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考研辅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化工原理 考研辅导 教学改革
化工原理课程是一门化学化工方向的专业基础课,为化工、轻工、材料、医药、食品、冶金等过程工业提供科学基础,同时对化工及相近学科的发展起支撑作用。化工原理不仅是化工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还是其他一些专业的必考课或选考课,同时是一门相对较难的课程,如何教好、学好、考好是师生共同关注的事情。笔者将化工原理考研辅导中的体会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分析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的收获
考试大纲主要体现考试要求,但往往有着教学指挥棒的作用。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校招收研究生而专门设置的一项考试,是高等教育的评价标准,也是高校毕业生毕业水平是否优秀的评价标准,各高等学校在专业上还会择优选拔。这就需要对考生全面掌握、了解,灵活运用大纲的基本内容,有能力的考生要进一步熟练操作,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大纲主要强调教学内容,而不是考试,强调学生理解传递过程原理的应用,掌握化工生产过程中单元操作的基本类型、基本规律和基本计算,以及了解典型设备的原理和构造。
从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可以看出,教学大纲着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比较广泛地了解和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技能和设备。而考试大纲着重基础理论的运用(有些学校还要求一定的实验考试能力),一般不包括课程设计和设备了解,面比教学大纲窄,但深度和难度有所增加,计算能力的考查有所增加。
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大纲一般要求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技能和设备,对理论公式的推导的要求有所弱化,而重要公式往往是基本理论的数学体现,之中常常融入化工原理基本思考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强化重要公式的推导和掌握,对学生的学业考试和考研都有一定的铺垫,能促进对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考方法的理解。
二、试题分析的收获
化工原理考研试卷的命题指导思想基本上与本科生的相同,命题原则在深度、广度两方面有所扩展、有所侧重。研究生考试虽然较难,内容多,但是大多有规律可循,一般只要在考试时思路清晰,基本公式牢记,专业课考试的时间还是相对充裕的,因此要求考生在平时复习的时候就要总结解题方法,牢记基本公式。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意义在于:在考试过程中可以减少思维过程,减少不必要的计算过程,节省时间。牢记基本公式的意义在于计算公式准确适用,减少错误,减少公式推导过程,这也节省了时间。因此在辅导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关键公式和详细推导,给出了一个良好的记忆方法,同时比较和联系其他相关知识,以期学生了解公式的来由,并准确记忆公式,甚至在考场中可以很快得出,避免公式记忆不准而影响考场发挥。在教学中,我们也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理解主要原理和公式,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更深刻,知识掌握越牢固,对问题的分析也得心应手。
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了解性的内容和实际工程扩展内容较多,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理论方法分析实际工程问题,要求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模型并结合公式进行计算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运用的能力。如在课堂教学中以科研经验和日常生活经验为例,在工厂实习中以生产现场为例,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兴趣,破除原理的神秘感,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应用实际的工科学习方法。
三、教材分析的收获
现在,全国大多数高校化工原理课程使用的教材主要是天津大学编[1]、谭天恩主编、陈敏恒编著的几种教材,这些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编排布局大同小异(简称天大版),都是探讨三传理论,深入浅出[2]。我校正在使用的是四川大学编[3]的教材(简称川大版),有大量的理论传递原理内容,以数学理论为基础,做到数学理论和化工原理相统一,对初学化工原理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困难。统观全国高校的化工原理考研试卷,大多是化工原理重要公式结论的应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以天大教材为基础,天大化工原理课程辅导为指导,吸收川大教材的相关内容。对不相同的内容,我们予以指出和标示,因为吸收了两套教材的精华,辅导效果很好。这对本科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在教学中我们对于川大版教材中难以理解的内容,结合天大版的教材,从工程的角度进行感性认识。从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学生来看,他们对化工操作的认识比较深刻,化工原理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强。
四、串讲总结的收获
由于考生的时间较紧,花大量的时间总结是不太现实的,因此考研辅导往往采取教师串讲总结的结果,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对考研辅导来说还是适宜的。因为串讲是建立在对基本知识较为了解的基础上的,但对本科教学来说,学生往往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针对这种情况,在每章结束时,抽出一定时间,将本章重要的知识点做一个小串讲,对学生理解本章知识、把握重点、理清脉络、提高应用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考研的综合性考题往往突破了教材编排方式的限制,这就要求辅导时适应这种变化。如流体流动考题往往涉及流动规律、测量手段和输送设备。因此辅导时我们将第一、二章内容合并为“流体流动及输送设备”,对相关内容进行串讲,对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并就提示学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列出伯利路方程再说,再结合静力学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分析求解。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相当有效,同学们分析问题时能很快抓住解题线索。再如精馏一章,内容多,计算类考试难度大,考生往往无从下手,而一般考试无外乎求精馏线、提馏线、q线、回流比、某板组成及效率等。虽然图解法考得较少,但结合自己的以往经验,我们提示学生:以物料衡算结合图像分析。不仅对计算类考题有醍醐灌顶的作用,对分析类试题也是极其有用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针对图像在分析精馏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图解法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以及平衡线的变化、回流比的变化、进料浓度和热状况的变化对精馏塔理论板数的影响的直观理解。本章串讲的脉络如图所示:
将考研辅导体会结合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我校2012级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考研信心有所提高,学业考试的成绩比以往提高较大。从教学实践中反映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适合于应用型本科教学。
参考文献:
[1]夏清等.化工原理(上、下册)[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研究生考试复试通知方式如下:
1、学校的招生网站会公布复试名单,时间一般在3至4月份,考生名字出现在复试名单里即获得复试资格,按照网站的复试通知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参加报考学校的复试即可;
2、学校会直接给考生打电话通知复试时间和地点,电话为考生参加研究生考试时所填写的电话号。
注意:考研复试考什么科目要去招生单位官网查看,因为不同招生单位的复试科目和要求不同。通常考研复试包括笔试、复试的面试和英语口试,具体的科目名称、总分、占复试的比重因学校不同而不同,所以考生需细心准备,随时留意招生网上信息。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现状研究;政策建议
一、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的意义
高校辅导员被赋予高校学生“政治领路人”的历史使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在于向学生传授必修的专业知识,而高校辅导员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重点在于通过与学生经常性的接触和了解,通过日常行为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鉴于其工作特征,为了促进高校辅导员的发展,我国先后成立了高校辅导员研究会,进行高校优秀辅导员评比,加强辅导员工作经验的交流等,通过各种形式的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推进机制,高校辅导员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综合评价是管理理论的研究重点,也是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对象的综合评价,能够通过排序的方法发现先进和落后,进而通过鼓励先进、鞭笞落后的方法带动评价对象整体素质的提升。面向高校辅导员的评价是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要求。通过对高校辅导员进行经常性综合评价工作,形式上能够有效保证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服务于高等教育,实质意义则在于形成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有益补充,从而保证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的现状
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管理方法的引入,我国的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也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考核体系设置不合理。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评价对象具有显著的引导性,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由于高校辅导员职级晋升工作的上述需求,很多高校将科研能力(如科研项目、论文数量、获奖数量)作为高校辅导员评价工作的重点,弱化了辅导员思想教育能力的评价,从而稀释了评价工作对其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引导作用。
2.评价指标权重设置随意化。评价指标权重(即指标的重要性程度)的设置直接决定了评价对象的排序和评价结果的有效性。部分高校评价指标权重的设置过程过于随意化,从而导致指标本身的重要程度无法体现以及评价对象的优先序难以有效甄别。
3.缺乏对考核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评价的意义在于发现先进和落后,进而通过鼓励先进、带动落后的方法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然而,很多高校的考核评价工作仅仅停留在走形式的层面上,缺乏根据评价结果的信息反馈、奖励惩罚等配套工作机制,造成考核评价工作的实质意义难以实现。此外,还存在部分高校缺乏考核评价工作的常态化等问题。
三、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的建议
根据我国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存在的上述问题,从以下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议:
1.积极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具有积极的导向性意义。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强化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弱化对其科研能力的考核;考核体系的建立应在共性指标的基础上突出各学院辅导员工作的差异性,从而提高评价工作的有效性;指标权重的设置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而提高指标赋权的合理性。
2.积极建立面向考核评价结果的奖惩管理体系。建立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工作与辅导员职级晋升、薪酬奖励相关的奖惩管理体系,使考核评价结果与辅导员个人利益密切结合,从而使得辅导员真正认识到考核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形成自主根据考核评价的要求提升自身工作质量的内在激励机制。
3.积极强化考核评价结果的应用。考核评价工作的意义在于根据评价结果对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给予客观评价,进而一方面将评价结果作为其职级晋升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关评价方法,从而实现考核评价结果的高效运用。
高校辅导员的考核评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是一项需要根据实践检验的结果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的长效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品玉,钟定胜.高校辅导员分年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4(2):61-62.
[2]孙淑军,赵宏格.AHP-FUZZY在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应用[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3(4):53-58.
[3]李品玉.职业化、专业化目标导向下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5):88-89.
报考各院校考研的考生请关注2011考研国家分数线,国家分数线于今日已经公布,从整体上来看考研分数线整体增加,何原因导致分数线整体增加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国家线划线分类
2011年全国线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统筹考虑学术性和专业学位两个类型的实际情况”,2011年全国分数线继续延续2010年考研(论坛) 国家线的分类,国家线总共分为两类——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两条国家线。
2、新增专业硕士首次划线
2011年研究生招生新增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新增专业硕士首次划线。
19类新增硕士专业学位具体如下表所示:
金融
应用统计
税务
国际商务
保险
资产评估
警务
应用心理
新闻与传播
出版
文物与博物馆
城市规划
林业
护理
药学
中药学
旅游管理
图书情报
工程管理
3、国家分数线多数上升,个别门类与去年持平或下降
分数线持平“---”
农学和体育学两大学科的考研国家线与去年持平,保持不变。
分数线上升“”
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的国家线则比2010年相比有了较大程度的上升。其中,哲学和工学的上升幅度多达25分,经济学、管理学、医学、历史学上升20分。
分数线下降“”
只有教育学学科分数线比去年有所下降,降幅仅达5分。
1、国家政策影响。
教育部长袁贵仁在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表示,将继续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2011年争取达到招生总规模的30%,到2015年专业硕士招生比例达到50%。这个可谓是国家线总体走高的重要原因。
2、题目相对简单,考生分数普遍较高。
比如,经济学管理学总分提高达20分,数三考题相对往年比较容易,这个从全国考研普遍分数较高就可见一斑。
一、四项主要考查内容
这里四项考查内容指的是在课本文言文教学中强调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以及一词多义。而新课标卷对文言实词的设题形式是给出文中四个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要求从中选出词义解释不正确的项。另外文言文翻译题中重点实词在句子中的含义也是考查实词的主要形式。答题时如果学生明确了各项、各题考查的实词是在考什么,是通假字或是词类活用现象,还是古今异义,或者一词多义,才能分析其正确与否。当然,除此以外,文言翻译中可能涉及到偏义复词和兼词,复习时也应适当涉及,供学生掌握。
二、五种设题陷阱
明确了选项在考什么,还需知道出题者的设题目的,也就是怎么考的问题。这里归纳了五个设误角度:
1.无中生有 实词本无此义而故设其项以迷惑学生,一般是针对实词一词多义现象。因为实词义项多,如果学生没有准确积累,就有可能出错。如:
例1:法废人慢,当济以威济:渡过难关。“济”在古汉语中有“渡过”之意,但无“渡过难关”说法,此处属无中生有。
例2:为留守者居半。居:超过,放在句中表示超过一半,似乎很通顺,很合理。但仔细考虑一下,“居”除了“居住”、“住处”、“占有”等词义外,与“超过”并无任何关联。此句中“居”应解释为“占据”、“占有”之意,才与上下文文意贯通。
2.不明通假 此考法一般考查不太常见的通假现象,学生须根据上下文才可判断。如:
例1:状不必童而智童。童,儿童。这里此意显然不通,语境判断应为通假现象,“童”通“同”。
例2:君忸怩,乃趣赦之。趣,兴趣,根据整个文章的大语境,此处“趣”应为通假字,“促”,引申义为“赶快”、“赶紧”。
3.以今释古 文言文有很多字在现代汉语中意思已截然不同,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解释文言词语,势必出错。如:
例1: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汤,现代汉语中大多指“面汤”,“肉汤”之类,而古汉语中“汤”则是热水,“汤”引为“喝水”意,以今释古,显然不行。
例2:既奉承君子,惟命是从。奉承,今义为“用好听的话恭维人,向人讨好”。古汉语中无此意,此处意为“侍奉”。
例3:如是而后赋可完。完,结束。“完”,今意是“结束”,但古汉语中此意极为少见,而且将此义代入原句后文意不通,此处明显是用现代汉语解释文言实词,句中应为“徼清”之意。
例4:乐正夔一足,信乎?信,相信,“信”的今义为“相信”,很容易引起误解,此处应为“确实”,“真的”。
4.忽略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考查的重点内容,在选择题中常考,翻译题中也很常见。复习备考中要注意分析和辨别各类活用现象,灵活而熟练的掌握辨析的方法,注意准确解释。选择题考查项往往有意忽略词类之活用,这就要求学生熟记四大类,七种活用情况,即: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活用现象,以免造成理解上的错误。如:
例1:法弗能正也。正,正确。分析句子结构“能”这一能愿动词之后应接动词共同作谓语,而形容词“正”就只能活用作动词。应特别注意的是,对活用词语的解释应立足于本义,不能完全抛弃基本义而另起炉灶,此处应为“使……走上正道”。
5.细微差别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往往由一字本义基础上引申而形成多义现象,因此各意义之间就有一定的联系,但这之间却也存在一定差别,如果记忆、判断不准确,则势必造成错误理解,不能准确选择导致失分。如:
例1: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畏,担忧。以“担忧”解释“畏”文意不通,此处“畏”应是“敬重”,“心服”之义。
例2:带宝剑以过徐君。过,经过。“过”有“经过”意,但这个意义在此处上下文意不通,这里应为“拜访”。
例3:问渠哪得清如许。渠,渠水。“渠”也有“渠水”之意,此处为人称代词“它,他”。
三、六种答题技巧
知道了高考实词在考什么,如何考,学生还需掌握有效的答题技巧,尤其是对文言阅读文段理解、翻译以及准确选择实词义项,这里我归纳了六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联想推断法 联想什么呢?见到实词题选项所涉及的实词或文言文翻译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应联想课文中学过的相同字。文言文实词考查点在课内,看到题目所设,联想课文所学,代入义项验证,准确判断。如:
例1: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句中“薄”字,可想到《陈情表》“日薄西山”,得出“薄”为“接近”之意。
例2:不以外夷见忽。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的句子:“兰芝初来时,府吏见叮咛”,“见”偏指一方的代词,这里“见”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也可联想成语推断,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如:
例1: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挠,“屈服”的意思,联想成语“不屈不挠”可作此解。
例2: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披,分开,联想成语“披荆斩棘”,可以推知此处为“打开”。
例3: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超过,联想成语“出类拔萃”,此处也为“超过”。
还可联想字形推断:根据字形推断词义。如:
例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飨,形旁“食”,可以推知“飨”为“用酒食款待人”,“犒劳”的意思。
例2: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磴。磴,石阶。
例3: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津,渡口。
例4: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到……去。
以上各句中的字都能以字形来推断它的字义,复习时应教学生用这种方法来推断实词词义。
2.结构推断 根据文言实词所在文段,句子的结构形式,推断实词在句中的意思。文言文中常用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和互文等,可根据对应位置互为解释的现象加以推断。如:
例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忠”“贤”相对,“用”和“以”相对,由此推断“以”在这里是实词,是“任用,重用”之意。
例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都是“灭亡”之意。且在这里都为使动用法。
例3: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比权量力。挈,是“比较”、“衡量”的意思,与“度”意相同。
例4: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宜,权,是“权宜”,“灵活”的意思。
3.语法推断 根据实词在句中作什么成分来推断它在句子中的含义。
例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信”作定语,意为“真实的”、“诚信的”。
例2:范增数目项王。目,在此句中在谓语中心语的位置,据此可判断它活用做动词,根据文意应是“用眼示意”的意思。
例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大这里都用作名词,分别是小的方面,大的方面之意。
4.词性推断 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判断词性,推知其意义。如:
例1: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分别带有宾语,可判断活用为了动词,“以……为衣襟”和“以……为衣带”。
例2: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高,抬高,此处应为动词,根据词性可以推断它的意思。
5.语境推断 语境可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外部环境则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实词我们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如:
例1: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其中“籴”本是卖出粮食,此处为买进。
例2:有贤大夫发五十金。发,拿出。
例3: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发,抒发。不同的语境中“发”的意思也是不一样的。
6.邻字推断 也就是根据相邻的意义来推断实词的意义,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合成词,文言文中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词构成,它们分两种情况,同义复词,偏义复词,根据相邻就可推知要考查实词的意义。如:
例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推知意为“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