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铁路安全文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2-0074-02
0引言
铁路调车工作对于保障列车的行车安全、运行过程中车辆的顺利周转、运行计划的有效实施以及高效达到铁路运输生产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铁路事故多频发生、调车事故逐年增加对我国的铁路运输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铁路调车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保障我国铁路调车工作安全进行的有效措施。
1 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1.1管理思想偏差
现阶段我国铁路调车安全管理中的首要问题是管理思想出现偏差。部分车务管理队伍对正线意识与客线意识进行强调学习时,经常忽视调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管理思想的指导偏差具体表现在部分列车站段认为占用线调车的工作相对容易些,而且工作的任务量较少,因而在忽略在其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一些过度重视与企业合作进行装卸车组织及营销工作的站段,在不考虑对安全措施整改的情况下,疏于管理且过分的迁就企业,导致了调车事故的频繁发生。
1.2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在调车事故出现较少或者从未出现的车务段中,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为调车工作中埋下了较深的安全隐患。一些年轻的员工本对于调车工作中安全措施的实施不重视且对事故的预见性和判断性较差,同时其不规范的操作都是导致调车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1.3缺乏现场管理控制
由于调车工作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可变性,因而管理人员经常忽视对现场的调车工作中各个环节的检查,特别在傍晚期间的人员用餐和休息时,因为缺乏现场人员的管理,导致调车事故的频繁发生。另一方面,由于部分管理人员存在较大的侥幸心理,对于工作人员在调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有效控制,所以严重阻碍了调车工作的安全进行。
1.4控制设备落后
由于目前调车设备相较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无法满足调车作业的安全进行。现阶段对于调车工作的安全保障主要是列车在中转站时,对电气进行集中的接收,通过信号的连锁鼻塞装置以及列车的三项设备对列车调度进行有效地安全控制,以此来降低调车的安全事故。然而,目前的控制设备只有在列车准备近路的时候才能够对其进行应用和管理,其他的调车作业却无法应用现有的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
2 加强铁路调车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2.1保障铁路运输及乘客安全
加强铁路调车过程中的安全工作不仅有利于加强和提高部门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对列车的行车安全以及乘客的人身安全给予了重要的保障。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使得我国铁路运输事业得以高效地发展。
2.2规范铁路运输秩序
加强铁路调车安全管理工作对于规范铁路运输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加强我国铁路设施建设、提高我国铁路员工的整体素质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2.3提高铁路运输效率
加强铁路调车过程的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铁路运输效率,从而减少因调车事故发生导致的铁路运输阻滞的情况发生。
3 加强调车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3.1加强完善考评体系
铁路调车是一项需要多方配合的工作,一个人员、一个环节、一个部门出现问题都会为铁路运输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通过以中转车段的整体工作人员作为考察对象,以小组的形式对其进行考核;以其工作质量、工作技能以及相关制度作为主要考察内容,对于获得优异成绩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物质、精神奖励,并创造上级管理部门与工作人员互相支持的良好工作气氛,以此来提高并加强调车工作的管理效率。
3.2加强安全监管工作
加强安全监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根据相关制度,对员工在调车工作中的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为调车工作的安全进行提供重要保证。其次,提高检察力度,对出现违背工作制度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使相关工作人员懂得加大管理和检查力度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保证其生命和财产安全,通过合理的监管与检查消除调车员工的逆反心理,保障安全调车工作的有序进行。
3.3加强事故预防与控制
加强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可以为调车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后备力量。近年来,我国调车事故的屡次发生均都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部门对事故缺乏较强的预见性,对于预防事故的措施较为欠缺,导致事故发生时带来了更为严重的伤亡。定期开展调车组人员的相关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事故预防思想、丰富事故控制的应对手段可以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并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发生时的损失。
3.4加强安全文化宣传
加强安全文化的宣传是有效控制和预防铁路调车事故、提高调车人员整体安全意识的有效措施。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管理和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共同实施的一项工作。可以通过粘贴海报和调查问卷的形式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定期组织调车安全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调车组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从人员的意识出发预防调车事故的发生。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铁路调车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引出了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加强调车工作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可见,铁路调车工作的安全有效进行对保证我国铁路运输安全、促进我国铁路运输事业高效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慧龙.关于铁路调车工作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3,12(23):195.
[2]马毅,王希良,朱秀女曼.铁路调车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10(12):32-37.
[3]谭海姝.关于铁路调车安全工作的思考[J].哈尔滨铁道科技,2011,4(12):18-19.
关键词:高速铁路 中间站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U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b)-0043-03
相较于普速铁路运行的货运列车、普通客车、时速160 km/h动车组,高铁运行时速250 km/h动车组和时速300 km/h高速列车,列车运行速度高,对于中间站设备的可靠性、环境的可靠性和作业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更高[1]。在非常情况发生后,CTC列控系统转入非常站控状态时,应急值守人员才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组织非常行车。此时,行车设备安全保障度低,作业环节复杂,往往还夹杂着协同作业的各个部门、岗位以及上级指挥人员的干扰,必须依靠作业人员的业务熟练程度、应急反应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才能提高安全保证系数,因此,保证非常情况下作业安全的安全管理是不能轻视的[2]。
苏州站隶属上海铁路局,连接京沪铁路、沪宁铁路、沪宁城际铁路、沪汉蓉高速铁路,是我国广大高速铁路网中典型的中间站[3]。作为高速铁路的中间站,苏州站担负高速列车的接发、旅客乘降和换乘组织等重要工作,其安全管理具有高速铁路特殊的特点。为保证安全,苏州站建立了以下安全管理策略体系。
1 创建高铁中间站安全管理文化
苏州站在建设高铁中间站安全文化方面重点突出了4个方面的高铁安全文化:一是安全物质文化。高铁站作为新建站房,原有的设计并不能一定满足现场实际安全需要,比如高铁昆山南站,京沪场和沪宁场共站,站场之间原来没有隔离带,这就造成了夜间施工维修人员存在跌落高架的隐患;高铁线路站台两端原来都没有设计进入线路的扶梯,这就造成了作业人员上道故障应急处置、扫雪除冰等作业必须攀爬站台,劳动安全隐患突出。高铁站通过一系列作业环境整治、安全设施设备的完善、安全物质文化建设为高铁安全提供了基础保证;二是安全行为文化。良好的作业习惯对周围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可以纠正别人的不良习惯,所以高铁站在日常的作业中必须要形成良好的作业氛围。苏州站对照“让习惯符合标准,让标准成为习惯”的目标,定期组织高铁站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业务比赛,对考试成绩优异者进行全站表扬,并给予一定力度的物质奖励,提高职工学习的热情。在日常工作中,通过设立标准化作业竞赛,按月对照作业标准对执行情况进行评比、奖励、考核。同时,职工个人的行为也纳入高铁中间站的部门评比内容,通过个人与集体的双重评比,营造人人按标作业、遵章守纪的安全意识;三是安全制度文化。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有对应的制度做保证。随着高铁的开通运营,苏州站针对高铁特点,修订了《苏州站干部安全包保实施办法》《苏州站管理人员现场安全检查量化制度》《苏州站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等制度,重点放在干部作用发挥、岗位职责履行上,坚持有责必负、失责必究,促进各级干部更好地发挥管理职能作用。2012年苏州站干部应完成量化检查次数10 116次,实际完成15 140次,兑现率为149%。同时,苏州站坚持规范考核,体现严肃的运作。如2011年9月,管纫桓咛站因施工组织违反了路局关于委托登销记、驻站联络、安全防护等事项的相关规定,在车站月度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中,该站5名管理人员被责任追究,经济考核额达5 720元。同时,车站还建立直属站层面的现场安全控制每周点评制度,使现场安全控制状况始终处于全站管理层的视野之中,以此推动了干部管理作风的转变,确保现场安全控制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四是安全观念文化。高铁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的管理,人是安全生产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人是管理的核心,管人先要管思想,要抓好安全工作的思想教育。苏州站始终把强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教育作为高铁中间站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苏州站组织中间站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自我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两纪一化、安全意识”系列教育活动,并形成制度化和经常化,定期根据中间站的生产任务和安全形势,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重点任务,与经营管理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同时,注重利用历年发生的典型案例,特别是造成的职工人身伤害和损失,让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来教育全体干部职工,真正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调动起职工遵章守纪的积极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以京沪高铁苏州北站为例,为了更好地开展安全文化线建设,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完善图书阅览室功能、规范借阅办法、不间断更新图书,将职工工作、学习、生活的点滴瞬间制作成照片“幸福墙”,切实增加了职工爱站敬业的凝聚力。
2 建立高铁职工队伍保障机制
(1)实行高铁人员准入制度。车站严格按照高速铁路中间站人员精干高效、素质优良、业务精湛、责任心强的配备要求,严格准入条件,实施源头控制,从高铁联调联试开始,就对照高铁准入条件对相关岗位作业、管理人员进行筛选、储备,确保源头达标。以京沪高铁人员为例,苏州站积极开展调研,克服车站既有人员紧张、年龄老化的实际困难,内部挖潜,坚持选配一定比例年龄轻、形象好、业务精、素质高的优秀人员送至高铁站。同时,根据高铁人员准入制度要求,车站细化制订了《苏州站京沪高铁人员培训工作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分模块抓好高铁人员的系统培训、轮岗培训和全员培训。一是区分送培和自培层次重点。依据路局编制的指导性培训大纲细化公布了中间站站长、应急值守人员、客运服务人员培训计划,明确了路局组织重点和站段组织自培两个层次的培训内容。到开通前:车站共组织各类培训班21期1 541人次(其中:输送参加路局举办的培训班共计7期226人次,车站举办京沪高铁人员各类培训班14期1 315人次)。二是区分阶段推进落实。依据京沪高铁2月20日联调联试、5月11日试运行、5月26日满图试运行、6月10日后具备正式开通运营等时间节点,分阶段逐步推进联调联试人员、试运行人员、客运服务人员进场等相关人员培训工作,突出应急响应能力和四新知识等重点,严格考试考核纪律,做到培训对象“一个不漏”,考试结果“一个不放”,保证做到全覆盖全通过,为联调联试、试运行和开通运营提供技能人才保证。三是结合模块化教学,精心搭配,确保培训内容完整覆盖。在客观分析职工岗位经历和任职能力的基础上,注重职工岗位实作技能培养。
(2)积极组织实施高铁人员培训。苏州站结合高铁站运营实际,梳理完善一系列职工教育制度,比如《苏州站职工教育工作考核实施办法》《苏州站职工培训兼职教师管理暂行办法》《苏州站职工培训考试工作实施细则》《苏州站主要行车工种抽考实施细则》等,确保职工教育规范、有效。目前,现场中间站在职工技术业务培训上注重做好理论学习与实作演练的结合,重点突出“两个真”,即考试真考、演练真练。在“真考”上坚持每季组织一次全员技术业务理论考试,对考试复习提纲、考试结果予以张贴公布,做到公平、公正。针对部分职工“会说不会用”的现象,直属站层面积极开展全员大练兵活动,持续进行职工日常岗位练兵,直属站一年一次技术比武,可以极大地调动广大职工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同时,对各高铁站参赛人员采取随机抽取制度,考试结果即代表高铁中间站的职工业务水平,有效地纠正职工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尖子轻全员,重理论轻实作的不良倾向。
3 建立高铁中间站安全管理奖惩机制
苏州站根据实施安全管理新机制的要求,制定了《苏州站安全质量考核奖励实施细则》《苏州站干部现场安全检查量化制度》《苏州站车间(中间站)月度安全管理综合排序办法》《苏州站干部履职督查实施细则》,建立了高铁中间站考核保障机制。上述4个办法既相互配套、形成体系,又突出重点、各有侧重,总体看主要有7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增加奖励额度,激励更加有效。在坚持原有安全质量考核每月人均500元奖励标准不变的基础上,每月又另外再投入400元,设立了“标准化作业、规范化管理”专项奖励,只要职工按标作业,干部尽心履职,就按月兑现发放,增加了奖励额度。除经济奖惩外,还把组织处理直接作为考核手段,使考核激励更加有效。
二是建立完善问题库,考核更加规范。按照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的思路,路局分管理层、作业层两个层面,根据问题性质、严重程度以及可能发生的后果,建立安全问题库,并强调未经审核公布的问题不得计入干部检查量化完成指标。这从管理源头上克服了“以罚代管”现象。同时,纳入安全问题库的问题,按照分类性质对应进行考核,使考核有据可查、有标可依,更加规范合理。
三是考核不联责,奖罚更加科学。将安全问题分为作业层、管理层两个层面,分别对应“标准化作业”和“规范化管理”奖励。从“两违”等方面考核职工,从安全管理方面考核干部,做到谁违章考核谁、谁不履职考核谁,所有考核落到人头,不搞连挂考核,让考核者理直气壮,被考核者心服口服。
四是建立问题处理、分析、追踪制度,促进闭环管理。在新办法中规定,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5日内反馈检查发现人员,未按规定整改和反馈的不得销号。对发生的安全问题,新机制对应明确了组织分析对象,以便加强与被考核者的面对面交流,让被考核者受到教育。还建立了安全检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检查发现问题的录入、整改、销号、考核全过程跟踪,促使隐患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五是坚持量质并重,强化对干部的约束。新办法把落实的干部责任、发挥干部作用摆在突出位置,对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修订的干部现场安全检查量化制度,对高铁中间站管理人员检查量化指标分别做出具体规定,促使各级干部认真学习业务、深入一线、敢抓敢管,履职尽责,确保安全责任和压力的传递,推进安全工作落实。
六是建立了公示和申诉机制,确保公平公正。为保证考核公开透明,在新办法中要求检查发现问题必须当面指出、电话或书面通知责任单位核实后,方可进行考核;苏州站每月将安全质量考核奖励情况,在“公示栏”进行公布。同时,公布申诉热线电话,受理职工申诉,对于职工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查核实和纠正。对已经申请裁定的问题,在未裁定之前暂不纳入考核。
七是建立了返奖制度,体现关怀鼓励。新办法规定,因负有一般D类重要及以下事故责任而免除月度安全绩效奖励的部门,如能够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整改措施落实到位,经复查认证,可返还月度奖励的50%。被考核的职工如能够认识问题和改正错误,认真执行作业标准,自被考核次月起连续3个月未发生违章违纪问题的,可返还“标准化作业”奖励的50%。建立返奖机制,主要是体现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引导职工树立遵章守纪安全意识,坚持按标作业;促进干部严格管理,履职尽责,确保安全。同时只返还奖励的50%,体现对没有发生问题的部门和个人的公平。
4 结语
苏州站通过建立健全高速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体系,保证安全管理新机制的实施,突出了“作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核心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促进干部“认真履责,严格管理”和职工“遵章守纪,按标作业”,强化安全生产过程控制。苏州站安全管理体系的应用,对于其他车站的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为其他车站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可应用的指导。同时,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进一步完善高速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杜文.高速铁路中间站设置对通过能力的影响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1996(4):33-36.
关键词:跨京沪铁路改造工程移动作业架
中图分类号:F5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本工程跨越京沪铁路,京沪铁路为国铁Ⅰ级干线,双线电气化区段,铁路上方跨京沪铁路25m长人行道改造工程的拆除原人行道护栏及新建混凝土防撞护栏安全风险非常大。
2、施工对铁路运输的影响
改造工程采用移动作业架封闭既有铁路上方作业面进行施工,作业架移进、移出铁路上方时对既有铁路设备使用和行车安全造成影响,根据《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上铁运发[2008]316号文及相关营业线施工安全文件规定,必须申请同时封锁京沪铁路上、下行正线施工,电气化接触网配合停电。共需封锁2次,每次约45分钟。
3、施工对公路交通的影响
由于该大桥需保证正常通行,改造施工期间征得交管部门同意,移动作业架拼装、拆卸期间占用既有两股机动车道(6m);其余时间均占有外侧机动车道一股(3m)。施工现场采用1.8m高彩钢围挡全封闭,施工地点两端设置交通引导标志。
二、主要施工工艺
移动作业架的作用是在桥面以外、铁路上方行成临时封闭的作业面,确保施工时不影响铁路行车及设备安全。作业架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主桁架、顶部斜拉杆、桁架移动小车、配重框,封闭吊篮,制作前由设计单位验算移动作业架的荷载与整体稳定。
移动作业架主要施工顺序为:移动作业架设计移动作业架工厂加工移动作业架现场拼将移动作业架就位安装改造工程施工作业架拆除。
具体施工工艺如下:
通过与设计单位联系,获取铁路跨25m简支箱梁详细尺寸。经现场实测:电气化接触网最高点标高13.82m,既有桥梁(铁路跨)箱梁底最低点标高16.87m,接触网最高点距桥梁底垂直距离为3.05m,实测铁路两侧护栏距离为17.6m。
根据调查的相关数据,合理确定移动作业架细部结构尺寸,移动作业架底距离接触网最高点3.95m。移动作业架长度按每侧18m制作,以封闭既有铁路护栏之间铁路上方作业面。每节按6m制作,共做6节(桥面两侧同时施工),移动作业架结构见附图。
根据桁架移动小车与吊篮相对距离,在既有桥面铺设14#槽钢作为移动作业架移动轨道,为满足纵移轨道铺设空间,在作业架就位前采用机械桥梁部分人行道,拆除时,在原有人行道栏杆内侧设置竹胶板进行封闭,确保施工时混凝土碎块等杂物不掉落到桥下,单侧轨道铺设长度54m,两侧共需铺设108m。
移动作业架制作完成后,在铁路护栏以外的大桥桥面安装到位,配齐配重块,每节移动作业架之间用卡扣连接牢固。
此时桥面以下相应区域采用警戒带隔离,并安排专人临时防护,引导行人远离吊装区域。
拆除移动作业架纵移范围内的路灯,拆除过程安排防护员、安全员现场监控。
作业架在既有铁路以外安装结束后,报监理验收合格进行的试跑,采用卷扬机进行牵引,试跑长度18m。运行时注意观察各部件连接、滚轴与轨道适应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准备工作完善后封锁线路。
根据上海铁路局批准的施工计划获调度命令后,封锁京沪铁路,电气化接触网配合停电。
采用卷扬机将移动作业架牵引到铁路上方指定位置,调节可调支撑杆撑牢,增强其稳定性,并将作业架封闭严密。设置纵、横向钢丝绳地锚、铁鞋等限位装置防止作业架滑移。
10、确保作业架稳定、封闭严密,不影响铁路安全后开通铁路。
11、对移动作业架进行接地保护,进行接地电阻测试,经测试合格后,进行后续正常的改造工程施工。
12、改造工程完成后,移动作业架拆除前,进行全面检查、清理移动作业架内部及临边部位的杂物,确保无任何物品有坠落可能。封锁京沪铁路、电气化接触网停电后,将可调支撑杆升起、解除限位装置,通过卷扬机牵引移动作业架移出铁路上方。
13、将移动作业架重新分节后,采用吊机吊装退场,吊装时,同样安排专人在桥下相应位置防护,确保桥下行人安全。
三、涉及铁路安全主要保证措施
1、移动作业架施工时在就近火车站派驻站联络员,施工现场派专职防护员,桥上两人、桥下两人。桥上防护员时刻观察移动作业架封闭是否严密、牢靠,每两小时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形成记录;桥下防护员时刻观察桥面是否有落物,如发生危及行车安全的紧急情况,立即通知驻站联络员,同时进入护栏拦停驶向施工现场的所有列车。专职防护员由培训合格的正式员工担任。
2、驻站联络员要时刻与工地施工负责人联系,提前通知来车信息及上趟车与下趟车之间的间隔时间。驻站联络员每隔3~5分钟就要与施工负责人通一次话,及时掌握工程进展和安全情况。如工地出现突发性事故,驻站联络员要及时果断办理区间封锁手续,进行及时封锁。施工负责人接到封锁命令后要及时按《铁路工务安全规则》及路局相关文件进行封锁防护。
3、移动作业架内禁止放置机具材料,每节移动作业架仅考虑5个施工人员荷载。移动作业架内建筑垃圾安排专人清理,移动作业架内一旦有落物立即清扫,以减轻移动作业架的外侧负荷。
4、氧气-乙炔切割、钢筋焊接时采用挡板挡住焊接部位防止焊渣飞溅,以免烧坏密目网或飞溅至京沪铁路。
5、防抛网安装及拆除、防撞墙模板安装及拆除时应系保险绳拉住模板轻拉轻放。
6、为保证绝对没有任何杂物掉入既有铁路,移动作业架采用竹胶板全封闭。竹胶板与移动作业架钢结构采用螺栓连接牢固,每块竹胶板连接点不少于15个,点间距不大于50cm。
组建12年来,十局始终致力于构建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塑造和传播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大力推动企业文化在施工生产一线项目部落地生根,有效凝聚了员工心智力量,推动十局实现了由小到大、由结构单一到多元经营、由国内建设到国际开发、由快速发展到建设强局的历史性转变,企业文化的独特作用得到了生动体现。十局先后获得“山东省企业文化十佳单位”“山东省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等荣誉。
顶层设计,把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整体规划
中铁十局在原济南铁路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三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等三家单位基础上组建成立。三家单位都是20世纪50年代初成立的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企业文化的工程领域老牌劲旅。重组前,三家单位都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受特定环境、经济条件和区域文化等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传统,铸成了风格迥异的文化性格和文化模式,企业发展战略、发展目标、经营理念、领导风格都存在较大差异。重组后,三个单位之间的不同文化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文化冲突”,突出表现为制度、行为和利益的冲突。企业文化的融合如何做到“”,如何构建起“十局文化”,如何以一种包容、共赢的心态去接纳“十局文化”,成为摆在十局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2004年3月,十局成立的第一个年度工作会议上,局党委就作了题为《弘扬企业精神,打造十局品牌》的报告,对全局企业文化建设作了系统部署和安排。当年8月份在无锡召开了中铁十局企业文化建设现场会,对“十局文化”进行了全面规划,推进“铸魂、育人、塑形”三项工程建设。在企业组建后的前三年,全面构建企业理念识别、视觉识别和行为识别三大系统,先后制定印发了中铁十局《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企业文化战略》,提出了十局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步骤、主要任务和保证措施,重点抓成员单位文化融合和员工对企业归属感教育,抓企业形象宣传和品牌推广,在社会上迅速叫响十局品牌;从2007―2009年三年期间,十局突出员工行为规范制定、核心价值理念提炼、工地形象宣传三大重点,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通过“形势任务教育”“年度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典型宣传教育”“企业品牌形象宣传”等载体从内到外对全体干部员工行为规范、价值理念等进行了全面改造,促进了广大员工在心理认知上实现了从“三局人”“四局人”“路局人”到“十局人”的转变;从“山东文化”“河南文化”“安徽文化”到“十局文化”的转变,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逐步在广大干部员工中确立了“十局文化。
铸魂塑形,凝聚企业“精、气、神”
中铁十局企业文化建设伴随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起步探索、建章立制到突出特色、全力推进,再到规范完善、逐步深化的过程。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由企业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等三大系统构成的,具有十局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理念识别系统。一是以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经营宗旨、管理方针为核心内容的精神文化。十局组建以来,先后确立了“诚信、和谐、求知、创新”的企业精神,“知恩、感恩、报恩”的核心价值理念,“安全、优质、高效、重信”的经营宗旨和“追求卓越、铸造精品、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的管理方针,这些理念已为广大员工所接受,构建起了精神文化的基本框架。二是以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企业文化战略及一系列企业重要规章制度为核心内容的制度文化。十局组建以来,逐步建立完善了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领导体制、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构建起了物质文化的基本框架。三是以“六种文化”“六个形象”为核心内容的特色文化。经过十一年的提炼、总结、完善,基本形成了“和衷共济、团结协作的和谐文化;感恩业主、回报企业的感恩文化;追求卓越、创誉塑形的品牌文化;关爱生命、安全为天的安全文化;遵纪守法、风清气正的廉洁文化;令行禁止、有诺必践的执行文化”等六种特色文化。同时,十局社会形象、品牌形象、环境形象、工程形象、管理者队伍形象、职工队伍形象等“六个形象”已被社会公众广泛认知。
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以十局视觉识别手册、经营画册、项目形象宣传、对外新闻报道、门户网站等为核心内容的视觉系统。成立伊始,就组织策划设计了十局企业标识,并对企业标识寓意进行了规范权威的解释。编印《中铁十局视觉识别系统(VI)简明实用手册》,制定《工程项目企业形象宣传达标管理办法》,从“组织领导、宣传方案、现场宣传、员工形象、文明施工”五个方面制定了明确具体的考核标准,提出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标准制作的“三高”原则以及统一企业识别,统一宣传内容,统一宣传风格的“三统一”要求。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工程项目工地宣传设施的种类及样式、宣传展牌的内容等越来越统一规范。十局在形象宣传、品牌推广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成熟完善的工作机制和制度规范。
企业行为识别系统。以员工行为规范、岗位职责、执行力建设等为核心内容的行为文化。通过深入开展“学业务、提素质、强责任”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大全体干部员工的宣传教育,编印下发并组织学习宣贯《员工行为规范手册》《员工手册》等内容,企业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职业形象具体要求已逐步被员工广泛接受,爱岗敬业、勇争一流、奉献十局,已逐步成为员工队伍的主流意识和行动。同时,结合各子、分公司自身业务特点和专业优势,精心提炼总结具有各自特色的子文化,不断丰富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内涵。
春风化雨,企业文化已经入脑入心
中铁十局历届领导班子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全体干部员工不懈努力和共同奋斗下,企业文化延伸、扩展、扎根到每一个员工的心中,形成上下互动的文化氛围。
用教育活动凝聚干部员工力量。为了更好地弘扬“诚信、和谐、求知、创新”企业精神和“知恩,感恩,报恩”的核心价值理念,推动企业文化落地生根,十局党委十一年来,坚持每年在全局上下开展一个主题教育活动,持续开展了“知十局情,做十局人,尽主人责”“我为十局人,创新促发展”等主题教育活动,充分激发了员工“说主人话,想主人事,尽主人责”的热情;随着实践的深入,相继深入开展了“增强团队意识,共建和谐企业”等系列主题教育,积极推动“树立新思维、做出新业绩、实现新跨越”大讨论,引领了干部员工思想观念更新,十局的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经营宗旨、管理方针等文化理念被广大干部员工广泛认同,企业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思想动力。
不断丰富和完善企业文化内涵。十局企业文化的形成是经历了不断探索实践、丰富完善、提炼升华,在实践中孕育,形成于企业发展的进程中。企业组建之初,为促进文化融合、打开市场、实现发展,提出了“诚信、和谐、求知、创新”的企业精神,开展“现场创市场,岗位做贡献”主题教育,提炼出了“和衷共济、团结协作的和谐文化和追求卓越、创誉塑形的品牌文化”;在沪杭高铁、沪宁城际铁路等工程建设中,提出了“知恩、感恩、报恩”理念,并逐步成为了十局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并形成了“感恩业主、回报企业的感恩文化”;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大力开展“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安全是竞争力”等安全理念宣传教育,逐步形成了“关爱生命、安全为天的安全文化”;通过深入开展廉洁自律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廉洁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年、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等活动,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规章制度,逐步培育了“遵纪守法、风清气正的廉洁文化”;在落实各项制度、推动全面工作中形成了“令行禁止、有诺必践的执行文化”。到2010年,基本形成了以“和谐文化、感恩文化、品牌文化、安全文化、廉洁文化、执行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六种文化。
推动企业文化理念落地生根。坚持把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一线、放在基层,深入推进项目文化建设。以《中铁十局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工程项目文化建设指导意见》为统领,以“工程项目文化建设示范点”达标活动为抓手,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谋篇布局、设计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循序渐进,有力推动了企业文化在工程项目中落地生根。广大干部员工积极践行十局文化,形成了“干就达标准、建就成精品”和“敢打能赢、争先创优”的沿海铁路建设精神,“不畏风沙、不畏艰苦”的临策铁路精神,“愈挫弥坚、志在必得”的大丽铁路精神。尤其在沪杭高铁建设当中,广大参建员工以“创造沪杭高铁速度,建设世界品牌高铁”为目标,不畏困难、挑战极限,高起点、高标准施工,夺得了沪杭高铁全线的“五个第一”,确立了“六个标准”,成为沪杭高铁全线建设的示范和标杆,形成了“勇于跨越,矢志超越”沪杭高铁建设精神,为中铁十局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化引领,助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经过十一年的发展,中铁十局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了引领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企业规模、主要经济指标、企业管理、员工结构、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硕果累累。公司从起初立足于铁路市场,到大力拓展路外市场,做精做细优势区域,施工项目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从刚成立之初仅拥有铁路施工资质,到目前发展到拥有铁路、公路、市政、房建、机房安装、水利水电、爆破与拆除、电信等总承包资质。从刚成立之初仅拥有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外,到目前已拥有了地铁盾构、桥梁提运架、铺轨机、移动模架、恒张力放线车等大型施工专业设备,新增功率26.48万千瓦,无论从技术装备率还是动力装备率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历经十一年的发展,现在员工总数虽与成立时总体相当,但员工的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关键词:新媒体;铁路;共青团;平台;宣传;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一、对新媒体的认识
(一)新媒体的定义。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与传统媒体的纸质交流方式不同,新媒体技术主要指在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时所采用的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新媒体用户可能通过手机客户端、互联网等平台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和娱乐服务互动。
(二)新媒体的特性。便捷性、海量性、自主性、隐蔽性和即时性是新媒体的特性。便捷性指新媒体能突破时间、空间对人的制约,实现人们随时随地进行各类话题讨论、交流的需求,大家在这种互动交流中彼此影响;海量性指的是新媒体这种便捷的互动方式带来了信息的爆炸性增长,人们可以在信息海洋中选择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自主性指的是由新媒体发展而来的自媒体,大家可以在自己的媒体平台上表达意见、宣泄情感,这种表达和宣泄不受外人的制约;隐蔽性指在非实名制的新媒体交流、互动中,各参与人员隐藏着真实身份,利用虚拟身份如昵称、网名等进行交流;即时性主要指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实时性特点,参与者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全球各地的信息。
(三)新媒体的影响。以微信、QQ和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思维方式上的转变,随着上述新媒体技术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影响和渗透,铁路企业团员青年的行为方式和精神状态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使得团组织进行正确舆论引导的难度加大,青工对各级团组织的认同感降低。因此,对新媒体技术进行研究并加以利用已成为共青团工作中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二、新媒体在团青工作中的优势
(一)驾驭顺畅、资源共享。以微信为代表的手机新媒体,尤其是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企业自媒体能够确保各类宣传信息的及时到达,大大地扩展了信息的接收范围,有意思、有思想、有内涵、有意义的微信信息能够增强团员青年对各级团组织的归属感,提高团员青年的凝聚力。
(二)互动交流、实时反馈。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传输的工作模式,实现了内容与观点的互通互动。参与者可以通过回复或发表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赞同或吐槽,实现实时互动交流,平台中的所有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铁路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在这种互动交流中提升共青团工作质量。
(三)突破局限、更新便捷。以网络为依托的新媒体传播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在新媒体的帮助下,任何有趣、有料的消息都能在团员青年内部快速地传播,分散在各处的铁路青年也凭借新媒体平台被连接在一起,团员青年变成了一个统一的信息网络。
(四)多元主体、形式丰富。由于新媒体平台与生俱来的自媒体特性,其传播主体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商界巨头、体坛名人或豪门政客,大家都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信息,其内容集文字、图片、视频、广播为一体,形式多样、丰富多元。
(五)低碳环保、成本低廉。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信息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和接收过程费用几乎为零。这使得它数字化和无纸化的特性在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今天具备其它媒介无可比拟的优势。
三、如何应用新媒体创新团青工作
(一)营造网络新平台,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铁路企业各级团组织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打造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利用丰富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增强团员青年对“安全优质、兴路强国”铁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要在网络上开辟品牌团建、思想建设、热点专题、动态信息等栏目,采用贴近团员青年工作、生活的宣传方式,提高宣传内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各站段要开通团委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博客、微博,建立关注青工、服务青工的平台,让网络成为共青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让新媒体成为团员青年健康成长的新平台。
(二)营造和谐企业文化,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环境力量,对团员青年从事安全运输生产和成长成才影响巨大。各级团组织要主动学习利用新媒体营造和谐企业文化氛围,调动团员青年参与安全生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针对铁路青年的职业特点,开展丰富的安全生产主题竞赛活动,例如,在安全生产百天、安全年等时间节点举办“学规背规”、“一站到底”等竞赛活动,展示新时期铁路青年的精神面貌。同时,利用微信微场景、手机APP等新媒体功能,开展团员青年喜闻乐见的新媒体竞赛活动,把青工们吸引到参与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三)加强新媒体推广,完善青年素质教育。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既为铁路共青团工作带来机遇,也为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带来挑战。就是否利于团员青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而言,新媒体的普及利弊共存。开展新时期铁路共青团工作就是要学习、重视并加强新媒体传播的管理,积极用正面教育去引导青年,趋利去弊,因势利导,以疏代堵。在利用新媒体与团员青年的交流过程中,要放低姿态,以普通网友的身份与青工交流,不断掌握青年的思想动态,利用“网言网语”加强对青年的道德教育,提高青年利用新媒体的责任意识和自律能力,确保青年能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提高其理性辨别能力和适应能力。
四、结语
随着新媒体在铁路共青团工作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铁路政治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新媒体工作,充分认识新媒体技术对铁路团员青年的影响,努力寻网络热点与铁路共青团的工作的契合点,及时了解青工思想动向,牢牢把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创造性地利用新媒体开展工作,拓展共青团工作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唐金楠.手机新媒体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运用:思想教育研究.2010
[2]牛亮.运用网络等新媒体创新共青团工作:中国青年网,2011
[3]董芳.共青团组织利用网络凝聚青年问题初探:信息与教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