习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甚至有厌学的情绪。究其原因,一方面,基础学科本身就有枯燥无味的特点,很少有学生非常喜欢基础学科的。另一方面,大量的实践本身也会让学生云里雾里,因为大多数学校在实践课上的教学是以教师的亲身演示为主,学生参与不到其中。也难怪学生的兴趣不大了。
2.2 老师在课堂上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的实践机会少这也是很多教师课堂的真实写照,通常,在机械加工的课堂上,老师往往是绝对的“中心人物”,因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都有严格的课时安排,所以,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绝大多数老师都会自己将整个实践过程演示给学生看,作为学生,更多充当的是看客的角色。虽然,能够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对于只能看不能做的学生来说,学习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2.3 课程的创新点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教学成果不明显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古板,墨守成规,使得课堂的学习气氛很差。在课堂的学习中,老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适当的引导不仅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于建立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很多教师的课堂在设置上过于陈旧,没有吸引人的创新,点一般的模式都是:先讲解基本的课本知识,其次是课堂演示,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布置课后的任务,完全的公式化。试想,这样的教学模式怎么能吸引人呢?现在的课堂教育早已不是照本宣科的时代了,学生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不断涌现创新想法的课堂。
2.4对学生的教育过多地依赖课堂
在技工学校还存在的现象就是课堂教学的比重过大,实践课程的数量不够。虽然一般的技工学校都有自己的实习基地,供学生实践,但是学校的很多机器或设备由于经费或年代失修都很陈旧,甚至有的机器都应该被淘汰了,却还拿来实践,这本身是无意义的。因此,过多地依赖学校的课堂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讲,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实际的提高。因此,要想转变这种局面,可以适当安排学生走进企业车间,了解现代的机械加工的发展概况,实际操作,亲身体验。
3 如何提高机械加工课程的学习质量
由于机械加工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机械加工课程的学习就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机械加工课程的学习效果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其重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怎样使学生完美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而从教师的角度看,其重点是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转变角色以及怎样因材施教,给予学生充分必要的实践。
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点就在于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我们知道,机械加工这门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所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增加学生的课堂实践,传统的课堂形式多是以教师为主来开展课程教学,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例如,在课时安排充分的情况下,一些实践课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对灵活的课堂形式感到新鲜,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这样,理论和实践才能紧密结合。
3.2 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
实践出真知,这是一句永久不变的真理。所以,要想在机械加工课程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前面我们说过,一般的技工学校虽然有自己的实习基地,但是由
于很多机器设备都存在老化或陈旧的现象,所以,要想学到现代化的知识,就要勇于走出校门,到工厂中,到企业的车间去实践。
3.3 教师转变身份,增强课堂气氛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一直处于“一言堂”的位置,学生在言论上的自由相当有限,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很多教师在长时间的教育过程中产生了惯性思维,不愿意进行教学上的创新和改革。所以,要想改变这样的局面,首先,教师要转变态度,由教师主导变成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很多学生在实践中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教师的“一言堂”很容易忽视学生的这种感受,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一方面,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非常容易对错误的理论形成根深蒂固的认识,对于日后的学习有害无益。另一方面,互学互助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本身来说,也可以得到进步。
3.4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进行直观教学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大量出现,这也为实现现代化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除了上文提到的加强实践外,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也是提高机械加工课程教学效果的一种值得提倡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朱正欣.机械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关键词】经济类课程;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一、构建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实践教学已成为高职院校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高职课程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课程实践教学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发展。然而,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并不意味着课程实践与学生发展、与社会需求、与岗位要求相适应,没有目的或目的性不强的实践教学比比皆是。与工科类实践教学相比,经济类课程的实践活动落实相对困难。原因在于工科类的实践活动只需在某个部门某一专业条件下就可完成任务,而经济类课程的实践活动则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实践教学也不像工科类的实践活动可以直接用量化指标来衡量。因此,为便于对经济类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加以控制和操作,为了使实践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合理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就是针对课程实践教学的各个方面、环节,在系统调查和描述的基础上,对其设计、规划的内容、实施过程、效果等方面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程度进行分析、判断、归纳所采取的方式方法的总称。它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课程实践教学评价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等内容。
二、传统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考核在教学活动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考核的方法、手段、内容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现行的课程考核,一般采用百分制,综合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期末考试方式多采用闭卷笔试。考查课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或百分制,主要依据各种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这样的考核方式难以适应所有课程,尤其是经济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综合来看,现行的“平时+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课程评价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1.死记硬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传统的考核模式下,“上课记笔记,期末背笔记”已成为现行学生学习、应试的普遍现象,导致知识与能力脱节,有违于高职教育的培养宗旨。
2.对于有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现行的考核模式不能正确、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卷面考试更多的是注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些尽管也包括部分实践内容,但终究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
3.对学生的评价存在不公平的弊端。传统的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不重过程重结果,侧重于记忆性知识,导致一些应试型的学生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一些动手能力强,笔试能力较弱的学生,在传统考核模式下的结果就是成绩不理想。这就是对学生评价的不公平。
三、构建高职经济类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议
针对经济类课程实践教学综合性强、落实较困难、实践过程较难把握的特点,以及传统评价体系的弊端,在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的时候应把握“量化+模糊”,“过程+结果”的原则。在考核内容上,不能单纯以书本知识作为考核的依据,而应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目的、特点、要求,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突出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减少纯记忆性内容,增加技能性内容的比重,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注重对知识的获取、运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在考核形式上,可以选择不同方式的组合,如笔试(开卷、闭卷)、面试、项目设计、调查报告、论文、各种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等形式。
1.评教与评学相结合。虽然实践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以培养、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但是对教师在该课程中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的评价,即评教,也能提高教师的课程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评学,即评价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改进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评教与评学相结合的方法实质上是一种互动的评价方式,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有利于不断完善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2.量化考核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经济类课程实践教学有其独特性,其考核方法较多的是根据学生完成调查报告或者项目策划书的情况来评判,因此,量化评价标准对于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来说尤其重要。笔者一直都在思考如何量化评价标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真实反映出学生之间实际操作能力的水平和差异度。以笔者所任教的“广告策划”这门课程为例,课程考核的重点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广告策划书”。
上述表格中的评价标准可以相对准确、公平地评价每个学生在课程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对于学生来说,“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结果是每个人都甘于接受的,这就有效激励了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与动力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当然,在课程实践教学评价过程中,仅仅采用量化标准考核是不够的,还要同时结合教师的模糊评价。模糊评价是指通过教师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观察,发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质疑性思维能力等,而这些不能单依靠量化考核反映出来。因此,全面、客观地对课程实践教学进行评价,必须采用量化考核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3.过程评价与结果考评相结合。由于没有相对稳定的实训场所或实践基地,经济类课程实践教学较难落实,对于学生的实践过程较难把握,仅仅凭学生上交的调查报告或项目书之类的实践结果来评价学生在课程实践环节中的表现是不够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控制。仍以笔者所“广告策划”这门课程为例,学生完成策划书的途径大多通过市场调研,因此对于开放式的实践方式,实践过程的控制就尤为重要了。笔者的作法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设一个组长,与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在课程实践活动开始前,每组发放一套表格,用以记录实践过程的进展情况。这些表格包括:任务分配表:用来记录组内每个成员各自分配到的任务及联系方式,责任明确;会议记录稿:用来记录小组每次开会讨论的内容,要求每次都记清楚未到人员及原因;实践计划表:用来记录每个小组的实践进度安排,要求每次都要填写实践的内容及小组成员的签名,还需要有被调查者的签名。有了这些表格,教师就可以清楚、及时地了解到各小组实践活动落实情况。然后,根据结合实践教学结果的考核,教师就可以全面地评价学生在课程实践环节中的表现,了解其实际操作能力及掌握的程度。
四、结语
对高职经济类课程而言,基于培养目标需要,建立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作用在于通过全面、客观地考核,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创新思维,培养进取精神,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发展提高。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以及根据具体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因教施考。改革传统的单一的考核模式,使高职教育,尤其是经济类课程的实践教学适应社会的需求,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张晓雁.高等职业教育成绩考核办法改革探讨[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7,(3).
[2]张敏,王洪林.高职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教育创新.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