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银行利率

银行利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银行利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银行利率

银行利率范文第1篇

综合各种利率理论和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影响我国利率的主要因素有通货膨胀率、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速度、国外重要经济体基准利率等重要的宏观指标。我们认为,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将放缓,CPI将呈现回落态势,而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欧美主要经济体复苏步伐放缓,将维持低利率状态。

利率调整预

根据2006年1月至2011年9月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CPI指数、M2和GDP同比增速数据,得出的简单相关系数如表1所示(R为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从以上相关系数来看,一年期定存利率与同期CPI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845,M2与利率呈-0.526的负相关关系,这也与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与货币发行量呈负相关相关系符合,一年期定存利率与同期GDP相关系数较小,仅为0.208。故初步将CPI、M2、GDP三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分别设定为0.53、0.33和0.14。

我们设定:

R=0.53CPI-0.33M2+0.14GDP

其中:R为一年期定存增减率,CPI、M2、GDP分别为三者的逐年环比增减率。

据此计算,2011年全年CPI、M2同比、GDP同比增速分别为5.5%、16%和9.6%,依照前文预计,2012年此三项宏观经济指标将分别为4%、15%和9%,则相应的环比增减率分别为-27%、-6.25%和-6.25%,代入上述公式得到R为-13.12%,依照目前一年期定存利率为3.5%来计算,则2012年利率将降至3.04%左右,预计将具备5个百分点左右的下调空间。

综上所述,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金融形势,保证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央行2012年还会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措施,加大政策宏观调控力度。预计2012年内将会出现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 调整的幅度将主要取决于国内CPI的变化水平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复苏趋势。但预计降低的幅度有限, 调整的频率也会减少,2012年将以25个基点为幅度调整1~ 2 次。

利率风险管理对策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利率风险治理是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增加银行经营收益,稳定银行市场价值的主要工具。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利率风险分为重新定价风险、基差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选择权风险四类。

2012年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复杂的利率风险形势:一方面是利率下调预期的增强将使选择权风险增大,资产敏感性正缺口银行面临净利息收入损失风险;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同业竞争的白热化将促使存贷利差缩小,到时产生的基差风险也将相应增加。为此,商业银行应积极进行自身的内部体制改革,强化治理手段,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和控制。

加强利率风险内控机制的建设。

随着利率的频繁变动,利率风险加大,对商业银行健全内部利率管理机制,有效防范和规避市场利率风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商业银行应强化利率内部监管机制: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利率管理组织。在商业银行内部设立专门的利率管理部门,负责研究利率风险的评估、衡量和制定风险规避措施;制定利率管理办法和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二是合理划分利率风险管理的职责。明确利率风险管理的具体部门和人员,并保证在利率管理程序的重要环节上分工明确,并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三是科学制定利率风险管理操作流程。利率主观和利率执行部门要定期对利率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并向部门负责人提交分析报告及建议。部门负责人审查同意后,向利率政策管理委员会提交议案后执行。

引入利率缺口管理。

在对于资产与负债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中,缺口管理法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利率风险管理的主流方法主要是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通过资产与负债的利率、数量和组合变化来反映利息收支的变化,从而分析它们对银行利息差和收益率的影响。运用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可以量化计算由于利率变动给银行的生息资产和生息负债带来的影响程度,在判断利率未来的变动走势的情况下,引导银行主动进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的存贷期限严重失衡,成熟期不相匹配风险是我们遇到的最主要利率风险。通过运用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可以量化计算由于利率变动给银行的生息资产和生息负债带来的影响程度,在判断利率未来的变动走势的情况下,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使缺口值始终适应利率变化方向,降低差额风险,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调整业务结构,进行金融产品创新。

银行利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审计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虽然商业银行对存贷款利率决定的自主性不断增强,但在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市场利率的形成机制也在不断生成。因此,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利率的最终决定还得由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来决定。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波动幅度会不断加大,利率波动频率也会不断加快,由于利率波动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带来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利率风险可能会使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减少、造成资本亏损、降低预期收益。而我国商业银行对于利率风险一般采取缺口管理、平均期限管理、动态模拟分析等传统管理手段,近年也开始利用内部审计手段对利率风险进行深入管理,如设置专门利率风险内部审计人员、提高审计频率、尝试设置相关标准、制定审计流程、改善审计质量等等。利率风险内部审计在操作上有其自身的规律,但国内银行在利率风险内部审计的一些具体问题和方法观念上仍存在着认识不清的现状,下面就是笔者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看法。

一、关于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

1.利率风险审计一般采取非现场审计

就一般的内部审计工作而言,现场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进行实地审计检查,这是传统的内部审计方式,其目的是为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直接的审计证据。当前,商业银行的总账可以集中到总行或一级分行,会计报表等数据的输出也由上级行直接打印,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质询被审计单位,审计的时效性得以极大地提高。这使得利用总账传输系统及统计报表数据进行实质性的非现场审计成为可能,非现场审计借助计算机和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持,通过对审计对象相关业务数据和资料的连续调集、整理和分析查找经营管理存在的疑点和问题,评价经营管理现状和风险程度。为现场审计提供线索和资料,为制订审计计划、安排审计资源提供支持。就整个审计体系而言,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都是审计监督方式,二者各有优势,也各有局限,弥补各自局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二者互为补充,统一于科学有效的审计监督之中。非现场审计帮助制定科学的审计计划、提供审计线索;现场审计保证审计计划的有效执行。非现场审计广泛的覆盖面与现场审计有针对性的审计点结合形成审计监督网,两者共同促进审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实现。

但是利率风险内部审计是一项较为专业化的、比较独特的审计活动。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其大多数大额存贷款都集中在一级分行甚至总行,而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业务、同业拆借等等市场业务一般都是由总行操作,故此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一般都是在一级分行以及总行来开展,利率风险内部审计工作也是在商业银行的这些层次来进行。在相关工作中对利率风险的认识和评价,主要是对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的资产、负债结构的利率缺口、期限缺口进行研究、分析,所需要的数据、信息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各级机构的资产、负债报表,而这些报表往往不需要到实地进行查阅,因为这些资料都会被上交到一级分行及总行。因此,在经营管理比较成熟、高效的西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及其内部审计基本上都是非现场审计。

(2)利率风险审计是否需要现场审计

这个问题需要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经营管理的现状,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利率风险内部审计主要也是进行非现场审计,但在一些方面,现场审计仍然不可或缺甚至尤为重要。

比如,商业银行在贷款利率的制定上,可以一定幅度下浮,无限上浮,这是鼓励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上要更多的考虑贷款风险以及资金供求状况等因素,但其实际制定的贷款利率能否体现上述因素,会不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利息收入的减少,这在报表资料上都是无法显示的,必须现场获取、查阅相关凭证才能够进行实际的风险评价。

再比如存款利率,当前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没有下限,不能上浮,虽然央行在国内的一些信用社正在开展利率上浮的试点,但全面的允许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适度上浮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个别的商业银行或分支机构,为了更多的吸收存款,不惜采取各种高息揽存的违法手段,不仅扰乱了金融秩序,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利率风险。而这种特殊情况下的利率风险,同样在其报表上是不会显示出来的,也需要对一些原始凭证进行严密审计。

二、关于计算机审计

1.利率风险内部审计主要依靠计算机审计。

利率风险内部审计开展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计算机审计的应用程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对利率风险的认识、评价需要大量使用计算机审计手段。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包括中小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基本都实现了电子化、网络化,基层银行的业务数据都会通过银行内部的计算机网络传输到上级机构,直至传输到总行。利率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活动所需的数据信息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的计算机系统获得。利率风险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主要来自资产、负债项目,这些都是下级行向上级行报送的基本业务数据,完全可以很方便的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获取。

而且,在对利率风险及其风险管理的进行内部审计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相关的计算机分析系统来辅助审计。由于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利率越来越复杂多变,其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如何、相关风险管理是否有效,都可以借助计算机来进行动态模拟分析、测试。目前我国一些商业银行正在进行与内部审计有关的计算机系统建设。如2004年建行总行审计部下属的非现场审计处和IT审计处,已经共同开发出审计信息管理系统,这在国内银行业中抢了先。一旦相关信息今后便捷、完备的录入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后,审计部门就能对各项业务及其风险进行随时监控。新晨

(2)利率风险内部审计是否需要对原始资料进行审计

无论将来利率风险内部审计手段如何发展变化,但就目前来看,利率风险内部审计在某些方面还是要对一些原始资料、凭证进行审计。这一点的原因和前面论及的"利率风险审计是否需要现场审计"的原因是一样的。实际上,对于利率风险审计来说,非现场审计与计算机审计大体上是一致的,但也不尽然,如即便没有计算机及其网络,依靠商业银行汇总到的各级机构的资产负债资料,仍然可以"非现场性"的完成绝大部分利率风险审计工作。同时,现场审计和实物审计也不尽相同,但二者对于利率风险内部审计不可或缺的原因是一样的。

参考文献:

[1](美)保罗•J•索贝尔,《审计人员风险管理指南》,中信出版社,2004年.

[2]张建友,《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3]赵志宏,《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

银行利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利率风险

随着我国逐步放开利率,实行利率市场化,利率风险将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的一种主要风险。因此,对利率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加强利率风险防范就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利率市场化赋予了商业银行资金定价的自,这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利率的频繁波动更加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这种利率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不一致可能导致收益变动风险

商业银行的净利差收入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数额、期限和结构,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较大,其形成原因在于:

一是在总量结构上,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之间没有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二是在期限结构上,普遍存在着以短期负债支持长期资产的情况。长短期利率水平的差异可给银行带来期望利差的收入,但当长短期利差缩小甚至出现倒挂时,银行原有的资产负债期望利差收入就会大幅度降低甚至变为负数;三是利率结构上,同期限的存贷款之间没有保持合理利差,利率市场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存款成本的上升和优质信贷资产利率的下降,如此造成存贷利差的下降。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不匹配,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利率频繁波动极易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而当其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不一致,或者资产与负债的利差波动不同步时,银行收益变动的风险更大。

银行间的利率竞争加大了贷款风险

利率市场化在扩大了银行自主经营的同时,也使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更趋激烈,这种竞争可由各金融机构或金融工具间利率水平差距缩小来体现。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在相互竞争的推动和影响下,利率成为银行竞争优质客户、争夺优良项目和扩大资金来源的重要工具,可以预见,存款利率将呈现走高的趋势。为追求短期收益,在存款利率大幅度上升即银行成本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商业银行势必相应地提高贷款利率,其结果必然是刺激风险贷款需求增加,偿还能力较强的低风险企业可能因利率过高而退出信贷市场,而那些偿还能力较弱、具有高风险的企业则充斥着信贷市场。特别是利率超高时,一般生产性投资项目不可能产生足够多利润来支付高利息,信贷资金便设法流入投资性极强的房地产、证券投资等高风险行业。如果缺少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将使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下降,资产风险上升,平均利润率降低,也加剧了银行借款者的道德风险。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贷款风险与贷款利率高低之间并不存在单调的正比关系,事实上的高风险贷款不一定能得到高收益的补偿,因此,商业银行的资产平均质量可能下降,信贷风险增大。

利率调整的时间、幅度不同可能产生基差风险

基差风险是指由于存贷款利率波动不一致或长短期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所产生的风险。基差风险大体上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类是在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存贷利差缩小导致银行净收益减少的风险;另一类是在短期存贷款利差波动与长期存贷款利差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由于这种不一致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相协调而导致净利息收入减少的风险。回顾近几年我国存贷款的调整,每次调整中存贷款利率的变动都是不同步的。如从1996年起,人民币一年期存贷款利差最大为3.6%、最小为1.8%,存贷利差处于不断变化中。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激烈的市场竞争将导致利率波动加剧,当商业银行根据基准利率的变化调整存贷款利率水平时,利率基差风险将会更大,这必然影响银行正常的利息收入。

利率的潜在选择权加大风险控制难度

利率的潜在选择权风险,即利率变动中,存款人提前支取定期存款或借款人提前归还贷款,由此而引起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变动。银行的许多存贷款业务,比如活期存款、可提前支取的定期存款、具有利率上限(或下限)的存贷款、可提前偿还的工商贷款等,都具有期权特征。期权的持有者,不管是单独的还是组合的,总是在对自己有利而对卖方不利的时候行使其权力,因此各商业银行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潜在选择权风险。不管实际利率变动是正的或是负的,由于其变动往往会对人们产生一种利率幻觉,因此只要名义利率变动,就可能促使借款人提前偿付未到期贷款或存款人提前提取未到期存款。客户提前支取未到期定期存款时,银行按活期利率支付利息,这是客户行使期权所应支付的成本;而客户提前还贷却往往由于政策不明确和同业竞争的压力,无法对其收取相应的费用进行补偿。这就意味着银行对客户提供了含有期权的金融产品,却没有得到相关的收入来弥补银行承受的风险,使银行系统积聚了大量的期权型的风险。利率的逐步放开无疑会使银行对潜在选择权的控制难度加大。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防范措施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已是一个必然的发展目标。根据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商业银行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减少损失,具体需在以下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提高对长、短期利率的预测能力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市场利率波动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越来越大。商业银行要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必须对市场利率变动走向做出预测,分析利率变动对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影响以及如何重新配置银行的资产负债。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很多,因此商业银行一方面应加强宏观经济的研究,从多种渠道收集反映经济情况、货币政策的信息,对利率走势做出较为合理的预测分析,提高对市场的敏感度,尤其对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操作的动向、再贴现率、再贷款率等更应时刻关注;另一方面应摸清本行的利率水平与结构,分析各相关因素对利率的影响程度,当外界环境或内部条件变化时能及时调整利率水平。同时,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发利率风险度量模型,观测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的发展变化,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根据度量的结果对风险进行规避。首先可以利用缺口分析法去分析资产负债利率的敏感度与缺口,从而大体测度利率风险;利率风险的度量可以运用如久期分析模型、VAR方法等,久期分析模型能反映资产负债的现金流量及时间分布结构;VAR方法是在一定概率和分布假设条件下,度量市场面临损益的平均值。这些风险度量技术对任何原因下产生的利率风险都进行了度量,还可以进一步度量对具体某一因素带来的利率风险。

强化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贯穿于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全程,细致完善的资产负债管理是利率风险管理的核心部分。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对市场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增强,市场利率的变动可以通过增加负债成本、减少资产收益、降低所有者投资价值的方式对银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对负债成本、资产盈利和市场利率的变动进行经常性的综合分析,若发现利率风险过大,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尽可能使利率变动带来的负债成本变动和资产盈利变动相抵,从而规避利率变动风险。

在预测市场利率上升时,可有意识地将利率敏感缺口调整为正。这样市场利率如能如期上升,银行资产产生的利息收入的增长快于负债利息成本支出的增长,在其他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银行净收益增加;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则将利率敏感缺口调整为负,这样负债成本的下降快于资产收益的下降,银行的负债成本减少。同时,商业银行一方面应适当增加主动负债的比重,比如增加活期存款、短期同业拆借资金甚至发行短期金融债券等,以控制综合成本,转移市场利率变动带来的不能内部消化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使资产多样化,扩大流动性投资,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金融市场中去,或尝试通过不同的资产组合,诸如加大国债、金融债券的投资力度、扩大信用拆借和债券回购交易以及票据贴现业务等,实现分散风险的目的。

建立合理的产品定价体系

产品定价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所以拥有了定价权后,商业银行要在自觉接受行业自律约束下逐步积累根据市场需求来定价的经验,建立合理的产品定价体系。一是要有严格的成本约束机制,定价必须在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基础上进行。二是贷款的管理部门需要深入了解贷款的风险状况,根据客户及产品情况实行差别定价。三是产品定价不能过度地偏离市场的一般利率水平,要参考市场的发展变化和运行态势,了解同业市场价格定位和自身的经营策略,以避免恶性和无序竞争。产品定价机制运行后,商业银行必须加强稽核监督,避免由于利率浮动权力的下放造成下级管理者和经办者利用职权给予客户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利率水平或计息方式而酿成的道德风险。

推进中间业务的发展,开发金融衍生工具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收入的90%依赖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中间业务实际经营范围窄、品种少、业务规模小、服务手段和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从而使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及之后承受着很大的利率风险,也使其缺乏规避利率风险的有效手段。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积极开展中间业务,特别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中间业务,比如国内外结算、财务顾问、承诺、信息咨询、投资理财等高附加值的业务等。这些业务都是商业银行规避利率市场化风险、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降低银行利润对存贷利差的依赖性和利率波动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副作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和发展的战略选择方向。此外,商业银行也可通过增加无利率风险业务来降低整体利率风险,减少利率风险的困扰。

建立完善的风险内控机制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来讲是一个新的挑战,随着利率的逐步放开,利率风险加大,对商业银行健全内部利率管理机制、有效防范和规避市场利率风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完善的风险内控机制对商业银行至关重要。

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首先,要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西方商业银行设有专门的决策机构――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来管理利率风险,并设置专职部门,通常为资产负债管理部,负责利率风险的日常监控。我国商业银行可借鉴国外经验,设专门机构执行利率风险管理职能,按业务品种、部门、网点进行成本核算,有效的辨别、测算、监控利率风险,制定以安全为前提、以效益为中心的利率定价体系,引导资金流向,降低总风险,实现全行战略意图。同时应建立规范、科学、高效的分级授权体系,适度下放一定的利率浮动权力,允许基层经营行在一定幅度内自主确定存贷款利率,便于银行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

银行利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利率风险利率风险管理商业银行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770(2005)11-0057-03

随着金融自由化、国际化与我国金融业市场化进程的深入,

商业银行将面临利率市场化,在有了资金定价权的同时,也增加了利息收入的不确定性。在加入WTO之后,金融市场开放,国内金融业将面临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之竞争。而且我国金融体系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和产品不够完备,利率大幅上升或下降将给金融机构造成巨大的风险,很可能使保险公司、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倒闭。

一、商业银行管理利率风险的必要性

在金融管制放松和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利率风险几乎无时无处不在。利率风险准确地说是一种不确定性,类似商品价格随市场情况而发生的波动,既有可能给金融企业带来损失,也有可能带来收益。美元利率自2004年6月起升息10次,隔夜拆款利率自2.25%至4.50%(见图1)。与此同时,我国人民币的利率也做了相应调整,从1.98%小幅上升到2.25%(见表1)。可以断言,伴随着我国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先农村后城市、先市场后信贷的步骤实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人民币利率调整的次数将增加,同时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定价要紧紧面对市场,存贷利差将进一步缩小,银行间竞争加剧,商业银行将直接面对利率的波动对营业收入造成的影响。(见图1)

目前在国内金融机构中,不同业务部门对利率风险的敏感度相差甚远:参与货币市场日常交易者已感到“狼”正在敲门,而传统的存贷业务部门则感到相对比较“安全”。这与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骤安排有关,存贷业务还基本属于被保护的范围。这一方面表现在存贷息差比较大,同时,银行的多数贷款合同都把利率风险转嫁到了客户身上。在贷款合同中,一般都具有这样的约定,即商业银行有权根据央行指导利率逐年修订贷款利率。从国外的经验看,随着零售银行业务竞争的加剧,金融机构将利率风险简单地转嫁到客户头上的作法,最终将失去市场竞争力。因而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管理利率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是迫在眉睫。(见表1)

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的目的着眼于控制损失而非创造利润,利率风险管理之目的不在于完全消除利率风险,而是借助于资金管理策略、运用利率管理工具,将风险控制在适当范围之内,避免最坏情况的发生。

在利率风险管理实务上,将利率风险管理分为前台领域和后台领域分别加以探讨。负责操作利率工具的属前台作业,包括柜台与客户之间的各项存款业务,货币市场工具,如:同业拆放、回购协议等;资本市场工具,如买入有价证券、发行金融债券等;以及其它衍生性金融产品的操作,如:利率期货、债券期货、金融互换、期权等等的运用,都属于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的范畴。传统利率操作工具目的在于轧平资金头寸;衍生金融工具则着重在规避风险。传统与衍生利率工具,虽然被可被用来轧平头寸,规避风险,但在利率变动时,却又成为制造风险的来源。操作者既可依据市场利率以及头寸需求来运用这些利率风险管理工具;此外,还可以根据宏观经济状况预期未来利率走势,再结合自有头寸,做出实现利润最大化或减少利息支出的决策。由此可见,不论轧平头寸,还是配合未来利率走势操作自有头寸,都是利率风险管理的重点。利率风险管理后台作业是指制作利率风险管理报表,准备利率风险决策的资料,降低管理决策与前台操作的信息差异,确保制订利率风险决策的部门得到最重要最完整的参考数据。利率风险管理报表的准确度,直接影响操作结果,不但关系到金融机构风险暴露程度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损益。

下面仅就利率风险管理流程分五步骤进行讨论。传统上,利率风险管理包括利用期限缺口法、持续期分析法、动态模拟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基本分析,将分析结果导入利率管理决策,确定风险暴露程度与策略、利率风险管理操作,然后进行利率风险管理操作评估,从而调险管理操作等(见图2)。

1、利率风险基本分析

传统上可分三类:期限缺口分析(见表2)、持续期分析、动态模拟分析等,实务上已被广泛运用。运用期限缺口法衡量银行的总体利率风险首先是编制准确的期限缺口报告,以便进一步进行利率风险分析。然后依据净资金正负缺口,配合利率升降趋势来判断风险。期限缺口分析的缺点在于未纳入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期限设定与选择不够客观,未能选择权风险 等状况,而且现实中资产负债利率变动多数并不能一致,如果不能适时采取必要措施反应市场利率变动,期限缺口分析就会失真。

持续期分析考虑现金流量及货币的时间价值,来评估市场利率变动对银行资产及负债现金流量现值的影响。但由于涉及到复杂的运算,需依靠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每天更新的持续期数据,作为调整资产负债组合的依据。

动态模拟分析则将缺口分析结合模拟技巧,预估银行未来财务状况,再利用缺口管理,衡量银行未来不同期间内可能承受的利率风险,可考虑选择权风险,也可针对不同的收益率曲线估算利息收付,帮助管理者更有效的管理利率风险,但因未将货币的时间价值考虑在内,所以动态模拟分析法较适用短期利率变动风险分析。结果趋近未来实际的变化,对决策的帮助加大。VAR技术可以对市场各种风险逐步定量化,通过统计方法对市场风险进行识别和度量,通过计算在一定置信度水平下投资头寸的最大可能损失来判断风险,最大可能损失称为风险值。随着风险管理观念的成熟以及信息技术发展,风险值VAR观念逐渐被广泛运用于利率风险管理领域。

传统的期限缺口分析、持续期分析等着重在财务绩效分析,属于资产负债面的管理;风险值的管理概念引进后,将获利的观念注入风险考虑,商业银行追求的目标修正为“在适当的风险之下追求最大利润”。

2.决定风险暴露程度与策略

将以上分析得到的可能风险暴露值提供给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作为决策依据。对企业经营来说,风险与报酬并存于投资活动中,承担风险才能获取报酬。通过分析,根据预期的利率走势变化来制订风险暴露程度的决策,通过改变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来减少未来利率变动所造成的负面冲击,并在具体操作中贯彻执行,能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风险暴露程度取决于企业的风险偏好,例如投资银行偏好增加风险暴露来获取高报酬。利率管理决策因此可分为防卫型与积极型管理策略。防卫型以消极态度消除银行所持有之缺口,缩小风险暴露,维持资金缺口为零,以实现减少净利息边际波动目的的管理策略。积极型管理策略是根据对未来利率走势预测,采取不同资产组合操作,达到边际净利息收入最大化。

具体的决策过程重点包括(1)参照宏观经济分析(2)利率风险管理部门应独立于利率风险产生部门之外(3)建立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的利率风险总额控制、分配制度(4)决策的机制必须掌握时效。

3.利率风险管理操作

执行利率风险管理决策传统的方法是进行资产负债表内操作,就是调整资产负债的不相称头寸以减少利率风险。例如调整可相互冲抵风险的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科目的比例、到期日,使利率风险自然对冲,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不过,在金融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大量衍生性金融商品使得利率避险更富弹性、更有效率。运用衍生性金融商品来避险,其基本原则是将净风险头寸,做衍生性金融商品反向头寸的操作。其结果是将成本锁定在当前利率水平,此后无论利率涨跌,原有净风险头寸损益均与衍生性金融商品反向头寸互抵。

4、利率风险操作评估

依据每日操作结果以及营运头寸变动,定期检查利率风险值的变化与风险目标值的关系,严格执行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的决策。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应制订各项长短期利率指标值,作为评估的根据。报表机制影响评估步骤的效率,前台作业日报表必须按日制作,全行报表原则上按月制作,但应具备随时掌握最实时风险值的效率,在市场重大变化时,能迅速提供信息来评估调整策略。指标值的制订要注意不能流于形式。后台管理效率,在这一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5.调整利率风险管理操作

调整利率风险管理操作的重点在于掌握时效。整体头寸调整因为资产负债期间差异、利率调整因素需要时间来进行,而且银行头寸是动态的,所以头寸风险的调整必须事先考虑动态头寸变化的移动型态,避免过与不及的情况发生。决策会议应该保留前台作业负责人在设定目标一定范围内的决策权利。

三、利率风险管理系统

纳入信息部门与管理部门良好的内部控制与信息流程是建立利率风险管理机制的两大柱石。风险管理是跨部门的机制,必须整合所有的利率风险产生部门,结合信息部门、管理部门的辅助,建立经常性的运作机制,才能搜集详实的资料,并经过汇总分析,得出风险相关报表。信息部门在串联整个利率管理机制中扮演决定性的角色。所有自有利率敏感性头寸数据的搜集都依靠信息系统,分析的结果和决策流程,则必须依靠管理部门共同付诸实施。信息部门与管理部门串联角色关系到利率风险管理系统的成败。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是近年来的趋势,其主要作用在于风险决策的机构以更独立超然的立场综合利率、信用等等所有风险管理,独立于风险产生单位之外,避免球员兼裁判,混淆决策过程与执行的偏颇。

就一般银行而言,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建置的必要性应高于风险管理系统。利率风险管理系统则奠基于完备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之上。

四、结论

根据一些相关利率风险研究的文献可归纳出,事实上许多商业银行所采用的利率风险管理仍沿用最基本的传统方法,即动态模拟分析、持续期分析、期间缺口分析等资产负债管理。只有知名投资银行、综合银行愿意不计代价,花费巨资自行构建风险控管系统。但传统分析方法在信息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发展的帮助之下,渐趋精致化、个别化。举例来说,期间缺口分析,各期别越分越细,所得出的数据越详细,对利率风险管理也就越有利,所能掌握的风险值应该越正确。时间性的掌握也是另一大突破,借助实时信息导入,立即运算相对利率风险,使管理者可以随时取得报表,就最实时的市场状况,采取必要的风险头寸调整策略。

总而言之,有系统地评估实施利率风险的管理方法,结合内部信息部门与外部力量的帮助,使利率风险的衡量与决策过程更流畅更有效率,是我国商业银行应付日益竞争的环境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因此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使传统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注入风险值管理观念,建构导入风险值管理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应该是一般商业银行现阶段的努力目标。

参考文献:

1.吕莉.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J].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

2.黄宪、赵征、代军勋.银行管理学[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2

3.Rene M.Stulz .殷剑锋、程炼、杨涛译.风险管理与衍生产品.[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

4.赵先信.银行内部模型和监管模型――风险计量与资本分配.[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6)

5.甘培根、林志琦.外国金融制度与业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12月

6.Anthony Saunders.Financial Institutions Management-a modern perspective.[M].3rd. New York: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0

银行利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银行 利率 风险对冲 创新

一、引言

利率的含义就是利息率,它是指在一定时间之中利息数量以及本金两者的利率,一般情况下都是用半分比的方式肀硐帧H绻这一时间是以年为单位,利率也可以叫做年利率。一般利率的计算方法如下:利息量÷本金÷时间*100.00%。利率是企业展开接待所产生的其他费用,这一费用和我国金融部门有着很大的影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利率是社会经济发展一个主要的宏观表现,从利率的实质开看,它可以对当前的价格以及日后的价格起到很大的影响。我国一直是极具典型意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虽然已经开始逐渐关注金融方面创新工作,但是较国外发达国家仍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和问题。对银行利率风险对冲进行创新是当前的当务之急。本文就对此展开相应的研究,希望能为利率风险管理提供相应的依据。

二、银行由于利率改变出现的变化

(一)高利差的盈利模式需更改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一直都遭遇了体质改革的制约,因此,以往银行在利息上有着很大的效益,但是非利息的经济效益较低。对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范围展开研究可以发现,在这之中,业务手续费,非利息以及客户的佣金业务也在之中。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在不断地创新与变化,已经从传统的业务模式向新的模式改变,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资产管理业务以及理财业务的综述较少的情况。从这一点能够看出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改革开始往新型模式转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政府对利率改革开始,商业银行的权利领域不断提升,能够自己对利率的数值进行设置,这让银行的竞争更加激烈,这种情况让银行的贷款利率距离减少,虽然这对客户的贷款具有好处。但是,利率改变的情况很可能给很多银行的运营带来影响,让运营的风险加剧。所以针对利率市场化改变,产生存款利率提升、贷款利率减少的情况,导致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持续减少。

(二)增加资本压力

通过探究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引入方式能够了解到许多银行都是通过内部以及外部融资共同进行的方式。近年来我国内源融资的比重持续提高,由于商业银行大部分内源融资的资本都是通过利润转增的留存效益部分,能够体现留存效益与银行的收益相关系,盈利的水平能够看出银行内部融资的空间增加。从这一点能够体现银行资本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来增加资金。首先,一定要有政府部门的支持,并且在这一基础上不断增加外部融资,另外商业银行需要持续提升内部业务的类型,让中间业务以及个人业务的数量提升。同时,在目前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继续变化传统的运营方式及流程,把营销理念不断优化,让银行个人业务的经济效益提高。

(三)定价能力需提升

根据当前商业银行定价运用的几个主要制度来看,能够分成三种类型:第一,根据中央银行的利率标准作为基础,第二,根据银行与企业两者的存款利率与贷款理论,第三,根据银行内源资金流动所出现的经济效益。我国自从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在定价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有:我国商业银行出现不同利率同时操作的情况,另外因为理论的影响,造成商业银行对理论定价的了解不充分,进而体现出商业银行内部定价能力需要改善的情况。

(四)风险管理水平需提升

利率市场变化之后,我国银行需要承受的风险持续提升,这就需要相应的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因为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改革,我国以往风险较低的企业开始把方向从风险较低的项目转到风险较高的项目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以看出利率的提升情况造成商业银行资本的质量持续减少,让信贷的风险持续提升。除了这一点之外,利率市场化的情况让银行内部可能存在道德风险,目前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分为决策层、管理层以及运营层。巨额曾层的道德风险是对于下属员工的管理以及控制不足;管理层的道德风险表现在符合上级、造成战略目标的规划没有结合持续发展;运营曾的道册风险体现在由于自己的利益而传递错误的信息。

三、利率风险的识别和计量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制定的《利率风险管理原则》和我国银监会制定的利率风险管理指导,利率风险能够分为:重新定价、收益率曲线、基差以及期权这四种风险。利率风险的识别以及计算方式大都是用重定价缺口、久期、情景模拟、在险收益等方式。在这些方式之中,往往具有利率平行移动也就是每个利率改变程度一样的设想。比如重定价缺口分析实际上就是设想每个产品关系利率的改变情况一样;在情境模拟分析当中,巴塞尔委员会等监督与管理部门提供的标准理论冲击的情境设想为每个利率平行提升或者下降200个点,在行业中通常运用的利率变化情境也都设想为利率平行改变。但是,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分析的判断以及计算当中,利率平行变化的设想具有诸多的不足。目前我国的利率制度中包括了市场化以及管理这两种,每个利率产生平行变化的情况较少。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存款有很多都是活期的,但是由于活期存款利率的变化程度往往和其他利率相比较少。因此,在我国利率环境之下,充分结合每个利率两者的关系针对正确了解及计算利率的风险有着很大的作用。

(一)原始重定价缺口

将银行账户全部资产、负债以及表外业务按照重新定价的时间(就是后一个重定价时间按照日期分开)成为不一样的时间段,在每个时间段之中,将利率敏感性资产减掉利率敏感性负债,能够得出在这一时间中的重新定价(区间)缺口。自从第二天到某一实践中的各个缺口作为累计值,就能够得出累积缺口。

(二)调整重定价缺口

运用原始重定价缺口来计算利率改变对NII的影响,建设在不同利率平行移动的设想之上,没有重视每个利率改变情况两者的区别,而这种区别在现实的利率改变中是广泛存在的。在我国这十几年的升息以及降息的历程中,每年定期存款利率以及每年贷款的利率改变大都是同时的,但是货期存款利率的改变情况以及数量和每年存款利率相比要低,较为稳定。

使用理论标准系数(β系数)来了解不同利率改变两者的关联,并且使用一年定期存款的利率当做标准,对每个利率的改变以及一年定期存款的利率改变展开一元回归,把前者当成因变量,后者当成自变量。运用一元一次方程:y=α+β*x。基准关系系数β表带别的利率,也就是标准利率(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的改变情况。假如活期存款理论的标准系数是0.2,那么在一年定期存款的利率提高100BPS时,活期存款利率提高20BPS。在原始重定价缺口的标准上,将每个时间中的每个利率标准的敏感性资产以及负债的数额*这个标准的系数,就能够得出在这一时间调节后的资产与负债情况,就是调整后资产(负债)规模=原始资产(负债)规模×β。

然后在每个时间段之中,讲调节后的理论敏感性资产减少调节后的理论敏感性负债,得出这一实践中的调节后的重新定价(区间)缺口。自从第二天或者某一时间段中的每个缺口的积累数,就是累积的缺口。因为货期存款的标准为0.2,在进行调节之后的规模很大程度的减少,导致重定价的负债缺口也有很大程度的减少。因为其他时间区间缺口大都是正数,所以累积的缺口也是正数。因为一年之中重新调节的定价缺口为正,所以在理论根据β系数上升时,日后一年的NII也得到提高,如下表:

因此,原始重定价缺口是建设在每个利率平行变化的假设中的,没有重视每个利率的改变程度以及调节数量的区别,经过调节重定价缺口来对每个利率变化程度以及改变数量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够更科学的帮助银行了解实际利率的状况来应对风险。

四、利率风险对冲的策略及评估

(一)对冲策略

银行理论风险有着“资本敏感”的特点,就是在思考不同利率改变的区别情况下,资产的重定价和负债的重定价相比要更快,资本的平均久期和负债的平均久期相比要少。按照风险偏好以及风险管理的目的,银行使用“收固定/付浮动”的利率掉期,减少资产的重定价率,提升负债的次数,进而让资产与负债的利率得到平衡,提升其匹配效果。

对冲规模需要按照利率风险的情况、偏好、限定额度以及管理的目的来决定。比如A银行决定的风险管理目的是“情境下日后一年中NII的变化率不高于5.5%”,目前的情况是在情境之中日后一年NII的变化率有6.5%,每次对冲100亿元之后,NII的变化率会改变0.2个百分点,如果知识运用对冲的方式来对利率风险进行管理,那它的规模大概要有5000亿元。如下表:

(二)效果评估

例如银行做“收固定/付浮动”的利率掉期,浮动端基准利率是一年贷款基准利率,每个季度重新定价,服务的时间为五年,名义本金一共为500亿元。从上表我们能够发现,在对冲之后,首先主要利率情境(情境9)在日后一年NII变化率从6.5%下降到5.5%,风险减少。另外,ENRR从5.1提高到6.0,所以整体的对冲效果是良好的。

五、结与建议

利率风险是银行需要面对的主要风险之一。使用合理的风险对冲是避免利率风险的合理方式。经过分析,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为我国银行提供相应的依据。首先,对于我国利率环境的特点,加入利率基准关系系数(β系数),调节重订价缺口分析方式以及情境模拟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发现与防范银行需要面对的实际利率风险。其次,银行能够从整体资产负债表开始,根据风险偏好、限定的额度以及管理目标来决定利率风险对冲策略,可以运用主要利率情境来模拟日后一年之中的年NII变化率与超额收益风险比率双维度标准体系评估风险对冲效果。最后,利率风险对冲是基于利率风险识别、判断、监督管理等各个方面之中的系统工作,我国各大银行应该提前做好准备,积极对其进行防范来面对利率市场化的监督管理需要以及内部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牛雨菡.国债期货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与业务经营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4.

[2]罗宏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暴露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吗――基于中国上市银行数据的实证检验[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4,12:13-24.

[3]李宏,张健.活期存款与贷款承诺之间风险对冲机制分析――基于中美银行业的比较[J].国际金融研究,2015,11:37-46.

[4]夏和平,周茂彬,王小明.存贷款业务中的隐含期权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7,09:13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