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室成本核算

科室成本核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室成本核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室成本核算

科室成本核算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院;科室成本;核算

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就是将医院成本按一定的科室进行归集和分配,用以监督和考核各项医疗活动,从而提高医院效益的一项核算、管理工作。其基础、重点工作在于各核算单元成本费用的归集、计算和分配。医院科室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各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其中,医院科室成本核算数据的正确性尤其重要。以前的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基本停留在科室的奖金计算上,财政部、卫生部新颁布的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首次系统地对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医院由不完全成本核算向全成本核算发展,经过二年多的实践操作,并结合多年的医院考核管理工作,本人谈谈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一些观点和操作方法。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现在的医院成本核算还处于半手工状态,成本核算的完成必须借助于Excel表格。

一、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前期准备工作

进行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前必须做好一些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

1.医院信息化系统要实现数据的传递和共享

医院科室成本核算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资源。比如,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库、物资信息库、卫生材料信息库、药库药房信息库等能够提供固定资产折旧、物资领用等数据,并且通过信息化系统能够准确无误地导入事先设计好的医院科室成本核算表格中。

2.科室成本核算对象的确立

根据各家医院的业务特点、流程和组织形式来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对象要尽可能地细化,凡是可以划清管理范围、明确经济责任、单独进行业绩考核的科室均应确定为成本核算对象,以提高绩效考核的效果。

3.科室成本核算对象的归类

将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分别归类到临床医疗科室、医技科室、医疗辅助科室、管理科室、后勤服务科室等科室中。

4.确定管理科室、服务部门分配率

一般管理科室的费用以人员为基数进行分配,服务部门能够直接提供服务量的以为科室提供服务的工作量为分配基数进行分配,如供应室、洗衣间。

5.根据成本项目设置原则并结合会计报表设置成本项目

包括人员费用、卫生材料费用、药品费用、固定资产折旧、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其他费用等。

(1)人员费用项目下设明细成本项目: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绩效工资、伙食补助、临时工工资、社会保障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对个人和家庭补助费用等。

(2)卫生材料费用项目下设明细成本项目:化验材料费、放射材料费、手术材料费、一般卫生材料费、血费、氧气费等。

(3)药品费用项目下设明细成本项目:西药费、中成药费、中草药费。

(4)其他费用项目下设明细成本项目:劳务费、设备维修费、水电费、物业管理费、培训费、办公费、差旅费、邮电费、公务接待费、会议费等。

6.设计成本表格

包括直接成本明细表、管理费用分摊表、医疗辅助费用分摊表、医技科室费用分摊表、临床科室全成本表、临床科室全成本构成分析表等。

二、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步骤

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前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可以进行数据归集、成本核算。

1.第一步:直接成本费用的归集

(1)工资、各科室领用的物资、卫生材料费用等数据可以导入成本明细表,奖金、差旅费、会议费、办公费、培训费等根据会计凭证手工录入成本明细表。

(2)对不能直接录入而需要进行费用分摊的直接成本费用,在费用分摊表中进行分摊后录入成本明细表。这些费用都可以根据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进行分摊,比如水电费,要通过一定的分配方法,计算出各科室的水电费作为直接成本,水费可以根据各家医院的实际情况,事先对员工、门诊病人、住院病人每天的用水量进行测算,然后进行分摊;电费同样也需要进行测算,特别是用电量比较大的科室,比如供应室、煎药室、中心供氧等,门诊科室装有电表的按电表数,没装电表的可以参照有电表的科室用电量来确定,住院病区可以按实际占用床日乘以测定的每床日用电额度来计算,各医技科室的用电量可以采用约当量加以分摊。物业管理费按为各科室提供服务的物业人员人数进行分摊。洗衣费按各科室服务量进行分摊等。

值得注意的是,手术材料费虽然是手术室使用,但不能作为手术室的直接成本,因为手术材料费是各手术科室为病人手术时消耗的材料,故应该按各手术科室消耗量分摊为各手术科室的直接成本,现在有些医院手术室还没有设置二级库,手术室领用的手术材料直接作为本月的消耗,所以合理的手术材料成本分摊就很重要,特别是单件超过二千元的高值耗材,耗材价格再高进销差额还是只有一百元,所以必须通过HIS系统统计出手术材料收入数据,筛选出二千元以上的高值耗材单独进行成本计算,然后再对普通耗材进行分摊,普通耗材成本=(手术材料成本-高值耗材成本)/(手术材料收入-高值耗材收入)*各科室普通手术材料收入。药品成本应作为各临床科室的直接成本,药品成本按各科室所取得的药品收入比例进行分配,既简便,又比较准确。

(3)直接成本明细表费用归集完成后,应与会计报表中的医疗成本明细表数据核对相符。

(4)进行直接成本明细费用的汇总,将人员费用、卫生材料费用、药品费用、固定资产折旧、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其他费用等汇总到医院各科室直接成本表。

2.第二步:管理费用的分摊

管理费用通常以科室员工人数为基数通过管理费用分摊表进行分摊。把分摊后的管理费用分别汇总到临床医疗科室、医技科室、医疗辅助科室成本费用中。如果所在的医院服务部门较少,占用的成本比例较小,则后勤服务科室之间相互提供服务一般不必交互分配成本,此法优点是简单方便,缺点是一定程度上造成信息不准确。

3.第三步:医疗辅助费用的分摊

医疗辅助部门的分配基础要根据科室的不同特点来确定。如挂号收费处的成本以各科室的门诊人数为基础进行分配,住院收费处的成本以各病区实际占用床日为基础进行分配,从成本动因角度看可以认为是最合适的,这一基础既合理,又有效,可同时满足提供准确成本信息和成本管理的需要。中心供氧的成本可以按各科室所取得的吸氧收入比例进行分配,既简便、又比较准确。供应室可以制定供应服务内部结算价格,供应室成本可以按各科室接受的供应服务内部结算价为基础进行分配。另外有些辅助科室的成本没有因果关系,要按合理性因素去考虑。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成本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应该遵循一贯性原则。各科室的分配基础确定以后,可以借助EXCEL表格来完成,医疗辅助科室有N个,你就在EXCEL表中插入N+1张表页,前N张表页分别为各科室的分摊表,最后一张表页作为医疗辅助分摊汇总表,即Sheet1+sheet2+……Sheetn=Sheet(n+1)。再把医疗辅助分摊汇总表的人员费用、卫生材料费、固定资产折旧、其他费用分摊到临床医疗科室、医技科室成本费用中。

4.第四步:医技科室费用的分摊

医技科室的成本分配相对简单一些,分配基础相对确定,坚持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医技部门的成本一般按各临床科室所接受的各医技部门的服务量进行分配。服务量一般按医技收入这一综合指标衡量,但也要考虑到有些医技科室(由于医院的公益性,此类科室又必须存在)的成本费用比服务收入还要高的现象,如脑电图室,检查人数少,收入低,如果也按提供临床科室的服务量为基础进行分配,会产生科室不愿意开检查单的现象,象这类科室,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选择另外的分配方法,如以临床科室的业务收入或员工人数为基数进行分配等。把分摊后的医技科室费用汇总到临床医疗科室成本费用中,同样也可以借助EXCEL表来汇总计算。

根据前述四个步骤的归集、分配、计算,可计算出医院各临床科室的全成本,从而完成医院科室成本计算过程。

从医院的现状看,医院成本管理工作起步晚,成本管理尚处在初级阶段。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努力。把全成本管理纳入医院重要议事日程,树立成本效益原则,改变粗放型经营方针,建立成本核算所需的各项基础工作体系。医院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科室成本核算办法,包括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核算组织和成本管理网络,建立成本责任考核体系、成本分析评价体系和成本信息反馈体系,规范核算收入、费用项目,从而实现各项成本的规范化管理。

衡量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功的标准有三条:群众能否得实惠,医院能否得发展,政府能否得民心。群众能否得实惠,一方面体现在较低的门诊均次费用和住院均次费用,另一方面,体现在群众是否获得较高水平的服务。医院能否得发展,既体现在硬件方面的发展,也体现在软件方面的发展。医院发展了,服务改善了,群众满意了,医院及员工也满意了,而政府在仅仅增加有限的财政投入后,又获得了民心,自然是满意的。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无论是要实现群众得实惠,医院得发展,还是要实现政府得民心,都离不开公立医院切实而有效的科室成本核算工作,实行成本核算是医院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胡守惠.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理论与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01

科室成本核算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院 科室 成本核算

一、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工作意义分析

(一)有助于优化医院医疗资源的配置

由于医院的财力投入有限,因此我国大部分医院内部都存在着争夺医疗设备、医院病房以及资金等资源的现象,通过开展医院科室的成本核算问题,不仅可以对医院不同科室在医疗设备、病房面积、机构人员以及办公场地占用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控,同时能够结合不同科室不同成本支出,调整医院资源的配置,实现医院资源配置的合理与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二)可以准确的反映医院科室的工作任务与质量

通过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工作,能够准确的反映医院不同科室消耗在医院医疗服务产品上的劳动时间,通过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工作,能够及时的寻找造成医院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的原因,进而督促医院科室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实现医院医疗服务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三)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工作是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的依据

在医院内部进行科室成本核算工作,能够通过成本信息准确的反映医院各项服务的消耗情况,同时按照科室成本核算结果作为资金以及效益奖金分配的依据,有助于提高医院科室绩效考核的激励效果。此外,医院科室成本核算,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医院的医疗服务消耗,并为医疗卫生部门确定医疗服务价格提供依据。

二、我国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现状问题

现阶段我国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工作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后不断发展完善,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相比医疗卫生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医院科室成本核算范围以及核算内容界定不清晰,对于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仍然采取传统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这就导致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缺乏规范性、统一性与标准性。同时,对于科室成本核算结果也缺乏深入的分析,不能结合成本核算结果对医院成本控制管理进行指导,对于规范医院的经营管理工作十分不利。

三、医院科室成本核算措施分析

(一)明确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内容以及成本核算方法

医院的科室成本核算主要包括直接成本核算、间接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以及诊次与床日成本核算等内容。在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具体实施上,应该按照以下工作方法开展成本核算工作:

直接成本核算主要是指医院的科室为了开展医疗服务活动而产生的各种能够直接计入的成本,或者是采用一定方法后直接计入科室的支出项目,主要包括科室人员经费、药品与卫生材料费用、办公费用、保洁费用、消毒洗涤费用、耗材领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公共成本分摊以及其他相关成本等内容。

间接成本则主要是指遵循相关性以及成本效益关系性原则,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方法分摊的成本费用内同,间接成本核算内容主要包括行政后勤类科室管理费用向临床服务以及医疗技术类科室的分摊、医疗辅助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分摊、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后形成门诊、住院临床服务类科室的成本等流程。

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则主要是按照医院的科室医疗服务项目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通过对各种成本支出项目进行归集以及分配,确定的医院个项目的单位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是将临床服务、医疗技术以及医疗辅助等成本内容向医疗服务项目进行具体的归集以及分摊,从而最终确定医院医疗项目的收入比以及工作量等内容。

病种成本核算以及诊次和床日成本核算,则分别是以病种、诊次和床日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分别对医疗病种耗费的项目成本、诊次成本、床日成本进行计算分析。

提高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工作,必须针对这些核算内容,结合医院可视情况选择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准确的计算分析不同成本核算对象的具体组成。

(二)明确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实施的具体策略

对于医院的科室成本核算,其实施策略为首先应该按照医院的实际情况对成本目标机进行划分,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建立医院的资源库以及作业库,对医院的资源以及各种作业进行统一管理。之后对医院的业务作业链进行描述,以便于为成本归集以及分配提供依据,并同时制定医院的成本目标消耗作业,对医院的某种成本目标的成本耗费进行分析计算。此外,为了提高医院科室成本核算效果,可以通过建立成本信息系统,依靠信息技术平台开展科室成本核算工作,提高科室成本核算工作的准确性。

(三)做好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分析以及控制管理

医院成本核算管理部门应该按照月度、季度或者是年度作为周期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同时按照成本核算结果做好成本的分析,对于医院科室的成本分析工作,应该对照医院的成本目标或者是标准成本,按照科室成本的具体组成情况分别采取趋势分析、结构分析、量本利分析等成本分析方法,对医院科室成本的实际情况以及成本波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同时对医院科室成本的波动原因以及成本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医院科室成本的波动原因对医院的成本管理制度、费用审核制度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一系类的制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进而纠正完善不合理的成本控制管理措施,降低医院成本支出。

四、结束语

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作为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强化医院总成本控制管理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医改实施后,更需要科学合理的可是成本核算强化医院对业务活动的控制管理,因此,医院必须重视科室成本核算工作,并结合医疗业务活动特点,制定详细的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制度,优化医院科室成本核算方法,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科室成本核算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定额成本 科室成本

科室成本核算,是指将医院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以科室为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科室成本的过程。现行的《医院财务制度》中规定,成本核算科室区分为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实际发生的各类支出以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方式计入以上核算科室,然后经过三步分摊,最后将行政后勤类科室、医疗辅助类科室和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可采用工作量、业务收入、收入、占用资产、面积等,分摊后最终形成门诊、住院临床服务类科室的成本。

“三步分摊法”的第三步分摊,是将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由于医疗分摊参数存在多种选择性以及业务数据采集的局限性,就必然会出现参数选择不合理的问题,甚至即使选择单一的分摊参数(如工作量),也会由于选择的工作量采集数据的精细程度不同,对分摊后的数据产生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分摊方法不统一也使得各个医院之间的成本数据不具可比性,只能用于本单位纵向成本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不具备横向对比的条件。

为了弥补和改善以上的分摊方法,可以借鉴企业常用的定额成本分摊法来提高成本分摊的准确性。定额成本法是企业为了及时地反映和监督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加强定额管理和成本控制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企业生产费用的日常核算中,都是按照生产费用的实际发生额进行的,产品的成本也都是按照实际生产费用计算的实际成本。这样,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情况及其发生的原因,只有在月末时通过实际资料与定额资料的对比、分析,才能得到反映,而不能在费用发生的当时就反映出来,因而不能很好地加强成本控制。定额成本法正是针对以上方法的不足,所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辅助方法。该成本法事前制定产品的消耗定额,实际发生费用时按定额成本计价,月末在定额成本的基础上加减各种成本差异,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并对成本进行定期分析和考核。参照定额成本法的原理,结合医院实际业务,由于第三步成本分摊是将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按照成本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以医疗技术类科室向临床服务类科室提供的服务量为分摊参数较为合理,但由于医技类服务项目较多,各种检验、检查项目成本构成复杂,项目成本中的试剂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比例不同。因此,单纯以工作量作为分摊参数是远远不够的。借鉴企业的定额成本法,尽量将各种检验、检查项目中的固定成本以直接成本的方式计入临床服务类科室成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对第三步成本(将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进行如下分摊:

第一,分析各种检验、检查项目的成本构成特点,确定各项目的主要成本构成,并根据实际消耗数据核定各项目的固定成本(即定额成本),这是采用定额成本法的先决条件。例如,有些检验项目中的主要成本构成是卫生材料(如试剂),则根据平时该卫生材料在该项目上的实际使用量及该项目的服务数量推算出单位项目的卫生材料成本,以该成本作为此项目的固定成本(即定额成本)。同理,有些项目主要成本构成是设备的消耗(折旧),应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核算出单位项目的定额成本。

第二,在确定了各个项目的定额成本后,就可以根据临床服务科室检验、检查项目的开单量乘以项目的定额成本就可以计算出定额成本总量,将这部分定额成本总量直接先行计入临床科室成本。通过该步骤,大部分的医技科室的成本可以直接计入临床服务科室,且更符合谁受益谁承担的成本分摊原则。由于医院的检验、检查项目繁多,因此这一步骤需要成本核算系统的支持,通过HIS系统将成本核算系统与医院收费系统、物流系统连接,实现各类数据的共享与传递,方能准确核算出各临床服务类科室应承担的医技部门的“定额成本”。

第三,将医技部门剩余的间接成本再按一定的分摊方法计入临床科室成本,从而全部完成成本分摊中的第三步分摊。

第四,不断调整定额成本,尽量减少剩余间接成本。由于定额成本直接影响临床服务科室的全成本,因此定额成本在制定后需要通过实际数据进行不断地修订和调整,力求准确。医院可以定期通过对比考核期间内的某项检查项目的定额成本总量与该期间试剂的实际使用量,分析以上两个数据间的差异原因(理论上以上两个数据应相等),在排除非正常消耗原因后,谨慎调整定额成本。

科室成本核算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室全成本核算;分摊

一、做好医院科室全成本核算的基础

1.加强会计人员知识更新及培训。新医院会计制度用专门的一个章节讲述了医院成本管理与核算,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了科室成本核算内容,对科室的成本范围、成本归集、科室成本的分摊做了相关规定,改变了旧会计制度对成本核算过于笼统、缺乏指导性、没有规范的成本核算原则、工具、及方法,各医院的成本核算更多的是用于科室绩效考核,没有可比性等缺陷。目前,公立医院的专职成本核算人员主要由会计人员担任,新的科室全成本核算对会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会计人员要及时进行知识的更新及培训,正确掌握科室全成本核算的范围、对象、内容、流程及方法,保证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2.进行全院固定资产盘点,为折旧做准备。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固定资产的核算中,规定医院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图书除外),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医院在进行科室绩效考核的时候,也会对科室的固定资产进行分摊,但是折旧年限比较随意,对于金额不大的固定资产,科室一般会提出缩短折旧时间,对于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科室会提出延长折旧时间。为了统一折旧口径,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必须对医院各科的资产进行全面盘点,摸清家底,按新制度规定的标准和折旧年限计算各科室每月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3.科学确定核算单元。核算单元是医院基于业务性质及自身管理特点而划分的成本核算单位,其基本特征是责、权、利相统一。由于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合理科学的设置成本核算单元极为重要,成本核算单元设置合理,成本的分摊、归集将顺利进行,成本核算会真实反映成本核算单元的成本控制结果;如果设置不科学,不但会给成本核算工作带来一系列问题,也会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使成本核算结果失去评价价值。需要注意的是,成本核算单元并不总是和行政划分单位相一致,划分成本核算单元可根据医院业务发展规划进行并根据医院业务发展规划进行增减。核算单元具体可分为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行政后勤类。

4.设置科室编码。设置科学的核算编码有利于归集成本的科室通过电子信息化系统准确上报成本费用数据,实现与HIS系统、物流系统的数据对接。具体做法为:根据核算科室的性质和分类,按新制度对核算科室的分类,在会计账上设置核算科室编码,将临床服务类、医技类、医辅类和行政后勤类的编码设置为同一级,并在该分类下面设置相应的二级、三级核算编码。

5.升级医院财务软件及核算软件。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医院会计核算具有共同的核算对象,即以货币表现的医院经济活动,这就决定了两者核算的内容和结果应该一致,医院会计核算的支出内容包括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内容,无论科室成本核算的成本费用怎样归集、分配,一定期间各成本核算单元的成本费用总和都应等同于相同期间会计核算的支出总数。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医院会计核算内容的一致性为会计数据信息的资源共享提供了前提。以医院建制科室或核算单元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各个成本核算单元的直接成本费用,设置支出类会计科目的部门辅助核算,在录入记帐凭证的同时将各项支出归集到所属部门,达到归集收入及成本的目的。旧的医院会计制度,因为对成本核算的要求比较笼统,所以,不论是用友、金蝶等使用量较大的财务软件都没有在支出类会计科目下设置部门核算,因此,有必要升级财务软件,包括升级相关的工资软件,固定资产软件等,每月能根据各软件的数据自动生成相应的凭证,并按核算单元进行归集,减少核算人员重复劳动。

6.合理制定内部核算价格。内部核算价格是分摊医疗辅助类、后勤类成本的依据。比如,医院供应室消毒类物品中,外科的消毒类物品比内科的消毒类物品多,如果单一的使用工作量或者收入来分摊,会造成科室成本的不真实,所以,有必要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模拟市场运作,以医院内部价格结算方式分配医疗辅助类、后勤成本至各受益科室。医院应定期测算内部价格,发现实际成本与内部价格差异较大时应及时重新核定,以尽可能减少未分摊成本。

二、医院科室全成本核算方法

1.科室直接成本的归集。

1.1人员经费:指直接为科室核算单元医疗活动提供的各种劳务报酬,包括各种正式人员、合同工、返聘人员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障等用于个人部分的各项支出。由于医疗行业有其特殊性,医生护士轮换科室的现象较为普遍,为了正确核算科室的人力成本,按每月各科室上报的考勤人数工资计算各科室人员经费,能达到准确的效果。

1.2药品费:按各核算科室领用药品费的进价,直接计入各核算科室成本。

1.3材料费:指小型器械和消耗材料,包括手术、介入、诊疗等器械和耗材,以及透析材料、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医用气体等。按领用、消耗材料的进价直接计入使用科室成本。

1.4固定资产折旧。在不考虑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按会计核算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专用设备和一般设备按核算科室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房屋类固定资产按核算科室实际占用面积计提折旧。

1.5无形资产摊销。医院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年限平均分期法平均摊销,按受益科室确认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全院使用的信息化投入,如电子病历系统、HIS系统等,纳入管理费用进行核算,再进行摊销。

1.6后勤保障类费用。(1)水电费。直接按各核算单元所安装的水电表上的记录,由后勤保障部计算后,计入核算单元成本。(2)被服洗涤费。由于各公立医院后勤服务逐步社会化,被服洗涤业务大多数由有资质的专业化服务公司承包,服务公司提供的洗涤服务费按不同洗涤项目标价,按科室的洗涤数量收取费用,因此,每月可以按照服务公司提供的工作量及工作项目,科室确认后直接计入科室成本。(3)办公费。各科室从后勤保障部仓库领出的纸张、笔墨、电池等办公费用,按消耗量直接计入领用科室成本。

1.7科研教育费、职工培训费。按照实际发生的费用,计入科室成本。

1.8医疗风险基金。按开单科室收入3%直接计提计入临床科室成本。

1.9设备修缮费用。按修缮记录直接计入科室成本。

1.10消毒费用。按消毒项目内部价格及消毒数量直接计入科室成本。

2.科室成本的分摊。医院的间接成本包括管理费用和医辅、医技科室发生的成本,根据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各类科室成本应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办法进行分摊,通过三级分摊,最终将所有成本转移到临床类各科室。第一级分摊:管理费用分摊。将行政后勤类科室发生的管理费用向临床类、医技类、医辅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采用人员占比计算。第二级分摊:医辅类科室成本分摊。医疗辅助类科室按各自的工作量分摊成本,根据医辅科室提供服务的对象,将各辅助科室的成本分摊到临床门诊、临床住院和医技科室。医辅类成本根据医院制定的内部服务价格,首先按内部服务价格根据记录的服务量直接归集到临床和医技类科室,剩余部分再按服务量比重、收入比重、工作量比重等进行分摊。第三级分摊:医技类科室成本分摊。医技类科室实质上是临床类医疗服务的延伸,所开展的工作同样完全直接服务于病人,只是工作分区不同导致成本发生地点不同而已。将医技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可采用收入比重作为参数。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下,医院以其公益性的特征,不能完全参照企业来进行成本核算,为了真实体现患者在医院就诊所产生的成本,不应该把管理费用中的离退休费用分摊到临床科室,只需将服务于患者的相关费用归集、分摊即可,这样才有利于为社会、为行政管理部门、为医保等提供患者真实的医疗费用支出状况。总之,科室全成本核算是医院全成本核算、诊次、床次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的基础,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由上至下的多部门的联动,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各医院需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医院成本核算的经验,完善成本核算体系,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医院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科室成本核算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成本;作业成本法;案例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105-03

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经费核算方法,目前中国高校科研经费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研评价机制不科学,重立项、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二是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规范;三是科研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成本难以计量;四是科研资产管理混乱,资产流失较多,设备利用率低下;五是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的现象较为普遍,结题资金处理不明晰。在高校科研经费核算中引入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对解决以上问题,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建立一套完善的经费管理体系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一、安徽省某高校实施作业成本法进行科研经费核算案例

安徽省某高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该校承接的科研项目分属理、工、文、管理、经济等多个领域,具体研究过程较为复杂,实际工作中存在着经费核算不合理、资产管理不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该高校决定改革目前采用的在课题经费中提取10%管理费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并拟引进作业成本法进行科研经费管理。下面以该校2009年3月《基于定量SWOT的战略定位与战略决策问题研究》(以下简称项目A)、《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及其应用研究》(以下简称项目B)、《制造企业设计知识建模与集成研究》(以下简称项目C)三个项目的数据为例进行作业成本核算。

(一)科研项目概况

2009年3月,项目A、B、C的基本情况如下:三个项目均属于该校管理学院之下的科研项目。课题经费方面,项目A、B均获得课题经费15 000元,项目C获得课题经费50 000元。人员使用方面,各项目之间不存在交叉,各项目研究人员参与本科教学活动的时间总和分别为60课时、74课时、36课时(该月总工时为176小时)。课题进展情况方面,除B项目于本月结项外,A、C均处在研究过程中,三个项目运行时间均为24个月。项目中期检查采用多个项目集体验收,项目结项时每个项目单独处理。资产使用方面,项目A、B共同使用一间面积为40m2的办公室,项目C单独使用一间面积为40m2的办公室,两间办公室共用一只电表,另外项目C本月采购一批价值25 000元的科研设备。另外,该高校所有的计算机都安装了网络流量统计软件,图书资料管理也完全实现了数字化。

(二)作业成本法应用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中心,以成本动因理论为基础,依据作业耗费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成本发生的流向,根据作业对资源耗费情况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然后根据产品和服务所耗用的作业量,最终将成本分配到产品和服务中去。其核心程序在于选择作业与确定成本动因。因此,在使用作业成本法时,应当采用作业成本中心―选择成本动因―实际成本核算这样的流程。

1.确定作业成本中心。确定作业成本中心时首先必须准确了解作业的概念及其分类。作业是指为了达到科研项目既定的目标而进行的与目标相关或对目标有影响的各项具体活动。按照能否为项目增加新的价值,作业可以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按照是否为项目完成所必须,作业可以分为有效作业和无效作业。

为了从生产过程中提取出合理的作业成本中心,还需要了解项目的作业流程。作业流程是指相互联系的一系列作业活动按一定顺序组成的组合。高校科研实际上就是一个为了最终满足科研需要而设计的一个组合,因此,科研活动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完整作业流程。为了提高科研成本的利用效率,该高校对其科研作业流程进行优化组合,消除无效作业,并保持价合理的非增值作业。目前该高校科研作业的一般流程分为三个阶段:(1)申请立项:包括申请、调研、审批;(2)具体研究及定期审查,在这一阶段各辅助部门投入工作;(3)结项及成果管理。

结合以上分析将相同性质的作业归为一类就得到了作业中心,因此该高校将科研作业划分为:(1)申请立项;(2)具体研究;(3)行政作业;(4)资产作业;(5)协同作业;(6)定期检查;(7)验收结项;(8)成果管理等八个成本中心。这样划分的好处在于成本核算流程同作业流程的高度一致,便于管理者理解和运用成本信息进行成本分析,有效的控制住了作业成本法核算系统的建立和维持成本,提高了作业成本法的可操作性,并在对作业进行适当归类的基础上,做到重点分析重点作业。

2.选择成本动因。能导致成本变动的一切因素都是成本动因。科研中消耗资源的成本动因可分为三类:一是直接确定为某特定科研项目的消耗;二是各作业分别消耗的成本动因;三是呈混合形态消耗,需要依据一定的量化标准将其分解进行分配的各类成本动因。

选择成本动因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1)相关性原则。为了保证成本动因与作业成本中心总成本之间的关系符合事实、保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就必须选择同作业成本中心之间相关性最强的成本动因项。(2)成本效益原则。必须保证成本动因数据容易采集,从而降低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科研成本的消耗。按照以上原则确定该高校成本动因(如表1所示)。

3.实际成本核算。(1)直接费用的核算。在作业成本法下直接费用的核算比较简单,相关数字直接从相关的账簿中过入。2009年3月该校项目A、B、C消耗直接费用除工资外分别为3 240元、999元、27 542元。值得注意的是当月各项目研究人员工资费用总和分别为5 920元、5 201元、8 523元,这其中只有科研所占的部分才能计入直接费用中。具体情况(见表2)。

(2)间接费用的核算。该校科研项目消耗的间接费用的数字直接由相关账簿过入,而成本动因量则来自合理的分配指标以及相关会计估计(见表3)。

(3)科研项目作业成本的计算(见下页表4)。

(三)作业成本法核算结果和现行管理方法的比较

2009年3月,该高校按照作业成本法得出的数据计算出项目A、B、C的科研成本中间接费用分别占总成本的20.81%、29.67%、8.86%。而按照提取10%管理费的办法,每个项目在整个研究期间所耗用的费用分别只有1 500元、1 500元、5 000元,显然不能满足管理工作的需要。由此可以看出,作业成本法不但给出了精确的科研成本,而且为进行成本分析提供了可能性。

二、高校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思考和建议

(一)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思考

1.如何合理划分科研和教学之间的界限。高校的科研和教学任务两者之间往往相互交叉进行,要准确核算科研成本就必须采用合理的划分标准将两者区别开来。以科研人员的工资为例,本文采用了按照实际工时为标准将研究人员工资在科研和教学之间进行了分配,但这种分配方法是否合理、是否应采用其他标准则需要更多的思考。

2.如何划分不同科研项目之间的界限。高校中类似多个科研项目共用同一实验场所及设备,一位科研人员同时参与多个项目。这就提出了如何划分不同项目界限的问题。本文案例在共用实验场地的情况下,在确定每个项目所属的折旧费用、水电费、维护费用等成本时,采用了各项目所占用的面积作为划分界限。但对于更复杂的情况(以超高压电源一类的设备为例,单位时间内使用强度高的项目与使用强度低的项目相比对设备的损耗要大得多),采用这样的简单标准就不再合理了,而是否应该采用强度、时间等标准都需要在实践中得出结论。

3.如何控制成本动因选择时的主观因素。由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好恶而采用的某种实际上并不合理的成本动因来进行成本决策的实例在采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里并不少见,这样必然影响成本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将这里面的主观因素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很有必要的。

(二)完善作业成本法的建议

1.大力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在作业成本法下类似课时、工资、折旧等大量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成本核算的复杂化都要求高度程序化,都需要按成本动因设置大量的成本库;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由单一分配标准改为多种分配标准,再加上作业成本法专用软件的开发和运行,所有这些工作必须借助于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有效的信息管理制度才能完成。

2.提高科研成本的使用效率。成本计算的准确性、成本动因的选择、分配基数以及计算系数的确定都要服从于这一目标。不能因为单纯追求结果准确而使成本的核算过于复杂,对于单一成本项目的过分细分只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3.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系统。作业成本法只是一个成本计算系统,采用这一方法的目的在于改善高校科研成本和相关资产等的管理现状,为了使其作用达到最大化,有必要围绕作业成本法建立起一套严格的监察、控制系统,而不能只为采用方法使用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文涓,周智学.作业成本法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应用分析[J].会计之友,2010,(4):89-91.

[2]于楣.作业成本法及其运用[J].德宏教育学院学报,2004,(1):23-29.

[3]张海兰,李淑霞.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成本核算中的应用[J].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8,(7):28-29.

[4]陈庆华,吕海蓉.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8,(16):55-57.

[5]迟慧.高校科研项目全成本计量方法与核算制度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8.

[6]刘雁霞.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之我见[J].财会月刊,2009,(5):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