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店管理

旅店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店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店管理

旅店管理范文第1篇

[要害词]绿色饭店理念文化实践

美国闻名治理大师乔格温特在其《企业与环境》一书中指出:“总经理可以不理会环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将来公司必须善于治理生态环境才能赚钱。”国际范围内的绿色酒店建造浪潮,正一浪高过一浪。跨入新世纪,绿色治理不再是一项时尚选择,而是酒店为取得竞争优势,赢得顾客、占领市场所必须采取的一项治理策略。

2009年3月,中国国家旅游局正式并实施《绿色旅游饭店新标准》;2009年10月至12月,由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发起“创建绿色旅游饭店万里行”活动,历时一个半月,总行程近万里,途经22座城市,有数千家饭店踊跃参与,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关于“绿色饭店”和“绿色饭店文化”

中国饭店业内人士通常将“绿色饭店”直译为“GreenHotel”,国际社会更多地理解为“Eco-efficientHotel”,后者意为“生态效益型饭店”、“环境友好型饭店”,意思是充分发挥酒店内外资源的经济效益,实质上已经将饭店文化上升到绿色文化的高度。

“绿色饭店文化”,确切说就是指以《中国绿色饭店标准》为指导,以创建‘绿色饭店”为首要目标,在饭店企业内部,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饭店企业绿色经营意识,树立饭店企业经营者的社会环境责任感,自觉运用环保技术手段,节能降耗,降低饭店的运营成本,生产出安全、健康、环保的饭店产品,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在饭店企业经营治理的各个方面,营造绿色、环保、生态的企业文化,使饭店全体员工树立自觉环保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倡导“绿色消费”,以此感化和影响入住游客,使之对饭店企业所着力营造的绿色饭店产生认同,“绿化”饭店企业整体形象。

二、关于建造“绿色饭店文化”的几点想法

1.统一全员认识,树立“绿色理念”

在酒店内部营造清洁、绿色、环保、安全的工作环境,调解好“酒店企业——保护环境——社会发展”的关系,使经济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至于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和威胁,这是促进社会文明的一大步。

“绿色饭店文化”的创建直接涉及到与饭店有关联的利益群体。饭店经营治理者在创建“绿色饭店”、营建“绿色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关注的重点是企业整体形象的提升、企业能耗的降低、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最终实现。不可忽视的是,各部门员工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绿色理念”的受教导者与传递者的双重角色。通过绿色环保理念的教导培训,员工普遍理解并接受饭店行业对社会、对环境所承担的责任,在实践工作中突出体现在以“绿色环保理念”引导“绿色服务”,“绿色治理”;营建“绿色客房”、“绿色餐饮”、“绿色设备”,构建和谐、稳定的“绿色人事关系”,树立”绿色饭店形象”,由此获得顾客的普遍认同。

树立酒店员工的”绿色理念”,前提是彻底转变两种观念:一是旅游业是无烟产业,不像其他产业那样对环境造成污染。事实上,酒店的生活垃圾、排污、能耗等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就拿高能耗来说,调查显示,我国酒店平均能源(电、煤、油、气、水等)费用已占总收入的20%左右,大大超过目前酒店建造能源消耗费用按营业收入6%~8%预测的标准,是国际星级酒店平均能耗营业收入5.5%~6.6%的两倍。二是环境投资会增加酒店负担,影响酒店经济效益。创建绿色饭店前期需要较大的投资,高额的投入又使得酒店绿色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偏高。这对于酒店经营者和消费者都难以承担。酒店绿色之路似乎是赔钱的买卖,但事实并非如此。实施绿色治理是创建绿色酒店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和替代原则,可以使酒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最优化。

2.建立“绿色服务”体系

提供“绿色服务”是酒店绿色文化建造的核心。酒店“绿色治理”的载体是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假如酒店没有“绿色产品”,也就无从谈起“绿色文化”。

首先,开辟绿色客房;客房是酒店的主体,也是酒店向客人提供的最主要产品。“绿色客房”就是说客房建筑物及房内物品应尽量包含“绿色”因素。如:房屋建筑必须使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使用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生态装饰材料”;选择那些同意将其产品废弃物减少到最小程度的供给商;注重回收旧报纸、易拉罐、玻璃瓶等,将有机物垃圾专门对方在一起;合理安装各种设施设备,减少能源浪费,比如用节能灯代替一般照明,以淋浴代替浴缸。此外,充分考虑国际游客的需求,酒店应设置无烟楼层和无烟客房,客房应使用绿色用品,床单毛巾使用纯天然的棉织品或亚麻织品等自然纤维制品,减少使用含氯氟的产品;鼓励住宿超过一天的客人,继承使用原有的毛巾,或不更换床单,以减少清洗所需的水和洗涤剂用量;在满足客人要求和保持客房清洁卫生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客房整理次数;改变客房卫生用品的供给方式,将客房内惯用的肥皂和沐浴液小罐子,改为可以添加的固定容器,可避免丢弃用剩的肥皂;尽可能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商品和可再生利用的产品,比如将客房用品及其包装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牙膏、牙刷、梳子、拖鞋等一次性用品均采用简化纸制包装;客房设置绿色文具、绿色小冰箱;房内有完善的消防设施和防护、逃生措施,设立必要的安全设施控制办法,确保住房及其他客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其次,创办绿色餐厅;绿色食品是绿色酒店向客人提供的非常重要的有形产品。其中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向客人提供舒适的绿色就餐环境,餐厅应该设有非吸烟区,内部空间通风性能良好,无任何不良气味;同时,餐厅所提供的食品必须完全取自无公害、无污染的原材料,并且能够确保安全、新鲜、优质,客人可以放心食用。酒店内绿色餐厅的食品生产和原材料供给各个环节都严格遵守国家所制定的环保法令,做到清洁生产,最高效利用现有资源,把对环境和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在使用绿色蔬果、肉类及其他绿色食品方面,不妨借鉴国外一些知名快餐企业的做法,设立专门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在制作点心时使用的色素都取自天然食品,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添加剂;不用珍稀、野生动植物及益鸟、益兽充当菜肴原材料。伴随着有机食品在餐厅产品中所占比例的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此消费时尚很有认同感,酒店企业可以与农产品生产组织进行定单式采购,让更多的天然有机食品走上食客的餐桌。

再次,提供“绿色服务”;旅游酒店的产品存在着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除了有形的物质产品,还有无形的服务产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服务带给顾客的心理感触往往具有更强的影响力。酒店可以通过内部广告和客房宣传手册、服务指南、大堂、餐厅绿色告示牌等,传递酒店的绿色信息,并根据不同客人的需求偏好进行绿色消费的教导和引导。绿色服务品质的集中体现都是在一些细微之处:酒店要有适度的新风量以保证空气的洁净;饮用水达标;将要害区域的环境温度26摄氏度作为中央空调开停机的控制基准;后半夜关闭不必要的电灯;凌晨0:00以后使用一部主楼客梯;将客房电水壶更换为电容量小的电水壶:公共区域水龙头换为快开龙头;电视机设置最大限容量;设制分解式垃圾箱;营建屋顶花园,形成三维绿化空间;圣诞、春节等国内外传统节日采用电子贺卡形式慰问祝贺等等。在餐饮服务中,要预备绿色菜单,服务员在推荐、介绍菜肴时不应单纯考虑销售额,要主动向客人推荐绿色含量多的菜肴和饮料,为客人介绍经济实惠、营养均衡、不浪费资源的菜式组合;有客人菜食点过量时,应该适当提醒,提倡“消费不浪费”;鼓励客人将所剩菜肴“打包”,提供代客保管剩余酒水的服务,供客人下次来店消费饮用。酒店企业提供绿色服务,有助于培养消费者形成良好的绿色消费习惯,减少浪费现象的发生,缓解环境的压力,有利于环保生态的和谐统一。3.推行绿色设计

胜利的酒店离不开胜利的“设计”。它既包括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还包括文化设计和服务设计。绿色治理停留在显性层面的酒店只能说是“浅绿色”酒店企业,要真正做到名副其实的“深绿色”,需要从总体设计阶段就有充分考虑。比如酒店整体建筑节能和新能源的利用,21世纪的酒店在设计中将大量使用光电幕墙,这是一种能够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能源生产型幕墙。再如:酒店中水系统的设置,这是介于上水(自来水)和下水(污水)之间的管道系统,主要是把卫生间洗脸台和浴缸的水经过简朴处理后,用于坐便器水箱,或者用于浇灌、冲洗。中水系统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据国外生态学家预测,50年后地球上的水将与石油一样的紧缺。而酒店作为用水大户,节约用水已经是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从这一层面分析,按照绿色治理的理念设计的酒店在将来一定是前景非常看好的,尽管在前期需要增加一些设备上的投入,但是从长远来判定,这也是保证酒店“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能够顺应未来酒店业发展趋势的酒店必定有着强盛的市场竞争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4.引导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将成为21世纪的消费主流,加入绿色消费者队伍是一种高尚的行为,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比如:酒店向住店消费者推出“能源节约卡”,告诉客人:“本酒店是世界环保计划的支持者。为响应‘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之倡导,我们希望尽可能减少床上卧具的洗涤次数,以节约水电消耗和减少排污量。假如您认为您床上卧具无需更换,请于早上将此卡置于枕头上。对此,我们酒店全体员工将十分感激您的举动。”通过这种倡导行动,酒店正确无误地传递给客人一个信息:我们无意限制客人的行为,只是希望与客人共同致力于环境改善,并一同获得整洁美好的“绿色”感触;绿色治理不是独自努力就能胜利的,它也依赖于与消费者的互动作用。倡导绿色消费,酒店就应该把客人作为环保的合作伙伴,通过绿色广告、开展绿色促销等,强化产品的绿色特征,并制定合理的绿色价格,开辟绿色产品市场,让客人认识酒店的绿色产品和服务,了解它,并购买它。

另外,酒店使用的东西涉及范围非常广,有向酒店长期供给物品的供给商、银行、社区、政府等有关部门。通过采购,酒店可促使商业伙伴加强环保意识,要求他们提供环保产品和绿色服务;酒店同时又是社区的成员之一,应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如为社区环境工程提供基金、参与社区的环境建造等。当酒店业能调解好酒店、社会、顾客的三方利益时,酒店的绿色治理才能真正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

酒店企业的“绿色文化”的建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经济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旅游业界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面对发展旅游经济和进行有效环保之间的矛盾,建造以“安全、健康、环保”为核心的绿色饭店文化被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因此,每一位酒店从业人员都应该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实践绿色饭店文化理念,为我们和谐社会的建造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肖星严汀平:《旅游资源与开发》.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年4月版

[2]刘伟:《前台与客房治理》.高等教导出版社,2009年7月版

[3]肖晓:“构筑绿色饭店文化的铜墙铁壁”.《饭店现代化》,2009年10月版P20-P24

[4]杨奇丽:“绿色饭店:21世纪饭店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沈阳大学学报》,2009年3月版P29-P32

旅店管理范文第2篇

(一)专业人才短缺现象严重

我国酒店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至九十年代以后发展更加迅速,但这些酒店有很大一部分源于诸如招待所等较为抵挡的居住设施,还有一部分是因为避免房地产的闲置而改做酒店营业。初始条件的限制,必然使我国酒店业在经营起点与思路方面和有上百年历史的国外酒店管理集团相比有较大差距。虽然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酒店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比仍有较大差距,酒店业职业经理人才、职业化员工整体缺乏的现状,仍未有效改变。中国内资酒店管理人素质偏低、人才结构不合理、管理人才专业结构单一,缺少专业化人才的局面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造成酒店管理企业人才缺乏的原因归结起来大概有三个方面:(1)酒店管理教育的落后,教学条件及师资水平有限,理论与时间相脱节;(2)一般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只从其他企业挖取人才,导致全行业职员整体素质不高,人才流失严重;(3)目前社会公众对酒店管理工作了解不够,除了酒店管理本专业的人才之外,很多大中专院校毕业不愿意到酒店去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酒店管理技术的提高。

(二)缺乏成熟的管理模式,经营较为分散

在国内,虽然一些酒店企业也拥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但是往往没有形成系统成熟的管理模式。很多企业在借鉴其他企业经验或者从酒店管理公司获得管理技术时没有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此外,我国酒店大多都是小规模经营,而且地区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不能适应世界酒店发展的趋势,与全球较为成功的酒店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三)忽视企业文化建设

酒店企业文化,就是酒店根据自己的特点,为达到一个共同认可的目标,为酒店的生存和发展而树立的一种价值取向。它是以酒店价值观为核心的诸多内容组成的有机统一体,包括精神、观念、作风、习惯、行为准则等。我国酒店业对企业文化重视不够,没有形成主体的企业价值观。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职业的热爱程度讲,存在较大的差距。酒店业无论是经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多数都缺乏“职内满足感”,没有发自内心地把酒店工作当作一种事业来热爱,归根结底是缺少企业文化的熏陶,没有形成主体的价值观。

二、科学有效的酒店管理及优良的酒店服务,是现代酒店稳定客源、保持良好声誉的重要途径。我国的酒店行业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萌动阶段,90年代的成长阶段,直到近几年的加速扩张阶段,发展速度惊人。平均来看,最近20多年来,我国酒店的数量以每五年超过50%的速度增长。酒店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过去酒店业的发展主要集中于高档酒店。可近几年的市场需求情况显示,为了适应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经济型酒店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进入WTO后,随着我国各个领域的逐渐开放,旅游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使酒店在旅游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是当前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酒店管理应成为我们重视的一个重要领域。

三、相关对策

(一)注意柔性管理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

柔性管理是一种基于尊重人格独立和个人尊严的前提下,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其最大特点在于主要不是依靠权利影响力,而是依赖于员工自身的心理调整和自觉认识,从每个员工内心深处激发出来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将组织目标转变为自发行动。使员工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最终通过个人的自觉努力实现组织目标。这种管理方法的采用能够适应酒店是直接对客服务的企业,为客人提供离家在外的食宿,酒店员工所面对的是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变化的工作特征的,最终通过柔性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二)注意按照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企业化运作

这是从微观上推动酒店业进入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是酒店业能真正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前提。国外酒店的产权明晰,法人治理结构合理,组织结构健全,管理严密,效率较高。而中国酒店业是脱胎于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产权模糊,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的现象比较严重,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成本过高。这些运行机制上的弊端带来了管理上的疏漏和效率低下,直接导致了中国酒店业整体竞争力和效益低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做法,使酒店企业产权清晰,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将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

(三)建立起适合信息高速流通的现代酒店管理体制

现在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在各个领域起着重要作用,掌握信息就是掌握财富,酒店各方面要想跟上时展,不断更新,吸引更多客源,必须掌握大量市场信息,适合信息高速流动的管理体制是其保证。为此,一定要选择较为先进的酒店硬件设施,既提高了酒店的工作效率,又方便了客户的信息获取。此外,还需给管理人员配备先进的对外联系设备,保证其更好更快的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给客户形成酒店能够快速高效高质地提供服务的良好印象。

(四)注意职业化人才的培养

从长期来看,员工高流失率降低了酒店人力资源优势,分散了核心资源,破坏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不利于酒店的长远发展。同时,员工高流失率会不断增大酒店的人力资源成本(比如:重复招聘、频繁培训新员工),加大酒店的生存压力。关键的问题是由于不能组建稳定的员工队伍,必然导致员工专业结构的失调和企业技术骨干总量少的现象,制约了企业二次创业的有效开展。所以,酒店职业化人才的培养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此,可从特色性企业文化的塑造、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加强相互间的信息沟通等诸多方面构造一个良好的人才管理体系。

四、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到来,要求酒店行业顺应历史的潮流,重新审视酒店业的管理战略和规划,在不断的探索和学习中创造出更加丰富的酒店管理经验,更好地满足酒店消费者的需求,进而赢得顾客的忠诚,不断扩大市场客源,最终才能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旅店管理范文第3篇

1.1调查方法与问卷设计

本次研究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作为信息采集的主要方式。酒店实习满意度主要是基于学生的主观评价,为避免学生主观评价的随意性和从众性,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分析指标,同时方便学生的判断和选择。为此,问卷设计为三个部分,其一为实习生基本情况,包括实习生的性别、性格、年龄等指标;其二是对实习经历的评判,包括实习岗位安排、每天工作时间、实习中业余互动、实习过程中不满情绪的来源、酒店服务操作规程的掌握和实习对就业的作用评判等;其三采用5分制里克特量表的方法,来评价实体满意度(其中,5表示“非常满意”、4表示“基本满意”、3表示“不确定”、2表示“不满意”、1表示“非常不满意”)。

1.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问卷调查于2014年3月5日-4月5日集中开展,由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团委,选取了向刚从酒店实习半年后回校的旅游管理本科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采取了一人一座,匿名填写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00分,回收79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79%。2.3人口统计因素分析本次被调查实习生的具体情况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一是在酒店实习的大学生中,女生远多于男生,某种程度上也更适应酒店的要求;二是实习学生为大三阶段,年龄在19到21岁之间,是最富有活力同时也是自身价值判断能力初步形成的年龄;三是在自我性格认知上,50.6%的学生认为自己性格难以用外向或内向来判断,但有21.5%的学生认为自己性格内向,这对于酒店实习来说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

2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学生酒店实习满意度分析

学生对实习过程的评价,多是由于实习中的客观条件和自己的感受而形成。为此,对实习满意度的评价从客观的实习岗位安排及调整、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关照和培养等入手,进而得出学生实习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以及对实习价值的总体判断,形成相对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

2.1学生的实习岗位安排及调整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酒店对学生的实习岗位安排主要集中在餐饮和前厅,分别达到了43%和35%。两个部门也是酒店对外接待的窗口部门。尤其是餐饮部门,多是工作时间长、消耗体力大的岗位。这类岗位实习生往往承担着相对于正式工的替代作用。实习本身也是学习的过程,是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因此,通过实习能够多大程度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这是实习生尤为看中的方面,实习中的轮岗是大多数学生的诉求。图2可以看出,71%的实习生始终在一个岗位,而实习中能够转岗的仅为25%。这一现象是酒店基于自身业务和利益的考虑,因为调研对象的实习时间为6个月,对于酒店来说这一实习时段不大愿意让学生换岗,因为酒店实习区别于其他行业,实习过程也是工作过程。

2.2作息时间安排及业余活动

作息时间是学生实习中意见最大的因素之一,超出规定的8小时工作时间在实习单位中尤为普遍,仅有38%符合规定要求,而46%的受访者超过8小时的工作时间,另有9%为没有固定时间,详见图3。饭店服务的特殊性使得员工作息时间多变且不确定。而与工作时间相对应的是员工业余活动,业余活动质量往往能够弥补员工对工作时间较长的不满。图4显示,31%的实习单位采取外出郊游的方式安排实习生的业余时间,事实证明,这一方式尤其受到学生的欢迎。16%的实习单位采取专业技能比赛的方式,反映饭店对员工技能的要求。而体育类活动项目如羽毛球等的安排很少,这一现象值得重视。

2.3实习不满情绪的来源

实习是大学生初步接触社会的过程,实习中不满情绪的出现有许多原因。实习生认为工作中部门领导的工作水平是让他们产生不满的因素,达到了36%。其次是由于客人的原因,占24%。11%的不满原因是与同事的关系以及8%的因素是自己难以胜任岗位要求。从图5可以看出,实习单位提升管理者职业能力和实习生尽快提升自身实践能力是消解不满情绪的主要办法。

2.4对实习成效的评价

实习过程到底让学生学到了什么,是检验实习成效的重要标准。通过图6和图7可知,57%的实习生认为通过实习对酒店服务操作规程是一般了解,较好掌握的仅为37%。另从“实习对就业和未来发展的作用”看,72%的受访者认为通过实习锻炼了社会适应能力,对未来发展很有作用,另有19%认为实习和自己预期的不一样,存在着很大的偏差。无论是对酒店职业能力的培养,还是实习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5实习满意度的综合评价

根据里克特量表进行的指标统计,可以发现:在实习的客观条件评价方面(见表2),均值最高的指标为“与他人相处”4.01,说明了同学们有着较强的人际关系能力。其次是对实习岗位的满意度,达到了3.22,说明了总体上实习岗位是较为满意的。而住宿条件和实习报酬的均值则都很低,分别为2.97和2.87,实习单位需要在这两方面有所改善。体上评价较低,但“辛苦工作得到上级认可”的评价均值为3.32,“企业培训情况”次之3.20,反映出学生对企业培训基本认可。“企业文化感知”的评价均值为3.13,这方面的认知和评价尚处于中等水平。“管理模式感知”的均值为2.82,实习生接触管理层面的几率较低,因而也难以对这方面有深刻认识。

3基于学生满意度的酒店实习管理

学生对酒店的满意度,为提升实习工作的成效提供了很好的参照。针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评价,院校对酒店实习管理应加强以下三方面工作。

3.1做好大学生的实习引导教育

院校应对学生的实习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实习本身也是学习的过程,学生面临着与学校截然不同的情景和环境。酒店业与其他行业不同,每逢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往往也是酒店最为忙碌的时段,每天8小时的工作制,也很难在酒店中得到贯彻。作为主要面向一线岗位的酒店实习安排,这既让学生得到丰富的实践锻炼机会,但同时也是消耗学生体力的过程,这对于年轻大学生来说,是体力上的考验。因此,院校的实习引导教育应重点在挫折教育、逆境承受等方面给学生进行心理铺垫和辅导。

3.2与实习单位保持紧密沟通

对于很多酒店企业来说,吸收实习生很大程度上是缓解用工成本压力。在实习过程中,多数实习单位不愿意让学生轮岗,主要是基于学生实习时间短而培训,培养员工需要较长周期的考虑。因此,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校应与实习单位保持紧密沟通,一方面是了解学生的实习状态,另一方面是尽可能让学生有轮岗的机会,可能的情况下,应争取学生在管理助理的岗位锻炼,练就除了技能之外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3.3开展酒店实习的成效评估

旅店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有效;纪律管理

1 纪律管理的概念

纪律是指要求人们在集体生活、工作、学习中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自己职责的一种行为规则。纪律管理是指管理者按照事先确定的行为规则,组织和监督在纪律约束范围内的人员规范行动,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纪律管理可根据发展水平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纪律管理的初级阶段,可称之为人治。是指人们由于不规范的行为而受到的否定的处理。惩罚的功能并不是为了改变过去的行动,而是为了防止不规范的行为再次发生。并且,惩罚的标准很不清晰,往往依据管理者的意志、认知和心态为中心,缺少惩罚的依据,难以服众。这个阶段往往会使员工把人际关系看的很重,干得好不如说得好,业务好不如关系好。极大地打击了大多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使纪律管理工作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第二阶段,纪律管理的中级阶段,可称之为法治。是指酒店依据自我管理目标和客观条件,制定完整的操作性很强的行为规范,是酒店顺利完成日常经营的必要保证,是对员工有序工作行为的约束条件,是进行有序行为的必要条件。不遵守纪律,就会对下一个工作环节带来重大影响,致使管理目标难以实现,给酒店带来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出现这样的情况,员工很清楚会得到怎样的惩罚。这个阶段,员工们可能处于被动执行的状态,但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条件下,管理目标还是能够很顺利实现的。

第三阶段,纪律管理的高级阶段,可称之为自治,也就是自我控制。使纪律规定的行为规范,深入到每位员工的内心深处,逐渐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从而完成从法治到自治的飞跃。最后由行为习惯升华到思维习惯,形成酒店独有的企业文化。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需要以统观全局的战略眼光建立从高层到低层的管理思想体系。做到“高层造势,中层做实,基层做事”的清晰布局。“高层造势”是酒店的经营理念可以给员工带来自豪感和奋斗的激情,使酒店的奋斗目标与员工的奋斗目标取得高度一致。“中层做实”是指酒店的中层管理者,不折不扣地坚定酒店的经营理念,并按照酒店的发展计划和相关的法规制度,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作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基层做事”是指酒店的基层员工,积极主动地按照酒店的行为规范,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2 有效纪律管理的方式

纪律管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消极的纪律管理,惩罚是唯一的管理手段,员工缺少对酒店管理制度的深入理解,对纪律管理的目标缺少领悟,使纪律管理难以向更高阶段发展;另一种是积极的纪律管理,用反馈情况、提供纠正性培训的方式来严肃纪律,使员工逐步深入地理解有效的纪律管理,给自己和企业带来的积极意义。

(1)积极的纪律管理方式:积极的纪律管理是通过激活内部的动力来促进情感上的满足,如酒店给员工带来自豪感和奋斗的激情,而不是情感上的抵触。它能给员工提供更大的自由,同时在最少地动用正式权威的情况下带来协作和和谐。

积极纪律管理方式其实是训导过程的延伸。它把违规看成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惩罚过失。它不像惩罚那样伤害员工的自尊,相反,它能激励员工努力和主动参与解决问题。

积极的纪律管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纠正性培训、口头提醒。管理者友好地指出员工违反纪律的地方,与员工进行正式的谈话,告诉他违规的严重性以及制定制度的原因和遵守规定的必要性。要充分、有耐心地听取对方的解释,并表示相信他能避免再次犯错。这也是让员工打开心扉,表述自我思想的有利时机,也是管理者与员工进行情感沟通的最佳时机。有了有效的情感沟通,会为未来的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书面提醒。如若员工再次违纪,要严肃地指出员工再次违规的地方,要求他做出以后遵守规定的书面保证,并签字。这种做法是有效地告知违纪员工,他的行为已经伤害了企业的利益,也伤害了管理者的感情,需要违纪员工做更加深入的思考,同时也要承受思想上的压力。压力需要释放,未来需要方向。管理者不能给违纪员工造成被放弃的感觉,应适时的给予思想和情感上的帮助,使违纪员工有改进的信心。

第三阶段,是停薪休假,做留、走的选择。如果员工又一次发生了违规现象,管理者可以严肃地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给予相应的惩罚,并提醒违纪员工,如果再继续忽视酒店的管理制度,可能被解雇。同时需要违纪员工表明态度,是否对酒店失去信心,是否打算离开酒店。如果违纪员工对违纪行为认知良好,并有决心改正。管理者应提出具体改正要求,并限时观察,同时给予评价。

第四阶段,是解雇。如果员工出现严重违纪行为,性质恶劣的,应给予解雇,并限时离岗。

(2)消极的纪律管理方式:消极的纪律管理最大特点是简单惩罚、一成不变、缺少人情味。毋庸置疑,这确实能有效地防止违规,但它是一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它会逐渐地瓦解企业的凝聚力,致使企业员工离心离德。

积极地纪律管理是科学的管理方式,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减少人员不合理流动,提高企业凝聚力都会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3 有效纪律管理的原则

3.1 酒店的管理制度要明确清晰,体现准确严密的原则:员工必须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正确的做法会给酒店和自己带来怎样的益处;违纪行为会给自己和酒店带来怎样的伤害和损失。

3.2 纪律的处罚必须要立刻进行,体现时效性的原则:管理者在发现了违规行为时,应该尽可能地立即遵循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

(1)体现管理者对待相关制度的心态,这种心态直接影响着员工对待相关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

(2)体现管理者的执行力度,有利于树立管理者在员工心目中的地位。

(3)体现管理者的对相关制度的重视程度,有利于克服纪律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雷声大雨点小的弱点。

3.3 纪律的处罚要一以贯之,体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这项原则指对于同样的情况应该进行同样的处罚。如果两个人在同样的情况下犯下了同样的错误,那么他们应该受到同样的惩罚。

3.4 纪律的处罚要就事论事,体现对事不对人的原则:管理者在实施处罚时,是对事而不是对人,要尽可能地做到客观。此外,处罚完后,与他们尽量保持正常的关系,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参考文献

旅店管理范文第5篇

实际上,低碳旅游是以降低碳排放量为目标的旅游方式,最早是于2009年在《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报告中提出。数据调查发现,旅游行业占全世界总碳排放量的5%,因此有必要针对旅游行业运营低碳经济模式发展。酒店作为低碳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采取环保的经营理念对酒店管理模式进行改造。基于此,对低碳旅游理念下酒店管理模式进行研究。

二、目前酒店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一)酒店企业文化和低碳旅游的相关理念存在矛盾

众所周知,企业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这是其灵魂所在,更能体现企业的核心价值,能够起到指导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作用。实际上,酒店的企业文化也非常重要,必须要结合酒店自身特点与实际情况,对真正适合酒店发展的价值理念进行总结,发展属于酒店自身的企业文化。就目前而言,酒店企业文化与低碳旅游理念存在明显矛盾。具体来说,一方面,酒店的领导层对企业文化建设不够重视,也丝毫没有低碳环保的意识。另一方面,酒店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考虑酒店自身的利益,而忽略了员工感受与客户满意度,使得企业缺乏一定的归属感,也丧失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环保责任,总体上与低碳旅游的理念有很大的出入。

(二)服务设施、服务水平有待完善和提高

酒店属于服务行业,是为旅行者提供休息与服务的场。因此,酒店的配套服务设施非常关键。然而,一些旅游景点的酒店在服务设施、服务水平方面还有待完善,或者有完善的服务设施,服务水平也非常高,但与低碳环保的旅游理念不符。

(三)国际化意识有待加强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旅游经济快速发展,非常多的名胜古迹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然而,国内许多旅游景区的酒店管理人员国际化的意识有待提高,甚至连最基本的应对措施都没有,最显著的就是在语言沟通方面,依然存在服务人员语言障碍交流困难的情况,这是酒店管理人员的失责,必须要与国际化接轨。

(四)管理模式不够成熟,经营不集中

在旅游景区酒店进行经营和管理过程中,一些酒店的发展不切实际,没有按照自身发展特点,盲目模仿五星级酒店的成功经验,忽略了自身还未形成一套相对完善而又成熟的管理模式。除此之外,景区酒店不可避免受到淡旺季的影响,因此会存在旺季客房爆满,淡季却无人问津的情况。大部分景区酒店都会选择旺季提高房价的经营手段,这种单纯为谋取暴利而弥补淡季损失的经营模式,势必会导致高房价低服务的情况。而且因为我国酒店存在部分不集中的现象,相对比较分散,且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发展相对来说不平衡,因此和国际酒店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五)欠缺专业化酒店管理人才

在低碳旅游背景下,随着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旅游景区酒店管理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升,酒店是服务行业,酒店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一样,都需要具备更加专业的技能。

三、低碳旅游下改善酒店管理模式的建议

(一)构建企业文化

上文中提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会对企业的形象、凝聚力及日常管理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必须要构建属于酒店自身的企业文化,同时确保文化内涵积极向上,可以为酒店的长远发展提供一定的精神内核。除此之外,要把酒店的可持续发展与低碳旅游的理念相互结合,在反映绿色环保的经营理念的同时,也促进酒店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提升服务水平

服务才是酒店的真正商品,服务水平是体现酒店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方面,甚至会对客户能否在此进行二次消费或口碑宣传的关键。因此,酒店工作过程中,要抓住以人为本、顾客至上的原则,要获得顾客的满意,让顾客在疲惫的旅行中可以感受到家的温馨。

(三)提高专业人才的素质

针对酒店管理而言,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所以酒店可以一方面加强员工的培训学习工作,确保提供的福利待遇、薪酬体系科学合理,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引进一批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酒店从业人员。同时要注意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及公平公正的薪资制度,避免专业人才跳槽。

四、结语

相关期刊更多

财经政法资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