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文片段

美文片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文片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文片段

美文片段范文第1篇

向日葵

看到向日葵生长的田野,我惊呆了。

这块种向日葵的地不知有多长、多宽,在我看来向日葵大约有千万棵,它们一起开着黄花儿,整齐的排列着,排的很长,似乎要排到天边才肯为止。我走进向日葵地里,一股清新而又浓郁的味道扑鼻而来,啊!真香啊!

向日葵的花边儿可真像太阳发出的那耀眼的光芒,它永远的对着太阳微笑。它那中间"大盘子''上面长着参差不齐的花蕊,就像千万只蜜蜂在亲吻着它的脸······

美文片段范文第2篇

2.最美好的不是未来,而是今天,阳光这么好,何必自寻烦恼。

3.与其仓皇地追赶日落,不如静待漫天的繁星。

4.谈恋爱还没几个月就想过一辈子,交个朋友稍微对你好点就想来往一生,难怪你的怨气那么重、悲伤那么多,这都是天真的代价。

5.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6.年轻的时候,连多愁善感都要渲染的惊天动地。长大后却学会,越痛,越不动声色,越苦,越保持沉默。成长,就是将你的哭声调成静音模式。

7.有的路,你必须一个人走, 这不是孤独,而是选择!

8.真正的成熟应该是,懂得不是每个人都如你想象的那么好,明白这个世界和你想象的总是有差距,知道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有所回报,学会放下没有结果的感情,去爱你更值得爱的人,做值得更有价值的事情。

9.人生就像打太极,凡事不能太急,遵循规矩,遵守规律。踏实努力,良性循环。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做出自己的风格,不忘初心,想来一切都会是最好的安排!

10.一直觉得这世界上的告别仪式挺多的,比如喝一场大酒,比如一场旅行,又或者情不自禁的在车站大哭一场,可是后来才知道,人生中大部分的告别是悄无声息的,原来那天的相见,竟然是最后一面,此后即便不是隔山隔水,也没有再重逢。

11.不论结局,感恩相遇。生命中遇到的人,你只能尽量去爱他们,即使终有一别,也别辜负了相遇。

12.水的清澈,并非因为它不含杂质,而是在于懂得沉淀;心的通透,不是因为没有杂念,而是在于明白取舍。

13.如果你有想要完成的事或爱的人,不仅要努力,还要拼命。

14.小时候以为长大,会有好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以及惊喜。长大以后才明白,生活不仅没有惊喜,还处处让你难过。

美文片段范文第3篇

传统大学英语由于在教学理念及模式上存在一些弊端,导致教学效果总是不尽人如意,所以必须对其实施改革。在大学英语改革过程中,适当导入英美文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西方文化,同时,也对解决传统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教学模式很有帮助。本文总结了英美文学导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并探讨英美文学导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

英美文学;导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获得了一定成果,本科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有显著提高。在制定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方面,以及在理论学习和测试的实践研究方面,大学英语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同时,由于四、六级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整个社会都认识到了学习英语的紧迫性与必要性。虽然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模式也相对落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一、英美文学导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文学导入指的是在英语教学中适当的加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学或者课外辅导内容,比如赏析英美文学片段,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文化上的审美需求与阅读欲望,自主的学习英语,从而提升学生英语能力。

(一)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英美文学导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想让学生保持持久学习兴趣,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主要是来自对英语本身的兴趣。所以引发学生深层次学习动机主要要考增加语言趣味性,让学生真正认识语言特异性,使学生在自然语境下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作品文学性。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中第六单元,有一张文章题目为:“Ashisnameis,soishe!”。这句话很容易理解,是人如其名的意思。如果教师想进一步引发学生兴趣,可以在这一课中适当导入欧美文学。可以向学生讲解语句的出处是《圣经》,原话是:“Asamanthinkethinhisheart,soheis.”。《圣经》属于西方文化基础,教师在这里导入《圣经》,不仅增强了课文趣味性,也增强了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兴趣。

(二)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

文学作品涵盖了民族脾性、文化特点等各个方面,是了解社会文化的丰富材料。因此,文学导入同时也是文化导入,可以使学生被语言氛围围绕,从而更好的掌握英语。文学作品包含着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征,也包含了作者自身价值观。文学导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深层的文化内涵,更深刻的感受西方文化熏陶,拓宽学生知识面。

(三)帮助改进教学模式

英美文学导入大学英语教学对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大帮助。传统教学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被动听讲。英美文学的导入主要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为目的。学生可以将英美文学导入作为切入点,逐步适应传统教学模式向任务教学模式的转变。英美文学导入可以帮助转变师生关系,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中读写教程的第四册五单元中《选择独处》这一课涉及到一些诗人。在这个时候适当导入英美文学是很有必要的。弥尔顿、华兹华斯、梭罗等作家及作品的导入,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更多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领略各种不同风格的语言,进而提升对语言的理解力和敏感度。

二、英美文学导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途径与方法

(一)改革教学模式

将英美文学导入大学英语教学中,首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作为主体,教师起到辅助作用。教师应积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以全面掌握和了解学生能力为基础,鼓励学生独立按时完成布置的阅读材料,并且撰写出读后感。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针对不同主题,在课前充分预习和查找资料。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阐述自身观点,评论作品。另外,学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定期组织文学知识相关讲座。为学生讲述一些比较熟悉的著名英美作家,例如马克•吐温、莎士比亚、海明威等作者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作品,或者将他们的作品以电视或者电影片段形式导入到英语教学中。

(二)重新设置教学内容

英美文学导入英语教学的原则是以学生实际能力作为出发点,以小说和散文为主。教师在导入文学作品时应充分考虑作品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篇幅也不宜过长,使学生在比较精简的篇幅中体会到强烈感染,从而喜爱上阅读英语作品。可以选择的文章有很多,比如培根著作的《论美》和《论学》;罗素著作的《我的人生目的》;托马斯•潘恩著作的《常识》;马丁•路德•金演说的《我有一个梦想》;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傲慢与偏见》、《飘》、《简•爱》、《老人与海》等。

(三)评估学生学习

在学生学习的评估方面,教师可以引进综合测评项目。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文学相关活动。例如,组织文学讨论小组,让学生自己编制剧本,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等。同时,还可以开展各种类型的竞赛。比如英语诗歌朗读比赛、英语经典影片片段表演竞赛、英语文章阅读比赛等。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的表现及成绩会被计入平时的成绩中,优秀的学生将在院系中获得表扬,并且可以得到综合测评的加分。

结语:

导入英美文学形式要多样化,以免学生失去兴趣。英美文学中涵盖作家写作风格与作品赏析。将英美文学导入大学英语教学,可以使英美文学鉴赏成为英语课堂的组成部分,不仅使教学模式得到创新,也解决了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是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作者:卢华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美文片段范文第4篇

英美文学课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英美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及人文素质,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外语人才。但凡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作家的种族背景如何,用何种语言写作,都是对人类追求真善美的终极理想的体现,会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思想和道德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全球化语境下英美文学教学的新形势,并通过分析民族院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指出其课程改革的思路及策略。

一、全球化语境下英美文学教学的机遇与挑战

自上世纪80年代始,世界逐步进入全球化的新时期。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尤其是在互联网出现之后,不同国家、文化间的信息通过电子文本、音频、视频等形式得到展现,极大提升了其相互传播的速度,也为强势文化的输出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没有国别之分的,是全世界人民共有的财富。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阅读和研究英美文学史上那些里程碑似的作品,能够更好的了解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在提高个体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力的同时,也可以为将来充当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民间使者打下基础。

文化的全球化为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学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畅通性为我们接触英美文学尤其是现当代文学提供了便利,使我们有条件在第一时间接触到世界前沿的文学理论和最新的文学文本,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以便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其次,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一个多元共生的时代。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传统的“中心”逐渐被打破,“主流”逐渐被取代,多种话语,尤其是少数族裔的话语竞相显示出其竞争力,并与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形成了杂糅共生的局面。近半个世纪以来英美文学界的族裔文学研究热正是这一特征的体现。这也为国内的英美文学教学,尤其是民族院校的英美文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

然而机遇之外,挑战并存。全球化缩小了国家间的时空距离,信息在瞬间变得纷繁复杂。如何在庞大的信息中迅速的完成有效提本文由收集整理炼?如何在多重话语的争执中把握正确的价值标准?如何在快消费文化盛行的时代维护经典文学的高雅性和神圣性?这些问题无疑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本科英美文学教学的难度。

二、民族院校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一)民族院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大多开设有英美文学课程,其中“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一般为必修或必选课,往往在第5-6学年开设,此外依据师资力量的不同,大多还会开设一至数门与英美文学或文化相关的专业选修课。以笔者所在的中南民族大学为例,在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之外,相关课程还有“英美文化选读”“希腊神话”“圣经故事”“英美小说选读”“英美诗歌选读”等。选修课的开设时间和数量每学年并不固定,一般依据开课老师的计划和选修学生的人数而调整。在教材的选择方面,一般选用权威专家学者编写的经典教材,如刘炳善的《英国文学简史》和常耀信的《美国文学简史》等。选修课教材的选择相对更为灵活,少数院校会选用国外原版资料或教师自编教材。总体而言,民族院校的英美文学教学规范有余,特色不足;传统有余,创新不足。

(二)主要问题

限制民族院校英美文学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主要来自师资和生源两个方面。目前民族院校的管辖一般隶属国家民委、各省(或自治区)和各级市、地、自治州等。除少数由国家民委直属的院校进入211、985名单,其余大多数的民族院校的级别并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师资力量的发展。一方面,学校难以吸引高端的人才,造成英美文学方面的专家、学科带头人少,教学团队的整体理论水平不高;另一方面,现有的师资也难以获得较高层次的进修机会,尤其是广大的中青年老师,难以通过科研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外,很多民族院校本身师生比就严重失调,而担任英美文学课程的大多数为青年教师,他们常常教学任务繁重,理论积累有限,再加上大班教学的客观事实,这些都无形中削弱了教学的效果。由于师资水平的限制,教师在授课时无法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广阔的视野,唯有亦步亦趋的遵循经典教材,偏重对教材的知识性传授,而少有对文本的启发式阅读。这样的结果是学生一学期下来,往往只能被动的记住一些作家作品的名字,或者强行记忆下某些文学流派和文学理论的定义,对作品本身的思想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即便是这样知识性的传授,其效果的持续性也非常有限,往往只能应付一时的考试,并不能真正实现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民族院校的生源大多来自经济落后、教育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知识面较狭窄,对英美文学和文化缺乏基本的知识积累。由于很多学生的家庭相对比较贫困,通过大学学习改变自身经济状况的需求比较迫切,这使得学生倾向以狭隘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学习中浮躁的心理比较严重。他们往往偏重某些教授实际运用技能的课程,而对文学课程缺乏兴趣,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也给教师的授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客观上也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

三、改革思路与应对策略

(一)转换思路,从知识性传播转向人文精神的传播

文学教学的根本,是借用经典的力量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与英语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专业的毕业生由于语言的优势,将在交流中充当“使者”的角色,成为中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不仅要把西方优秀的人文理念介绍到中国,也承担着向西方展示中国文化和新时期中国人形象的职责。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英语专业毕业生自身的素质显得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沟通是否能够顺畅实现,也会直接影响到西方对中国的印象。因此,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英美文学教学应该建立在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熏陶的高度上来实施,从传统的知识点传授转移到对文学作品精神内涵的把握上来。

民族院校的学生相对其他重点院校的学生而言,英语基础较差,对西方文化和英美文学前期知识的积累较弱。针对这一现象,民族院校可以在高年级开设英美文学课之前,多开设一些介绍西方文学和文化的辅课程,旨在让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对西方文学和文化有一些整体性的认识,以便在高年级更加系统的学习相关知识。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兼顾学生的实际水平,既不能因为学生的语言水平欠佳,就抛弃文本阅读,蜻蜓点水似的灌输一些知识点了事,也不能一味地追求授课的广度,造成学生阅读上的倦怠。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整理出英美文学的线索,使其从宏观上把握英美文学的发展脉络和整体姿态,然后有重点的挑选一些难度合适的作品进行课堂分析,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原著的中文译本或是简写本来辅助教学。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授课中纳入比较的视角,通过中国文学和文化中相似因素的比较,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到人文精神在优秀文学作品中的互通,从而更好的理解文学学习的实质。

(二)结合民族院校实际,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实现特色教学

民族院校的一个重要职责是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将来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服务。在各级民族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人数都占有相当的比例,各民族学生之间也存在着文化沟通和交流的问题,这是少数民族院校的独特现象,也是英美文学教学中可以利用的优势。英美文学中有不少描写文化交流和冲突的文本,近几十年来,美国还掀起了族裔文学研究的热潮。了解并尊重异质文化,让不同的文化能够和平共处、共生共荣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民族院校的英美文学教学可以有意识的加入一些反映民族或者族裔文化的文本,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与文化观,理性对待民族差异和文化差异,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维护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间的团结,促进民族合作。

由于英美文学中后殖民文学和族裔文学本身的包容性与复杂性对教师本身的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教学的效果,民族院校的英美文学教学可以尝试整合学科资源,跨学科、专业教师合作的授课方式,让中文、社会学、民族性等专业的教师也适当的参与到教学中来。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模式能够利用本校的资源帮助年青教师扩展教学视野,弥补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客观上也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使其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其只习惯于被动接受信息,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考,完成对文本的主体性阅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让学生分组收集关于某位作家及其作品的评论,制作ppt在课堂上讲解,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讲解对象的理解,客观上也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为以后写作毕业论文打下基础。还可以利用年轻人爱唱爱玩的特点,组织学生观看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或者模拟电影片段配音等,让学生在娱乐化的学习过程中拉近与世界名著的距离。在课堂教学以外,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团体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美文片段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英美文学 大学英语教学 重要意义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1]文学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英美文学作品中包含的文化知识、文学知识,以及他们所体现的哲学、人文、美学等方面的价值,还为学生提供了了解英美文化传统、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等背景知识的机会。同时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地完美人格、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及个人素质的过程。[2]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新世纪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于:(1)听、说、读、写、译语言基本功训练有素,特别是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应比较强。(2)中文基础好,能讲能写。(3)语言和文化知识比较系统,综合素质好。(4)有较好的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语言学和文学的基本理论素养。[3]由此可见,外语教学中应当注重文学教育。但长期以来,国内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基本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填鸭式”教育,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对于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往往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不够重视大学生文学素质的培养。以往,大学英语在教学上更多注重的是词汇、语法等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对于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考量也只是着眼于四、六级考试的成绩。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忽略了作为文字载体的文学语言所能传导的人文讯息,而且更加肥沃了应试教育,相应地,创造了许多“高分低能”的大学生,这不利于大学生语言综合素质的提高,而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文学素养。如果大学英语教学轻文学而只重语言,单纯性的语言传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就变成了单调乏味的训练符号。也就是说,语言这个工具,应是在接受并理解内容的前提下相对牢固掌握的。

二、英美文学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能够良好地掌握并灵活地运用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对于一门外语的学习过程,就是对于一种新的文化深入了解的过程。所谓灵活,除了书面表达能力以外,还有口头表达能力,这包含口头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的提高除了需要对所学语言知识有着良好的掌握外,还需要对使用目标语言的国家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目前,各高校中,大学英语的授课对象都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存在诸多特点,如:人数众多、专业多样,学科各异。自从我国加入了WTO,国家各个方面的对外交往与日俱增。这就迫切地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出大量的各行各业的国际化人才,而这些众多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今后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作用不可小觑。虽然世界在不断地变小,但要融入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首先要有能力与使用目的语的人进行交往,必须了解其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只有这样,才不会因为语言的问题而影响深入的沟通。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璀璨而又独一无二的,正因为它是独特的,所以,从词汇的含义、价值观及文化习俗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如果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语言上传递的表层含义,而忽略了其文化背景方面的引申义,就会引起误会和矛盾。如:Mend the fence when the weather’s better.依照中国文化背景,我们会自然地认为句意是天气好时修理篱笆。实际上,从目的语的文化背景来理解句意却是:未雨绸缪。这是由于词汇而引起的误会,勉强可以被谅解。但是,如果违反了用语习惯,如:询问对方的隐私,像年龄,就很可能招致对方的反感,甚至破坏已初步建立起的良好关系。如: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朋友相遇,大多会问:上哪啊,啥事啊?而遇到外国朋友这样问,会招致对方的反感,认为是在询问对方的隐私。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传授学生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必要的。以往的英语教学大多注重句型的背诵,而它的直接产物就是死记硬背的“语感”。语言学家L・R・帕墨尔指出:“语言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要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首先要使他们掌握目的语文化的基本知识,注意中西文化差异。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脱离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只会让学生偏离到Chinglish(中式英语)的轨道,对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事倍功半。

三、英美文学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及改革

许多高校的文学课主要的教学模式由两部分构成:文学史外加选读,选读是作为文学史的补充内容。首先由教师把文学史知识“填”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吞”,并加以死记硬背。即老师的文学史知识便是学生的,学生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被抹杀了。而文学选读只是作为文学史的补充,所以在课堂上,大多体现出来的都是文学片段的赏析,由于时间等关系,根本谈不到文学作品的完整性。加之,有些授课老师把重点又移到文学片段的句子、单词的分析上,导致学生大都认为英美文学课乏味透顶,所以对于英美文学课应适度加以改革:1.适度缩短文学史所占课堂的比重,读完整的文学作品,可以将文学作品与由其改编的电影作品相结合,从多角度激发学生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2.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方式来欣赏作品,如: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写阅读鉴赏的读书笔记,加深学生的分析与总结能力。4.转变学生被动的角色为主动的角色。如:让学生走上讲台,通过自主学习自己归纳分析,并表达出来,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对于文学课程可以采取灵活的评估方法,可以设置课堂讨论、展示、学期论文等多种方式。这种较为开放式的评估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

四、结语

新世纪的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英美文学课的开设有助于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学文学不仅是学语言的最佳途径,更是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渠道[4]。可见,英美文学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倡导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崔少元.全球化与文学教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现状探微[J].外语教学,2000,(3):52-55.

相关期刊更多

美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西安市委宣传部

欧美文学论丛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